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 > 地图 >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2024理性乐观派观后感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相关栏目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热门栏目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推荐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

(共 7770 篇)

  • 1、 读乐观

    乐观是冬天的一束阳光,让人的心温暖无比。乐观是夏天的一缕清风,让人无比凉快。乐观是秋天的一件外套,让人触到生活的微光。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人,一定要乐观,这样才能够顺畅地幸福生活。

    从前,医院的一间疗养病房里面住着两个癌症病人,那两个病人一个特别乐观,一个特别消极,乐观那一个经常告诉自己:自己一定会好起来的。消极的那个经常厌恨: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为什么得癌症的人会是我。

    乐观那一个看到对方如此消极,便想很多办法逗他开心,可是对方就是开心不起来,于是他放弃了,然后自己一个人去外面晒晒太阳,感受世界的美好。

    有一天,消极的那一个人问他:都要死了,还那么高兴?你想什么呢?乐观的人听后说道:我会好起来的,你也会好起来的。

    消极的那一个人瞥了他一眼,表示不屑。

    一个月后,奇迹和悲剧同时出现了:乐观的那一个人不药而愈,轻松治好了癌症,而另外一个则永久辞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乐观生活,这样才可以看到生活的曙光。

  • 2、 《理性乐观派》读书笔记500字

    《理性乐观派》读书笔记500字

    作者:马特.里德利

    这是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全球思想家正在阅读,为什么一切都会变好?

    之所以叫理性乐观派是作者想强调这种乐观态度并不是来自天生的气质或本能,而是考察证据得出的理性结论。人类的进步,总的来说是一件好事,尽管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可以抱怨,但眼下的世界,哪怕处在一场严重的经济萧条当中,也跟历史上普通人生活的一样好。

    如果你选择用闲暇时间来消费他人的产品,那么你就让对方变得更富裕了;而如果你选择用闲暇时间来为其他人的消费进行生产活动,你就进一步丰富了自己。

    所谓穷,就是负担不起以足够高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时间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所谓富,就是不光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服务,还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服务。自给自足就是穷,因为每个人都应该生产或销售自己所擅长的产品或服务,这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作者主张专业知识的积累使得我们每个人得以靠生产越来越少的东西,消费越来越多的东西,这是人类发展的核心故事。交换、专业分工以及他们带来的创新,最终“创造出了”时间,带给我们的利益也就越大,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主题。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悲观主义者很少把悲观的心态用到自己的生活上: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会比事实上活的更长,把幸福婚姻维持得更久,更多地外出旅行。而对社会却很悲观:天气越来越暖、恐怖分子越来越多等等。这“得益”于媒体,但我们应该很清楚,好消息上不了新闻。

    当然,人类的本性不会改变。侵略和上瘾、迷恋与教化、魅力和伤害,这些老一套总会登场,可未来的世界却将更加繁荣。历史本身并不是圆圈,而是螺旋向上,好坏双方的能力都不断增长,并通过永不改变的个人性格展现出来。

    所以大胆做个乐观派吧。作者:小姣

  • 3、 《理性乐观派》读后感800字

    最近看完了《理性乐观派》,分享其中几句话给大家。

    1. 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用脚投票,雄辩地表达出对城市的热爱,因为城市里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贫穷,始终都充满机会,也有更大的自由。农村的自给自足不过是浪漫的海市蜃楼,城市的机会才是人们想要的。

    (人们怎么说的不重要,看他是怎么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中老年人进入了大城市,不管学历高低,只要勤奋肯干,总能找到一份工作的,这在农村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有在大城市才有这样的机会。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规律,人们无法违背规律,只有顺应规律才有更好的发展。这本书里讲的很多东西跟《大国大城》里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再一次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值得一读!)

    2. 收入更多,意味着你能养活更多的孩子,但它同样也意味着你能负担更多的奢侈品,让你远离不断生育。儿童也是消费品,但较之汽车来说,孩子更耗时间。每当国家走向富裕,人口过渡就出现了,但出现在什么收入水平并无定数,而且,在同一个国家里,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生育率都是同时下降的。

    (前不久看到有人在群里讨论生几个孩子的问题,有群友说身边有钱的都生3个,没钱的也是生3个或者更多,经济一般的大部分选择生1个。的确是这样的,孩子是消费品,有钱人已经有钱到不在意孩子所需要消费的金钱了,只要喜欢孩子,多生几个完全没有压力;而没钱的人只管生育数量不在乎质量,生下来就可以了,也不会太花时间去管教,生的越多,未来的劳动人口越多,带来的收入越多,这对他们是好事;而那些经济中等水平的家庭,收入算不上太高或太低,希望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和教育,但是碍于经济条件,也不愿意为了生二胎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生一个是最合适的。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大部分是这样的。)

    3. 生活在允许你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住在哪儿、跟谁结婚、如何表达自己的性欲望、等等)的国家,幸福来得更多。国家越是个人化,国民越是享受生活。

    (马上就是祖国70周年庆了,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相比很多国家的人民,我真的觉得生活在中国是一件很自豪很幸福的事情,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祝福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天朝人民越来越富强!)

    做一个理性乐观派,相信未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 4、 《理性乐观派》读后感1500字

    《理性乐观派》读后感1500字:

    乍一听,还以为《理性乐观派》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实际上它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只要看过它的副标题就知道了——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这本书最早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已经有些年头了。据说出版之初备受吴主任(公号「理性乐观派」的作者)的推崇,后来我受连岳的推荐,看完了它。才发现连岳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观念都和这本书若即若离,有些甚至如出一辙。

    在正式说这本书之前,必须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英国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专栏。主要作品有《红色皇后》、《先天后天》、《基因组》、《美德的起源》、《自下而上》等。其作品的可读性都比较强。

    其实全书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专业分工和自由贸易带来全球的经济繁荣和财富增长,只要不阻断前者,后者就会持续发展,即我们每一个人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书中的很多观点算不上新颖,也并不具备很强的前瞻性,但是当这些观点有机组合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作者所说的“理性乐观”是如此的坚实,因为其背后有详实的数据和坚实的论证支撑。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总有人会选择做“悲观派”,他们无法被说服,他们的底色是悲凉的。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人类先是以物易物,而且人类的以物易物方式与其他物种有极大的同时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同:存在大量不同物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其他物种虽然也存在交换,但几乎都是仅限于同种物品的交换,所以它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分工与协作。

    接着发明了货币,极大提高了交换的效率,也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只要有了货币就可以和别人交换任意一件商品,发明货币之前可不是这样。举个例子,先前如果a想要大米,他可能需要用山羊和b换取,但b告诉a自己暂时不需要山羊,需要棉花,所以a就用山羊和c换取棉花,再用棉花和b换取自己需要的大米。这样一来二去不仅繁琐而且最后未必能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可一旦有了货币,就可以砍断所有的中间环节,交换简单而纯粹。

    就这样靠着独有的“虚构现实”的能力,人类成了“最成功”的物种。不过人类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缓慢提升的,而是开始平缓向前,直到某一天突然大爆发,这一天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地生活了几千上万年(量的积累),工业革命之后经济突然大爆发(质的飞跃)。工业革命的发生并不是偶然,它是

  • 5、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3)篇

    能在普世悲观的调调里写一本表达乐观主义的书,无疑是既让人喜闻乐见又让人抱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翻阅的。

    此书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开始论述了作者认为人类社会能保持不断发展、前景乐观的特点,主要是交换行为、城市发展、创新等;对当下普遍悲观的论调譬如物种灭绝、气候暖化等提出了自己的乐观看法,既然书名里有“理性”二字,那么他的乐观也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他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作出的客观分析,譬如他认为气候暖化历史上也有气温升高的时期,但是根据当时的记录和统计,气候的暖化并没有带来很大的灾难,反而对有些寒冷地区有了好的影响,在当今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下,通过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能将气候暖化的影响变得更加正面。诸如此类的分析在书里比比皆是,数据引用、事实说明无不娓娓道来,看着还是让人服膺的。

    正是因为这世界上的痛苦和匮乏远远超过了我和任何善良人的愿望,才有必要在道德上保持抱负远大的乐观情绪。倘若发明和创造停止了,未来的确非常可怕。到目前为止,对人类来说最危险、最不可持续的事情,就是关掉创新的出水口。不发明,不采纳新想法,本身就既危险又不道德。只要人类的交换和专业分工得以在某个地方繁荣兴旺,那么,不管领导者是助它一臂之力还是倒行逆施,文化都将演进,结果是繁荣蔓延、技术进步、贫困减少、疾病退却、生育下降、幸福增长、暴力萎缩、自由发展、知识活跃、环境改善、荒野扩大。多亏了交换和专业分工的发明,人类智力呈现出一大特点:它是集体性的,不是个体性的。未来,只要交流的道路保持畅通,世界没有道理走向倒退。只有思想隔绝、封闭起来,才是人类的大难来临之际。尽管会出现许多挫折,尽管个体的不变本性也在演进,可人类这一种群却会继续扩展并丰富自身的文化。21世纪会是值得活一次的宏伟时代。大胆做个乐观派吧。

    角度新颖、逻辑缜密、观点明确,措辞也足够讲究,几点不足:

    1.论证不够透彻似乎有些点只是凭“逻辑”和部分结论来推论,而并没有掰开揉碎。难道真的是“悲观主义”又傻又天真如此不堪一击?

    2.关于环境影响部分,翻来覆去鬼打墙一般似乎总在转圈。逻辑推论没有问题,可并没有提供足够大量的数据来印证观点,也许是科普作品的原因。但我本人觉得稍微不过瘾。

    除去几个点论证过于繁复、缺乏大量数据(本书只是少引用数据多谈结论当然我个人趋于相信)、整书脉络走向模糊以外,本书还是值得看一下。

    对于个人,我们一直被心中根

  • 6、 少年派观后感

    篇一:少年派观后感

    周六去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对这部电一影充满了期待,据看过电一影首映的网友评论此片有条件一定要看imax 3d版的,于是下血本准备体验一次视觉盛宴。影片的视觉效果确实让人赞叹,但更令人挥之不去的是影片揭示给我们的深刻内涵。这是一部关于一爱一和勇气、信仰与信念的电一影,这种一爱一和信仰幻化成不同的形式始终贯穿于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记得影片中派的一妈一一妈一曾经说过理智和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寻求和探知外面的世界,但一爱一和信仰却可以让我们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种信仰让派创造了奇迹,活了下来。这种信仰不只是对神灵和上帝的信仰,更是一种对生存和生活的信仰,在遇到困难和磨难时的态度和心境。影片中派从不吝啬自己的感恩,在补到一条大鱼后,他感恩于上帝化作鱼赠予他的补给;在面对危险重重的227天海上漂流时,他感恩于老虎理查德帕克的陪伴,激发起他对处境的忧患对生命的渴望;甚至当他第二次遇到海上风暴,生命垂于一线时,仍不忘感恩于上帝赐予他生命。面对困境,派臣服于生活带给他的一切,但这些都不曾带走他心底的善良、一爱一和感恩,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最大信仰。是这种信仰的力量赐予了派一爱一和勇气,一爱一和勇气支撑起了坚定的信念,造就了一段传奇。培训光盘

    影片中同样也在讲述着关于选择的故事,对信仰的选择、对饮食结构的选择以及对生活态度的选择。影片的结尾,派向拜访者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漂流故事。刚开始,并没有太明白导演的意思,反而觉得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有些多余,它和本片的奇幻美好的漂流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恐惧、愤怒和悲伤。但仔细品味,便不难发现李安导演的用心良苦,或许这两个版本的漂流故事都不是这次漂流的原貌,或许派的故事只是一次普通的漂流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如果你选择用一爱一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给予,那么它就是一次美妙的充满传奇的奇幻漂流;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它丑陋的一面,用愤恨和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那么它就是那个凶残的、满溢着悲伤和一陰一霾的第二个故事。最后成年派询问拜访者喜欢哪个故事,拜访者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第一个,派带着微笑的口吻对他说,你选择了追随了上帝你选择了用一爱一和感恩面对世界!这让想起了一本书里的句子亲一爱一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篇二:少年派观后感

    《少年派》大概讲述一印度少年,

  • 7、 《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观后感

    文/马庆云

    几日前,受崔瑜琢老师邀请,在金棕榈的懊怡影城提前观看了电影《青春派》。观影结束后,崔老师问我,怎么回?我说,坐公交。但下楼之后,我便决定走着回去。这部电影,是有让人走路去思考的冲动的。从观影到今天我写文章分析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几天,这几日的沉静,让我更能理性而非感性地去赞誉该片了。

    我在最近的一期一周酣的解说词里边说,当下的青年,缺少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电影,《阳关灿烂的日子》是上世纪北京大院的,《那些年》是台湾青年的,《致青春》是70后的,《小时代》是闭目塞听自我意淫的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电影呢?因为高考这个带着血痕的明刀在暗地里抹杀我们的青春。如果青春电影对这种刀光剑影避而不谈的话,那电影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小时代的自慰。

    当然,在院线可以看到的电影中,也曾出现过一部反映高中生高考事情的电影,叫《全城高考》,也有恋爱,也有一点青春叛逆,当然,少不了一些孩子的问题家庭,少不了一个一心一意的班主任等等。但该部电影,将我们的高考青春写的过于轻松,把真实的蹂躏感弱化了,因此,于观众的审美评断中,失去现实性,属于意淫作品。不可以弱化高考对我们高考一代的蹂躏感,是该类型电影必须要面对的。《青春派》正好直面了这种要求。

    该部电影之所以能感染我们,应该有以下几个情感优势。

    撩拨初恋

    《青春派》与《那些年》近似,塑造一个初恋的人物形象,作为观影者的感情寄托,从而造成一种既定事实我们在观看剧中的主人公羞涩恋爱经历,同时怀旧自己的曾经美好。这种移情效果,于干干净净的恋爱方式上,最为有效。当然,我并不认为发生肉体关系的恋爱便是不干净的。只是从人的审美角度上讲,意淫的羞涩总是美好于真刀真枪的战斗。抓住了影迷的这种心理诉求,《青春派》通过展示一段高四悲催恋爱经历的方式,来完成了让观影者去自觉体验的艺术展现方式。

    这种对初恋的撩拨,又是现实主义的。男一号与女神的神交,首先面对高考二字的折磨老师给母亲打小报告;母亲当面讽刺女神姐弟恋;男一号神魂颠倒,致使考场失利,重新回归到一种恶魔般的复读中去经历高考的一代都很清楚,我们一边渴望恋爱,一边又对恋爱这两个字惧怕的要死。因为我们总觉得,恋爱简直是高考的死对头了。当然,我们这种感觉,是高压的环境强加给我们的。

    在高考高压下的恋爱,哪怕是失恋,单相思,于大陆学生看来,都是既带着叛逆气质又有着唯美精神的。所以,

  • 8、 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是一部由董子健、秦海璐和咏梅等主演的爱情电影(),影片剧情丰富,画面清新,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终于有一部属于我们的青春片了,曾经一直觉得高考只能拍成纪录片,因为念的书很多,但是发生的故事很少。像《那些年》《我的少女时代》《六弄咖啡馆》,都是台湾很成熟的青春片,然而终究不是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漂亮的校服,没有胸口绣上的名字,没有那一口糯糯的台湾腔。这三部都是以高中作为美好的前半段来描写的,高考后的事情都发展向了不同的方向。

    《青春派》以高考的过程,作为全片,这个也真的是很少见,chinese gaokao已经成为了一个专用语,描述的是那样一场每年一届的全国性重要考试,我应该算是高考的受益者,至少通过高考上了个985,虽然排的不是那么靠前,也算个好学校吧。本片的导演终于可以看的出来是个正常经历过高考出来的,或者说至少他做足了功课,比那些流于表面的,什么都不懂的文艺导演强的太多,真的怀疑他们上没上过高中,参加没参加过高考。全片以高考倒计时作为时钟真的是符合高考的节奏。让我们这些人深有体会。居然的当众表白也很有意思,看来导演也当过备胎,这是一种逼宫的感觉,有情商的女生都会先答应下来的方式,也是备胎们的首选表白方式。很幸运的,在高中谈过两个女友,都没有被班主任棒打鸳鸯,其实我们不是小孩了,我们也懂,学习很重要,但是当爱情来了,总觉得遇到的就是对的人,高考不能错过,那么爱情呢?我清楚的知道,如果当年被棒打鸳鸯了,不一定会考的更好,但是一定会花一生去追忆那段夭折的爱情。这辈子大概都不会有那么单纯的爱情,那么一致的目标了,心最近的时候绝对是高中的时候。就跟《六弄咖啡馆》里演的一样,上了大学,差距会尽显,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心里是五岳三江。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只有一个,你只有一个,但是路却有千条,哪一条是能跟你一直走下去的路呢?

    感谢有这么一位导演能够尊重高考,尊重我们的青春,为我们呈现了这么一部精彩,真实,真正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电影。希望写实的电影可以更多一些,只有扎根泥土的花才是真花,即使它是有残缺的,有虫眼的,我们也更喜欢真花,而不是看起来好看,没有芬芳的塑料花。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会流血,但注定会有人倒下。

    高三那一年,真的是最充实忙碌的一段时光,早上5点起床,晚上熬夜到第二天,没有淹没在试卷和知识点里,怀揣着对未来的

  • 9、 《少年派》观后感

    首先是林妙妙这几个孩子,让许多人想起青春岁月,肆意妄为,天马行空,很多错误看来反而成了美好回忆,让人们禁不住感叹一声,年轻,真好,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剧中透露一股山楂树一样的氛围,很好,就是中学生闹归闹,坚持了底线,没有误导孩子们的价值观,太污的话,不是自由,而是自我毁灭,因为在懵懂时节的放纵,付出的是影响一生的代价,时不时的泪水和不尽的懊悔,收获的仅仅是别有用心的人营造的狂热氛围和虚情假意的包围煽动,仅此而已。而且,学习好的钱三一受到优待,收到追捧,也许会有反对声音,但学习作为价值标准在当今时代看来,正面是主要的,负面只是次要的,因材施教不是消解学习为本价值导向的理由,现实是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正道,要不然刘项原来不读书也不会闻名,比尔盖茨也不会那么典型,物以稀为贵,普通人还是大多数。

    其次是林妙妙家庭的矛盾,床头打架床尾和,符合多数家庭的现状,一言不合就离婚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现实是需要考虑孩子和老人,需要考虑社会特别是邻里影响的。分了真的好吗?有钱或者有权的单身生活真的幸福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床前明月光,对影成三人的时候,在面临挫折,疾病的时候,物质享受不是覆盖所有时候所有事情的麻醉剂,顶多算是光鲜一点的遮羞布,欺骗别人也许不难,欺骗自己容易吗?花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邓小琪母亲,又得到了什么呢?有些错误是可以及时止损的,而不是赌徒心理要翻本,要压人一头,要让人不敢揭短。这样的人,成功的有几个?武则天算一个吧?扑街的却数不胜数。邓小琪这样一个校花被同学孤立嘲笑,不就是源于母亲的故事吗?当然,母亲还是有爱的,否则,豁出去了别人也只能远观品评而不可左右焉。而不管大人怎么样,儿女怎么样,亲情孝道是绕不过去,也伪装不来的,所以,这点应该作为我们判断一个人的重要参考,毕竟赡养抚养是人之常情,社会主义,正是人性战胜贪婪的时候。

    最后就是我们应该适当看看这些生活剧,了解现实世界,有条件就去不同地方,哪怕农村和社区,租个房子生活几个星期,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去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当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摆摆地摊,进进车间,了解各种经济现实,体验不同生活,无论是搞研究还是自己创业,都有莫大好处。修养虽然和出身有一定关系,但也和本性密切相关,穿金戴银只是提供了更好的修养机会,而不能代替修养本身,所以会有一些二代坑爹。所以一些出身平凡学历不高的快递员,民工,消防员时不时有无私的感人

  • 10、 读书乐观后感精选

    根据您的要求,读后感大全为您搜索整理了读书乐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有值得借鉴的范文吗?如果我们想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内心,写观后感是个好方法。大多数人对度过的书的印象不深但是对所看过的电影的印象很深,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影片的主题和立意,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读书乐观后感【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与生活。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并且每个人都在学知识,用知识。

    但是,有些人却不知道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调整心态。不管生活中我们遇到怎样的大喜大悲,都能保持一个平和冷静的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它。高兴地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倘若不能避免伤心,就自己想办法疏通。

    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闲暇的时候,我们也不妨读一读书。通过读书,我们从书中体会到博爱,感受到真情;我们从书中认识到历史的更替,社会的变革;我们从书中学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成长。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智者交谈,可以使人心灵充实,使人明辨是非。

    xx也说过,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书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所谓: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光会不断流逝,读书却让我们增长知识。难道你不想增长知识吗?如果你愿意,请你拿起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书,走进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吧,它会让你充满思想,充满智慧,进而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更能让我们找回那些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信!

    谢谢大家,演讲完毕!

    读书乐观后感【篇2】

     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书,使我们不再迷茫,找到正确的做法;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带来的我读书快乐观后感,欢迎查阅。

    我读书快乐观后感1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粮食,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没有窗户。

    人们制造着书籍,书籍也充实着我们,优秀的书籍常常给予你正确的方向,就像黑夜中闪灵的明灯,而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神圣抗战》。

    这本书主要描写的是日

  • 2023-03-02

  • 2021-04-30

  • 2021-05-01

  • 2021-04-29

  • 2019-09-20

  • 2021-04-29

  • 2023-03-06

  • 2022-12-18

  • 2023-03-06

  • 2019-10-28

  • 2019-11-16

  • 2019-11-04

  • 2022-11-28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2-02

  • 2023-01-11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2-12-09

  • 2022-12-08

  • 2023-02-23

  • 2019-09-25

  • 2019-11-04

  • 2023-01-03

  • 2021-05-10

  • 2023-01-1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4-28

  • 2021-04-29

  • 2021-04-25

  • 2023-01-23

  • 2023-01-27

  • 2019-11-04

  • 2023-01-23

  • 2022-12-14

  • 2019-09-20

理性乐观派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理性乐观派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理性乐观派观后感、2024理性乐观派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