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 > 地图 >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2024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相关栏目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热门栏目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推荐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

(共 3268 篇)

  • 1、 [读后感借鉴]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汇总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读后感借鉴]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汇总”,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篇1)

    最近读了《四十自述》这本书。胡适这个人还挺谦虚,或者说,比较谨慎。他27岁留美回国爆得大名,四十岁早已经享誉中外,但这本书只是平铺的叙述了少年、青年的过往。文笔很简单,点滴地填些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究竟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的抛弃了小说的体裁,回到了严谨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所以文章写得跟流水账似的`也不奇怪,能从内心了解他本人也就够了。

    胡适成长于动乱年代,清末民初的动荡与以往还不同,国门终于被打开了,有进来的,有出去的,在这样一种新旧思潮的碰撞中,新生长于世界的少年人就难免产生新想法,产生叛逆,思想总想跟着未见的思潮走。胡适这前四十年的“叛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上:无神论与白话革命。胡老先生一生儒雅,对这两件事,算得上是主动上擂秀了一下肌肉。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他儿时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胡适的母亲了不得。她自幼生在农家,17岁出嫁就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铁花。这一段忘年之恋放在如今看来也得非议不断。更何况胡铁花后曾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作为最小儿子的胡适,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能看出胡适幼年家境还是比较殷实的,虽然后来父亲去世给整个家庭蒙上了阴影,但胡适幼年的生活条件比一般家庭是要好的。历史上许多名人俊秀都并非出自寒门,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蒋介石、张学良,又如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李大钊、陈独秀,家境虽然不至于都是高官巨贾,但至少也都是农夫山泉有点田,安分日子富富有余。富足的物质、良好的教育也为他们日后成名创造了条件。或许是少年丧父母亲便更加疼爱,胡适一生受母亲影响尤为深远。四岁便缺失父爱的胡适一生温顺,将中庸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能看出跟幼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李敖说:别看他笑得那么好,我总觉得胡适之是一个寂寞的人。也许这颗寂寞的种子,在胡适孩童时代就已经种下了。他的寂

  • 2、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记得我第一次讲到“白话”诗歌,对胡适这个大人物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凭借自己对于现代诗歌的偏爱自我性的解读了那首《两只蝴蝶》,殊不知,这首看似简单易懂的诗歌对于中国母语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虽然这本传记仅仅记录了胡适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但第六章“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想要改变国人语言现状的伟大设想是多么需要充足的勇气和非凡的实力,外加坚定的信念和不屈服的意志啊,而胡适,他做到了!

    这首先源于他扎实敦厚的文学底蕴,从他的童年时代我们就不难看出,读万卷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必须要提起他的母亲,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女,不仅恪守着丈夫胡铁花对于胡适的最终“遗愿”,但更多的成为了胡适教育方面的引导者,而胡适,也正是目睹了母亲坎坷的一生,承载着母亲的无限期待,才激励着他在人生轨迹上不断的走向巅峰,不断的突破自我,并且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当然我认为这也离不开他父亲文学造诣的“遗传”,还有他不同常人的天资禀赋!

    我不想过多涉及胡适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历史自有它判断的标尺,谁对谁错可能再过一百年才会有相应的印证。

    在我看来,胡适虽然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中汲取营养,但他的眼界是开阔的,思想是非凡的,他没有局限于眼前的这些经典书籍,而是把文学领域拓宽到社会甚至国家层面,他所思考的是不仅仅是老庄的哲思,诗歌的韵脚,小说的通俗,他所关注的是更广阔的生命群体,是当下国人语言文化的退缩与改革的问题,这样深刻的远见性,相信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他能够从深远的经典文化中抽身,在别人看来根本没有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却毅然决然的提出了“文言”已经不适合当下历史发展的浪潮,并且大胆有力的指出“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不如此者,非活的语言也,决不能成为吾国之国语也,决不能产生第一流的文学也”的深刻言论,可见,他的文学改革的思想是极具超越性又与时俱进的!

    当然,胡适应该感谢和他一起留学的朋友,正是他们的不解和批判,才成就了孤立的伟人,才让他更加坚定的走上了文学改革的道路,写了《尝试集》,并且在众多友人极力反驳的情况下,踽踽独行,用“白话”创作诗歌,也正是因为他对“白话”的坚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母语现状,不然,我们可能依

  • 3、 四十自述读后感

    四十自述读后感

    最近,忽然想起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我特别喜欢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于是,就拿起胡适的《四十自述》一读。

    初识胡适大名,是从教科书里,在鲁迅文章的痛骂中得知的。后来,读工科,没有语文课,就远离文了。当年盛行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信条,而胡适去在台湾,被人淡忘是理所当然的。除非是拿来作反面教材,才有人提及他的名字2020、文章和书。

    岁月递嬗,斗转星移。十年文革过后,学界对思想、文化领域及中国新文化运动,作了较为客观、科学的评价。尽管对胡的是非功过尚有争议,但对其贡献,依然作出了肯定。十多年前,偶见《四十自述》一书,有点儿兴奋,便买下一观。由于当时仍须日日点卯撞钟、像愚公一样:每天挖山不止,书。也只当睡前催眠罢了。

    自从赋闲以来,为了打发时光和远离痴呆症,常以书为伴。看完《四十自述》,有些感慨,不妨闲叙一下。

    胡适,原名洪骍,安徽绩溪人。父亲是晚清一小官员,在台中任职。母亲原是不识字2020的农村姑娘,虚龄17岁时嫁给他47岁的父亲做续弦,胡适的大哥大姐比其母还大,其他哥哥的年龄也都比胡适大得多。

    胡适出生不久,随母往台湾父亲住所。他父亲在百忙中,用红纸方字2020教母亲认字2020和读书,同时,母亲转教胡适,也当复习。他未满2岁,已认得700多字2020。他父亲还为他编两本四言韵文,作为教材,称原学。内中充满哲理,教他日后如何做人。

    儿童早教、早慧,沿袭诵读经史的教育方法,在周恩来、胡适等等,诸多名人身上,得到了成功的印证。此方法是否可取、值得推而广之?让教育界仁者去考量是了。

    在将近一个世纪前,一名不识字2020农村妇女,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艰苦地支持孩子读书,(.org)并毅然让少年的胡适离开她,到远方的上海去,实在难能可贵。

    12岁的胡适,能用得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除了学识广博,说明他已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做人。这种素质,是当今的少年人所极度缺乏的!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教育方法,是传统教育的精髓之一。可惜,目前被大多数家庭和学校所忽略,太遗憾了!

    18岁、还算是中学生的胡适,喝醉酒打了巡捕(警察)。他能自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不玷辱供职学校的名誉,猛然自省,痛改前非,发奋图强,令人赞叹!然而,当今的大学生,有的要父母千里迢迢,前往学校附近租屋陪读,有的要吃妈妈乘飞机送去的饺子如此反差,真是天壤之别了!

    胡适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

  • 4、 四十自述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四十自述》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首先是自序,胡适先生介绍了写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国最缺乏传记,为此到处去劝身边的老朋友写自传,大家也都答应,可却迟迟不敢下笔。岁月无情,命运多舛,林长民、梁启超想写却死于战乱,英年早逝,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胡适先生怀着抛砖引玉之心,开始写这本《四十自述》,以开启自传风气,其最根本的考虑是“给史料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这本书,按照胡适先生的想法,是想写留学前、留学时、归国后三个阶段,时间总共是40年,可是事与愿违,在阴差阳错之下,只写了前两个阶段。全书浸透着一种真情实感,相比于我的作文简直好得太多,他的文笔,或娓娓道来,或平铺直叙,或夹议插叙……

    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他因读书从拜神到信奉无神的经历。范缜说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而没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当胡适先生看到这句话,还高兴得直跳,从此以后成了一个信奉无鬼无神的人。这要放在现在的科技时代,好像it’snotabigdeal(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时是在落后的封建社会啊,在一个村落之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想法,还敢叫同伴一起去拆神像,真可谓是惊世骇俗,这也为他的一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当今社会,迷信似乎已经远离,可愚昧还在我们心中徘徊,我们不拜神了,却拜气功大师、养生专家,开始煽动谣言,盲目从众。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胡适16岁的时候与同学们经历公学风潮,勇争本属于学生们的权利;17岁就发表几十篇文章启发民智;20岁就开始……反观自己,这十余年来,脑子里装了什么,又想着什么?我不禁为之汗颜。

    所以,要想成就自我,还须从改装大脑开始,每天想着普渡众生,你就能立地成佛,每天想着柴米油盐,你就只能平庸度日,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生活方式不同,境界就分高与低!(林瑞煜)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http://www.dhb100.com

  • 5、 《四十自述》读后感:变

    欣赏着书本里一条条灵动的白话文,胡适这个名字悄然浮出脑海,带来一味清香

    胡适的父亲早逝。不幸中的他,在父亲的遗嘱下饱览全书,在母亲的教育下努力学习。这从小的磨难成就了他。

    之后,他只身一人外出求学。在学校,他奠下的扎实基础倍受老师青睐。由此,他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在漫漫求学路上,他疯狂地汲取知识,升华精神,接触政治。他第一次变,变成了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青年。

    但他家道的衰败和母亲的衰老渐渐脱去他知识青年的外衣,他又变,变得颓废,变得茫然。他成天和不良青年喝酒作乐。终于有一次,他因为喝酒闯了大祸。事后的他幡然悔悟,毅然决定出国求学。他经受住了挫折的剥削,又牢牢地加上了有志青年的大衣。

    他继续在国外上下求索,却忽然意识到中国文学的不足。中国文学如同是中国这个破烂的襁褓中的婴儿,急需一种成长、蜕变。于是像胡适这样的先进文化青年便利用自己一肚子的墨水,狂妄地想开展文学革命。

    胡适先从最表面文字的死活来谈。他认为,古文已是枯死了的朽木,而白话则是刚冒芽的新苗。初步确立了白话的大方向后,胡适与留学好友探讨进行书信大战。

    他与朋友们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终于是他们认可了白话散文和小说。但毕竟散文小说都在当时不登大雅之堂,诗才是真正雅致的文学。但白话诗基本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朋友的反对,瓶颈的顽固,创新的困难这种种不顺都让胡适感到孤立与无助。于是,第一首白话诗《蝴蝶》便应运而生。

    尽管白话还是很稚嫩,但《蝴蝶》至少证明了白话可入诗。于是这成为了胡适与白话的转折点。

    胡适将之前散乱的思想汇聚起来,发给了国内更有执行力的人,此时的形势,正如胡适所说:由一群国外留学生的业余探讨,到国内的革新大事。胡适的作为使他携着文学这婴儿一起变。他俨然成为一个父亲,辛勤抚育着文学。

    清香消散后,白话依旧跳跃在纸张上,让我们再也无法忘怀,胡适的变。

  • 6、 四十自述读后感1000字

    用书香熏染生命,读经典塑造灵魂。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让人不禁茅塞顿开我们需要保持着我们当时阅读作品时的感觉,写出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也许下面的“四十自述读后感”正合你意!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四十自述读后感【篇1】

    最近读了《四十自述》这本书。胡适这个人还挺谦虚,或者说,比较谨慎。他27岁留美回国爆得大名,四十岁早已经享誉中外,但这本书只是平铺的叙述了少年、青年的过往。文笔很简单,点滴地填些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究竟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的抛弃了小说的体裁,回到了严谨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所以文章写得跟流水账似的`也不奇怪,能从内心了解他本人也就够了。

    胡适成长于动乱年代,清末民初的动荡与以往还不同,国门终于被打开了,有进来的,有出去的,在这样一种新旧思潮的碰撞中,新生长于世界的少年人就难免产生新想法,产生叛逆,思想总想跟着未见的思潮走。胡适这前四十年的“叛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上:无神论与白话革命。胡老先生一生儒雅,对这两件事,算得上是主动上擂秀了一下肌肉。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他儿时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胡适的母亲了不得。她自幼生在农家,17岁出嫁就嫁给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铁花。这一段忘年之恋放在如今看来也得非议不断。更何况胡铁花后曾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作为最小儿子的胡适,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能看出胡适幼年家境还是比较殷实的,虽然后来父亲去世给整个家庭蒙上了阴影,但胡适幼年的生活条件比一般家庭是要好的。历史上许多名人俊秀都并非出自寒门,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蒋介石、张学良,又如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李大钊、陈独秀,家境虽然不至于都是高官巨贾,但至少也都是农夫山泉有点田,安分日子富富有余。富足的物质、良好的教育也为他们日后成名创造了条件。或许是少年丧父母亲便更加疼爱,胡适一生受母亲影响尤为深远。四岁便缺失父爱的胡适一生温顺,将中庸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能看出跟幼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李敖说:别看他笑得那么好,我总觉得胡适之是一个寂寞的人。也许这颗寂寞的种子,在胡适孩童时代就已经种下了。他的寂寞,是强权时代期待民主的落寞,是硝烟战场渴望和平的孤独。他后来的呼声,给了人们一厢情愿的温暖,却改变不了螳臂当车的命运和步伐。历史

  • 7、 四十自述读后感600字

    《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写的一本传记。它记录了胡适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在这本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的逐渐成熟。

    胡适先生的童年是十分幸福的。他与别的小孩不一样,在童年时期胡适便跟着母亲接触教育。母亲为人处世十分令人敬佩,这也使得胡适养成了温文儒雅的性格。这可以从书上的一句话体现出来。“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这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正因为如此,胡适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是颇有成就。但他却没有沉浸于此,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旧时代,胡适先生仍热情地追求新鲜事物,敢于突破旧思想的束缚,这也可以从他的“有神论”到“无神论”可以看出。

    在书中,与胡适先生一起在上海留学的朋友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正是因为他朋友不合理的批判,才会使得胡适先生更加坚定文学的改革。

    在上学期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胡适也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伟人。他倡导白话文,推进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也有许许多多像胡适先生这样的人。他们在现代人民早已习惯的生活里,创造出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用品,尽管他们知道这可能会受到别人的质疑和误解。

    但是在这不断创新的世界中,我们得需要学会“辨别”。不能盲目地相信新生活、新方式,得学会提出问题,提出质疑,灵活应变。

    好友之间的行程安排、班级里的纪律规章都是一种“新的改革”,也都需要我们参与,提出质疑,这才能是一个正常的规则。

    总而言之,每一种新的创造或发现或出现时,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应该感谢胡适先生的正确观点和发现。这才让我们从拗口的文言文中解脱。不得不说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伟大的。(连泽羽)

  • 8、 四十自述读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四十自述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虽然他没有热情,但他会十分忠诚,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不妨写下一篇读后感,回顾书中的精彩片段,下面的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四十自述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十自述读后感 篇1

    今年春节的最后三天,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读完了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读罢,神清气爽,醍醐灌顶,心旷神怡,那真叫一个“过瘾”。鉴于刚刚制定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便从小做起,从一点点的感悟谈起,学习胡适先生的杜绝“苟且”,从我做起。

    通读全篇,这本书是胡适先生记录的自己40多年来生命中比较重要的时间、空间等碎片记忆,从零散的记忆里我们可以感触到胡适先生当年的风采,这里有几点小感悟:

    一、胡适先生的文字。读罢此书,我越发的对中国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先生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你都不觉得多余,与当前时代背景下繁冗的文字游戏大相径庭,可以说先生的文字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特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语言艺术的上品。我虽然不懂得如何从专业角度去分析,但字里行间的感觉是当地文字所无可比拟的。感觉是文字无法形容的,还需要大家细细的去品味。

    二、胡适先生的胆魄。胡适先生真可谓中国白话文字的先驱,本书有一大部分是在记述胡适对中国文学革命所做的贡献,这里倾注了胡适先生一生的心血,他用一己之力影响人,改变人,我甚是敬佩,当代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像他老人家这样,敢讲真话,敢动真格,敢直抒胸臆的人才,我斗胆命名为胆魄,胡先生的胆魄全中国人应为之敬也。

    三、胡适先生的思想。胡老的思想是最难得的,本书的最后附录一部分都在写胡适的思想,读的酣畅淋漓。这里我佩服的一方面是胡适看问题的角度,直击要害,从不拐弯抹角,找的准,说的狠。比如在《旬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一篇《苟且》,痛论随便省事不肯彻底思想的毛病,说“苟且”二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瘟疫,把几千年的名族精神都瘟死了。别说当时,就在当下,“苟且”的瘟疫依然再继续,吾国吾民何时能够被唤醒?吾心之痛堪比亡国。再比如,他形容中国文学的病症,吾国文学大病有三:一曰无病呻吟,二曰摹仿古人,三曰言之无物。倾所作词,专攻此三弊,岂徒责人,亦以自誓耳。句句如针扎,针针戳痛处。最后我想展示胡适思想的精髓,我认为的就是“透“,一个”透“字蕴含了多少哲理,我们暂且不论,看看胡适先生怎样评价”

  • 9、 胡适谈读书读后感(优秀范文)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对胡适先生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从我听到这个名字开始,无论是历史课本,还是语文课本,他就一直作为一个典型的反派人物备受批评。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m.dhb100.com

    历史的偏见总会得到纠正,暂时的前嫌总能最后冰释。而从读到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后,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原来这才是胡适,真实的胡适--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一位大学者,一位地地道道的读书人。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从胡适的文章和演讲中,撷取出二十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谈读书治学与立志做人的文章。全书分四卷。这些文章,全部取材于已经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原汁原味,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帮助人从各个侧面了解胡适其人及其思想学术。

    谈到读书,胡适先生直言不讳,道出了他的真知灼见:“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他谆谆教诲我们:“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为什么要读书?胡适先生高声说道:“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孔子在《礼记•学记》中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读书学习亦然,越读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越学越感到本领的缺少。只有读了书,你才会明白知识的力量,知识的奥妙,才会切身体会到自身的不足。

    只不过孔夫子贵为人师,多多少少带有说教的滋味。胡适先生却把自己当做你的一位朋友。因此,他没有高高在上、严肃拗口、艰涩枯燥地说教,而只有温和浅白、平易简单的叙述,就如拉家常。他说:“我认为最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一个人怎样能使生活快乐?人生的快乐,就是知识的快乐,做研究的快乐,找真理的快乐,求证据的快乐。”四个“快乐”,既是人生的快乐,更是书香社会、“悦”读社会的快乐。

    为了让我们读书,为了让我们会读书,为了让我们懂得读书为了什么,胡适先生以朋友的身份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求学诀窍,他说:“多读书才能会读书。”一、既要读书致知,又要躬身实践;二、不迷信权威才能求得真理,多动脑子才会有思想;三、多收集

  • 10、 胡适文集读后感

    导语:胡适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也是一名有影响力的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胡适文集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胡适文集读后感【1】

    哲人说,母爱是最无私、最珍贵的爱!

    诗人说,母爱是最动人、最伟大的爱!

    笔者说,母爱是最勇敢、最无畏的爱!

    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中,他的母亲从小就变成了寡妇,不仅要管教自己的儿子,还要照管他那死去的丈夫所留下来的,自己还要大的“孩子”。

    在这重重的困难、劳累,痛苦中母亲仍然让胡适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她的宽容,她的善良,她的坚强,她的刚气。

    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母亲。

    她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不仅给予我伟大的生命,还付出了她所剩下的所有时间与精力。

    我,在他那无微不至但又默默无声的关心下快速的成长。

    她和胡适的母亲一样,对我十分的严厉,她在别人面前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她显得那么坚强,一切事情不管有多大困难,她也能很好的完整。

    但是,她对于我,却显得那么软弱。

    记得,一次爷爷做手术,住院了,我们一起去看望他。

    爷爷得的是一种会传给下一代的眼病,这种眼病很可能会在年近花甲的时候双目失明。

    在看望的同时,也陪同这爷爷去检查眼睛。

    “医生,也给我的女儿也检查一下吧?他爷爷这个病会传染,不知她的眼睛会不会有这种玻”母亲对医生说。

    “快,过来,你也让医生来看看!”母亲带着奇怪的微笑把我拉向了医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笑呢?好像隐藏着极大的不情愿,和极大的焦急与担心。

    我把头移到了机器前,一束微弱的光毫无阻挡的摄入了我的眼睛,使我感到特别刺眼,我不断的把自己的目光从那光上移开,这使的医生不断的提醒我:“盯着这束光看。”这时我突然感觉的了一种奇怪的安静。

    你们肯定会问,医生这么唠叨,怎么还会安静呢?不,是因为母亲,她一句话也没说。

    要是在平时,她早就插嘴了,为什么呢?我向母亲瞥了一眼,发现母亲像木头一般站在旁边,她的神情显示出很不安,仿佛头顶上有一块被细线绑住的大石头,一动就会掉下来。

    终于检查完毕了,母亲急急忙忙走向前问:“怎么样医生?她的眼睛不会有事吧?”

    “当然没事,仅仅是有点近视罢了!”

    “那就好!”母亲异常轻松的说。

    走出医院,母亲竟对我说:“从你刚出生起,我就开始担心你有和你爷爷一样的病,但是我一直都不敢带你去看,你知道吗,刚才妈妈就好像站在法庭上等待判刑一样,不过,幸好现在是无罪释放。”

    我惊奇极了,没有想到母亲竟如此为我担心。

    接着母亲踮起脚尖抚摸我的脑袋,我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10-11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8

  • 2021-11-04

  • 2019-09-23

  • 2022-03-22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23

  • 2023-06-07

  • 2019-11-06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21-04-0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8

  • 2023-06-09

  • 2023-04-12

  • 2023-07-0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5-19

  • 2019-09-22

  • 2019-09-28

  • 2023-05-07

  • 2023-06-07

  • 2019-10-24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2024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范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