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 > 地图 >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2024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范文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相关栏目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热门栏目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推荐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

(共 9924 篇)

  • 1、 《暑假打工记》读后感

    《暑假打工记》这篇文章说了我和妈妈签了一张员工录用合同书。第一天到了饭店,我穿上了新奇的工作服,怀着满腔热情,忙上忙下,又是收拾碗筷、又是扫地,挥汗如雨。可好景不长,我就腰酸背痛了,浑身像散架了一样,刚想歇一歇,领班小姐就向我瞪眼了第二天,我迟到了五分钟,被妈妈扣了十元工资。我觉得上学迟到十分钟,只要喊报告就行了,现在只是几分钟就被扣钱,真不甘心。日子天天过去,总算挨过一个月,合同结束,但是工资的钱只够买一双运动鞋,感到真羞愧。晚上回到家看到书,感到书很亲切,妈妈看着我可爱的读书模样,脸上露出了笑容

    就是这样的文章,让我感受很深。既然文中的我才尝试了一个月,觉得工作是那么累、那么苦。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每天都要工作,是更加的辛苦。而天真、可爱的我,也帮助过妈妈干活,却为妈妈添了乱,现在想想,真不应该。读完《暑假打工记》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爸爸妈妈是那么累,但是他们从来不说。现在我长大了,应该要学会独立,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活。

    《暑假打工记》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有空的时候你也来看看吧。

  • 2、 王小波传读后感书评500字欣赏

    《王小波传》是一部由乐文城著作的书籍,是一部传记书籍,主要讲述了王小波惊艳一生的经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讲述了王小波的幽默机智,他的文学思想对当代的意义。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很幸运在图书馆找到这一本书,在这之前,我对王小波先生是完全不了解的,这本书从小波先生的祖辈讲起,直到他离开人世。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会喜欢小波先生吧,他个子很高,长相不算出众,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便与其他孩童不同,赶上了文革时代,闹饥荒,求学之路坎坷,去西藏,在人大当教师,出国留学,辞职当作家,王小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了,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从未放弃对读书的热爱,印象很深的是小波先生远赴偏远地区,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地方,他找书读,读很多遍,直至书页都翻烂,这不禁让我感到惭愧,出生在这么好的时代,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却没有那么用功的读书,浪费了大把时间,是的,不必纠结于读书是否有用,它们总会在未来帮到你。

    我比较喜欢的是,书中讲述王小波与他爱人李银河的故事,李银河被王小波的才华深深吸引,在王小波眼中,李银河是一位精神()斗士,他们相爱,结婚,不像大多数婚姻一样,他们不重物质,不要孩子,追求精神的自由,王小波给李银河写了很多封信,我惊叹于他那朴实又超乎平常的文笔,示爱很强烈却又不失幽默。你好哇,李银河这一经典的开头被后来无数人引用,这些信也编成了一本书,名叫《爱你就像爱生命》,只听这个名字就足矣让人陶醉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小波先生在不惑之年却永远离开了世间,他的文字,他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 3、 王小波文集读后感1500字

    王小波文集读后感1500字

    lili lili生活记事

    断断续续读完了《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和《爱你就像爱生命》,在这个时间一起写下读后感。

    1.

    《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和少量的书评。书中内容涉及广泛,仍记得在读这本书时查了很多人名书名典故和时代专词,现在还时常有书友点赞我查阅的资料,感概。

    这本文集里收录了很多杂文,不少在高中语文阅读资料上就读过,比如《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等。读的时候就有种熟悉感,通读完觉得王小波的东西很有道理,心中有个模糊的感觉但又说不出个一二三。彼时阅历才识尚浅,也许在将来哪一天就读懂了他深邃的思想。

    文集最后一篇收录的文章是《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文末有一段他的新年祝语,与大家分享:

    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更重要的是记住自己今年几岁了,别再搞小孩子的把戏。岁末年初,总该讲几句吉利话: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都能做个健全的人——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吉利。

    2.

    《黄金时代》这本书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三部小说。书中主人公都叫王二,起初我以为王二是同一人,后来细看,他们其实有不同的人生轨迹。

    在另一书《爱你就像爱生命》致其他人的部分,王小波写给赵洁平同志的信件里提到,每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叫王二,但这并不说明所有的小说人物都是同一个人,这个名字不过是个符号而已。

    "这些小说被收录到一本书里,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作者认为,这样的生活并无值得炫耀之处,但是因为我们是这样地活着,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更值得宝贵的东西了。"

    《黄金时代》一书中有很多地方写到性,也因此这本书招致非议。在知乎上《黄金时代》还被某些知友列入小黄书。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文集里收录的《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谈到,"这样写既不是为了招致非议,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为了对过去的回顾。"

    "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正如饥饿年代里吃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除了不论在哪部小说都很聪明有点装傻思维跳脱的王二,还有第一部小说《黄金时代》里面王二做知

  • 4、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读后感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读后感

    整理儿子书桌,看到儿子看一半的王小波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记起儿子曾说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向前来面试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一个是:《沉默的大多数》作者是谁?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对王小波作品,最令我这个初中数学教员好奇的是,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写一手好文,说明王老师本身是个能文能武之人,堪称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这样的角色在中国文坛上少有见到,现90年代的高中生儿子喜欢读,就更勾起了我很大好奇,于是翻到杂文第二篇,读起王小波的《思维的乐趣》,刚刚翻阅几页,我便感到此书十分对我的路数,哲思、幽默、机敏、理性、清澈,不愧为文武双全的大师,文中的文字2024给我的感觉是通俗易懂但不乏品味,让人爱不释手,是我读下来的感受,于是我抱着单纯的心态,有滋有味地读完并写感受一二。

    一大体验是读大师《思维的乐趣》,不仅有思想上的犒劳,同时还有语言上的爽而不腻的享受。写出《思维的乐趣》是97年之前,写的是25年前二十五年前,到农村去插队时的他,以自身对xxx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反思与书写,现好多个10年过去了的今天,王老师的思想依然很容易被当下的年轻学人所认同,它除了给人思想,给人精神,给人趣味外,它语言上略带调侃的轻松的聊天式风格,也往往让人忍俊不禁,只是作为一个五零后王小波是不合群的,于是那帮五零后成了既得利益者,他成了异类。一起欣赏文章一片断: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到死方休。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座鸡窝。想当年,我在军代表眼里,也是很低下的人,他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强加给我,也是一种脑移植。菲尔丁曾说,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种脑移植带给我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愿地用一句功利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上,蠢人办不成什么事情。

    王小波老师的语言是简单,很合我的趣味,道理就该简单地讲,象这样通过幽默精神来保持思想的独立和韧性,让这场少数人对阵多数人的势单力薄的斗争看起来不那么悲催,反而喜剧,看起来王小波老师就是个早生了三十年的八零后!

    二大体验是在《思维的乐趣》里,王小波老师喜欢讲故事,讲个xxx里的故事然后绕着弯地

  • 5、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一)

    读过王小波的全集,对于至少是后期的王小波有些了解。但我实在辩证的怀疑的看,这点很重要。王小波给予和展示给我我一种新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并且给出了他自己的实例。至少是我不再像原来那样盲目,不过依旧盲目。然后,他也是我更深入的想了自己的人生体系,也许是我第一次对比人生体系,与年长的人。这样的机会在年轻时并不多。在我看来,也许我的体系较王小波还是有些不同,尽管具体问题上经常殊途同归。他的体系以思考后的感性有趣为基础,而我的以比较接近理性的本性为判断标准。或许先人有类似的学说,而且如果存在,将比我的更加成熟。不过不成熟也有优点,就是可以进一步的前进,没有过多阻碍与约束。我的时代自然科学更加发达,对于生命的理解若是还没古人精辟,那就是我的不是了,或者我们的不是,但至少我是有责任的。这是目前最大的收获。

    其次是对于具体方面的收获,文革的历史,文化的含义,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现世与古代共通的地方太多了,王小波又重新告诉了我这一点,而且这一切都是围绕人性而来。

    然后,王小波提示给我文学的内涵,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浅薄。以前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文学,以为仅仅是书上的古文加之现代的小说诗歌,以致是所谓名着。经过王小波的再教育,才知道就连名着也是不熟的。而且自己愚蠢的时间够久了,失去的还是很宝贵的少年时光。生活就是用来后悔的,少年的错不全在于我,而青年的时间就不能再浪费了,否则就更愚蠢了。王小波虽然并不是交给我文学,(他的作品很好,但不能概括文学)但是他将文学的大门打开了,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才是文学,知道了世界上有卡尔维诺,尤瑟纳尔,杜拉斯这样的真正的作家,而不是混迹于近乎远古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古代的大师中,这样才能修复我们文化上的的断层。虽然还没有读过,但是可以预见,今人要比古人强,今人的精英中的思想要比古人更加深刻,否则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二)

    书中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等。《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都以文革为背景。我对文革的了解不多,很少看相关书籍。偶尔在某些为民主摇旗呐喊的网络大v笔下窥见一星半点,大约知道文革开始是文斗,后来升级为武斗,从冷兵器升级到手枪甚至坦克,当然也死了不少人,有被批斗祸害死的也有武斗中被打死的。但这些都不曾发表在主流媒体上,也就是说电视上没见过,报纸上没见过,主要都在自媒体上流传。我不知可信度有

  • 6、 打工心态读后感

    打工心态读后感(一)

    今年春节闲来无事,在朋友书架上碰到了这本书,读后深有感触。我本人在莞深两地已工作16年了,在来红旗之前曾经换过11个工作单位,期间也碰到五六家好的企业,除有几个企业是迫不得已离开的以外,大多数是主动离开。当时心里想趁着年轻多积累工作经历,更主要是就打工心态的影响。看着以前的同事和原来的企业一起发展壮大,心里百感交集,引以为荣的是今天我已成红旗人。

    打工这个词来源于我国港台地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港台企业、外资企业一起进入我国内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我还清晰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邻居黑白电视机上看了一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的电视剧《珠江情》,剧情主要是讲述从农村女孩们在广州的工厂的工作和生活情景,当时感叹自己能像她们一样在工厂工作多好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工这个词成为风行神州大地的词汇,衍生出打工者、打工仔、打工妹等名称。

    在打工者中,普遍存在一种心态,即俗称的打工心态,在企业里,打工心态主要有以下10大突出表现:

    (1)看着脚尖走路,没有长远眼光,着眼点也就是当前两三年,往往第一考虑的是自己职业的安全感,是如何保住现有的饭碗。很少有打工者能进行换位思考,站到企业或老板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考虑问题。

    (2)漫不经心,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就习惯性地想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在公司里多待一分钟都不情愿。

    (3)一些打工心态很重的打工者不出力、懒付出,心里总想着:做事差不多就行了,搞那么辛苦做什么长此以往,许多打工者已经习惯只管自己的两亩三分地,严重缺少整体观念。

    (4)缺乏责任意识,遇事推托、抱怨,喜欢寻找借口,竭力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

    (5)单枪匹马,个人英雄主义。很多的打工者脑海中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总希望在一些事情上显露一下,在领导或老板面前表功。

    (6)大手大脚,花公司的钱不心疼。他们没有成本意识,不会将公司的每一分钱的支出都算作是成本,更不会去想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

    (7)一些打工者对结果不负责,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想得到好的回报,又不舍得多付出,总觉得吃亏的是自己,总有一种受压迫感。

    (8)不能忍耐,缺乏忠诚,不能与企业共患难,频繁跳槽。

    (9)没有自动自发的主动进取精神。具体表现为领导或老板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绝不多做一点。同

  • 7、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范文1000字

    众所周知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自认为是小说家,这是他在写作末年开始写的所有杂文总编,编者是他的妻子李银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范文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范文1000字

    沉默是个双面的词语,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由沉默导致的悲剧往往是令人痛心的。这样的故事进场发生在我们身边:公交车上,一位凶神恶煞的乘客因为一两块钱车钱的问题,殴打公交车司机,或者是小偷形迹败露之后殴打、威胁受害人,而在公交车上的,往往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沉默,是人性的冷漠,是怯懦,助长的是恶人的气焰。扼杀的,是他们自己的灵魂。

    有一种言论认为,中国人是这世界上忍耐力和抗压能力最好的人群之一。我们长期生活在各种重压之下,他人的重压,社会给你的重压,权力的重压,金钱的重压。面对苦难,面对灾祸,我们仿佛都是那么的敦厚善良,大多数人总是选择逆来顺受,总是学会服从和屈服。用学者的话来说:这就是中国人的奴性。孕育形成臻至完美的过程长达几千年之久,这期间,中国人已经逐步的失去了自由的灵魂,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不会独立的思考,没有自由的魂灵。

    面对社会的不公与苦难,太多的人选择了沉默,这是个悲剧。这沉默的大多数,在王小波的杂文《一致特立独行的猪》中就成了普通猪的原型,这猪是高度拟人化的猪,普通的猪就如同普通的人一样,麻木,无论他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屈服于他人的设置安排,按照他人所规划的去生活,肉猪阉掉只为长肉,种猪只为当花花公子,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而这其中作者描写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猪有很多拟人化的特征:1、象山羊一样敏捷;2、不安于命运,不向命运低头;3、习惯于特立独行;4、对知识青年好;5、善于斗争,敢于斗争;6、对邪恶的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7、岁月的磨难使猪的本性发生了改变,对人变得更加冷漠和不信任。但无论是屈服于他人的普通猪,还是对人变得更加冷漠和不信任的猪,最后,他们还是猪,我们不要做猪,我们要做人,所以在他人安排的生活中,不能失去独立的思考和灵魂。在生活的磨难之后,不能灭失掉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包容,善良,宽容,正义,这时,我们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

    不做沉默的大多数,不做他人跳楼时的起哄鼓掌者,不做他人蒙受苦难时讥讽者,不甘屈服,敢于争取自己微小的权利。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个律师在列车上买了瓶一

  • 8、 《打工女孩》读后感

    对于一些打工女孩 她们早上六点半起床 七点上班 有很多人都没时间吃早餐 然后工作到晚上九点下班 有钱吃吃宵夜 没钱就洗洗睡 她们这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苗条呢 对于我来说 我不会为了身材而不顾自己的身体 我很想问 她们到底问了什么?没有什么追求吗?

    她有追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伍春明 她和好多女孩那样只读过中学 家庭很穷 父母都是农民 但是她有上进心 正如她在日记里所写的 我下个月报读速记文秘大学,一定要拿到大学证书,我来东莞绝不是为了挣这两三百块,这只是我的立足之地而已,绝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没有人理解我,我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作为一个打工妹 她有目标有想法 不因为自己只是打工而放弃读书 (日记里她写着:“有谁知道我为什么不回家过年?最主要的原因,我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因为我要读书!”

    自认为 打工妹文化一般都很低 不会去充实自己 没想到她们还会那么努力看书读书 自己联想起大学才看了几本课外书而已 真的有点惭愧 发觉真的要多读点书 让自己的人生阅历有所拓展 想到自己每天只顾社团活动和在宿舍玩游戏 连看书读书的机会都少了 慢慢发觉 这样好浪费时间 浪费大学这个很好增长知识的阶段

    另外 她渐渐和她父母的世界离得越来越远 她父母希望她尽快安定下来 早早结婚 最好嫁给附近村子里的人 但是她不想这样 她在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看来我们之间无法沟通了,你们永远不知道,也不会明白女儿心里真正所想的。也许你们以为我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工资三百元一个月我再也不跳槽了,你们要我再也不要跳槽了,在这个厂里好好做两年再回家结婚,像农村所有女孩子一样,成个家,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想的,我的计划第一是读函授大学,第二学会讲广东话,第三,一无所有,一事无成,绝不结婚!”

    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好的计划 我想 我们大学生 也要有自己的计划 没计划很可怕 我们不知道做什么 将会无所事事 行尸走肉 所以 我现在也要好好计划大学怎么做 计划大学之后的工作

    从这本书 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其一 不论是农民工 他们只要有颗学习的心 也能学习 所以我们也要有颗积极向上 爱学之心 其二 工厂女孩没有故乡她们父母家并不是自己的家 所以我们也要靠自己的努力 不能完全依赖别人 父母不能一直帮我们 当我们身处挫折的环境时 不要一味的抱怨 而是要努力的奋斗 若对事不甘心 就不该放弃 不可为之而为之也罢 人生也会因此

  • 9、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200字

  • 10、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篇一:读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的杂文。阅读王小波先生的杂文随笔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这本厚厚的杂文随笔中,他那幽默犀利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写作风格,可以让人体会到真正的阅读快感,但在掩卷之余又令你沉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构身边复杂的事态。

    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便总结了何谓沉默的大多数: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些人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王小波还说到,我属于最后那种人;对我来说,这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难改的积习。小时候我贫嘴聊舌,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沉默寡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说,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我国向来就有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之说。可见,学生之所有要保持沉默,是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我现在发现一个现象:低年级的时候还有不少学生举手发言,四五年级就比较少,到了六年级几乎不见学生主动发言。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了。

    如果课堂上长期存在沉默的大多数,从教师方面说,肯定是在主导作用上存在问题。如何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如何让学生畅所欲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状态,除了对教材要有居高临下的驾驭能力之外,更要贴近学生,研究学生,研究学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学生不愿说的原因,除了正常的生理因素外,大多是由于怕出错而导致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责怪。作为教师,应当把好学生的脉搏,理解学生的顾虑,消除其思想上的障碍,让所有学生都能开口说话,以一颗真心、诚心去打动学生。刚开始时,可能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举手回答,我们也不要灰心,要抓住每一个好的契机,循循善诱,让愿意发表见解的同学渐次地举起手来。在形式上,如果学生羞于举手,那么就让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说也行,用眼睛向老师看一下(表示想说)也行。在这一环节上,老师的情绪色彩喜怒哀乐,对学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切忌自己先灰心,把悲观、失望情绪感染给学生,又要鼓励学生不因一时的失误而自怨自艾。要知道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0-24

  • 2023-05-23

  • 2023-05-23

  • 2019-09-25

  • 2023-04-22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0-29

  • 2023-05-31

  • 2023-05-23

  • 2019-10-24

  • 2022-11-18

  • 2019-09-21

  • 2021-08-27

  • 2023-07-01

  • 2023-06-08

  • 2019-10-29

  • 2023-06-29

  • 2023-06-15

  • 2021-09-23

  • 2022-12-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4-23

  • 2023-06-16

  • 2019-09-25

  • 2021-08-23

  • 2021-09-22

  • 2023-06-27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
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2024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王小波打工经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