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800字读后感 > 地图 >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800字读后感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8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14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14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400字

相对于极其详细厚重的历史书而言,这本书正好让对欧洲历史没有丝毫基础的我了解了欧洲历史的大体框架和基本演变过程,少了很多历史人物和故事,但却让历史进程更加清晰!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的历史都很差,根本记不住那些人名、地名、事件...
全是一坨浆糊...
如果你跟我一样
那我很推荐你看这本小书
算是历史入门佳品了
它会让你突然间明白很多
以前在历史书上无数次出现
却永远半懂不懂的词汇
比如“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圈地运动”
它会让你
不再会忘记的明白
懂么
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
拉低了它的水平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
整本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整个欧洲的文明的形象因素: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奇特分支;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2.欧洲文化的进化:从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文艺复兴,分析了文艺复兴以前文化作品和观念的变化,以及其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3.欧洲在战争过程中各个帝国的疆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宗教势力的变化。
4.欧洲在战争以及人口迁移过程中语言的变化。
5.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耕种与土地。
6.欧洲为什么可以首先通过工业革命领先亚洲
首先得说明一下,这本书本身写的是非常言简意赅而且思路清晰,但是由于自己地理学得不好,加上一涉及到地域变化的问题,看起来就晕头转向,不知道说的地点发生在哪里,现在看来,历史真的需要与地理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缺一不可。
前面关于宗教的问题可能没有多少感触,就最后一点想要谈一谈,工业革命为什么能首先发生在欧洲?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实际上也是一个方面,欧洲虽然有君主,但是权利受到限制,与其说是封建统治,不如说是精英统治,国王的权利一直都是受到限制的。而在中国,自从明代后期,阻止商人经商,皇帝权利垄断,治国没有危机感(不像欧洲君主那样一直要为自己的治国权利忧心忡忡),没有进步的动力,加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才一直停滞不前…
这本书补充了我很多知识的漏洞,原来耶稣是犹太人,原来法国缘起于日耳曼民族,原来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原来英语是日耳曼语系加罗曼语系,所以词汇要比德语法语多出数倍。可能有了这些最简单的基础,才能更读得懂某些历史小说,才能有耐心去读诸如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教科书式的书。
读懂欧洲的六个关键词:欧洲文明、战争、民主、权力结构、语言、生活方式。
欧洲文明
希腊罗马(理性,科学精神)、基督教(虔诚,宗教思想)、日耳曼(尚武,勇于探索)
战争
三场跨度持久的战争分别为:日耳曼蛮族—罗马(3世纪~476年)、伊斯兰教徒—欧洲人(始于7世纪)、维京人—欧洲(始于9世纪)
民主
出现:希腊军队(公民)
确立:军队支持民主制度
衰落:军事领袖成为独裁者
消亡:476年,罗马帝国灭亡
权力结构
重要因素:①社会结构,权力边界明确;②权力的制衡,教权政权
多极化,共同体
语言
起源:印欧语族(往东:伊朗,印度北部;往西:欧洲)
分化:三大语系(①拉丁语系:罗马帝国官方语言;②日耳曼语系〈英语〉:日耳曼蛮族的语言;③斯拉夫语系:俄语、乌克兰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
生活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18-19世纪,对比法国,农业增产,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欧洲文明和战争——融为一炉
战争催生民主
正是欧洲的自由、多元、活跃和进取精神造就了欧洲文明的领先地位。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7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700字

读罢此书,有这么几个感悟与愚见:

1.作者的初衷是为了让澳洲的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欧洲才写了这么一本书。大概澳洲的教科书对欧洲的讲解类似于我天朝的教科书。这本书的些许内容刚好能与教科书上的欧洲史相互交错填补,的确可以带给读者一个新感觉。

2.作者在最后对比了东西方文明的变迁,确实很触动我。所有的具有时代性的国情,一方面源于对历史传承的必然,另一方面来自于该时代下精英阶层对国家体制机制的改造,并将这种新形态作为模范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基本国情”。

3.的确,天朝与欧洲的几次思想大变革,都源自于我们所称的“乱世”。在那时,所谓乱世,我想就是破坏了正常与稳定的农耕秩序,或者说是对农耕旧制度的变革引发了后续一切变动。作者提到了基于各个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的问题,对比旧时代以“乱世”冠名的“全球化”,我们当今社会的“全球化”真是来之不易,同样,我们当今的全球化更更为了维系世界相对稳定的重要力量。

4.接着“全球化”问题以及作者没有提及的近现代欧洲战争,在我看来,集权孕育着倒退,思想统一就意味着固步自封。所有的区域大一统在欧洲都是暂时的,所有的帝国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这条河的总趋势就是“流动”——“全球化交流”。虽然说帝国的大一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等交流,但强权的力量终究敌不过根植于民众骨子里的自由与浪漫。

嗯,以上这一切,当然要基于“历史国情”。毕竟西方的奇技淫巧都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形态之上,东方诸国的物产丰盈不是欧洲想要就能要的。

哦对了,俄国作为欧洲的一员,看来作者是根本没把毛熊和他的东欧小兄弟放在心上啊,哈哈哈哈哈,所以说这本书还是有些局限的。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900字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900字

整个欧洲史被罗马包揽大半,从公元前八世纪罗马王政时代开始到1806年拿破仑灭了神圣罗马帝国,延续近两千六百年的罗马时代相当于中国从西周到清朝。

罗马王政时期从前8世纪到前6世纪末,中国大致处于春秋时期;

前6世纪末到前27年的五百年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直到恺撒搞独裁被元老院刺杀,地中海已经成为罗马的内海,中国从战国到西汉末年;

前27年恺撒的继子屋大维继承恺撒未竟的事业成为罗马帝国开国皇帝,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把一度多个皇帝共治的罗马再次统一并把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统一的帝国阶段直至四世纪末,对应中国东汉三国两晋时期;

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西罗马帝国不到100年“败干净”于476年被日耳曼蛮族攻灭,之前的时期称为欧洲的古典时期,此时中国的南北朝还没结束;

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继续存在近千年才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进君士坦丁堡灭亡,熬过了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直至明朝代宗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1400年以后是近代欧洲。

罗马帝国时期受到三次主要入侵,4-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对应中国五胡乱华时期,结果日耳曼人干倒西罗马帝国后其中一支法兰克人建立延续5世纪末~10世纪末的法兰克帝国,是现代法德意三国雏形;

7-8世纪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入侵,西班牙一度成为穆斯林国家,并引发后来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近两百年的由基督教教皇以收复基督教世界失地为目的而准许的九次十字军东征,这一时期的唐朝也于751年和阿拉伯军发生恒罗斯战役,战败后华夏文明从此退出中亚;

9-10世纪北欧维京人入侵,又正好对应中国五代十国辽国崛起入侵时期,中西方两次草原民族的入侵时间吻合可能与寒潮来袭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有关。

法兰克帝国分裂后东法兰克变成德国的雏形——德意志,德意志国王奥托大帝觉得自己领导的国家很牛逼媲美罗马帝国,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绕了一圈再次诞生,从10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又延续八百多年终于结束罗马时代。

罗马在欧洲部分的疆域大致以多瑙河、莱茵河为界,界线以北受日耳曼人影响大,英德荷北欧等国属日耳曼语系;界线以南受罗马拉丁文影响大,法意西葡等国属由拉丁文演化的罗曼语系;东欧国家大部分属斯拉夫语系。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3)篇


这本书确实极简,从希腊到近代差不多3000年的历史,却只花了230来页,而且还是小开本。它不像多数通史性历史书那样靠事件来推动,它靠逻辑来推动整本书的结构,赫斯特在一开篇就说,欧洲的历史是希腊和罗马文明、基督教、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战士文化三大元素的混合与变异,然后便顺着这三大元素发生、发展、斗争、融合的脉络把欧洲历史上的关键事件进行了梳理,呈现了一个异常清晰的历史的骨架。它像书中提到的“希腊灵感”一样,“答案简单,符合逻辑”,尽管历史无法用数学来表达,但这本书的叙述却也和F=ma、E=mc^2一样简洁、优雅。

这本书有非常多精彩的观点和极其准确的历史视角,但我从这本书中感受最深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

第一,这本书靠逻辑推动,但和国内中学教材那种“逻辑推动”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设定了一个逻辑框架,让所有的事件来适应这个逻辑框架,它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是正向的,它还原历史场景,然后从事件的推进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它的逻辑是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作为一种研究成果,它的逻辑是结论,而不是预设的。找到真实场景、假设、推论,然后结论,这其实正是最经典的学习方法。

第二,这本书在第一部分讲三大元素的混合这条“整”的主线,第二部分从战争、现代民主产生发展、语言、皇权与教权、百姓生活等多个“分”的支线切入,由整而分最后合于“结语”,讲清了欧洲文明成为“第一”的根本原因。由整而分再和,通过立体而又有层次的视角对同一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这也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转自豆瓣十四姨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明要比欧洲文明进步,然而世界上第一波稳健的经济发生在欧洲,工业革命也相继崛起,哲学思维、民主制度、人权观念等也是发轫于欧洲,对现代文明各种特质影响至深,为何欧洲会领跑世界前列,值得我们去思考。欧洲文明的基本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希腊人的观点 :这是一个简单 、符合逻辑 、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基督教的观点 :这是个邪恶的世界 ,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日耳曼蛮族的观点则是 :打仗是好玩的事 。这三大元素它们间相互影响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欧洲的政治思维基础是“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从私有财产出发而衍生出人权观念,是西方价值的核心,也为之后形成的民主共和制的政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观中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权利极其明确的集中在皇帝手上,以独尊儒术的文化对君权统治,到封建晚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束缚住科学革新和人民的思想,相比于当时欧洲的科学革命和政治环境,我们确实少了创新和突破。

耶路撒冷作为三教圣地,真的值得一去。体验原汁原味的宗教,从那里为发源地的各个宗教类别,才是根正苗红。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明要比欧洲文明进步。欧洲的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罗盘针和运河的水闸,皆是直接间接从中国传来。然而,世上第一波稳健的经济发展首度发生在欧洲,工业革命继之而起。而其他代表现代的标记,如代议政体和人权观念,也是发轫于欧洲,更准确的说,来自雅典。中国在十五世纪左右,明朝的制度达到了闭塞的顶峰,停止海外探险,停止海上贸易。泱泱大国,竟如此愚昧,历史的车轮在十五世纪时期,被踩了刹车。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国王不过分干涉,一是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二是民主政权的影响。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万人之上的君主,并不是时刻体恤民情,为非作歹,莺歌燕舞也不是偶尔。现如今的民主,已经不纯粹。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一)

在对《极简欧洲史》这本书籍的三天阅读之后,心中感悟颇多。

众所周知,在当代社会,欧洲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文明建设都比较领先,因而,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力也很大,这与其复杂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本书作者从塑形欧洲文明内核的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和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详细描述了此三种原因,彼此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又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过程。催生了欧洲文明的基本内核,诞生了强大的帝国与繁荣的城邦,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令人赞叹不已!

发源于海洋的古希腊文明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明珠,其形成的城邦制民主政治实现了全"民"治邦,每位公民都能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当然也有局限性,对妇女、奴隶的歧视,并未实现真正的全民皆平等;古希腊智者的学术文化成就也十分令人惊叹,"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了"人"的作用,强调了人的地位,这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意识的重要一步;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即美德"与我们同时代的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苏的弟子柏拉图《理想国》是西方文明理想主义的发端,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提出并论证了逻辑的辩证方法,提出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对于14、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启迪作用,包括17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对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再一次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

现代生物学的观点与中世纪的神学观大相庭径,这也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继物理学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之后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又一大重击,也是被分裂,被撕扯,被困惑的欧洲宿命,他在道德和智识生活上一直受到煎熬、困扰和瓦解,因为一种是科学,一种是情怀,我们既不能摒弃科学,也不能遗忘那种浪漫情怀,正如我们的"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这是民族情怀。欧洲的面积其实大致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但是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他们走的却是欧盟这种形式,在历史上,日耳曼民族对罗马帝国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兴起,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王国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欧洲同根同源的血脉关系。

其实,欧洲的许多思想都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如"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权利分散,遗产多元"及现在的代议制民主政治都发端于欧洲。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应当学贯中西,知己知彼,在今后的发展中,让我们的祖国留给后世以更多、更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二)

黄健韬

《极简欧洲史》将欧洲定义为一个"怪物",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全文反复阐释、证明着这一点。而这个多元的混合体,大致发轫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雅典,文中第一章就如此说到。欧洲拥有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该书却仅以爱琴海沿岸地图为封面,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作者认为希腊思想指引了欧洲千年历史的奔流。

在约翰看来,有三个元素必须记牢,它们分别是:1. 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 基督教。 3. 入侵罗马的日耳曼蛮族。正是因为这三个元素的深化、交集、影响,才一步步造就了今天的欧洲。

今天的欧洲是许多个国家组成的,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部分的土地上只有一个帝国——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的版图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辽阔无边。

古罗马人虽然打仗一流,但哲学、数学、艺术、文化等还是要向古希腊学习,这是第一个元素的形成。另一个元素紧接着也奇妙的开出了花,本来基督教是犹太民族中的一支,是个小众宗教,罗马人不信的,但是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基督教会,于是乎罗马人携着古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结合了,这是第一个。

然后,更好战的日耳曼人从北方打来了,当时罗马已经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这一年,作为分界线,前面是古典时期,后面就跟着中世纪了。中世纪漫漫一千年,东罗马帝国苟延残喘,欧洲真正的主人成了无知好战的日耳曼人。无知要学,好战要改,国家要建,但是他们毕竟是新手,手腕不强,各据一方,没有一个统一的帝国出现,格局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里出现了第二个,这些国王为了维护统治,首领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他的战士们。这些战士成为贵族,条件是一旦国王需要军队这些贵族就得供应。但逐渐的这些贵族开始视土地为己有,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正因为如此,国王的权力一贯薄弱,而"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正是现代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所以欧洲搞出了民主,而中国一向专制。

到这里,还剩最后一个,日耳曼蛮族竟然也支持基督教。结果是罗马帝国虽然覆灭了,但教会幸存了,带着它那套统治天下的规则,与国王们形成了联盟,当然同时也产生纠葛。直到1400年,这个怪异的联盟才告终结,近代上场了。

首先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随着文艺复兴来到,欧洲社会开启了它漫长的世俗化过程。"

接着是16世界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还只是回望古希腊,宗教改革却是要革现有教会系统的命。宗教改革其实很简单,就是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基督徒,开始从教廷手中抢夺《圣经》的解释权,加上印刷术的发明,教廷的权威一落千丈。

在这之后,17世纪,科学革命,18世纪,启蒙运动,人们开始将理性"运用在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的改造上".随着思想启蒙,著名的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接踵而至。

同样比照旧时代的中国。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就此成为中华唯一的正统,人民的思想创造都不能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认可,不可能实现彼时时代所定义的人生价值。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它对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到如今一些诸如管理学、经济学等新兴学科都能从中汲取到不一样的养分。然而,统治阶级手中的儒家思想客观来说也成为了局限人民思想爆发力的枷锁,遮蔽了无数先贤探索的眼睛。明代"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则加剧了浮云遮望眼的病症,直到鸦片战争的硝烟刺痛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思想究竟落后了西方人几百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人民当家作主,让思想兼容并包,只有做到这两件事,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由"后进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三)

我读《极简欧洲史》

(本文仅是我记录自己读书的收获与感想,没有高深的思想,仅有粗浅的学习过程,其中应不乏表达不当或想法幼稚之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修正,请牛人勿取笑,感谢!欢迎愿意交流的朋友,提出宝贵指导意见和建议!)

文/陈静

高中时我读的理科,大学和硕士读的商科,加上自己以前对历史和哲学不感兴趣,所以在人文史方面非常欠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越发觉得文史哲知识对提高自身修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今年下决心好好读读这方面的书。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000字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000字

echo

这本书确实很好读,一个下午就可以通读一遍。

但是,如果想真正的理解它,还是需要多读几遍,花一些时间去整合。

它讲了欧洲崛起的故事,讲希腊的智慧学识,日耳曼的野蛮好战,还有基督教的道德戒律,在漫长的岁月中,博弈、融合。

最终,古典战胜了愚昧,而科学又战胜了古典。

日耳曼民族和维京人的野蛮曾经践踏整个欧洲,但在治国中又拥抱了罗马的大地主和基督教所代表的民主与共和。

教会用被包装过的希腊智慧统治人民的头脑达千年之久,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崛起,天主教会不仅对新教提出的质疑无能为力,更是全面败给了科学、理性与浪漫代表的人本主义。

欧洲,欧洲人,在这一波波的迭代之中,慢慢的摆脱蒙昧,拥抱科学,拥抱理性,拥抱民主,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了今日的欧洲。

书中最为触动我的,是传承与分权。

武力和学识一直在争斗,罗马人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却传承了希腊的智慧学识。

野蛮好战的日耳曼人用武力征服了养尊处优的罗马人,又传承教会与罗马大地主的学识来治国。

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征服西班牙,也传承了来自希腊的经典文化。

还有基督教会漫长的历史,从被罗马帝国打压,到获得认可,成为国教,然后发展出自己的教会王国;在罗马灭亡之后,教会承担了传承文化和学识的任务,却也同时出于私心,扭曲的解读希腊经典和圣经;你可以永远骗一些人,也可以短暂的骗所有人,却不可能永远骗所有人。最终,基督教派在质疑声中分裂,而理性、科学、人本主义的兴起,让基督教终于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了它本该成为的东西----世俗中的灵魂安慰剂。

欧洲的,如同作者所说,还因为分权,"不是所有东西都属于国王",国王和贵族的博弈让他们必须依赖市镇中的商贾、贸易人士与金融家,国王从来没拥有过绝对的权利,君权的薄弱让市镇的经济得以自由发展,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催生出璀璨的文明、逐步完善的民主制度,自由、民主、多元的欧洲就成为了科学创新的温床。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人,即使是强大如凯撒大帝那样的人,也不过是惊鸿一瞥。

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人民和中国一样,大多是终身也未曾离开过自己耕种的土地。

在民智未开,蒙昧的年代,大众的气息是那样的微弱。

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分外的珍惜个体价值吧。因为跟外界的竞争,人类已经全面获胜,我们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资源的匮乏,战胜了环境的恶劣,战胜了贫穷,战胜了无知。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不需要再为生存恐慌、争战、掠夺,而是去面对自己,面对每一个个体,个体,已经成为真正的主宰。

这是世俗的成功,也是人类真正的胜利。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14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800字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