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一轮明月观后感 > 地图 > 一轮明月观后感

一轮明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2-18 来源:互联网

一轮明月观后感汇总4篇。

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一轮明月观后感”,有什么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值得我们借鉴呢?写观后感要能抓住要点,才能体现出观影时的真实感悟,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1

直到你看到茶碗边有一轮新月。

这是一部速度很慢,很安静的电影。慢慢的叙事,悠悠地做茶,静静的生活,甚至连至亲的去世都是一句淡淡的话讲述出来的,如同樱花盛开,惊动人心,又悄无生息。

但这绝不是没有感情,只是镜头从未露出过深海的波涛,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沉静的水面。

整部电影像一个悠长的等待,与其说等待,不如说投入,等待有一种焦躁感,等待春去秋来,等待茶筅泡软,等待茶粉散开,等待变化与成长。

里面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典子与男朋友分手,在家伤心了很久,她终于打算再次去茶道课,在她关上家门的那一刻,她的眼睛很亮,仿佛有一轮月亮在里面。

典子经历了不安与迷茫,内心的风暴巨浪终于等到了风平浪静时,高悬的新月。这轮新月会慢慢儿圆起来,在典子与世界的交手中,等待着被世界磨砺为圆满的样子,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但在成长之中,从来就不会缺乏起伏高低、万千阻挠与漫长的时间,在打击与意外中从容包容的顺遂,与世界,与自己和解。

用自己的一生,等来一轮明月,温柔而圆转的前行。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2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犯了高、大、全的通病。怎么再现弘一法师?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或是另有隐衷?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这是他的法子。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呃了。所以他是勇者。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可是她唯有放弃。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这也是自私么?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3

禅启幽香,掠一世之浮华;南柯一梦,隐一生之悲伤。

还记得初次见到你,是在你父亲的大寿上。堂屋里安置着一架黑色的钢琴,幼时的你无知可爱,或许当你好奇地摁下第一个黑白琴键时开始,此生便与艺术结缘。

我看见了你那人生被幻化为无数帧画面,一一滑过我的眼前,几分衰绪几分愁。

我看见了你对于艺术的执着。话剧、音乐、美术、篆刻中的许多领域,都是由你开创了中国的先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首《送别》。幽幽亭外,芳草连天。廖廖数句,便将离别的愁绪漫不经心地铺陈开来,引人落泪潸然,这其中,是否也交融着当年你离开母亲、居外飘荡的缕缕情丝?教书时,你仍然是凭借着对于艺术的一腔热血,不顾封建礼法的束缚,挥豪着笔墨,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最终培育出丰子恺等一批大有作为的艺术学者。

我看见了你对国家寄予的深情厚谊。你也曾积极参加国内的革命,为祖国大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当听说袁世凯盗取革命的胜利果实时,我分明看到了你望向最后一期《南洋公报》时,眼角溢满的绝望与悲伤。

我看见了你在姻缘的迷途中踟躇前行的身影。年青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放弃了彼此思慕却已无能可得的杨翠喜,转而娶了一位茶商的女儿,你过的并不快乐。后来,你在日本遇见了同样喜爱美术的日本姑娘雪子,你对她说你们的缘分是前定的。本以为你的归宿就在这里,我还是不够了解你,原来她和一切,终就只是停靠。

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后,不想你竟觉得索然无味,在偶然接触了佛法后,开始追求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许那么多次的命运造化、一生交错的不如意,一一被压藏心底,对一切都倦了、淡了,皈依佛门,别无他求。

最后一次那么仔细地凝视你,已至暮年。你踏上一叶扁舟,在那条漂满莲花灯的河流中,慢慢前行,微微荡漾的涟漪蓦地拉长成一条很长的水线,一直延深很远。恍惚间,耳畔间突然又响起母亲那慢声细语的“三郞”。一切轮回,却又重新开始。望着你惭行渐远的模糊身影,感慨万千。

你的一生,交错着浅浅的忧和淡淡的伤,宛似一场真实的梦。可梦醒之后,却无人与说。

又或许,在历史的红尘里,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个人,低低吟唱着,你的百转千回?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4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轮明月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武华老师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的同名电影《一轮明月》在央视播出,观后颇有感想。

当年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以其优美哀婉的词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词曲作者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

电影《一轮明月》,以朴素抒情还有淡淡的感伤的叙事手法,讲述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为弘一大师的独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响着他从小就有着悲天悯人的佛缘情怀。清末王朝的腐败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纵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难让少年李叔同深感震惊失望。游戏一段生命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探索时代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

留学日本,李叔同组织文化社赈灾义演,话剧《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让他名声大噪。回国后,被聘为教师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润泽教化学生的心灵,一面编刊物,搞创新,宣传民主改革。对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音乐无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从文化艺术方面唤起民众改变国势。

只是当时的年代环境当权者们容不下意识超前的启蒙人士。怅然若失的李叔同,苦闷之中越发亲近佛事。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思考再三,( )李叔同毅然了断尘缘,默默踏上了自己内心的朝圣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此便是经年往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境遇。

两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电影上半部,留学归来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携美丽的雪子一同回国荡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叶扁舟,已是僧俗界线分明。不免怅然苦涩

李叔同尘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问已出家的弘一:"爱是什么?"

再无儿女情长的弘一淡定地说"爱就是慈悲".

信仰,怎样虔诚笃定的信仰呵,让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转念之间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影片凄美婉约详略得当留白处给人们无限的自由遐思。

任何宗教都有慈悲的一面。惯常思维中,只有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人才会逃避现实,遁入空门。身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的李叔同,何等智慧的一个人,其抉择与儒家的"穷则自修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无关联吧。

皈依后的弘一。闭关撰写经书。使失传多年的南山律宗再度兴起,被佛门后代尊称为律宗第代祖师。

红尘里潮起潮落,寺庙中晨钟暮鼓,僧俗两界都获有很高声望,丰富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话题。

李叔同的学生后来的漫画家丰子恺说:人的生命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三种生活比喻三层楼梯。李叔同老师就是第三个阶梯上的人。他做一样像一样,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他放弃教育艺术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他出家而非出世,不是为了自我解脱,而是"度群生"乃教育的继续。李叔同的同事挚友夏丏尊,说李叔同从事教育事业是以人格作背景的。夏丏尊本人译作《爱的教育》序言中提出的办学校好比挖池塘一说至今仍是那么受用。

"深悲早现茶花女,盛愿终成苦行僧。无数珍奇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著名民主人士赵朴初先生的献词,为弘一大师的一生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脚。

弘一大师生命最后的遗言:"悲欣交集"该是灵魂的升华人生的真正圆满吧?

为了获取资料,尊重史实,写出佛法的真精神,武华老师先后沿着弘一法师的出生到出家圆寂的人生足迹自费行走多个省市。寄宿寺庙,拜访禅师。并亲见并采访了和弘一大师生前非常友好密切的妙莲法师。几经修补校正,写就散文体电影文学剧本《一轮明月》。由此改编得非常成功的电影《一轮明月》,以其真实沉稳蕴藉的故事情节及其人文气息宗教氛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认可。荣获了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二等奖和第十一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最尊重自己的心,心是供佛的殿堂。"从《佛梦》到《一轮明月》,十年磨一剑的武华老师,不趋势不媚俗,有胆有识独抒己见,一如既往地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那份宠辱不惊的宁静淡泊,实在值得敬佩。

景仰李叔同---弘一大师的人格魅力,欣赏武华老师的人品作品,喜欢知性演员濮存昕儒雅质朴的演绎,遂成小文。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一轮明月观后感8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轮明月观后感"。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在看了一部好的电影之后,优秀的影视作品会带动我们的情绪,引发我们的思考。 完成观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份观后感,观后感需要真实的叙述看电影时心里的感觉,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1

人似乎都是要给自己找一些可以执着的东西然后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在里面,才觉得人生有价值。事业,或者情感,家人或者朋友。然后说,这是我的爱。毕生的爱。

其实,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爱。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说所有的执着都是自私。因为你一直想得到,所以这种执着不是爱,是对自己的不满足,企图用外在的事物来弥补自己不完善的内心,和无明间的空虚和寂寞。

凡是有贪爱的时候,都是在自私。

当时瞬间就放下了许多纠缠很久的事情。

爱是什么?圣经里面说,爱是不自私,不嫉妒,只做有益的事,爱是永不止息。我不知道这个诠释对不对,但是我经常看到的,常常是人们因为各种执着而痛苦,却常常说,因爱生恨。

这里的爱,都只是一晌贪爱一阵执着罢了。

看《一轮明月》,弘一法师出家之前,对于自己真心爱的人,那些过往的回忆,事业起步时的支撑和辅助,那些耳边呢喃的“你我因缘前定”的山盟,那西湖上泛舟依偎在怀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幸福,还是毅然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爱,就是慈悲。

有位师姐顷刻间泪如雨下。

就像有位师兄说,你爱的只不过是你圆满的自己的.投影,就像一轮江中明月一样。可是你不知道。你以为世界上只有这条江有这样一轮明月,于是对江起了执着。可是江水又是多么的变幻莫测啊。

更何况千江有水千江月,你又执着的了几何?

如果执着的圆满的自性,本来就有的,何必向外苦苦追寻而不得呢?

体悟到空性,升起大悲心,才会知道,什么叫爱啊!

回寝室的路上,抱着晒好的被子,看着周围匆匆行人,再仰头看看漫天的浮云,一阵悲凉,眼前景致突然模糊。这么苦的人生,其实执着的到底是什么?

希望有缘人,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来执着。

爱,是慈悲。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2

禅启幽香,掠一世之浮华;南柯一梦,隐一生之悲伤。

还记得初次见到你,是在你父亲的大寿上。堂屋里安置着一架黑色的钢琴,幼时的你无知可爱,或许当你好奇地摁下第一个黑白琴键时开始,此生便与艺术结缘。

我看见了你那人生被幻化为无数帧画面,一一滑过我的眼前,几分衰绪几分愁。

我看见了你对于艺术的执着。话剧、音乐、美术、篆刻中的许多领域,都是由你开创了中国的先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首《送别》。幽幽亭外,芳草连天。廖廖数句,便将离别的愁绪漫不经心地铺陈开来,引人落泪潸然,这其中,是否也交融着当年你离开母亲、居外飘荡的缕缕情丝?教书时,你仍然是凭借着对于艺术的一腔热血,不顾封建礼法的束缚,挥豪着笔墨,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最终培育出丰子恺等一批大有作为的艺术学者。

我看见了你对国家寄予的深情厚谊。你也曾积极参加国内的革命,为祖国大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当听说袁世凯盗取革命的胜利果实时,我分明看到了你望向最后一期《南洋公报》时,眼角溢满的绝望与悲伤。

我看见了你在姻缘的迷途中踟躇前行的身影。年青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放弃了彼此思慕却已无能可得的杨翠喜,转而娶了一位茶商的女儿,你过的并不快乐。后来,你在日本遇见了同样喜爱美术的日本姑娘雪子,你对她说你们的缘分是前定的。本以为你的归宿就在这里,我还是不够了解你,原来她和一切,终就只是停靠。

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后,不想你竟觉得索然无味,在偶然接触了佛法后,开始追求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许那么多次的命运造化、一生交错的不如意,一一被压藏心底,对一切都倦了、淡了,皈依佛门,别无他求。

最后一次那么仔细地凝视你,已至暮年。你踏上一叶扁舟,在那条漂满莲花灯的河流中,慢慢前行,微微荡漾的涟漪蓦地拉长成一条很长的水线,一直延深很远。恍惚间,耳畔间突然又响起母亲那慢声细语的“三郞”。一切轮回,却又重新开始。望着你惭行渐远的模糊身影,感慨万千。

你的一生,交错着浅浅的忧和淡淡的伤,宛似一场真实的梦。可梦醒之后,却无人与说。

又或许,在历史的红尘里,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个人,低低吟唱着,你的百转千回?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3

皎白的月光洒落人间,披在房顶上,跳进水中,抚摸着人们的脸庞。

人们全部都仰望着她……

她就在头顶上,一声不吭地俯视着我们,那么亮那么圆。群星都黯然失色了,只能看见一个圆远远地挂着,她跟我们这样地远啊!朦胧间,似乎闻到了一阵幽香从那头传过来,忽浓忽淡,人心也被这妖娆的香气迷惑了,只觉得两眼酸胀,好似有什么溢出来了。低头轻拭,忽的又看见水面上也有个圆,她微微颤抖着,似在哭泣似在低笑,无从得知。兀地又发现每个人的眼中都有闪耀的水光,我似乎隐约看见了有无数个圆在颤抖的泪光中朝我温柔的笑。一时间,人也迷糊了,不知她是好是坏。好像一个魔女,古灵精怪。

一瓶深沉的蓝黑墨水泼洒在这天幕上,只有她依然傲然优雅地向黑暗宣战,毫不退让。她好似一盏指明灯,在这无尽的黑暗中留下光的种子,一点一点地驱逐了黑暗,黑暗全部蜷缩在角落里,等待着时机。人们在这片光之领土上窃窃私语,他们不想打扰到她的休息,寂静伴随这月光笼罩着我们。此时,她像一个正义的战士守护着这片沃土。

面对她,有人欢喜有人愁。从古至今,多少文人为她吟诵了永垂不朽的千古名句,多少墨客勾绘出她高雅孤独的身姿。透过这诗句画卷,透过墨水,透到他们的内心,那里面装满了浓浓的思念,已经溢出来了,刻骨铭心,深入骨髓了。王维身处异乡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望月而作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思友心切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诗句每一字每一句都浓缩了满满的想念。呵!真是一个天使,帮着人们传达内心思念的愁苦与郁闷。

月光似水,看似温柔,却无情残忍。流浪在他乡的游子们哪一个面对她不两行清泪,这泪不咸却苦,若不是月光无情,怎会如此苦涩难咽?天地间只有低低的呜咽声,风儿也在抽噎,一幅凄凉,孤寂的景象。水一般温柔的月光此时是一个无情的刽子手,一点一点取下我们最后的面具。

但是,月亮本是无情物,我们又何必强行将自己的情感灌输给她。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共处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沐浴这相同的月光,赏望着共同的明月。她是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她,在内心深处的地方……

好似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这一轮明月将挂在每个人的心头……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4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犯了高、大、全的通病。怎么再现弘一法师?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或是另有隐衷?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这是他的法子。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呃了。所以他是勇者。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可是她唯有放弃。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这也是自私么?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5

直到你看到茶碗边有一轮新月。

这是一部速度很慢,很安静的电影。慢慢的叙事,悠悠地做茶,静静的生活,甚至连至亲的去世都是一句淡淡的话讲述出来的,如同樱花盛开,惊动人心,又悄无生息。

但这绝不是没有感情,只是镜头从未露出过深海的波涛,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沉静的水面。

整部电影像一个悠长的等待,与其说等待,不如说投入,等待有一种焦躁感,等待春去秋来,等待茶筅泡软,等待茶粉散开,等待变化与成长。

里面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典子与男朋友分手,在家伤心了很久,她终于打算再次去茶道课,在她关上家门的那一刻,她的眼睛很亮,仿佛有一轮月亮在里面。

典子经历了不安与迷茫,内心的风暴巨浪终于等到了风平浪静时,高悬的新月。这轮新月会慢慢儿圆起来,在典子与世界的交手中,等待着被世界磨砺为圆满的样子,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但在成长之中,从来就不会缺乏起伏高低、万千阻挠与漫长的时间,在打击与意外中从容包容的顺遂,与世界,与自己和解。

用自己的一生,等来一轮明月,温柔而圆转的前行。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6

漫长的梅雨过去,放晴的夜空里,点点星光闪烁着清辉。月末,所以没有月亮,但在看星星的人们都知道,月亮今天像个疲倦的游吟诗人,正在酣睡。它的光辉,就像诗里写的一样,“我不知道风在往哪边吹,我想我是在梦里,暗淡是梦里的光辉”――暗淡,也是月的光辉。

古往今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凡夫俗子,对月亮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无论是盈是亏,或现或隐,每当人们抬头仰望时,都希望对月倾诉一番,也不管月亮能不能承受那么多悲欢离合,那么多喜怒哀乐。造物主总是慈悲的,尽管有人说天地不仁,但它让月每月有圆缺,那些缺的时候,或许是月休憩的光阴。

月,或许是幸运的,因为也有人知道它的辛苦,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词句“辛苦最怜天上月”。或许它也有包藏天地之心,看得透风云,读得懂岁月,从不计较那些凡尘里的低吟浅唱――“不应有恨”,东坡也许是月的知己。它好像有无穷的力量,引领着潮汐,指引着方向,亿万年来从未停歇。不知道为什么,感激这样没有月色的夜晚。独自静静的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夜色里放佛弥漫这一种声音,像是谁在吟唱着歌谣,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响起在今生,又像是从前世穿越而来。

在月的记忆里,一定有这样的一个夜晚:慧能将自己的手指指向月亮,为无尽藏尼开释《涅经》的时讲到:“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时,月也许是从古至今最亮的一次,月光安详宁静。这一切放佛都是注定的,当那个人类历史上最会心的微笑发生之后,释迦牟尼说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就注定了会有这样一个夜晚,这个夜晚叫开释。

岁月,以不变的冷漠拷问着一切众生。月,在寻求自己的轨迹。纵然沧桑变幻,尘世更迭,仍是江畔第一次示人的容颜。它或许也有过感伤,有过喜悦,有过世人不知的情怀,但那些就像是自己水中的倒影,如雾亦如电。《金刚经》有云:“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不住。”――一切执念皆是虚妄。或许月亮也是了然见性,才能背负历史,穿越岁月。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没有月色的夜晚,月色正明。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7

我家老屋有一小院,在小院的墙脚和围墙上栽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虽然不是什么名品,但四季飘香。每年当菊花开得鲜艳夺目时,我就知道中秋节要到了。父亲的生日要到了,老父亲的生日也刚好在农历的八月十三,每年的中秋节前我们家就要来很多的亲戚朋友,那时购买食品是凭票供应,所以,老母亲早早就开始准备过节的东西了。母亲非常的好客和贤惠,那时家里收入不多,负担重,但经过母亲的打理,家里还过得井井有条,母亲弄得一手好菜饭,总是能把一些普通,平常的东西做出各式各样的一桌饭菜,客人们总是赞不绝口,包括作为儿子的我们也很惊奇,平时里不在意的小菜在母亲精心制作下,就能变成一道道可口的菜来。那时家里过中秋节是很庄重的,在旧历八月十四的晚饭后,老母亲就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点上一个油灯放在锅里,在灶台上点上几注香,其他人就不要再进厨房了,更不能动由母亲放得整整齐齐的那些厨房用具,那油灯就一直亮到第二天。过八月十五的那天晚饭是最丰盛的了,桌上摆满了母亲亲手做的各种饭菜,放好碗筷,酒杯里装好酒,但这时大家都不能上桌的,要举行祭拜仪式,由家里德高望重的父亲主持,见他神情庄重,举着酒杯,绕着桌子,口里依次念着过世的长辈们的名字,在饭桌的每个坐位前住脚,将杯里的白酒慢慢地一一洒向地上,并请老辈子们回来吃好喝好,在场在每位客人都静静的看着父亲做完后,才由长辈依次如席。开席时由父亲代表全家敬各位亲朋好友一杯酒,随后开席了,席间的父亲与刚才的庄重表情大不一样了,那时的父亲谈笑风生,濒濒举杯与亲戚朋友敬酒畅饮,说古论今,欢声笑语不断,满小院里详溢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气氛。母亲则在厨房里忙前跑后,端菜添饭而从不入席与大家同桌吃饭,待大家尽兴后,母亲又急忙收拾,一阵忙碌下来此时已是繁星点点,皓月当空了,小院里一遍银色的月光。此时母亲梳洗完毕,换上干净的衣服,在小院里摆上一香台,放上果盘,点上红烛,静静的默默的,站在香台前,双眼望着夜空。月光洒在母亲身上,菊花香气四溢,看着母亲的身影,多么的温馨,圣洁。

现在,虽然父母亲走了十几年,老屋也拆了,每当中秋节来临时,总是想起那老屋小院里幽香的菊花,总是想起父亲母亲的身影和笑貌,总是想起小院里母亲身上的那片月光和月光下的母亲。

一轮明月观后感 篇8

大概十年前,工作之余闲聊时,一位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知道自己只剩三天的生命,比如地球三天后毁灭了,这三天你会怎么度过。按照冒到头脑里的第一个想法,我回答,暴打三天三国。

朋友是名记,提出来的问题也厉害。这个问题很严重,是关系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所以回答也很严重,象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平素看不见的自己。那时我的单位正处在一场金融风暴的台风中心,作为一个普通文员,无干大事,感受着台风眼里一样的平静。那时的生活也平淡,除了上班工作外,三国游戏是唯一让我投入的一件事,不谈女朋友,也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三国类游戏,运筹着一堆虚拟的人物和资源,无论通关还是GAME OVER,人生如游戏,游戏如人生,很没追求的。要说理想,那就是周游中国,至于周游世界那个太遥远了没敢当成理想。

然后大约是五年前,那时已是一个标准的背包客,辞了工作到处转悠,也是实践少年时的理想。人生如游戏的理解太虚幻了,人生是个实验场。又有人问起我同样的问题,记不清楚是谁了,没准是我自己问的。念头是,登上一处高山之巅,看看风云山月。回想想,魂归自然,就象海明威的那头豹子。理想可以随便实现,而没有新的理想是痛苦的,那种痛苦,甚至超过理想得不到满足时,就象在虚空里一样,想用劲都踩不到实地,有根稻草也得抓住。

抓稻草的过程中,念头生生息息,又经历过两份工作,结婚生女,然后来到这个小城市安顿下来。社会的变迁很快,就象苍山后吹来的云,这云似乎永远是往一个方向吹的。谈理想的朋友少了,这次是自己问自己这个问题了。第一个念头是,还是跟平日一样过吧。还有些火气,但生活和心灵总算安定些了。归纳来看,三个时代的三个回答都是偏消极的,无关功名利禄,好处是没有求不得之苦,选择不同,本性难改。

回到那个严重的问题。有句西方谚语说: People live as if they will never die, and they die as if they have never lived. 同样的意思,朋友中有位会计学博士如此表述:大部分的人生,是按照持续经营的假设来进行的。我来替他继续阐释,如果抽去了持续经营假设,看似牢固的整个架构就倒了,得重新找个假设来建立新架构。但如果真的把每天当成末日来活,就算没有衣食之忧,也会有脱离现实的烦恼。要平衡,要平衡,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又焉知死。

昨晚看了影片《一轮明月》,想起写点人生的感受,与影片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有点前后的因缘,且作观后感。

《一轮明月》观后感300字


《一轮明月》观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很熟悉吧。我小时候很喜欢音乐课的,这首歌依然记得。我竟然不知道,词作者是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你有没有了解过李叔同呢?我最近,对此奇人很有兴趣,看了电影《一轮明月》,濮存昕饰演李叔同,以第一视角,讲述了李叔同的一生。看完,有挺多感触的。

李叔同,书法,诗歌,绘画,音乐,话剧皆有很深的造诣,是当时的艺术先驱,将西洋画,话剧引入中国。日本留学回国后,潜心教育,学生丰子恺成了大家。而后又出家,修最难的佛学律宗。以佛学救国救民。
也许,有的人,注定了要实现大我而舍小我。
看完后,特别感动,也特别感恩。李叔同,谭嗣同,孙中山他们这些同时代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国家。或者是为艺术,或者是为民生,甚至为中国佛学,总之,都是尽己之力,为国家倾尽所有。我当然,只不过一凡夫俗子,但当时我之前的种种抱怨就一扫而光。没有这些一代又一代执著大爱之人士,我们今天能享有的教育,文化,科技,物质生活种种,都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看到李叔同在师范教画画和音乐,我对当下教育的偏见立马释然了。特别感恩,当下的现状。因为,一直都有一群人,在让我们的生活变更好,更自由!

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精华篇】


一轮明月观后感600字一

根据武华老师电影散文《一轮明月》改编的同名电影《一轮明月》在央视播出,观后颇有感想。

当年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以其优美哀婉的词曲深深地吸引了自己。也因此知道了其词曲作者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

电影《一轮明月》,以朴素抒情还有淡淡的感伤的叙事手法,讲述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如何成为弘一大师的独特人生故事。

出生在天津富庶家庭的李叔同,父母都信佛,影响着他从小就有着悲天悯人的佛缘情怀。清末王朝的**使得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曙光稍纵即逝,收入眼底的苦难让少年李叔同深感震惊失望。游戏一段生命后,开始踌躇满志地探索时代人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前途。

留学日本,李叔同组织文化社赈灾义演,话剧《茶花女》的成功演出,让他名声大噪。回国后,被聘为教师的他,一面像清泉似的润泽教化学生的心灵,一面编刊物,搞创新,宣传民主改革。对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音乐无所不通的李叔同,希望从文化艺术方面唤起民众改变国势。

只是当时的年代环境当权者们容不下意识超前的启蒙人士。怅然若失的李叔同,苦闷之中越发亲近佛事。

“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皆海内,毕竟空谈何有。”思考再三,李叔同毅然了断尘缘,默默踏上了自己内心的朝圣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此便是经年往事。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境遇。

两幕同在西湖上的剪影:电影上半部,留学归来踌躇满志的李叔同携美丽的雪子一同回国荡舟西湖。幸福甜蜜。

后半部,二人各乘一叶扁舟,已是僧俗界线分明。不免怅然苦涩

李叔同尘世上的日本夫人雪子问已出家的弘一:“爱是什么?”

再无儿女情长的弘一淡定地说“爱就是慈悲”。

信仰,怎样虔诚笃定的信仰呵,让文采斐然的李叔同转念之间成了心如止水的弘一?

《一轮明月》观后感范文800字3篇


好的影视作品能给人带来不少感悟,此时我们不妨通过写观后感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告诉自己曾经看过,感动过。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观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一轮明月》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轮明月》观后感范文【篇1】

禅启幽香,掠一世之浮华;南柯一梦,隐一生之悲伤。

还记得初次见到你,是在你父亲的大寿上。堂屋里安置着一架黑色的钢琴,幼时的你无知可爱,或许当你好奇地摁下第一个黑白琴键时开始,此生便与艺术结缘。

我看见了你那人生被幻化为无数帧画面,一一滑过我的眼前,几分衰绪几分愁。

我看见了你对于艺术的执着。话剧、音乐、美术、篆刻中的许多领域,都是由你开创了中国的先河。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首《送别》。幽幽亭外,芳草连天。廖廖数句,便将离别的愁绪漫不经心地铺陈开来,引人落泪潸然,这其中,是否也交融着当年你离开母亲、居外飘荡的缕缕情丝?教书时,你仍然是凭借着对于艺术的一腔热血,不顾封建礼法的束缚,挥豪着笔墨,竭尽所能倾其所有,最终培育出丰子恺等一批大有作为的艺术学者。

我看见了你对国家寄予的深情厚谊。你也曾积极参加国内的革命,为祖国大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当听说袁世凯盗取革命的胜利果实时,我分明看到了你望向最后一期《南洋公报》时,眼角溢满的绝望与悲伤。

我看见了你在姻缘的迷途中踟躇前行的身影。年青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放弃了彼此思慕却已无能可得的杨翠喜,转而娶了一位茶商的女儿,你过的并不快乐。后来,你在日本遇见了同样喜爱美术的日本姑娘雪子,你对她说你们的缘分是前定的。本以为你的归宿就在这里,我还是不够了解你,原来她和一切,终就只是停靠。

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后,不想你竟觉得索然无味,在偶然接触了佛法后,开始追求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许那么多次的命运造化、一生交错的不如意,一一被压藏心底,对一切都倦了、淡了,皈依佛门,别无他求。

最后一次那么仔细地凝视你,已至暮年。你踏上一叶扁舟,在那条漂满莲花灯的河流中,慢慢前行,微微荡漾的涟漪蓦地拉长成一条很长的水线,一直延深很远。恍惚间,耳畔间突然又响起母亲那慢声细语的“三郞”。一切轮回,却又重新开始。望着你惭行渐远的模糊身影,感慨万千。

你的一生,交错着浅浅的忧和淡淡的伤,宛似一场真实的梦。可梦醒之后,却无人与说。

又或许,在历史的红尘里,会不会也有那么一个人,低低吟唱着,你的百转千回?

《一轮明月》观后感范文【篇2】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犯了高、大、全的通病。怎么再现弘一法师?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或是另有隐衷?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这是他的法子。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呃了。所以他是勇者。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可是她唯有放弃。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这也是自私么?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一轮明月》观后感范文【篇3】

直到你看到茶碗边有一轮新月。

这是一部速度很慢,很安静的电影。慢慢的叙事,悠悠地做茶,静静的生活,甚至连至亲的去世都是一句淡淡的话讲述出来的,如同樱花盛开,惊动人心,又悄无生息。

但这绝不是没有感情,只是镜头从未露出过深海的波涛,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沉静的水面。

整部电影像一个悠长的等待,与其说等待,不如说投入,等待有一种焦躁感,等待春去秋来,等待茶筅泡软,等待茶粉散开,等待变化与成长。

里面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典子与男朋友分手,在家伤心了很久,她终于打算再次去茶道课,在她关上家门的那一刻,她的眼睛很亮,仿佛有一轮月亮在里面。

典子经历了不安与迷茫,内心的风暴巨浪终于等到了风平浪静时,高悬的新月。这轮新月会慢慢儿圆起来,在典子与世界的交手中,等待着被世界磨砺为圆满的样子,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但在成长之中,从来就不会缺乏起伏高低、万千阻挠与漫长的时间,在打击与意外中从容包容的顺遂,与世界,与自己和解。

用自己的一生,等来一轮明月,温柔而圆转的前行。

太平轮观后感


太平轮观后感: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鹊语

题记:末世画船,沉于流沙。孤臣孽子,世代隐喻。1949题材拍不好就不要去动,等不世出的电影人出现即可。吴宇森试图将国共内斗、中日世仇、兄弟反目裹在爱情万金油中,来涂抹这艘叫做"太平轮"的末世巨轮,他终于从一流的香港导演堕落为二流的好莱坞生意人。他不懂1949,不懂桃花扇底哀江南,也肤浅了爱情。

长久不动笔,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自己坐在桌前喝一杯酒,伴着窗外狂风呼啸,听蔡琴《渡口》,回想起64年前那个冬夜的海风中,太平轮如何一寸一寸静悄悄地沉没了下去,如同没有存在过一样,深感吴宇森这部耗时多年的电影,还没有蔡琴的这首歌来得恰如其分。

太平轮,太平轮,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轮这个故事,大陆导演可能拍好,台湾人有可能拍好,唯独当下的香港导演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1949年的台湾海峡,无才者管中窥豹无法竟全功,懦弱者避之唯恐不及。而吴宇森着实是愈发聪明了,他挑上了1949年1月27日的冬夜中,沉于台湾海峡的那艘渡轮,这个从谢晋开始,中国大陆最顶级的电影导演视若宝山的一个题材。《太平轮》拍好了,如投名状一般,影评人势将交口称赞,但如果拍得不好呢?

我是在未看到太平轮这电影之前,已经自夸,可以猜到这部电影的上下两部将如何分裂,看了之后果不其然:几位男女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都与中日战争和国共第三次内战扯上关系,而在国军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几位主人公背负着爱情与恩仇登上这艘画船,驶向他们命运的终点。

香港导演是真地不懂中国历史的,拍出来的历史电影都如二流武侠小说(《鸿门宴》),而所有的大格局题材他都像处理《赤壁》一样,上下两集,如TVB一般。吴宇森对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认真劲头,还不如张艺谋在《活着》(哪怕《金陵十三钗》)中的付出,他以为砸些钱,做些功夫,就拍了那场你死我活、中华民族几乎是在自断经脉中做出选择的年代。

他拍不好战争,也当然就拍不好那艘游轮,是的,不是巨轮,是游轮。

肠肥必然脑满。精挑细选大明星加入贺岁档,兼顾一下大陆、日本、台湾乃至韩国的票房,吴宇森今日的选择,和当年那个在旺角街头刚刚辞去记者工作的年轻人的志气,相去甚远。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说他们不懂历史,若不服气,就在脑海中尝试想想1949年1月27日,在黄浦江码头因为过于拥挤而跌落海中的孕妇们,还有那些明明已经无法维持秩序还努力去救人的国民党宪兵;去想想那些缺了胳膊断了腿,枕着步枪在寒风中睡在北平崇文门下的林彪军队;去想想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结束后徐州市在街头的女大学生,她们跟着国军溃败的军卡车后面跑,大声哭着喊,"谁带我走,我就嫁给谁";去想想在安徽滁州城内国共两军在大雾中对峙,共军将鸡汤煮熟了迎风送去香味,而那些饿死却最终没有投降的国军,或者去想想陈布雷为何自杀,去想想易地而处,你会不会登上那艘船?

你又可知道,一直有传闻说太平轮载有千斤黄金,是共军为阻拦黄金进入台湾而秘密炸沉。这种谣言在烟锁海峡的白红对峙时代,甚嚣多年。但那些至今无法找寻骸骨的遇难者中,除了国民政府的退休高官、富商名流、民国的文化精英之外,竟真的还有几位是共产党送去台湾建立网络的红色特工(张汉,余则成的原型之一),而他的女儿为父正名从辽宁走到香港,奔波多年。山河虽好非完璧,当死难的双方都是孤臣孽子,而你在为太平轮哀叹之时,你到底需不需要选择站在哪一边?

模糊的价值观是不需要选择的,没有读过这些,就任你再聪明也无法想象出来。你精挑细选俊男美女,既配不上当年上海滩的绝世繁华,更配不上北朝勃兴南朝断送的末世哀歌。众生皆苦,这世上有谁不死?死在泰坦尼克上,一定惨过在大萧条中自杀吗?太平轮是惨,但那个名唤中华的民族呢?如果真的能浴火重生,那无数埋葬在中国各处的民族菁华,死得是否值得?

吴宇森终于没有懂这些,他将一切裹在爱情的万金油中,打包送给了观众。他蜕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在预告片中即宣称"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献给爱情",但这句话,毕竟还没有《宋家王朝》中蒋介石的那句"革命就是爱情,爱情就是革命"来得厚重。导演的悖论或许在于,你如果真是一以贯之的和平主义者,又为何让小马在《英雄本色》中的太平山顶说出"我做这一切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一定可以拿回来!",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

历史不就是这句狠话中来去的吗?

当我们称一个东西、一件事为悲剧时,我们到底是在指代什么?写完这些,听到蔡琴另一首《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或许因为是中国人的缘故,我始终认为太平轮的悲剧象征超过泰坦尼克号。最大的悲剧不是生死,不是情人远隔重洋,而是整个民族最优秀一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水。1937,1949,1976,甚至今时今日的盛世,莫不如此。

太平轮不是五月花号,台湾岛也不是蓬莱仙山,而这土地上的人们,始终没有真正等来那艘能驶向彼岸的船,所以它出现在《老残游记》第一回的梦中,又在梦醒时遽然消失。又或者如奥斯卡王尔德所意指的悲剧意象,我们曾经建造过这艘巨轮,甚至登上过它许多年,但终于失去了它。

彼岸是西天取经路茫茫,何不看重脚下?

而对那些船上的同胞,但在沉没之时,我唯一奢望的,或许是历史真地记住了他们,真的,在离去时假装舍不得他们。

写于2014年12月4日大风夜

拓展阅读:《太平轮(上)》首映观后感

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期待。期待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是飘着雪的。

当字幕散,我还没来及把眼泪擦干然后装作一副"嘿这电影拍得真矫情"的表情,就听见队长对着小胖子惊呼:"你怎么能把它揉成这样!"我探头一看,旁边杵着茫然惊错、眼睛瞪老大的胖子。

我先是觉得很好笑,平日里看见小胖子这样装怂总要自觉地幸灾乐祸一下。

继而眼光落到了电影票上,发现它正可怜巴巴地缩成小团,与垃圾为伍。

心里和嘴上同时画出了一个很轻的"操"字。它是很轻,但也很绝望。这个字出卖了我脸上讪讪的笑容。

这种感觉在当时的一刹那是无法感知的,太快了。然而当电影票又完完整整地回到了我手上,只是多了一点皱纹的时候,我居然冲动地亲了它一下,居然傻傻地对它说了一句:"你回来了,真好。"我甚至觉得这张票格外的美,就像我生出了白发的亲人。

一张电影票而已,何必这样酸溜溜。不过这次我没有这样自嘲。因为这是我为了我的英雄买的第一张电影票。我欠了他太多电影票。

啊对了。我的英雄今年68岁了。他叫吴宇森。

在等待《太平轮》上映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象,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被烂片激得从病塌上跳下来大呼一定要拍一部"完美"的电影,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场景。他可能没有"跳下来",因为他总是慢吞吞的,一副儒雅的样子。而等我真正坐在了电影院里,一开始就有一股猛烈的炮火向我袭来的时候,心头突然一紧。在这些壮烈的镜头背后,站着一位患癌多年的花甲老人,他忍受病痛,忍受噪音,忍受天气,忍受一次次的协商与妥协,甚至忍受观众的嘲笑和谩骂,才让我有机会分享他的灵魂。

其实,他什么都有了,拍过绝对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拿到国际肯定的终身成就奖,功成名就,早就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了,何必要为自己增加一次被媒体和大众的口水淹没的风险呢。但他偏不。

他先拍了《赤壁》,被吐槽得不轻,甚至连我这种忠实的脑残粉也差点倒向他的对立面。而后他宣布,他要拍一部爱情片,一圆他二十年来的梦想。听说这个任性的老头子要拍爱情片,我确实也犯过嘀咕,这个爱情观十分单纯的老头子拍出来的爱情片,不知道会不会像偶像剧那样岁月静好。所以,我近乎是带着悲观的情绪看这部电影,就像孤身一人参加前任的婚礼那样悲壮,没想到,前任虽然结了这场婚,却告诉我,他依然爱我。

我用这个拙劣的比喻只是想说,《太平轮(上)》的爱情的确让我失望了,但吴宇森作为一位导演,没有让我失望。

记得吴宇森在一次颁奖典礼上说,我的电影,主题永远是关于爱和勇气。英雄,就是爱人如己。那是好几年前了。我不过还是个初中生,偏偏记住了,英雄,爱人如己。

你看老吴在香港的巅峰时期,无论哪部片子的男主角们几乎都愿意为对方而死,甚至就像《喋血双雄》里李鹰对小庄说的话,我不愿你走,也不想你死。想起来了吗,那个为友报仇最终落下残疾沦落街头的小马,他满嘴饭粒,一身尘土,一言不发地埋头,用手使劲把饭菜往嘴里塞,宋子豪满眼含泪的那一句"小马,你的信里不是这样说的".几乎人人为他们那一次交手相握而动容。他就这样留在了一代人的青春里。留在记忆里的影像,不会褪色,豪情喷薄,几近一个童话世界。但他毅然从童话里逃了出。

他了好莱坞。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留着长发的嬉皮士,他也不会像从前做张彻的弟子那样,自卑到默默藏起野心,收好行装准备转行做一个演员。他拍出了《变脸》,那个时候全世界为他喝彩。在这部电影上映十年后我看到了它,十年的光阴竟然没让它染上一点风尘,那么炫酷,那么整饬,如果不是教堂和大量慢镜头的出现,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吴宇森的作品。它是如此华丽,华丽到让我不敢靠近。没有谁肯为谁死,没有一句"然诺重,君须记",两个男主角都巴望着对方赶紧死掉。到了最后,正义战胜邪恶,正义还顺便展现了他宽容的一面,收养了杀手的孩子。一个happy ending俘获了全世界的心,人人交口称赞,这真的是一个国际大导演啊,这真是一部世界级的好莱坞大片啊。他突然咸鱼翻身,跻身国际名流之列。但他依旧没有停下来。

2002年,《风语者》出来,又是一场不可交加的口水战。人们嘲笑他复制《大兵瑞恩》,嘲笑他拍战争片,嘲笑他江郎才尽,没有人看他的电影,当年他票房惨败。可是,2002年吴宇森的确回来了。最终,他还是逃不了一个"情"字,也只有"情"字最是动人。凯奇最终闭上了眼睛,他起初看不起的印第安士兵用原始的方式为他祈祷。印第安士兵握着他的铭牌,站在山崖上,微笑着对妻女说,对世人说:"他是我的朋友。"用一场战争,换来一份情谊。虽不免觉得奢侈,但这不就是吴宇森么,看似简单粗暴,但不知怎么你就被他打动了,因为美好的事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讲了。

人们才不愿相信英雄呢。这本来就是一个无英雄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不可避免的滑向后现代,一切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被解构,被戏谑,尽娱乐之能事,即使最严肃的事,也要用最黑色幽默的手法讲出来,这就是现实,想要讨好观众,不如来一场黑色盛宴吧。

吴宇森一直说,想要了解现在的观众的口味。看来他并没有了解。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浪漫当中。他依旧固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义观,只要认准一个人,就可以为他爱,为他活,为他死。且不说背叛,连一点权衡也不需要。在现代人看来,怎么可能,人的本性和潜意识里有多少阴暗面,人们恨不得把他们扒个遍。

所以,吴宇森的浪漫,顶多算个"不合时宜".

然而,他还是偏执于自己的白鸽。在太平轮出现在镜头前,忽然几只白鸽从我眼前掠过的时候,我忽然感到自己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微弱的烛光里看见了自己的奶奶那样,尽管是虚妄,尽管依旧会在冰冷中死,我还是快乐、满足。

因为吴宇森还是从前的吴宇森,还是那个,拼命让大家记住"爱"才是这个永恒世界的根的普通人。

再过几十年,没人会记住《英雄本色》里的暴力场面曾如何振奋人心,没人再津津乐道《喋血双雄》里的暴力美学,或者《变脸》中的豪华场景。科技的发展会掩盖表面的一切华丽。

但我知道,人们一定会回头,相信吴宇森所相信的东西。就是爱一个人,为他生,为他死,为他做一个心有道义的人。

关于电影,我始终认为,它和文学没有优劣之分,都是表达共通情感的一种手段。它不仅仅是造梦,更要让人在梦醒之后,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电影,终究是为人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梦境里,那与毒品有何二异。

网上有许多对吴宇森的谩骂,甚至让他滚拍AV.这对于一个认认真真拍了几十年电影的老人而言,可以称得上是可耻了。诚然,在《太平轮(上)》中,他没有将电影做到承诺过的尽善尽美,但那颗固执的心脏的跳动声,那属于一个六十八岁的电影人的一腔热血,那个从小便记住父亲对自己说过"我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从而坚强活下来的老人,还不值得尊敬吗。他为我们创造出那么多感动,甚至创造出一代人的青春,如今,为了他的一点失误,我们竟要这样对待他吗。

吴宇森在这部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的电影里表达的诚意,我不相信没有人能感受得到。老吴的确不适合拍爱情,但是战火中军人的情谊与坚守,乱世中底层和贵族的强烈对比体现出的辛酸与悲悯,你们也是当笑话一样看待吗?

若果真如此,我也便无话可说了。

写了这么长,耳边一直单曲循环着珍妮为小庄所唱的《随缘》。想起李鹰让珍妮再唱一遍,珍妮却抿嘴谢绝。"对不起,我只想唱给一个人听。"老吴的世界里,就是那么简单,只为一个人。这样的固执,这样的温存。

那么,就为一个人好了。吴宇森先生,你为你的爱。我为你。

终究还是活在了老电影里。好像自己没有长大,又或许,是周围的世界长大了。毕竟,我的童年在新世纪,我的心却留在了上个世纪。同样的不合时宜,我终于和我的英雄重合了。

相信《一轮明月观后感汇总4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轮明月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