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 > 地图 >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2024品德情操论读后感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相关栏目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热门栏目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推荐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

(共 7469 篇)

  • 1、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

  • 2、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2024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2024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

  • 3、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3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此刻正向着殷实富足的全面小康社会大步前进。不可否认,30年的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经济上的发展却导致社会生活中超多充斥着贫富差距过大、医疗教育腐败、贪污受贿成风,等等,黄光裕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糖脂宁胶囊假药案,不都是由此而生?

    早在17世纪时,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国富论》(看了这本书的简介)和人类伦理道德理论《道德情操论》,就已经给了我们十分大的启发和指导好处。正因,这两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向那就是透过利益驱动,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充满动力;而透过社会善良的价值取向,约束个人的利己,构成道德行为准则,为社会成员所尊重和遵守。

    人的自利行为不能没有法律的规范,但仅有法律的社会缺少色彩,因此我们还需要道德(斯密笔下将它分为正义和同情心)。我们有必要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个性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斯密认为是正义,就是把自已放到他人的位置上,考察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事情,并认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能够理解的,即孔夫子所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也。它排除了许多我们所认为不正义的事情,如偷盗、杀人、占他人便宜、限制他人自由等等。显然,这种好处上的正义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游戏规则。斯密将正义和基于仁慈的道德进行了区分。斯密说: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能够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在追求名誉、财富和显赫地位的竞争中,为了超过一切对手,他可尽其所能地全力以赴,但是,如果他要挤掉或打倒对手,旁观者对他的迁就就会完全停止。正义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它只要求人们持续对他人的尊重,但不好求人们去主动为他人的幸福尽力。

    法律越来越健全的这天,当正义和法律逐渐联系在一齐时,我们就发现,市场经济的规则基础就是一国的法治。但是,法律制度是冷冰冰的,为的仅仅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比如,经常看到许多年轻人能够心安理得地坐在地铁的座位上看着一位孕妇站着,正因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给孕妇让位子,即使有着老弱病残孕专座的标示!但是,如果同情心要求座位上的人感受她正在忍受的痛苦,这样一来,同情心就会使得座位上的人让出自己的位子。正义允许从自

  • 4、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700字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最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因此能够成为经典,是正因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好去伤害别人,而是就应要帮忙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正因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发奋挤出自己有限的时刻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忙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之后,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之后有反复出现激情、强烈、合宜、尽善尽美等词。小时候,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要换位思考,这不正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说同情与其说是正因看到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正因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还是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之后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一向讨论的话题。

    然后亚当密斯在第二

  • 5、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700字: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最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因此能够成为经典,是正因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好去伤害别人,而是就应要帮忙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正因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发奋挤出自己有限的时刻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忙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之后,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之后有反复出现激情、强烈、合宜、尽善尽美等词。小时候,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要换位思考,这不正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说同情与其说是正因看到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正因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还是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之后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一向讨论的话题。

    然后亚当密斯在第

  • 6、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300字: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此刻正向着殷实富足的全面小康社会大步前进。不可否认,30年的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经济上的发展却导致社会生活中超多充斥着贫富差距过大、医疗教育腐败、贪污受贿成风,等等,黄光裕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糖脂宁胶囊假药案,不都是由此而生?

    早在17世纪时,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国富论》(看了这本书的简介)和人类伦理道德理论《道德情操论》,就已经给了我们十分大的启发和指导好处。正因,这两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向那就是透过利益驱动,让市场经济的发展充满动力;而透过社会善良的价值取向,约束个人的利己,构成道德行为准则,为社会成员所尊重和遵守。

    人的自利行为不能没有法律的规范,但仅有法律的社会缺少色彩,因此我们还需要道德(斯密笔下将它分为正义和同情心)。我们有必要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个性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斯密认为是正义,就是把自已放到他人的位置上,考察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事情,并认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能够理解的,即孔夫子所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也。它排除了许多我们所认为不正义的事情,如偷盗、杀人、占他人便宜、限制他人自由等等。显然,这种好处上的正义是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游戏规则。斯密将正义和基于仁慈的道德进行了区分。斯密说: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能够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在追求名誉、财富和显赫地位的竞争中,为了超过一切对手,他可尽其所能地全力以赴,但是,如果他要挤掉或打倒对手,旁观者对他的迁就就会完全停止。正义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它只要求人们持续对他人的尊重,但不好求人们去主动为他人的幸福尽力。

    法律越来越健全的这天,当正义和法律逐渐联系在一齐时,我们就发现,市场经济的规则基础就是一国的法治。但是,法律制度是冷冰冰的,为的仅仅是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比如,经常看到许多年轻人能够心安理得地坐在地铁的座位上看着一位孕妇站着,正因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给孕妇让位子,即使有着老弱病残孕专座的标示!但是,如果同情心要求座位上的人感受她正在忍受的痛苦,这样一来,同情心就会使得座位上的人让出自己的位子。正义允许从自

  • 7、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我只听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还是头一次听。百度一下后居然是温家宝总理推荐看的。

    也许是由于作者的缘故,一个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作品应该与经济发展挂钩。但并意味着对青少年毫无用处。譬如,他指出的经营之道要讲诚信,这对我们就有点用了。

    亚当斯密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告诉我们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风气和习惯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应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他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只不过法律有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是班长,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告诉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绝不要以微小儿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班长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大家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大家,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严控班级整体态势,加紧改革创新。

    亚当斯密耗费毕生心血写成了这部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我们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不要伤害别人,而要帮助别人。温家宝总理推荐这本书,我想总理认为这对维持整个市场经济和谐运行,甚至民族强盛是至关重要的。

    亚当斯密在书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地分到大众手中,那么他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他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而言,我必须考虑到我的计划要符合同学们的需求,不能有偏私的成分。今后,我的第一任务是解决班级较为突出的问题,重视公平与正义。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功绩是无法衡量的。这本书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意味着只对经济有用,对任何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到最后我不把这读后感当成累赘了,反而谢谢他,因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无论是个人还是以后的班级发展。

  • 8、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篇一: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巨作《道德情操论》后,掩卷长叹,确有深感,从这小小一本书中窥探到了豁然的纵横交错的整个道德世界,其源其果庖丁解牛般呈现眼前。仿佛确有这样的力量,它完全可以在一夜之间颠覆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洗礼你过往关于道德的任何见地与理解,让你从一个全新的更完整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

    作者以人类的情感即同情心为出发点,不断向四周辐射,讨论了包括美德、责任、正义以及仁慈等在内的一系列道德范畴概念,对人性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进行了深刻详尽的剖析,揭示了怎样的道德体系才能建立与维系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作为道德判断核心的“同情”在书中被界定为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看到或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产生的感情;二是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

    作者认为在不存在嫉妒的情况下,我们对快乐表示同情的倾向比我们对悲伤表示同情的倾向更为强烈;同想象中产生的对痛苦情绪的同情相比,我们对令人愉快的情绪的同情更接近于当事人自然感到的愉快。而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即相比较于痛苦,人们更加愿意去同情快乐,并且表现出更容易表达在表情和表现在行为上。所以在芸芸世界,我们千方百计来炫耀自己的美貌、财富和地位,掩藏自己的丑态、贫穷和卑微。这就是形成社会秩序与等级差别的根源,人们更倾向于美者、富者和强者,而对与此形成的对立面的态度通常都是相差甚远。对于这点的理解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一种往往在如今社会早已泛滥的道德缺失行为。在物欲横流,到处充斥偏见的当今世界,我们通常会很轻而易举地去钦佩一个成功人士甚至哪怕只是一个富人,虽然我们几乎不了解他们的成功经历和发家史(或许其中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卑劣行为,甚至阴谋),但这却并不影响我们将个人的敬佩冠于他们身上,而这种敬佩在斯密的眼中是应该属于美德和智慧的;另一方面,我们对地位低下的穷人和小人物的偏见更是严重,我们轻视怠慢贫者,鄙视厌恶弱者,将本来应该只适于无知者和丑陋罪恶的情感毫不留情地全部推给了别者。

    在本人看来,上述倾向是“拜金主义”产生的必然源头,虽然人们时常将这种主义视为腐朽,定位不耻,但现实社会确实存在着这样一批所谓的富二代、官

    二代,他们开豪车,穿奢侈品牌,在公众场合炫富、炫地位。其目的不外乎想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且希望这种认可中钦佩与尊重要占绝大多数。这只是一种表象

  • 9、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一】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终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应该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努力挤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助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

    后来有反复出现激情、强烈、合宜、尽善尽美等词。小时候,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要换位思考,这不正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说同情与其说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因为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还是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后来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

  • 10、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也谈"同情"

    ——读《道德情操论》有感

    前阵子读了亚当?斯密的伦理专著——《道德情操论》,在书中,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研究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及和谐发展的基础,这一观点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尽管人具有自私自利的本性,但是,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也还存在另一种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亚当?斯密认为,同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情之一。

    所谓同情心,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看到他人遭受不幸时,会因他人的悲哀而感伤的这种状态。不过感伤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对他人的同情停留在情绪上,有些人对他人的同情践行于行动上,通常在人们眼里,前者是自私的,后者是正义、仁慈的。我们没有批判自私的坚定立场,因为法律没有规定人们必须履行行善的义务,但是道德会谴责自私的人。

    自私的人并非没有同情心,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是很难磨灭的,我坚信人性本善,只是受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一些人的谨慎心超过了他们的同情心。当年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等,在群众心里留下了"做好事要付出代价"的阴影,这使得许多富有同情心的群众不敢行善,他们害怕被冤枉,害怕被讹诈,害怕受牵连。

    "谨慎也是一种美德,但是谨慎的人不愿意承担任何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不在与己无关的事务上奔忙,不参与到他人的事情中去,不向他人提出意见或做出劝告…"他们的谨慎心促使他们小心翼翼地顾全自己的利益,漠视他人的不幸,当这种谨慎心越来越普遍,社会道德便渐渐滑坡,社会冷漠也会紧逼社会正义而来!

    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将社会道德缺失这个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民众眼前。一时间媒体上充斥着对那18个路人冷漠行为的谴责,以及对拾荒阿姨以微爱举起道德希望之光的称颂。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为他人的灾难感到悲伤,为别人受到的伤害表示不平,为别人的好运感到高兴,这样的人看上去是何等的和蔼可亲啊!相反,如果他只是同情自己,对别人的处境显得冷酷无情,对别人的幸福或不幸无动于衷,这样的人看上去又是多么的令人厌恶啊!"之前对于"小悦悦事件",我的看法基本同上,但是在读了《道德情操论》之后,我的观点有了变化。

    我们不能一味置身事外地去看这件

  • 2019-09-21

  • 2019-09-2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1-02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24

  • 2023-02-13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23-06-10

  • 2021-09-0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2-12-3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0

品德情操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品德情操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品德情操论读后感、2024品德情操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