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 地图 >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互联网

[作品悦读]菊与刀读后感大全五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读后感就是将读书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作品悦读]菊与刀读后感大全五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菊与刀读后感【篇一】

《菊与刀》:为什么日本人喜欢AA制,有礼貌,不麻烦别人,还能罗圈腿?

江南大师兄

字数1920·作品赏析!

有人说朝鲜是一个奇葩的国度,燕雀胸怀鸿鹄之志,心心念念着要征服全宇宙。

也有人说韩国才是奇葩的国度,民谣阿里郎是要申遗的,泡菜也是可以申遗的,连螺蛳粉也是不能放过的。

大师兄说,说起奇葩,朝鲜韩国并不入流,有一个地方,它谦虚一下,认了第二,很难出来一个敢认第一的。

那就是日本,朝韩之于日本,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遑论朝鲜征服宇宙也好,韩国申遗也罢,总还属于理得顺的思维——自己是最强的,什么都是自己的,那便是最好的。

但是日本人的思维就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反着来。

比如罢工,所谓罢工,无非就是劳资不高兴,不干了呗。

但是,你猜日本人的罢工方式?你能猜中算你狠!

哼哼,日本人罢工,独树一帜,他们不是不干活,而是给你加倍的干活。

具体怎么弄呢?首先他们也是会占领工厂滴,但是呢,他们占领了不游行、不示威、不闹事。

他们反其道而行,并不停工,反而会增加生产,继续干活,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让经营者“无地自容”。

举个例子:三井旗下的一家煤矿发生罢工,工人就将所有管理人员赶出矿井,同时将日产量从250吨提高到了620吨。

好可怕的罢工啊,天朝的私企小老板忍不住思忖:我咋没碰着这便宜买卖呢?

你要说我胡说八道?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例子也不是我举的,是《菊与刀》告诉我的。

《菊与刀》是美国人写的,问世于1946年。“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该书讲述了日本人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包括孩子的培养。并从这些角度,去理解日本人自身对于侵略战争的看法。

作为一个蕞尔小国,日本人有着侵略他国的念头久矣。

元朝,日本人不是不想出征,只是有人比他们更牛气,做了他们想做的事。

当时忽必烈要求日本臣服,日本人不干。于是忽必烈就接连发动征日战争,但是两次都失败。

因为都有台风。

第一次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元军撤退回国。

第二次台风持续两天,再次摧毁了元军舰队大部分的船只,元军再一次败阵而归。

抛开台风的意外因素,地利受挫兴许是征日失败的根本原因。

蒙古人金戈铁马,他们的骑兵善于奔驰旷野。而元军征日的登陆地点是日本九州,那里有着崎岖的地形。

元军被克制,没办法发挥铁骑优势。

明朝,日本人登陆朝鲜,打得朝鲜毫无招架之力。朝鲜王室乞求明朝政府,同意他们渡过鸭绿江,给他们一片生存之地。

万历皇帝派出了李如松、陈璘等将军,组织三次抗倭援朝,打退倭寇。

其中包括著名的梁海大战,便是由明军将领陈璘打响,他率师狙击倭寇,朝鲜李舜臣也是陈璘的部下。

日本人再一次败退。

清朝,中日甲午战争,包括民国时期八年抗战,课本里都有。

上文说了日本人的思维跟其他人不太一致,他们常常反着来。

所以,日本人对于自己的侵略行径,并不承认。

至于为什么?《菊与刀》给出了答案。

奇葩的日本人做着一个“大东亚”的梦,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侵略他国,反而认为自己是在帮助这个世界。

日本人觉得自己是在为建立世界性的等级秩序而战斗,而日本理所应当地应该成为这个世界的领导者。

所以他们的三观认为自己在“帮助”他国,“帮助”这个世界,“绝非侵略”。

有着这般秀丽的逻辑,也难怪曾经有一首歌唱道:“小日本说他是人啦,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在中国,我们有性善论,比如孟子;也有性恶论,比如荀子。

日本人很简单,他们是一元化的思维,他们对人生观的划分中是不包括“恶的世界”的。

他们就认为自己是性善的,根本没有恶的存在。并且认为只要让自身没有污秽,那么“恶”就可以从自身清除,而人的善性也就会散发出光辉。

透过《菊与刀》了解真实的日本。

①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多罗圈腿?

曾经我以为是冻的,但是日本人说,当他们还是三四个月大的婴儿的时候,就会被系上布质粗厚的尿布,这种尿布造就了他们闻名于世的罗圈腿。

②为什么日本人很有礼貌?

因为日本人等级制度森严,他们习惯了点头哈腰。(就像韩国人见到前辈也老是弯腰。)

③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因为日本人讲究“恩情”,害怕背恩情债。

比如大街上发生一件重大事故,日本人常常选择不予理睬。因为他们认为除了警察以外,任何人提供援助,都是在让受帮助的人背上欠你的恩情债。

④为什么日本人喜欢AA制

也是因为“恩情”,在日本,即使是一支烟,递烟的人要是过去与他没有什么交往,也会让他感到别扭。

所以,假如你偶尔请日本人喝了一杯咖啡,好吧,他可能会忐忑不安,惦记几十年。

⑤为什么日漫日剧那么多女生倒追男生

因为日本男尊女卑。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读到在日本,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二战失败,日本分分钟就化敌为友,抱紧美国大腿,

日本的孝道,日本的耻感文化

老规矩,说一半,留一半,要是我嘚吧嘚个没完,您就不用看了

菊与刀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本深入剖析日本人性格的文化经典书籍。作为美国政府委托研究的产物,这本书更是成了美国战后决定对日政策的决策依据,深刻影响了战后日本的命运和格局。

之所以叫《菊与刀》是因为菊花是日本皇室的代表,刀是日本武士的代表。

1、关于报恩:因为报恩的心理负担太重,所以整个日本民族都在日常生活中小心翼翼地避免让别人背负上一种恩情。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天平能够在欠恩和报恩之间保持平衡。否则他们内心会一直处在纠结自责的状态。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甚至有一条法律规定:“遇到争端,无关者不得干预。”就是出于这种报恩文化的影响,避免因为帮忙而让人陷入必须报恩的负担之中。而一旦日本人决定报恩,就几乎是毫无原则的。

2、耻感文化:西方人做错了一件事,不论别人是否知道,他们都会产生一种罪恶感,并强调内心的忏悔和赎罪,这是罪感文化的表现。但是耻感文化就不一样,他们不太讲究一件事本身的是非,而是看重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羞耻感。换句话说,如果别人不知道,不去羞辱自己,就可以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而不会自己主动地忏悔和赎罪。所以,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他们想的可能是极力先掩饰和否定,避免让别人知道。

日本人确实会压抑自己的天性,但原因是对名誉的重视,而不是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出于心理扭曲。日本人对于名誉极度珍惜,正是因为这种非常敏感的耻感文化,才会为了一点名誉的受辱而选择自杀,用这种方式挽回名誉。

3、道德观:日本人对感官享乐特别宽容。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肉体根本不是罪恶。追求肉体的快感没有任何可以感到羞耻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色情产业比较发达。

金句:

1.对日本人来讲,突然受到生疏者的恩是最讨厌的事。除了警察以外,任何人随便插手都会使对方背上恩情。

2.中国的“仁”的概念在日本贬得一文不值,从而“孝”在日本就成了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有在和与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才可以被废除。

3.复仇是特定场合需要执行的一类“道义”,除此之外,还包括镇定、克制的行为。直至今日,仍有人在除夕之夜自杀,只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声誉。(日本的报复行为已经很少)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人的名誉观念日趋淡薄,而是意味着对失败和侮辱的反应由进攻性越来越趋向于自卫性,已更多地以自我心理麻痹来代替挑起不必要的斗争。

4.日本人一方面培养肉体享乐,另一方面又规定不能纵情沉溺于享乐,人们的生活变得很矛盾。他们像培养艺术一样享受肉体,在品位之后,又牺牲享乐,去履行义务。

5.真正的耻感文化是依靠外部约束来行善的,真正的罪感文化则是靠内心的知罪行善的。

6.日本人的人生轨迹与美国人正好相反,是很明显的浅底U字形曲线,他们国家的老人小孩是最自由、最随意的,小孩长大了,约束也就多了,结婚前后个人自由度是最低的。

菊与刀读后感【篇三】

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才读完的书。刚开始几章引用地太多了,还以为只是抄录别人的想法,让人一度想放弃。不过既然开始看了就得坚持,终于学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很多以前特别不能理解的方面在读完这书之后渐渐明白了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

把书中的一些细节和在书里或电视里看到的片段连接一起,变觉得一切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很多日本人的行为也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但是!这些行为或观点到底是什么时候怎么形成的?就算是早期德川幕府,后来的明治维新,也没有提到这些理念是怎么形成的?我可以理解因为耻文化造成了日本人对耻辱非常在意,会报仇有时甚至犯罪(比如杀人)。但是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看完这本书学到了很多。个人觉得日本是个神秘的民族。我还会继续学习了解日本文化的。

菊与刀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在书架里囤积了好久,这次总算读了一遍!

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通过阅读这本书就能对日本的国民特性了然指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时过境迁,很多东西在日本人身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断定这本书已经过时。在书中,作者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对影响日本国民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剖析,为我们呈现出了指导日本国民行为的道德伦理体系,通过与西方世界的进行对比,让我们深入地感受了日本国民貌似矛盾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研究的日本不再是日本,它更像一个样本,可以是我们中华民族,也可以是普鲁士民族。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在感叹:哦,原来是这些这些方面造成了日本国民这一特性之时,我们也获得了审视我们自身的一种角度,而这,正是这本书的经典之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关闭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个总是在试图证明日本人又错了的声音。其实,等读完才会发现,又何必去证明谁对谁错,我们都是在自己的道德体系指导下生活,有时候这样做,难免有鸡同鸭讲之嫌。就像王小波曾说的那样,做道德判断是最简单的事。我只希望,在判断之前,能够有更多的这类书,给我智慧。

之所以打四星是因为这翻译。前半部分读的是张驰翻译的纸质版,后半部分是这个电子版(不是张驰翻译的)。二者对比之下,感觉张驰的译本更逻辑清晰,用词更准确。如果觉得这本书难读,可以读读张驰的。

菊与刀读后感【篇五】

年轻时候对于日本的了解主要来自周边去过日本的朋友的叙述,街道环境如何干净整洁,日本居民如何拘谨有礼,科技芯片如何领先于世界,工作态度如何严谨细致

读完这本根据二战前后的日本国民思想及行为编著的《菊与刀》也算是对于日本有了大概的了解:

日本的等级制度,这种“各得其所”的道德观令我费解,我认为是对我朝男尊女卑的传承,而且传承的淋漓尽致,不解的是如此变通聪明的民族竟然被这种思想控制,不过也正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降临人间的那天起,耳濡目染之下,内心深处必然受其影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心甘情愿放弃自己基本自由的人生态度与感官享乐的大度宽容之间充斥的矛盾却又能在此找到内心的平衡点,令人费解!

但不得不说,那份渗到骨子里的谦卑,符合自己身份的定位以及谦和尊重诚恳待人的态度,确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对于自己严格自我约束,自我克制以及捍卫名誉的辛苦履行,只能膜拜了!更是对于报恩,情面,忠,孝的义务表示强烈不解

这是一个背负着历史的日本,也是一个欺软怕硬傲慢且懂得变通的日本

自强不息,砥砺奋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加油!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菊与刀》感想1500字


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刀则是日本武士的随身兵器,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暴躁、嗜血、好战的一面。作者用菊与刀做题,巧妙地揭示了日本这个民族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我一直想不通的是,日本的文化最初源自盛唐,为什么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到了日本之后却变得如此矛盾重重,甚至畸形?也许,只有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理解日本人的一些决策和行为。

“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与日本侵华

日本是个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人民推翻等级制的愿望相比,日本人对他们的等级制是喜爱并且维护的。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尊严来自等级制,只有在严格分明的等级中,他们才能找到各自的安全感。不同阶层的人们享受着不同的权利和自由,也承担者不同的义务和使命,每个人都能在其所属的阶层中生活得体面而自在。因此,日本人极为推崇“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的思想。不幸的是,他们在强行对外输出这种思想的过程中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从而陷入道德困境。

日本因为地少人稀,历来便有很强烈的危机感。因此,在看到欧美国家的日益强大后,他们便制定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在日本人看来,他们对外输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整个东亚地区,以免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而要实现东亚地区的强大与繁荣,首要的便是建立国际等级新秩序。只不过,日本人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置于这个新秩序中的“长子”地位。在日本家庭中,长子拥有和父亲一样的权威和地位,其他兄弟姐妹对长子不仅要尊重,更要服从,长子对“不听话”的兄弟姐妹可以随意训斥、责罚。因此,日本又将对中国的侵略视为对“不听话”的弟弟的一种惩罚,从而完全没有丝毫的罪恶感。相反,他们甚至对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感到愤怒和不解:我这么做是为了大家共同的繁荣,也给你安排了“合适”的等级,虽然给的等级低了点,但也能从中找到尊严和安全感,你为什么不但不感谢我,还这么不满意呢?这便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

日本在引进中国的忠和孝时,丢弃了最为重要的“仁”。所以,日本人的忠和孝就没有了任何约束,演化为一种绝对。在日本,对尽忠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不论的旨意是否正义。当这一点被别有用心的军国主义者加以利用时,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便无可避免。再者,日本人喜欢共同的游戏规则,当某种行为被众所认同时,他们便十分欣喜地加入,当这种行为因的旨意而成为一种使命时,他们便陷入了彻底的狂热。如此,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以及侵略行为的惨无人道就不难理解了。

罪感文化,耻感文化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大学时代,在领略了西方法治文明的魅力之后,我一直非常不解,为什么中国在确立依法治国方针的同时,还要再加入一个以德治国,这不是画蛇添足么?读了《菊与刀》之后我才明白,在独特的东方文化背景下,犯罪现象的消除如果仅仅依靠法治,还真是孤掌难鸣。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一)

我告诉自己,困难只是暂时的,从来都没有放弃。

今天,把《菊与刀》读完了,之前没读这本书是很想不明白,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为什么那么一个小的国家经济实力却如此强大,那么小的一个国家民族性格却又是如此的残酷。

读完《菊与刀》,我想我明白了。明白了日本之所以是日本的内在原因,不用解释,你需要去理解。

最近,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接触最多的是日本的动漫。说起日本动漫,我不得不说《火影》中塑造的鸣人形象,已经成为了我的偶像。

《菊与刀》讲述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

日本,他的文化和中国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文化中没有善与恶的区别,认为人内心深处都是善的。所以也就没有报应这一说。日本崇尚情理,只要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对的,哪怕是恶的。

日本是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国家,最高的是天皇,当然实权并不在天皇手中,后面有幕府、大名、武士等等。日本人特别重视忠与孝,所以,你会看到,在战争中,日本人宁可战死,切腹自杀,也不做战俘。日本人的尊严就是战斗到底。在孝方面,体现在日本人的家中,家里面各种礼节,当然在中国就没有那么复杂。

日本人特别爱干净,每天都洗澡,就像韩国人一样。

其次就是日本民族中,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一面。日本人在我们看来不可理解,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不可理解。

日本人讲究各得其所。

我们文化概念和日本人的往往差异是很大的,甚至是相反的。

比如,日本人的婚姻和中国甚至其他国家的差别。日本人在婚姻和其他性交往的两码事,妻子是妻子,在外面风流也正常。他们的婚姻就是为了繁衍。

结婚并不能限制他们的性自由。

读完《菊与刀》,我的理解是人的精神如菊花,只要精神在,菊花就会艳丽绽放,人的志向如刀,常常清洗锈蚀之迹,刀就会锋利闪烁。


菊与刀读后感(二)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等等。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其实,菊花和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从对战争的看法可以看出,日本重视精神的力量,而对物质的对比嗤之以鼻。在他们的战术手册上有这样一句,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是怎样将菊花和刀的精神结合起来。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顽冥不化的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这种重视精神轻视物质的文化内在,使得日本在作战时常常采取异常极端的方法,凶残的对待已经放弃抵抗的普通人民。

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动侵华战争?这当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日本人坏。

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种文化中没有原罪,没有忏悔,也不需要原谅。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忠义和各得其所来解释。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因此,忠和孝成为他们伦理中最主要的两极。而在对待天皇的态度上,这两种力量完全则是成为了合力。日本人对天皇有着近乎神般的崇敬和忠诚,几乎成为一种准宗教。而在宗教中,神的发言是没有人可以质疑对错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

表面上,对天皇效忠使日本人疯狂的、不惜一切扑向中国。但是这一切的起源在哪里?日本是个有着强烈等级文化观念的国家,从中国汲取来的关于等级的观念,在这个国家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日本文化里有种各得其所的说法,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虽然这和平等自由等观念相悖,但自由也有种含义就是尊重每个民族自己的选择,因此对这种社会准则,我们没权评论。但可怕的是,日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也把各得其所当作最高准则。他们不仅为每个人找到位置,而且越俎代庖的要为每个国家打上标签。这正是日本发动大范围侵略战争的深层动机,他们认为自己在该地区内是处于等级的高序列,因此它要整饬这个地区的秩序,让每个国家处于自己应该的位置。这种强制的不由分说的输出,背后的精神内核就是可怕的等级制。

另外,从文化内涵上看,日本文化中有强烈的负恩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恩情根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作为从中国那里承受文化恩泽的国家,日本一直对中国怀着复杂的心理,既感到难以偿还,又对近代中国的沉沦感到羞辱,这种羞辱来自于其自身国力的增强,由此感到曾收到过这种国家恩惠的可耻。这种复杂的心情由各得其所的借口成为发动侵华战争的内在原因。它要为中国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就是作为日本的附庸,并把这作为报恩的一种方式。

日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把各得其所当作最高准则,他们要为中国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并将这视为报恩的方式。然而,战争中的日本人发现,中国人并不欢迎他们,而只有仇恨。日本人意图构建的大东亚共荣圈和国际关系的等级秩序,只不过是一厢情愿。他们还没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们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并非每个国家都向他们那样痴迷于等级秩序,只能在稳定的等级中才能获得安全感。中国崇尚以和为贵,然而在亡国灭种的危机前,所有中国人又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站出来,即所谓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日本人,没有想到,在中国他们会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一盘散沙汇聚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铁拳!

在实事求是方面,作为日本另一个对手的美国显得高明得多。日本是一个很独特,甚至很怪的民族,美国人知道他们对日本国情、人本文化、日本的民族性不够了解,他们不能不加区别的就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因而他们组织了学者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者中就包括了本尼迪克特。她在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亲自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后来,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而历史也仿佛是在设定的轨道上前进。毫无疑问,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方式是有效的,而这种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归功于人类学家准确的预见。结果是日本投降后几乎没有抵抗,完全服从敌人的管理,而美国,通过清理并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惊讶的发现,正确的意识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积极作用,指导实践,趋利避害。

开始,上帝就给每个民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他们的生活。任何外国都不能命令别国的人民接受某种方式。此所谓自己活,也让别人活,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这是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遵循的,日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付了学费,希望它吃一堑长一智。而中国,完全可以依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发展,走和平崛起之路,只是希望不再出现第二个日本,强行输出自己的价值和认识。


菊与刀读后感(三)

菊一文字2020则宗,是一把着名的日本历史名刀,《菊与刀》读后感。此刀至今有八百年的历史。小说中,新撰组冲田总司的爱刀是菊一文字2020则宗。此一说法仅见于小说。因为菊一文字2020在幕府时已属国宝级的古刀,即便当时贵为幕府第一武士的冲田总司也不可能拥有此刀。而且,菊一文字2020则宗属于薄刃刀,并不适用于实战。幕末又惯用打刀。所以无论是以经济观点或实战必要性的观点来看,史上冲田持有菊一文字2020则宗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另外皇家御制兵器多为装饰用,用来显示威仪者居多。美国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狄克特的着作《菊与刀》,以日本皇室家徽的菊与象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使很多人联想到日本史上的名刀菊一文字2020则宗。实际上,作为皇家御制的兵器,菊一文字2020则宗无论是从其名称,抑或是其作用来说,都很好地诠释了《菊与刀》的文化,是日本历史上少数具有象征意义的刀。

武士的刀,就是武士的魂。为了自己所追求的武士道精神,武士可谓是神阻杀神,佛挡灭佛。武士刀是强大的,德川家康在历经几十年的忍辱负重之后,带领自己的手下建结束了一百四十八年的战国时代,开创了近三百年的幕府统治。然而,德川地位之高时也仅是被明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整个日本的精神支柱,在于他们的天皇。什么是天皇?日本人认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这点与中国古文化不谋而合,天子即天之子,是奉天承运的真命皇帝。但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某朝篡位在日本却从未这般发生过。日本向古中国学习了众多文化知识、法律条令,但是,日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天皇不一定是权力的制高点,但是天皇在民众心中却是最神圣的存在。这种类似于图腾似的原始崇拜,我们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除了近代史上文化大革命中对毛泽东的顶礼膜拜,怕是寥寥无几,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

天皇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一个傀儡的角色,但是日本民众对天皇的强烈尽忠感却从未消失,这种特殊的感情,支配着他们做出与我们所认定的价值法则相悖的事。《菊与刀》在描述这种抽象情感时,用了二战这一具体事件来体现。上午手中还紧紧握着枪杆,下午便悠闲的上街采购物资。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日本人本身并无自觉。对于他们而言,只要是能表示对陛下尽忠、让陛下为我们放心的事,那边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崇拜之至今日在很多人心理依然存在。日本对与道义与军部的坚定感,促使他们的军国主义思想在现在依旧主导着他们的内政外交活动。

日本自古便是中国的近邻,但是对于这一民族的了解却乏陈可言。今日国内民众大声抗议日本行为,打起抵制日货的旗帜。从大局上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社会一体化的情形下,我们不可能真正做到断绝友来。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我们必须和这个与我们交隙的国家和平共处。但是,民众的呼声却也反映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就是国内普遍的反日情绪。多数民众对日的了解都仅仅来自于电视剧或者电影之类经过了人为艺术加工的信息,对日本的了解显得相当的片面。尤其是今年来爱国战争主义题材的作品频频出现,让大众加深了日本侵华的印象。这显然是不利于两国正常的友好邦交。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该表现出一种强势而不乏圆润的态度。舆论是政府的软工具,对待民众的单纯政治观,政府应该加以引导,安抚国内过于激动的反日情绪。值得一提的是,与其在这些方面下苦工,不如好好弘扬我们本民族的爱国精神,加强国内精神文明建设。

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个与我们所不相同的民族,纵使他们的文化自古中国而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本民族元素。在与世界博弈的过程中,我们因以更理智严谨的态度,去适应时代的发展。

[作品悦读]繁星读后感五篇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人们在阅读了书籍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为了充分领悟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值得收藏点赞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作品悦读]繁星读后感五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繁星读后感(篇一)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诚挚的。在假期间我找到了这样一位,它就是《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些精美的诗篇,每一首宛如天上的明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纯净,清新隽永,令人沉迷其中。

我感触最深的是冰心对倾注的爱,在《繁星》里有这么一段,让我感动不已: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多么情真意切啊!在读诗前我也了解了冰心的资料,冰心从小体弱多病,害怕生人,只与母亲依偎在一起。久而久之神圣的深深植入冰心心灵中并成为她一生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伟大的,我小时候也经常生病,有一次半夜我突然发高烧,为了不让我哭,打针时抱着我。输液时时刻盯着吊瓶看看液体输完没,为此,她一夜没睡......

当我还在学习时妈妈端来水果为我加油,当我淘气地蹬掉了被子妈妈总会捡起重新给我盖上。这,是妈妈的爱。它时时刻刻萦绕在我身边,成为我生活的旋律。

《繁星·春水》中不仅有爱的篇章,还有许多蕴含哲理的乐章,如《春水》里写的:

我不会弹琴,

我只会静默的听着;

我不会绘画,

我只会沉寂的看着。

这段话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是啊,不会弹琴,那就用心聆听。不会绘画,那就默默欣赏。不要自卑,也不要刻意掩饰自己。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吧!

当我们漫步海边,看着美丽的夕阳,看着那一抹抹霞光:当我们走进山林,看着奔腾的瀑布,看着那一股股山泉。这时,就可以用心去聆听泉水叮咚,去欣赏那夕阳带给你的美好感受。

《繁星·春水》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受益匪浅。它如一杯茶,似浓似淡。

它浓浓的,芳香无比,像一朵傲雪的腊梅。

它淡淡的,沁人心脾,如一只出谷的幽兰。

读它,就像品味一杯纯美甘甜的茶。

繁星读后感(篇二)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少年只有强健体魄,充实头脑才能变强、变富、变智,而充实头脑的方法只有读书!

我读了冰心女士的《繁星。春水》,在这委婉,含蓄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冰心女士的创作信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繁星》和《春水》虽然发表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母爱,自然,童真。表现了“爱的哲学”。

在这部诗集中,冰心女士虽然一个送亲情,赞美母爱,颂扬童心为主,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文字和感情来表达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恼。她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者生命的意义。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繁星读后感(篇三)

我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文也是那么精彩。序文中,介绍了冰心的经历。原来,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显露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没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美妙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巨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真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惹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由想起了本人母亲对我爱,虽然这些爱都表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表现出了母爱的巨大。由此,我愈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有趣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本人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还浮光掠影。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表达本人对祖国故土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心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经常怀念着家乡、怀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经过大声地朗诵这些诗来缓解本人的乡愁。《繁星》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厚了我的生活。

繁星读后感(篇四)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名最早的女作家,我读过她写的许多文章。假期中,我和她写的《繁星》又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脑海里顿时展现出一幅充满童趣和爱的生动画面,心中便也分外明透了起来。它像一位沉默无语的老师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它像一位知心的朋友,在我失落无助的时候鼓舞着我前进;它像一部影片,播放着一个个人生的片段,使我了解人生的悲欢离合,是非曲直。

《繁星》这本书虽然只是一本散文集,但它却是著名作家冰心的真情流露。所以这本书是十分值得让人一体会的,下面我来为大家讲一讲这本书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刚打开就会有一首首歌映在我心头上,感动了我满清肺腑。然后一篇篇著名作家冰心的生活写照出现在你的眼前,出演了一个个曲折的生活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明白是非曲折。在《繁星》中,母亲的身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时母亲是那温暖的春一光,可以用她那光亮照亮大地,抚育万物。我想我也如冰心一样深深喜爱着自己的母亲。

《繁星》是作家冰心的生活写照,更是我现在的精神支持。因为《繁星》它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东西,如,什么叫生活,什么叫人生。让我在读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是非曲折啊!《繁星》你使我受益匪浅,我要在此深深地感谢你。

繁星读后感(篇五)

繁星读后感

母爱犹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抚慰我的心房,又犹如一杯浓浓的奶茶,温暖我的肺腑。我爱看冰心奶奶的《繁星》,它犹如一曲优美、温婉的天籁之音,随着冰心奶奶的吟唱,将一份挚热滚烫的爱在我眼前幻化而来。

在我的生活中,母亲给我的爱又是何等的深沉。且不说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这些纷繁的家务活,光是辅导我的功课就已牵绊了妈妈所有的休息时间。我只知道,妈妈总是在我放学时默默将饭菜做好,那可口的栗子烧鸡,她舍不得伸一筷;当我肚囊饱饱起身写作业时,妈妈也跟随来到了我的书桌旁,和我一起奋战题海;当我疲乏之时,又是妈妈为我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牛奶;当我安睡在自己的小床上时,客厅里为家务而忙碌的身影准是妈妈,此时,唯有星星与她陪伴。这就是母爱。就像冰心奶奶笔下的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是冰心奶奶的诗唤醒了我对母亲的那份知恩。

我还记得那年妈妈下岗在家,愁云笼罩着整个家。当时我也参加黄石市的秋季运动会的60米短跑被淘汰。我满怀伤心在家中不吃不喝,还践踏了爸爸的关心。是妈妈搂我在怀里,拭去我眼角的泪水,和我述说人生不如意要如何处理。妈妈呵,她也是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怀里/只有我是你心灵的安顿。又是冰心奶奶的诗告诉了我要感恩。

当我再次领略它的风采时,温暖的阳光,香喷喷的奶茶又透入我的心扉,浸入我的心脾。这首诗告诉了我母爱是什么,教会了我赞颂母亲的爱。母爱如水,潺潺流过,鼓舞着我,开导着我。我爱读冰心奶奶的《繁星》,是她那清新淡雅、晶莹明丽的诗引我走向光明,这便是我爱读《繁星》的理由。

菊与刀英文读后感


菊与刀英文读后感

The Yamato has al the older civilization, China. To them, China used to be their great teacher. In the past thousands of years, the Japanese petent enough to be in this position any longer.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cience and economy, the teacher has fallen behind his student. Maybe it's time for the teacher to examine himself profoundly. Americans believe no one stands still; 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 you are falling behind. The teacher must has already been familiar e aspects.The Japanese vie ours. Actually, hardly on earth could ic is developing faster than our mental popared rid of sleep. In their opinion, entertainment could be droped easily if necessary.

e of us find our efficiency so poor, and that's also ime.

Hermann Hesse, a famous German writer, said in his book Siddhartha We should do things in the way a stone falls into the water. Straightly, without any interuption, I think that's the short cut to success.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2篇


篇一

在看了《菊与刀》后的感想:从语言来说,我是这样看这三种语言的,

中文-自在

日语-自律

英语-自由

当然,这同时也内在的反映了三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总体来说,这三个国家中,中国和美国的相似之处是大大多于日本与其它两国的,中美两国的最大共同之处在于包容性。这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社会进步的源泉,可日本恰恰在这一点上是个致命伤,日本太缺乏包容性了。在二战后的一些年里,由于美国和西方的支持,日本的非包容性-即社会的同一性发挥到了极致,结果给日本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和世界第二的GDp,可日本人忘了一点,这所有的前提是有美国的支持在后面。当日本经济发展触犯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很容易的通过广场协议使日本进入长期的萧条。所以日本战后的发展有其必然性,目前和可以展望的未来的萧条,也有其必然性,而且这种必然性会更持久深刻的影响日本社会。

菊和刀的作者也提到这一点,即日本社会的非包容性-当然书中的许多观点,作为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人来看是片面的,但这一点我很认同。究其原因,我想还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日本列岛的地理环境中优胜劣汰的结果,导致了日本人性格中,追求同一,做事极端的个性。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时候可以像日本高度发展时期那样呼风唤雨,反之则是灭绝人性的军国主义的横行。

而中国和美国则更多地反映了大陆环境下所具有的包容性。只是历史更长的中国,把包容演变的到了自在的境地,有些过犹不及的意味。倒是美国,在既定的法律条条框框之下,给与充分的自由,如中国那样去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恐怕不多。

所以我的感想,希望有能力的中国人,如果期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尽量避免日本或是日企恐怕是个明智的选择。在日本企业里,尤其是在日本国内的日本企业里,我所看到的极少数的成功的中国人,无非有两种情况,技术超强-这个很少,第二就是做和中国有关的工作-需要中文所以没有可替代性。

这并不是否定日本的一切,事实是,我在日本工作时熬夜3天3夜最终完成工作时的兴奋是和日本同事分享的,我刚到日本是由于环境不适,在电车里突然鼻血直流的时候给我递过来纸巾的是日本人,我所见到的很多美丽善良的女孩也会是日本人-虽然我从来没有想和日本女孩陪伴终生。作为朋友,作为同学,甚至是作为公司的上司都是可以的,但是,和日本人作为同事或者是成为其下属时,最好要慎重考虑了。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3)篇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相信每个国人骨子里都有种深切的痛,这个近代以来甚至未来都将被视为仇敌的国家,我们对它的了解还非常浅薄,曾经看过日本NHK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深深震惊于日本对于中国研究的深刻和细致,而我国人对于日本人的认识大多是来自电视剧——经常把日本人塑造成愚蠢、残暴、刻板、阴鸷的形象,我们对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风俗文化、社会结构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而对方却早已先行一步在研究我们了。虽然我们对日本民族抱有深深的恨意,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也因日本的某些行为而异常敏感,作为以“仁爱”“宽容”为操守的中国人,国民对待日本民众还是报以尊重和热情的,但一旦涉及到政治和历史便会油然而生愤慨,作为曾经的对手和未来的假想敌,我们也需要认真了解下对手,好好认识一下对方的国民特性、文化传承和精神信仰,《菊与刀》这本书作为研究日本之经典自然要被重新提及,虽然本书写于半个世纪以前,但对我们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国民性和文化演进仍具有重大意义。

据说《菊与刀》的作者鲁斯.本妮迪克特从来没有去过日本本土,仅凭资料的收集和在美日侨人物的访谈就能写出如此深刻的著作,实在令人佩服。当然最让我感到敬佩的事鲁斯本人客观的科学态度,从书的一开始作者就不断告诫不要以主观的态度随意评价它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惯,提出人类学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或者学习来的,不管这是一个原始部落还是一个拥有先进文明的民族。即使存在着一种十分奇怪而难以让人理解的行为或意见,这也同样是源于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这本身就为她的研究提供了最坚实最客观的支撑。虽然战后的日本已经变化了很多,但从本书里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到日本社会文化的演进逻辑,这种深入骨髓的类似于基因的文化特性不容易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彻底改变,由此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日本的基本概况。

1.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非常尊奉等级制度,“忠”“孝”文化是日本人严格恪守的社会准则,这来自于中国儒家文化对其影响。与中国有所区别的是,中国古人对忠和孝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的,一个人在面对忠孝两难选择时可遵从内心,不论选择哪个都能获得他人尊重,而日本人更加看中等级规则,对上级忠诚往往更加重要,在不得已时甚至可以放弃孝道,面对国家要忠于天皇或将军,面对家庭要忠于自己的责任。

2.日本的家庭及子女教育。在日本的家庭结构中,父母最具有影响,子女必须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子女婚姻由父母做主,长子在家庭中也具有特殊地位,要爱护兄弟姐妹,担负家庭义务,媳妇在家庭中要严格遵从婆婆的意愿,不允许有抱怨及不平之感。在日本,孩提时代和老年时代是较为自由的时候,除此之外都要严格受到社会规则和道德约束,男孩在十岁之后就要慢慢接受种种道义要求,要学会情面、尊严、忠孝等社会要求,女孩则要学习茶艺、纺织以及如何伺候丈夫的练习。

3.日本的耻感文化。日本人特别爱面子,有着强烈和敏感的自尊心,一旦认为受到羞辱那是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努力洗刷耻辱的,甚至会不择手段。对于日本人来说,情面有时大过生死,宁死不受辱,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我国古代社会“士可杀不可辱”同样如此,这是东亚儒家文化的典型特性。日本人对于情面的重视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不愿意亏欠别人,也不随便帮助他人因为这会让他人感到难为情;为了情面甚至会违反忠诚背叛上级,在古代如果受到上级的羞辱日本人会进行报复,完成后也会因为自己背叛忠诚再自杀,日本人最受不了别人的讥讽嘲笑,这会令他有强烈的不安。

4.日本人的享乐观。由于日本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受制于各种规则约束,由此他们也找到了一种暂时解脱的宣泄,比如日本人对性的观念就不想中国那样百般禁忌,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只要不与道义和责任冲突,就可以恣情享受,由此可见为什么日本的成人色情电影风靡全球是有历史渊源的;日本男人可以在外寻花问柳,饮酒作乐,妻子们却没有这种特权,尽管非常不情愿但也必须遵守妇道,甚至会为丈夫的花酒之事支付账单。

从书中可以大致窥探日本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历史传承,大略上看,日本的诸多社会文化准则与我国非常相似,同时儒家一脉,但是我国经常发生改朝换代及民族融合,所以文化演进上往往变化剧烈且频繁,而日本社会动荡较少,文化演进上比较僵化从而具有自己的特色。日本人崇尚强者,善于学习,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和自律精神,深受各种社会规则的制约,束缚个性,因此在我看来日本人往往具有虚伪的特征,不管多不情愿表面上都要谦逊有礼,敏感的自尊心很容易被不了解的人触动,家庭等级明确,比较能忍辱负重,重视精神力量大于物质力量。

本书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关于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干预的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往往也能体会到这种被父母干涉的不情愿,这一点上我更加赞同西方社会父母的态度,东方家庭往往以“养恩”来强迫子女遵从父母的要求,西方社会则完全没有这种观念,他们更多是注重孩子们的自由和个性发展。民国时期自由主义大师胡适对父子关系有过这样的理解:孩子来到人世间是没有任何选择的,做父母的对孩子抱有的应是一种歉疚和责任,应该给予孩子生存的教养和保护,有一份社会责任,不具有任何恩惠可言,孩子们应有自主的生活,父母不能横加干涉,我们做父母的就是要尽可能的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当然有人会说,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父母就是传统的顽固就是不懂得自由主义的那一套,该怎么办呢?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也许要在整个中华名族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去扮演一个坚定的角色,一方面要用我们的善意去抵制父母的强迫,一方面要放过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应有的自由,我们要坚决的斩断那根从古至今一直用爱的名义去绑架他人的链条!

尽管写的是二战后的日本,但有些在日本人本性里扎根的东西还是没有改变。日本人矛盾的个性真的很令人吃惊,彬彬有礼的背后是恐怖的兽性,古板顽固的外表之下又是彷徨迷茫摇摆的心。从游戏动漫接触日本比较多,感受最深的就是,日本人基本上个个都是自虐狂!特别是收集类的游戏,比如抓宠物小精灵,要在某个时段在某个草丛会有一定几率遇到稀有小精灵,还有很高几率逃跑!为了达到收集图鉴百分百,多少玩家疯狂在刷。还有卡普空的游戏也是难度爆表,忍龙什么的跳一个关卡死几十上百次正常,但是各个玩家也是乐此不疲。日本能有这么多反人类设计的游戏也是全球第一。但是日本人不把它当作是一种痛苦,就像绳缚,各种SM,日本人在痛苦中也能达到极大的快感。还有日本人令人比较佩服的就是工匠精神,正是他们这种变态的强迫症,对于制造业方面的精湛确实令人折服。单单相机镜头这一项就是全球顶尖。对比欧美动漫粗旷豪放的风格,日漫精细美腻的画风,大师级的配乐,专业的声优确实令人膜拜。如果在国内,对每个孩子都因材施教,喜欢的东西都全力培养,社会减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那该多好。

人的行为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日本(东方)与美国(西方)的文化总的来说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奉行私人权利不得侵犯,自己对自己负责,集体主义推崇献身于集体,自己对自己身处集体的位置(情面,自尊,报恩)负责。身处集体文化的裹挟下,稍有不同变成别人口中的异类。中国与日本相似,又存在根本上的不同。世界是混沌的,在各自的立场下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还有就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差别,虽说现在推行理性思维,但倡导的一些品质(如报恩,献身,孝道等等)并不符合理性,甚至一些品质都无法被定义,没有普世的标准。不过也不影响人们认为它是合理的。存在即合乎理性,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同样没有好坏对错。侧重点不同而已。

书内容不错,但过于乏味,跳着看完

读后感《[作品悦读]菊与刀读后感大全五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