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共 7609 篇)
- 1、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00字(3)篇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四星是给《化身博士》的。首先,这本书成书于一百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绿巨人,变身这种事还属于原创,而且是身心俱变,从外形到人格完全地、反差巨大的变化,除了少许共性,基本上就是分裂为两个人了,我不知道在这本书以前,是否曾经有过这种写法。2,本书开创了二重人格,即后来心理学所说的吉杰尔-海德现象,但两者还不完全相同,书中的化身是拥有共同记忆的。3,本书说明了当一个人可以不为自已的言行负责,可以不为自己的错误受到惩罚时,他会怎么样?当然是放飞自我!海德可以和吉杰尔一样是个好人,但这绝不会发生。4,海德的死是因为他不得不死,因为他是吉杰尔的身份要暴露了,如果不是化身不受控制这一客观原因,海德做坏事永远不会被人发现,那么海德永远不会死。5,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个海德,但在清酲状态下,由于自律控制,大家都以杰吉尔示人,可是在睡眠时,潜意识中的海德占了上风,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性本恶,这种劣根性只是被压抑着,可它一直都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狂怒、欣喜、悲伤……boom!n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00字 第(2)篇四星是给《化身博士》的。首先,这本书成书于一百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绿巨人,变身这种事还属于原创,而且是身心俱变,从外形到人格完全地、反差巨大的变化,除了少许共性,基本上就是分裂为两个人了,我不知道在这本书以前,是否曾经有过这种写法。2,本书开创了二重人格,即后来心理学所说的吉杰尔-海德现象,但两者还不完全相同,书中的化身是拥有共同记忆的。3,本书说明了当一个人可以不为自已的言行负责,可以不为自己的错误受到惩罚时,他会怎么样?当然是放飞自我!海德可以和吉杰尔一样是个好人,但这绝不会发生。4,海德的死是因为他不得不死,因为他是吉杰尔的身份要暴露了,如果不是化身不受控制这一客观原因,海德做坏事永远不会被人发现,那么海德永远不会死。5,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个海德,但在清酲状态下,由于自律控制,大家都以杰吉尔示人,可是在睡眠时,潜意识中的海德占了上风,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性本恶,这种劣根性只是被压抑着,可它一直都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狂怒、欣喜、悲伤……boom!n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2000字 第(3)篇四星是给《化身博士》的。首先,这本书成书于一百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绿巨人,变身这种事还属于
- 2、 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3)篇 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 第(1)篇
电影印象很深刻,于是看了书… “你可以像个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也可以诅咒你的命运,但是到了最后,你只能轻轻放手。”—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里面的这句话。原著或电影里时间逆行的独特题材所探讨的不过是生命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里面出现的人也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可是太多的人在面对死亡或面对即将离开时,却大多不能够淡定,太多的愤愤不平,太多的诅咒命运。也许这段话不过是想让人们看开死亡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诚然不管是自己还是自己所爱的人,只有离开了才知道对自己重要,本身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米兰昆德拉说过生命只有一次,也因此无法预演和彩排。那么唯有珍惜,莫待失去空悲叹… 生命倒转的本杰明没有童年,也没有老年,因为这两个时间调换了,童年的他在垂暮的老人中度过,看到无数死亡。而老年的他却忘记了自己的一生,忘记自己爱的人,当一切归零时,他说:我好像经过了一生,却又想不起来…
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 第(2)篇先看了电影才来看的这本书,被电影的温暖剧情打动到,编剧和导演包括演员的都很厉害,强烈推荐这部影片。分享一下电影里面非常喜欢的台词:
*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惧孤独。
* 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
* 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
* 你要一直不停地往前走,不然你不会知道生活还会给你什么。
* 我们的生命被命运所决定,即使是我们错过的那个人。
* 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本杰明·巴顿奇事(菲茨杰拉德中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 第(3)篇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和这本书是不同的。电影里的顺序是这样,出生时心智和婴儿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外表逐渐变年轻,但心智衰老了,当外表成为一个小少年时,心智却老糊涂了,老年痴呆导致他忘记了一切。不知何所来,不知去哪里。书中的设定却又所不同,出生时心智即已经成熟,时间流逝,他外表越来越年轻,乃至变成青年,少年,孩童,不断地被迫失去生活中拥有的东西,亲情,爱情,从大学读到中学,读到小学,回归幼儿园,当周边孩子期待长大时,他内心忧郁,觉得自己
- 3、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读后感(3)篇
窄门、田园交响曲、背德者,被称作纪德三部曲,据说都带有自传色彩。比如纪德12岁丧父,并且炽烈追求他的表姐,最终也与表姐结婚,这听起来很像《窄门》的故事。但是,自传色彩,毕竟只是色彩,不是真的自传。
然而,我可能不该拿这个来看待纪德。他的小说,不容易与他本人分得开。
一
我平常读小说,不喜欢与作者个人的经历混起来。可是,阴差阳错地竟读了一本介绍纪德生平的书,发现《窄门》的自传性不是一般得强,主要人物和关系几乎都复制了纪德真实的生活。早年丧父,舅舅家二女一男,舅妈外遇,爱上表姐,表姐对宗教狂热,有一个姨妈等等,这些小说中的元素,同时也是纪德本人的真实情况。
小说中有一个关键情节。杰罗姆去找阿丽莎,下人拦着不让进,他闯进去后,看见舅妈在会一个军官,阿丽莎一个人在一间房里跪着流眼泪。这件事不是虚构,是纪德和表姐的亲身经历,几乎原封不动地被写进小说。
在小说中,阿丽莎发现妹妹朱丽叶(纪德母亲也叫朱丽叶)爱着杰罗姆,立即拒绝了杰罗姆。读者想当然以为,阿丽莎是因为可怜妹妹,才坚决拒绝的杰罗姆。这把戏纪德最拿手,一个完美借口,骗自己、骗杰罗姆、骗读者,把大家都带到坑里了。但阿丽莎的坑比这个深。她受父母婚姻问题的刺激,排斥情爱,投身宗教,一心要走窄门,结果走上了窄路,终于陷入绝境。她的迅速死亡,非病非灾,她是纠结死的,纠结在爱情和窄门间,用虚幻的道德理想,扼杀了现世活生生的生命。小说最后阿丽莎的日记,写得压抑沉郁,无法卒读。这是推出一大堆沉重的筹码,要上帝兑现窄门的承诺吗?
母亲出轨事件,给阿丽莎造成巨大刺激和压力。其强烈程度,可能是现代人所不能想象的。推想一下,她憎恶母亲的行为,又无法摆脱对母亲的感情,可怜于父亲被蒙蔽,处在几种思想的剧烈拉扯之中,该是多么纠结。她是长女,要顾念妹妹和弟弟,她没人可以指望,只能独自承受,自责自怨。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思想幼稚,情感脆弱,她对情欲的厌恶很难不泛化到她与杰罗姆的爱情上,甚至把母亲的不轨与自我的不洁混为一体也说不定,这就使她陷于重重束缚,解脱不得。
阿丽莎投身宗教,宗教没能给她拯救,而是给她服下一味毒药:生而为人的原罪感,与母亲血脉联系和个人情爱的双重不洁感,追求虚假拯救、隔绝人世而不是勇敢走向生活、艰苦成长。
在作家真实的生活中,纪德历经万难终于与表姐结婚,而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这篇《窄门》的创作,未尝不包含妻子(表姐)的真实心路。
比
- 4、 论语选读读后感
论语选读读后感(一)
仔细读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李泽厚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经典做出字2020面上的训估与注解,而是在半宗教半哲学的对话体里分离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前者成为个体的生活意义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而后者创化性成为现代政体的形式,由此培育人性情感、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之偶然的文化重建。
由此,我第一次了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心灵幸福才是真正实在的。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我要放下多些烦恼,努力去接近幸福。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幸福不光靠行动争取,还需要正确的心理。
论语选读读后感(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org)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 5、 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供参考阅读!
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篇1
悠悠华夏五千载,璀璨文化的源头是《论语》。
于历史的今天,瞻仰《论语》的演说者——孔子。
这一位文化的传承者,这一位永远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于是阳光从错开的门缝间射进,温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了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于是子子孙孙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成了一把坚韧的利斧,于是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仿佛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畔,在烟熏缭绕间,细细品茗。《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之中,咀一口,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怀。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漫长却不苦闷。弥留在充满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儒学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踏实与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为人”的仁爱与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与豁达,是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明达与诚恳……道不尽,言不穷,《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如此的庄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足以令我为之心神向往,难以忘怀。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自爱”与“爱人”这两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则的地位,统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刚、毅,作为一位贤士,难道不该以“仁”为终身所追求的目标么?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温故而知新“,是”学而时习之“,那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读《论语》,是一场洗礼。让原本枯槁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本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语,那一则则平实却韵味深远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养的心,浇湿了你我被快步骤的生活烤干的内涵的世界。
读《论语》,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内涵。
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
高二论语选读读后感篇2
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分为圣人
- 6、 《中外名人传记》读书笔记
今天,我无意中在书柜中翻到一本《中外名人传记》,那里面有疯子作家萧伯纳、军事奇才拿破仑、抗金英雄岳飞、才思敏捷的李清照,可最让我感动的是南丁格尔的传奇一生。
南丁格尔是一位信念坚定,被别人改变不了的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的心,总喜欢帮助别人。她从小就有一个想当护士的梦,在当时护士这个职业是不被别人所尊重的,可南丁格尔不顾家人反对,坚持自己的护士梦、爱国梦,长大后她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她经常会带领她的护士们前往战场为伤员护理,在她们悉心照料下,士兵们很快就恢复了伤病,常常被士兵称作提灯女神。后来她创建了护士学校,慢慢地经过她的努力,最终护士这个职业倍受人们尊重。
然而,她追求梦想、舍身为国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我将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有一天我是一名老师,学生桃李满天下,梦想我成为一名外交官,为祖国与世界和平尽职尽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实现它吧!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再乎别人说什么,追求梦想,让梦想相伴一生。
- 7、 《中外名人传记—牛顿》读后感6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让我爱不释手的一本是《中外名人传记—牛顿》。
《中外名人传记—牛顿》一书生动地记述了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一生。牛顿出生在偏僻小村,是一个农夫的遗腹子。清苦的童年生活使他性情羞怯而孤独。一位老师曾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非常迟钝的呆子。”然而就是这个沉默寡言、喜欢做木工活的孩子,后来靠着自己的天才和勤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三大运动定律,在数学、天文学、光学、热学等许多方面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被全世界所尊敬的科学巨人。读完这本书后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我国的大画家齐白石,他的画之所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练画是分不开的。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更以“不教一日闲过”来督促自己每天练画。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正因为他的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是啊,古有李白,今有齐白石,而像他们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举不胜举,他们都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所以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反观我们现在的一些人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才的条件总比别人好,虽然他们也想到过事业,但往往缺乏认真做的行为而功亏一篑。反而有些人虽然条件差一点,却能够持之以恒的去作,终于在逆境中发奋成材。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接班人,我们应从自身的每一件事做起,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最终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 8、 中外名人传记小学生读后感
《名人传》极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奋斗之路上以及人生旅途上的苦难与颠簸。但《名人传》却没有刻画他们悲观的一面,而是极力刻画他们崇高的品质以及广阔的胸襟。
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中外名人传记小学生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外名人传记小学生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
《名人传》中讲述了三个人:钢琴家贝多芬,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和文学家托尔斯泰。我最欣赏这三个名人中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他的雕塑代表作《大卫》像,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人文精神;他创作的梵蒂冈西斯廷壁画,是艺术史上的罕见巨作。
米开朗琪罗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所经历的不同寻常的坎坷与曲折。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市民家庭,身处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自幼耳濡目染,文艺复兴运动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不幸的是,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天主教教皇的羁绊中度过,但他不甘于表现宗教艺术,用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个人的理想、尊严与意志。
米开朗琪罗自幼就喜欢画画,可是为此,他被他的父亲与亲戚们瞧不起。但是,米开朗琪罗的坚持终于战胜了父亲的固执。在他13岁时,他进入了佛罗伦萨一家有名的画室学画。
在1504年,米开朗琪罗雕成《大卫》。可是大卫的裸体让佛罗伦萨人感到非常尴尬。直到1873年,《大卫》像一直矗立在原地。后来人们把它移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一个特制的园亭内。今天,《大卫》像是美术初学者必须临摹的范本。读到这里,我在心里感慨:“人只要对每一件事情都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上面,就一定会成功!”
米开朗琪罗在一生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壁画和雕塑。他每一次雕刻一件塑像,都要自己亲自到山上去选材……我们一定要学习米开朗琪罗这种对事业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我觉得米开朗琪罗就像一座耸立着的阿尔卑斯山峰,耸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我们从远处就能望见它险峻的轮廓,隐没在无垠的天空之中。
中外名人传记小学生读后感2
《名人传》极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奋斗之路上以及人生旅途上的苦难与颠簸。但《名人传》却没有刻画他们悲观的一面,而是极力刻画他们崇高的品质以及广阔的胸襟。
《名人传》分三部:《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其中以《贝多芬传》最为出名。1901年写成,1903年发表。作者可谓煞费苦心。作者罗曼·罗兰又是怎样?
罗曼·
- 9、 《中外名人传记——牛顿》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寒假里,我读到了一本好书——《牛顿》,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童年,从幸福走来,从快乐走来。但是,艾萨克.牛顿可没这样美好的童年。他还没出世,爸爸就离开了人间,二三岁时妈妈改嫁到别处。在村里,他常被取笑为没妈的孩子,在小朋友们眼中,他更是个成天默不做声的无聊玩伴,只知道拿小锤子到处一通捶。
咦,等等,牛顿捶出了一个小水车,居然像模像样的,而且放在河里也能转起来。咦,牛顿叮叮当当地做出了一个小车,四个轮子都能转起来,居然真的能跑起来。哦,天啊,连他的成绩也非常好,又考了个第一!
就这样,大人们都不再看轻小小的牛顿,小朋友们也争先恐后地想和牛顿做朋友,老师也对顿来了兴趣,甚至校长都对牛顿刮目相看。为了能让牛顿上大学,校长四处奔波寻找就读机会。而我们的小牛顿在干什么呢?唉,可惜啊,重新回到牛顿身边的妈妈居然让牛顿不要读书,回家做个农夫——牛顿辍学了......
说到这里,你知道牛顿的童年到底是怎么样了吧?可就是这个差点做了农夫的乡下孩子,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认真的态度,发现了许多让全人类永远铭记,受益匪浅的真理。小时候,牛顿常常对着天上的鸟儿发呆,长大后,他让人们飞上蓝天有了实现结论——力学;小时候牛顿1+1等于2还是3都不清楚,长大后,却让人难以想象复杂而庞大的运算有了准确而简便的方法---微积分;小时候,牛顿对颜色很敏感,他从三棱镜里发现了光学理论,让遥远的木星清晰的呈现在人类的眼球中......还有更厉害的呢,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名人,牛顿排名第二,足见牛顿对人类的影响力、贡献有多大。
我掩卷深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认真,而且要有耐心和毅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正如狄更斯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如果你也有梦想,那就和我们的艾萨克.牛顿一起启程吧!
- 10、 中外名人传记读后感1000字4篇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名人传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想才行。我想您读了作品之后,受书中的内容启发会引起思考与联想。我们可以用文字记下来这些道理,这就是读后感了。一篇好的作品读后感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呢?相信你应该喜欢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中外名人传记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中外名人传记读后感【篇1】《名人传记》中的名人大多数都是出身贫寒、在逆境中成长的,他们的坚强是在困境中培养的,比起别的出身高贵、从小娇生惯养好的同龄人,他们在面对困难是更坚强、更有斗志,在面对挑战时更加有冲劲,在开创事业时更容易成功。他们由于从小在逆境中成长,在克服困难、与命运作斗争的同时也会愈发对未来的光明日子充满希望,为此去奋斗。
几乎每一个名人都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走到成功的,他们有的是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有的则是要面对身体上的残缺,而有的就是家庭的不幸
重重困难,却始终没有打倒他们,因为他们有一股韧劲,他们坚强不屈,他们始终怀着光明将要来临的希望。
给我最大触动的名人是海伦凯勒。
本来天资聪颖的她,可以享受这其乐融融、趣妙无穷的世界,感受所有人的爱,但不幸的是,她发了一场高烧,以至于失去了听觉与视觉,与有声有色的世界完全隔绝。然而,就在她最需要帮助却最无助的时候,安妮?沙利文老师出现了,从此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海伦?凯勒成了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成了震惊世界并感动人们的名人。
与她对比,我感到惭愧。
我也曾经遭受过逆境,可是我却没有勇敢面对。
我在困难面前退缩,我自暴自弃,甚至曾想过放弃学业,可是妈妈一直陪伴着我走过那段艰辛岁月,使我在逆境中得到真正成长。
其实名人也是一个平凡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艰苦时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心态、在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时的所表现出非凡的执着精神罢了。
只要拥有一颗永不放弃、执着追求直到成功的心,你也会成为名人!
中外名人传记读后感【篇2】终于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再不需要在扬沙的操场里嘶吼着规范队形,也不必再去整理填涂修改各类表格计划。上课下课的铃声如常的响起,走廊里安安静静,学生们在教室里书写着英文单词,于是我得以端坐于办公室中,重新操起那本读了一半的《梵高传》。
传记流畅自然,就如一本习以为常的小说,很快的衔接起过渡的情节,在静谧的办公室里继续沉浸于梵高的世界里。
傍晚,难
-
2021-11-09
-
2019-10-14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09-25
-
2022-01-2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