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 > 地图 >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相关栏目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热门栏目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推荐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

(共 8405 篇)

  • 1、 随时代打开王小波笔下的爱情——《黄金时代》

    国民总是避讳谈“性”,甚至认为在纯洁的爱情里“性”甚至是不允许存在的东西,多么可笑又可悲。王小波的作品在那个饱受争议的时代发布,注定是要经历风霜雨雪的,而且少不了一场铺天盖地的“腥风血雨”。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读后感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金时代》读后感(篇一)

    前段时间读了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尽管这篇小说不长,但是很有争议。本来我就是冲着王小波才去读的,只知道他是一篇王小波的代表作,但是看下去还是有种吃惊,里面充满了好多令人费解的想法,而且还有许多对性的描写,估计这也是许多人对这本书的有恶评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想表达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文章主要以旧时期为历史背景,以王二和陈清扬为主要人物讲了他们种。种离奇的遭遇和匪夷所思的想法还有他们受到的种。种斗争和批判。

    小说中有两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我(王二),另一个是陈清扬。

    作为一个主要的人物的王二,初看就像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无赖,他可以用犀利的语言证明陈清扬是一个破鞋,但他却偏偏用陈清扬无可反驳的理由证明她是一个破鞋。但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文章,你会会渐渐地发现王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流氓,反而有许多可爱的地方。首先他是一个勇于反抗的人,不是一个软弱的家伙,文中王二买完枪后受军代表的气,就差点把军代表毙掉;其次他还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对陈清扬的感情不是仅仅一种身体上放纵,他为她着想,他爱着陈清扬,他对陈清扬没有任何强迫,有一次是在田间休息的时候,王二那颗乱蓬蓬的头正在她肚子上,然后肚脐上轻柔的一触。可是我什么都没干,抬起头来往四下看看,就走开了。同时,我感觉他还是一个思想很有意思的家伙,他说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是啊,王二是个刺头,但是他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不动摇。在王二在山上养伤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他是否存在而怀疑,他想了半天,跑下来,发现自己根本不用证明自己的存在,反而是多此一举。

    对比王二,我感觉陈清扬反而是一个更完善的人物,我感觉陈清扬作为一个女人反而比王二更坚强,更勇敢,更有追求。作为一个处在建国之后最黑暗时期的,她却仍执着追求。她是一个奇女子,首次出现,他要王二证明她不是一个破鞋,不是因为她讨厌破鞋这

  • 2、 读《黄金时代》有感

    读《黄金时代》有感

    《黄金时代》的时空背景是文革期间,王二是当年千万下乡插队的知青之一,不了解这段历史,诚然不会理解小说反映出来的精神反抗的基调。而更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小说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态度,二是其方式。近年来的一些反思文革题材的小说,其中透露出来的意识是叫人生疑的。比如它们无不沉痛地指斥革命风暴对文人的迫害、对知识的粗暴抛弃和嘲笑、特别是对人性尊严的摧毁。

    在忍痛的同时,字里行间、内心深处传递出来的,实际是对当时那种极端体验的念念不忘、对打压权威的快感的回忆、对混乱社会的重构“理想”。这些固然是文人的天性,不能从道德上予以干预,却决不是真反思和追问!《黄金时代》里的王二,在那时是个十足的“当代流氓”,作风问题恶名远播,一贯地目无领导和尊长,做事情不遵守乡村道德规范。

    但是,他的行为却表现出了对精神压迫的绝对反抗和永不妥协,对荒诞的所谓“极端体验”快感进行了彻底的嘲弄,他更真实,反思最深,坚守人性最持久,所以他的言行令人神往。正是这种原则,建立了王二这个形象在《黄金时代》之后的作品与读者的默契,建立了王小波的小说创作的基本思考和姿态。

    读王小波的书,有时候会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有时候又会被他直白的语言恶心到,但更多的时候,是对那个时代,那些事情,那些人物的深刻认识。看一些文革的书,会让人觉得很生气,很愤怒,但是看王小波的文革书,不会有这样的愤怒感,有的只会是笑声过后的沉痛感、无力感。王二、陈清扬都是十分鲜活的人物。起初他们之间或许没有爱,王二只是想占有,陈清扬只是想找个人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可偏偏王二像他看起来那样有些混蛋,天花乱坠扯出了“伟大友谊”的谎言,让陈清扬心甘情愿受了骗,而她始终清醒地区分性与爱,所以她会在那时候感到“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从伟大友谊到爱的转折,源于那着名的两巴掌,王二在陈清扬屁股上结结实实打了两巴掌,看上去不怎么友善的行为,却使陈清扬一瞬间陷落,爱情的发生并不都需要花前月下。那一瞬间的微妙感觉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种细腻以为只有女性可以描绘地出,而王小波凝练的笔下,一切感情的流露都是这么自然真切。 他们的感情很是有趣,也很是无力。在那样一个大时代下,王二那样的人能活下来真的是件特别神奇的事,或许王二的种种做法可以称之为“以暴制暴”也未可知。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

  • 3、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一)

    黄惜时生活在美丽如画的江南小镇,家庭殷实富裕。他不满于现状,不甘心住在宁静安详的农村,常年在省城读书的黄惜时早已习惯了都市的繁华,没有波澜的乡村生活让他感到寂寞难耐,因此便一心想到大城市的北平去求学,对父母说是去求学,实质就是为花父母的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在都市中享乐,至于发奋读书对他来讲就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因为他家里本来就有钱,他没有必要非要走读书这一条路,当然也不会把读书放在心上了。可是他这种想法却可怜了父母,以为他真是为了求学上进,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去外面读书只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借口找他们要钱。

    在家乡的小河上偶然遇到了动人冷艳的白行素,被她得美貌所吸引,便心驰神往的幻想能同白行素一同到北平求学,可是白行素先走了一步,正为其苦恼时,却在火车上巧遇白行素,两人在旅途中相识成为了朋友,到达北平黄惜时便对白行素追求不舍,白行素在黄惜时猛烈的追求攻势下,对黄惜时心生好感,同意了黄惜时上同一所学校的建议。可是来到都市的黄惜时,看到打扮时髦,穿着华丽的都市女性一个个的映入他的眼中,他立刻便不觉的白行素美丽动人了,还嫌弃白行素对他冷淡,狠心的抛弃了善良的白行素,来到都市很短的时间他便意识到了金钱的魔力,他认为只要有钱想找什么样的女人都是可以的,当他遇到热情妖艳漂亮的交际花米锦华,为她散尽金钱,挥霍无度。甚至为了获得米锦华的好感在其面前冒充阔少爷,整日的在都市中同米锦华享乐,不去上课,浪费父母的钱财。

    黄惜时的父亲黄守义千里迢迢从乡下来看望他,他不仅不关心感谢自己的父亲,他还嫌弃自己的父亲老土,在外人面前毫无人性的不认自己的父亲,当黄守义在其米锦华面前揭开他的真面目后,米锦华气愤异常,怒其分手,黄惜时却不知悔改,责备父亲,对父亲恶言相向,黄守义在儿子语言侮辱中,愤怒的和黄惜时断绝了父子关系,可他依然不害怕,因为身上还有钱,还可以继续享乐。黄惜时到都市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怪物,其实都市确实是教育很发达,可是在都市中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玩乐的场所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经受不住诱惑,不仅是求不了学,还可能变成黄惜时这样的翻脸不认人的白眼狼。

    在没有父亲金钱接济的黄惜时,越沉沦越堕落,在其一些狐朋狗友的唆使下,开始逛妓院寻欢,整日的做着不劳而获的发财梦,不久便染上了可怕的梅毒,当用光身上的钱后,便沦为了乞丐,遭到了应有

  • 4、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 经过毛概老师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王小波的折服,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 初读此文,就被其赤裸裸的语言风格所折服,语言淫色而又充满现实感,是对现实环境语言的真实再现。逼真而又不失骚情,例如:小和尚、正面后面之类的,以及对陈清扬身体结构的剖析等等。 文章主要以文革时期为历史背景,以王二和陈清扬为主要人物讲了他们种种离奇的遭遇和匪夷所思的想法还有他们受到的种种斗争和批判。 小说中有两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我(王二),另一个是陈清扬。 作为一个主要的人物的王二,他可以用犀利的语言证明陈清扬是一个破鞋,但他却偏偏用陈清扬无可反驳的理由证明她是一个破鞋。但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文章,你会会渐渐地发现王二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流氓,反而有许多可爱的地方。首先他是一个勇于反抗的人,不是一个软弱的家伙,文中王二买完枪后受军代表的气,就差点把军代表毙掉;其次他还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对陈清扬的感情不是仅仅一种身体上放纵,他为她着想,他爱着陈清扬,他对陈清扬没有任何强迫,有一次是在田间休息的时候,王二“那颗乱蓬蓬的头正在她肚子上,然后肚脐上轻柔的一触。”“可是我什么都没干,抬起头来往四下看看,就走开了。”同时,我感觉他还是一个思想很有意思的家伙,他说“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但是我随时准备兑现我的话,哪怕天崩地裂也不退却。”是啊,王二是个刺头,但是他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不动摇。在王二在山上养伤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他是否存在而怀疑,他想了半天,跑下来,发现自己根本不用证明自己的存在,反而是多此一举。 对比王二,我感觉陈清扬反而是一个更完善的人物,我感觉陈清扬作为一个女人反而比王二更坚强,更勇敢,更有追求。作为一个处在建国之后最黑暗时期的,她却仍执着追求。她是一个奇女子,首次出现,他要王二证明她不是一个破鞋,不是因为她讨厌破鞋这个称呼,而是因为她不是,她不想有一个莫须有的称号。陈清扬是一个倔强的人,她不怕迫害,甚至不担心被脱光绑着被丢到众人面前,她的勇气令我吃惊,我甚至都不敢想象有这样一个坚强倔强的女子。而在最
  • 5、 黄金时代观后感精选

    人的一生总是需要去观赏一些优秀作品去提高自己。优秀的影视节目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慰藉,现在不妨相当走心的写一篇优质的观后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有没有可供参考的作品观后感模板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黄金时代观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1)

    穆若曦

    你知道不管这条路有多么艰辛,你也必须坚定不移昂首挺胸地向前走。你知道,在追梦的路上,不能有退缩!

    迎着冷眼和嘲笑,大步向前,你,是一颗普雅花,无人问津的普雅花,你生长在南美州40多千米的高原上,你的花期只有仅仅的两个月,但你却为了这仅仅的两个月的绽放而足足苦等了一百多年,你整日活在黑暗的世界中,温暖的阳光洒不到你那冰冷的身上,但你并没有为之放弃,努力地摆脱黑暗,在等待中积蓄力量,终于,经历等待的你成功了,享受到了温暖的阳光,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最美的微笑,因为你知道,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迎着冷眼和嘲笑,大步向前,知道愚公的承诺吗?相传古时愚公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影响附近村民的交通,愚公便下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心,就是要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他不顾亲朋友好友的不解与劝说,一然决然地发动村民去移山,期间,有个老人甚至嘲笑他骂他傻,但他全然不顾他人的看法说道:“就算我移不完,我的儿子,我的孙子,子子辈辈都会把它移走的!”他就这样一直努力地坚持移山,最终,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便派大力士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下凡去移开了两座大山,村民们都欢喜不已。愚公这样做,只因他知道,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迎着冷眼和嘲笑,大步向前,你收起了那些小说杂志,积累用词,背古诗、文言文,你开始发现历史其实是个很有趣的科目,可以让你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思考人物性格,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你却开始在地理书上标明方向和经纬度,你开始明白你要为你自己的学业负责,不想让以后的自己后悔。即使很多人说你不合群,但你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生活的很轻松。你会这样做,只因你知道,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蔚蓝的天空下,一个少女以努力为线放飞着属于自己梦想的风筝,望着天边那金黄的太阳,嘴角慢慢上扬,露出最美的45°角的微笑,喊道:“努力吧,少年!”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2)

    王嘉宁

    当一轮喷薄的红日从东方升起,当中国人民富强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为中国的繁荣露出自强的笑脸,但此时历史的警钟也在

  • 6、 黄金时代观后感
    黄金时代观后感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10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 7、 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

    伊丽莎白和她的黄金时代

    ——观《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有感

    文:郁文斌(student)

    评:郭火火(teacher)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底涌起一股对伊丽莎白一世的崇敬之情。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1585年,已经52岁的伊丽莎白一世仍然单身未嫁,但她的政治手腕已经非常成熟,处理国家大事比年轻时更加得心应手,她虽为新教徒,但她思想较为开明,允许民众信仰天主教,可她却受到了玛丽一世(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的种种对抗,甚至派人暗杀她。后来劲敌西班牙来了,她亲自冲锋陷阵,带领士兵们捍卫自己的国家和子民们,在她的带领下,英格兰和苏格兰步入了黄金时代。

    (评:人到中年的伊丽莎白一世褪去青涩,政治手腕娴熟,面对政治劲敌、宗教问题、国家战争,她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关于伊丽莎白登基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观看98年的第一部《伊丽莎白》,同样有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伊丽莎白一世为人谨慎,她的座右铭是:我观看,而且我沉默。她喜欢投资于昂贵的珠宝的衣服,华美的衣服凸显了的她的高贵和美丽。"光彩夺目的四轮马车闪着金光,扬起了一片尘埃。里面的她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衣,珠宝垂在她的颈上,装饰在她美丽的金发上,她……仿佛就是画笔下的一尊庄严女神。"这是加罗利·埃里克森对她的描述。在我看来在她的一生中,褪下华服的庄严形象后,她的内心柔软与坚强永远并存。

    (评:从伊丽莎白一世的人生信条中不难看出她的谨慎性格,因她一举一动都牵涉国家。她也有女性爱美的天性,似乎向我们揭开了女政治家这一身份下的人性柔软部分。)

    她的柔软在于:她一生未嫁,有时她的内心特别希望能被爱。关于这点,不妨借鉴《英国通史》里的评价。"时代的辉煌伴随着个人的辉煌,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君主之一,她的时代也跻身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之列,但公众生活的辉煌却以个人生活的黯淡为代价、伊丽莎白一世终生不嫁,其中的原因,就是只有她终身不嫁,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和谐,从而保证都铎王朝的繁荣昌盛。"

    (评:呼应上段伊丽莎白辉煌的公众生活,揭示出这是牺牲黯然的个人生活为代价。国家-个人维度的取舍既有令人惋惜之处,更不乏令人敬佩之处。)

    当大臣们劝她在邻国的王子中挑选合适的人来作为丈夫时,她拒绝了,因为与外国联姻会让英国无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因此她被后人著称为"the virgin queen"("童贞女王")。可这又怎样呢,她从

  • 8、 《黄金时代》(优质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今天是20xx年1月30日,明天就是20xx年1月的最后一天了。20xx年新的打算,每个月看一本文学小说,然后写一个读后感,第一个月定的就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据说这本书是他写的插队时候的故事。其实我并没有太看懂这本书,看完之后,我也并不想看第二遍。这本书分了好多个小故事,包括《黄金时代》《三十而立》《流年似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面》。其中主人公都是一个叫王二的男人,这个王二,在某个故事里是一米九的大个子,在某个故事里,又是一个一身黑毛的小矮个子。据说这几个故事都是表达了王小波在插队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但是像我,并没有经历过这些插队的事,所以也并不是很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意思。这个王二,与书中所有的女性,基本上都有过关系。或者是插队的时候,或者是帮教的时候。每个故事里,都写着他的与众不同,或者说他跟正常人不一样,或许是有点神经病吧。王二总是能悟到很多那个时代并不允许或者不存在的很多哲学的思想。这个王二在那个时代,做过很多出格的事,像跟陈清扬搞破鞋,造炸药,打毡巴等等,但是每件事他都是真性情的在做。包括他对陈清扬,其实是一种爱,只不过整本书中,王二并不知道自己对女性的这种感觉叫做爱。虽然他并没有说过,但是他在每一段故事里,都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对每一个遇到的女性,都付出着真情。这个故事写了很多很现实,很实际的故事。像是写思想报告,被开批斗大会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那个时候并不敢讨论和言明的事情。但是在王小波的笔下,他用一种带有哲学性的考究的口吻,描述了很多当时的事情。在整本书中,王二用尊敬和崇拜的口吻,描述着每一位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性。面对那个时代,生活的清苦和精神的折磨,那个时代的男女互相依偎,借彼此的肉体互相取暖,共同支撑着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王小波的文字和用语中,彰显着桀骜不驯,没有什么优美的景象,没有什么诗意的表达。他就是用近乎讽刺诙谐搞笑的话语,真实的还原着那个年代的男女内心的世界,真实的表达着那个年代的青春,是如何似水流年的度过,又是如何在彼此的心中大放异彩。​或者王小波的书太过于深奥,他虽然用了很通俗的语言在诙谐的描写着很多故事,但是我还是很难更深一层的去体会他在那些桀骜的文字下表达的东西。或许就我现在的能力来说,我还不太能读懂他写的书吧。我想我近期应该不会再看一遍《黄金时代》了。在17年的时候就一直心心念念的《黄金时代》,从图

  • 9、 《黄金时代》观后感通用

    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电影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从喜欢开始,然后再慢慢的去接触这部作品,为了充分增进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就需要赶紧认真的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心得,而且可以增强我们的共情能力。如何为自己撰写作品观后感提供灵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特别编辑了“《黄金时代》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金时代》观后感(篇1)

    和民国时代的林微因、张爱玲这些时代的弄潮儿相比,萧红更像是一个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蝼蚁。她这一生,与之有关联的词语大约是:贫困、凄苦、孤独、疾病和短命。19岁离家出走,未婚先孕,而后又被未婚夫抛弃在旅馆。认识了萧军,她的命运和创作都走向了一个高度,可这也是造成后来他们感情破裂的潜伏因素。

    萧红的作品大概是最近几年才被发掘和重视的。读得不多,最初独到的是《呼兰河传》,大学时候读的,具体讲些什么也大都忘却了。现在了解了才知道,原来这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也是继《生死场》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了。那个时候记得萧红也是因为“二萧”的缘故吧!总觉得志同道合的文人之间能有这样的结合,总该是一件浪漫,志趣相投、互相爱慕,一起肩并肩、手牵手走在林荫小道上,任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晚饭之余,相互捧一本喜欢的书,或相互交流、或各自阅读,烛台上一闪一闪的小火苗调皮地跳着舞,不停地变换着各式各样的舞姿,像是为他们配乐。他们在浩瀚的书海里跳着爱情的华尔兹……这才是想象中的“二萧”的爱情。

    真正了解过之后,才明白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更多的却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却也是怡然自得,自有一份文人的默契和傲骨支撑着他们度过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从哈尔滨到青岛、再到上海、后来的东京、武汉、延安、重庆、到最后病逝于香港,萧红短暂的一生漂泊了这么多地方。直到最后,她还是她,任性的她、自我的她、敢于斗争的她、满腔才华的她。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们,现在知名度很高的好像也只有张爱玲、林徽因、丁玲他们了,萧红的价值是近几年刚刚被发掘的。我想这是时代的选择吧!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贫困的状态,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开始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所以张爱玲才会被赋予“小资”的称谓,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萧红的作品描绘的贫穷、寒冷和饥饿,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想要拼命摆脱的,所以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可。而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太快了,意识到我们应该真正地

  • 10、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篇一: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

    读书报告

    对真正的生活的最本真探求

    ——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有感

    写《黄金时代》用了我很多时间和才华,写得很精致,倾注了我对小说的许多想法。“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这点《黄金时代》写得有些境界。

    ——王小波

    寒假,经过书单以及朋友的推荐,再加上作者自己对《黄金时代》的高度评价,我决定拿起这本书仔细品读。这本书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画的天空完全是红的。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当他们步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的确是砖红色的。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的;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书写的是真正的生活,是对真正的生活的最本真探求!让人看了以后感动之余感慨万千!

    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和我的阴阳两界。全书以王二回忆自述的方式展开,其中,黄金时代写的是王二在云南插队时期与地方医生陈清扬之间的爱情与友

    情模糊不清的故事;三十而立写的是王二在而立之年与二妞子、小转铃之间的故事;似水流年则写了王二与李先生、线条以及刘老先生之间的故事;我的阴阳两界写了王二与妇科医生小孙之间朦朦胧胧的爱情故事。作者塑造了王二这个角色,以他的视角切入,以他的年龄增长为写作线索,向我们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我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精神意义超越了它的现实意义。因为书中所写的生活已经不再是当下的生活了,而是与当下的生活有着千差万别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然而,作者揭露最真实的生活的那种精神与态度却值得我们崇敬、尊重以及反思。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本书得以面世,多亏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必须说明,这些优秀的品质并非作者所有。鉴于出版这本书比写出这本书要困难得多,所以假如本书有些可取之处,应当归功于所有帮助出版和发行它的朋友们。”

    看了上面这一段话,心中不免犯嘀咕:为什么一本写真实生活的好书会经过层层阻挠才得以出版?在这里插个题外话,那就是“王小波现象”。“王小波现象”说的是在王小波生前作品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2-01-05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12-14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1-16

  • 2019-11-06

  • 2019-11-16

  • 2022-12-30

  • 2023-01-02

  • 2019-10-11

  • 2022-12-29

  • 2019-10-29

  • 2022-08-08

  • 2022-12-31

  • 2019-10-11

  • 2022-12-16

  • 2023-02-16

  • 2023-04-29

  • 2022-05-06

  • 2022-09-07

  • 2021-11-17

  • 2022-12-28

  • 2023-01-31

  • 2023-01-23

  • 2019-10-28

  • 2022-12-14

  • 2023-02-02

《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精选《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经典《黄金时代》引发对社会的思考等,感谢大家的阅览,欢迎大家多关注本栏目文章更新。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