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脊梁读后感 > 地图 > 脊梁读后感,2024脊梁读后感
脊梁读后感

(共 5496 篇)

  • 1、 读《脊梁》有感

    伟大的傻瓜

    ——读《脊梁》有感

    九(5)班 张雁翎

    目光追溯到最后一个句号,轻轻合上书本,深深地叹了口气。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吗?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谁能想到,昨日的笑脸,今日已在天边;谁能料到,昨日的话语,今日已成天籁;谁曾想到,昨日的罗总,今日已离我们远去!

    为了搞好工作,他勤勤恳恳,夜以继日。而为了研制舰载机-15,罗阳他更是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即使面对死亡,他也拼尽全力,给世界最后一个完美的微笑!

    眼眶不禁有些湿润,我被罗阳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但同时,也为他感到无限的惋惜。

    明明只需按下通话键,直升机就可以将他在四十分钟内救走,送往最好的医院救治。而他,却选择独自一人默默忍受。他独自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也正是默默忍受的这个坏习惯让罗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罗阳的死,无疑是我过航天事业一个无法弥补 巨大损失!是罗阳的亲人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痛!明明可以活下去,明明可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更大的贡献!可是,罗阳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再了2012年11月25日!

    是,罗阳为了舰载机歼-15而牺牲,他的死是光荣而伟大的,是死得其所的。可是,如果罗阳火灾,我国的航天事业会不会更上一个台阶?他深爱的亲人也许就不会忍受这离别的痛苦?

    无论怎么说,罗阳的精神,罗阳的事迹,都是值得传诵,值得弘扬的。他的身上有着那种为了理想奋不顾身,努力拼搏进取,以及中华民族那种团结协作,勤学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罗阳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更加锦绣的前程,看到了中国梦的伟大复兴,看到了我们的祖国母亲日益强盛!

    祖国的复兴,是需要无数中国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是需要亿万中国人去共同完成的。而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未来等着我们去创造,去开辟。我们必须学习老一辈人们的精神风貌,努力改变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就像罗阳的女儿,她已经从丧父的阴影里走了出来,作为一个英雄的女儿,她应该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她一定会继承父亲的遗愿,成为国之脊梁!

    而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先辈的遗愿,克服前辈的弱点,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树立远大志向,像罗阳一样,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一滴水,是微小的,但千千万万滴水汇集在一起,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粒沙子,是渺小的,但千千万万粒沙聚集在一起,便是一望无

  • 2、 读小说《脊梁》有感

    读小说《脊梁》有感

    作者:杜建林

    清明假期间,除去给父亲扫墓外,闲来无事阅读了傅德岷的小说《脊梁》,这是一部反映辛亥革命时期川西成都地区崇庆县在四川保路运动和以后的护国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支农民武装如何从自发的阶级反抗逐步走向自觉的保路保国、为民谋福和讨袁护国、维护民主共和的爱国斗争道路的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塑造了川西同志军和护国军的西路军首领孙泽沛及孙家军弟兄在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制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爱民、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主人公孙泽沛从小读私塾,深受儒家忠孝文化的影响,敬老孝亲、兴亡有责、知恩图报、救危扶困是他的人生信条。为减轻家庭负担,读完术后去学木匠手艺,他木匠学成后,为报答师傅之恩而去抢童子,遭毒打,决心习武,夺得比武擂台赛的全能冠军;他因打抱不平被恶霸豪绅雷灵官逼上巴郎山落草成为头领,制订了"五不一专"的规矩,称为"义盗";他胆大包天,拦劫满清王朝的皇粮,救济穷苦山民;案发后被抓,经多方营救,要问斩时逃出监狱;伤愈后逃往他乡,隐姓埋名,重操木匠旧业,不料保路风起,被同盟会员赵总保邀请返乡,拉起一支草根民众组成保路同志军,浴血奋战,四川独立时参加成都平叛和诛杀赵尔丰的战斗,后受北洋军的欺凌而自动解甲归田;护国军兴,他受老同盟会员四川讨袁护国军总司令卢师谛之邀,与川西"三杰"一起组织川西护国军,牵制袁军死党周骏和四川都督陈宧的部队去川南围剿蔡锷入川的护国军。在激战邛崃中,他有勇有谋以少 量兵力掩护大队转移。护国战争胜利后,他用自己的安抚金修了一座忠烈祠,将随他在保路护国战争中牺牲 的187位农民弟兄的灵位供奉起来,让他们的英灵长存,永昭后世。为寻求一条真正能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东出夔门到大洋彼岸的法国去找共产党人吴玉章,参加留法勤工俭学。

    对照小说主人公,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有国家民族大义,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为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可以牺牲自我,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心系人民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需和困难,甘当孺子牛,做人民的公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在衣食无忧,享受生活的同时,还有一些群众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或者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生活困难、无以为继。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为人先,积极投身到当前的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去,用实际

  • 3、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600字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600字

    2008年5月12日,这个让我们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的时间,可是它给我们留下的伤痛,更应该说透过这些伤痛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人的坚强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坎儿上。

    当我们可爱的家园支离破碎的刹那,看看我们的灾区人民是怎么做的吧!伟大的 谭千秋 老师,用他结实的双臂护住了课桌下4个幸运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忍痛展开自救;我们的学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废墟下面唱着国歌相互打气;我们的官兵战士,危难时刻留下遗书英勇救人;我们的民众,以不同形式对我们的灾区进行捐助……

    当灾难来临,我们用我们的行动证实了我们中国人民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我们用我们的理智和勇气书写了一首首凯歌。“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时候显得多么的活灵活现;“亲情、友情、爱情”在这个时候泯灭了多少以往的纷争,变得更加让人珍惜;人世间多少的恩怨都将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灾难带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是灾难,还有更多的是心灵的洗礼,思想认识的升华。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们的同胞,我爱他们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在这一次灾难中所学到的思想精髓,将我们中国人的这种“自豪”发扬光大!我将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会努力学习,成就我们美丽的大好河山中的一草一木!

  • 4、 中国的脊梁——《雪豹》观后感
    中国的脊梁——《雪豹》观后感 最近,一向喜欢战争片的我迷上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雪豹》,看了几集后,不禁被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剧情深深吸引。 《雪豹》塑造了一名无比神勇的传奇式的抗日英雄英雄周卫国的形象。剧中的男一号周卫国原名周文。本是大上海爱国富商周继先的儿子,复旦大学的在读学生。抗战初期为了保护初恋女友,举枪杀死了一名日本浪人。在改名周卫国后,考上了国民党中央军校,他怀着不当亡国奴的信念,以优异的成绩被送到柏林军事学院继续深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此期间,周卫国向日本同学竹下俊学习日语和剑术。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战场上能用得到。 回国后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特战部队——雪豹突击队。他带领清风寨的兄弟们一连打了“一线天伏击战”“骑风口之战”两场以少胜多的歼灭战,在鬼子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多次带手下化装成日军,在与鬼子正面遭遇时,利用向竹下俊学来的一口正宗的日本京都口音化险为夷。在国共合作期间,同样通过口音敏锐地识破化妆成国军混进来搞破坏的鬼子。周卫国是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是中国人中的精英,他聪明好学,指挥作战能力极强。历经战火洗礼和考验,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官,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雪豹》的结尾是独臂的周卫国在战场上打败了竹下俊,最终中国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每每到了危难的时刻,总有那么一批优秀儿女堪当大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力挽狂澜。像《亮剑》中的李云龙赵刚、《潜伏》中的余则成左蓝、《风语》中的陈家鹄林蓉蓉我都很喜欢。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现在我们有些同学小小年纪却缺少追求,不思进取,不好好学习,经受不住电脑的诱惑,沉迷在游戏中不能自拔。可是,想想那些牺牲的前辈们,我觉得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幸运和幸福多了。因此我们在敬仰和感恩像周卫国一样的英雄人物时,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各种学习和锻炼机会,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新时代少年,让自己有朝一日也被视为中国的脊梁。
  • 5、 《背后》观后感:挺起安全的脊梁

    挺起安全的脊梁

    ——《背后》观后感

    办公室 魏祯

    2017年7月25日,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伴随着一声刺耳的钢轨与列车轮对间剧烈摩擦声,这一天的宁静戛然而止,一场因钢轨折断造成单机脱轨的铁路交通一般d类事故,被打上了“7.25”的烙印,在我段安全生产史上留下了不甚光彩的印记。

    事故的背后是思想的懈怠,“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理应深深的镌刻在每个工务人的心上,但是总有一些人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置“安全”于脑后,罔顾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这不仅是对铁路安全事业的失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失责。事故一旦发生,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悔之晚矣。

    事故的背后是标准的缺失,工务工作是一项重体力的劳动,工作对象是钢轨、石碴这些以“吨”为计量单位的大家伙,但是工务工作又是精细化的劳作,测量数据是高低、水平这些以“毫米”为计量单位的细致活。古语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的工作标准就在毫厘之间,一定要自觉培养自己按标准要求作业的意识,克服“把习惯当标准”的行为陋习,从而在全段上下形成“人人按标准作业、事事按标准去做”的良好氛围。

    事故的背后是管理的断层,所谓“管理”是既要“管”也要“理”,“只管不理”必定造成管理层与作业人员之间的脱节,管理者将工作任务安排布置好,不代表工作的完结,而是完成了一个环节,管理者应该主动参与到整个作业的全过程之中,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做到“理解”作业人员的难处、“理顺”作业过程的各个环节,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就一定会“顺理成章”。

    有人说,铁路运输工作中“事故”是常态,“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就像三角函数曲线一样有高峰就有低谷,曾经的我也深以为然。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此次“7.25”事故为例,事故并不是从天而降,事故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站线探伤管理弱化、设备巡检形同虚设、一根生产于1962年的再用轨等等,这些事实告诉我——事故不是常态,事故完全可以被我们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事实的背后,是我们重生产轻安全、重安排轻落实、重任务轻标准的工作状态,让一系列管理漏洞和作业行为陋习暴露在阳光下,让每个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接受灵魂深处的拷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铁路安全来不得半点懈怠。铁路事业的繁荣关乎社会进步、关乎国家昌盛,高铁速度、高铁外交是我们国人骄傲的资本,繁荣的背后是每个铁路人兢兢业业、夜以继日的努力与付出

  • 6、 民族的脊梁 ------读《亮剑》有感

    毕琢航

    无意之间,我读到了《亮剑》这本书,而书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牢牢锁住了我的视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象深刻的一幕,引发了我的无数沉思…… 李云龙,一个意志坚定的铁人,为了祖国和人们,在枪林弹雨里英勇奋战,为新中国立下了多少功劳啊!他是人民的英雄!本应享受到大家的尊重与爱戴的,可偏偏在文革时期,耿直的他却受到了所有人的压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受到不明真相的群众挤压。人无完人,他是没有文学素养,说话大大咧咧性子直,动不动就与上级领导顶撞,不太会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难免要被人误会。可我不这样觉得这样的他有什么错,他说的话打动了我,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时刻在我的脑海里飘荡,我记不得他说了什么,只记得大概意思:在别人想要用金钱等一切物质收买他时,他会先把对他很重要的人送走,自己独自来承担这一切。他对那个把枪指在他脑门上的人说,你可以把这颗子弹打出去,等我死后,你把这枚子弹从墙里取出来,看它有没有变形,如果它变了,这就代表我的心,变形了!但是,你永远看不到这样的结果!因为我不会变!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如此气魄,如此风骨,不愧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狭路相逢勇者胜。”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你心里的恐惧,怕的是你没有铁骨铮铮的意志。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要在金钱,权利等多种诱惑下低头。 很多人都靠着坚定的意志,坚持走过了一道道关卡,战胜了重重磨难。夏朝人司马迁因在对自己国家里的人投降时的不相信,被关进大牢,他在死与不死的面前做决定时,想到了自己父亲吩咐要著的《史记》还没著完,他不能放弃自己,放弃生命,他要奋起!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忍受宫刑带来的痛苦和耻辱,终于走出了大牢。在太监的眼里他是文人,在文人的眼中他是太监,所有人都看不起他,而他却凭自己的那一颗初心,坚持把著作《史记》写了出来。因为这样,人们转变了对他的看法,对他百般敬佩。 同样有这样意志的人还有宋代的岳飞。他一生都很正直,但是他的结局却很悲惨,很无奈。秦桧为了自己的私利,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岳飞扣上了死罪。后人把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秦桧的还有他妻子的跪像安在岳飞墓前,以表对民族英雄的祭奠和缅怀。岳飞意志坚定,刚直不阿,在黑暗势力面前不会惧怕也不会低头。 这几位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意志。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说明:只要有坚定的意志,无惧无畏,该“亮剑”时就“亮剑”,一定会战胜所有的黑暗,迎来光明。 看

  • 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800字-民族的脊梁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我们的小县城。一时间狂风怒吼,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此时,我正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乱了我的思绪。我想:这不就是当年保尔生活的环境吗?保尔就是生活在俄国的暴风雨时代。

    十月革命后,列宁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如同许多新生的事物一样,苏维埃政权同样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就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外部协约国的干涉,内部王党势力的叛乱,都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千千万万的俄国人,在伟大领袖列宁的领导下,投入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建设之中,描绘了一部气壮山河的史诗。保尔就是这千千万万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俄国人中的一个代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就是这部史诗的生动写照。

    书中保尔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当保尔负伤离开战场在医院里养病时,他想到的不是怎样能治好自己的病,而是怎样能在自己生病时能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想到的是在后方,如何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想方设法地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坚决地拿起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斗争,他发愤著书,他要用笔写书来激励人们不断为国家的建设投入自己的力量,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投入自己的力量。当时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他没有别的方式为革命做事,于是他选择了以著书的形式来宣扬革命。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目前我们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中国和美国正在打贸易战,美国正逐步封锁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台独港独分子企图分裂中国领土主权,中国正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局面。美国则频打台湾牌,妄图阻挠中国的发展。我们中国人也要学习保尔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来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发展问题。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学习国外的保尔、国内的雷锋这些民族的脊梁,学习他们身上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更进一步地发展。

  • 8、 读《苦难辉煌》有感---时代的民族脊梁
    读《苦难辉煌》有感---时代的民族脊梁 历史量变的堆积注定引发质变,质变的分割又会看到量变的进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伴着苦难积累的,当一个民族迎来辉煌之后,他的人们又开始回顾一路的蜕变。历史的奥妙与冷峻被一代又一代人细细品味,推敲。奥妙性是在于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严峻性是又在于它不给世人以假设,无情的把人类推向时代的尖端。 《苦难辉煌》是一部共产党的血泪史,书中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却读之令人潸然泪下。读《苦难辉煌》心情和书中的情节一起跌宕起伏。细细品读,跟着书中的历史前行,为我们缓缓展开的是一幅宏伟壮丽的党史画卷。如果说之前对党史的了解有些模糊,那么金一南将军就为我们揭开了这幅画卷的面纱,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 走进书中就如同走进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我们翻开这本历史画卷,眼前布满的是疮痍的大地,可就在这片积淀了无数苦难的大地上孕育着红色的希望。无数的先烈永远的将生命留在了这里,而这里却被更多的人留在了心中。看着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蚕食瓜分;看着中华儿女丧生在同胞的手中;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战火吞噬;看着共产党员在一次次历史的隘口选择坚守,我们的民族不再选择沉默。那些前赴后继的英雄在死亡面前选择了大义,选择了一条为信仰而战的道路。历史的车轮碾过,那些历史应该铭记的英雄不该化为历史书中寥寥数笔,更不应尘封在档案之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者。他们是丰碑,是值得我们铭记心中的丰碑。 海纳百川容纳一个时代精髓的民族脊梁 从前我对陈毅的了解只停留在他的职位上,对这样一位老党员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对《苦难辉煌》中"风火来去一陈毅"一节,我对这位共和国将领由衷的敬佩。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有的是以卓越的能力,有的是以容人的心胸。无疑陈毅就是后者。陈毅以耀其一生的大度与豁达,永载史册。他用于向真理低头,和大家一起打倒"陈毅主义",并请毛泽东回到前委主持工作。在队伍行进中,一路瓢泼大雨,加之昼伏夜行,陈毅伤口复发,由于身边无衣无药,陈毅就自己挤伤口的脓血。警卫员帮忙时,一碰他就如全身触电般颤抖,脸色蜡黄,大汗淋漓。陈毅拿带子把伤腿绑在树干上,硬是把开刀没有取干净的一块碎骨从伤口挤了出来。读到此处,我有些不忍卒读,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与信念才能抵的住如此巨大的痛苦。老一辈革命家是在
  • 9、 读《信念是生命的脊梁》有感600字

    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是啊,信念就是目标,就是生命的脊梁。假如一个人失去了生活的信念,那么他(她)就会平淡无奇,可一个人若是有了一个坚强的信念,那么他(她)就会以这个信念为目标,用这个目标来使自己奋斗。今天我读的一篇文章真正验正了这个道理。

    在一次抓捕行动中,一名警察被歹徒用枪射中了左眼和右腿,从而他失去了左眼和一条健全的腿。当一名记者采访他时,他立下了目标:“歹徒还没有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许多年后,那名歹徒终于被抓住了,那名警察在抓捕行动中,再次立下了大功。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在卧室里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找到了有关他自杀的原因:“凶手被抓住了,我的仇恨化解了,信念也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信念是生命的脊梁》。的确,一个人失去了信念,失去了生命的脊梁,那他(她)还能做什么呢?在文中,那名警察以抓住那个歹徒为目标,身残志坚,但现在,歹徒被抓住了,他也就消失了自己的信念,从而失去了生命的意义。看来,什么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去了活着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标。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在我们做功课时,制定一个计划,心里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把它做完!有了这个信念,你做起来会觉得轻而易举,这是因为你立下一个目标,所以才会有了如此大的动力。再比如说,一个维修工人,他一个上午要配一百个零件,也许他会觉得十分累,但若是他有了目标,做起来就十分地快,也许连他自己都觉得吃惊。

    信念是生命的脊梁。一个人活着,无论是身体的缺陷还是生活的不如意,只要心中信念的灯还亮着,所有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 10、 人生在于挑战——读《脊梁——崔根良传》有感

    人生在于挑战——读《脊梁——崔根良传》有感

    李可

    一个少年,由于家境贫寒,刚读完初中便辍学了。放弃继续求学之路,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选择了出去闯荡,木匠﹑军人﹑卖丝绸…… 他做过许多工作,一路过关斩将,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他没被困难压倒;虽然他屡战屡败,但他的执着依然没有使他放弃经商的梦想。就这样,他敢拼敢冲,不畏困难,勇于向人生挑战,终于成就亨通今日的伟大事业。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亨通董事长——崔根良。

    前几天,阅读了《脊梁——崔根良传》一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由衷钦佩崔根良的奋斗精神,从他由一个小小的木匠到一位董事长的成长经历中,我悟出了一个真理:人生在于挑战!

    崔根良说:“我们亨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要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当光缆事业做到顶峰时,国内紧缺光棒。崔根良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啥要从国外引进?为何我们中国人自己不生产呢?”勇于挑战的他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入5个亿,我来做。崔根良带着研究队四处考察,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亨通人的自豪!

    感谢崔根良,感谢像他那样无数生命的强者,给人启迪,让人振奋!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绝境,只要你不向困难缩头,敢于挑战命运,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景。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0-23

  • 2019-10-22

  • 2019-09-20

  • 2021-12-31

  • 2022-03-12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10-26

  • 2021-12-24

  • 2022-03-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3-31

  • 2021-10-05

  • 2021-12-04

  • 2021-12-16

  • 2021-10-25

  • 2021-10-30

  • 2023-05-03

  • 2019-09-20

  • 2019-09-20

脊梁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脊梁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脊梁读后感、2024脊梁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