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 > 地图 >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2024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相关栏目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热门栏目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推荐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

(共 1308 篇)

  • 1、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600字

    “这个黄禹锡真可恶,竟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造假!还靠造假获得了‘韩国最高科学家’这个十分光荣的称号。这人的良心和科学精神何在?”刚刚读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后的我,内心愤愤不平!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这个故事讲述了韩国一个叫黄禹锡的伪科学家从以前一个取得累累“硕果”的“科学家”到被人发现他的累累“硕果”均为造假后,他从一个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演变成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大骗子。

    我想,黄禹锡为什么要造假?因为金钱?地位?不管为了什么,他的科学造假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精神——“求真”!黄禹锡的造假给崇尚科学精神的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我是一名五年级学生,从三年级起,我就开始接触并学习“科学”这一门学科。在过去的将近三年的学习历程中,我深刻地记得,有一次,我就是因为违背了科学“求真”的精神,而被老师严厉地批评!

    那次是在四上学期发生的事。有一天,科学严老师要我们做一个很耗时间的实验。实验正在进行中时,我看了一下手表,发现快下课了,而完成实验还需要不少时间。我心里想着利用待会儿下课的时间,回教室订正作业,于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想到,越着急,越要出差错。实验失败了好几次,时间就这样被拖延了,结果下课的铃声响起时,我还没做完实验。我灵机一动,就胡乱编造了几个实验数据,匆匆填写在科学课堂大作业本上,然后就急急忙忙地回教室订正其它作业了。

    第二天的科学课,严老师阴沉着脸,叫我站起来。我站了起来,严老师神情严肃地批评我的活动记录的实验数据明显是乱编的(严老师清楚每个实验大概的实验数据、结论)。接着,她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许,你这样做等于侮辱了科学这一门的严肃性,你这样做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此时此刻,我已经是“冷汗直流”了,真希望当时有个地洞,钻下去。我在心里不停地念叨:“我再也不敢了,我再也不敢了。”

    现在的我,再也不会轻视科学,不会再随便地将数据、结论写下来了。我渐渐地懂得了:科学的“求真”精神就是在十分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要维护真理,反对虚伪的真理和谬论。由此,我还想到了做人的道理。我想,我们做人其实也和科学的“求真”精神差不多。我们做人做事也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半点含糊!

  • 2、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_尊重科学读后感400字

    信为人间之挚,如果说人生是一把锋利的匕首,那诚信就是镶嵌在匕首上最璀璨的宝石。

    韩国著名生物学家,被誉为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假造论文1993年推出试管牛,1995年培育出超级奶牛,1999年培育出单体细胞克隆牛,2002年克隆出了猪,2003年培育出抗疯牛病牛,2004年成功从胚胎中提取出干细胞,2005年克隆出世界上首只克隆狗斯纳皮。因此,韩国民众以他为荣。

    然而好景不长,2006年14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黄禹锡造假事件的结果黄禹锡除斯纳皮外,其他的不过徒有虚名。1月11日,韩国政府决定免去他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及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往日的功成名就,一切都灰飞烟灭,只剩下悲愤的懊悔。如果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顶峰迈进,成就会消失吗?人无信不立,信一定会助你绽放最夺目的光彩!

    如果一味无信下去,就会败得一塌糊涂,只有诚才是人间最挚朴的元素,只有信才能永不凋谢地绽开在人世间,永远,永远也不凋谢!

    没有了信等于毁灭了自我,欺骗的是别人,蒙蔽的却是自己原本暕亮又磊落的心。有人不明憭信为何物,要我说,信是黧黑色夜空最闪耀的那颗星!

  • 3、 不得往生 读后感(3)篇

    看完《不得往生》,感觉阿耐的功力越来越深了。这一本的震撼力,远远超过《欢乐颂》,那只是对几个年轻女孩子个人情感和成长的关注,也超过《都挺好》,那是对家庭和亲情的反思。这本《不得往生》,承接了《大江东去》和《民企江湖》对中国企业家成长史的关注,记录的是阿耐对企业家的发展原力、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的思考。女主许半夏的名字,是源于一个悲催的人生,她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而死,做医生的父亲对她没有延续他对亡妻的爱情,反而将痛失爱人的怨憎,投注于刚刚出生的女儿,“半夏有毒”,让他孤苦零丁——不自私的人,这个时候可能会珍惜更为柔弱的新生女儿,两人相依为命,还能更快走出人生至哀。自私的人,才会迁怒亲人,自私无知到极点,可能才会迁怒于刚刚出生的孩子吧。所以,女主许半夏的幼年,童年,少年,是一个悲伤,愤怒,充满仇恨的被抛弃甚至被亲生父亲憎恨的悲惨故事。在8、9岁爷爷奶奶去世之后,不得不寄人篱下到舅舅家。从小就得为生存奋斗的女主对财富的渴望,超越绝大多数人。她智商极高,随随便便考上重点大学,她武功高强,从小带着兄弟打天下。她极早工作挣钱,16、7岁跟真舅舅做服装生意。看到机会,她就带着兄弟做起了收废品的生意——这个人设不该是个女孩子吧?所以,女主在遇到真命天子之前,比男人还要强悍,坚毅。感情上,许半夏的初恋也极其糟糕,面对花心的男友,她竟然设计让兄弟出手切了男友的命根子,“阉掉前男友”这个江湖传闻就是女主出场的底色。让兄弟出手并承担代价去坐牢,这就不是普通人混江湖,而是一代枭雄的架势浑然成型。故事一开始就点题《不得往生》,女主希望最低价获得一块海边滩涂的所有权,让刚从牢里出来的兄弟,安排人拖一船工业费油搁浅在海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原本拥有所有权并以此为生的当地渔民不得不低价转让。从而被信佛的老太太诅咒“不得往生”。这个诅咒慢慢的在女主的心里生了根,成为女主从枭雄转型到豪杰的正面转型之旅的开端。个人觉得作者如此设计女主的人生,不是为了情节曲折,而是可能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则决定了,只有自幼失去父母疼爱的孩子,才会对生存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这首先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但只有幼小的孩子不得不争取生存,才能最大激发这种生命的原力。好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枭雄就这样横空出世了。第一个高潮是女主坐牢。由于假发票问题,女主需要补缴税款。本来只要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儿,但税务人员为了能够顺利拿到钱,动用了

  • 4、 观《失而不得》有感
    观《失而不得》有感 情至深处自可感天动地,哭竹生笋留丹青。 ———题记 老人,许多家庭里会觉得是负担。在一些人眼里老人是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可老人是不会凋零,不会落叶的!他们虽然老了,却还为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看完 《失而不得》 想起大一的时候曾参加过敬老院的爱心活动,有一次跟一位老奶奶聊天,她给我们说起她的儿子多好,多有出息,当时心就酸了。即使自己在敬老院过着“孤单”的生活,但跟外人说起时还是袒护着他们。年轻的时候总是为自己的儿女操心着,默默的去付出。自己省吃俭用,但一定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自己受苦受累、披星戴月,但一定要让儿女过上舒适的生活。为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健康、学习、结婚、生子……也许他们想着有一天他们的孩子成年了参加了工作了,他们就松一口气了,就不用再为他们操心了,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又会为儿女其他的事日夜操劳,也许到离开的那一刻,他们还会为儿女放心不下,这就是天下的父母,当他们慢慢变老,的时候,也许不能再帮上忙了,但是心里却还是在为儿女“操劳”。其实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与家人共聚天伦就是他们最渴望的事情。 年少莫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亲情似海,爱老当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为人子女者,我们何尝不该趁老人还健在,孝在生前,多为他们排解生活之忧。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 5、 虚假新闻观后感影评欣赏

    大家有没有看过由北川景子和光石研等主演的剧情电视《虚假新闻》呢?该剧剧情精彩,扣人心弦,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剧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前段时间把英剧《press》补了,中文名有的翻译成报社,有的翻译成新闻之争,个人认为报社这个名字更适合此剧内容,一语双关。

    报社的故事写的就是报社,两家对打的报社,主角也是女性,是其中一家报社的编辑,擅长跟踪社会新闻,为弱者发声。一共六集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剧情反转再反转,其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单一来看,因为这部剧向大家所描述的正是传媒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体,变成了社会角色里不可轻视的一股力量,自媒体出现后,意见领袖,也就是俗称的大v们,和大众媒体互帮互助,从最初的信息共享到之后的互动节奏。

    日剧除了发掘本土话题素材外,跟随欧美主流是非常正常的,打个比方,美国有《cold case》,日本有《绝对零度》,话题可以相同,但故事有所不同。

    虚假新闻用sp一集的内容把整部剧的框架和基调定了下来,主角和报社设置的传统纸媒不一样,是一名网络媒体公司的员工,公司重pv数,也就是阅读量,不管内容如何,标题要足够吸引人才能提高pv数,而pv数和广告商直接挂钩,广告商才是公司运营真正的支撑,在这个前提下,女主想要做民生话题为弱者发声,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上司产生意见冲突。虽然同样是民生话题,为弱者发声,本剧却非常接地气的引入了日本特有的社会问题,外国员工问题,公司新老职工交替,议员与大企业的交易,自媒体与主流传媒,推特和niconico的恶搞版也多次出现,熟悉b站的对弹幕和n站肯定都不陌生,弹幕文化和直播自媒体是非常契合当下的社会文化表现。

    仅仅一集的内容,就将现如今媒体在社会日常运转中的角色表达的淋漓尽致。自媒体作为自由发声的工具,给了许多人诉求的希望,也同样成为了新民粹主义的温床。起初发声的也许是事实,经过层()层加工和传播后,所有人都会忘记起初的事实,甚至会怀疑这个事实。这样的例子各个国家都有,虽然我们和欧美韩日不是一样的制度和模式,但自媒体和新媒体依托于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对于各类信息和话题的传播发酵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某些不良后果大家都深有体会。

    这样的传播,有好有坏,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又是一股不好掌握的新兴力量。如果说负面情绪来自于信用社会中信任危机和信用脆弱,那么传播负面情绪则是这股力量的掌握者所做的事情,而掌握者并不一定都是正义的

  • 6、 《舍得,舍不得》(优质读后感)

    这本书特别适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作为下午茶的点心食用。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很散,蒋勋一边讲他寻找禅意的旅行,一边讲莫奈、唐诗、红楼,把东西方艺术全然打通。而更妙之处就在于,蒋勋并不明着讲佛法,而是用我们能感知到的事情,把佛法的要义带回平常。比如,我们都知道有舍才有得,人生很多事不能太执念。而蒋勋告诉我们,实际上没有选择,很多事情“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比如流逝的时光、爱人的离去、失败的梦想等等……

    人,最软弱的地方,就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彩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总是舍不得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如烟花般绚烂的短暂瞬间。

    一个孩子,他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成绩很好很优秀,受老师的喜爱,受同学们的崇拜,他一直以为自己就应该这样的生活下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在他周围的同学不再对他有那种崇拜的感觉,他也只是老师眼中的一名普通的学生而已,因为在他身边的同学都与他一样优秀,甚至比他更加的优秀。他舍不得丢弃曾经围绕着他的那些掌声,那些或崇拜或赞赏的眼光。因此,整日的郁郁寡欢,成绩也不断下滑。他的身上,曾经的那些荣耀更加的减少,甚至消失,有时候可能还会转化为其他人对他的不赞同,他总是端着他的高姿态,却没有可以让别人对他尊敬的理由,久而久之,恶性的循环就这样的展开了。

    故事中若是舍得,一切或许会变得不一样,结果也可能会好的很多,他会发现自己只是平凡的一员的时候,想要不平凡,就会暗暗地努力,而在以后的日子里重新站在他向往的掌声里。

    有些东西,你越是舍不得,它越会离你而远去。就享受中的流沙,你松松的握着,它也就静静的躺在你的掌心中,若是你怕它滑走了,握紧了手,你收得越紧,便会有更多的沙子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舍得”是一个渐悟的过程。我们可以追求这些事物,但是在生命的某一刻,我们也必须放下。

  • 7、 《舍得,舍不得》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特别适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作为下午茶的点心食用。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很散,蒋勋一边讲他带着《金刚经》寻找禅意的旅行,一边讲莫奈、唐诗、红楼,把东西方艺术全然打通。而更妙之处就在于,蒋勋并不明着讲佛法,而是用我们能感知到的事情,把佛法的要义带回平常。比如,我们都知道有舍才有得,人生很多事不能太执念。而蒋勋告诉我们,实际上没有选择,很多事情“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比如流逝的时光、爱人的离去、失败的梦想等等……

    人,最软弱的地方,就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彩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总是舍不得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如烟花般绚烂的短暂瞬间。

    一个孩子,他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都是成绩很好很优秀,受老师的喜爱,受同学们的崇拜,他一直以为自己就应该这样的生活下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在他周围的同学不再对他有那种崇拜的感觉,他也只是老师眼中的一名普通的学生而已,因为在他身边的同学都与他一样优秀,甚至比他更加的优秀。他舍不得丢弃曾经围绕着他的那些掌声,那些或崇拜或赞赏的眼光。因此,整日的郁郁寡欢,成绩也不断下滑。他的身上,曾经的那些荣耀更加的减少,甚至消失,有时候可能还会转化为其他人对他的不赞同,他总是端着他的高姿态,却没有可以让别人对他尊敬的理由,久而久之,恶性的循环就这样的展开了。

    故事中若是舍得,一切或许会变得不一样,结果也可能会好的很多,他会发现自己只是平凡的一员的时候,想要不平凡,就会暗暗地努力,而在以后的日子里重新站在他向往的掌声里。

    有些东西,你越是舍不得,它越会离你而远去。就享受中的流沙,你松松的握着,它也就静静的躺在你的掌心中,若是你怕它滑走了,握紧了手,你收得越紧,便会有更多的沙子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舍得”是一个渐悟的过程。我们可以追求这些事物,但是在生命的某一刻,我们也必须放下。

  • 8、 读后感阅读:妒忌要不得

    古往今来,总有那些人,看到别人比自己能干,不是奋发图强,而是抱有妒忌心理,总是不择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草船借箭》所讲的就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存妒忌,甚至想把诸葛亮至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诸葛亮十天造出一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是多么妒忌心强,又那么狡猾阴险呀!然而,慧眼识珠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有些人为何会有妒忌之心呢?不就是怕别人能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优异的成绩,他不是奋发图强、取长补短,而是讽刺、造谣,甚至想置人于死地,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呀!读《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阅读津梁—寓言故事》中的雾,靓丽的山川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大家争先恐后地赞叹它的美丽:画家画下它的容颜,摄影师拍下它的美貌,作家记下它的好处。游客的一举一动,都被雾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它妒忌山川的美丽,决心要破坏它,便抖开她白色的长裙,把山川遮得

    严严实实!可是它遮盖了山川后却使山川变得更漂亮,这真的把雾气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别人的好处要赞赏,切不可生妒忌之心,妒忌,既惹人讨厌又没有给自己好处,害己又害人,要不得。

    妒忌这个东西,害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就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9、 《哭笑不得》观后感800字

    从受众群体来看,《哭笑不得》无疑是很成功的。首先,它很准确地抓住了当下最具争议性的话题,比如说占据主要地位的剩男剩女问题,还有北漂一族和拜金女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发生在观众身边的事,所以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感同身受。影片中的莎莎是传统意义上的剩女,也就是指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为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很明显,莎莎就是这类人,属于职场白骨精的她事业成功,外貌靓丽,本来正在享受完美人生,可惜后来与高富帅男友分手,也变成了大龄剩女。生活中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但是在外人看来,她们丰衣足食,她们魅力十足,在情感生活中肯定也不会寂寞空虚冷,但现实往往跟预想的完全违背。 电影《哭笑不得》以莎莎为立足点,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vip剩女世界,告诉观众,只要是女人,都是水化成的,事实往往是看起来越坚强的女人内心越脆弱,越需要人陪。这种观点不仅颠覆了观众的思想认知,也让现实中这类女人的心理得到认知,算是她们的一种情感申诉。片中的莎莎自然是不乏人追求,但是没有人能得到她的心,她也因此一直在重复拒绝别人。莎莎之所以跟高富帅前男友分手,就是因为前男友不愿意跟她结婚,而已经不再年轻的她却很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在莎莎看来,责任感是好男人的必备条件,这也是她爱上郑满堂(王喜饰)的主要原因。 而影片的另一女主角丽丽(柳岩饰),跟莎莎的遭遇既相同,又完全不同。丽丽虽然不像莎莎一样,有着高学历,高工资,但是丽丽长的很漂亮,这是她的最大资本。本来丽丽和满堂一直是名义上的情侣,之所以说是名义上,因为丽丽根本就不愿意承认满堂这个男友,更多的是把他当做自动提款机,最后嫌弃提款机余额不足而抛弃了。 丽丽跟莎莎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学历不高但自恃美貌,不满足于现状,成天想着傍大款一夜之间麻雀变凤凰。其实丽丽并不是社会个例,而是一种社会现象的代表,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拜金女的族群。《哭笑不得》的编剧很有心,他将丽丽和莎莎这两种典型女人放在一起对比,将观众忽略的社会现象剖析出来,他想告诉观众,不一定看上去光鲜靓丽的女人就一定想找个有钱人,相反,有些自身不足心气却高的女人往往都把金钱看的最重要。 说到莎莎和丽丽的相同之处,也就是她们在片中都成了剩女,但不管原因如何,她们都是自愿成为剩女的。现在有句话很流行,
  • 10、 优秀读后感:读《舍不得你长大》有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秦文君写的《舍不得你长大》,讲述了她女儿莘莘的成长史:主人公莘莘出生在炎炎夏日,妈妈希望她永远保持纯真,所以十分呵护她,但是随着她的一天天长大,她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她想象的那般美好,她无力改变什么,只能让自己努力地融入环境和规则中去,但心中仍留有对幸福美好的渴望。

    看着这本书,我想:“每个小孩都都是像莘莘那样从稚嫩变得成熟,渐渐习惯这个现实的社会。”这时,我又想到:“每个妈妈肯定都舍不得孩子长大,去面对风雨,去面对这个残酷现实的社会,多想把孩子护在自己的怀抱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啊!”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书中莘莘的善良,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王星辰的叛逆,离不开父亲的自私和抛弃他们母女的绝情;庄文的刻薄,离不开亲人间的吵闹和仇恨……这都离不开家庭因素。第二个就是学校,学校用的教育方法也决定这孩子的价值观。还有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朋友也决定这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所以家长不要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往往对孩子实施行动的一个小细节,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 2023-06-30

  • 2019-11-06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1-04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1-06

  • 2023-02-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2-03-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2024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