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 > 地图 >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2024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范文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推荐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

(共 6921 篇)

  • 1、 高二必修语文作文4篇

    撰写文章是一种有力的表达自我思想的方式,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不足和提升空间,是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过程。这里是本站为您分享“高二必修语文作文”相关资料,愿此能帮助您在学习和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高二必修语文作文【篇1】

    家乡的春节作文800字篇2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对于我来说,可是最苦的了!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孙,清扫整间屋子可谓是我的重任了。搬搬抬抬的不用我做。可是洗碗、擦窗子、扫地、拖地、擦桌子和椅子……无一不是我干的,妹妹她们还小,不用干我可苦了!不过,看着自己清扫得一干二净的屋子,我也稍带一丝自豪了!那可是为迎接新年做准备啊!

    在开学(小升初)以后的日子,我逐渐地了解了尚老师,老师写的字特别棒,但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在课堂上特别严格,但在课堂外她就不严了。我们的老师特别的慈祥,对我们就像对她的孩子一样,我们不好时,老师特别的生气,我们好的时候,她特别的高兴。我们也同样,把她当作我的母亲。

    这里,我们主要想说一下,今年《朗读者》的开播对于20xx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影响。因为,这档节目的主题与中考作文命题方向太契合了!往年中考作文已经出现过以《有______陪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与______的相遇》为题写作文。今年中考作文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题目:

    高二必修语文作文【篇2】

    随后的日子里,在我们的随行导游,有着甜甜笑容和柔柔嗓音的雷达阿姨的带领下,我们还走进了语文书上念过的日月潭。因为有了冯老师上课时的生动讲解,漾舟在日月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当看到湖中央的拉鲁岛,也就是我们语文书中提到的光华岛出现在眼前时,我和我的小伙伴终于忍不住欢呼起来。看着群山环绕,湖水碧绿,宛如水中明珠的日月潭,我想,文字的形容已经是这么无力,天底下到底有没有如此高明的画家,能将这一切美景尽收笔下呢?

    我写作文在这个作文网上得到了发泄,可这一切一切都源自于这个作文网。因为它,我的作文才会发表出来,让大家看见,虽然说写得不是很好。可是每当我看见我的作文发出去,别人给我点了个赞时,我表面面不改色,其实心里是小鹿乱撞,心扑通扑通跳,所以,每当这时,我都会感谢。

    高二必修语文作文【篇3】

    有一次,我正在电脑上打作文,一不小心漏了一个句号,想再添上去,可怎么也输不进,很生气,大声叫嚷道:我不干了!银光雪兔知道了,笑了笑,耐心地教我将句号输上。终

  • 2、 《苏武传》读后感

    苏武高风亮节,读完他的传记,大家领悟到哪些道理?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苏武传》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苏武传》读后感一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追求,十九年的坚守!

    十九年,天之苍苍,地之茫茫,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个十九年呢?苏武却以十九年之久的岁月抒写着一卷民族不屈的丹青。

    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指的也就是苏武这样的人吧。

    度扬沙,过北疆,驼铃声声歌胡疆;左牵马,右擎旄,忠使迢迢过沙场。

    茫茫的贝加尔湖边,有一位持着汉节的长者,顶着风雪,啃食草皮,牧放羊群。

    公羊育儿,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笑话,可谁也不会笑,因为他昭显的是民族的尊严,民族的不屈,民族的气节。

    十九个春秋,几度风云变幻,汉朝帝王换代了,南方的人们也将遗忘了,手握的汉使节杖也褪色了,但这位老人的本色丝毫不改,他心中的热情依然如火般在熊熊燃烧,温暖了北方的那片冰雪大地,温暖了他身边的贝加尔湖,也温暖了一段冰冷的历史。

    他的执着,张胜不懂,卫律不懂,李陵不懂,单于也不懂许多人都不懂。

    但他的执着使李陵这些人倍感羞愧,他的执着使单于深深震撼,他的执着使民族牢牢铭记,他的执着感动了我们,乃至历史。

    这是苏武的十九年。

    那么,你我的十九年呢?

    在踏入高考场时,也将是迈近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十九年之际;那时,你我的十九年又到底抒写了什么呢?

    也许,高考不能决定你我的一生,但它无疑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必将影响我们往后的路。

    十九年的青春,弹指一挥间,你是否有自己生命的最淋漓的表现?现实是,有多少人在温柔乡梦中沉醉,有多少人在虚度年华中沉沦,有多少人在挫折磨砺里趴下了如此,再多的十九年,也是毫无意义的浪费!失落了执着,失落了追求,失落了坚守,也就失落了生命的价值,黯淡了人生的光华!

    浩浩天地,朗朗乾坤,斗转星移,历史没有忘记苏武,正因为苏武那光辉的十九年。

    苏武离开了贝加尔湖,回到他梦里千百遍回望着的家,贝加尔湖失落了一位风雪中的牧羊人,可这失落换来了苏武的璀璨,挽回了一部民族节气的光荣史。

    让我们挽回那失落的精神吧!挽回苏武般的执着追求,挽回苏武般的坚持不懈,挽回苏武般的忠贞不渝苏武不只是一位历史名人,还是一座精神丰碑。

    我们应将他不朽的崇高品格传承--传承其坚毅,传承其勇敢,传承其执着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苏武在艰苦卓绝的十九个岁月里坚守着而没有迷失自我,没有失落精神

  • 3、 苏武传读后感

    苏武传读后感(一)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他是一个痛苦的人。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但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他都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尽管与苏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终不敢求武。后受命劝降,其说辞如实地道出苏武真实的生存困境。终不得归汉,忠诚无人知晓;家破人亡,没有必要归汉;皇帝喜怒无常,即使归汉,面对是鲜花还是刀斧尚未可知。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终有果,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苏武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时,置酒相贺,与武决别,泣下沾襟,

    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汉室能够赫免他的罪过,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李陵内心的悲伧全化作了眼泪,当初不得不降,祸及老母,今生无家可归,长作域外之人。

    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幻化成了那泪流满面的李陵。

    苏武传读后感(二)

    有一种爱,不存于男女之间,有别于亲人之间,却比血更浓艳,却比海枯石烂更加壮美,这种爱是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一种信仰的热爱,是对一个民族的热爱。

    有一种气度,倔强不屈,从骨子里渐渐渗透出来,坚毅刚强,支撑起我们的血肉之躯。

    苏武,这个名字2020对于我们或许并不陌生,从小便知道他的出现就是代表着爱国主义,却从来不深刻具体地明白他有多么爱国,然而到了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他那浓烈的爱国情怀。

    在面对敌人的诱惑时,他面不改色;在面对朋友的劝说时,他不予理睬。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他一个人孤独地顽强地坚持着,战斗着,手中的旌节是他最大的武器,是他最坚毅的信仰,他默默忍

  • 4、 高二作文:《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在愉快的假期中,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读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不是一部长篇小说,而是萧红对自己童年的一个完整回忆。

    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有诗歌篇《最是深情片语诗》,有散文篇《回头不知身何处》,有小说篇《梦里依旧是家山》。内容非常丰富,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有些内容比较深奥,我似懂非懂,可我依然喜欢阅读。

    萧红的诗文优美,令人动容。当我读到诗句:绿色的海洋,蓝色的海洋,我羡慕你的伟大,我又怕你的惊险的时候,我深有感触,不由地想起了海南的水,也是那么湛蓝,那么碧绿,它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可有时也会生气,波涛汹涌巨浪翻滚我还记得有一年,我和亲人去上坟,当我来到爷爷的墓前,我不由想起作家萧红的《拜墓诗》:跟着别人的脚迹,我走进了墓地,又跟着别人的脚迹,来到了你的墓边作家的诗真是让我浮想联翩,刻骨铭心。

    当然,萧红的散文和小说更是充满语言魅力,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虽然说不出太多的感受,但我记住了萧红是这么说的: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应该向着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呼兰河传读后感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合上《呼兰河传》蓝黑的封面,苍凉感在心中郁结。这部萧红在自己的生命尽头为故土呼兰河城所作的传,笔力所触之处尽见生之挣扎与死之漠然。小城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像那漏粉草房里含着眼泪的歌声,卑微、孤苦、凄凉。

    与小城中熙攘凄清的死亡图景截然不同的是,萧红家里的后花园是蓬勃盎然的生命绿洲。在这里,一切都活了它们活得有色彩:蝴蝶是白的、黄的、大红带金粉的,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活得有生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上天了似的,虫子就像在说话似的;活得有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后花园中的一切,无不展现着原初生命的自然样态:生动,活泼,肆意汪洋。

    掩卷沉思,这部为呼兰河城所作的传,又何尝不是萧红为自己所作的传呢?萧红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寻常人家的爱与温暖,平常生命的独立与自由。不幸的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萧红借助自己手中的笔,描画了如真如幻的后花园中的生命意象,让自己回返童年,无法掩抑的是她对爱与生命的憧憬和追求。

  • 5、 《苏武传》读后感1000字

    《苏武传》读后感1000字 雪吹过,无尽的草原。 孤独的身影,在风中屹立。坚定的目光,射向家国的方向。而唯一的信念,依旧在心中熊熊的燃烧。 千年来,繁华落尽,有几人,晰你心中所念。 月光微稀,零散的落地,漾起一阵清波。我手捧后人为你撰写的《苏武传》,久久未语。不是无言以对,而是,在沉默中与你沟通,在无声中悄露真情。我自无言,却以灵魂对话于你。我的灵魂,在呼唤你,在奔向你,穿过月光,洒向大地。它急切的想要表达,我晰你。因我懂你,明你,解你。 我懂你,懂你仍忆念妻儿的欢笑。 我明你,明你仍记得长安的烟花。 我解你,解你仍不忘武帝的殷嘱。 心中永驻家国,你是真正的英雄。 岁月无痕,悄然带走了十几年的华光。流彩易逝,你已不再拥有殿堂上的辉煌。只恨人生多少甘苦事,竟却无人知。如今的你,只能孤独的行走在茫茫的雪原上,与羊群为伴,以草毡作食。或许,有人问过你,这值得吗?你不觉得自己可怜吗?这会不会很可悲呢?可你那坚毅的眼神却将一切怀疑都否决了。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尊严是不可侵犯的,国家是不可背叛的,你这个大汉朝的使节是不会投降于匈奴的。不管是否已经被人遗忘,不论将来能否再归故土,不畏自己徘徊在生死之间,你只是要向世人证明,气节永不屈。 古今而来,你是我认定的真正的英雄。任他刀兵,哪怕风雪,天地间自有我之气节在,此节可支天,可遍地,可壮我雄心,可驱走阴寒。在凛冽的寒风中,你是一道不可磨灭的光,为后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是否犹记那一天的清晨,薄薄的雾,若即若离的缠绕在身旁。武帝的面庞却是清晰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长安子民送行的声音亦是清晰的传入耳中,定格成画面,绘成一幅不变的图景。只是,未经意间,便是十数年没见到他们了。为了自己坚守的信念,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平稳,你与那匈奴单于斗智斗勇,牧羊于北海,在无限寂寞里的时光中感受无限时光中的寂寞。呐,难为你了,真的。英雄,从来都不需要张扬,而你的沉默,成就了你的英雄,即使那些被唤醒的记忆,会游离于你的心间。 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天有多长,地有多远,你是英雄就注定无泪无悔。尚还记得这几句歌词,我想,可以把它说给你听。因为,雪原中,你便是那真正的英雄!

  • 6、 读《苏武传》有感

    擎一支旌节,挥一挥羊鞭。虽饱经折磨,却宁死不屈,傲然站立在那孤独的土地上,他,就是苏武。

    初读苏武,便被他那铮铮傲骨所吸引。当初,苏武不幸牵出一场兵变,为了不辱使命,他竟不惜以自刎来保护国家的名节,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他宁愿自赴黄泉也不愿背那叛囚的千古罪名。

    身处冰冷的地窖,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都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精忠报国。寒风凛冽,他与冷日作伴,北顾中原,他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铭记在心,冰雪飘落,他仍手持旌节,不忘汉朝,苏武用他那高尚的气节深深的诠释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一个不屈的苏武,一边是高官俸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就在安逸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作文铭记中心,给他的人生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好一个坚贞的苏武,一个普通的老臣,却用他的赤胆忠心萌发出一种伟大的爱国情,在苍茫的草原之上,一个背影携着不悔渐行渐远。19年,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疤痕,记载了那些苦难的日子,诠释了精忠报国的最高定义。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富贵荣华的利诱,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用那光秃秃的旌节写下一段千古悲歌。

    帆的一生曲折困苦,它呼啸在暴风中,腾跃在波谷里,急行在骤雨中,喧嚣在狂浪中,行于礁石之间,帆以它坚强不屈的意志年年月月与怒浪巨澜搏斗着,苏武就如同一只在大海中行驶的帆,用他那不屈的意志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 7、 苏武传读后感5篇

    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在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我有很多感想和收获。为了更好地了解书中的内涵,我们应该写读后感来分析。写好一篇读后感应当从哪方面开始入手呢?读后感大全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苏武传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苏武传读后感【篇1】

    阅读是是关注人物生存状态的过程。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为人物这种生存状态进行合理的归因。有了这一思考过程,人物就不只是“好人”与“坏人”了,对生命的认识也会因此丰富。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他是一个痛苦的人。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但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他都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尽管与苏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终不敢求武”。后受命劝降,其说辞如实地道出苏武真实的生存困境。终不得归汉,忠诚无人知晓;家破人亡,没有必要归汉;皇帝喜怒无常,即使归汉,面对是鲜花还是刀斧尚未可知。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终有果,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苏武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时,置酒相贺,与武决别,泣下沾襟。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汉室能够赫免他的罪过,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李陵内心的悲伧全化作了眼泪,当初不得不降,祸及老母,今生无家可归,长作域外之人。

    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幻化成了那泪流满面的李陵。

    苏武传读后感【篇2】

    有一种爱,不存于男女之间,有别于亲人之间,却比血更浓艳,却比海枯石烂更加壮美,这种爱是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一种信仰的热爱

  • 8、 苏武传读后感 500字

    阅读是是关注人物生存状态的过程,有了这一思考过程,人物就不只是好人与坏人了,对生命的认识也会因此丰富。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苏武传500字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武传读后感【一】

    苏武牧羊的故事很早就听过.

    苏武是个官二代,靠着老子的关系,弟兄三人都做了汉武帝的马仔.不久,苏武升职,做了个类似弼马温的小官,后来,他的两个兄弟都因为失职而自杀.惟独苏武,因为出使匈奴而千古流芳.

    苏武是个和平使者,出使匈奴后,没有很好约束部下,致使部下卷入一个匈奴内部的叛乱事件里.匈奴单于平定哗变,苏武才知道己方有人与此事件有牵连,第一反应,也就是要自杀.理由是,自己是大汉使者,自己受辱,就是汉天子受辱.

    下来,苏武被一个早就做了叛徒的卫律审判,审判过程中,苏武还是自杀,终于没有死成.

    匈奴单于一看,这人有意思,你不投降,我偏要你投降,于是,和苏武耗上了.

    后来,不管威逼利诱,还是受苦受难,加上好友推心置腹的劝解,都不能使苏武动摇变节.这个时候,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在苏武身上得到完美体现,还得加一句------感情不能感动.苏武成为儒家思想理想人格的化身了.

    苏武牧羊19年,最困苦的时候,吃雪和老鼠得以活下来.出使的时候,还是壮年,回来已经须发全白.当初出使的100多人,除了死掉和投降的,只有9人归汉.19年能死多少壮丁?绝大部分应该是投降了.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这是苏武对李陵说的一席话,从中流露的无非是忠君思想,固然其气节令人赞叹,但也不能不说是愚忠.

    不能有效管理部下,一有事情就知道自杀,对皇帝的愚忠,应该削减了苏武的人格光辉.我认为,苏武不过是古今第一实在人而已,至于后来被统治阶级大肆褒扬,自然有其目的在内.

    读《苏武传》【二】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

    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

    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

    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

    他是一个痛苦的人。

    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

  • 9、 苏武传读后感500字

    《汉书李广苏建传》里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之,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关于苏武传读后感,仅供参考!

    苏武传读后感500字一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

    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

    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

    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

    他是一个痛苦的人。

    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

    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

    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

    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

    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

    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但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他都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尽管与苏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终不敢求武。

    后受命劝降,其说辞如实地道出苏武真实的生存困境。

    终不得归汉,忠诚无人知晓;家破人亡,没有必要归汉;皇帝喜怒无常,即使归汉,面对是鲜花还是刀斧尚未可知。

    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终有果,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苏武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时,置酒相贺,与武决别,泣下沾襟。

    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汉室能够赫免他的罪过,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

    李陵内心的悲伧全化作了眼泪,当初不得不降,祸及老母,今生无家可归,长作域外之人。

    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幻化成了那泪流满面的李陵。

    十九年,天之苍苍,但芸芸的众生又有多少个十九年?

    苏武本以十九年书写着民族不屈的丹青。

    记得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己的生命永远小于自身的信念值。

    在中国,这样的人也可谓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古代中国,生命对于一个壮士英雄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而《苏武传》中的

  • 10、 苏武传读后感600字

    读书是一种乐趣,读后写成一部作品是一种成就。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苏武传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苏武传》有感【一】

    端一杯清茗,翻开泛黄的书叶。

    看到赫然醒目《苏武传》。

    苏武,这个大汉臣子。

    坚贞不屈北海牧羊十九载,我仿佛看到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一个背影携着正义从地平线上缓缓出现,渐近,渐近神情悲愤、面目刚毅,眉头的皱纹记载了那些苦难的日子,诠释了精忠报国的最高定义。

    天汉元年瑅便单于继位,恐怕汉朝袭击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系数放归扣留的使者,汉武帝夸奖其义,派遣苏武和中郎将张胜出使匈奴。

    苏武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此次行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马蹄声声,一行人等在落日黄昏风沙的肆虐下踽踽独行。

    仿佛塞北的胡杨也被这个忠贞男子的报国精神而感动,随风伴舞呼呼作响。

    哀叹,当汉使张胜谋反事败;苏武下狱,为坚守正气苏武拒绝折节叛敌;,当单于冷目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备感惊诧;执著的苏武,抛开富贵淫奢的诱惑宁肯北海牧羊。

    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心中含着微笑,望着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他面目刚毅因为他坚信: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会哗哗的解冻,那时他会再听见长安明朗的呼唤,看见家人灿烂的微笑,尽管那是招摇的梦;因为他坚信:一切美好都诀不会消失,会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总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因为他坚信:汉匈和睦是天的意愿,是一首不老的诗,只要他坚守那方土地,坚守那颗玲珑的心。

    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

    夜深人静、月如残钩、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

    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

    冰雪飘零,他用铮铮傲骨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当我读到苏武绝不饮食,卧蹋冰窖,噬雪与旌毛并咽。

    武至北海掘野鼠食,仗汉节牧羊,卧起持节,旌毛尽落。

    武执节北海牧羊十九载我灵魂深受震憾,不禁热泪盈眶。

    世间最感天动地泣鬼神的并不是长亭唱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壹的爱情、生离死别的哀号、离散亲人的抱头痛哭,而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

  • 2019-10-19

  • 2019-11-12

  • 2023-06-11

  • 2019-10-19

  • 2019-10-12

  • 2019-09-25

  • 2023-05-05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0-12

  • 2023-06-17

  • 2023-06-21

  • 2023-05-19

  • 2023-05-11

  • 2023-04-30

  • 2023-06-10

  • 2019-09-20

  • 2019-10-12

  • 2022-10-05

  • 2019-11-11

  • 2023-06-08

  • 2023-05-28

  • 2023-06-09

  • 2019-09-20

  • 2023-06-11

  • 2019-09-26

  • 2023-05-21

  • 2023-05-04

  • 2023-07-02

  • 2023-05-25

  • 2023-04-15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0

  • 2023-06-20

  • 2023-04-15

  • 2023-04-18

  • 2023-05-30

  • 2023-05-12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
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范文,高二必修四苏武传读后感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