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论语》的读后感 > 地图 > 《论语》的读后感,2024《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论语》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论语》的读后感推荐
《论语》的读后感

(共 4796 篇)

  •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论语》的读后感(精选7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论语》的读后感(精选7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论语》的读后感(篇1)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的读后感(篇2)

    孔子是中华民族思想情操的缔造者,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播者,孔子开创的儒学、经学、易学、几千年来终究成为了中华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出事后由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伟大巨著。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汇集。《论语》中的许多名言已成为千年名言,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建树产生了不朽的影响。难怪前贤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正是:“一句名言一锤音,撞响寰宇铿锵听;哲人虽己乘鹤去,千古不朽震古今。”

  • 2、 [读书心得模板]论语的读后感模板集合九篇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读书,可以让你抵抗孤独,只要你想读书,它随时都可以陪伴在你身边,让你不再孤独。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值得一品再品的读书心得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模板]论语的读后感模板集合九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的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现在正学《论语》。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到了知识后,你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在我没学《论语》之前,我对学过的课文,很少去温习它,我把许多大好的时光都浪费了。每天放学回家,妈妈总是叫我去读书,而我却找各种借口出去玩,还时常惹妈妈生气。自从诵读《论语》之后,对照书中的内容,我羞愧万分。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说的话去做。于是,我试着去做了两周。每天放学后都温习功课,并做简单的笔记。两周之后,我的学习果然有了些变化。就拿这件事来说吧!

    那天,老师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今天考试。”虽然同学们复习过了,可还是非常紧张。只有我感到浑身轻松。因为我将那部分内容已熟记在心。结果我考了全班第一,我终于尝到了温习功课的甜头。

    还有一次,下课之后,同学们在玩游戏,我也加入了进去,原来同学们再一起玩抢答题这个游戏。一个同学负责翻书找题,我们其他人抢答。我连续答对了好几道题。那是的我真得很自豪,温习功课真好!

    孔子写的《论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益处。今后,我还要深入地去学习。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努力去做。

    论语的读后感(篇二)

    论语太深奥了,我也看不太懂。听妈妈说,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通过论语我知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质是现在人中少有的。他教会我们如何接人待物,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

    他能被我们后人称为“圣人”那都是他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累积的经验和思想,跟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论语的读后感(篇三)

    《论语》是孔子写的。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是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分为奉道、尊礼、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欢的是这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习了又常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 3、 论语的读后感800字(精选范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m.dhb100.com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在中华几千年封建王朝里被奉为治国圭臬。

    《为政篇》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所以,儒家思想里的孝顺理念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内涵。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 4、 论语的读后感内容3篇

    《论语》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第1篇:读《论语》有感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

  • 5、 《论语》的读后感3篇

    【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希望您足阅读!

    (一)《论语》的读后感

    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别说半部论语了,就单单几则论语就告诉了我做人与学习的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话说某一天,子路来孔子家学习,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慢慢的走了进来,孔子让他换一件衣服,子路听到后连忙回家,换了一件非常朴素的衣服回来了。却还是原来的样子。孔子就对他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里数学测试,成绩出来后,我有一道题不懂,就去问老师。老师讲过后,问我明白没有,虽然我没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说,怕老师说我笨,结果下一次考试又没有答对,去掉了8分。

    《论语》使我们懂得了很多:学习态度、、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会无往而不胜!

    (二)《论语》的读后感

    我读了《论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就撒谎骗人,而自己在后面吃更大的亏。

    《论语》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说的话,由他的弟子们编写而成,里面有许许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说:要诚实、有礼貌等。

    我读了以后,印象最深的是几句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原来在语文书上学过,现在联系《论语》中的其他内容,我对“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说出来的话,绝对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小队活动,我打电话给9位队员,他们都一口咬定:“我来!”,结果,只来了8个人,是洪伟没来,第二次,他又没来,后来的几次活动,我们都没有告诉他,因为他不够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林杭每次都来,现在我们总是第一个通知她。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没有,而是很多,读了《论语》,我告诉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样诚实守信的人,不欺骗别人。

    (三)《论语》的读后感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

  • 6、 享受读书的喜悦_《论语》读后感600字

    享受读书的喜悦_论语读后感600字:

    今天开始认真读《论语》。对于这一类的古籍,年轻的时候真不太上心。想想自己读了很多年的书,竟连这样一本古典、经典、充满智慧、字字珠玑的书都不曾好好读过,不禁汗颜。

    细读之下,竟萌生了写点什么的欲望。于是乎,开启了尘封的个人公众号,写下读《论语》后的第一篇感想。作为开篇文章,这真是一个最好不过的选择。

    第一段便是那耳熟能详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同“悦”,一早便知。然“悦”与“乐”的区别在哪?之前从未细想。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可不,学习的过程中内心充满喜悦,那是静静的心底的私语。虽有时也会忘形地手舞之,足蹈之,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表面平静,内心汹涌。有时竟然是不能说,不可说,说不得,说不出。呵呵,有时候语言的力量真真有限的很。

    而有“朋”来到,若不喜形于色,岂不让“朋”误会?而“朋”之一字,绝非泛指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之人。可见古人择友严苛,并不随意与人为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这样的人来了,岂会不乐开了怀?那绝对是喜不自胜啊。

    “人心隔肚皮,对面不相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谓是难之又难。知你、懂你的人世间能有几人?年轻时常常豪气干云地吼上一句:莫道前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现在想想不免发笑。所以,人不知,我不愠,这岂不是我们该有的基本境界吗?话说,你愠了又如何?可不就是庸人自扰吗?就让花自飘零水自流吧。

    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喜悦,让真正的朋友感受你的在乎,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淡然地微笑。这是夫子早就给予我们的智慧。作者:山风

  • 7、 论语读后感700字2024 我心目中的“神仙”——孔“圣人”

    论语读后感700字2024 我心目中的神仙孔圣人

    以前在课堂上我经常听老师讲孔子的故事,在课外书中我也曾读到过他被人们尊称为圣人。我常常不解地想:孔子不就是比我们早出生几千年的一个古人嘛!怎么会是神仙呢?(我一直以为圣人就是类似神仙一样的人)。直到今年寒假,我在妈妈的指导下阅读了《论语》中的部分篇章后,才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学生,我最先选择阅读的就是《论语》中的《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论述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原则的话,我深有体悟。我想起我这些年的学习历程:考试前认真复习,我收获了好的成绩;运用课外阅读的知识,回答课堂提问时我获得了老师的肯定还有我不再觉得自己好孤单,也不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如今的我充分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所以我读着这段话很佩服孔子老先生怎么说得这么深入我心啊!

    我选择阅读的第二条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条语录告诉我一个人如果品性端正,有孝心、爱心、责任心,那么才可以去学习文化知识。确实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听到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比如用硫酸泼狗熊来检测狗熊是不是真的笨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还有只为个人之间的一点私怨就连杀四名同学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这些人都曾是天之骄子,成绩出类拔萃,可是他们缺失了品德的修养,缺失了仁义之心,缺失了对他人、动物的爱心,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可悲!可叹!如果他们也能多读读孔子老先生的话,每日三省吾身,那么也许他们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很庆幸我现在就懂得了孔老先生的教诲!

    妈妈说,《论语》是部博大精深的思想著作,不可能靠读这么几则语录就能读懂孔子的思想。而我自己也认为我的阅读很粗浅,但是孔子能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这么多道理,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研究《论语》,学习他的思想,用他的准则来为人处事,我认为孔子在我的心目中不仅仅是圣人,真的跟神仙没两样!

  • 8、 论语的读后感400字2020

    论语的读后感400字2020(一)

    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别说半部论语了,就单单几则论语就告诉了我做人与学习的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呢!话说某一天,子路来孔子家学习,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慢慢的走了进来,孔子让他换一件衣服,子路听到后连忙回家,换了一件非常朴素的衣服回来了。却还是原来的样子。孔子就对他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里数学测试,成绩出来后,我有一道题不懂,就去问老师。老师讲过后,问我明白没有,虽然我没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说,怕老师说我笨,结果下一次考试又没有答对,去掉了8分。

    《论语》使我们懂得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会无往而不胜!

    论语的读后感400字2020(二)

    我读了《论语》,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诚实守信,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就撒谎骗人,而自己在后面吃更大的亏。

    《论语》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说的话,由他的弟子们编写而成,里面有许许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比如说:要诚实、有礼貌等。

    我读了以后,印象最深的是几句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原来在语文书上学过,现在联系《论语》中的其他内容,我对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两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说出来的话,绝对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小队活动,我打电话给9位队员,他们都一口咬定:我来!,结果,只来了8个人,是洪伟没来,第二次,他又没来,后来的几次活动,我们都没有告诉他,因为他不够诚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林杭每次都来,现在我们总是第一个通知她。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没有,而是很多,读了《论语》,我告诉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样诚实守信的人,不欺骗别人。

    论语的读后感400字2020(三)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

  • 9、 论语的读后感800字2020

    论语的读后感800字2020(一)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论语的读后感800字2020(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疑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始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

  • 10、 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一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二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06-10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20

  • 2023-03-10

  • 2019-10-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0

  • 2023-01-18

  • 2019-09-20

  • 2022-12-16

  • 2019-09-20

《论语》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论语》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论语》的读后感、2024《论语》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