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 > 地图 >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2024劣势与优势读后感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相关栏目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热门栏目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推荐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

(共 115 篇)

  • 1、 读《劣势与优势》有感范文300字

    我以前看过一本名为《劣势与优势》的小说,很受启发。

    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虽然他身残了,但是却一直很想学柔道。最终,他拜了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六个月过去了,小男孩发现师傅至始至终只教他一招。他不明白,就去问师傅,师傅说:“因为你只需要一招就够了!”

    一次,师傅带他去参加柔道比赛。他在前两轮的比赛中用那一招赢了双手。第三轮,小男孩又使用那一招,结果又赢了。到了决赛,虽然对手比小男孩高许多、壮许多,但小男孩还是用那一招,取得了胜利,获得了冠军。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只用一招就能获得冠军。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才明白,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只要懂得扬长避短就无劣势可言。如果非常勤奋,再加上天资聪明一点儿,没准儿还能把劣势变成优势呢。

  • 2、 《生存优势》读后感

    《生存优势》读后感

    这本书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新的想法无法付诸于实施常是因为它和人们深植心中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看法和行为相抵触,思维方式不仅使我们无法作突破性思考,还会导致我们错误认识。"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类似的事情。几十年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相信人们购买汽车所考虑的是样式,而不是品质,由这些汽车制造者搜索的证据来看,他们是对的。调查结果一致显示美国消费者对式样的关切高于品质。这另一方面使得更关注品质的德国和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不很大,然而,时间慢慢地教育了美国消费者品质的重要性,使德国和日本汽车在美国占有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人的思维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一件新事物从出现到流行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前几年唐装刚出来时,几乎是无人问津,因为大家都觉得穿这样衣服出去看起来很怪,但自从亚太会议上,高层领导人穿了后,在上海,北京一些大城市,唐装风靡一时,在繁华的商业街,步行街,随处可以看到人们穿着色彩艳丽的唐装在大街上散步。慢慢的,唐装就被人接受了。因此,我认为第一个想出让现代人穿上唐装的设计师是伟大的,而第一个穿唐装的人是了不起的,他们能超脱世俗,他们代表了新思维。 其实,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在西方某些国家承认同性恋是合法的,他们接收这一现象,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人们的思维不同。又如艾滋病患者常常受到社会道德的歧视,这使得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疾病折磨,还要承受心理的摧残,这种世俗的道德观无形中就成为了另一中杀人的工具。 要让人们接受一种新思想,就必须打破与之相抵触的世俗的思想,用四个字来说就是“解放思想”。余世维博士曾说:“中国能用10年时间完成西方国家50年的建筑。但却不能让中国人用10年时间接受西方优秀思想。”这大概也是中国还不够发达的原因吧。 以上是我读《生存优势》中思维能力有感,我认为书中很多哲理很深的句子,它让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 3、 《硅谷优势》读后感

    《硅谷优势》读后感

    作者:王小英

    在《硅谷优势》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网络经济时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硅谷。

    在硅谷,英雄指的是那些勇于进取的专业人员和那些敢于在技术上冒险的经营者。

    在硅谷,不仅冒险是光荣的,失败也被社会所接受。

    在硅谷,许多出身卑微的工程师通过成功地创建公司而成为百万富翁。

    在硅谷,今天的老板可能成为明天的下属,今天的同事可能成为明天的顾客或对手。

    ……

    硅谷里的竞争是激烈的,硅谷里的合作也是罕见的。

    《硅谷优势》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关于硅谷的书。书中的作者和编者都是一群长期生活在硅谷中的人,称之为“内部人”。通过这些内部人在硅谷中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从各个细节方面展现了包括管理顾问、律师、投资家、银行家,甚至到各大著名院校的知名教授等专业人士在内的创业者们的真实生活。这本书对于我国国内的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投资家、政府官员和学者准确、全面地认识硅谷,思考如何在中国开创科技企业新局面,都将十分有益。

    《硅谷优势》这本书中提到了“128公路地区”。与硅谷地区相同的是,两者同时位于美国,有着相同的起点和相同的技术,同样是位于美国高新技术行列的先驱。然而不同的是,早期的128地区经营的业绩远胜于硅谷,被称之为马萨诸塞州的奇迹。在80年代后,128地区发展的脚步却渐渐放缓并日益衰落。很多优秀的人才纷纷从大公司离职,来到硅谷。与128地区相反,硅谷的发展却蒸蒸日上。面对如此悬殊的差异,使人不禁联想,是什么导致了128的衰落,为什么人才会往硅谷流去,硅谷是靠什么发展壮大的,我们国家又可以从中借鉴什么?

    本书中提到128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文化和制度的束缚,压制了人才施展其才华,从而导致人才大批流失。这里的文化是不允许人们失败的,而且公司内部等级十分森严。然而再进一步想,这些文化与制度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我认为是公司的领导者,或公司最初的创办者,是形成文化和制度的根源。领导者主导了公司的文化,创立了制度,而经理们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只能闭目塞听,一些有开放思想的员工会受到压抑和排挤,陷于被迫的境地。进一步深究领导为什么会如此闭塞,恐怕是因为以前期的优良业绩自居,从而觉得只要按照旧的方法做就可以十拿九稳的胜利下去。但世界是变化发展的,旧的策略方法不一定能适应新的形势,停滞不前,否定变革其实就等于落后。128地区败在了不变。虽然有人担心《硅谷优势》一书可

  • 4、 《优势谈判》读后感

    《优势谈判》读后感:这些谈判策略,你需要知道

    看了《优势谈判》后,我第一次知道谈判还能有这么系统的方法和规则;我第一次发现谈判原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面列举几个感悟较深的观点和大家分享,这些观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能用到。

    1一、“谈判开局,开出高于你预期的条件”

    平时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敢提出高出自己预期的条件,甚至害怕提出自己的条件。为此,我们失去很多机会,失去本来可以属于自己的优势,只因为我们不敢提出高于自己预期的条件,甚至你连想都不敢想。在销售过程中,开出高于自己期望的条件,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2二、“退后一步的同时,也必须要求对方”

    这点给我受益匪浅,很是震撼,跟客户谈判之时总是答应退步却不敢提要求,以至于本来可以争取更多的利益的却失之交臂。但是自从看了《优势谈判》这本书的观点:退步的同时必须要求对方也做出必要的让步,我明白单边的让步总是唱独角戏,不好玩的同时也让对方觉得你很容易搞定。

    3三、“白脸-黑脸”策略的阐述

    两个人,一个感觉很难说话,很严肃,很有原则;一个让我感觉很温和,很替我着想,让我感到尊重。在这样的一唱一和之下,我不知不觉就让乖乖就范了。看了《优势谈判》之后才明白原来他们使用了黑脸-白脸的策略,有时候还会拿出不在现场的上级来当自己的黑脸角色,效果也很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无意中使用黑脸-白脸策略。

    《优势谈判》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给予我们很多解决冲突的办法,而谈判无疑是最有效率的手段,书中系统的谈判技巧,共赢的谈判理念,进退可守的谈判策略,定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解决矛盾问题更游刃有余,更省时省力。

    金小传

    读《优势谈判》有感

    李小利

    一,升华了沟通技巧的概念

    原来做管理时,一直学习沟通与协调的知识和技巧,通畅的沟通,无疑是管理的良剂。便是沟通像是在推销自己和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是被动的接受,让对方配合性的让步或妥协。而优势谈判,完全改造和升华了沟通的作用,这种奇特的功效作用,让沟通黯然失色。沟通的的技巧性,远不如优势谈判的智慧那么深远。

    二,学习的理念收获

    优势谈判,带来了如下的理念收获:

    1.什么是优势谈判?

    2.优势谈判、步步为营。开局谈判技巧:开出高于预期的条件、永远不要接受第一次报价、学会感到意外、避免对抗性谈判、不情愿的卖家和买家、钳子策略;中场谈判技巧:应对没有决定权的对手、服务价值递减

  • 5、 优势谈判读后感

    感谢作者罗杰。道森先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化的章节结构,紧密的逻辑把一本伟大书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有了此,

    最近读了一本书,罗杰·道森的《优势谈判》,很经典,非常具有实战价值,简直就是谈判学的圣经。

    本书共有五部分,十一章。前半部分写得十分给力,主要聚焦在优势谈判技巧上,分为开局、中场、终局,可操作性很强;后半部分就显得罗嗦了,主要在讨论谈判的艺术和各国人的谈判特点,以及一个谈判高手所具备的特点和力量。

    老实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让我啧啧称赞,非常精彩,我因此做了大量笔记。而后半部分,就不太给力了,或者说我不怎么理解,看不懂啊,特别是后面两章,我琢磨不透。不过,瑕不掩瑜,这本书还是难得的好书。

    其实,没读本书之前,谈判技巧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只是不习惯运用罢了。我以前读过的《影响力》,里面的有些策略,和《优势谈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包括像“开出高于期望的条件”、“白脸-黑脸策略”等之类的技巧。这不奇怪,事实上,谈判谈判,其实就是心理博弈,你来我往,暗流涌动。谁能深谙其道,谁就能控制局面,更胜一筹。

    早前,李开复先生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谈判的技巧,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网友都参与了讨论,包括我在内。大家各抒己见,评论很精彩,我都看了,并且还和一位网友进行了互动。大家讨论的范围很广,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的话题,十分精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后来,很多网友在质疑,这些谈判技巧真的有用吗?怎么用?过后我也在思考,如此经典的技巧,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无用武之地,甚至质疑?不久我就找到了答案。其实,这是生活习惯导致的。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谈判意识,也就不具备谈判思维,更别说谈判的习惯了。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去地摊淘货,一件商品卖家叫价10元,而我们的心理价位是8元,那么,很多人会直接说,老板,8块钱吧。运气好的,可能老板会推托,但最终会8元成交。不过,我想大部分人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应该都会9元左右成交,甚至是10元。你看,生活中的我们还真没有谈判的意识。按照优势谈判技巧,想要8元成交,我们应该叫价6元,然后逐步退让,这样在心理价位成交的概率才会比较大。当然,说归说,很多人包括我,下次买东西,原来怎么讲价还是怎么讲价,一如既往,压根不会运用优势谈判技巧。为什么呢?因为几十年的购买经验和讨价习惯,强大惯性作用下,使我们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因为思维定势了。

    《优势谈判》确实精彩,但我不知

  • 6、 《优势谈判》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这本书首先是一本好书。我看一本书,判断是不是一本好书,是支持我认真看下去的原则。一本好书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一本好书能解答疑问。我看书时,有时候看到一段特别好的文字,突然心里某个疑问得到解答,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一本好书描述的不是方法或者技巧,它着重点在于书中的理念以及严密的推导。看过太多关于方法和技巧的书了,这些书只告诉人怎么做,并没有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更何况书中的方法没有证明如何知道是对是错,适合不适合个人,难道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试错吗?

    三.严谨的心理描写。要人写出推导的过程要求很高,大多数人掌握思维捷径,做起事情来省力,写文章也一样,介绍的方法技巧也许有效,但是很难说推导的过程没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更不用说自己去推导了,推导错误自己难受的感觉还不如不去看书或者几年后才发现一本好书解答才能疑问。没有严密的推导,但还有严谨的心理描写,也是本好书。比如这本书,处处都有非常严谨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说要严谨,其实就是读完后自己也会想:这种情况人们就是会这么想的以及我为什么没想到的的赞同。

    关于此书的具体内容。前面着重介绍前局中局后局的策略。谈判的要领即在于双赢,展开来说,就是你让我觉得赢了和我让你觉得赢了,然后还表现在双方的实际需求得到了满足和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谈判重在塑造有利的谈判空间,给自己一个有利的环境去给对手一种他赢了的感觉。

    关于此书讲了什么,不再做过多的阐述,这里我想想讲讲结合本书在实际的应用。

    3.有一天,在天桥上买一对兔宝宝,和小贩讨价还价。

    小贩:20块钱,一分钱也不能说

    我:15块我就要。

    小贩:15块钱我根本没赚钱,我在这里卖这批货基本上都卖完了,你要不要随便你。

    我:那算了,我也不愿买你的,我记得在网上看到还比这个更好。

    老婆:18块都不行吗?

    小贩:可以,18块就可以,15块我根本做不了。

    【第2篇】

    今天读了罗杰道森的《优势谈判》,罗杰.道森是一位政治高参、演讲大师、实业家、商务谈判训练大师。本书全篇都是围绕谈判来讲,详细讲解了谈判的进程,谈判中应该用到的一些的技巧以及作为谈判人应当具备的素质等,同时书中还讲到了很多商业和政治谈判方面的实例。

    王牌谈判大师罗杰.道森通过独创的优势谈判技巧,教会你如何在谈判桌前取胜,更教会你如何在谈判结束后让对方感觉是他赢得了这场谈判,而不是他吃亏了。

    在本书中,我将结合谈判的步骤,谈到一

  • 7、 《优势会谈》读后感600字

    【第1篇】

    这本书首先是一本好书。我看一本书,判断是不是一本好书,是支持我认真看下去的原则。一本好书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一本好书能解答疑问。我看书时,有时候看到一段特别好的文字,突然心里某个疑问得到解答,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一本好书描述的不是方法或者技巧,它着重点在于书中的理念以及严密的推导。看过太多关于方法和技巧的书了,这些书只告诉人怎么做,并没有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更何况书中的方法没有证明如何知道是对是错,适合不适合个人,难道还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试错吗?

    三.严谨的心理描写。要人写出推导的过程要求很高,大多数人掌握思维捷径,做起事情来省力,写文章也一样,介绍的方法技巧也许有效,但是很难说推导的过程没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更不用说自己去推导了,推导错误自己难受的感觉还不如不去看书或者几年后才发现一本好书解答才能疑问。没有严密的推导,但还有严谨的心理描写,也是本好书。比如这本书,处处都有非常严谨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说要严谨,其实就是读完后自己也会想:这种情况人们就是会这么想的以及我为什么没想到的的赞同。

    关于此书的具体内容。前面着重介绍前局中局后局的策略。谈判的要领即在于双赢,展开来说,就是你让我觉得赢了和我让你觉得赢了,然后还表现在双方的实际需求得到了满足和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谈判重在塑造有利的谈判空间,给自己一个有利的环境去给对手一种他赢了的感觉。

    关于此书讲了什么,不再做过多的阐述,这里我想想讲讲结合本书在实际的应用。

    1.以场监例子,虽然如何应对还不知道,但是总算明白这么做的目的,内心十分感慨,原来人的心里实在微妙,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产生巨大的变化。当厂家他们三番两次到走廊抽烟,要和国外的上层决定新的报价,每一个人在会议室都觉得不爽但是没用理由去让他们出去,因为你们要是没法拍板,去联系你们的上司。其实试探他们是不是真的在联系上层没有意义,无论真的好,还是一个谈判策略,走开是他们的权利。另外,无法做决定时马上去和上司沟通态度真的好。所以,不能组织别人。但是,作为一个谈判无数次的厂家,立场是尽量赚取利润,同时满足对方的需求,怎样想办法控制 对手不无止境地提出需求。

    2.让人大呼痛快的心理描写。这是开局策略里的一个章节,作不情愿的卖家。当你提出一个较低的报价时,原以为自己可能会被拒绝时,卖家一口就答应下来。你是什么感觉?心里会觉得很高兴吗?

    3.有一天,在天桥上买

  • 8、 优势合作观后感
    优势合作观后感 《优势合作》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26岁的上司与51岁的下属的故事。51岁的丹·弗尔曼在《运动美国》周刊工作。《运动美国》在这一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发展,作为广告销售部的,丹当然功不可没并得到了老板的称赞。除此之外,丹又接连收到了喜讯:他的妻子出乎意料的怀孕;大女儿亚历克斯获得了纽约大学的录取。而26岁的卡特·图利亚年轻有为,事业卓越。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在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环球通讯公司里扶摇直上,出色的才能让他跻身公司的管理层。就在此时,环球通讯公司接管了《运动美国》这家出版公司,由卡特负责全权管理。而不幸的是,卡特工作地位的节节提升,让他整日忙于工作,他只有7个月寿命的短暂婚姻也因此宣告结束。卡特接替了丹的位置后,丹恼怒不已,不仅因为降级,更多的是因为他必须接受只有26岁的新上司的管束,何况卡特几乎一点销售管理经验都没有。丹感到心灰意冷,但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需要负担着家庭的高额支出,他必须接受现实,因为他需要这份工作;而新老板卡特也确实需要丹这样的中流砥柱。于是,两个人开始并肩工作并发生了一系列趣事。 在电影中,26岁的卡特虽年纪轻轻就跻身大公司管理层,表明其能力不凡,但是也因此而缺乏足够的从业经验,其商业运作缺乏人性化,并总和丹的意见发生冲突。幸好,最终通过两人的不断磨合,发挥自身的优势相互合作,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公司的支出预算得到有效降低,而盈利却上升了30%。 看完这部电影,我得到了最大体会就如同这部电影的名字——优势合作,26岁的卡特有非凡的才能,而51岁的丹有足够的经验,当两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合作时,就会得到巨大的成功,这一点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尤其有帮助,如果我们善于与我们有互补优势的人合作,将会使我们得到只凭自身努力甚至是几个人单独努力都无法达到的成功,我们常说团队合作很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合作,更重要的是和与我们有互补优势的人合作,每个人都尽自己所能将自己优势发挥出来并服务于一件事情上,我想再难的事情也能够得到成功。
  • 9、 《内向者优势》读后感
    《内向者优势》读后感 推荐内向的朋友,或者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内向的朋友看。也许会有收获。 书是战隼的微信公众账号推荐的,立刻找来看,几乎一气呵成地看完。觉得写得很不错,推荐给我认为典型内向性格的刘兄。刘兄看了以后大呼写得太到位,赞“这是我近期看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他说“这本书让我少了很多纠结,我想对自己今后的行为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说,外向和内向的人的比例是3:1,所以这是个外向人占主导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内向的人该如何更好地生活?这就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的人,在书中,她几乎一直说“我们”如何如何。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极大地拉进了和读者的距离,读起来非常真实。偶尔有些描述和我吻合的,我也觉得分外亲切,直击内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将作者提及的各种内向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及身边的人。经常有惊艳的感觉:说的太准了!不过次数多了,我也警觉起来。发现作者描述内向者特质的方式很像是星象学家在描述星座的特点,很容易对号入座,但深究起来又会发现这种描述是模糊的、没有指向性的。到底是心灵鸡汤还是客观描述?读完以后,我想我还是倾向于后者。 作者认为,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最大的差别有四点:精力的来源、精力的恢复、对刺激的反应,以及他们对知识和经验的接近方式。 性格内向的人,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从外部世界吸收信息,如果他们不减少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他们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印象就永远也不能上升到外部;在积累知识和经验时,喜欢进行窄一点、深入。性格外向的人的精力的来源是外部世界——如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因多种多样的刺激而获得这样那样的成功;性格外向的人通过讲话进行思考,他们需要另外的人听着他们讲话,以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他们可能不需要对方的回答;在积累知识和经验时,一般会将网撒得很开……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大脑。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其血液流动的通路是不同的。 而其中,最为显着的差别是精力的恢复。不管在人前表现得怎样,恢复精力的基本方法表明了谁性格内向而谁性格外向。比如,辛苦工作一天,你是愿意和朋友一起去吃个饭唱个歌,还是独自回家洗个热水澡,安安静静看看书听
  • 10、 竞争优势读后感

    竞争优势读后感

    粗略看完这样一本巨著,虽然不能将其中所有的理念都融会贯通,但收获还是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阅读了前面的理论篇、产业篇,以及最后的应用篇。由于书中没有具体谈到钻石理论在我国的运用情形,这里我想就这方面结合书中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的形势作个粗糙定义,并给出一些我的个人建议。

    有些人认为波特的理论主要基于美国的现实而建立起来,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但我认为,对于我国来说,至少这套理论有它的借鉴意义。波特说,竞争力的惟一意义就是国家生产力,那么我国是否具备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呢?我想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一下我国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要素

    在生产要素方面,我国初级生产要素充足,劳动力成本低,这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在低成本制造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但即使这些,我们的竞争优势仍远远落后像美国、日本那样的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缺乏像现代化高科技这样的高级生产要素,人才、技术资源方面仍很匮乏。

    波特在他的书中也提到,目前来看,初级生产要素已不再重要,高级生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就更高了。波特认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最基本任务是脱离生产要素导向的国家竞争优势,对国家而言,能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远比拥有生产要素重要。

    然而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因为这些不利的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这是波特的观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即使我们在生产要素方面仍有很匮乏,对企业而言,只要善于利用创新弥补本身弱点,仍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效。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开发专业性与高级生产要素,并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共同大力投资,以此来带动国家与产业的竞争优势。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加大高科技人才投入,不断去寻求开拓创新的路线,这样企业才有能力化阻力为动力,为创造国家竞争优势而贡献力量。

    (二)需求条件

    波特认为,需求是拉动一个产业冲刺的动力,它会刺激企业改进与创新。在需求条件方面,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拥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并且需求结构层次多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长期地从我们国民的偏好观察发现,我们缺少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尤其是在早期的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更是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没有太多的自主选择权,因而更谈不上对产品的挑剔了。虽然目前我国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但完全的市场经济仍然很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4-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1-12

  • 2022-03-23

  • 2022-12-1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1-09-27

  • 2019-11-12

  • 2021-11-25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22-12-17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3

  • 2022-06-04

  • 2023-02-18

  • 2022-12-19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1

劣势与优势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劣势与优势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劣势与优势读后感、2024劣势与优势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