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科学故事 > 地图 > 读后感科学故事,2024读后感科学故事
读后感科学故事相关栏目
读后感科学故事热门栏目
读后感科学故事推荐
读后感科学故事

(共 5739 篇)

  • 1、 读后感科学故事900字汇总

    处理文档相关事宜一般都是在工作中,练习写作时,我们往往会重点学习优秀范文。范文是我们可以作为模范的文章。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读后感科学故事,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1)

    在我的四年小学生涯中,我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读过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还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讲述科学家故事的书——《科学家故事100个》。

    《科学家故事100个》叙述了104个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个故事和最精彩的一个镜头。里面讲述了许多科学家,有好学、孜孜不倦的爱因斯坦,勤奋、惜时如金的爱迪生,还有勇敢、不迷信权威的哥白尼。但我最喜欢的是高斯的“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

    故事里面讲了高斯在19岁时,老师让同学们做一道“星级题”,就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在两千年间,没有一个人做出来,高斯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将这题做了出来。高斯交作业后,整个学校沸腾了!大约过了半天,“高斯”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德国。高斯画出了正十七边形这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坚持,不放弃。

    读完此书,我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认真学习,努力读书。科学家们已经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像他们一样,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为地球的明天更加美好努力吧!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2)

    古代欧洲着名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们的宇宙只是上帝手中的一粒沙。"然而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却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旅途中打趣道:"我在那里看了看,没看见上帝。"没错,不同的科学家都对科学有着不同的探索和理解。他们努力地在各自的领域用汗水铺设科学的道路,向着真理的殿堂进发,从事着他们神圣的事业。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即便是公认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读完了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我从伟大的科学家们所犯的错误中获得了许多启示,这也是我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有虚心谨慎的态度,切记不能粗心大意或是因为获得了一些成果就固步自封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例如:1954年,21岁的陈景润写了质疑华罗庚《堆垒素数论》的论文《塔内问题》。已经身为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的华罗庚并没有因为受到名不见经传,素不相识的陈景润的质疑而暴跳如雷。相反,他不仅虚心接受了这个意见,还

  • 2、 读后感科学故事500字(模板3篇)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别编辑了“读后感科学故事500字(模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1】

    在我的四年小学生涯中,我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读过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还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讲述科学家故事的书——《科学家故事100个》。

    《科学家故事100个》叙述了104个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个故事和最精彩的一个镜头。里面讲述了许多科学家,有好学、孜孜不倦的爱因斯坦,勤奋、惜时如金的爱迪生,还有勇敢、不迷信权威的哥白尼。但我最喜欢的是高斯的“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

    故事里面讲了高斯在19岁时,老师让同学们做一道“星级题”,就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在两千年间,没有一个人做出来,高斯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将这题做了出来。高斯交作业后,整个学校沸腾了!大约过了半天,“高斯”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德国。高斯画出了正十七边形这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坚持,不放弃。

    读完此书,我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认真学习,努力读书。科学家们已经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像他们一样,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为地球的明天更加美好努力吧!

    读后感科学故事【篇2】

    寒假里我读了《科学家们小时候的100个学习故事》。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它让我了解了很多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故事,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也找到了很多适合我的学习方法,对我来说很有用呢!

    这些科学家各有各的特点: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是个笨蛋,老师甚至认为他小学毕业都成问题;霍金泉甚至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只能躺在轮椅上思考世界;没有任何资历的的列文虎克,居然成为了英国皇家协会的成员……

    我觉得这本书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勤奋”这两个字讲的。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有的出自贫苦的家庭,有的出自富贵家庭,但是他们都很努力和勤奋。我们现在家庭条件都不错,有人却整日凭空想象自己将来有多么伟大。这种想象毫无意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自己勤奋地学习,不懈地努力,遇到困难

  • 3、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在《科学趣味故事》一书中,我读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阿基米德墓碑》、《从徽章到椭圆-数学相约0.618》、《万物之灵失误时-蜜蜂胜过科学家》等故事,但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却是《万物之灵失误时-蜜蜂胜过科学家》这则故事。

    《万物之灵失误时-蜜蜂胜过科学家》这则故事主要内容是:蜜蜂的住处叫蜂房,它不但是密封的住处而且也是蜂蜜的容器。这种容器有许多洞,一个接着一个的洞之间没有一点空隙,这样就避免了赃物进去,弄脏纯洁的蜂蜜。对于蜂房-六棱柱体的蜂巢结构,许多科学家和数学家进行了研究。对于蜂巢底部菱形的钝角、锐角的度数是多少时最省材料。蜜蜂设计的蜂房菱形度数和一些数学家计算的结果不同。人们猜测蜜蜂对还是科学家对呢?有人说:蜜蜂对;有人说:数学家对;还有人说他们都错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蜜蜂是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蜜蜂虽然不具备数学家的智慧而是出于本能但却具有一些数学家也不具备的数学应用本领。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趣味,是引领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它,能够带领我们向未知的奇异的科学领域深入研究,探索它的奥秘。古往今来,有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是因为发现了科学的趣味才认知到科学的真谛,才有了这么大的成就?阿基米德、帕斯卡、爱迪生、特斯拉、拉姆齐这些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都拥有一颗善于观察,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心。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副旧画换下来。就搬来移架梯子,一步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这么一分神,使他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倒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摔下来呢 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起笔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又很大的启发。

    爱因斯坦是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有一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爱因斯坦头戴宽边帽,在桥头上来回踱步,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提笔在卡片上写着什么。凑巧,他的一位朋友坐着马车过来,探出头来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噢,我是应约在等一个学生。朋友下了车又问 瞧 衣服都湿了 一定等了好长时间 不可惜您的时间 这时 爱因斯坦举起手中的卡片一晃:不,不!我非常有益的度过了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

  • 4、 科学哲理故事读后感

    科学哲理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马克思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岩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本书中讲了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实验时发现的哲理。例如:我们要学习爱因斯坦善于思考、珍惜时间、生活简朴的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节约时间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活。爱因斯坦的事迹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吗?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难道不是珍惜时间,善于思考的结果呈?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我们提了一个要求:每上人将胳膊向前甩,每天做300下。一个月后,当苏格拉底问有些人做到时,有90%的人做到了,一个月又一个月,当苏格拉底再问时,只有30%的人在坚持。一年后,只有一个人仍在继续,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我不禁脸红了,平时英语老师天天都催促我的要读20分钟英语,可是我只坚持了几天就罢工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决定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坚持是一种素质,是与自我斗争的能力,与懒惰、厌倦,畏惧做斗争的能力。在现在这种不有硝烟的竞争生活中,更多的竞争对手都是与自我斗争。所以,才会有胜者为王之说,所以笑要笑到最后,提前退场者叫做自动放弃,坚持到最后的人叫做成功者。

    生在现代的我们要学会像古人那样坚持,要学会不抛弃,不放弃!

    科学哲理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有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学者。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学者送给孩子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在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这些欣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充分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因为你爱别人,所以你要爱自己。少年说:这四句话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学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都说他是一位学者。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四句话不失为爱人和爱己的四种境

  • 5、 科学创新故事读后感

    科学创新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科学创新故事:禾下乘凉梦这样开始》力图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上下功夫。《科学创新故事:禾下乘凉梦这样开始》讲述了几十个科学史上的创新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使《科学创新故事:禾下乘凉梦这样开始》成为一部全方位启迪人生智慧的生动教材,化为一曲有关科学的绚丽多彩而又妙趣无穷的华彩乐章。

    其中讲了咖利略山西省一个不起眼的中学生。 可就是这个中学生,在1986年竟使制造保险锁的工程师们大吃一惊。赵玉祥的巧妙发明是:他去上学的时候,在外面用普通门锁把门锁上,屋里的人照样可以开门出去;屋里的人插上插销,外面的人也可以开门进去。当然,这只有拿钥匙的自家人才能做到。这项发明说来也很简单:用一长一短两片门锁搭扣,重叠起来,都钉在门框上,短的在里面固定,长的在外面,可以活动,而且朝屋里的一端做成钩状,以便钩住插销。 这样,外面的人虽然用锁锁上,但屋里的人拉开插销照样可以开门出去;屋里的人插上插销,外面的人只要把那片活动门锁搭扣往下按动,钩子离开插销,也可以把门打开。赵玉祥用了两面神思维和逆向思维方法,巧妙的解决了保险锁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一等奖。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 (1629~1695)等主张光的波动说一光是一种在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但在当时微粒说更符合人们的直觉,加上牛顿的威望等因素,微粒说占了上风。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1773~1829)在皇家学会宣读了《关于薄片颜色》的论文,提出了干涉、波长等概念,用着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支持了波动说,使沉寂了近百年的波动说又复活起来。同时,法国科学家菲涅耳(1788~1827)给光的偏振现象建立了经过实验检验的数学模型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科学创新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孤灯下,品清茗,伏案读《科学创新故事》。暗黄灯光下,掩卷沉思,不禁百感并至。

    科学的创新路上,往往有一些人的名字彪炳史册,一些人的故事传载千秋,就像一位伟人一样。他为了让梦想开花,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他知道,那亩亩田地是他的梦,那条条土路是他的梦之路。历经数十度春秋,终于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我们见证了科技的力量,感受了创新的神奇。

    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立足于田地的学者,一个解决世界吃饭问题的科学伟人。

    他,学农出身,建国初期,亲眼

  • 6、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科学趣味故事的书,看完后使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里的故事,分为四类:一﹑闯入有趣好玩的数学世界;二、力热光电磁磁声的趣事;三、酸碱盐燃烧气体的趣味故事;四、植物动物人体的趣味故事。这里的故事全部都是围绕着科学来写的,而且它们都十分有趣。

    这本书里有仿佛有光芒四射的辉煌,那是智慧在闪光;这本书里有璀璨的宝藏,那是智慧的结晶;这本书里有通向成功的道路,那是智慧的足迹;这本书里有成才的金钥匙,那是智慧进发的结果;这本书里有征服未来的飞翔,那是智慧之神为你插上翱翔知识蓝天的翅膀……

    这里的偏偏故事,益智流彩,似一条条开发智力的“五线谱”,必将谱写出智力之歌;偏偏故事,如同一辆辆开发智力的“碰碰车”车车相碰,必将会碰撞出智力的火花,使智慧得到升华;偏偏故事,似滋润心灵的甘露,必将是你心智勃发,促使你踏上成功之路。

    阅读吧!这将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步。

  • 7、 科学偶然故事读后感

    科学偶然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虽然我很喜欢看书,但是科学书一直不是我的最爱,因为我觉得科学书枯燥、乏味离我也很远,但是《科学偶然故事》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

    这本书共写了科学史上偶然发生的八十一个小故事,例如:铅笔是怎么发明的,温度计是怎么发明的,雷达又是怎么发明的,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锯子是怎样发明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鲁班上山砍木料,不小心抓到了一反野草,手一下被划破了,鲁班想: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么带有很多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

    通过这么多的故事我发现,科学离我并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生活中有许多偶然,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许多惊喜!

    《科学偶然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感觉到科学并不像人们想象枯燥深奥,高不可攀。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偶然,这偶然造就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科学。这本书讲述了八十一个科学史上的偶然故事,让我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领略到偶然科学的神奇魅力。

    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看看吧。

    1、讲课提问的启示--伽利略发明温度计。意大利物理学家在上课时偶然发现罐里的水温升高时,为什么水会上升?因为水温升高时体积增大,水位就上升;水位下降时体积减小,水位就下降。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伽利略发明了温度计。

    2、猫儿闯祸之后--贝克兰发明酚醛塑料。比利时化学家贝克兰发现家里的老鼠很多,就在一只捕鼠器上面放了一些奶酪来诱鼠,然而他家的猫偶然不小心差点把自己当成了老鼠.把一瓶研究酚醛树脂的液体打翻了。不偏不倚,正好倒在捕鼠器的奶酪上。第二天,贝克兰惊奇地发现,昨夜的奶酪莫名其妙地变得光光滑滑的,而液体也变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固体。通过这次偶然事件的启发,贝克兰发明了酚醛塑料。

    3、老鼠乱窜闯祸之后--克拉克发明人造血。美国医学博士克拉克和他的一位助手做生化实验。一只做实验用的老鼠逃了出来,偶然地掉在了装有氟碳化合物的容器里。克拉克吓了一跳,然后手忙脚乱地去打捞老鼠。他原以为老鼠长时间离开空气会被淹死,可捞上来一看,它并没有奄奄一息,而是抖了抖身上的液体就慌忙逃窜而去了。这一偶然的现象引起了克拉克的好奇。于是,他进一步实验和研究。后来,他成功的发明了人造血。这本书还有很多偶然的故事,例如:贝尔发明电话,雷达的发明,显微镜的发

  • 8、 科学故事读后感汇总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科学故事读后感汇总,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1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科学家的故事》。书中讲述了很多中外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成长过程、生活感受和成功经验。其中有的科学家也喜欢玩,但是他们从玩中找到了智慧。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拓宽了知识面,懂得了科学家们成功的不易。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热爱钻研、热爱科学知识的进取精神。从小就奔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

    x《科学家的故事》写的有:本时珍、达尔文、爱迪生一生的发明,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在选择灯丝的时候,用了很多的材料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非常让我感动。

    牛顿小时候用自已攒下的零花钱没有去买小玩具,而是买了很多的小材料,整天在家里敲敲打打,模仿制造出了很多的小工具,其中的小水车、太阳钟很令我羡慕。我要学习并养成牛顿这些爱动脑筋、勤思考、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x今天我在家里读完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这一本书里一共写了四位科学家,他们是李时珍,达尔文,牛顿,爱迪生。

    李时珍:李时珍小时候喜欢在后院认识一些草药,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父亲的帮助,最终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可是有一次李时珍给一位病人开完药后,病人病却又加重了,他一看原来是书上把有毒的当成没有毒的使用了,于是他决定重写一本。他通过几十年的时间,终于重新写完了这本医书,这是就著名的《本草纲目》,最后这一本书成了中医必备的书。

    我还知道还有其它好多科学家的故事,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也做一个像李时珍这样的人。

    科学故事读后感 篇2

    我仔细地阅读了《大科学家的小故事》,这篇文章很具有吸引力,越读越引人深思,我不禁掩卷沉思,一时思绪万千,趴在桌子上思索着,想着什么,似乎感悟到什么。

    文章讲了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换旧画时从梯子上摔下来,他觉得奇怪,便把想法记下来,这对他研究相对论有很大启发。还有一次,爱因斯坦在雨中等一位学生,朋友误认为他在挥霍时间和青春,他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想出了一个出色的想法。还有爱因斯坦无论在为

  • 9、 科学失误故事读后感

    科学失误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我们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会去图书馆去看书,因此,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星期六的早上,我像平常那样来到了书店。咦,书店最近好象进了新书,是一批科学书,在书店的新书架上我看到了一本叫《科学失误故事》的书,书中主要讲述了科学历史上许多的科学家实验失误的小故事,在科学历史上,失误与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前人的失误也让我们吸取了教训,我们一定能从前人的失误中所得到启迪而有所收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成长,勇往直前。让我们一起阅读科学经典,一起打开科学大门,回看科学历史,解读科奥秘!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的关于科学家们科学失误故事,其中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他写成了电磁理论,但没有受到人们的认同。一天,他准备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没想到的是只有2个人来听,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依旧把自己的理论认真得讲给2名听众,他还是要把不同凡响的电磁理论向全世界宣读。由于麦克斯韦的理论太超前,当时的人们根本理解不了,他的理论受到了冷落。过了几年后,他在所提到的电磁波,被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发现了,到处证实了这个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无线电时代,而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所以我们才知道了雷达这个高科技东西。无线电通信,电脑,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当时的人们把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讽刺的说成是纸上发现的失误。这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人们不应该只相信以前的理论,只相信传统理论而不相信新生的理论,当新旧理论在一块儿时,不要过于迷信的相信传统理论,白白浪费了麦克斯韦的科研成果。科学的理念研究有时候不像应用科学那样得立竿见影的作用,开始是无做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它一定会发挥它自己巨大的作用。平时的生活中,当有问题不会时,不能光听别人说,万一别人说的是错误的观念呢,一定要自己动脑思考,自己亲身体验,并己动手研究而得到答案。这本书真的很有趣,我建议大家去阅读。

    《科学失误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古代欧洲着名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我们的宇宙只是上帝手中的一粒沙。然而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却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旅途中打趣道:我在那里看了看,没看见上帝。没错,不同的科学家都对科学有着不同的探索和理解。他们努力地在各自的领域用汗水铺设科学的道路,向着真理的殿堂进发,从事着他们神圣的事业。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即便是

  • 10、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科学,无穷无尽,许多深奥的道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探索着。从《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至今为止世界上一直在争论的科学原理。

    这本书上的原理看上去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像一些常用的语言、一些故事、一些名人名言,甚至是1+1这样的,都有争论。还有的是以前的科学家们设计的一些题目,都令人琢磨不透。比如数学上的梅比乌斯带,不用翻面就能走过所有的面,我也一直想不通,看了书上的详细解说,这才弄明白了:把一个长纸条弯折成一个圈,在接头处,把一头转动180度,就形成了。也就是让这个圈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起来,就能走通了。

    还有一些可以欺骗眼睛的图片,我在电脑上查阅了,真的感觉那图片在动,没想到竟是近代科学家设计的。比如三根柱子,在墙的映衬下,看上去很像是方的,但仔细一看,发现是圆的。还有一幅图,在一幅图里,有些人,一开始数是13人,然后他把部分人的上身换了一下,看上去没变,但你再数确实12个人。更有一个最令我不解,就是五个大圆花,你盯着它看,发现它在转动,而实际上他没有转动。

    看了这么多的悖论,我有很多感想。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去证实原理,去弄清自己的疑问。还要爱发明创新,多动脑,让自己的思维出类拔萃。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如何实现穿越未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已经给出了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解释(好像用飞机与原子钟做过实验,得到了肯定的结果)。简单地说就是,个体时间被拉长(相对论的核心,时空相对不绝对,只要条件允许界限立即打破),打个比方:一个实现穿越未来的人,他感觉经过1秒中,而其他事物则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天甚至上万年),如此便实现了穿越未来的壮举。但此间必然需要极高的加速度,在达到并保持光速时完成时间的穿越。不过目前的知识告诉我们,极高的加速度会把任何物体瞬间打回到量子状态(参考掉进黑洞的模型)。这使得不可能有什么人或物穿越未来。

    那接下来说明一下,回到过去。这个爱因斯坦极为排斥,甚至认为不可能。我觉得人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最远的地方,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几百亿年前的景象(目前被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类星体距地球近140亿光年)。如此算来,差不多就是宇宙大爆炸刚开始的那段时期。假设我们可以超过光速,以这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瞬间反超到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范围,那我们是不是就回到了过去呢,还是说到了另一个世界?这

  • 2019-10-09

  • 2019-09-25

  • 2022-12-30

  • 2022-12-12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4-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2-15

  • 2023-06-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1-04

  • 2023-0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2-12-20

  • 2023-03-03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5

  • 2019-10-16

读后感科学故事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后感科学故事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后感科学故事、2024读后感科学故事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