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论语今读读后感 > 地图 > 论语今读读后感,2024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读后感

(共 7914 篇)

  • 1、 论语今读读后感(优选范文)

    从20xx年9月,拿到《论语今读》这本书,到现在已读了一年半时间,断断续续,如绵绵细雨。我觉得我还是一知半解,粗知大意,还想反复读第二遍,无奈任务催促,不得不赶着鸭子上架,说的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指导。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有这么厉害?我到要看看。本着这样的目的,我翻开第一页。

    《论语》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我看只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录,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联系语文书上的一些格言,就是能指导人的言行,处世道理。但当我读完它,《论语》却远不止这些。《论语》是靠理性的,它不同于《圣经》、《理想国》的纸上谈兵,而是要求在广大人民实践生活中起现实作用的文化。它回答的是如何做的问题,而不是是什么的问题。所以《论语》它能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家园。

    《论语》教人以仁爱之心爱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少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建立好了,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吧!把自己的家庭关系放在第一位,培养子女对父母的情感,以此作为“人性”的根本。家庭本身就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每一个家庭关系搞好了,社会不就安定了。我们学校里就少一些单亲家庭,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孩子在爱的环境下成长,也就不会出现心理障碍,健康长大。社会就会少一些不安定的因素,老师们工作量也会减轻很多。由此看来,孔子弟子有子的话很重要呀!对于古代的君王而言,这就是治理国家的依据。可这写话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也依然有它的指导作用。正如贾平凹所说的《尽道》。社会就凭一个孝道作为基本。不孝父母,敬神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说的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仁爱最终还是社会的根基。

    《论语》教人诚信做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读二声),小车无軏(yue读四声),其何以行哉?”意思是人不守信,那怎么可以?大车小车没有横木木销,怎么能走?“守信”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它是任何社会群体必然要遵循的道德法规。做人需要诚信,没有信誉,就没有朋友。我们生活又有什么乐趣?人和人之间没有信任感,我们生活又有什么

  • 2、 论语导读读后感

    导语:《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导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论语》读后感【一】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而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白的,注意说明背景、说明用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展开,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用其。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那么在孔子眼里何为君子呢?

    论语导读中有很多话都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解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须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知道服从与尊敬,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说明了仁在孔子眼里是十分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读后感【二】

    《论语》的真谛,就是让所有人明白,怎样才能得到我们心灵深处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几棵挺立在岩石缝间的古树千年不倒,即使经历了暴风骤雨;几座绵延的大山不断延伸,即使脚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几座散落在山间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岩石遮蔽。《论语》正如它们,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从未被人们忘记过。

    《论语》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到人们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有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从而使人们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如同老师这份职业一样,她选择了奉献,她会从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或是学生们每天的问好中感到生活的美好。她用心感受这一切,虽然每

  • 3、 论语选读读后感

    论语选读读后感(一)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2020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论语选读读后感(二)

    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org)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 4、 《论语今读》读后感:半是儒学半哲学

    半是儒学半哲学

    ——《论语今读》读后感

    商南花

    十几年前,在一次外出学习活动中听到一位讲课专家教授说想要用两年的时间研读《论语》,内心就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感慨。疑惑她要用两年这么长的时间研读这么短的《论语》,需要那么长时间吗?因为好奇,带着疑惑,从那时起我也开始真正意义上去接触《论语》,走近《论语》。各种版本的和《论语》相关的著作我见到就买。这些年下来,也读了一些,如《孔子传》、《论语全书》、《孔子的智慧》、《亲爱的孔子老师》、《孔子如来》、《孔子家语》、《孔子传》等。越读就越觉得用两年读《论语》太短了,根本就不够。因为,《论语》值得所有的人读一辈子。

    《论语今读》,这是我第三遍读这本书了。作者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此书逐章翻译《论语》,以原文、译文、注解和评论、札记和解说的形式出现,引证近人著述。注释精简,非常易于理解原文,因为李老是当代人,有了马哲这个利器,将仁、孝等玄之又玄的概念从人类发展和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有理有据。但此书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写的,半是儒学半哲学,书又特别厚, 读起来觉得有点深奥有点枯燥,这也是我读了几遍的原因之一。

    给《论语》作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各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为了有一个学习《论语》的更高起点,也为了寻找研读《论语》的方便法门,当初我在书店恰好看到了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书《论语今读》,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来读,是因为大学读书的时候了解李泽厚先生是国内对美学深有研究的大家。因此推断他应该对《论语》另有领悟。读罢,感觉确实是别有一番见解。觉得李老和孔子都是可爱的老头。,但不知道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地方又感觉李老先生对《论语》的理解有些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不过李老的见地无疑深深地启发了我,他引领我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学习传统的文化,也让我对《论语》有了新的了解。

    长期以来我感受到情感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很多人生的问题和困惑皆源自于感情。我曾试图在这部《论语今读》中找到孔子对情感、对爱情、对婚姻的看法。遗憾的是阅读过那么多和《论语》有关的作品,孔子与学生的交流尽管涉及的范围很广,《论语》的思想涵盖了做人、处世、读书、学习、为政、实践等方方面面,唯独不见

  • 5、 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供参考阅读!

    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篇1

    悠悠华夏五千载,璀璨文化的源头是《论语》。

    于历史的今天,瞻仰《论语》的演说者——孔子。

    这一位文化的传承者,这一位永远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于是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射进,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了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孙孙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成了一把坚韧的利斧,于是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仿佛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烟熏缭绕间,细细品茗。《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之中,咀一口,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怀。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漫长却不苦闷。弥留在充满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儒学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踏实与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为人”的仁爱与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与豁达,是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明达与诚恳……道不尽,言不穷,《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如此的庄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足以令我为之心神向往,难以忘怀。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自爱”与“爱人”这两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则的地位,统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刚、毅,作为一位贤士,难道不该以“仁”为终身所追求的目标么?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温故而知新“,是”学而时习之“,那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读《论语》,是一场洗礼。让原本枯槁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本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语,那一则则平实却韵味深远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养的心,浇湿了你我被快步骤的生活烤干的内涵的世界。

    读《论语》,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内涵。

    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

    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篇2

    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分为圣人

  • 6、 《老子今注今译》读后感

    《老子今注今译》读后感

    文/方俊科

    一次偶然的阅读接触到了《道德经》的思想,一句很喜欢的话语更加增强想要去阅读的兴趣。《道德经》第七章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远,是因为天地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滋润万物,所以天长地久。也许真正无私的时候,才是得到最多的时候。

    假期参加逐梦成长营时曾做过一个七巧板拼接的游戏,当时五支队伍中四支队伍都顺利拿到满分,教练说这是他培训生涯中第二次经历将这个游戏的成功率超过20%的,第一次是在一个大学校园里,游戏的对象仍是大学生,而在企业中的培训从没有看到过。

    其实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只要你愿意倾听领导者的指引、愿意将自己的自愿的贡献给大家就可以完成。结束后教练说我们只所以能成功最大的原因只是我们愿意牺牲和奉献,而在企业中的培训听到最多的话语便是我要、我要、我要,成功的却是寥寥无几。这时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为他人方能成就自我的内涵。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困惑不解的时候,老聃先生极力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争的思想,可是长久付出而不得,长久奉献而无欲会让人丧失精神寄托,如此崇高境界又能几人拥有?万物当顺其自然,可顺其自然又是不是会阻碍发展?在这种理想国中,人的精神活动又会剩下多少?

  • 7、 《三国演义》读后感:今兮今惜,一樽还酹江月

    今兮今惜,一樽还酹江月

    ——《三国演义》读后感

    绣山中学 徐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是一本大书,更是一个瑰丽的传奇。一个始于诗,终于词的千古巨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情壮志相见其中,多少生死离愁湮没其间。更有无数英雄豪杰灿若星辰,不论是武功盖世者,还是滔滔谋略者,亦或文武双全者,皆在三国史上留下丹青赤笔,浓墨重彩。

    今兮,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叠起的年代早已成千古往事,然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却回荡着几多鎏金故事。隔着时空的浩渺,犹有兵戈铁甲铿锵在耳,舌战群儒辩声在耳,谈笑风生余音在耳,丝竹酒器伶仃在耳……

    今惜,在历史的沉淀之下,唇齿流转之间,光阴恍惚飞漱其间。岁月如斯,我们又该如何笃定的坚守自己?莫须有的愁苦仿佛是触手可及的实体般的存在,泪也罢、血也罢。少年英雄,凌风巍巍于绝巘之上。究竟又该如何萃取这时光的凝华所在?

    于是,读《三国演义》,即怀古,又寻觅今朝。《三国演义》一书,怎离得了一个“酒”字?惜三国英雄,又如品味三国的酒时苦时甜,有润有涩,似厚似薄。忧苦时啜之,狂喜时饮之,悲壮时喝之。长歌当酒,风雨入袖,饮一樽还酹江月。今兮,笔者斗胆与君共饮三樽美酒佳酿,聊惜三国的传奇人物。

    第一樽 雅香轻渺 桂花酒——杨修

    桂花酒优雅柔和,清香缥缈。婉如一叶扁舟,风流无数,却无根无萍。若以桂花酒比拟一人,莫过于杨德祖,杨修了。提起杨修,恐怕最出名的要数“杨修之死”了。

    杨修之死,实在令人扼腕。宛若这秋风瑟瑟、桂香幽幽,本无他意,却独令人心生悲情。人说杨修之死,死于杨修自身的不识时务,屡犯曹操大忌。然,笔者看来,杨修确因恃才放旷遭致被杀,但客观上,死于曹操之手,却与曹操的品性必不可分。曹操,其实暗藏一颗帝王之心。何为帝王之心?乃不可测。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王侯将相总自称一“孤”字,“孤”,乃“孤家寡人”之意,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权谋家而言,能够比邻共谈、真心而论的朋友一定是凤毛麟角的。臣子看不透,谋士揣不成,方才得以成就帝王之心。以《三国》而论,能称上帝王之心的人,不过刘备、孙权、曹操等寥寥数人方称得上佼佼者。可是,以孔明、奉孝、公瑾等人之才智,当真无法揣摩帝王之心吗?非也。他们皆有大智若愚之胸襟,但重在看破不道破。然杨修却未能到达这一境界。因而,同为魏国一大谋臣,郭奉孝一死,曹操

  • 8、 《大长今》观后感 (550字)

    秋高气爽的秋天,我观看了大长今这部戏剧。长今那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品格让我敬佩。

    这部戏剧呈现了一个十分不寻常的一个女子的故事:长今从小父母就去世了,她一个人在外面受到了种种困难。种种艰险,但她没有气馁。她用她的智慧和才智走向了她人生的第一步,那就是皇宫。她进皇宫后经常受到其它宫女的欺负,但唯有一为上宫十分疼惜她,那就是韩上宫。长今在韩上宫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而且长今的料理也做得很好。但是好景不长,崔上宫为了争权夺位,将韩上宫害死了,长今痛不欲生。长今不得不走向了学医路,最终并为韩上宫报了含冤之仇。而且她还当上了正三品的官职,并被皇上封为韩国最高医官。命称大长今。并且长今还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开肚术。长今的一生是那地伟大,是那样的雄伟。长今在没有亲人的人生路上不断努力,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感动。长今的一生都是为了人们,长今的灵魂一直活在我的心里,她是多么地伟大,多么地勇敢。

    而在我们生活中,有人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像长今一样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地去争取,最终那个人成功了成为了一个胜利者,而有人也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但他经历不起困难,经历不起打击,最终成了一个失败者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得自己不懈地努力去和困难作战斗,那样的你才真正是一个胜利者,永远的胜利者,难道不是吗?

  • 9、 黔视今声观后感

    也许你需要一个地方来触动你内心最原本的地方,而这部黔视今声就给了你很好的一个体验。美好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这在于这之中奋斗的人。这里有最质朴的人和生活,这里也有你看得到的山水之间,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在浮躁的社会里,纪录片相对许多知名的电影和电视剧来说,似乎显得更加小众化一些,但其中也不乏有好的作品呈现,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一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喜爱,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

    剧情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文化的基本方式,纪录片能获得如此的追捧,着实不易,但这一趋势也是意料之中:

    好比《舌尖上的中国》,虽是美食纪录片,但内容上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共同讲述了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里面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使得中国人这个吃的传统承载了更多情愫,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意,也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看多了现实写照的剧情影视的我们,对洗脑式的情感导向已经逐渐产生免疫体,鸡汤或是反式鸡汤都不能完全净化身上的都市病毒,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纪录片里传统的、纯粹的文化反而更能激起心中的共鸣,这样的生活也自然成为了我们的追求。

    如果说这些纪录片都是触动内心的作品,那我接下来要介绍的《黔视今声》则是不止感触,更让人向往的作品。

    作为贵州的人文纪录片,它讲述的故事将情感共鸣落脚地细腻,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黔贵文化也因此大放异彩,让人不禁记住了贵州、认识了贵州,也向往着贵州。而文化传承这个贯穿作品的重要主线,也能让我们确切地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

    看完《黔视今声》里的两个的小故事,你就能真实地感受它的魅力了

    贵州在许多人的记忆中都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是原始文化的宝藏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其实也有中国科技摇篮地城市贵阳。

    大数据产业在国内已经逐步得到重视,在贵州更是得到许多有志向、有思想的青年人青睐,故事的主人公渝川便是其中一个。

    作为贵州第一批无人驾驶的尝试者和领军人物,渝川以及他的团队可以是与这个产业一同发展起来的。

    在大数据这个时势里他是英雄,但面对机会的同时,也肩负更大的责任。

    以前的建筑师、创客的身份仅仅让渝川了解自己对科技行业的兴趣和能力,而现在企业的ceo以及爸爸()的身份更让他明白自己需要为贵州、为社会做贡献。

    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更好的环

  • 10、 《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读后感范文推荐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在阅读吕不韦写的刻舟求剑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刻舟求剑的读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读后感范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读后感范文 篇1

    从前,有个楚国人坐船去办事。船行到江心时,一个大浪打来,楚国人不小心随身携带的宝剑掉进了江里。船夫一看,停下船,帮他把宝剑捞上来。没想到,这个楚国人却拦住了船夫,说:“不用着急”。说着,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就催促船夫赶紧开船。船夫无奈,只好照着他的意思办了。船靠岸后,楚国人立刻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江里,搜寻起来。岸上的人都觉得非常奇怪,问他在干什么。这个人把事的进过向大家说了一遍。人们大笑起来:“你的宝剑是在江心丢的,在这儿怎么能找到呢?可是,我明明在船舷上做了记号啊?楚国人不解的说。

    听了这话,人们笑得更厉害了。其中一个人对他说:“船一直在前行,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只在船舷上做了记号,可船在水里的`位置早就变了,用这种办法你怎么能找到你的宝剑呢?”说完,众人都笑着离开了。只剩下那个楚国人呆呆的站在那里。

    《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读后感范文 篇2

    今天我没事干就看起了《智慧故事》。可当我看到《刻舟求剑》这一篇小有名气的寓言时,停住了。

    很久以前,有个楚国人。他要道江对面的小镇去,就找了一个船。当船滑到中间时,这位楚国人看到了几条可爱的小鱼就去捞鱼(捞鱼时可要小心自己身上的东西呀。),当身子探出水面时,在腰间的宝剑”普通“一声掉进了水里(这就是粗心大意的后果。)。船上的人都叫他赶快捞宝剑,他却拿出小刀在船边掉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等船靠了岸,楚国人从船边有刻记的地方跳了下去摸了半天没有就上了岸。其他人”哈哈“大笑起来(要是我在旁边的话,那我也会哈哈大笑的。),有一个人说”你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但船一直在走宝剑却没有动(这我也知道。)。“

    看来做事要先仔细想想再走决定、也不能太匆忙啦!

    《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读后感范文 篇3

    今天我们学了《刻舟求剑》这篇课文,看了真让人哭笑不得。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件往事。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21-08-27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22-07-16

  • 2019-09-22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19

论语今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论语今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论语今读读后感、2024论语今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