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 > 地图 >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2024莫扎特乐著读后感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相关栏目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热门栏目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推荐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

(共 5952 篇)

  • 1、 [读后感模板]《主角》 陈彦著读后感范文汇编

    多读书,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自信,充满魅力。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读后感模板]《主角》 陈彦著读后感范文汇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主角》 陈彦著读后感(篇一)

    看完陈彦老师的《主角》令我感触良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11岁的放羊娃,到烧火丫头,再到一代名伶。扎实的基本功,肯吃苦,肯用功,推动忆秦娥走向成功,她从不和别人争高低,一根筋一股傻气将自己的功底弄得更加扎实,最终成就了自己。

    秦腔是陕西人的情歌。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亲生儿子坠楼身亡,她都没有放弃秦腔与戏剧,没有自甘堕落。而是选择坚持下去,朱团长曾说:“锥子装在口布袋里,那尖尖,迟早都是要戳出来的,谁也挡不了捂不住。”忆秦娥从ab角再到一代名伶,她一直努力让自己更加拔尖。

    儿子坠亡,丈夫自刎,养女即将离开,艺术之路也不可避免迎来自己年老色衰的寂寞。年龄的增长,相貌的衰老。新人的崛起让她不可能恢复昔日的辉煌。就如《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霸王是戏里的,但是虞姬是真的,宝剑也是真的。

    所以主角是什么呢?我觉得正如那句话: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主角》 陈彦著读后感(篇二)

    人生也是这样,渴望一帆风顺但也不希望太平淡,当然也不要太惊涛骇浪,特别是写到亲人的离去以及婚姻的不幸,光是读来就让人心痛,更不敢假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可能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吧。文中,还佩服主角忆秦娥的坚持不懈,傻坚持,傻被欺负,但就是这些傻成就了她秦腔皇后的地位,当然不排除生活中有很多走捷径的人,自己无捷径可走,那就坚持做认为对的事,一点点蓄力,少点浮躁,多点安静,像书中秦八娃一样,守着胖老婆卖豆腐,将日子过简单些。

    最后把《主角》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主角》 陈彦著读后感(篇三)

    《主角》读后感1500字:根据朋友推荐,看了陈彦写的《主角》,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字数挺多能把那么长篇章剧情,人物个性都描写细致挺不容易了。前几章看下来写作手笔和气势和那些历经历史沉淀的大家比如严歌苓的文字有点类似和韵味。

    但是看着看着就缺失了厚重,前半部分还是写的很细腻深刻的,后面开始就浮了结构细节等等都不够了。尤其是后面有些为了

  • 2、 扒手莫扎特影评

    扒手莫扎特影评()

    《扒手莫扎特》荣获第80届奥斯卡电影最佳真人短片奖,而当我们今日回头再来观赏这部影片的时候,或许和当时导演来拍这部影片时的初衷又有所不同的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一样。

    《扒手莫扎特》也真的着实很短,和一般的电影的150分钟相比,30多分钟的影片的确显得短小而精悍。利用这短短的30分钟介绍了一个有关于扒手的故事,一对有点小白痴的老扒手,以及一个一直跟着他们的哑巴小乞丐最后变成了他们赚钱的宝的简短的故事。

    故事情节没有那些长影片故事情节的复杂和悬念,而利用简单的叙事手法,将这两个扒手的性格勾勒地活灵活现。

    两个靠扮演警察来糊口的扒手,他们的假警察生涯也以真的警察将其他3个同伙抓进警局而悲惨的告终。而在警察走过的时候,理查德为了掩饰自己,手抓住了旁边的一个小乞丐。在当他们逃离现场,甩开小乞丐时才发现这家伙还真有点执迷不悟,一直尾随,跟着他们,直到他们忍无可忍在一个小巷子里停下来跟小乞丐理论。

    但最后让他们沮丧的是这个孩子却是个哑巴,他们俩的吓唬对他根本就是无济于事。在他们争执的过程中,理查德的一句如果他留下,我也留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性的一丝善良。虽然他们是扒手,也并没有坏到十恶不赦,也并没有坏到骨子里。我觉得这是本部影片的第一个闪亮点。

    而第二个闪亮点是有关于他们在对待小乞丐的行为上的教导。在小乞丐伸手要水的时候,他们用手语教育他乞讨在他们这里并没有,有的只是拿,若以后还有的话那就要砍掉手。而最后小孩竟然耸耸肩其实,在这里的时候,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冷飕飕的凉风袭来。面对如此纯真、如此无知的小孩子的时候,他们对于他的教导并不是善良,而是一种具有掠夺性的做法和想法。

    第三个闪光点的话就要说到床和教他鞋子的事了。吃完晚饭,小乞丐抢了他们的床,两个大男人只能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时的情景是让我们有点感动的,我们看到一个扒手在看小乞丐已经熟睡在自己床上时的那种温和的眼神。或许,他此时想到的或许是这样一幅画面:自己的孩子睡熟后,作为父亲看着儿子的那种充满深深爱意的眼神。也或许他根本没想到这些,这些对于生活在下层的他们而言或许就是一种奢侈,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让我么你再来看看他们教小乞丐写字的事。从他们教他写房子,由方子,更改为芳子,他们的不识字,他们的文盲,让我们感到惋惜,但他们对于小乞丐耐心的教导和教他写字的初衷却让我们看到他们的

  • 3、 莫扎特传读后感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书是《莫扎特传》,这本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莫扎特的天才音乐家一生的故事。童年时他早熟,人见人爱;青年时功成名就;不善理财后穷困潦倒,直至35岁英年早逝。但在他短短35年的一生里,却给后人留下数量惊人而闻名于世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剧22部、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及其他作品。他还和其他两个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贝多芬一起被誉为“古典音乐的三大支柱”。

    在整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在莫扎特3岁时,他的父亲开始教莫扎特的姐姐学习音乐,她进步神速,使父亲十分欣慰。他的姐姐对音乐反应敏捷,记忆力超强,学会弹琴就像学会说话一样自然。在她上所有音乐课时,莫扎特都会在旁边认真地从头听到尾。当姐姐不在时,他便坐到钢琴前练习弹奏,他几乎是立刻就能凭记忆弹奏出动听的中场休息的音乐的六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曲。在他4岁时,就能凭记忆准确无误地弹奏许多短小的音乐片段。5岁时,他已经开始自己作曲了。

    莫扎特从3岁开始学琴,5岁作曲,他还为了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游遍欧洲,同时还举办音乐会和结交一些在音乐方面有成就的朋友等,在他这3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一直都很努力,直到他去世。

    看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受:一个人要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兴趣,还要在这方面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有一定的天赋。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人。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莫扎特那样的天分,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不懈,即使达不到闻名于世,但肯定也会有所成就。这本书再一次让我体验到了坚持、兴趣对于成功的价值,所以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莫扎特传》。(卢霄潇)

  • 4、 观《莫扎特》有感

    观《莫扎特》有感

    整部影片感觉气氛很沉重,开始于萨里埃利在向神父忏悔自己的罪行,因为正是他的嫉妒和坑害最终导致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英年早逝。

    42年前萨里埃利从偏僻小镇到了维也纳,在约瑟夫二世的王宫里当了宫廷乐师。谁知被莫扎特的乐曲迷得神魂颠倒,一次在主教家里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这位人称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写大型歌剧的大音乐家原来是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约瑟夫二世热爱音乐,闻知莫扎特来到维也纳并接见了他,国王弹奏萨里埃利谱写的曲子表示欢迎莫扎特,并征求对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赞扬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弹了一遍,边弹边修改,使曲子变得更流畅和充满热情,惊叹之余使萨里埃利感到羞耻,为什么莫扎特有如此才华,自己却偏偏平庸。由于国王的喜爱,莫扎特留在维也纳写歌剧。他写的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都是不朽之作,由于萨里埃里的作梗,借助国王的招牌,每剧上演不超过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经济收入很少,生活贫穷。

    莫扎特的妻子康丝坦丝受不了贫穷的折磨,带着莫扎特的手稿去见萨里埃利,求他为莫扎特谋一个皇家音乐教师的职位,萨里埃利翻见一迭厚厚的手稿,他惊呆了,手稿上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气呵成的。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为什么把智慧和天赋都给了莫扎特,他愤怒地把刻有耶稣的十字架扔进了壁炉中。萨里埃利一面假装是最关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装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门向莫扎特买乐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换取报酬来维持生活,莫扎特的身体日趋虚弱。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在剧院上演了,莫扎特担任乐队的指挥,终于有一天在演出进行到一半时晕倒在地。莫扎特卧病在床,萨里埃利要他写《安魂曲》,萨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礼上由他演奏死者创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将和音乐大师一起永世长存。病床上的莫扎特极度虚弱无法执笔,萨里埃利建议由他执笔而莫扎特则口述。莫扎特的灵感像泉水喷涌,萨里埃利甚至来不及记录。曲子完成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也熄灭了。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苍天也在为他哭泣

    第一次看完莫扎特这部巨著影片之后我深深悲痛惋惜的哭了。在这部影片中我了解了莫扎特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一味奇人。莫扎特他待人非常热情,他没有一点坏心眼子,不像安东尼似的老是嫉妒才能比他高的莫扎特。莫扎特不管多大都像一个小孩儿似

  • 5、 《乐神 莫扎特》读后感500字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对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交响乐与室内乐的表现力。他的音乐,在整个世界都家喻户晓,拨动着亿万人的心弦。他被誉为——音乐史上的“乐神”,当之无愧。

    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一个小城镇——萨尔茨堡。他从小就具有极大的音乐天赋。在莫扎特6岁时,这位音乐神童已经轰动了整个欧洲。

    莫扎特能在琴键上流畅自如地演奏大师们的作品,或是充满感情地弹奏自己创作的乐曲,或是依照听众所指定的主题进行精彩的即兴表演。即使琴键完全被布遮盖住,他仍然能在上面准确无误地弹奏出难度很大的乐曲。这个神奇的天才,使观众惊呆了!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听众就像着了迷一样听他的演奏,人们把他称作“十八世纪的奇迹”。

    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的,仅仅活了35岁,然而他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额之大,艺术技巧之精湛,都是非常惊人的。他一生完成了622件作品。其中有17部歌剧,49部交响乐以及数量繁多的各种各样的器乐曲。

    再想想自己,每到练琴的时候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了。但是跟莫扎特比起来,这根本微不足道。很多人都看到了莫扎特的辉煌成就,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历程,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我虽然没有莫扎特那样极大的天赋,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做,肯用心做,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 6、 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

    莫扎特教育风暴读后感(一):神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马一辉

    在图书馆我无意发现了《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出于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

    "爱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子’,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校长和老师都一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失望了,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老爱因斯坦开始教他拉小提琴,并一再告诉他:唯一能够为人治疗悲伤的良药,并非其他,而是音乐。果然,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棒极了,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并最终成为少数站上科学高峰的煊赫人物。"

    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教育范本,被收在日本著名教育学家铃木镇一的《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里。在书中铃木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儿童学习、生活、玩耍等细致观察,对"天才与平庸"、"儿童心理与性格的培养"、"环境与才能的形成"、"学习兴趣与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科学可行的方法。通过学习铃木先生的这本书我感受到:他对音乐不仅非常喜爱而且非常了解,他深知音乐的魅力,认为日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应该接受音乐的熏陶。与此同时,他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日本学校在教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里除了关心孩子的学分外,根本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为此,他创立了"才能教育研究会",并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他的书中,他试图告诉家长和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既注重基本教育理念,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人读了很受启发。具体来说,此书在以下几方面对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铃木先生说:"我始终坚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只有当孩子产生"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种念头之后,再让他开始学习;当孩子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时就结束学习。只有这样,孩子就总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才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轻

  • 7、 名人传读后感之莫扎特

    算起来,我还算是半个会弹钢琴的人,可是面对莫扎特的那些个著名的交响乐,我只有被深深折服的份。有句话说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可是通过莫扎特的音乐,我只能说世界上的没有一门简单的语言。

    翻开《名人传》,第一眼令我领略到的是莫扎特的精锐的眼神,以及壮实的身体。莫扎特的眼神似乎可以穿透曲谱,来到只属于音符的世界,并洞悉这一切的音符。看到后面,看到了正值壮年的莫扎特所写的那些极富激情的曲谱,令人感觉到了生命的律动,感觉到了他对于中低层百姓的困苦的同情,感觉到了他对于战争中消逝的生命的惋惜,感觉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更感觉到了莫扎特心中那一股永不泯灭的意志。

    可就是这样一位伟人,莫扎特的一生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他的一生,从成年开始一直到其生命走到尽头,都似乎一直在与病魔做着斗争。更是在正值壮年的时候,遇到了所有音乐家的噩梦,耳聋。辨音的艰难缠绕着莫扎特,同样缠绕着莫扎特的音符。莫扎特心中的曲谱再难以从他自己的耳朵中听见。他曾与耳聋抗争过,他永不服输的性格推动着一串串的音符弹下后面一个又一个音节。

    但是,莫扎特的生命的最后时期却看似颓废了许多。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熄灭了他最后的一丝激情。莫扎特心中的音符有如暴风雨般,时而狂暴,时而淤积于天,随时都有倾盆而下的冲动。那股冲劲,洗涤着莫扎特内心底层的悲痛莫扎特挟着《第九交响曲》,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音符,好像一个个英文单词,虽然单个看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但是许多的音符连在一起,配上那抑扬顿挫的曲调,总觉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且是全世界人民都听得懂的。但是这门语言太过于深奥,莫扎特终其一生,经历过人生剧变的他,仍然没有能记录下他脑海中的乐谱的所有片段。一丝一毫的差别,就能给予音乐不一样的寓意。莫扎特的音乐在乐谱上留下了雷霆的咆哮,英魂的不屈,百姓的疾苦,征服的快感,以及百花的芬芳。痛苦中寻觅着的快乐,成就了这门语言中最高深的部分之一。

    莫扎特用这短短的一二十年时间,完善了这门语言,让其便得饱满,变得有血有肉,让全世界都跪倒在其膝下。

    也许终有一天世界的沟通会变得更加便捷,也许不同的国度的之间都能够很正常得沟通,但是音乐的诠释,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这门语言的感情的丰富,从莫扎特开始,就再难以穷尽。

  • 8、 朝花夕拾名著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它反映出鲁迅先生对童年美好天真的回忆和向往,也恰如其分的抨击讽刺了那个时代。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朝花夕拾名著读后感,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朝花夕拾名著读后感篇1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弥漫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可以以虫为伴;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着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着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田梗上望着一片金黄的水稻,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背影,心中绽放着一丝丝的甜蜜。那是收获的甜蜜。

    小时候我还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在宁静的月光下,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如今的我,离开了过去,不再拥有过去那些时光了。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同时却多了一份充实。现在的我拥有着许多许多的书。每天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地学习,拼命的争取明天。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这或许是在过去那些美景中领会不到的吧!

    童年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时代中,不如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一品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淡雅的茉莉,时光又将我带

  • 9、 《摇滚莫扎特》观后感1200字

    《摇滚莫扎特》观后感 我很难跟别人解释我为什么会喜欢莫扎特。这是很复杂的事情,我并不是一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甚至对古典音乐说不上很了解。从我开始学长笛开始,我就只能说接触过西方的古典乐。当时我被逼着练巴赫、比才、莫扎特的曲子,莫扎特的音乐里有一种纯粹的快乐,让我看着繁复的音符反复地练着双吐也不会觉得烦躁,我就开始关注这个人了。我上了初中,遇到一位很有品位也很有激情的老师,给我推荐了《amadeus》电影。《amadeus》聚焦的是人与环境的矛盾,莫扎特的天真洋溢与周围宫廷的僵化刻板形成了冲突,他的陨落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命中注定。 相比之下的法语版的《摇滚莫扎特》呈现的更多注重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构建,毕竟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容易刻画。那么法扎给我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莫扎特呢?是一个绝对不会被上流社会所认同的莫扎特:风流、放荡、不知进退分寸、有些幼稚的孩子。是的,是一个孩子气的莫扎特,他的父亲给予了他对音乐的热爱,这结合着他热爱自由的天性,和那种充满了爱意才能有的、发现和热爱一切美的事物的眼睛,整体造就了天才莫扎特。甚至那种风流浪荡其实也可以视为他对女性身上的美的特质的追求,乐而不淫(字面义);他那种不懂进退也更像一种天性未驯而不是轻浮桀骜。他永远像个孩子,新奇的眼光注视着世界,像是有给不完的爱去给予世间,就如同他心中流淌的音乐。 但是若仅此而已,他在我眼中也不过是个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而已,而孩子是最经不起成长的。成长挫折、失去、背叛;这些会逐渐夺走孩子眼里的光,会让他们晨星般闪耀的双眼逐渐暗淡;会让孩子们学会不甘、嫉妒、怨恨;让光芒被掩,让宝石蒙尘,让白纸受污,让一颗颗对真善美渴望而热爱的心灵逐渐封闭,失去感知,然后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可是莫扎特没有。他在曼海姆的求职被拒绝,他在巴黎被世人当做小丑,他失去他的母亲,他发现他一直苦苦思念的心上人只是为了利用他的才华给自己铺路;他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以后,他说什么呢?他说我讨厌这些人但我决不会屈服,我会一直坚持,坚持到达我的音乐,直到你的心里!紧跟着是抒情唱段《我在玫瑰中沉睡》,这首歌定型了我对莫扎特的印象 。他在象征着音乐、艺术的玫瑰中栖息了自己的灵魂,不屈服的火焰在玫瑰丛中永远燃烧。他不会屈服,他不会允许俗世的尘埃沾染他的灵魂、束缚他的自由。扭曲、冰冷、失望?不,这不是他。他是神,是天才,是永远清澈、坚定
  • 10、 莫扎特传观后感6篇

    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小编整理了莫扎特传观后感。怎样保证作品名的观后感不落俗呢?各种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欣赏到美的一面,观看时会从故事情节中收获到不一样的感悟。观后感是一种对影视艺术语言和文化元素的整合和诠释,分享自己的观后感需要结合电影或书籍的具体情节来说明,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莫扎特传观后感 篇1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对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奠定了近代协奏曲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交响乐与室内乐的表现力。他的音乐,在整个世界都家喻户晓,拨动着亿万人的心弦。他被誉为——音乐史上的“乐神”,当之无愧。

    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一个小城镇——萨尔茨堡。他从小就具有极大的音乐天赋。在莫扎特6岁时,这位音乐神童已经轰动了整个欧洲。

    莫扎特能在琴键上流畅自如地演奏大师们的作品,或是充满感情地弹奏自己创作的乐曲,或是依照听众所指定的主题进行精彩的即兴表演。即使琴键完全被布遮盖住,他仍然能在上面准确无误地弹奏出难度很大的乐曲。这个神奇的天才,使观众惊呆了!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听众就像着了迷一样听他的演奏,人们把他称作“十八世纪的奇迹”。

    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的,仅仅活了35岁,然而他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额之大,艺术技巧之精湛,都是非常惊人的。他一生完成了622件作品。其中有17部歌剧,49部交响乐以及数量繁多的各种各样的器乐曲。

    再想想自己,每到练琴的时候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了。但是跟莫扎特比起来,这根本微不足道。很多人都看到了莫扎特的辉煌成就,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历程,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我虽然没有莫扎特那样极大的天赋,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做,肯用心做,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莫扎特传观后感 篇2

    1762年1月12日,一辆四轮马车出现在了崎岖的驿道上,车中坐着仅有6岁的小莫扎特,9岁的姐姐和他们的爸爸。这次的维也纳之旅,让所有人都认识了这位来自奥地利的神童——莫扎特。

    幼小的莫扎特天真无邪,用他非凡的音乐天赋征服了所有人,博得了大家的喜爱。他是神童,神童能得到的,他都得到了。

    然而,灿烂的童年永远是那么短暂。成年后的莫扎特仿佛从山顶跌入了谷底,各种痛苦如毒蛇般缠绕着他,让他痛不欲生。虽然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创作了一首又一首的优秀歌曲,却没有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21-07-01

  • 2021-07-07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21-10-07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3-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11

  • 2023-04-27

  • 2023-05-25

  • 2022-01-1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2-14

  • 2023-05-08

  • 2019-10-16

莫扎特乐著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莫扎特乐著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莫扎特乐著读后感、2024莫扎特乐著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