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方法派观后感 > 地图 > 方法派观后感,2024方法派观后感
方法派观后感相关栏目
方法派观后感热门栏目
方法派观后感推荐
方法派观后感

(共 1978 篇)

  • 1、 《方法派》观后感400字

    《方法派》观后感 从十月看了预告之后就开始等,凌晨出了生,夹生看完了,早上出了熟肉,又顶着掉到嘴角的眼袋看完了。 整个剧看下来其实有点压抑无论是idol还是老戏骨,我依然坚持认为idol的爱比老戏骨的要深,并且是许多。 老戏骨的体验派演技其实想来可笑,有些角色确实是走进去就无法再出来。女主可能也是了解,但是我觉得她是全篇中唯一一个纯粹的爱情,没有任何杂念,不报任何想法。韩剧normal女主,以宽容的心对待所有(手动微笑) 对于我来说,这个结局有点浅。个人认为如果idol就此死在台上,老戏骨为他流下眼泪然后牵着女主的手离去给我的感觉会要更深一些吧。个人觉得这也比较符合idol的性格,开始的满身是刺,其实内里柔软,对于喜欢的与得到的爱,碰触到就不会放手,所以才会喊来记者主动传出绯闻吧。老戏骨眼中的他是有些神经质的小孩子,那种柔软的特性一下子吸引了他,让他想要去怜惜。其实不知道idol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且有这火热不容杂质的爱情观。 在台上当老戏骨说出女主名字的时候,其实他的心就已经死了,我要的爱情不容杂质,你却心中任有她。我不计较你的前尘往事,我不关系她在我面前似有似无的炫耀,我关系的只有你的看法。为了你我可以背弃世界,你却不愿意让你的世界中缺少一个人。大概是因为死心了吧,所以真真实实的想在舞台上死去。对了,最好我们一起死去,这样别人念起我们的名字,会将他们摆在一起呢。 终究还是没有,那么我对你的爱也消逝在这一场初演舞台上了。你给我实力演员的名号,我将一段感情付诸于你。也算是一笔好买卖呢。 灯光暗淡,女主牵着你的手离开,我在黑暗的车中一个人拉扯,舞台插卸,光束消失。一切好像回到了开始,我好像什么都没有经历。
  • 2、 少年派观后感

    篇一:少年派观后感

    周六去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对这部电一影充满了期待,据看过电一影首映的网友评论此片有条件一定要看imax 3d版的,于是下血本准备体验一次视觉盛宴。影片的视觉效果确实让人赞叹,但更令人挥之不去的是影片揭示给我们的深刻内涵。这是一部关于一爱一和勇气、信仰与信念的电一影,这种一爱一和信仰幻化成不同的形式始终贯穿于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记得影片中派的一妈一一妈一曾经说过理智和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寻求和探知外面的世界,但一爱一和信仰却可以让我们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种信仰让派创造了奇迹,活了下来。这种信仰不只是对神灵和上帝的信仰,更是一种对生存和生活的信仰,在遇到困难和磨难时的态度和心境。影片中派从不吝啬自己的感恩,在补到一条大鱼后,他感恩于上帝化作鱼赠予他的补给;在面对危险重重的227天海上漂流时,他感恩于老虎理查德帕克的陪伴,激发起他对处境的忧患对生命的渴望;甚至当他第二次遇到海上风暴,生命垂于一线时,仍不忘感恩于上帝赐予他生命。面对困境,派臣服于生活带给他的一切,但这些都不曾带走他心底的善良、一爱一和感恩,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最大信仰。是这种信仰的力量赐予了派一爱一和勇气,一爱一和勇气支撑起了坚定的信念,造就了一段传奇。培训光盘

    影片中同样也在讲述着关于选择的故事,对信仰的选择、对饮食结构的选择以及对生活态度的选择。影片的结尾,派向拜访者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海上漂流故事。刚开始,并没有太明白导演的意思,反而觉得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有些多余,它和本片的奇幻美好的漂流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恐惧、愤怒和悲伤。但仔细品味,便不难发现李安导演的用心良苦,或许这两个版本的漂流故事都不是这次漂流的原貌,或许派的故事只是一次普通的漂流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如果你选择用一爱一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给予,那么它就是一次美妙的充满传奇的奇幻漂流;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它丑陋的一面,用愤恨和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那么它就是那个凶残的、满溢着悲伤和一陰一霾的第二个故事。最后成年派询问拜访者喜欢哪个故事,拜访者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第一个,派带着微笑的口吻对他说,你选择了追随了上帝你选择了用一爱一和感恩面对世界!这让想起了一本书里的句子亲一爱一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篇二:少年派观后感

    《少年派》大概讲述一印度少年,

  • 3、 《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观后感

    文/马庆云

    几日前,受崔瑜琢老师邀请,在金棕榈的懊怡影城提前观看了电影《青春派》。观影结束后,崔老师问我,怎么回?我说,坐公交。但下楼之后,我便决定走着回去。这部电影,是有让人走路去思考的冲动的。从观影到今天我写文章分析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几天,这几日的沉静,让我更能理性而非感性地去赞誉该片了。

    我在最近的一期一周酣的解说词里边说,当下的青年,缺少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电影,《阳关灿烂的日子》是上世纪北京大院的,《那些年》是台湾青年的,《致青春》是70后的,《小时代》是闭目塞听自我意淫的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青春电影呢?因为高考这个带着血痕的明刀在暗地里抹杀我们的青春。如果青春电影对这种刀光剑影避而不谈的话,那电影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小时代的自慰。

    当然,在院线可以看到的电影中,也曾出现过一部反映高中生高考事情的电影,叫《全城高考》,也有恋爱,也有一点青春叛逆,当然,少不了一些孩子的问题家庭,少不了一个一心一意的班主任等等。但该部电影,将我们的高考青春写的过于轻松,把真实的蹂躏感弱化了,因此,于观众的审美评断中,失去现实性,属于意淫作品。不可以弱化高考对我们高考一代的蹂躏感,是该类型电影必须要面对的。《青春派》正好直面了这种要求。

    该部电影之所以能感染我们,应该有以下几个情感优势。

    撩拨初恋

    《青春派》与《那些年》近似,塑造一个初恋的人物形象,作为观影者的感情寄托,从而造成一种既定事实我们在观看剧中的主人公羞涩恋爱经历,同时怀旧自己的曾经美好。这种移情效果,于干干净净的恋爱方式上,最为有效。当然,我并不认为发生肉体关系的恋爱便是不干净的。只是从人的审美角度上讲,意淫的羞涩总是美好于真刀真枪的战斗。抓住了影迷的这种心理诉求,《青春派》通过展示一段高四悲催恋爱经历的方式,来完成了让观影者去自觉体验的艺术展现方式。

    这种对初恋的撩拨,又是现实主义的。男一号与女神的神交,首先面对高考二字的折磨老师给母亲打小报告;母亲当面讽刺女神姐弟恋;男一号神魂颠倒,致使考场失利,重新回归到一种恶魔般的复读中去经历高考的一代都很清楚,我们一边渴望恋爱,一边又对恋爱这两个字惧怕的要死。因为我们总觉得,恋爱简直是高考的死对头了。当然,我们这种感觉,是高压的环境强加给我们的。

    在高考高压下的恋爱,哪怕是失恋,单相思,于大陆学生看来,都是既带着叛逆气质又有着唯美精神的。所以,

  • 4、 《少年派》观后感

    首先是林妙妙这几个孩子,让许多人想起青春岁月,肆意妄为,天马行空,很多错误看来反而成了美好回忆,让人们禁不住感叹一声,年轻,真好,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剧中透露一股山楂树一样的氛围,很好,就是中学生闹归闹,坚持了底线,没有误导孩子们的价值观,太污的话,不是自由,而是自我毁灭,因为在懵懂时节的放纵,付出的是影响一生的代价,时不时的泪水和不尽的懊悔,收获的仅仅是别有用心的人营造的狂热氛围和虚情假意的包围煽动,仅此而已。而且,学习好的钱三一受到优待,收到追捧,也许会有反对声音,但学习作为价值标准在当今时代看来,正面是主要的,负面只是次要的,因材施教不是消解学习为本价值导向的理由,现实是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正道,要不然刘项原来不读书也不会闻名,比尔盖茨也不会那么典型,物以稀为贵,普通人还是大多数。

    其次是林妙妙家庭的矛盾,床头打架床尾和,符合多数家庭的现状,一言不合就离婚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现实是需要考虑孩子和老人,需要考虑社会特别是邻里影响的。分了真的好吗?有钱或者有权的单身生活真的幸福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床前明月光,对影成三人的时候,在面临挫折,疾病的时候,物质享受不是覆盖所有时候所有事情的麻醉剂,顶多算是光鲜一点的遮羞布,欺骗别人也许不难,欺骗自己容易吗?花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邓小琪母亲,又得到了什么呢?有些错误是可以及时止损的,而不是赌徒心理要翻本,要压人一头,要让人不敢揭短。这样的人,成功的有几个?武则天算一个吧?扑街的却数不胜数。邓小琪这样一个校花被同学孤立嘲笑,不就是源于母亲的故事吗?当然,母亲还是有爱的,否则,豁出去了别人也只能远观品评而不可左右焉。而不管大人怎么样,儿女怎么样,亲情孝道是绕不过去,也伪装不来的,所以,这点应该作为我们判断一个人的重要参考,毕竟赡养抚养是人之常情,社会主义,正是人性战胜贪婪的时候。

    最后就是我们应该适当看看这些生活剧,了解现实世界,有条件就去不同地方,哪怕农村和社区,租个房子生活几个星期,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去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当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摆摆地摊,进进车间,了解各种经济现实,体验不同生活,无论是搞研究还是自己创业,都有莫大好处。修养虽然和出身有一定关系,但也和本性密切相关,穿金戴银只是提供了更好的修养机会,而不能代替修养本身,所以会有一些二代坑爹。所以一些出身平凡学历不高的快递员,民工,消防员时不时有无私的感人

  • 5、 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是一部由董子健、秦海璐和咏梅等主演的爱情电影(),影片剧情丰富,画面清新,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终于有一部属于我们的青春片了,曾经一直觉得高考只能拍成纪录片,因为念的书很多,但是发生的故事很少。像《那些年》《我的少女时代》《六弄咖啡馆》,都是台湾很成熟的青春片,然而终究不是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漂亮的校服,没有胸口绣上的名字,没有那一口糯糯的台湾腔。这三部都是以高中作为美好的前半段来描写的,高考后的事情都发展向了不同的方向。

    《青春派》以高考的过程,作为全片,这个也真的是很少见,chinese gaokao已经成为了一个专用语,描述的是那样一场每年一届的全国性重要考试,我应该算是高考的受益者,至少通过高考上了个985,虽然排的不是那么靠前,也算个好学校吧。本片的导演终于可以看的出来是个正常经历过高考出来的,或者说至少他做足了功课,比那些流于表面的,什么都不懂的文艺导演强的太多,真的怀疑他们上没上过高中,参加没参加过高考。全片以高考倒计时作为时钟真的是符合高考的节奏。让我们这些人深有体会。居然的当众表白也很有意思,看来导演也当过备胎,这是一种逼宫的感觉,有情商的女生都会先答应下来的方式,也是备胎们的首选表白方式。很幸运的,在高中谈过两个女友,都没有被班主任棒打鸳鸯,其实我们不是小孩了,我们也懂,学习很重要,但是当爱情来了,总觉得遇到的就是对的人,高考不能错过,那么爱情呢?我清楚的知道,如果当年被棒打鸳鸯了,不一定会考的更好,但是一定会花一生去追忆那段夭折的爱情。这辈子大概都不会有那么单纯的爱情,那么一致的目标了,心最近的时候绝对是高中的时候。就跟《六弄咖啡馆》里演的一样,上了大学,差距会尽显,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心里是五岳三江。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只有一个,你只有一个,但是路却有千条,哪一条是能跟你一直走下去的路呢?

    感谢有这么一位导演能够尊重高考,尊重我们的青春,为我们呈现了这么一部精彩,真实,真正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电影。希望写实的电影可以更多一些,只有扎根泥土的花才是真花,即使它是有残缺的,有虫眼的,我们也更喜欢真花,而不是看起来好看,没有芬芳的塑料花。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会流血,但注定会有人倒下。

    高三那一年,真的是最充实忙碌的一段时光,早上5点起床,晚上熬夜到第二天,没有淹没在试卷和知识点里,怀揣着对未来的

  • 6、 危险方法观后感

    危险方法观后感(一):人性的冲突

    谢赣莲

    《危险方法》分了三次陆续看完的,没怎么看懂,也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地方,女主的名字也没有记住。本来想看第二遍的,想下算了,百度了下荣格的经历介绍,才大概知道讲了什么。先向扶老师汇报我看完第一遍后的感受。

    女主的受虐情结,弗洛伊德对待学生坚持父亲似的威严我都没有特别深的感受。荣格的外遇引发了我内心的不满,甚至是愤怒。妻子非常富有,对荣格尊重、爱戴,荣格依赖妻子过着奢华生活,但是仍然和女主做情人。

    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性的本来面目就是新鲜刺激?所以男人们幻想重回一夫多妻的时代。另一方面呢,我觉得是不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等关系失去平衡?妻子经济条件的优渥,对荣格的极致的爱,使她自己得到了最大的价值体现和满足,对于荣格来说,人格上却有不被需要和未能体现价值的缺憾(单指异性之间的爱的方面),所以他遇到比自己更弱的女主,他愿意以拯救者姿态来出现,获得平衡。一旦他得知他与女主的事情会影响他的名声,他就选择断绝和女主的关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显然更重要。

    我注意到我自己的不满与愤怒情绪,是不是我也想这么做,但是没能做到?"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你这么做不内疚吗?"爱人对自己越好,越有想将自己的爱赋予他人的想法,是不是也是内心爱的平衡被打破的负疚感的折磨在作怪?爱与被爱如何平衡呢?被爱太多是压力,爱不能同等回报又不甘。荣格是不是用背判妻子的内疚感来抵消妻子对他爱的压力的羞惭感?面对丈夫一再外遇,荣格的妻子心里如何想的?她是如何说服自己坦然接受的?

    可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内心的折射。敬请扶老师指导。

    反馈:

    每个人都从看到的东西里面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或者说看到自己能够看到的东西。当然,这一切都是你内心朝向外部的投射,看到你对背叛的愤怒。我似乎看到夫妻婚姻关系的纠结放在那里,它们影响着你的情绪。如果深入内心,我相信你能看到自己更多的情绪和潜意识。

    你提了那么多问题,都是对人性的探索,而且你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与人在一起工作,能够时刻反观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你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危险方法观后感(二):质疑,太多的质疑

    黄蕾

    《危险方法》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心理分析师荣格和弗洛伊德共同治疗女主角斯宾娜的故事,其中重点讲述荣格对斯宾娜的治疗以及他们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穿插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合作和冲突的矛盾关系。

    其实在

  • 7、 青春派的观后感

    青春派的观后感

    今年,关于『青春』的电影实在是多,多到让『青春』变成了一个话题,然而在今天上映的《青春派》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青春,这才是我们真真正正的青春。没有那些粉嫩精致的台词,也没有明星大腕的云集,有的只是我们熟悉和值得回忆的故事,以及对于青春最直接的呐喊!对于影片来说,可能是九零后的青春,但是,我们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青春,为了高考,我们曾付出,曾幽怨,曾拼搏,带着梦想起航,如电影中撒老师说的那样,『拼他个日出日落,只求个无怨无悔!』

    《青春派》跟之前《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以及《小时代》不同,这里的青春远离世俗的纷杂,没有那些情感的纠结,有的只是我们曾经回忆的点点滴滴,这部电影就像男主角居然脸上那几个连粉底也盖不住的青春痘一般自然而又纯真,虽然看上去好像有些稚嫩,但却自然大方,没有矫揉造作,坦诚而又真实的去面对这个电影市场,或许让这部电影更加的淡定从容!至少,在我看来,它是最近电影院里看到的最真实的故事了,带给我们的何止是对于成长过程的追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中的许多地方找到这四个字感同身受!在关于那本青春纪念册里,写满了暗恋、表白、叛逆、竞争,回过头想想,这些都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这才是属于我们的青春,纯真、质朴、青涩、有点固执、表面上很坚强,其实骨子里却很被动,我们在冲动中跌跌撞撞,我们在迷失中渐渐的成长!这部电影没有那些精彩浮夸的剧情,没有跌宕起伏的过程,但却有着电影人对于青春回忆的惦念,以及足够日后回味的场景。青春无敌,青春万岁!

    去年上映的一部《全城高考》可以说是让我完成一次对高考的记忆,但是这部《青春派》更真实完整的表达了高三学生那一年来为了梦想和家人的嘱托而付出的辛酸,我们的肩膀上扛着太多期望,甚至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有时甚至觉得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秦海璐在里面饰演了一位恨铁不成钢的优秀教师,她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变化都让我看到了质朴的感觉,『不矫情』用在她身上太适合不过了!其实,中国真应该多些这种励志类的影片,演员其实不需要演的如何精妙,更重要的在于质朴的纯真,最后是真的打动了我,在这里也不想剧透,我甚至想再度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真的是太好了!主题曲霸气的很有power!影院中不断的笑声,欢乐中带着的那些温情,也许真的应该去看一遍,找找我们从前的影子,相信一定会找到跟你产生共鸣的笑点,也能找到

  • 8、 电影《青春派》观后感

    电影《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客观地说,很不错。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无量。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电影能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时,跟同学在宿舍说着脏话说着理想,在课间休息时对着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欢的女孩经过,她的小腿像葱白一样干净,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张国荣,想起自己的爱情和友情,眼泪飘洒而至。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泪的刹那扭头看了下四周,正有与我一样的动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 9、 影片青春派观后感

    《青春派》观后感

    2013年迄今为止,《青春派》应该可以称得上是第一部零差评的国产片了吧,不仅之前在上海电影节的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上大获好评,斩获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主角奖,如今上映更是让人看到了影片非同凡响的魅力所在。青春校园片一直是内地影视剧比较稀缺的类型,更要命的是,此类作品往往充满了主旋律式的说教以及美化现实的虚伪,让人一眼看上去心里马上会说:我们的青春不是这样子的!而《青春派》恰恰在真实的高考生活以及真实的学生情感这两方面注入了强大的能量,用青春的激情、叛逆、迷茫、无奈、欢乐与痛苦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心扉,很容易引起每一个有过高考经历的青年人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影片在真实展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高考时,自然而然地就带出了一种扭曲和荒诞的感觉,让人无法不对高考制度和我们这个社会产生某种思索和感慨。

    在我的印象中,《青春派》应该是青春校园类型的作品中,第一个如此直白、大胆、强烈、大篇幅地表现中学生恋情的国产电影。影片一开始,男主角居然就用一句泰戈尔的爱情名言当着全班师生的面,对心中的女神黄晶晶表白。在高考前他为了去见女神翻窗离家结果坠楼摔伤,在高考考场上因为恋情而心绪难平而彻底考砸,导致女神考上了复旦,而他只能复读的结局。虽然注定面临分离,但居然心中对女神的爱火不灭,玩出了动车相送的浪漫桥段。即便此后女神对他逐渐冷淡,班上的另一位女生孙晓凡对他表现出明显的好感,他的心里依然只有女神。直到有一天,女神当面对他说出我是有点喜欢你,但这跟男女朋友不一样我求求你了,能不能别理我了,他才算彻底坠入失恋的深渊,用各种方式进行发泄除了男主角这条爱情主线,其他配角也有爱情戏的展现。富二代贾迪喜欢孙晓凡,摆出心形蜡烛的图案,手捧鲜花站在楼下准备大声表白,结果被路过的教导主任搞砸。齐明智暗恋女同学秦慈,在她生日那天,在校园楼梯的每一阶上都写上了秦慈生日快乐,结果被班主任训斥一番。除了爱情之外,居然、贾迪、李飞、齐明智等同宿舍的几位死党的友情在片中也有展现。爱情戏和友情戏虽然在本片中被处理得五味杂陈,但主调是轻松活泼的,集中了大量的搞笑桥段,时刻迸射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对心爱女生的暗恋与追求、遭遇失恋打击的痛苦与迷惘、群殴欺负兄弟的坏人,无不透着真实质感,很容易勾起观众对高中岁月的情感共鸣。

    如果说情感戏是本片的一抹亮色的话,那么跟高考有关的学习生活的展现,就基本上透着荒诞、压抑

  • 1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_少年派观后感550字

    他是一个睿智的人,他聪明善良,拥有寻常人所没有的博大胸襟,拥有一颗纯洁而又真挚的心;他坚持不懈,用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就算磨难将他一次次推向死亡的边缘,哪怕死神一回又回来到他的身边。,他也不懈努力的与死神斗智斗勇,将生命延续,因为他相信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就是派,同,一个奇幻的名字,更是一个奇妙的人。

    他的聪明才智使他从最初被人嘲笑,被人欺负看不起的小便,俨然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变成了校园内数一数二的奇迹人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深知派与之间的关系,默写出了小数点后近千位的数字,使他派,一时名声大噪。

    不仅如此,派还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永不言弃,坚持到底。在死神来临之际,步步紧逼之时。他毫不畏惧,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还常常想办法鼓励自己:有希望,才不会绝望。

    派与孟加拉虎亦敌亦友。友,对于派来说孟加拉虎是他捕获食物的好帮手,还可以陪伴派,使派不觉得孤单;敌,要想生存下去,就要有充足的食物,补充体力,但正因如此,所以派与孟加拉虎就不得不互相争抢食物。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孟加拉虎跟派之间存在利害关系。

    派由最初的与孟加拉虎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互相合作,慢慢的孟加拉虎也变成了派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你若看了定不会后悔的。细细鉴赏,慢慢品味,就能发现从中蕴含的理论。

  • 2021-04-29

  • 2019-10-28

  • 2019-11-16

  • 2022-11-28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3-01-11

  • 2019-11-04

  • 2019-11-03

  • 2022-12-09

  • 2022-12-08

  • 2023-02-23

  • 2019-09-25

  • 2019-11-04

  • 2021-05-10

  • 2023-01-1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1-04-28

  • 2021-04-29

  • 2021-04-25

  • 2023-01-23

  • 2023-01-27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1-02

  • 2022-07-15

  • 2019-09-20

  • 2019-11-06

  • 2022-02-01

  • 2022-08-26

  • 2023-01-2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16

方法派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方法派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方法派观后感、2024方法派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