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 > 地图 >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2024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相关栏目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热门栏目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推荐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

(共 544 篇)

  • 1、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范文欣赏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是一部由王立群著作的书籍,该书主要以家风家训为主题,从多方面解释了成语中包含的哲学,对我们对成语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王立群教授,我并不陌生,最早认识他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还有就是他在青歌赛中做评委时。他一直在对中国民族文化做着推广和传承。对于他写的《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一书,我更是充满期待。

    没有想到家风家训可以用成语的方式来注解且说的那么到位,每每读来都会有新的感悟。王立群教授妙语连珠,将成语中的家风家训娓娓道来。运用大量的古代家风家训典籍和简明扼要的注解,告诉我们成语的出处以及含义,有理有据,让我们仿佛穿梭于古人的世界,真切的体会古人的心境。有言之教谓之训,无言之教谓之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王立群教授认为,对于孩童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风的本质是一个环境,而环境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营造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两个成语表明了家风是怎样影响一个家庭和孩子的。对于这两个成语我倒是深有感触。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并不是很丰富,每当家里做好吃的,妈妈都会叫我先端上一碗给爷爷奶奶吃。长大一点,爷爷没了,奶奶老了,我又看到妈妈经常给奶奶洗头理发,看她缺什么就默默地买来送上。直到现在我都快奔四了,奶奶也都97岁高龄了,爸爸每天都要回家过夜,不放心让奶奶一个人住在家里。而我现在回家也会自然地帮奶奶洗洗头,剪剪发,有时也剪那厚厚的手指甲和脚趾甲。我觉得这些都是家长让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并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传承了下来的,父母以身言教告诉了我们:百善孝为先。

    我的原生家庭是在农村,农村人都实在,不善言谈。从小到大鼓励的话一句都没有,所以我也是个不善言谈的人,说话的语气也特别硬,又是急性子,所以有时说话和吵架一般。正如王立群教授说的少若成性习惯成自然了,长大了花大力气去改还不一定能改正。读了《家风家训》,我觉得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一颗宽厚的心度量江海川泽纳污,需要多读书,修炼内涵,学会好好说话,只有这样,才能给我的孩子一个良好的、耳濡目染的榜样,让他不至于像我一样。我现在就要让他()知道,学富五车,你也可以成为高贵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就如同海边捡拾贝壳。每拾到一个便获得一个亮丽的图案,日积月累,拾得

  • 2、 《家风家训》观后感200字

    《家风家训》观后感 前段时间电视上一直放着家风家训这个话题,说每个人的家里都要有家风家训。我是根据新闻的主题来写这篇作文。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国家的风气风气风起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国风,有班风,今天就来讲这个家风吧。 所谓的家风的家风就是自己家里的风气,家里的风气好不好就会影响子孙后代,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家风也分好几种,在家里做的事,在家里做家务等等,在家里做的事情的是好家风。 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和风尚。 家规很严格的。所以家里的家规要严格,遵守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一般是有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 家规也叫假发,国有国法,家有家法,就是指一个国家有有国法,家里有家法做任何事都要讲规矩。 最后,我觉得要遵守家规,讲规则,要正义。
  • 3、 《家风家训》观后感500字

    《家风家训》观后感

    金茵小学三年级三班 田铭泽

    看完了《家风家训》,我感触很深。

    首先讲的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氏家训》。当时曾国藩和左宗棠同时在朝为官,被称为湖南双雄,都是一代明臣。《曾氏家训》主要讲的是以诚为本,以孝为先,修身齐家,心系天下。曾国藩晚年都在坚持每天读书。他教育子孙:人之气质唯有读书可以改变。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家风传承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然后讲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它一共十二篇,四万多字,加的主要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读书做人是颜氏家训的根本。

    最后讲的是李世民的《帝范》。讲述的是从个人修养到治国根本,还讲到了钱镠的《钱氏家训》,说到钱氏后人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多位进士。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伟长就是钱氏后人。他放下美国的八万美元的年薪,毅然回国。

    家风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所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教和家风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每个家庭能做得就是树立纯正严明的家风家训,并以此来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我们个人能做得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从名人家训中学习适合自己学习的道理,勤奋学习,诚为本,孝为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指导教师:刘华杰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1. 周公的《诚伯离书》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

  • 4、 家风家训读后感900字精选6篇

    我们的视野因读书而开阔,读作品时,感觉思想插上了翅膀。在仔细品位一番过后,动笔将心中的感触记录下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分析作品的内容呢?请阅读由我们为你编辑的家风家训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1

    在今天,有些家训对我们现代的教育教育也是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如仕宦家庭道德教育的成熟代表作《颜氏家训》;帝王家庭道德教育的系统著作唐太宗的《帝范》;诸葛亮临终前留下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早、扫即早起和扫除,考指祭祀,宝即睦邻友好,书即读书明理,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养猪。曾国藩以此为教训教育内容之一,教育曾氏家族子弟,并希望后辈薪火沿承。

    但是现在有些家庭教育由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学习成绩第一,给孩子不厌其烦的报各种补习班,假期的孩子不是在游乐场,而是在补习功课的培训机构;谨慎对待陌生人,陌生人成了一个孩子甚至成年人记忆深处的一个词汇,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摔倒在地上时,扶还是不扶竟然由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少走弯路,走捷径,我们看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的育儿经,据他儿子记忆: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每次在路上我爸都会教导我,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这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他找到了一条最便捷的成功之路,这就是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而最终,父子二人皆锒铛入狱。没有良好的家训,就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就没有个人的幸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它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和规则的信仰。一个家庭应该要有它的家风、家训,良好的家风、家训会内化为内化为一种实际行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2

    包公治家严格,他的后辈子孙无不谨遵家训。有史可考的是,包公祖孙三代都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他廉洁自律,但却英年早逝,留下夫人崔氏和幼子包永年。次子包绶,包公过世时刚满5岁,由寡嫂崔氏抚养。包繶没有留下家业,崔氏依靠替人家洗衣缝补勉强度日。后来崔氏变卖了一点房产,供养包绶和包永年求学。包绶不辜负寡嫂崔氏

  • 5、 小学家风家训作文

    要写一篇好的作文,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作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写作是一个挖掘自我的过程,只有诚实真实的作文,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作文技巧,本文整理了关于“小学家风家训作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收藏本页哦!

    小学家风家训作文(篇1)

    房子的内部空间很大。正对门的是一座很大的香案,上面陈列着大约百十个灵位。爷爷吩咐众人去周围打扫卫生。自己拿着一块很整洁的抹布,细细的擦拭着香案,像是在擦着什么珍宝一样。

    忽的,三叔家的小子惊叫道:“墙上有字,快看!”一时间众人皆朝那里走去。“明德……”有人正要念出来。爷爷却出声打断了:“明德守信,为立心之本;勤勉高节,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为立人之本。”众人看向爷爷,只见他边背边擦着香案。然后,将抹布整整齐齐叠好,走到这里说:“这,是我们的家训。”

    爷爷站在那里如苍松一般,与墙上气势非凡的二十七字家训相呼应,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在那一刻,这二十七个字与爷爷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挥之不去。

    爷爷像是在回忆往昔,久久凝立不语。突然,无尽感慨的语气从爷爷嘴里发出:“我们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家族创始人,曾经三次参加科举不中。最后做了一名商人。那个时候,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当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的。但,先祖深知‘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于是他立下这三条家训,并以身作则。那时家族经营着布庄生意。当时很多商人哄抬物价,有人也劝先祖这样做,可是却被他拒绝了。后来,朝廷出面压制物价,很多商家都伤了元气,唯独咱们家族没事,反而因为名誉好大赚一笔。再后来,朝廷要筹措军费,大部分商家都不愿意,只有很少一部分愿意,先祖就是其中之一,他捐了三成的家财。有人说他傻,说他蠢。他却说:‘利者,得失之差也。国之得失,吾等存亡之机矣,故无国家之利安有个人之利乎(利益,在于一得一失之间,国家的存在与否关乎着我们的存亡)?’最后战争胜利了,国家奖励有功之士,先祖赫然在列,家族被奖励免税三年,之后税率降两成。由此家族进入鼎盛时期。

    几百年的光阴中,战乱频发,家族几次迁移。造成家谱几次遗失,虽大部分找寻回来,却依旧不完整。只有家训完整流传下来。我,希望你们记住它。”一时间,屋内静悄悄的……每个人眼中散发着异样的神采。

    缓缓的关上了木门。爷爷突然转身大笑:“

  • 6、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一)

    看完了王立群先生的新作《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子投射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是他身上具有的素质断定了项羽这一生成就不了统一中国的帝业,辛苦打下的天下只能拱手让给刘邦。姑且不论项羽霸业未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读完此书后,觉得项羽乃至楚汉争霸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如下启示:

    1、单打独斗永远团队作战: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古语在项羽和刘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者是失败的淋漓尽致,后者是成功的淋漓尽致。君不见,刘邦身边人才济济,文有张良、陈平、萧何等,武有韩信、樊哙、彭越等,也正是这些文臣武将充分弥补了刘邦个人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型团队,最终成就了帝业。而反观项羽,绝对是当时的单打冠军,名副其实的霸王,但身边真正派得上用场的得力助手又有几人。我们能记住的好像只有亚父范增和堂叔项伯,前者说实话也不是什么高水平的谋士,后者更是吃里扒外,不下三次救助了深陷危机的亲家刘邦。

    2、最高领导人永远应当戒骄戒躁:项羽是霸业的创造者,同样也是霸业的摧毁者。由于自身能力超强,所以在项羽的眼中和心中几乎看不见能人,几乎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项羽的不容逆耳、刚愎自用、心胸狭隘、所封不当早就妇孺皆知。这里只想特别指出他性格上的一个致命弱点:易发怒。纵观《史记》,有关项羽的记载用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怒和大怒。整个《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一生中只有一次笑,那就是乌江自刎前的仰天大笑。实际上,项羽身上的弱点同样在很多企业的创业者和最高管理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无论如何,即使昨日如何伟大,如何成功,都应当戒骄戒躁,永远不要成为企业继续创造辉煌的绊脚石。

    3、战略永远战术:对照项羽和刘邦,项羽是一个缺乏战略大局观的人,而刘邦在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则步步为营,很好地实现了起初的战略布局。荥阳会战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这场耗时28个月的楚汉争霸中最长的一场战役中,项羽的疲于奔命就是只重战术、没有战略和注重一城一池,没有大局观念的鲜明体现,虽然荥阳大战从表面上看是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真正的胜利者却是刘邦,除了双方中分鸿沟、楚河汉界,韩信还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形成从北面、东面包围项羽的态势,为最终的十面埋伏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石。

    4、虚心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

  • 7、 “家风家训”读后感600字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也过了十四个春秋,可依然记得弟子规中那一句耳熟能详的格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叫时,应当及时过去,不能缓慢;父母命令时,应当及时做到,不能想着偷懒,而这也成为了我们家的家训。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着手机玩着游戏,这时,妈妈从小河边洗衣归来,捧着一大盆的衣服对我说:“我去烧饭了,你把这些衣服晒了。”我心中顿时产生了一股无名之火,对她大声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说同样的话,烦不烦啊!”

    那时的我满心只有愤怒,觉的自己并没有错,反而觉得都是妈妈的错,在我的认知里,这些家务本应该是她来做,为什么每次都要让我来做呢?凭什么呢?,我的心在呐喊!每次我都是在愤愤不平中,完成这些“额外”的任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沉静在母亲和我的事件当中不能自拔,就在这不断的徘徊中,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小学时曾背过的弟子规,顿时醒悟过来,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应该对妈妈大呼小叫,不应该为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妈妈。现在的我们,已经有的高于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还要强壮,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们就应该为家庭尽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负各种责任,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就是替他们分忧,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那一刻,我释然了,突然觉得,晴空一片明朗。

    现在,我才看清自己;现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对自己源源不断的爱。之前,我从头到脚都是我最讨厌的不良少年;之后,我将孝敬父母,敬爱父母,为他们分担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来对待。

    我的学习虽然不是很好,但我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做一个孝顺又懂事的孩子;虽然我不是最聪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会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我会永远铭记这十二字“真言”,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 8、 家风家训读后感5篇

    所以在书写自己的作品的读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读完作品,我们能学到许多。写好一篇读后感常常能帮助我们理清阅读思路,更好的理解作品。以下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收集的“家风家训读后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1

    关于个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训对于个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读书和怎样交友两方面。纵览古今家教著作,几乎没有一部著作不教导儿孙要发奋读书和刻苦学习的。当前很多文章把读书归到“职业道德”范畴,我觉得不妥。(如光明日报国学版20xx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启示》)因为读书和学习很多时候既不是“在公供职”,也不是“履行公职”,应该算做“个人品德”。陆游遗训后人,“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颜氏家训》中有专门的《勉学》篇。很多家教除勉励学习儒经外,还要求学习书法、绘画、音乐、医药和骑射等“杂艺”。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择友,十分重视朋友的选择。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国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剧《打严嵩》时就曾考虑用上这段话。姚舜牧也说:“交宜亲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则诱之佚游而荡其家业,大则唆之交构以戕其本枝,甚则淫欲以丧其身命,可畏哉!”

    总之,我国古代的文言家训精华是我国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国人民固有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我们回顾、认识、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精华,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我们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起到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规家训,并不意味着子女就准能成龙成凤。好的家规家训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应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为家规家训只是一个相对比较浓缩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防止家规家训教育走向形式主义。

    家风家训读后感 篇2

    孟子曰,也没有贴在墙上、“家规”、持续深入学,倡导礼义持家,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小到上下班纪律,做到守住底线,营造良好氛围,做人一辈子,品德必须高尚。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新常态、好家规更为重要,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逐步

  • 9、 王立群讲史记读后感

    王立群讲史记读后感

    《王立群读史记》开播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位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我是必看的,我当然要看看解读史记的节目喽!

    这中间最令我有感触的是司马迁的生世。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史官家庭,他在父亲死后接替了父亲的官位,成了汉武帝身旁的一个起居注官。

    一次,汉武帝派了李夫人(他最宠爱的嫔妃)的弟弟李广利和名将李陵去攻打匈奴,好让李陵护卫,李广利得胜封侯。可李广利投降了匈奴,道出了李陵只有五千步兵的弱点,李陵战败被俘。

    汉武帝很生气,大家都说要严惩李陵,惟独司马迁一言不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态度,他认为李陵是诈降。汉武帝听了很生气,将他打入死牢,罪名为诬上(欺骗皇上)。当时,诬上有三种惩罚方式: 1 、死罪, 2 、罚钱 50 万, 3 、接受宫刑。接受宫刑是莫大的耻辱,很多人宁肯死也不愿这样活着,可司马迁已开始写《史记》,为了写完《史记》,他开始了忍辱负重的生活。

    是什么造就了司马迁呢?是挫折,是人生中的磨难,多一些磨难就多一些阅历,了解更多的人情世故。

    正因为遭受如此磨难,司马迁对死亡看得淡,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正因为受到如此耻辱后,他才对历史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在《萧相国世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诛灭韩信后,封萧何五千户,萧何很高兴,大宴宾客,他手下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劝他:你还是把家财都送给皇上吧!因为皇上是猜疑心很重,他会怕您谋反的,这样他就不会猜忌您了。萧何忍痛捐出了财产。司马迁用五个字2020来形容高祖乃大喜。如果他不惹怒皇帝,不受到劫难,是很难用五个字2020这么准确地揣摩帝王心思的。果然,萧何没受到打击,其余功臣如彭越、韩信等不是被杀,就是被贬。

    有挫折,才有更好的抗压能力。现在有大学生因为同学之间闹矛盾,工作太累而自杀,这都因为没有经过磨练,这些温室中的花朵从未经过困难,在家里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自然会受不了困难。

    有挫折才有成功这就是我对挫折的理解。

  • 10、 贾立群事迹观后感
    贾立群事迹观后感一 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贾立群是北京知青,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汽车连兵团战士。他作为一名b超医生,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30多年,先后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荣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宣卫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北京市卫生局廉政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称号。 最让我感动的不是贾立群主任的这些荣誉,而是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中国梦,他的梦想其实很简单也很难?——医术高超、病人信赖、百姓满意。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贾立群主任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手术室看手术,还把手术中切下来的标本拍成照片,晚上回到家对照b超图像仔细地研究分析。有一个甘肃来的小女孩,肚子断断续续地疼了6年,在当地开了两次刀,都没有找到病因。贾立群主任给孩子做b超时,发现她的肠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囊肿,贾立群主任意识到这就是孩子肚子痛的根源。孩子的手术正在进行的时候,外科大夫打电话急急忙忙的说:“腹腔打开了,怎么什么也找不到啊?”贾立群主任就赶紧跑到手术室,拿起探头直接放入孩子的腹腔内仔细寻找,发现小囊肿被胰头包着。这可是高难度的手术啊!万一碰破了胰管,会有生命的危险!贾立群主任凭着经验,用b超引导着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点一点地向深层组织划去。经过两个多小时,这个让孩子疼了6年的祸害终于被切除了!为此,孩子的父亲专门来道谢,泪流满面地说:“谢谢您!救了我孩子的命……”听到这的时候,我的眼睛里也热乎乎的,这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为了这个小女孩感到高兴。 多年来由于贾立群主任诊断比较准确,每当碰到疑难病例的时候,医生们都会在b超单子上注明要做“贾立群b超”。传来传去的就有了“贾立群牌b超”的说法。贾立群主任承诺,只要不出差,24小时,随叫随到。最多的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为了能给更多的孩子做上b超,贾立群主任已经有20多年都吃不上中午饭了。饭都是晚上七八点下班后才吃。 30多年来,贾立群主任经常加班加点,也经常忽略了家人。一次,为了一个小孩做肾脏穿刺,孩子特别胖,哭闹得厉害,图像看不清楚。贾立群主任就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用探头引导着肾内科医生小心地进针。不知不觉地,2个多小时过去了,窗外一直下着瓢泼大雨。最后穿刺成功了,才突然想起来,他的7岁的儿子放学后还在汽车站等着接呢。当贾立群主任飞跑到了车站,看见儿子还站在大雨里等着呢,浑身都浇透了,连书包里
  • 2019-11-02

  • 2023-06-01

  • 2019-11-06

  • 2023-06-29

  • 2019-10-11

  • 2019-11-02

  • 2021-07-22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2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11-04

  • 2019-11-06

  • 2023-02-04

  • 2023-01-13

  • 2019-09-21

  • 2023-02-18

  • 2022-12-27

  • 2019-11-02

  • 2022-12-16

  • 2022-06-29

  • 2021-06-22

  • 2023-01-15

  • 2019-11-06

  • 2023-04-09

  • 2019-11-04

  • 2022-12-22

  • 2023-02-12

  • 2019-11-02

  • 2019-11-03

  • 2019-11-02

  • 2023-01-21

  • 2019-11-02

  • 2022-12-27

  • 2023-02-15

  • 2019-11-06

  • 2023-03-07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2024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