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互联网

2018年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3篇。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在生活已是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在观看的过程中,情节的展开让人欲罢不能,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2018年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3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1)

清代廉吏王尔烈,关东辽阳人。他有才而廉明,博得“双肩明月”的美誉,嘉庆帝称他为“老实王”。

有一年,他从江南主考回京,嘉庆问:“老爱卿家境如何?”他答道:“臣家有茅屋三间,里面半藏农器半藏书;还有薄田数亩,那是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欢喜地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样吧,你去安徽铜山掌管铸钱,在那里任职三年,也许你就富有了。”

历朝历代,掌管铸钱最是肥缺。王尔烈上任一晃三年,任满回京。嘉庆问:“老爱卿,这回可度余年了吧?”王尔烈笑笑说:“臣依旧一无所有。”嘉庆说:“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也不争辩,当即从袖筒里甩出三枚铜大钱,个个磨得锃亮。原来这是铸钱的样钱,他每天拿着它们去检查铸钱质量,时间久了,都磨得溜光。嘉庆见状,称赞说:“老爱卿清廉如此,真可谓老实王啊!”

王尔烈告老还乡后,嘉庆下令在辽阳为他建了一座翰林府,但他把正厅作了义学,自己只住偏房。数年后,他的一位学生从京城来看望他,见他的夫人尤氏正在织布,又见室内空无长物,便问:“我老师家境为何如此寒酸呢?”尤氏答道:“你老师一生非法不为,非义不取。他那点俸禄不够用,所以我就得织布,自食其力。”嘉庆得知后,降旨拨钱让他赡养晚年,但他用这些钱办了义学,直到去世。

王尔烈身为古人,但其一生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值得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

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尚能遵规守矩,但是随着职务的提升和职权的增大,在各种诱惑之下便逐渐把持不住,私欲膨胀、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贪腐受贿,最终滑入贪污腐化的深渊。许多领导干部落马的教训已经告诫我们,作为领导干部,一旦在廉洁问题上出事,贻害无穷。

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之一。“清正廉洁”四个字对于任何一名领导干部都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够用心体会它的内涵、掂量它的分量的人并不是很多。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2018年专题片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2016专题片《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1】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东北辽阳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名叫王尔烈(1727—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他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嘉庆年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曾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辽阳县志》称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尔烈的父亲名叫王缙,曾担任管理学校的小官“学正”,擅长诗词书画。因此,王尔烈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有一年春天,王尔烈跟随几个比他大的儿童到村里的学馆报名读书,先生想考考他们的才学,便问道:“世界上什么最肥美?”一个说猪油最肥美,另一个说羊尾巴最肥美。先生看着王尔烈,王尔烈说:“他们两人说得都不对。世间最肥美的是春雨。”“为什么?”先生紧逼不放。王尔烈解释说:“先生岂不闻‘春雨贵如油’吗?春雨能滋润万物生长,所以说最肥美。”先生听后点头表示赞许。接着又问:“世间什么最珍贵?”孩子们有的说金银,有的说珠宝,而王尔烈却说:“世间光阴最珍贵。”“怎么讲?”王尔烈胸有成竹地说:“古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先生听后赞扬说:“讲得好!”先生接着又问:“世间什么最顽强?”有的说高山上的松树,有的说深谷里的苔藓。王尔烈说:“唯有野草最顽强。”先生问王尔烈为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先生不见白居易咏野草诗中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答得好,收下你!”从此,王尔烈跨入书山学海,刻苦耕耘,终于成为名震东北的大才子。

有一年冬天,王尔烈戴一顶草帽在雪地里玩耍,有一个过路的客商见他穿戴十分滑稽,便随口出句戏谑道: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不料王尔烈不饶不让,两眼一眨,以方位对季节,对出下句:走南方,窜北方,混帐东西。客商不但不恼,反倒夸他“奇才”。

王尔烈幼时曾在家乡魁星楼私学馆就读。有年秋天,老塾师带着他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郊外游玩。面对金菊盛开的原野,老塾师联兴大发,当即出对,考众学生。老塾师所出的上联是: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众学生听了,大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更无言以对,只待老师训斥。此时王尔烈却不慌不忙对出下联: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此句一出,老师欣喜,同学恭贺,倒让王尔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决心把鼓励当作动力,更加发愤苦学,决不辜负师长和同学的一番盛情。

2018年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家训观后感


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家训观后感【1】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王尔烈临终前还给儿孙留下了这样的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王尔烈是乾隆、嘉庆年间有名的“关东才子”,被誉为“辽城第一书法家”。生长在官宦家庭中的王尔烈,诗文和书法受其父启蒙,最初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少时进私塾,而后拜龙泉寺元空大师为师,进一步提高诗文和书法造诣。二十余年的寒窗苦读既为他博得了功名,又赚得了“关东才子”的美誉。王尔烈为官清正廉洁,不惑之年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他七十寿辰和其母九十寿辰之际得同僚和好友赠与寿屏,从中亦可窥见他的良好口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王尔烈学书初法“二王”,主学大令,笔法精巧,行笔跳跃,得其流美俊逸;后宗颜鲁公,笔画肥厚而内含筋骨,得其严谨与浑穆;又喜赵书之风尚,行笔圆润,藏锋精妙,得其笔画熟练与帖学之大成。《书明王安道游华山记》、《游千山诗录》与《行书临颜真卿争座位贴折扇》、《双寿序》和《双寿联》分别有其初法“二王”与宗颜、学赵的风格;至于《行书学道横幅》有意识地追求点画和空间的完美结合的风格,为通汇之际、自成一家的代表之作。王尔烈以诗文著世,文笔凝练质朴,清秀遒劲,书法得诸家之精华,与其诗文的深厚修养相得益彰;其眷恋千山、重游龙泉,并吟咏和诗、寄情笔墨,多有名篇佳作和文采风流之美名流传,最终成就了“关东才子”的千古美名。

2018年王尔烈传世家训观后感


王尔烈传世家训观后感【1】

王尔烈不仅为官清廉、治家严谨,而且才华横溢,性情纯静、为人坦诚、笃于孝友,被誉为“文压三江”的关东第一才子。

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鼎盛时期,翰林院堪称“贤俊蔚兴,人文郁茂,鸿才硕学,肩比踵接”。王尔烈参与《四库全书》编著,历时十余载,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终成煌煌巨作、灿然大观。

王尔烈一向洁身自好,从不收受他人钱财。在他七十寿辰之际,同僚好友刘墉、纪晓岚等125位京华名流为其题赠书画作品126幅,制成九条屏,以为寿礼。“真草隶篆书,汉满蒙藏文,山水花鸟画,荟萃百家,异彩纷呈。”如此盛大阵容为其题诗作画,堪称罕有,足见王尔烈在京城文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王尔烈寿屏”既是对他人品的肯定,也是对其才学的认可。

王尔烈传世家训观后感【2】

王尔烈家族家规严谨、家风朴厚、家教严正,世代一直秉承着“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的门风。先后有30多人考取了进士功名,多人入仕为官。

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他的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以妙手仁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王尔烈同样重视家教,他为治学之道所作的《学道篇》也用来教育子孙勤勉学习。“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是故智仁合一,然后君子之学成”,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要求“智”和“仁”二者合一并进,这样才算学有所成。

2018年王尔烈传世家训观后感推荐


2016王尔烈传世家训观后感【1】

相传宋朝时有位秀才进京赶考,在一座独木桥上与一个挑柴的樵夫相遇。樵夫一看秀才的行装和神色,就知道秀才是赴京赶考的,便对秀才说:“相公,我这里有一对联的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让你先过这独木桥,如果对不出,你让我先过。”说完,念出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秀才一听难住了。因为这上联巧用了析字修辞手法,将“柴”字析为“此木”,将“出”字析为“山山”,非常难对。秀才无奈,只好给樵夫让路。樵夫过桥后回过头说:“你连这简单的析字七字对都对不出,恐怕日后功名无望。”秀才听罢樵夫的话,羞愧难当,当即病倒不起,不久竟抑郁而死。当地山民把他埋葬在小桥附近的山坡上。据说秀才死后精魂不散,变成一只山雀,整天四处飞翔,口中喃喃地念着“此木为柴山山出”------

到了清代,适逢王尔烈进京赶考又路过此地,听到黄雀的鸣叫声,感到奇怪。正好碰见一位樵夫,一打听,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便决定代答下联,让那位秀才的魂灵得以安息。他望着这座山四周的美丽景色,但见夕阳残照之下,茅舍点点,炊烟缭绕,景致美丽如画,灵机一动,当即吟出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与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形成反差又浑然一体。樵夫听罢王尔烈的妙对,拍手赞道:“天衣无缝,天造地设,真奇才也,日后必成大器!”据说那山雀听了下联后,就朝深山飞去了。从此,人们再也听不到那山雀的鸣叫声了。

乾隆三十一年八月初九,王尔烈在省城顺天府(时称盛京)贡院里,开始乡试的第一场考试。当时来这里应考的考生多是直隶(河北)的,辽东考生寥寥无几,王尔烈便是其中之一。此时正是盛暑炎热之际,应考的富家子弟们个个穿绸着缎,显得凉爽华贵。王尔烈家贫,穿的是家常粗布衣裳十分寒酸。一个麻脸考官走过来,见他旧布袍下露出肥大的青布裤子,便开玩笑地说:小书生两腿木耳。王尔烈见考官善意取笑自己,并无恶意,回敬道:老大人一脸花椒。考官没想到竟会受到穷学生的当众奚落,顿时面红耳赤,为了挽回面子,考官又想出半联:乱石山稀烂梆硬。王尔烈毫无难色,应口对出下联:热河水翻滚冰凉。

2018年关于王尔烈观后感,王尔烈家训


【2016关于王尔烈观后感1】

传忠厚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

勤学问

学道者譬如游山,必上绝顶。坐使天下高峰远岫,卷阿大泽,悉献其状,岂不伟与?静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悦也易;动处万物之分,得吾心之乐也难。

修德性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慎处世

处慎居位,有恪无怠。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

王尔烈

王尔烈(1727-1801),字君武,一字仲方,号瑶峰,清代奉天府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中殿试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通政使司参议、鸿胪寺少卿、吏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

王尔烈工诗文,善书法,以词翰书法闻名于乾隆嘉庆年间,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纪念馆坐落在辽阳老城西门里翰林府胡同,是在王尔烈故居--原翰林府旧址上修建的,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清代平房建筑32间。

目前,纪念馆有三个展区对外开放,其一是王尔烈生平事迹展。这部分通过《王尔烈家族世袭表》、《王尔烈履历木雕版》、“王尔烈母亲刘氏九十寿屏”、“王尔烈七十寿屏”等陈列,介绍关东才子王尔烈的家世出身、求学科考以及入仕为官等生平事迹;其二为“王尔烈诗书艺术展”,通过王尔烈不同时期的书法、诗文、匾额等展现他的卓越文采和超群翰墨,让观者领略到“芙蕖出水,祥云捧日”的境界;其三为王尔烈故居陈列,这部分通过书屋、卧室、客厅等陈列,体现王尔烈通晓“琴棋书画”,并力求再现清代中期官宦家庭住宅和起居习俗。

观后感《2018年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3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