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 地图 >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共 4122 篇)

  • 1、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2000字汇总6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我们能够在阅读当中学会悟道,作品的作者是作者,读完这部小说后,内心欣喜。表达心里震撼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写进自己的读后感里,如何能快速写好读后感呢?栏目特意为你整理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1

    每当我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表达价值投资概念的时候,他们多数表示了深深的怀疑。被他们问及最多的话题就是,当前中国的股市,适合做长期投资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一下。如果是炒股票、做波段,可以问在当下;但如果是对价值投资这样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活动而言,这个问题就应该改正成这样: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间,适合做长期投资吗?这样时间范围和标的才对应得上。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是用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来进行解释的。回答的多了,自己也发现这个解释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因为经济和股市虽然存在着相关性,但是是否一定是强相关,他们的增长步调是否一定是一致,这却是不能够下一个定论的。因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随机性。

    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是否只有美国的股市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而中国这样一个法制不健全,股市发育不良的环境下,不一定能够提供价值投资的土壤。那么,美国的股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这一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6500点一路上涨至12000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全球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5100多点、市盈率已达850多倍时,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

    2000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此时,道指突破了11700点,距离1896年5月26日公布时的40.94点,增长了286倍;距离1972年11月14日的1003.16点,增长了11.7倍;距离19

  • 2、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模板

    书是人的好朋友,它帮我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篇1

    《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阅读借鉴。

    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希勒就指出,那些相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判断错误,对自己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或至少会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空翻多”的能量有时会很强大,甚至很多人在高位也奋不顾身地涌入市场。尤其是当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投资人更是害怕“踏空”。

    对于人们为什么不能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一般的解释是迫于社会压力的屈从,人们害怕被看成是另类或是傻瓜,他们的判断受到了动摇。

    但社会心理学家早在五十年代就通过实验表明,人们未必是害怕在一群人之前表达一个相反的观点,而是“传统理性”告诉他们,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是正确的。所谓顺势而为。

    人们对股评家、分析师和经济学的所谓“权威”的依赖感。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信赖专家成为一种习惯,总以为专家推荐的股票或走势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他们走没错。

    还有一点也颇值得关注,就是投资者经常对价位高估习以为常,只有等到股价跌了个50%甚至100%,才恍然大悟。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

    在股市中,暴涨和暴跌适合喜欢刺激的投资者与大牛市的热潮。但一般而言,阴跌和缓涨则容易

  • 3、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000字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1000字

    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

    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中国自2000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崩盘,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

    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崩盘也是如此。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这就是赌博了。

    在关键点操控

    还有一个命题是大盘如何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演变成了全民狂欢。这类似于病毒传播模型,但我并不做过多地分析。我记得有个临界值,当感染比率大于这个值的时候,就有可能使整体都感染。我想说的是,临界值附近是个很危险的区域,这使得操控变成了可能。可能投入并不太多的资金,就可以使狂欢成燎原之势。这与索罗斯的观点很像。他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时机,狙击了英镑。我相信这样的投机机会会经常存在的。

    书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我很感兴趣。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这

  • 4、 1500字《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范文

    每个人都想知道,对于股市,什么是利好消息?只要抓住利好消息,人们就可以通过投资来赚钱。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却告诉投资者,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可行。

    通货膨胀高是利好消息?不是。低通涨是利好?不是。

    人口生育高峰利好?不是。人口增长减速利好?不是。

    有战争是利好?不是。和平年代是利好?也不是。

    新闻影响政治和立法是利好?不是。新闻失去对政治的影响力是利好?也不是。

    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全球的金融学家通过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发现了以上这些答案。而这些答案本身所暗示的可能的规律,则足以让任何一个认为,或者曾经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惊心。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其原因就是因为确定了人是理性的这一基本假设。尽管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一在有人试图以实证的研究去证伪这一基本假设,但他们持续的失败一度使人们坚信,我们如果发现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理性人这一基本假设,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研究不够深入。但金融学的发展及对现实世界的研究使我们再次回归为怀疑者:这一假设可信吗?

    在二十世纪末,金融学开始成为一门正式的科学,不再从属于经济学。但是,希勒在这个时候警告投资者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掌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规律。目前的金融学不足以提供什么确定的结论,而且不能可以理性地预测和理解股价的波动。希勒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们的对未来的预测很不可靠。

    什么是股价?学院派的说法是资产定价。但是,任何定价都会遭到投资者的质疑: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多的钱(股价)去买一份资产呢?这看起来是个经济学问题,却反映了投资的心理动机。

    通俗的解释是,现在花所买的是这份资产将来的回报。因此,与现在的股价接受,是建立在人们对未来的现金流期待和潜在风险评估。而这样的预测又是基于人们对于当前这份资产的评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简单地说,投资者对于现在的付,出,取决于对将来的预期,然而预期又建立在对现在的分析之上。

    关键问题是什么变量能够确保对未来的预测是可靠。希勒悲观的指出,一些潜在因素,对股价的影响超过一些常规的因素。比如,***年10月13日的一次股市暴跌,整个股市市值缩水了6.91%。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暴跌和ual公司的一项杠杆交易失败有关,实际上ual暴跌只能解释全部市值的1%下降。有趣的是,事后对于市场交易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人在这场暴跌之前听说了ual的交易失败,也就是说股市缩水过程中,有其他因素带

  • 5、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一性一繁荣读后感()

    文/陈嘉懿

    关于这本书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去买一本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的电子文档来读的。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非理一性一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在【非理一性一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一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一性一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一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一性一。比如,艾伦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一性一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靠,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一性一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纽约时报】的保罗克鲁格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曼罗伯特希勒先生揭示了金融市场壳理一性一的一面,在这方面,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经济学家做得都多。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一性一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一性一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

  • 6、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

    《非理性繁荣》是一部由美国的罗伯特希勒教授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讲述了作者对经济学的认识,讲述了那些会影响到经济的一些可能。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两天在看《非理性繁荣》,里面讲到全球房地产市场在二战结束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两次连续的上升趋势,以及其背后的一些原因,然后提到了三个原因,值得深思。

    1. 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民经常会认为土地价格会不断上涨,而他们居住在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20世纪以来,房地产的公开价格的信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房地产的潜在价格波动的忧虑和敏感,而政府的未干预也使得民众更加疯狂,导致了之后的十几年的火箭式上涨。

    3. 房地产泡沫必将滋生一些贷款机构,他们无视风险,激进的发展客户的策略,也像发酵剂一样,带领着民众最终到达了泡沫的顶端。

    之所以写下这些,是想到之前看到有篇文章《疯狂的海淀黄庄》,虽然中学在海淀黄庄呆了六年,资源之丰富,足实让我受益匪浅,但是这样的疯狂模式下,全年无休的孩子们最终得到多少,而这个现象是否也是会变成泡沫,值得深思。那么对比之前房地产的理论,我们是否也可以套用在教育上呢?我简单的照猫画虎的推论一下,结果如下。

    1. 居住在海淀黄庄的人们,认为学生的分数/能力会不断上涨,而他们在此补课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海淀黄庄地区的名校云集,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学进度、模拟考排名成为了公开信息可以随意映入家长眼帘,让其对教育资讯更加敏感而忧虑,有资源的拼资源,有人脉的拼人脉,分分买入学区房,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好的教育显得更加稀缺和遥不可及了。

    3. 黄庄的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大街小巷,初中学高中的课程,小学学初中的课程,提前教提前学成为了文化,最终导致家长更加焦虑,孩子负担更重,各种培训补课未来补课大军将继续越滚越大。而目前官方也没有出台任何遏制政策,恐怕是没有看到太多的弊处。

    打个比方,所有人坐在剧院里看剧,每个座位都按需分配,有兴趣的或者有资源的人会选择中间更贵的座位,无所谓的人或者买晚的人会被安排到后面,但是大家都坐着。如果前排的人突然站起来看剧了,那么后面的人会跟着一排排站起,而大家都选择漠视这样的现状,而最终导致站着看剧,那么整个欣赏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回到教育的话题,这样的疯狂是可持续的吗?教育的先行化,高端化,梯度化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 7、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八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参考读后感一: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最近在看两本书《黑天鹅效应》、《非理性繁荣》,觉得是两本很不错的书,推荐阅读。对于经济、股市、楼市的分析很有启发作用,尤其是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对整个美国股市和楼市的梳理,论据充分、有条有理,不愧是大学问家的作品。而我越发觉得地球上没有新事物。一个对美国经济了解深刻的人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类似现象就应很容易把握,当然也越容易利用机会赚取财富。反推之,如果想了解当今中国的经济现象,先学别人的理论经验,看到本质,添加入中国所特有的影响因素,会相对容易明白些。

    股市、楼市有死多头和死空头两种说法,所谓死多头就是偏执的一向看多的人,而死空头当然就是一向看空的人咯。我本身是一个极容易乐观的人,有些时候甚至是盲目的乐观,但是对于中国的楼市,中期并不看好。楼市一向在疯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不会降。有人跟我说,中国就是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楼市,让楼市持续上涨,只要政府想让它涨就能一向涨下去。也许我比较愚钝,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够逆经济规律而一向健康前行的。有些东西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种下的因总是要收获果的。一旦楼市的非理性繁荣走到尽头,承受巨大痛苦的终是百姓,正因既得利益者有他们自我的好去处。

    在经济现象中,媒体的影响力是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因素。媒体的作用不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所谓的一些专家但是是砖家,为了一些好处昧着良心为某些人摇旗呐喊,拼命鼓吹。谎言被现实戳穿后,收获板砖无数,因此名为砖家),媒体的作用只是在经济现象发生了之后,产生很多吸引公众眼球的报道,导致经济现象的结果被放大,最后,非理性繁荣的非理性被放大到最大,泡沫破裂时候的破坏力则导致经济恢复的更困难。忽然想起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不知道到时候清醒的能有几个美国金融学教授罗伯特j希勒的新作《非理性繁荣》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在此书中,希勒用了较多的金融行为学理论来解释九十年代后期美国股市的泡沫成因。

    由于中国股市这几年的连续上涨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这在美国股市更为剧烈。

    希勒就指出,那些坚信股市会下滑和连续减速的人由于年复一年不断地出现决定错误,对自我的坏情绪很敏感。

    那些不断预测下滑的人由于总是在错,会痛苦地感觉到丢面子。由于对认识世界的满意程度是自尊和个人身份的一部分,很自然地,以前悲观的人想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 8、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这本书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去买一本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的电子文档来读的。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艾伦·格林斯潘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纽约时报》的保罗·克鲁格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曼罗伯特·希勒先生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在这方面,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任何经济学家做得都多。”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性繁荣”一词

  • 9、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选5篇)

    读好书往往能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很多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我们抽一点点时间撰写读后感,用来记录自己读书时的所思所悟。您还在为写作品读后感而发愁吗?有请阅读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篇1

    关于这本书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去买一本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的电子文档来读的。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比如,艾伦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纽约时报》的保罗克鲁格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曼罗伯特希勒先生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在这方面,

  • 10、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

    每当我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表达价值投资概念的时候,他们多数表示了深深的怀疑。被他们问及最多的话题就是,当前中国的股市,适合做长期投资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一下。如果是炒股票、做波段,可以问在当下;但如果是对价值投资这样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活动而言,这个问题就应该改正成这样: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间,适合做长期投资吗?这样时间范围和标的才对应得上。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是用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来进行解释的。回答的多了,自己也发现这个解释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因为经济和股市虽然存在着相关性,但是是否一定是强相关,他们的增长步调是否一定是一致,这却是不能够下一个定论的。因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随机性。

    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是否只有美国的股市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而中国这样一个法制不健全,股市发育不良的环境下,不一定能够提供价值投资的土壤。那么,美国的股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罗伯特﹒j﹒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这一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6500点一路上涨至12000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全球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5100多点、市盈率已达850多倍时,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

    2000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此时,道指突破了11700点,距离1896年5月26日公布时的40.94点,增长了286倍;距离1972年11月14日的1003.16点,增长了11.7倍;距离1995年11月21日的5023.55点,增长了一倍。即便是在道指诞生一百年的2006年5月间,指数也在11000点区间。从这个总体趋势上来看,股市一直向上,走向繁荣。但是,1929年股市崩盘,直到60年代才再次回到原来的点位;70年代的股灾,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2-01-22

  • 2019-10-24

  • 2021-12-06

  • 2021-09-1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11-09

  • 2021-10-09

  • 2021-09-27

  • 2021-09-17

  • 2021-10-26

  • 2021-11-24

  • 2021-09-14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12-21

  • 2021-09-25

  • 2021-09-29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2024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