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 > 地图 >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2024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大全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相关栏目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热门栏目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推荐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

(共 9173 篇)

  • 1、 [参考]史记读书心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书籍就是我们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关于读书心得我们应该怎么样动笔写呢?下面是小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参考]史记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毛主席爱读《史记》,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因为它的作者——司马迁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够妥帖的安排史实。

    司马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走访名山大川,拜访乡里老人,搜集了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料。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几乎每篇史记后都有发表意见的“论赞”,哪怕身“在阘茸之中”还希望自己能“卯首舒眉,论列是非”。读《史记》,不仅是读其中的历史故事,更是要在那一篇篇凝结着作者心血的“论赞”中感受司马迁哪怕身受奇耻大辱还要为理想苟活的伟大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明代方孝孺曾评价《史记》“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直趋,终焉万里;势之所触,裂山转石,襄陵荡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烟云,登之如太空,攒之如绮縠,回旋曲折,抑扬喷伏,而不见艰难辛苦之态,必至于极而后止”。它气势磅礴,“拾遗补缺,成一家之言”,它“不虚美,不隐恶”。

    都说“史不写当代”,可身为推翻了秦朝的汉朝臣子,既肯定了秦朝的历史意义,又批判了当朝皇帝刘彻迷信求仙的事实。不惜得罪统治者也要写出真实的历史。正因《史记》有这种突出的成就,才使它高标独树于我国史林。他是一颗不落的星辰,永远照耀在历史长河之上;它是不倒一棵树,上面结满了历史的硕果;它是一座山,永远矗立与世界文化之林!

     

  • 2、 心得:史记书籍的读书心得范文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那么这部巨著的读书心得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史记书籍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m.dhb100.com

    史记书籍的读书心得范文1

    辩士中的超级英雄

    在你眼里,英雄应该是怎样的?

    有人说:“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我想,每个人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吧!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世界上岂不人人都是英雄?老师说过,有人主张成败论英雄,有人主张君王草寇论英雄。在我眼里,《史记》就是一部中华儿女英雄传——命运不济的英雄,成就霸业的英雄,仁勇集一身的女英雄……

    春秋战国是货真价实的乱世,又是人才英雄辈出的大时代。有一群人不想在乱世浮生,成为了《史记》里叱咤风云的辩士英雄。而苏秦便可以称为其中的超级辩士了。他主张合纵,游说六国联盟抗秦,从而挂六国相印,名震于下。

    虽然《战国策》里对苏秦的描述也并不正确,其实苏秦与张仪并不是同学,苏秦更没有同时佩戴六国相印等等。但这些并不重要,《苏秦列传》依然很有文学价值,因为正是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一大批像苏秦一样的纵横家们,是如何在各国之间推销自己的独特见解,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让我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君王、赢天下的。纵横捭阖的即使不是苏秦,也一定会有一个像他一样的超级英雄来拯救黎民百姓。

    可以说,苏秦的智慧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他凭一个人的力量使得战事频发时期各国和平共处了十五年,没有了战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他游说时,立论之前先铺垫,否定外交政策,会出现的恶果并警示;一个赞颂,一个类比,一语点明实行合纵之策;然后,正反论述如何实行合纵之策。最终成就了六国军事联盟。他可真是气势磅礴、雄辩方法多变的超级英雄!

    然而,我并不认为所有的纵横家都能成为英雄。大时代的纵横家亦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不乏有些前倨后恭,毫无品行之人。历史证明只有那些先人后己、大公无私、为民着想的辩士提出的见解才能真正被人们所接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要学习辩士们“语言的艺术”,而不是权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帮助我们看清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___说的没错,我们从小就应该多读《史记》这类国学经典,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英雄观、历史观。每一次读《史记》,我都会

  • 3、 读书心得:《史记》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范文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史记》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史记》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范文1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终于被我彻底看完了。在浩如烟海的人物列传中,我被西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刚开始项羽学习识字和学习各种本领时因半途而废都没学成,但项羽力能扛鼎,气压万夫,才气过人。年青时他的志向便极为远大,后来还有取代秦始皇的信念。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是中华数千年来最为勇猛的武将,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秦朝统治非常残暴,项羽与叔父项梁看到当地的农民被施加暴政,心里愤愤不平,下定决心要解放农民,为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上了战场。公元前2,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施展他过人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八千吴中男儿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秦二世二年,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和刘邦也率军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与秦三川郡守李由激战,项羽以一人之力于万军之中斩杀李由,秦军大败。

    项羽渡过漳河准备灭秦时已威震楚国,名扬诸侯,百姓们归顺于他,他将八千人的军队壮大到了四十万人,然后以势如破竹之势,轻松取得了反秦之战的胜利。

    多么勇猛的项羽啊!三年灭秦之举,连史记司马迁都无比佩服。中国文学名著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读书就要读好书,特别是要品读咱们中国的文学名著,既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知晓中国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史记》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范文2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住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园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认为刺客不过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其实刺客才是对君主最赤胆忠心的人。毕竟去行刺君王,成功了会被周围的卫士杀死,不成功更无生还的可能。真可谓是有去无归。虽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

  • 4、 牧羊猪读后感读书心得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牧羊猪》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迪克.金.史密斯。书中描绘了一只叫贝贝的小猪,在一次赌局中归农夫霍吉特所有。在牧羊犬妈妈的照料与指导下,贝贝成为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牧羊猪。贝贝到底是怎么成为一只牧羊猪的?又是怎样“更上一层楼”的呢?

    我认为贝贝能够成功,是因为它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在发现自己并不是适合牧羊的物种之后,仍然很努力,并且找到了秘诀:那就是要有礼貌,友好地去请求羊,而不是粗声恶气地呵斥它们。因为请求会让羊听从指挥,而呵斥呢,只能够带来无尽的争执。贝贝通过努力,在遇到盗羊贼偷羊、猎狗吃羊的过程中,它勇敢面对各种挑战,终于让主人意识到它的价值。从而贝贝从一只普通的菜猪变成了风云人物——牧羊猪。为了成为一只合格的牧羊猪,它不畏严寒酷暑,每天训练,并且克制住了猪的本性,不再大吃特吃了。这努力也让它今后的道路变得平坦。也许成为牧羊猪并不难,可在牧羊犬全国大赛上获得第一名,这可是所有牧羊犬梦寐以求的荣誉,而贝贝的坚持让它得到了这至高无上的荣誉!

    从这本与《夏洛的网》齐名的书中,我懂得了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如果不坚持,将会一无所获。但如果坚持了,我相信,无论怎么难的事,都一定能成功!(周子康)

  • 5、 读史记苏武牧羊有感

    苏武,一个不朽的传奇

    每当我漫步在青山环抱之内,畅游在绿水潺潺之中,享受生活的快乐时,便会想起一个人。他有着常人没有的爱国之情,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承担了常人承担不了的使命,他就是苏武,一个不朽的传奇。

    公元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回来时匈奴内部发生了叛乱,苏武一行人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对苏武威逼利诱,劝其归顺匈奴,又找来汉朝降将李陵来说服苏武。苏武宁死不屈,誓死不降,匈奴便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去放羊,并告诉他:什么时候公羊生下了小羊,便放苏武回去。苏武在北海边孤苦伶仃一个人呆了19年,陪伴他的只有公羊和使节,年复一年,使节上的毛脱落了,苏武的胡须和头发也苍白了。

    19年后,新的匈奴单于即位,它与汉朝签订了和平协议,却扣住苏武不放,说苏武已经死了,当汉朝的使臣找到贝加尔湖,却发现苏武健在,于是扬言道:汉朝天子射到一只大雁,演的脚上系着帛书,写着苏武还在北方的沼泽中。匈奴只好将苏武放回去了。苏武被以最高待遇迎进国内。昭帝封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表彰他不辱汉节的功绩。

    苏武一个人身处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而且一呆就是19年,这十九年中,我们无法想象他都承受了哪些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妻儿的怀念,故国的向往,处境的悲凉,这一切夜以继日都在苏武的心头萦绕,但苏武只是淡然一笑,默默的和使节一起忍受这不公的待遇。谁不想荣华富贵?谁不想锦衣玉食?但这一切都应该是以良心作为前提的!国家信任你才派你来完成如此重要的使命,如果现在昧着良心通敌叛国,岂不是猪狗不如之人!苏武在十九年中,唯一带着的东西就是皇帝赐给他的使节,尽管毛都掉光了,苏武还是使它如珍宝,使节在他心中已经成了国家的寄托,也在无形中给他力量,使他坚持下来,使他视死如归。后来苏武回国,依旧拿着这根使节,连皇帝见了都热泪盈眶,苏武的忠心天地可鉴!

    是这十九年的厮守,是忠心和泪的交织,是对故土的留恋,是坚强的信念,这一切使苏武成为永恒,使苏武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

  • 6、 苏武牧羊故事读后感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苏武牧羊读后感,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篇【1】:苏武牧羊读后感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历史故事,但让我真正喜欢的还要数《苏武牧羊》,在这个暑假里我又读了《苏武牧羊》。

    苏武怀着和匈奴和睦相处的愿望奔走于茫茫大漠中,不料使者卫律折节叛敌,苏武宁死不屈。被流放到北海放羊,经过19年的艰辛,终于回到了汉朝。

    文中讲述到卫律劝说苏武投降时,苏武义正言辞的回击“小小匈奴,尽于汉朝作对,待汉朝发兵,定能灭了你这弹丸之地。”在这里我十分敬佩苏武的勇气与胆识。他面对凶悍的匈奴兵,临危不惧,面对折节投降的大汉使臣,义正言辞,显示出他的勇敢与胆量。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苏武此时被夹在荣华与忠心之间,夹在忠于祖国与折节投敌之间,但他毅然选择了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赤胆忠心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苏武正是选择了祖国,选择了忠诚,所以他流芳百世,苏武正是选择了宁死不屈,坚贞不挫,所以他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苏武的伟大让我们认识到富贵是过眼云烟,只有不屈才是一个爱国、爱家、爱人民的赤胆忠心的铁血男儿之举,是一般人永远得不到、永远摸不到、见不到、享受不到的高贵品质。

    篇【2】:苏武牧羊读后感

    当我读完《苏武牧羊》后,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味无穷。

    这个故事讲了汉武帝时,苏武被任命为使节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苏武,并百般利诱劝他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匈奴首领只好把他送到了北海边.上去放羊,还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汉朝去!”

    苏武来到北海,每天一边放羊,一边遥望前方汉朝的方向。他抚摸着出发时汉武帝亲手交.他的那支使节,思念家乡亲人和朝廷,就连晚上睡觉时也紧紧地把使节抱在胸前。

    日子一长,使节上的毛都脱落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杆子。苏武在北海边一.度过了19年,直到匈奴与汉朝和好的时候才被释放出来回到汉朝。回到长安的那一天,长安的老百姓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的那支掉光了毛的使节,都感动得流泪了。

    是呀!苏武这一种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深深敬佩、传诵!以前,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有些人为了一点个人的利益,所以弃人民利益而不顾,这种人是受人唾

  • 7、 苏武牧羊读后感(通用8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苏武牧羊读后感(通用8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苏武牧羊读后感(篇1)

    苏武是汉武帝时的大臣,奉命出使匈奴时被扣留,不得南归。匈奴贵族多次对其威逼利诱,欲使之投降,都被苏武言辞拒绝。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最后得以获释回汉。

    苏武,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单于送给苏武金银财宝,让苏武投降,苏武不肯;后来又威胁苏武让苏武投降,苏武依旧不肯,可见苏武是一个多么有气节的人啊!

    苏武因为不肯屈服,被单于派到北海放羊,等公羊生出小羊后,才能放苏武回国。而这一条又是多么苛刻的呀!

    就这样,苏武受持旌节,扛过去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十九年过去了苏武终于回国。

    苏武牧羊,持节在手,十九年不辱使命。十九年,这个数字对于我们,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然而,对于苏武来说,他在那高寒之地待了十九年,十九年他身边只有一群羊,一个旌节,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考验,十九年,苏武吃野鼠,啃野草,渡过了十九年。而苏武这坚忍不拔、热爱祖国、留居匈奴十九年而不屈服的高尚气节,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没错,苏武这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有许多像苏武一样的有高尚气节的人,有许多,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像苏武一样,有高尚气节的人!

    苏武牧羊读后感(篇2)

    漫漫岁月,转眼而逝,十九年的光景,让一个正直壮年的人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

    苏武以一腔爱国热血熬过了十九年的孤寂、苦难。故事发生在汉朝,那时朝廷正和匈奴大战,匈奴见自己打不过汉朝,便派使者向汉朝求和,汉朝同意和解,派苏武前去商量大事。在完成任务准备启程归国时匈奴发生了战乱,苏武一行人都受到牵连,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

    开始最初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俸禄和高官,苏武严词拒绝,始终未曾屈服,匈奴可汗越发敬佩他的气节。不愿杀他亦不愿放其归国,而后让其流放野地,让他牧羊并许下诺言:若公羊生出了小羊便放你归国。之后曾经的好友又来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未撼动苏武的爱国情怀。他愿意受这个地方,独守那一片爱国的赤诚之心。这一独守,便是十九年。改朝换代,物是人非,在

  • 8、 苏武牧羊读后感合集7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苏武牧羊读后感”。

    读书就是受教育立思想,就是求真向善爱美弃私,获得能力,增进智慧。作者在作品描述了这样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每个人在阅读过后会产生不一样的读后感。你是否在寻找关于写作品读后感的优秀模板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苏武牧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武牧羊读后感(篇1)

    漫漫岁月,转眼而逝,十九年的光景,让一个正直壮年的人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

    苏武以一腔爱国热血熬过了十九年的孤寂、苦难。故事发生在汉朝,那时朝廷正和匈奴大战,匈奴见自己打不过汉朝,便派使者向汉朝求和,汉朝同意和解,派苏武前去商量大事。在完成任务准备启程归国时匈奴发生了战乱,苏武一行人都受到牵连,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

    开始最初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俸禄和高官,苏武严词拒绝,始终未曾屈服,匈奴可汗越发敬佩他的气节。不愿杀他亦不愿放其归国,而后让其流放野地,让他牧羊并许下诺言:若公羊生出了小羊便放你归国。之后曾经的好友又来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未撼动苏武的爱国情怀。他愿意受这个地方,独守那一片爱国的赤诚之心。这一独守,便是十九年。改朝换代,物是人非,在时光的大轮盘里飞快转动,他已年老,白发苍苍,但他不后悔,为了国他甘愿受苦难。

    从古至今,爱国人士数不胜数,由苏武的爱国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在xx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那个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的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留。这是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人物掷地有声说的话。黄旭华小时因为当时日本轰炸四处逃离,便心里暗自想要国家强大,便机缘巧合下进了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专业学习。在1958年中国想造核潜艇寻帮助,遭苏联拒绝便毅然决定自己造,而年仅32岁的黄旭华便随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乡隐姓埋名来到偏僻半岛研造第一代核潜艇。当时中国一穷二白,无技术,无材料。黄旭华随一众人员呕心沥血,不断试验,买一步精心打磨,无数个日日夜夜克服无数难题,终于在1970年12月26日,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核潜艇是一项重要机密,所以他们不能被告知于世,直至30年后才被人所知,黄旭华父亲临死前都不知道儿子是做什么的。黄旭华和那一众科学人员为了国家奉献了一生,为国甘愿受世人的误会只为那一腔爱国情怀。

    阎肃当时感动人物评奖理由是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

  • 9、 读后感大全:《苏武牧羊》读后感

    苏武牧羊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书,是林汉达写的。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感到很疑惑:五千年,居然一本书就给写完了?带着疑惑,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写到清代的白莲教大起义,全书一共有262个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介绍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真是很“壮观”的一本书啊! 这本书中有很多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要算“苏武牧羊”这个故事了。 那还是汉朝的时候,与北方的匈奴一直在打仗,后来匈奴被打败后,单于派来使者求和,总算有几年没打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和平了,实际上,匈奴还是想着进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却被单于扣押不得回朝。 单于看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想逼迫他投降。于是用断食、断水折磨他,还把他放逐到北海边去牧羊,但苏武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直紧握着那根代表汉朝的旌节。 十九年后,苏武终于被释放回汉朝。当苏武终于回到长安时,百姓们都出来迎接。看到他那满头的白发、白须和他手中那掉光了毛的旌节,都称赞他是有气节的大丈夫。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想了很多。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像文中所写的卫律、李陵之流贪生怕死之辈,但的却是像苏武一样的宁死不屈的大丈夫。从故事里,我们不难读出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面对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他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在冰天雪地的北海边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却依然不屈不挠,宁死不降,这些都表现出了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本书中,像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是忠贞爱国的大丈夫。正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不倒。

  • 10、 苏武牧羊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书,是林汉达写的。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感到很疑惑:五千年,居然一本书就给写完了?带着疑惑,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写到清代的白莲教大起义,全书一共有262个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介绍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真是很壮观的一本书啊!

    这本书中有很多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要算苏武牧羊这个故事了。

    那还是汉朝的时候,与北方的匈奴一直在打仗,后来匈奴被打败后,单于派来使者求和,总算有几年没打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和平了,实际上,匈奴还是想着进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却被单于扣押不得回朝。

    单于看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想逼迫他投降。于是用断食、断水折磨他,还把他放逐到北海边去牧羊,但苏武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直紧握着那根代表汉朝的旌节。

    十九年后,苏武终于被释放回汉朝。当苏武终于回到长安时,百姓们都出来迎接。看到他那满头的白发、白须和他手中那掉光了毛的旌节,都称赞他是有气节的大丈夫。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想了很多。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像文中所写的卫律、李陵之流贪生怕死之辈,但更多的却是像苏武一样的宁死不屈的大丈夫。从故事里,我们不难读出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面对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他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在冰天雪地的北海边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却依然不屈不挠,宁死不降,这些都表现出了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本书中,像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是忠贞爱国的大丈夫。正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不倒。

  • 2019-09-20

  • 2019-10-12

  • 2019-11-12

  • 2022-07-05

  • 2021-12-25

  • 2019-10-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12-25

  • 2019-11-04

  • 2021-09-02

  • 2022-04-29

  • 2022-12-15

  • 2022-11-22

  • 2021-11-02

  • 2022-12-02

  • 2023-03-03

  • 2022-07-17

  • 2023-02-22

  • 2019-10-19

  • 2023-01-12

  • 2021-11-20

  • 2019-10-11

  • 2022-06-08

  • 2022-12-02

  • 2022-08-14

  • 2019-09-25

  • 2023-03-24

  • 2022-06-25

  • 2022-0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2-01-12

  • 2023-02-02

  • 2023-04-05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
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大全等,希望丰富的史记苏武牧羊读书心得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