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 地图 >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一、互联网经济中的免费趋势是什么?n互联网免费趋势的第一个体现,就是市场格局的变化和资源的流动。免费商品最直接的效应,是冲击了原有的收费市场。在其他商家那里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如果能够免费获得,那么它就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百科全书的市场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1991年,世界百科全书的销售额有12亿美元。到了2001年,互联网的在线百科产品出现,在维基百科上,所有人都可以免费查询信息,甚至可以自己编辑和补充内容,百科全书市场全面严重缩水。与市场格局的变化同时发生的,是资源的流动,在百科全书的案例中,财富并没有蒸发,只是从有形的金钱转换成了无形的知识。互联网免费趋势的第二个体现,是商业运作的模式得到了扩展。以广告市场为例。过去投放广告的模式可以说是漫天撒网,只有极少数正好关注某一产品的人才会去尝试广告中的商品。但是互联网经济下,广告的投放可以用精准来形容,你在浏览汽车行业的相关新闻,可能网页旁边就挂着一个汽车品牌的宣传广告。广告商向提供免费搜索服务的网络公司支付广告费,依靠精准投放,获得了更高的点击率,和更忠诚的潜在客户群。互联网免费趋势的第三个体现,是观念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浪费成为了一种美德。免费的出现,让资源一下子充裕起来。比如互联网上每天出现海量的文章,人人都是自媒体。因为整个空间都是充裕的,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作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写作行业中来,越来越多好的文章出现在市场上。这就是免费带来的好处:充裕形成浪费,但这个浪费是充满创新和自由的浪费。二、互联网经济何以产生真正的免费商品呢?n首先,免费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从硬件上来说,互联网时代离不开三大支柱:电脑处理器、数字存储器和带宽。这三大支柱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内存的吞吐量和上网的速度,也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商品的价格。过去的半个世纪,很多商品都在涨价,但是这三种硬件的价格在不断下降。三大支柱的价格不断下降,带来了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是让电脑的普及率增加。三大支柱价格下降,直接导致了电脑价格的下降,普通家庭也能买得起电脑了,电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第二个好处是,降低了互联网信息的边际成本,信息商品的免费成为可能。比如前面的例子中提到的,视频网站的免费电视剧。一方面,这种信息产品是充裕的,视频网站提供的电视剧多不胜数,充裕的商品带来充分的竞争,商家会主动将利润压到最低,以获取最大的销量;另一方面,信息的存储、复制和传播的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0。所以,很多观众可以免费观看,网站则会利用这些观众流量来换取其它利益。除了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心理也是促使企业免费的关键因素。对于消费者来说,收费和免费的最大区别在于“心智交易成本”。什么是“心智交易成本”呢?其实就是消费者思考要不要进行交易的成本。人的本能都是犯懒、不愿意思考的。当一样东西免费提供的时候,人们不会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就会去试一试,而一旦要收费,哪怕只有一分钱,也会去考虑是否值得付出这一分钱。从心理层面来说,“免费”的商品意味着,消费者不需要去花费精力去思考和评估。收费为企业带来了壁垒。一旦一件商品决定收费,不管收取的费用有多低,都会让消费者面临非常高的心智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低定价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其实非常少。因此免费就成了大多数企业的选择。三、在免费的趋势下,企业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实现盈利?n第一,“免费加收费”模式;n是指,企业通过免费产品吸引用户,占领市场,再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向其中一部分用户收费,获取利润。腾讯最初的成长阶段,就是依靠“免费加收费”策略。腾讯成立之初,唯一的产品是即时通讯工具QQ。QQ是一个免费软件,它的方便性和社交性,让它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上线仅一年多,注册用户就达到1亿。在积累了巨大的用户基数后,腾讯推出了QQ秀,在付费后,用户都可以使用QQ秀中的卡通形象来打扮自己。这是一种典型的“免费n第二,“礼品经济”模式。先来看第一种。所谓“免费加收费”, 礼品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把商品当作礼品,免费赠送给使用者。很多自媒体的盈利模式都是“礼品经济”模式。比如,在知乎上回答网友的提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分享知识。网友无需向分享者支付费用就能看到发布出来的信息。分享者的目的不是从看到信息的人身上去获得金钱的回报,而是在不断分享高质量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或者积累声誉和关注度而成为某方面的权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V。他们成为大V后,再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为其他产品代言、或者开设分享更稀缺信息的付费班等多种方式盈利。在“礼品经济”模式中,人们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是为了获得金钱,而是为了收获与人分享的乐趣、赢得声誉和关注等等。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免费成为企业存活的必选项,如何从免费中盈利,让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安德森认为《免费》是继《长尾理论》后对互联网经济的延伸思考,两本书表面上所谈的事情差异很大,实际却一脉相承。如果说《长尾理论》揭示的是互联网范围经济的1.0版,那么《免费》可以说是互联网范围经济的2.0版。前者是从品种角度的总结,后者是从价格角度的总结。品种和价格在这里的关系在于:品种越多,成本越低。

在《免费》这本书中,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对于这个观点,它核心要体现的价值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免费更多是一种促销手段或营销噱头,新型的免费是一种长期的产品价格策略,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服务永远不收费。典型的例子比如QQ的聊天,百度的搜索,360的杀毒服务,这种核心服务永远不收费。

2、在竞争性行业,定品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而由于互联网信息非常充裕,各种力量生产出大量的信息,信息成本相比以受众来说很低,而且可以以近乎零成本来传播,因此信息可以做到零定价。这种以信息服务为核心服务的企业就可以考虑将服务完全免费,当然也要求这种提供虚拟化服务企业具备卓越的技术研发和管理控制,使得自己的成本越来越接近于零。

3、很多传统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旦企业的产品可以完全数字化,那么就可能存在崭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你现有的运营模式。这种企业要理解今天的挑战是:过去是企业核心的收费业务今天要完全免费,那如何在免费前提下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序言里周鸿祎的360杀毒软件算一个,曾经的报纸行业也算一个,还有很多主营业务免费的案例这里不多做说明了。

而针对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安德森有四点归纳:

1、直接交叉补贴。比如电信运营商已经坚持很久的存话费送手机;

2、三方市场,广告商付费而消费者免费,比如Google、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

3、免费加收费,也即是部分用户免费另一部分用户收费,比如网易邮箱的免费用户和收费用户,比如新浪微博的会员用户收费和非会员免费。

4、纯免费,比如维基百科,由热心人捐赠运营费用。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在2019的今天来说,有点老生常谈的意味,毕竟现在本书中所表达的这些观点已经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中国,几乎已经被运用到方方面面了,但本书出版在09年,中国正是从那时开始经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能不说安德森的前瞻性。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些,不知道是老爷子写书太绕口还是翻译没有掌握其精髓,感觉这本书啰嗦有余,再加上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本书会里面介绍的案例有点过时。

结合安德森在本书所表达的观点:在21世纪“免费”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该观点的大前提下,思考当下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我有以下几点疑问:

1、随着“免费”经济的发展,加之资本的入局,越来越多的“免费”成为了资本推动下头部玩家的把戏,而对于以创新为主的新型玩家来说,会不会在“免费”这条经济规则下毫无生存空间,那么对于国家的创新循环来说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而实际上这些正在发生;

2、网络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信息,但“羊群效应”将使很多个性化企业难以为继。在市场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倒下去,同时又有更多的企业站起来,这个交替的过程就是市场发展的阶段。当越来越多的商品走向免费的同时,我们肯定会问:有什么不能免费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如果钢材价格降低,而石油价格还是这么高,将来会不会出现买石油,送汽车?

阅读本书的时间是这本书诞生十年后的今天,所以本书的观点更多的只能作为当下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基石,更多的是一些在免费经济在各行各业推行后的思考,共勉。

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免费拥有很大的吸引力,让你迅速的占有众多客户,占有高市场率,成为客户心智中的第一。客户的价值便是网络产业价值的衡量标准。而赚钱是如何利用这些客户的价值,去找到买单者,用创意的方式去装钱。

书中对免费的解释很透彻,并讲了理解上的误区。免费就要一直免费。免费不是无价值,是边际成本不断趋于零的产品,是吸引点。

书中还讲了盗版与正版的关系,很有意思。想想你知道某个岛国天皇的名字吗?估计不会知道,我也如此。但你可能知道那个国家有个人叫苍井空。这就是免费的力量,仿佛是种自然规律,不可阻挡。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好吧,让我们来聊聊这本书,这本书只有简单的260页,我看完这本书仅仅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还在书中的一些精彩之处做了笔记和思辨,总体来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不单单是创业者,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一看,单从书的名字上来看,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创新的作品,虽然大多数的篇幅都在讲如何创业,如何打造初创公司,但整体来看,这里讲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1、关于创新(书中所说的垄断),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就是本书的中心要点,解释了什么是0到1。简单的复制旧技术是横向发展,而创造新技术是真正的从0到1,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不用去关注事情的本身,具有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非常的有用。 创新是一种思维,当你的公司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创新,但如何创新?我们对我们现在的产品做一下小小的改进,这就叫创新么?就如同书中所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至少要对现有的产品改进10倍以上,才能形成创新,而这种创新能够保持你的垄断地位。 我们在经营公司过程中,或者工作中,是否也需要这种思维方式,人们总是过多的关注我们能看到的一面,我们是否能够透过这是表面,去思考和探测到深层次的、具有对立性的另外一面,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如何避免竞争,找到优于对手的解决方案,形成垄断地位(可以靠专利、靠政策、等等手段),这是每一个公司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形成绝对优势的唯一路径。比如:腾讯垄断了社交(微信)、淘宝、京东垄断了电商、百度垄断了搜索等等,我们都能看出垄断的影子。 那么如果不能避免竞争,短时间内又不能消灭对手形成垄断,怎么办呢?合作和联合,比如:滴滴和快的、大众点评和美团、58同城和赶集网等等。2、关于78:22法则的思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八法则,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有几个规律,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上,80%的销售是由20%的产品带来的,80%的业绩是由20%的人员带来的,等等,关于产品,关于市场,关于工作,关于定位都离不开这一定论,我们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这方面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每一个领域都想进入,每一个产品都想涉及,每一个小市场都想拥有,从市场角度、从公司运营角度来看,尤其是市场总量一定的情况,这种做法或许看来是无奈之举。 但问题始终存在,我们过多的大而全,追求全能,把公司精力平摊到所有业务上,势必就会压缩我们在优势业务上的投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严重低下,我们投入了过多的运营成本(书中所说的客户获取成本),而取得的确实一块很小的市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公司压力越来越严重,而我们的优势产品,却由于我们把精力分散而无法精益求精,优势产品竞争力也会下降,最终导致满盘皆输。 我们为何不把产品布局重新安排一下,集中我们的优势兵力,打造这22的业务和78的市场,而把那78的业务却只有22的市场交给其他公司或业务单元去做。一方面,保证我们的优势业务的优势地位,同时,其他业务单元的精力足够去开拓那22的市场。我想,这是该有取舍的时候了。3、如何面对和思考失败,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去研究别人为什么成功,在中国传统意识里,我们也喜欢报喜不报忧,我们不愿意去面对失败,不愿意研究失败,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每个人、每个团队、每个公司的成功都无法复制,每一个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成功不是中彩票,基础决定命运,浅薄的人才会相信成功靠运气和机遇,只有强者才认为成功靠因果,这有点像佛家思想,凡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翻译过来就是,机遇是为有准备人的量身定制的。 关于失败,史玉柱有一句话:没成功一次,智商下降一点,没失败一次,智商上升一点,很多时候,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能启发心智。4、关于团队文化的思考,我们的公司是什么文化,我们的团队是什么文化,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加入,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团队文化是一个公司或一个团队的灵魂,代表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目标,甚至相同的爱好等等。 那么我们的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团队文化的呢?我认为应该是在这个公司刚刚创业和成立的时候。团队文化一定不是强行打造和灌输出来的,而是在公司不断地发展和运营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团队文化一定要在选人的时候就开始的,一个不认同团队文化的员工是不能够招聘的,同样,作为公司,也要认清自己的团队文化,鉴别那些人是能够理解并真正认同我们的文化的,一个团队有太多的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信仰,这是很可怕的。这是我们的管理者特别要重视的。 我们现在很多公司在不断的含企业文化,不断地变更企业文化,然而这恰恰就是欠缺的地方,我们没有好的办法来建立并维持我们的文化,于是就不停的喊不停地喊,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喊出去的文化,我们自己真正理解了么?我们需要让员工如何理解我们的文化?就好像在一个农村的墙上写上“科学发展观”,农村能弄明白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么?出现这样的现场还是由于我们的基层单位懒吧,没有把中央的精神进行分解、切实的落地吧。 我们现在在谈用户意识,什么事用户意识,用户意识如何落地到具体的员工、具体的岗位,我们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高层到基层都在说我们要有用户意识,高层可以这样说,但是基层既然这样说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想是执行层面出了问题,我们并没有把这句话认真的分解,制定可行的,员工理解的话和工作内容,没有翻译成员工既定遵守的章程、流程、操作指导书。我们只是在不断地喊用户意识,那么效果可想而知。这本书有很多的精彩之处,他讲述的是道理、故事,但传达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教会人如何思考、如何看待事物,我想,这本书里有一半的内容可以归结为心理学范畴。是一本不错的书。

从0到1是创新

从1到n是复制

现代商业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从0到1

而后则是实现了从1到n无限复制

未来的商业是创新与复制的较量

创新如果稳居上风商业的未来则是0到1

复制如果稳居上风商业的未来则是1到n

1776年瓦特引领了0到1的风潮

1954年约翰·冯·诺依曼引领0到1的风潮

接下来又会是谁来做这个领军者,商业又是怎样接纳这些创新,怎样处理这些创新,怎样将这些创新日常化,未来商业是句号,还是问号?

其实这本书最强调的是创业者的个人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目标明确,眼光犀利,专注,缜密,超强的执行力和控制力还有预判。但是能够有这种意识和魄力的,基本也不太需要看这类书……

看看就行了……

推崇创新而非复制,打破旧观念,建立新体系。

·循序渐进×——大胆尝试,而非平庸保守;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一定要有计划性;

·改进中竞争×——对于企业而言,竞争很难赚钱,要垄断;

·专注产品而非营销×——营销和产品一样重要。

 

企业目的和驱动是——钱

如何赚钱——避免竞争,开启垄断模式,最大获利;

垄断企业的特征——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建立企业的不可复制性——秘密;

如何垄断市场——占领小市场,扩大,创新而非破坏;

发展——计划性,规划未来的方向和道路;

幂次法则的启示——看准,专注;

打好企业基础——合伙人、公司权利、员工稳定、报酬和奖励、不断创新;

打造企业文化——合作、才能匹配、专业、不可替代;

推广和销售——重视销售,扩大影响;

跟随新时代——人机共处,互补,友非敌;

公益创业想要成功也是一样,特斯拉成功秘诀——技术、时机、垄断、团队、销售、持久、秘密;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书笔记10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书笔记1000字:

这本书看了2遍,值得看两遍的书不多。因为现在看到太多战略不重要,产品最重要;营销不重要,产品最重要……等等之类的观点,所以这里给了我一个清醒思考的机会。

创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事情,开放到让人无所适从乃至惶恐。像傅盛所说的理念一样,一个创业公司CEO的首要问题是将一个开放的问题,变成一个封闭的问题,这样创业就有解了,才有目标,才能给聚焦一点去做好,才能够有精益创业的机会。市场就像一个原始森林,如果盲目去做好所谓的极致产品,估计就是在森林里打转,是出不来的,于是我就用“探险”这个词来描述好的创业方式,而不是用“冒险”这个词。

本书最重要的问题是写在开头的:“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是辨别一个人是否拥有独立思维的切中要害的一个问题。正如笔者说说,出彩的回答很少,相对于智慧,这些想法缺少的更是勇气。针对这个反主流问题,多数回答都是对现在的不同看法,而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反主流的事情,能够看清未来的异端人士才更适合。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大多数只是模仿,太多民族丢掉自己的特色,反而失去了独特创新和进步的优势;

竞争会扼杀创新,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辟新市场;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如果没有天使用户,利基市场,病毒式营销,一炮而红是幻想,客户不会主动上门;

失败者才会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特别到了一个赢家通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市场不会等你太久,精益创业也不能盲目,必须有针对性地反向去努力深挖;

一个企业不可能光靠品牌吃饭,必须做好基础产品,形成社群;

员工持股必须从创业开始就实施,一个拥有独立特行魅力的企业文化才能给吸引优秀员工,吸引客户。

从0到1创造是新市场可能会比较困难,要求比较高,就像拥有发现“美”的能力者。但我们即使没有发现美的能力,但发现丑的能力肯定都是岗岗的,只要把丑的认真改得美一些,有品位一些,也不错了。我国市场上的产品太多了,并且假冒伪劣、次品充斥,只要用心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出来。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从0到1。记得独立思考哦,毕竟这个才是一切的起点。作者:刘将茂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


导语:《商业的本质》是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继管理圣经《赢》之后潜心10年,封笔之作,致敬工业时代,回归商业本质。小编收集整理了这部著作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久不读书,尤其商业类(除了伪强人,女子有几人喜欢商海),知道这本书的发布会是在一位朋友的空间。关于发布会,前已经写过了。不会加入樊登。即使只是绝美的精炼分享,也更会因先入为主的抢先介入而打扰了自阅读的吸收乐趣,妨碍了阅读的本质。

还是那观点,即使在人人忙乱到无法正常进食的超快餐时代,好书还要自己读。现在,对于人类,慢慢吃顿饭似乎已经很艰难了,我们该如何度过余生。找对的人,做有趣事,不负今世闲暇时,该当多难。

介绍说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晚年间的这部著作与其早年大部分著作的核心没有什么不同,还是那些老话,反复说而已。老的商业人士读来感觉熟悉,新的朋友感觉新鲜实用。所以,书的发行量反而不低,一月再版六次。

现代社会,在一个到处充斥着尿盆文化,撕逼节奏,滚床单年代,商业经济该何去何从,又当如何自处呢?想着本于自己无关,也许思考一下也会蛮有趣,写与不写间彷徨多时,还是写一点吧。

其实最近两月开始玩文字以来,发现随意书写本来是挺有趣的事。可是就害怕平叙的文字却会被不同之人误解乱毒,仿佛每一个文字都子弹,每行书写都成冷箭,在射杀啥。唉,想来要把文字拿捏的温和有礼,进退有度,也该当向人类的语言的学习一样的,艰难而漫长吧。上学时天天八股,没有意识需要好好写东西,这现在自己写来,已经不会温和礼让左右周全了。好吧,如果被人误读到了射杀,是我的表达不畅。这里先行谢罪!

还是先消遣吧。

国王职责

春节带小女随团去的泰国,实话说,随团出行并不自在开心的。好在一切还顺利,比起国内随团,温良了太多了。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虽说国家很贫穷,可是全民却恭捡有礼,并不凶恶。导游讲自己国家的二战历史,充满多国王的敬重爱戴。当时我们周遭国家,沦为殖民地,我们的国家很小,却得以保全民众的自由,全赖国王的对子们的珍爱之情。他拿出全部身家钱财,交与强国,一言:只要准我子民自由,一切悉听尊便。

那一刻,游人也仿佛置身国王的强大爱戴之下,希望能有此乐土。当然,一个比我等泱泱大国贫穷甚多的小国,进入才知民众的幸福指数如此之高,教育,医疗,居住等等,凡全民所需均有国家悉心考虑,小民想发财就去自己努力即可,不想,便安于贫穷享乐也安。来此方知:国王是应该给全民买自由的那个人。

当然,国王要富有,但他只可在太平盛世积攒国力,而在国力动荡虚危时即使要散尽钱财也需救民于水火。

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呢?您们是不是享有自己王国的一届国王呢?国王最大的慈悲就是公平,对待全体民众的公平。

书中最欣赏的一个关于团队领袖的观点:冰球原则。在队员奋力的拼搏中,前面的那个擦地人,最容易被忽视掉的,那里才应该是引导者之职责所在。才最应该是领导者的位置所在。

现代社会,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自身进化的必要与希望,领袖已经不必非要是过去革命年代的毛氏铁血领袖人物。在这样的人人努力的太平盛世的日子里,就应该有那个扫地僧。默默无闻,立于边角,不图不求,却缺少不得。可谁又有愿意呢。你是吗?

一只冰球只有在畅行无阻的平滑路面前行才有可能勇往直前,取得成绩。而一个人类的社群,需要擦拭的,不过人与人之间的不对等对待。你可以吗?

师父很久就给出了题目:圣人不积。自己愚钝,加之人类私利经常恍然间掺杂,总不得解,不知现在能到了那一层呢?想自己也只是私利小民而已,难以成事。

国王,您呢?敢不敢于把利益让与民间。一届国君与政府只有有了对人们的绝对的信任与爱戴,才可能换回人民的安全与爱戴!那里包含着人们自发的呕心沥血的自我努力与实现,拼劲全力的对未来的全然憧憬与拥戴。您的退却,不会招来人们的反攻,而是爱,是努力,是全民间相互的成全。我们有好子们,我们推开他们于边崖。国何以保,企业以何存?社群以何为根?

最优秀的水手和最牢固的风帆

【内容介绍】:

《商业的本质》是杰克韦尔奇对过去十几年商业变革的反思和总结。他指出,科技革命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诸多杂音,但作为管理者,不能迷失商业中最核心的东西。在当今的新商业环境下,要想赢,就必须遵从商业的规则,回归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不谈空洞的理论和概念,因为在现实中,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那些层出不穷、生死攸关、不可避免的窘境。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结合大量企业的现实案例和经营困境,给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经济低迷时期,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同时,韦尔奇还在书中专门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状况,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点评和展望。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 读后感(3)篇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 读后感 第(1)篇

游戏化是提高参与度的技巧手段,可持续的进展仍然要靠行动的内核价值。

作为概念介绍书来讲,本书已经做得不错了,理论清晰,举例翔实,不该苛求太深的延展剖析。

如果只想看最核心的方法论部分,就在这段:

为了盖房子,你需要了解三个层面的元素:小规模的组件,如锤子、钉子以及尺子;一些中级概念,如框架、管道、蓝图;还有高级的抽象概念,如浴室框架、结构工程、流动性和美学,这些都是房屋建筑中必须的元素。这些元素的总和,以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方式构成了房子本身。设计者和建设者使用这些元素把一块空地变成一座成型的房子。同样地,负责游戏化设计的管理者以类似的方式去了解游戏,并且运用这种认识去建设、拆分、重建各自的游戏化项目。

DMC系统

从游戏元素在游戏化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可将它们分为三类:动力(dynamics)、机制(mechanics)和组件(components)。它们是以抽象程度的高低排列的。每个机制都被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动力系统上,每个组件都被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更高级别的机制元素上。

其中,最重要的动力元素包括以下5项。1.约束(Constraints):限制或强制的权衡。2.情感(Emotions):好奇心,竞争力,挫折,幸福感。3.叙事(Narratives):一致、持续的故事情节的讲述。4.进展(progression):玩家的成长和发展。5.关系(Relationships):社会互动产生的友情、地位、利他等感情。

10种重要的游戏机制。

1.挑战(Challenges):拼图或其他需要花力气解决的任务。

2.机会(Chances):随机性的元素。

3.竞争。(Competition):一个玩家或一组玩家取胜,而其他人或组失败。

4.合作(Cooperation):玩家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5.反馈(Feedback):玩家表现得如何的信息。

6.资源获取(Resource Acquisition):获得有用或值得收藏的物品。

7.奖励(Reward):一些行动或成就的福利。

8.交易(Trading):玩家之间直接或者通过中介进行的交易。

9.回合(Turns):不同的玩家轮番参与。

10.获胜状态(Win States):一个或一组玩家胜出时的状态,以及平局或失败的状态。

组件是动力和机制的具体形式。下面是15个重要的游戏组件。

1.成就(Achievements):既定目标。

2.头像(Avatars):可视化的用户形象。

3.徽章(Badges):可视化的成就标示。

4.打怪(Boss Fights):尤其在一定等级的、残酷的生存挑战中。

5.收集(Collections):成套徽章的收集和积累。

6.战斗(Combat):短期的战役。

7.内容解锁(Content Unlocking):只有当玩家达到目标才能显示。

8.赠予(Gifting):与他人共享资源的机会。

9.排行榜(Leaderboards):视觉化显示玩家的进展和成就。

10.等级(Levels):用户在游戏进程中获得的定义步骤。

11.点数(points):游戏进展的数值表示。

12.任务(Quests):预设挑战,与目标和奖励相关。

13.社交图谱(Social Graphs):表示玩家在游戏中的社交网络。

14.团队(Teams):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工作的玩家组。

15.虚拟商品(Virtual Goods):游戏潜在的价值或与金钱等价的价值。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 读后感 第(2)篇

尽管只是浏览了几十页,突然眼睛一亮,这是一种视角的转变啊!作者的意图貌似要将游戏化的思维带到我们的事业中,这就牵涉到每个人的角色问题。Gamers try to win;game designers try to make gamers play.As game designers ,your baseline goal is to get your players playing and keep them playing.This is one reason why many videogames involve levels.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大游戏,由无数的小游戏组成;所有的活动,都可以通过细微拆分,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游戏。游戏化,有趣化自己的计划及目标,然后抱着玩游戏的心态对待他们,也许能做成一些事。比如我玩期货期权,玩外汇,在做好资金管理的前提下,我完全把它们当作一种数字游戏来看待,这样心理就没有什么负担,运用江恩周期理论,尊重趋势,把握周期,几年下来,效果颇佳!虽说游戏的本质并不是娱乐,它是人性与设计过程巧妙融合后的产物。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试想游戏俱乐部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玩家通宵达旦玩老虎机?飞禽走兽,宝马奔驰之类的打法?第一,是有趣,第二,是有可能赚钱(当然输的人也很多)。另一层面,也许外在奖励机制适用于本质上并不那么有趣的活动。有些事情看起来很枯燥,但在赚钱的原动力下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换句话说,外在动机可以帮助人们享受那些无聊的活动,它与内在动机驱动的活动是有所区别的……以上只是胡说八道了几句,阅读仍在继续,读完后,相信会有崭新的感受!晚安了!亲们~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 读后感 第(3)篇

整体来说,观点挺有意思,但是内容一般,泛泛而论,略显空泛。

铺天盖地的游戏融入到各种商业,慈善,公司内部激励体系当中,如沐春笋一般。

但其实游戏化思维并不是单指运用到游戏,而是把游戏化系统pBL和游戏化元素DMC运营到商业活动或者慈善活动当中,让非游戏类事物变得有趣,以达到商业目的。正教育和工作本身就有游戏的元素在,考试的分数、排名,工作中的KpI、绩效榜单,都是以游戏化的形式内外激励“玩家”进步。

一个理想的游戏化过程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动机,有意义的选择,容易被编码的游戏规则,以及是否与现有的激励系统相协调。

涉及游戏化的活动的时候,跟大多数的营销推广活动一样,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设定基线,分析用户……

游戏化最佳的执行过程包括6个步骤,和设计(design)一样,每个步骤都以字母“D”开头。
1.明确商业目标(DEFINE business objectives)
2.划定目标行为(DELINEATE your target behaviors)
3.描述你的用户(DESCRIBE your players)
4.制定活动周期(DEVISE activity cycles)
5.不要忘记乐趣!(DON’T forget the fun!)
6.部署适当工具(DEpLOY the appropriate tools)

智能商业读后感600字(3)篇


马云作序,阿里军师 曾鸣 讲商业未来 的 《智能商业》。 其中的一张07年的 【信念飞跃 和 战略架构图】 极其经典, 基本描绘了这12年来阿里的各种布局。带着问题, 本书 讲了 何为智能?何为商业模式变革?何为战略变革?何为组织变革?n一个公司的三层 【商业模式 - 战略 - 组织】 如何通过智能变革?n十句阅读:n1、工厂、公司、平台 是 人类历史的 三个「生产」 阶段;n2、平台是什么? 平台就是我们之前的 行业 【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协同)化】最终达到 未来商业的目标;n3、未来的商业目标是 【网络协同 + 数据智能】,在线化就是前提了, 在线了才有数据, 有了网络 才能协同;n4、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联(连接)、互(互动)、网(网络)。5、所谓的数据智能, 我要落地三件事: 数据化、算法化、产品化, 这点所得很牛逼。我理解, 产品(即机制)、数据(即记录)、算法(即决策), 最后的算法决策又推动着产品的改进, 不断【反馈-迭代】的商业循环, 一个企业按照这个脉络,就能进化。6、未来企业(平台)做的事情,就是【进化】;n7、C2B 我理解 用户推送生产,非常棒的主意(我两周前也这样思考),要达到这样毕竟要 【精准】。所以也需要数据化。真正的智能商业 会 让我们所有的生产 没有浪费(或减少到最少),这个简直是『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n8、李克强:强调『所谓的C2B,就是消费者提出需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 和 服务』n9、S2B 通往 C2B 自然演化, 在这里要实现 ;n10、阿里巴巴 的成功源于 「信念飞跃」(《精益创业》书中多次提到),阿里的07年战略大会的 信念飞跃,决定了 07年的100亿美金 到 现在 5000亿美金的 升华, 腾讯也一样, 几次信念飞跃。 创业的本质是 信念飞跃。11、网红意见领袖时代来临, 粉丝经济 信任经济。12、「互联网+」 到「互联网 x」,互联网+ 只是 产业和互联网的简单融合, 但不是叠加。 这是产业互联网第一阶段, 在融合后才会进化到 「互联网x」,互联网x 是产业的最终升级和重构,重构才能打破。最近和很多行业朋友聊产业,感谢 生活半径 伟昊 推荐了我此书, 快速阅读, 基本和之前得出的思考一致。

这本书开阔了视野,值得推荐。开始了解互联网的上下半场。上半场只是传统企业引入互联网,仅是“互联网 ”传统服务。而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互联网×”服务,是与互联网深度配合,以客户需求进行业务流程重构。要支撑起流程升级改造,必须得让有创造力的人或组织参与,要不然白扯!还是把几个自认为新颖的观点记录一下:1.智能商业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网络协同与数据智能。二者机制不同却相辅相成,网络协同推动数据智能发展的同时,数据智能也成为网络协同扩张不可或缺的助力,共同构成了智能商业的双螺旋。2.如果说农业时代自给自足、村社范围简单交换的经济范式可以用“点”来描述,那么“线”或许就是工业时代经济范式的典型意向——流水线、供应链、科层制。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新经济范式最根本的特质就是“网”——开放的网络结构、自由的多元协同、分布式的自组织体系。3.无论何种商业模式,它的起点一定来自用户的痛点,来自一种未被发现或满足的需求。4. 企业智能化=在线化 自动化。核心业务在线化,业务环节自动化。5.如果说农业时代是经验的时代,工业时代是知识的时代,那么互联网和数据时代就是创造力的时代。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社会一路向前发展,商业文明也在一次次地升级换代。如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商业大厦的脚下,再上一个台阶便是一番全新的风景。有些人可能还沉浸在夕阳的余晖中,有些人已嗅到了危机战战兢兢,而有些人已经找到了大厦的入口正尝试打开这扇大门。曾鸣老师就像是一个来到门口的探险家,将这一路的见闻感受以及对这座新商业大厦的猜想,分享给路上迷茫的人。

以经验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已被淘汰,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正在被挑战,以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商业正在崛起。未来,智能商业将重构目前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提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变革在解放人的生产劳动的同时,也将淘汰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人类最大的价值将会是创造力。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一)

南盼盼

十年前,杰克·韦尔奇写过一本书——《赢》。

经过十年的沉淀,积累,出了这本《赢》的升级版《商业的本质》。赢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赢》中,杰克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公司如何才能赢,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个人的事业如何才能赢,而这本《商业的本质》在企业取得竞争如何胜利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的是团队的力量。21世纪不是靠个人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的时代,而是依赖团队的合作达到共赢的繁荣,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股权等方式寻找到各种有力量的合伙人的原因。

这本书首先是一本领导者的书。作者在开始的商业篇中既已阐明,作为一个领导人,如何将鼓舞人心的使命与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最终达到的结果协同一起,尽最大可能依靠群策群力达到团队胜利,是领导人的核心工作。

而如何更好的提升领导力,杰克给出了自己20年GE首席执行官的工作经验:

①体谅下属,先人后己;

②将自己视为"首席解释官";

③为下属的前进道路扫除障碍;

④愉快地展示"慷慨基因";

⑤确保让下属快乐工作。

经营企业的最后是经营人,如果每一个领导人都把员工的内心经营好了,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在企业工作中感受到关爱与尊重,企业凝聚力的形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个企业要做的事就像一种选择,而一个稳固的团队则是一种保障,是不惧于变迁和任何由于更换选择引起的变动。

简而言之,领导力的内涵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真实和信任;

②不断地探求真实,不懈地打造信任。

从细节处,主要体现在活力(Energy)、鼓动力(Energize)、执行力(Executive)、决断力(Edge)、激情(passion)上面。 领导力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存在于点点滴滴的细节。 大事成于细,事品人品见于细,而领导力的体现也呈现在细节处,如何格物以求最本真的事实,如何追求真相以求最基础的信任,如何在员工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如何在员工犹豫不决的时候助其决断,如何在员工颓废消弭的时候带动其激情等,互信的形成就在这样的点滴细节中形成,上善如水,不知不觉渗透旁人心中,而最高的领导成于细,不知不觉中给人信任和被跟随的力量。

企业的生存中,赢是目的,团队是根本,而增长是王道。杰克也同样给出了他的提升业绩的方法:

①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②要集中资源,不要分散资源;

③重新定义创新,让每个人参与其中;

④利用最优秀的人才实现增长计划;

⑤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

⑥通过任何手段拉拢那些抵制增长计划的人。

这其中有些观点是老生常谈,有些观点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其中最值得领导人深思的两点是,重新定义创新和拉拢抵制增长计划的人。创新,一个人人皆知大而化之的词,天天喊在口上却似乎大而无当的词语,作者从另外一个视角给我们阐述了创新的意义,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通过发挥群众的力量,通过激发团队的智慧从而日日新,事事新,好主意应来自四面八方,点子的沟通应该随时随地。而另一方面,企业的领导人是冰球运动中的那个扫除冰渣渣的人,对于组织中任何阻碍团队前进的力量,领导人都有义务去清除,而拉拢那些力量,则不失为一种怀柔的软性的更为聪明的策略。

在增长的方式中,市场营销的力量从不能忽视:合适的产品(product)、合适的渠道(place)、合适的价格(prize)、合适的宣传信息(promotion)和合适的营销团队(people)。理易知,行难成。如何保持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何选择恰当的营销和宣传渠道,如何设定合适的价格,如何打造漂亮的团队,需要企业领导人的眼光和洞察力。 洞察力是商业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良好的判断力,即同时具备商业头脑、文化敏感性和古老的智慧。洛克菲勒如何在范德比尔特的夹逼中成为一代石油大亨,钢铁大王如何在举世怀疑中成就钢铁神话,金融巨鳄摩根如何在父亲的坚决反对下支持电的应用,真知灼见的洞察力和一针见血的判断眼光是这些商业大亨的得以成就其事业的关键因素。而作为企业中最能简易的体现出领导人洞察力的方式莫过于招聘如何能够为企业为团队招聘到合适的人,则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先决条件。杰克说,因为招聘到正确的人很难,招聘时再谨小慎微都不为过。

管理是一门艺术,杰克说: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的全部就是自我成长;当你成了领导者,成功的全部就变成帮助他人成长(Before you are a leader, success is all about growing yourself,When you are a leader, success is all about growing others)。

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商业的本质》中所阐述的管理哲学,是大道至简,然后知易行难,如何将知化为行,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每一个领导者乃至每一个个人所应探求的根本。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二)

我看书之前就在想,《商业的本质》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的?讲管理的、讲做营销的、还是做产品,还是其他?

看书之前,我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你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你是否不可替代。任何商业,都是创造了一种价值,满足了某种需求。

看完杰克韦尔奇这本书,我才发现,其实他讲的,就是他上一本书的名字「赢」,以他的理念,商业的本质就是「赢」。

"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强调"团队"两个字。同时,既然是运动,目的就是要去赢。杰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赢的态度,是通过抓住管理学和商业上最本质的东西走向赢的路径。"

围绕着要"赢"这个目标,去构建你的系统,从领导力和协作力两大方面,不断的推进使命的达成。关于领导力,晓松已经讲得很到位了,我说说我对协作力的看法。协作力,是重构你的使命,让你的行动把使命落地,并且跟进你的结果。学以致用,联系到书友会,我们尝试定义我们的方向。

我们使命:让读书与商业紧密结合,让读书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的行动:根据兴趣爱好分组,分读书组、文体组、财经组、创业者俱乐部等,大家在自己喜欢的小组提升自己。每天线上读书分享,每周二线下读书分享,现金流游戏、领导力沙盘游戏等践行一些商业规则和管理常识,未来还可能孵化一些商业项目,在创业者俱乐部发现团队一起去实践。

我们如何考核结果:不可量化的东西,说出来可能高高在上,没有落地和考核也没有效果。

我们最开始能够做的,就是读书,坚持独立思考,把思考放在书友会公众号上,让公众号,传承书友智慧。

结合一些商业的实践,我们会感受很多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用的,如果读书无法改变自己,无法提升职场竞争力或者提升创业者公司业绩,那读书有什么用?所以我们提倡学以致用。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书,经常浪费时间在一些不好的书上面,就需要读书读得多的人通过分享帮我们缩短筛选书的时间,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就在做这个事情;

《智能商业》读后感


《智能商业》读后感

曾鸣教授是我做战略的诸多老师之一,他关于战略的论述,一度是我反复揣摩学习的教材。

阿里巴巴是一家以战略见长的公司,能够在这样一家公司任参谋长,肯定得有几把刷子。

马云是个大忽悠,能让马云欣赏并邀请加入阿里,斯人功力可见一斑。

刚巧,我主要的工作,也是战略设计。

自曾老师宣布要写这本书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这本书的进程。先是得知这本书的英文版本已经出了,无奈我英语差,不能先睹为快。后又获悉这本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于是就在中信的购书小程序上预定了这本书。本以为这本书要等很久才能收到,没想到才过几天,就到手了。(截至目前,京东还没上架这本书的中文版。)

书是昨天下午到的,刚到手,就一口气看了一半。

这本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就在做关于公司的战略计划,也在做公司的智能系统建设。这本书和我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让我引以为豪;另外,这本书还讲了很多我没注意到的问题,给了我不少启示。我是一边看,一边和公司的实践比较验证,偶有所感,就随笔记录。有些地方看得茅塞顿开,有些地方看得拍案叫绝,有些地方看得一阵后怕怕什么?怕要是没看到这本书,自己岂不是犯了大错?

真是开卷有益尤其是开高人的卷!

《智能商业》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智能商业。曾教授说,这是未来的商业范式。

智能商业的落脚点在智能二字。这两个字将智能商业与非智能商业区别开。意思是:符合智能商业逻辑的商业模式是智能商业,不符合这个逻辑的,是传统商业;智能商业代表了未来,如果你的商业模式与智能商业无关,那么很可能你就与未来无关。

这倒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智能商业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曾教授总结是:网络协同+数据智能。

什么是网络协同?我的理解是,你要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张网,将你的产品和服务搬到线上来(或者至少要有和线上交互的界面),然后把整个服务流程(产业链)的参与者也搬上来,让参与者们在线上自主办公、协同作业。当参与的角色足够多,每个角色的用户数足够大,在线协同作业的频率足够高,这个协同网络的包容性、自生性就足够强。

像蜘蛛一样先织一张网,然后把所有参与者一网打尽,这些参与者通过网络协同作业,会不断编织这张网,将网的深度和广度都极大地延展。这是一张可以自生长的网,有多少用户涌入,就有多少个节点,有多少个节点,这张网就有多大。这张网几乎可以无限延伸。它不是物理世界,它是互联网世界、信息化世界,是新的社群组织形态。

以上是我对协同网络的粗浅理解。那么,什么又是数据智能呢?

我理解的数据智能是供给链智能化。

怎么讲?

所有商业的原点,都是用户需求,不同的生产力阶段有不同的供给系统。这里面,用户的需求是相对恒定的,是所有商业行为的目标,但是供应能力不同,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就不同、方案的成本不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也不同很多需求不是说你有了解决方案用户才有,而是因为你没有解决方案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用户也就不奢望解决了另外,很多需求不是原生性需求,而是基于解决方案衍生出来的需求比如手机贴膜不是原生性需求,手机才是原生性需求;或者说手机不是原生性需求,准确讲,手机应该是一种解决手段,用户需要入网联系进行信息互通才是需求我们经常犯的错,就是错把手段当需求,不能从原点出发去创新。

绕远了。扯回来。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特征是批量生产、标准化。这时候能供给的是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满足的是用户对产品的普遍需求,不是个性需求记住个性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当时的供给能力只能满足小部分人的个性定制需求。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标准产品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用户也进入了标准产品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时候的市场矛盾,变成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和市场个性化定制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本质上讲,是机械化工业生产形式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这个矛盾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

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数据智能。

数据智能是用互联网技术重构供给链系统,让高效的柔性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定制需要。

如何满足?

首先是万物互联,一切在线。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IoT)。物联网的意义在于所有产品都成了数据终端:既是数据输入终端也是数据输出终端,更是人机交互终端。在物联网的前期,你至少要开发出一个界面,让你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与用户互动。这个环节,曾教授讲叫产品化。

有了交互终端,第二步是一切行为数据化。所有的动作,行为,都可以成为数据的字节,被储存下来。这个数据有类型的数据,更有个别的数据(数据库建模时建的表单不同,数据类型就不同)。这些数据你不用它,它就毫无价值。但你只要用它,它就变成了财富。最重要的是这个财富不是消耗品,可以无限复制,越用越有用。

将用户的一切行为数据化,这个在技术上并不难只要联网在线,用户只要触网,就会形成数据。只是一般人没有注意到这个动作的意义,所以在系统开发的时候,没有开发并迭代优化这部分功能。

数据化以后,是建立算法。算法就是建立数据规则,程序指令。什么样的数据触发条件(输入加上数据分析)会形成怎样的输出,这是算法逻辑。数据量不大,分析维度不多,这个事情就简单。但当数据维度足够丰富,数据量足够大,算法足够多,运算量足够大,这时候,就不是人力能搞定的了,只能求助于机器运算。而且一般的机器作业还不行,得借助云计算的力量。

这样耗心费力的运算,目的何在?目的在于给协同网络的每个参与者更好的体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让其可以高效决策高效作业。

协同网络是一张横向铺开的网,网络里的每个参与者都是这张网的服务对象,没有数据智能的协作,这些参与者的作业是笨拙的,协同是低效的,有了数据智能,网络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受益,体现出智能商业的用户价值

所以曾教授讲,协同网络和数据智能是构成智能商业DNA的双螺旋,缺一不可。有了这两个螺旋,你的商业模式就是智能商业,没有,就是传统商业。最后赢的,不是新的,是先进的。智能商业代表的是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生产力。革故鼎新,变革的阀门早已开启,唯有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提前布局,捕捉未来。

未来还没来,但是通往未来的因已经种下。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可以参与或见证这个时代的变革。想想二十多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什么样,再想想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什么样,你还会觉得未来很遥远吗?

面向未来,掌握事物发展的原理,因缘聚合的原理,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开创者。

《商业模式的力量》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商业模式的力量》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中国企业过去的模式是‘地产+工厂’,是以低工资的人工优势和非常大的营收规模在世界里竞争。这样的商业模式导致中国大部分企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费力劳神赚钱少不说,当先进企业创新后中国企业完全跟不上节奏,还导致了大量的技术落后,使得企业的竞争力根本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速度。

01、中国企业的唯一出路:商业模式的创新

所以说中国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从过去的‘地产+工厂’转向‘创新+资本’的新商业模式,中国企业成长的两大机遇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与对接资本市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解读:过去的商业模式在21世纪已经没办法适应与全球的竞争,创新性企业才是未来的生存之道。企业的创新成长需要资金、人才,这就必须资本的保驾护航,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便利性来说刻不容缓。企业经营的原点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力,而放大经营和占取经营制高点的则是资本运营。

02、成长=创新*资本

资本市场给与创新者最大的奖励和鼓励,产业市场给与不创新者遭遇淘汰的最大惩罚。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才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也是走向垄断的必经途径。低成本优势在过去40年保证了中国的迅速崛起,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不断的上升,环境保护成本也在增长,这些都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中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成为驱动力。

03、商业模式

中国的资本充裕度是很高的,只要寻找到好的商业模式企业。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呢?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工具,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公司能给客户提供的价值、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和资本关系等,用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的要素。

更好的解读商业模式,有这句话非常的重要:

1.自己可以复制自己

2.别人很难复制

自己能复制自己:企业的销售额是可以不断的成长,企业的利润能够得到释放。这样的增长会突破天花板,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过程。当然增长尽量是靠企业的内生发展、滚动发展,并购式发展没办法体现这一发展历程。持续性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

但是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之中很快的遇到增长的天花板,规模上不去。或者虽然规模上去了,但是为了竞争企业的业绩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仍然没有找到低成本扩张的办法,或者说产品的竞争力不足。只能说明‘自己复制自己’的路还没有得到突破。

别人复制不了自己:一旦企业的业务很赚钱,必然会导致大量竞争者的恶性模仿和竞争。一件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做,那就会有残酷的价格战导致企业的利润和规模不会持续性的增长。只有企业的业务别人没办法模仿只能干瞪眼的看着,这样才会有利润的持续增长,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定价权。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一)

闫欣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虽然对于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我不甚了解,但对彼得﹒蒂尔在本书中体现的一些思想,还是颇有些感触。

在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首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他是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美国硅谷得创投教父。他设立了彼得﹒蒂尔奖学金,对青年人创新创业有着很大得推动和支持,中国真格基金合伙创始人徐小平称他为改变世界得逆行者。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是一本逻辑清晰又不脱离实际的书,不只是企业家、创业者,每个对未来充满期待,抱有理想的人都值得一读。所谓“从0到1”,就是从无到有,是一种道生一的商业智慧,也就是创新。与之对应的自然法则就是“从1到n”。倘若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的话。第一层境界就是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有原型、有图纸,就可以从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大量的产品,被冠以所谓的“中国制造”。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种只“追求赢利”的企业是无法摆脱“从1到n”的自然法则,最终只会走向衰退。第二层境界就是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有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不过这样的传承仅在企业内部的话,仍属于“从1到n”的过程,虽不会被大浪淘尽,但也无法立足于该领域的至高点。第三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1到n是水平或广泛的进步——复制,而从0到1才是垂直而深入的进步——创新。

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员工,更是需要时刻保有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这一层面上,我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有着高度的认可与支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员工也好,企业也罢,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如彼得﹒蒂尔所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二)

读书笔记:《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在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首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他是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美国硅谷得创投教父,他设立得蒂尔奖学金,对青年人创新创业有着很大得推动和支持,中国真格基金合伙创始人徐小平称他为改变世界得逆行者。

《从0到1》是一本非常清晰、理性又实际的书,不只是企业家,每个不满于现状、对世界前景有想法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它读完,此书在图书馆的第二书库一共有三本,在我翻阅它之前,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没人拿起过,是全新的,这么好的一本书却没有人来读,实在感到可惜。

所谓“从0到1”不难理解,就是从没有到有,是一种道生一的商业智慧,说白了也就是创新,整出个新东西,自然对应的就是“从1到n”。如果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的话。第一层境界就是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由原型,工业流水线可以让产品大量地复制生产出来。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就是典型的从1到n的过程,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是企业追求赢利的过程。第二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因而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实现纵向的传承,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本身,比如IBM公司。不过这样的纵向传承仍然还是在企业内部,仍然属于从1到n的过程。第三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0到1是垂直而深入的进步(创新),从1到n是水平或广泛的进步(复制)。

本书共分为15章,作者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科技、垄断、基础、营销、能源等等。之前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老师在讲如何一年阅读300本书的技巧时强调一整本书的内容是记不住的,你只需要记住三个知识点,而且这三个点你肯定不会忘。但是这么好的书只记住三点怎么够,下面为大家分享书中的精髓:

1、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水平进步,那就是全球化,中国是一个典型,同样也可以用一个词代替垂直进步,那就是科技。

2、思考一个基本命题:“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利,不是赔钱。”

3、90年代的硅谷淘金热之劫的经验:

① 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

②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

③ 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

④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4、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5、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6、垄断企业的特质:

① 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

②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③ 规模经济,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设计、管理、办公地点)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如果只是对产品重复生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④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7、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①占领小市场,每个初创公司刚开始时都很小,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

② 扩大规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8、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

9、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10、雅虎的链式计划: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

11、要想赢,首先工作就是研究残局。

12、一个明确的愿景可以坚定人的信念。一个对未来计划明确的创立者不会把公司卖掉,这说明买家的出价不够高。

13、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第25章29节)

14、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15、风险投资中最大的秘密是: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16、卡辛斯大基目标经典三分法:

①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② 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③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17、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18、现金奖励不是王道,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19、三权分立: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20、董事会人越少越好,便于沟通和监督,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当决定是否要某人加入董事会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上车,要么下车。

21、“paypal黑帮”文化: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雇佣喜欢和你共事的人。

22、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公司里绝大多数矛盾是由同事竞争同一岗位引起的。

23、邪教在重要问题上通常错得离谱,而成功的初创公司则对其他公司不理解的事有非常正确的看法。从顾问那里你是无法知道其中奥秘的,你也不必担心公司得不到传统专业人士的认可,被外人称为邪教,甚至是黑帮也不是件坏事。邪教主义可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

24、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谁最先占领有病毒式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谁就能成为整个市场的定局者。

25、每个公司都必须回答的七个问题:

①工程问题: 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②时机问题: 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③垄断问题: 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④人员问题: 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⑤销售问题: 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⑥持久问题: 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⑦秘密问题: 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26、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在历史上真正的从0到1有很多,比如说印刷术,活字印刷从0到1,蒸汽机从0到1,电从0到1,电灯、电话、电影成为电灯,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比如说特斯拉从0到1,我很难说他只不过更快更好,甚至是他只不过用更加便宜的方法做一个火箭的发射。所以我想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可能这本书里面的观点,给我们一个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就是当你创业的时候,你怎么想的更加深远、更加宏大或者更加颠覆性,能够10倍的提高它的效率。

《从0到1》不是一本成功学得书,也不是一本创业手册,而是一本关于创造和走向未来得书,一本思维运动的书。即便是非创业者,我也诚恳得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因为“最反主流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得独立思考”这样的说法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冲击,世界充满着秘密,从0到1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商业里,也在大自然里,也在我们的生活里。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如果你听到大数据、云计算,你要尽可能的逃离,这多半是骗人的,能跑多远跑多远。

2、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商业中,恰好相反,企业成功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失败企业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3、科技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将我们的基础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他动物受本能的驱使可以建造蜂巢等,但是,只有人类能够创造新事物,想出新方法。人类决定建造什么并非基于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基本选项,而是通过创造新科技,重新改写世界历史。这是我们教给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基本常识,但是,在这个不断重复已有成果的世界中,它却很容易被人遗忘。

文/益斌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26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2600字

《啮合创业:在斯坦福学创业规划》

丘吉尔说:成功意味着屡战屡败却从未失去热情,当我们看到大家都在乘风起飞的时候,也会由衷升起开启新征程的冲动,这本书在网上还没有找到资源,但是我却觉得它是一本可读性非常高的小册子,就像是基石一样,给我们提供了创业的最基本的模型,它不虚浮,却脚踏实地;不矫饰,却可爱无敌。

如果你追不上客户,那么就无法把产品卖给他们。这一点在稻盛和夫《成功的法则》,铃木敏文的7—Eleven《销售心理学》里面说,不是要去替客户考虑,而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明白自己是否在解决一个问题,而且有足够的热情去寻找真正能解决他们\痛点\的方法,努力去超越现有的方案,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去提供给客户另一种产品,或者超出他们的预期通过这两种路径成功抓住客户需求。

并且,当客户需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请不要为他们提供汽车。每一个产品的成长期都会需要陪伴用户跨越一个鸿沟,也就是说,在他们新鲜期过后,去探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维持下来。

客户才是你一切商业计划的起点和终点,从现在开始,不妨把我们做的事情跟客户的意愿同步,跟他们在一起,深入了解痛点之后提出解决方案。

2.创新,而不是模仿——找到产品爆点

首先,去关注需求金字塔,依次考虑功能、效率,最后才是爆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其实说的也无非是这个道理,在满足基准条件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去在满足客户痛点之后,去体会他们还没有说出口的需求,力求为客户创造惊喜。

并且,记得学会讲故事。讲故事是一种能力,不管贾跃亭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佩服的是他讲故事的能力。华与华在《超级符号》这本书里面强调了口号和故事的意义,一个好的故事能让人口口相传,朗朗上口。这绝对不是成功营销的唯一条件,但至少在心理学的范畴中,利用人的潜意识来进行的决策判断,是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3.客户获取——商业中最重要的部分。

客户取质上是消费频率、产品爆点和利润。和在力所能及的范内敲开更多扇门,并到一个降销成的法仔细审视一不你的管道,确保你的产品让客户感到惊喜,从而让他们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帮助你们推销产品。并细分你的产品爆点。思考一下利润组成的三部分:成本、客户流失和客户终生价值。是否创造了独特的销售模式?如果你的产品因为客户基础扩大而变得得很难销售,那么考虑创建你的产品组合。确保每一个新产品都会有各自的爆点、独特的销售模式和盈利计划,对我们来水,最好的状况就是把客户也变成销售队伍的一部分。

4.商业成本——让付出得到回报

首先,去尝试零的博弈,成本虽然不可避免 但是你还是可以试图去消除其他一部分,比如宜家在这一方面就是典范,或者Skype公司把免费的电话服务打造成产品爆点,这都是正确的做法。

无论我们是去进行成本定价,还是价值定价,都需要注意很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第一种陷阱是,设定的目标太多、太模糊或者太复杂,以至于没人能理解;第二种陷阱是,低估了让你团队中的其他人看到目标并与他们就目标进行沟通的重要性;第三个陷阱是,基于不确定的信息设定目标。如果模糊性会对数据搜集过程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你可能就无法确定你是否需要调整你投入的时间和资源。

商业模式远不仅仅是玩数字,而是一定要努力让你的商业模式也成为产品爆点的一部分。

5.合作伙伴——没有哪家公司是一座孤岛。

所有的合作伙伴其实都是爱与恨之间,当我们确保自己成功的时候,却也要确保你的合作伙伴成功。高中时候的校训一直在引导我\你一定要去做最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成功\,我希望自己能够努力去践行。

6.竞争对手——别轻易被他们吓唬到,但也请时刻保持警惕。

想想看,你是要在风暴肆虐,鲨鱼环绕的红海之中奋斗,还是在风平浪静的蓝海中悠游。李善友在《颠覆式创新》中举到了太多颠覆的例子,可也别忘了,若没有做到十倍的创新,你很难在需求理论的挤压下获得存货的空间,其实一切也没有那么简单。

7.全球化——在全球扩展你的业务

全球化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奖 ;你需要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同时你需要随时做好退出游戏的准备。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目空一切。在世界不同地区,参与者,“赌注”和当地规则都将对你的商业成功产生重要影响。能为全球用户解决痛点问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努力同步我们的齿轮,才能走向全球。

8.团队——没有人,如何成事。

为团队找到合适的成员并非易事,不过,既然团队是你最大的资产,那么聚集一个流的团队当然是至关重要的。确定加入你团队的成员有才能、有执行力或是具有非线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者和布道者通常是团队所需的最初角色随着业务的开展,你需要加入生产者,管理者和整合者。然而,在你朝着目标前进,并邀请你的“梦幻团队”加入旅程之前,你应该问你自己一些问题。如果你关于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你都需要重新评价你的团队。在《改变未来的十种人》这本书里,对团队的介绍更加详细,也更为深刻。

9.现实检验——永远直面残酷的现实。

最近在看《创业维艰》和《硅谷钢铁侠》,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创业的不易,至少我们想要做出有价值的东西,根本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对于现实的风险始料未及的时候。

其实没有人真正愿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发现一个创意的错误之处,尤其是当切都运转良好的时候。我们知道,做这样的事有多令人灰心,但这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要分配资源去识别风险了解何时需要作出调整。如如果你花时间在做现实检验并对一切都有所准备时,那么即使未来出现问题,你花费在检测问题、采取行动和织错上的时间将会大大缩减。

10.同步你的齿轮

当我们把所有的要素都统一起来,才是十全十美的基础,这十个齿轮互相交错,成为了啮合创业的基石,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值得我们去深挖。借书久了,图书管的管理员问我\你这是要创业吗?\ 其实我真的是看着玩儿的,但其实也说不定。

2009年比特币的概念刚出来的时候,我还在念小学,现在区块链的概念也出来了,我还在上学。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有机会抓住风口,至少我希望当风来了的时候,我至少已经准备好了迎风起飞。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读后感(3)篇


这本书想要说服我们的是,扔掉那些传统的企业运营观念,遵循作者介绍的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作者从开局、卸负、行动等方面介绍了他的这些商业思维,书里边的很多观念还是很符合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尤其是目前大行其道的互联网思维。

试列举打动我的商业思维:

● 挠自己的痒处

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如果你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你就非常清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为什么人们在全食超市买不到可口可乐或者是士力架?因为全食超市愿意为了一部分客户放弃另一部分客户。如果我们的产品无法适合所有人,没有关系,全食超市的生意照样的好。

●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

过早纠结于细节则会引来异议、多如牛毛的会议以及延期。

你会迷失在不重要的环节中,浪费时间去做一些迟早要变的决定。因此,请忽略细节——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先把基础打牢,再去操心其他的事情。

● 做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少说“让我们考虑一下”,多少“让我们做决定吧”

不要苦等最佳方案,主动做出决定,你不会靠一个决定过一辈子。

如果当时的决定不合适,以后还可以改。

●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

当遇到困难时,人们的本能反应都是加大投入:增加人手、延长时间、加大投资,这一切做法只会使问题变得越加严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削减。你要被迫使出雷霆手段,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

● 立马就上线

一旦你的产品实现了基本的功能,就要迅速把它亮出来。

这样做只是因为,也许你的产品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不代表它不能使用。

不要因为一些遗留问题而把整个产品扣留下来。那些遗留的问题可以等事后再解决,往后放一放也可能意味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 为什么做的理由

 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以确定你是否在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

这真的有用吗?

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

这种改变真的会起作用吗?

这种方法更简单吗?

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情吗?

这样做值吗?

● 会议有毒

 会议有毒世界上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如下: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多是不切实际的。

•会议中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人们在会上最容易跑题,比暴风雪中的芝加哥出租车还容易迷失方向。

•会议要求人们做好充分准备,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时间准备这些。

•会上制订的日程常常模棱两可,根本就没有人真正了解目标是什么。

•会议中总难免轮到那么一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被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引出下一次会议,以及再下一次的会议,并生生不息……

●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

当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后,就用它了。总比浪费资源,甚至因为无法承担复杂的解决方案而在那干等要强。记住,以后你随时都可以把“刚刚好”变成“特别棒”。

● 决策宜小不宜大

重大决策很难落实,也很难修正。一旦做出重大决策,你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即使错了,你也无法对其做出客观判断。

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做一些能够被有效替换的小决策。

做小决策并不代表要和远大计划、宏伟梦想绝缘。它只是意味着一个人深信想要实现远大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做好眼前的一件一件小事开始。

●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一旦你扬名立万,模仿者便会蜂拥而上,这就是现实。但是你可以用一种绝佳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不被盲从者们吞没:让你自己成为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将你独一无二的想法注入你的产品中,让它与众不同,把它变成一个别人做不到的东西。

将你的特点融入你的产品以及和你的产品有关的一切事物当中去:你的销售方式、支持模式、说明方式、递送方式。竞争者们是无法复制你的产品中的独特性的。 

●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如果一味听顾客的,我就只能给他们弄一匹快马。——亨利·福特

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为迎合某些客户而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就得不偿失了。

不要觉得“不”字难以出口,坦然些,如果你不愿意迎合某个客户的需求,只要彬彬有礼地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如果行不通,就推荐一个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过让人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

这样做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的产品,你是自己产品最忠实的粉丝。

● 培养自己的拥趸

所有的公司都有顾客,幸运的公司有粉丝,而最幸运的公司则有一帮忠实的用户。

所以,赶快培养用户吧。说些什么、写点儿什么、开个博客、整个微博、制作视频——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大方地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你就会慢慢建立起忠实的用户群体。然后,当你想传达消息时,自然就会有人在那儿等着倾听了。

●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市场营销是需要你公司的全体员工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时刻要去做的工作。

市场营销不是几个人的工作,它是你做的所有工作的总和。

● 深深深呼吸

当你改变现状的时候,就会激起波浪。

人们往往还没有给你一个公平的改变机会,就抢先做出回应了。一开始的否定反应往往是出于原始本能,

还要记住一点,负面的声音似乎永远比正面的声音要强烈得多。

事实上,即使大多数客户对改变十分满意,传到你耳朵里的也仍旧多是否定的声音。

● 企业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

你创造不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自然生成的。这就是新公司往往没有企业文化的原因。企业文化是一贯行为的副产品。企业文化同样也不是标语,企业文化是行为,不是语言。所以,不要过多担心企业文化的事情,不要去强求,你无法给企业安装一种文化。

● 不要矫枉过正

规章制度是组织机体上的伤疤。它们是针对一种不太可能再次发生的情况而做出的过激反应,是对个人过失的一种集体惩罚。不要一受伤就急着结疤,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一次错误而去制定规章制度。只有当一件事情反复发生时,才需要为之制定规章制度。

因为一直在做远程工作的空间经济学研究,当知道这本书的存在的时候非常惊喜,网络上虽然支持远程工作的网站已经很多,但真正能统合成册,并以如此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的书,无出其右。

远程工作本质是一场更广泛意义上,打破时间空间阻隔的协作,也应该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热爱工作的朋友的一种对未来工作方式的美好梦想,当然梦想已经照进现实,催促大家行动起来。

这本书是以一本畅销书的姿态来进行的创作,难免患有大多数经管类畅销书共有的通病,从我的角度来看,缺乏大样本数据,缺少定量分析,缺少经济学理论基础。

在我已知的范围内,可以比较好提供经济学理论互补的一本书,虽然已经有点陈旧,是由Higano yoshiro和Shibusawa hiroyuk在1994年共著的题为《情报发展都市的一般均衡分析-混杂和在宅勤务》,是一本日文书。虽然模型较为陈旧,但足够严谨,用了当时最大的气力和才华来分析了远程工作的经济学含义,依然,无出其右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入21世纪投入这方面的研究经费也没有最后一个20世纪的十年那么多,能够用最新理论做出严谨经济学推演的书,至今还没有见到,也是一个很值得补充的方向。

协作可以创造不可估量新的增长点。我们就是这样进步过来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协作,现在才刚刚开始。

您做好准备了了吗。

(这本书题目虽然是重来,其实内容是重来2,推荐下载另外一个配图的版本。)

《重来》也是一本适合反复阅读的书。

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读后感(3)篇


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读后感 第(1)篇

1 打开需求的黑盒子让顾客无可救药地爱上你的产品1.录像带的健身房模式-无押金2. 诺基亚1100 印度的渔业2 成功创造需求的6大关键1)魔力 创造无法割舍的情感共鸣Cases1. zipcarHow1.减少或消除产品服务中的不便、昂贵、令人不快和厌烦等问题2.调动客户情感上的兴奋度,来强化产品的卓越性能3.为每一位员工赋予创造需求的力量4.拥有足够的胆识,认真听取顾客的建议5.孜孜不倦的实验者6.对自身的独特性备加保护2) 麻烦 解决顾客没开口告诉你的困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是“以用户问题为中心”的创新方案,而不是将目光锁定在设备性能本身。一键世界 中设计的三大维度1.外观设计2.用户体验3.商业系统的设计3) 背景因素 看似无关的因素左右产品成败看起来很美,却难逃功亏一篑Librie 索尼电子阅读器那些不为人知的力量成就或摧毁一款产品的力量,通常隐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新技术不等于新需求Gyricon126号实验室,让摧毁的力量源于自身触动需求主脉:给用户更多自由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每一个附加的步骤,每一条多余的限制,每一个额外的部件,都会降低这款产品的魔力。打出属于自己的鲜明旗帜做一件从来没人做过的事情看不见的需求 在哪里欧洲城镇的居民与美国居民购置食品的不同以客户为中心从不能到可能再到全盘接受回归人本身4) 激发力 让“潜在”需求变为“真正”需求如何让客户真正兴奋起来找到打开需求的阀门以独树一帜为目标的模仿竞争鏖战,不断给激发力续航永远站在第一批找到答案者的行列中如何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真正需求品牌是把双刃剑挑战传统的解决方案Nespresso 雀巢找到精准的利基市场与航空公司头等舱服务赋予无限的情感力量2000年的雀巢暖心圣诞广告“试用”的魔力给客户一个爱上这部机器的机会,很多人就真的会爱上他探索与发现,永不止步5) 45°精进曲线 缓慢的改进就等于平庸以强大的45°角攀升从不懈怠麻烦地图还是机会地图从不依赖于假设、直觉与“常识”TFA从我无所谓变成我真的想要熵,商业发展中最持久的危险在麻烦中挖掘机会pret餐厅从来都没有一次成型的产品每个人都成为需求的协同创造者6) 去平均化 一次增加一类顾客抛弃“平均顾客的迷思”强杀伤力听众待遇一次改变一类听众西雅图歌剧院Seattle Opera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永无结束的对话:顾客是最好的朋友收集专有信息:每位顾客都是活生生的人找到关键增长点去“一般化”服务至上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给顾客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打出最好的广告:口口相传用成本有效方式应对差异性的5大策略1.创造产品的不同版本,令其中的大部分元素保持一致,以降低成本2.创造一个带有补充服务的平台,以满足个人客户的基本需求3.提供针对不同组织的解决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针对具体需求来进行产品定制,以确保其工作效果4.利用专有信息,对产品进行个性化处理5.在必要情况下。设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或新公司,专门为不同的类型的客户提供服务3 完胜市场,就在最后这两步产品发布 不要成为阿克琉斯之踵需求的阿克琉斯之踵为什你和顾客想的不一样成功需要战胜人性的本质用数据说话数字会给你力量,让你清醒赛默尔维斯反射没有人相信你的话,也没有人相信你的数据在强烈信念与客观数据之间,数据永远是输家做事前分析检查机构创新的必要性从加速变革到第二次机会的力量提高产品发布成功率的7大思维方式1.具备进行致命缺陷搜查的本能动力2.启动组织内部的竞争3.充分理解以“以模仿而实现独特性”的价值优秀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剽窃4.永远铭记对产品情感化处理的必要性5.拥有独特的组织方程式6.在信心与畏惧之间保持精妙平衡7.在现实世界中,成功的发布不会是一天、甚至一个月的功夫不断的迭代从来没有希望渺茫的奇迹产品组合 持续创造强劲的新需求所有人都一无所知不按常理出牌,逼自己走上绝路意料之中的成功:忠诚的员工与对员工忠诚从了解身边的人开始创造需求就是创造系统打造真正的产品组合留住最优秀的人才监管局不是敌人而是最重要的客户风光无限的风投行业甄选最佳机会高质量点子的最大数目x最大选择度=最佳机会4 未来的需求在哪里

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读后感 第(2)篇

需求创造从来都不是一次成型的事,也不可能因成功的产品发布就告终。被长期压抑或隐藏的需求一旦得到释放,就会成为变革整个社会的力量。创造需求的六个关键:第一,为产品赋予魔力,(为产品赋予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创造情感共鸣,并把握市场方向。)第二,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麻烦。(没有人喜欢麻烦,找到麻烦所在并解决掉这个麻烦是公司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构建完善的背景因素。(新技术本身几乎从来不会直接创造需求,创新与需求合二为一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要想让消费者能够更快的接受这项技术(产品)。需要跳出产品本身,准备好充分的背景因素,让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地体验这项技术,直观感受到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这才是需求产生的关键秘密。)第四,寻找人们购买产品的激发力。(人们的确需要富有魔力的产品,但是产品光富有魔力还不够。人们的购买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惯性、疑虑、懒惰、习惯和冷漠,而激发力是商业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冷淡的骑墙派变得热情,并最终自觉自愿的成为魔力产品的客户。这时候,需求就像用钥匙打火发动汽车一样,在激发力的驱使下,一拧就着。)第五,打造产品四十五度精进提升的路线,也就是产品持续提升的路线。(缓慢的改进,就等于平庸。以强大的四十五度角向上攀升,甩开无耻的模仿竞争者。只有快速迭代才能将创造需求的赢家与落败者分开。只有每个人都成为需求的协同创造者才能实现真正陡峭的提升力。)第六,针对不同的客户推出不同的产品,去平均化。(想要设计出一款能满足所有客户的产品,这无疑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毕竟,在这个世界,人与人的需求,总是纷繁复杂的。但如果用准确的眼光抛弃平均客户的迷思,破解令他们心动的关键,了解他们的购物欲望、方式和心理价格,那么明天的客户必然存在于某个地方,随时等待被挖掘。)

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读后感 第(3)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平凡与卓越到底隔着几座山

    《需求》这本书,是作者通过大量商业案例访谈,总结了把握和创造需求的六大关键驱动要素:魔力产品;化解生活中麻烦;关注成就产品或摧毁产品的背景因素;寻找克服惰性,多疑,习惯,冷漠,将观望者转变为客户的激发力;打造45度精进曲线;去平均化,满足个性化需求。

      用十二个优秀公司及其杰出领导者的艰难商业实践,分析说明创造需求的模式。既有亚马逊。彭博社,奈飞,Zipcar:这类新经济,原创需求案例,又有魏格曼(超市),快餐连锁,交响乐团经营这类传统业态的需求再创造。

    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透过功能性价值看到驱动需求的人性和情感力量。可以感受到创新决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不是老板们我的需求,而是他的需求,要想赢得客户的钱,你得先赢得他们的芳心,俘虏他们的想象力。

    不认为这些模式和方法可以照搬,但这些故事承载的理念,思路,方法值得思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一个企业,一个老板,如果不以谦俾的心态,倾听客户的声音,真诚的关注客户的需求,科学的体察客户的细微情感诉求和麻烦,只热衷于自己的想法,盲目的迷信时髦科技和追求业界之最,那将真是很可怕的事情。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7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700字

引申推荐

第一本

这本书与《从0到1》同属奇点系列

第二本

这本书是对《创业维艰》作者本 · 霍洛维茨影响至深的管理参考书

在评价上有这样一种论调:《从0到1》相对有些浮躁,创业的人应该去读《创业维艰》。这种说法也没什么错,甚至我也要说赞同,但考虑到两本书的差异,都读,让读者自己判断才是更好的选择吧。

这本书与《创业维艰》不同,相比于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示例,这本书更注重于格局的搭建,给创业者提供开创企业时应思考的视野是本书的核心。

说到这种误读,大概要怪书名,“从0到1”式的“无中生有”的确有一种心生浮躁的感觉,其实并不是这样。本意的确是无中生有,但更应描述为“创造”,作者对于格局构建中的创造力十分看重,他所强调的观点是:

在本书中,作者以事例与理论并行,并结合了一些经济学的分析,使得其既具可读性易于理解,同时以专业的视角对其结论作出学术性证明,这一点十分难得,毕竟理性的读者很难对事例,尤其是“各自不同,无法做实验验证”的商业特例轻信,利用学术的“证伪性”推定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第十一、十二、十三这三章中的分析让我印象最深。

第十一章对销售的定位、方法分类和简要运用阐述深入;

第十二章对于时下热点的人工智能问题分析与大众常规观点有不同的分析视角

第十三章对于绿色能源创业泡沫环境分析和特斯拉的特性对比将成败进行量化对比

总体来说,这本书相比《创业维艰》,的确没有那么实在,要抽象很多,意在战略。

要说价值,管理与战略哪个更重要?很难说,仁者见仁吧。

商业的本质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结合大量企业的现实案例和经营困境,给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经济低迷时期,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m.dhb100.com

我看书之前就在想,《商业的本质》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的?讲管理的、讲做营销的、还是做产品,还是其他?

看书之前,我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你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你是否不可替代。任何商业,都是创造了一种价值,满足了某种需求。

看完杰克韦尔奇这本书,我才发现,其实他讲的,就是他上一本书的名字”赢”,以他的理念,商业的本质就是“赢”。

"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强调"团队"两个字。同时,既然是运动,目的就是要去赢。杰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赢的态度,是通过抓住管理学和商业上最本质的东西走向赢的路径。"

围绕着要"赢"这个目标,去构建你的系统,从领导力和协作力两大方面,不断的推进使命的达成。协作力,是重构你的使命,让你的行动把使命落地,并且跟进你的结果。

商业的本质,——就是给客户”想要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

要成为一个企业家,你需要有个好创意。这个好创意要足够有潜力,有利可图,能带来增值,能让人兴奋,能改变固有的范式。与以往的创意相比,你的创意要有特点,要更好。

非常熟悉的感觉的一段话,前不久在一次创投论坛上,反复听到投资人也是如此的一段话,只是没那么啰嗦,就是三点内容:

1、给你的客户带来好处(利益,价值,利润)

2、给自己带来好处(能赚钱的买卖)

3、提高行业效率(改变固有的范式)

经过这几年的洗礼,国内的投资界也清醒了很多,但仍然不排除继续在制造热点,追捧热点。因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清醒,是领跑者。大多数人都是追随者。

关于第六章的内容,我认为是有些干货的,其他团队篇和职业管理篇都是关于人事,第一部分是关于商事。虽然一些内容都是十几年前的内容,但终究逃不过商业的本质!也再次论证了(张婷净)

关于领导力,我们学习过很多的理论知识,也接受过不少的培训。杰克.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概况了领导力的两个内涵,分别是: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m.dhb100.com

1、真实和信任。

2、不断地探求真实,不懈地建立信任。

探求真实和打造信任是领导者应该坚持的两个底线,只有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人才具有更强大的领导力。

在商业领域,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武器,它能够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提高公司的公平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公司成为一个令员工向往的工作场所,员工愿意为公司竭诚服务。

那我们公司目前是如何探求真实的呢?

为探求真实,潘总裁每年带领我们管理人员,认真地思考公司的长远战略及中、短期发展目标。

为探求真实,我们管理团队,勇敢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不断提升公司竞争力,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探求真实,公司管理层做到信息通畅,坦诚地告诉团队成员我们所处的境地,并能不断提出激励目标。

为探求真实,我们开展全员改善活动,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落实改善措施,持续地改善现状。

追求真相会带来巨大的好处,能激发所有人取得更好的业绩,因此,无论你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初次担任团队领导者,我们都要探求真实。

“追求真相”是领导力的本质要求,但如果你与下属之间没有建立信任,那么你可能永远得不到真相。那我们该如何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呢?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建立信任,一是道德上的信任,二是能力上的信任,第三是行为上的信任。

建立信任,首先要建立道德上的信任,这是基础。道德上的信任涉及到一个领导的核心价值观,具体讲,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愿意成就他人;拥有包容之心;始终言行如一。学习领导力,也是一个立已立人的过程,每个人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格局及道德修养。

但仅仅道德上的信任还不够,还要建立下属对你能力上的信任,毕竟谁也不愿跟随一个能力低下的领导。领导能力,主要涉及到思维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要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变革思维,特别是遇到两难的问题时,如何拥抱两难,找到办法,让两个矛盾对立的事情同时发生,这是高管应该具备的能力。

行为上的信任则关乎领导要去实践的四个角色。团队的领导,他首先是团队的带领者,其次是沟通者、绩效管理者及培育者。建立下属的信任,就要充分实践好上述四个角色。领导者做好自身该做的,而且把这些工作做到极致,那你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增大,你的领导力就会逐渐增强。

作者则列举了在你的公司建立互信,要做什么以及不要做什么。

首先要做的是“真正关心你的下属和他们的工作”,为下属前进道路扫除障碍,当员工创造了优异业绩之后,你为他们欢呼;当某个下属没有完成业绩指标,你可以表示同情并为他保留尊严。

其次你还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倾听”,倾听能展示你对下属的尊重,倾听有助于领导者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策。

还有,你需要推进“榜样式管理”,领导者想办法让一个下属展现出某种具体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保持下去,将其树立为榜样,让其他下属羡慕和效仿。顺便说下,这种管理模式是转变公司文化的有力工具。

另外,领导者要博得下属的信任,必须做到严格保守内心的秘密。

至于不能做的事情,作者特别强调了,领导者不能抢下属的功劳。如果某位领导汇总了下属的想法、倡议之后,将其视为己有,然后呈报给自己的上司,那其实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做法。是谁的功劳,就应该是谁的功劳,如果你这样做,你会赢得正直的良好声誉,而且下属也乐意把他们的想法讲给你听。

说到信任,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很久以来的一个疑问以及我对此问题解惑的一个过程。

这个疑问其实多年前就一直在我脑中,就是军队做的那些队列训练,向左转,向右转,正步走。这些动作和作战技巧没有什么关系啊,为什么士兵要反复操练呢?我们能得到的一般解释是这样的,军队通过这些队列动作,培养士兵的纪律性,让士兵形成条件反射式的绝对服从,这样上了战场才不会惊慌失措,不会当逃兵。

延伸到我们熟悉的企业管理方式,就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它的精髓就是用一整套制度,让员工的行动整齐划一,指挥者灵活调度,令行禁止,把组织的效率提到最高。

所以很多的企业在组织管理团队培训时,会进行准军事化的训练,目的在于提升团队的纪律性,从而提升组织的执行力、效率等。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士兵平时的严格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让士兵对战友的行动有高度的稳定预期,形成信任。也就是他能确定,当指挥官发出冲锋的命令时,战友会和他一起冲,不会出现他一个人冲上去,回头一看,其他人没有跟上来的情况。军队里平时的严格训练,就是在战场上形成这种预期和信任。

其实真正带来效率和战斗力的,不是纪律,而是纪律的一个副产品,就是互相信任。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有很多的创意型的组织,他们可能没有统一的上下班时间,甚至没有很细的明文管理规定,那他们是一盘散沙吗?其实不是啊,他们的战斗力还很强。这是为什么呢?背后的原因就是他们绕过了纪律,他们是直接经营同事之间的信任。

那他们是如何建立同事间的互信呢,其实方法有很多,比如小组作战,再比如鼓励同事对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发言、出主意,还有打乱原先的分工,一起攻克一个难题,等等,这些都能在同事之间形成信任。

当然还有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在这样的组织里,当明确目标后,大家会分头用各自的能耐朝那个方向前进。

总之,不同类型的组织,对纪律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最底层的还是信任,就是如何在同事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

最后总结一下,作者的观点,探求真实应该成为领导者坚定不移的目标,要发自内心地,用无比的热情去探求真实;而信任应该视作一种行为规则,在与上级、下属、部门间、客户、供应商等群体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通过一举一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

将探求真实与建立互信结合起来,那么由此产生的合力将会打破那些陈旧的领导规则。

通过《商业的本质》,我学习到了领导力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探求真实,不懈地建立信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要不断地践行,并在此基础上带领自己的团队。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m.dhb100.com

相信《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商业经典)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