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 > 地图 >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2024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范文大全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相关栏目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热门栏目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推荐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

(共 3383 篇)

  • 1、 我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那是发生在过年前几天的莫一天

    快要过年了,拉着不放,硬让我陪她出去买东西,还甜丝丝地说:我看,我这个没有文化的老板娘,出门不带上我的秘书小姐,被别人骗了钱,都不知道无奈之下,我这个秘书只好和妈妈去,只是心情是又酸又苦的。街上被挤得水泄不通,好在现在是冬天,要是在夏天,那肯定是挥汗如雨啊!走在街上,我被大人们挤得晕头转向。终于买完东西了,回到家里,我这才松了口气。不这过了多久,妈妈忽然焦急地说:哎呀,葱忘了买了,萍,赶快去小巷子里买。哦,好,马上回来我接受命令般地说。我走出家门就开始快速跑起来,忽然,一位叔叔骑着摩托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咚车上的东西掉了出来,我刚好经过那个东西的旁边,便往里望了一眼,里面装的全是鞭炮,我见叔叔的车子停住了,就想继续往前走。可不知咋的,身体竟然不听指挥,我蹲了下来,吃力地把东西提了起来。那里面的东西重死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提到了叔叔面前。谢谢,谢谢不客气接着,我又奔跑赶去买葱。

    额头上出现了几粒汗珠,从我的脸颊两侧流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我跑得太快,还是刚刚帮叔叔提东西的时候引起的?不只何时,脸蛋忽然红了起来,就像冬日的阳,热乎乎的,回家的路上,我就像吃了蜜了一样,脸上挂满了笑容,就像秋日的果。这些应该都是因为帮助了叔叔才显露出来的吧!

    虽然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帮助别人,可是以前帮助的都是一些熟悉的人,而这次却是一个陌生人。那心中的自豪感,就像驱走寒冷的暖流,心里暖烘烘的,没有一丝寒冷。经过令永生难忘的第一次后,反而令领会到了那深不可抹、那令人像火一样燃烧、那发自内心的无比自豪。

  • 2、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读后感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读后感(一) ——药械科 李嘉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我对书的印象,一开始只有教科书,参考书,那些令我深恶痛绝、堆积如山、永无止境的题海。所以,对于看书,一直是让我犯困又苦恼的苦差,看书从来没有成为过我的乐趣。我想最初的原因应该是小学时父亲买的那本巨厚的小学生作文辞海,它给了我巨大的压力也让我对书产生了恐惧。近几年,我慢慢拾起了对书的兴趣,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总觉得心理类的书会是泛泛而谈,很多事情自己都是懂得道理的,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生命并非总是一段快乐的、充满幸福的旅程。生命的历程有时是一片光明,有时会陷入黑暗;有时处于人生的巅峰,有时又会跌入低谷;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云密布。"这段话出自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本书《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其实不仅仅是女人,每个人在读了它之后都会有所启发和收获。全书通过小故事、小案例的方式,分成八个章节从不同侧面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指导,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要不断锤炼自己的心性,注重自我的修养和精神的塑造,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谁没遇到过挫折,谁又没经历过困境呢?如何在遭遇困境时不逃避、不退缩,寻找一种正能量,激励自己、温暖他人,这正是我们应该思考和领悟的人生智慧。这种正能量往往体现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惟有懂得自我安慰和欣赏,善于鼓励、赞赏他人,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态,我们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丰富和强大自己的内心,快乐自在地生活。 有时自己常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自我感觉,只要经历过不幸并从不幸中走过来的人,才会品尝出幸福是年轻时经历一番彻骨寒,老来才有梅花扑鼻香的感受。人生百味,有双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生命中的许多事,该去的留也留不住,该来的挡也挡不住,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生活,学会坦然面对挫折,以一颗沉着的心耐心等待。女人还应该自立,不仅要在经济上自立,更要在思想上自立,不依赖别人,通过自己努力不断学习,努力做事,才会得到大家肯定的目光,以至于达到人生所追求的目标。这样,女人的生命才会更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做一个内心宁静、永远坚强的女子吧,让生命之花越开越绚烂。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读后感(二):女人要学会爱自己 首先感谢@喆妈公益阅读 @机械工业出版社
  • 3、 红铅笔读后感--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
    红铅笔读后感--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 从奶奶家过暑假回来的当天早上我们人还没有到家,就收到了天天快递的电话说是有快递,真是太感谢悦绘季、中国城市出版社和双螺旋文化提供这么好的书。收拾了两天家里,晚上女儿睡觉了我就爬起来看书,一看上就爱不释手放不下了,一直看到晚上11:30分终于一气呵成的看完了整本书,心情很是激动,曾经的年轻岁月我们都曾经历过,非常的理解珉浩的内心世界,好像这个珉浩就是曾经的那个小小的我。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的申修贤,高丽大学地理学和心理学专业毕业,于韩国电影学会研究电影,先从小电影相关工作。《红铅笔》荣获2011年第17届金地金奖。 故事的内容从珉浩不小心打碎了秀雅的玻璃天使却没有勇气承认开始写起,这件事情给珉浩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不敢讲出来事情的真相只好写在自己的秘密日记里面,当然这个日记不是交给老师批改的那本,而是自己私人的秘密日记,在这本日记里,珉浩可写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真正想要说的话,对打碎玻璃天使内心的煎熬和对父爱的渴望所有所有的不能对别人说的秘密都可以写在自己的秘密日记里。第二天,珉浩在自己的桌子上发现一支红铅笔,珉浩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赏、甚至还在学校的作文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但是红铅笔给珉浩的生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将他拉入了痛苦之中,内心所受到的煎熬是其他人无法理解的。一次次的挣扎一次次的煎熬,一次次的犹豫到最后的抉择,小小的珉浩经历了种种诱惑最终战胜自己,找回来失去的自我。 看到珉浩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也曾经拥有过上了锁的秘密日记,也曾经做过很多不好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岁月,青涩却很值得回忆。谁小时候没有犯过错呢?和珉浩类似的错误我们都曾经犯过,被小伙伴们告过状,也被父母打过,这就是成长所付出的代价。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和小珉浩一样历经了煎熬和诱惑,我们最终还是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做到一个勇敢的孩子。 书中一直贯穿着对珉浩家庭的描写,小小的珉浩一直渴望着有一个完整的家,能享受到父亲的爱,这个给我的触动很深。作为年轻的父母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心思,如何能让孩子最大程度的不受干扰,做父母的需要太多这样的智慧。 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个有勇气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必然需要经过困惑和挣扎,但是让更多正能量的东西,在心里驻扎
  • 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2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毛泽东的经典伟论,星星之火可

  • 5、 《内心的斑马》读后感
    《内心的斑马》有感 穿越历史的苍茫——读苍耳先生文集《内心的斑马》有感 文字,既可以记录闪光的思想,也可以回顾久远的历史。近日,读苍耳先生的散文集《内心的斑马》,其间有不少回望安庆历史的篇章,读之如同在作者的引领下,漫步于宜城古老的历史长廊,时而感慨,时而沉思,身心也仿佛浸润在古皖城的文化深潭之中。 书的开篇就是探访邓石如故居的散文《访问逝者》。第一句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我相信你的数世老宅是有神灵保佑的。”文中翩翩起舞的鹤影更是如一条若隐若现的红线,牵系着邓石如一生的悲欢沉浮和邓氏家族的兴亡命运。民间传说邓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飘一绺长长的美髯,遇人落落,性格耿介,无所合,无款曲,无媚骨,无俗气。那双鹤恰如邓公高洁风骨的化身。而结尾处,作者所听到的那一声鹤唳,犹如邓公的长啸声,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让人久久回想。“歌以咏志”,文心即人心。在文中我读到的是邓公超然尘外的仙风道骨,又何尝不是苍耳先生自己不愿流于世俗的君子之风?正因为有相似的精神追求与品格操守,所以虽然隔着数百年的时空距离,当先生游邓公故居时,却能够感同身受邓公之心境,也因此他才能在离开铁砚山房时听见那声孤愤的鹤唳,那是两颗同样沧桑的心穿越苍茫时空的共鸣。 写于2000年的《英王府内外》笔力深厚、气势雄浑,其厚重与隽永让这篇文字时至今日读来依然让人震撼。作者一开篇就说:“我相信存在着一种叫做历史幽灵的东西。”随后,他带领读者在任家坡菜市里的英王府故居和太平天国期间涂满彩画的英王府之间来回穿行,越过字里行间,我宛如看到一个长发披散、骑着白马英勇厮杀的英王,那么刚毅,那么威武,那么孤独,又那么悲壮。英王最终倒下了,倒在了血泊里,倒在了曾国藩的阴谋下,倒在了再也回不了家园的征程中。英王府的墙壁上那些充满理想狂热的彩画被曾国藩下令清除干净,可即便涂了厚厚六层的白垩土,也掩盖不了历史曾经留下的痕迹,英王府的名字仍然镌刻在历史的墙壁上,仍然长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读苍耳先生的这篇佳作,我仿佛触碰到了历史深处的沧桑与悲凉,就像文中所说的:“历史止不住英王的血喷向彩画下面那苦难的大地,但英王的血也是贫瘠的,无法滋润那个更加贫瘠的年代。”其实,英王身上那种高傲不羁、血性刚强的品质也正是作者所欣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也因此英王成为他心目中最后一位中国古典时代的农民英雄。 《桐枞之间》是一篇追溯桐城枞阳历史文化的文字。跟随作者
  • 6、 点燃工作激情读后感

    点燃工作激情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一本由严家明老师写的书《点燃你工作中的正能量》。

    第一 驱散心中负能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负两种能量,但有些人大多数时候都在释放自己的负能量。负能量使人们变得浮躁,牢骚满腹,怠慢工作,失去敬业心和责任心,失去忠诚和诚信,淡化了人们的职业精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驱散心中的负能量,激活工作正能量。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应如何发觉自己的正能量?如何让心中的负能量转化为工作正能量?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正能量,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呢?而本书恰好正是从自我引导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积聚起内心正能量的方法,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端正自己的态度,帮助我们拥有积极,健康,阳光,乐观,进取的心态!

    第二 塑造阳光心态,为工作注入正能量阳光是世界上,光明美好的象征,它能温暖我们的身心,而阳光心态,对我们的思维,言行都有导向作用。阳光心态及健康心理,是指一种令人感觉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正能量的状态下,人能做出良好的反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力,能积极面对人和事,充满热情,能迅速转变和控制消极情绪。当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挫折,遇到委屈,遇到一件出乎意料的事,让我们沮丧,让我们有包袱,让我们失去了激情时,这时我们就要自我调节!有一位学者说:同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了就是地狱心理学家把良好的心态定义为天堂,把糟糕的心境定义为地狱。正负能量有时很微妙关键要靠自己去调整心态,使自己心态阳光起来,让自己快乐,释放自己的正能量!其实在我们一车队就有塑造阳光心态,点燃工作正能量的典范。她是带我实习的,安芳玲师傅,在我每天跟她跑车的时候,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向大家说:您好,欢迎乘车!当有一次一位女乘客上来刷卡刷错了方向,安师傅赶忙微笑提醒她说:这边是刷卡的。女乘客说:谢谢。这时刚好后头的乘客忘拿卡了,女乘客说我替你刷吧!当时我在想:这不就是那阳光的心态点燃了正能量。车厢传递着正能量仿佛是一朵播撒阳光的太阳花,快乐自己,也温暖者别人 !那么微笑也是传递正能量的润滑剂,是灿烂生活的添加剂,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微笑表达了对他人的善意和爱,可以把美好的情绪传递下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本书告诉:我们正能量,能使我们快乐,积极向上,脸上常带笑容,充满激情和感恩的心,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我们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点燃工作激情读后

  • 7、 星星之火读后感

    星星之火读后感范文一

    作于1930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

    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泽东同志认为,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持有一种悲观的思想。一部分同志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

  • 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篇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000字读后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我对毛泽东的认识

    第一次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当时觉得这句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读到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事实证明它的内容跟标题一样是一针强心剂,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后更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

    权理论。这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毛泽东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必然的。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种局势下,相当部分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对当时中国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夺取全国政权中的作用不十分清楚。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

    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在周围的人对革命处于悲观和怀疑态度的时候,毛泽东写了这封信。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述理论的错误及其来源,指出这些理论是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情的,论述了只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促进全国的革命高潮。

    毛泽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和剥削的主要群众,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就把广大农村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

  • 10、 直面内心的恐惧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天体运行的自传与公转、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四个特征类比人的四个成长动力。“自传”:我们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性如假包换,无人能取而代之。

    《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性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

    本书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性情着手;性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

    因此,我之所以是我,并不是因为身体构造使然,而是因为我对这世界与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为举止,而这源于我的生命历程;人格由此铸成,并且拥有特质。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性情、童年环境、父母亲与老师的个性、社会与社会规范,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出我这个人。书中阐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养者忽视和缺乏良好的示范,致使人格受影响、被压抑,都可以借由后来的发展来补缀,使我们的人格趋于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们的生命。

    恐惧与畏惧这两个词在本书中反复出现,但我没有严格区分其词义,因为这不是本书的重点,而且我也认为一定要做区分的话,恐怕并不容易。有人说害怕死亡,而畏惧死亡也说得通,其中并无太大的异同。通常我们认为“畏惧”是指特定、具体的东西,“害怕”则指非特定的对象,比较不理性,虽然敬畏上帝与害怕上帝有所区别,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斩钉截铁。因此,恐惧、害怕、畏惧、忧惧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别人,同时要告诉读者童年这个阶段有多么重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重新唤起大家重视感觉机能,我想,我们可以从感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31

  • 2023-04-19

  • 2022-12-1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4

  • 2022-10-1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2-12-17

  • 2022-12-19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09-20

  • 2023-02-08

  • 2019-11-02

  • 2023-04-21

  • 2019-09-21

  • 2022-04-19

  • 2019-10-24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1-16

  • 2019-11-02

  • 2021-09-08

  • 2019-10-28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
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大全,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2024,更多点燃内心之火靠自己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