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极端之美读后感 > 地图 > 极端之美读后感

极端之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极端体验读后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极端体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极端体验读后感

陆文超

暑假忙里忙外,难有空静下心来读上几页充实自己的内心。老实说,是没有阅读的那份心情罢了。知道从哪淘来的大家幽默。泛黄的书扉看似有些年头了。不经心的浏览着目录。“极端体验,有些惹人的题目。想必蛮有意思。”我细细品了起来。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眼光。也就是短短的一篇,却引起我内心无比之多的波澜。

作者先是举了一个极有意思的例子。一位爱好李太白的先生自称李赤,竟有这如此奇葩的癖好。头在下,脚在上,倒插在粪桶里。他也最终为这个癖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故事讲完,也许只能搏您一笑。但作者自称庸人,难以理解这些东西,其实也表达了对此深深的讽刺。

作者在文中这样说道:他们都不喜欢这种横加在头上的极端体验,就自杀了:跳楼的跳楼,上吊的上吊,用这种方法来解脱苦难。也许有些当年闹事的人觉得这些事还蛮有意思的,但我劝他们替死者的家属想想。死者已矣,留给亲友的却是无边的黑夜……

呃,作者的思想偏向于安定的生活,对于那些不切实际的漫想,作者只能望洋兴叹。很遗憾,我没有经过那个时代的洗礼。这也许是一种幸运,但作者内心的那份沉重我实在难以完全领会。

作者在文中对这种极端体验做了一种解释:有些人秉性特殊,寻常生活不能让他们满足。他们需要某种极端体验:喜欢被人捆绑起来,加以羞辱和拷打——人各有所好,这不碍我们的事。

作者虽然没有明显的反对,但文末作者的话同样经典。真正有这种瘾的人,何妨像李赤先生那样,自己一头扎向屎坑。

如果这把极端体验看作一种生活状态,那么作者显然不赞同,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干涉别人的生活状态。

从全文而论,作者的观点是保守却切实的。

如果你只为与众不同而轻易改变那些传统,那么我自然没有权利去评判,但我有权不选择这般生活。

究竟是该保守还是该颠覆。

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体验魏晋之风


体验魏晋之风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魏晋是一股怪异的风,早已经吹过去了,但大地却保留着它的惊恐和记忆。

魏晋没有寿阳公主嫁时妆,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没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有的只是一抹斜阳,一江春水,一群超凡脱俗的风流人物。这就是魏晋之风。美酒的背后只是欲饮琵琶马上催,只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怒发冲冠面对的也不过是潇潇雨歇;至于寿阳公主的富贵,也只落了个很简单;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才是魏晋之风,无心的人只会觉得平淡无奇,有心的人却能从中品味出许多与众不同。

如果遇上不顺心的事,便去学一学阮籍,驾一辕车,扛一坛酒,然后便没有方向地去旅行,直至无路可走。豪饮一通,长啸几声,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地痛哭一阵。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理喻,但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纯真。即便没有阮籍的悲凉,也可以体验到一种令人羡慕的境界――回归自然。

如果想感受生活,便跟着稽康去打铁,映着熊熊燃烧的炉火,抡着锤子砸下去,铿锵的声音让人陶醉。难得的是,在享受流汗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一下这位岩岩若孤松,巍峨若玉山的名士,体验一下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人的健康之美。

如果想怀古,可以去广武山下看看楚汉相争的旧迹,听听回荡在天际的叹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如果想放松,可以去爬苏门山,聆听孙登那古怪的啸,据说这种被称为天籁的声音可以使人领悟一切;如果想考古,可以去考察东平县,体验一下李白赞颂的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这就是魏晋之风,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文化的真谛。

【简评】读完本文,不禁为小作者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拍手叫好。从本次中考作文的内容来看,写对深厚文化的体验是在走异端,但本文走得好,走得妙,走得出众。文章旁征博引,或巧妙串联,或完美组合,把自己对魏晋之风的体验写得很有深度和广度,文笔清新,结构严谨。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说,能写出这样的佳作,确实少见。


《绝佳体验》读后感300字


part 1

书中意图那一部分提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员工通常会相应提高或降低他们的能力。换句话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做到他们必须要做的事,甚至会多做一些。

当你作为决策者,明确所提供的服务意图的时候,员工会因为这种要求而影响其行为。

当顾客知道了这种明确的服务意图之后,会给这份暖心的服务在添几分。

part 2

心理学研究认为我喜欢你这个方法对于任何场合,任何工作都适用。首先暗示自己,我喜欢你,你会因为这种暗示,改变你对别人的态度,并且你会因为你认为你喜欢一个人而越来越喜欢这个人。

同样作为你的朋友亲人或者是服务对象,我喜欢你原则一样有用,因为当你认为一个人喜欢你的时候,你会特别留意这个人,并且开始因为这个人喜欢你而反过来去喜欢对方,给予对方正向积极的回应。所有人都喜欢被关注,被注意,希望自己可以是中心!

《体验丛林》读后感600字


寒假,我看了一本名叫《体验丛林》的书。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

这是一本探险热带雨林的书。主要讲述了皮克尔山小学5M班的神奇的地理课。地理课的老师名叫帕洛特,她47岁,但她总说自己只有37岁。她总是把染

过的头发扎得老高,还有一只大大的鼻子。还有着怪癖和奇特的举止--一兴奋起来就胡乱挥舞自己的胳膊,还爱满教室地乱转圈子。

帕洛特老师最喜欢的话题就是热带雨林。她具有很不一般的魔法和非常奇特的教学方法,把地理课上得非常生动惊险,同学们上了都觉得很过瘾、很着迷。5M班的同学们有:连姆·欧布兰迪(作者)、夏洛特·爱德华、大个头布瑞恩·巴

特勒、艺术家凯莉·尼布莱特、特别爱卖弄的丹尼尔·梅普森、莱克斯来·莎玛、祖·汤普森、西蒙·西德沃夫。他们非常可爱,都非常喜爱热带雨林。

星期四的早晨,帕洛特老师像疯了一样冲进教室,双手张开,左手上有只闪

着亮光,红色的青蛙,右手上有只蝙蝠,她突然尖声地喊出了喊出了“热带雨林”四个字,于是一堂关于热带雨林的地理课就开始了……

热带雨林的气候很有特点,那里经常下暴雨,天气很热,里面有好多生物。热带雨林一天的气温变化很大:早上六点多太阳升起,八点气温升高,中午十二点,天气就很热了,达到32度。下午一点,温度达到38度,就开始出现了乌云,

下午二点十五分,开始下暴雨,闪电、打雷。下午三点十五分,气温下降,但还是又热又闷。晚上七点,温度变成30度。晚上八点,温度24度。

帕洛特老师带着同学们穿越了很多地方的热带雨林,同学们都身临其境,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奇闻逸事,让他们终身难忘。最后他们来到了客麦隆热带雨林,在这里,他们遇见了环保战士艾瑞克。艾瑞克身穿亮绿色的工作服,全身从头到脚都别满了徽章和各种标记。他看到凯利用铅笔画马肯吉爬树的画面,浪费了好几张纸,于是对凯利说不能这么浪费,造纸资源很宝贵的!树木可以为世界提供氧气,如果失去了树木,就失去了能净化空气的伙伴,大树构成的树林、森林和雨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不可缺少的。现在很多伐木公司买了上千公顷的热带雨林,每天都在大量砍伐树木,一棵好不容易长了100多年的参天大树,可能在几分钟之内生命就被结束了,久而久之,热带雨林将永远消失,这样会造成很大的灾难,世界末日将会来临。

让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体验温暖》观后感


《体验温暖》观后感

庄婷婷

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温暖是一个虚词,它很难捉摸,不是一件具体的物品可以触摸或者闻得到,看得到。可是,温暖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虚与不可透彻。你分分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可以联想到日常生活,阳光并不是随手就能捉到的,但是你可以伸手出阳台,让阳光在你的手指间流动,那种暖暖的感觉让人感到温暖的存在。在这个文献中,我们也理解到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在招待客人时沏一杯热茶,原来当你的手捧着一杯热的东西,会影响你对另一个人印象的判断。当你手上捧着一杯热饮时,你会感受到招待者的热情和认为这个主人是容易亲近的,从而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缩小特别有利于两者间的交谈。

在我们研究的文献中,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增加人体温暖的感受的体验是否会增加人际关系的温暖和影响人的行为。在捧冷热咖啡的研究中证明了,捧着热咖啡的被试比捧着冷咖啡的被试认为目标者更加热情。

其实对于温暖的体验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印象和这个人的社会性行为评价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远的历史,从所罗门对温暖的原始判断后,到哈里哈罗的猴子实验中知道,为什么孩子在出生后会需要父母亲的抚摸,原来父母亲通过不断地抚摸孩子的后背,从而增加孩子的信任度,当孩子有了对父母的信任后,他们会感到安全,(读后感 )就会有不断地向外冒险和探索的欲望,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且延续到成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思考,当人感受到温暖和发生身体上的接触,人脑中的背脑后脊会处于较活跃的状态。

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认为社会是黑暗的,从人们建的房子中知道,人们的防范意识越来越高,每一层楼上的窗都要加防盗网,里面的人往外看,外面的人往里面看,向看监狱里面的人。自小我们就被教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长着一张人脸,你怎么知道哪个人是“人”哪个人是“鬼”呢,而简简单单的一杯热饮,身体单纯地跟受到温暖的存在,卸下你的防范之心,以真诚,友好的态度面对每一位好友,用心地去接纳他人,接受他人的热情,使人的心灵靠得更近。

《体验音乐》读书心得


《体验音乐》读书心得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心流体验》读后感1000字


一句话概括本书:想达到心流体验,要有明确目标,要专注,要有即时反馈,要难度适中,要有控制感,要全身心投入,要物我两忘,还要忘记时间。

生活俗务太乱,沉浸于一件目标明确又有点挑战性的事会非常愉快。

心流体验对我是日常,有了心流体验,才有专注、勤奋、效率。对我来说,想有心流体验,需要有安静、孤独、幽暗的环境,和刚好和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任务:我想做成,我能做成,这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昨天为了让小程序能契合各个水平的用户,跑了趟图书馆想借心流体验的书,但唯一的一本不在书架上,还是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了它,名字叫《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的译名变过好几次,闻名想看的人常会困惑,这里记录一下,《幸福:从心开始》《幸福的真意》《当下的幸福》都是它曾用过的名字(关于书名的变化过程,在序一中有交待)。

书中说的最优体验就是我所谓的天人合一的状态,我喜欢这种状态,何止喜欢,简直不可自拔,但这种状态不能随时都来,用《庄子》的话是有待的,对外界环境要求很苛刻,需要有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时空里有权力只做一件事而不受干扰。

专注不分心,才能沉浸,全身心体验那个世界的运转,把握它,改变它,掌控它,物我两忘,更忘了时间的流逝和世间的一切,这感觉太美妙了,让人着迷、上瘾。

在我想做的事情上,我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力,但我不善于排除干扰,在我静坐、参悟渐入佳境的时候,一点噪音都能把我的思路彻底打断,所以我白天也常拉上窗帘,挡光,也挡声音。

我想林彪元帅的喜静也不全是因为神经受伤,也是因为他的思考习惯,他那种反骑凳子看地图、一看就看几小时的风格,必然经不起思路总被打断。有人说他病态,但常态的人达不到算无遗策,凡事都有代价,而他能做到这点,成本又出乎意料的低他需要的只是安静。

毛主席也喜欢一个人思考,谁打断了他,他要大发雷霆。

我很难对人说清这些,所以就习惯了躲,乖其所之也,一躲就躲出了世外桃源、海阔天空。有了安静才有心流体验,有心流体验才进步得快,进步快了就更有资本远离众人,形成良性的循环。但自由度太大了,忍不住什么事都做一做,就反而乱了方寸,这两年感觉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了。

读了《心流》,才明白,缺少的是一个超越人生的那么大的大目标其实是有的,但是湮没在种种愿望里了。所以要厘清,什么是最想要的,与之冲突的,统统让路。确立了对这个目标的坚定不移的决心,才能长期地把心力往一个地方使,去尝试,去努力,去得到反馈,在心流体验中,不断进步,而且还总在享受,这种人生简直就像神仙一样。

所谓神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代表了人们从无望的生活中跳出来的幻想,烟火气养人,也消磨人的精神,谁在少年时都有个梦,长大后就渐渐磨灭了。有的是因为事务太简单,有的是因为太困难。简单的让人无聊,困难的让人沮丧,如果能找到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太简单,又不太难,有一定挑战,努努力又能完成,就既有趣,又能进步,达到网络上那张图片里1.01的365次方的效果。这就是《心流》,也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也是《少有人走的路》的方向。

爱就是进步。快乐也是进步。除了进步,我早已别无所求。

《用户体验的要素》读后感1500字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网页领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技术,将人机交互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名鼎鼎的Ajax之父JesseJamesGarrett,在他这本短小精悍的著作中,将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概念阐述得无比清晰。
part1:用户体验为何如此重要?
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关注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而用户体验则是经常被忽略的因素,然而正是这个因素决定着产品成败。用户体验形成用户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不好的用户体验会把用户推向其竞争对手。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如何提高转化率,这些都是营利性企业所关注的,而提高用户体验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UCD,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创建吸引人、高效的用户体验,如何帮助人们工作得更快的同时减少犯错几率的学问。
part2:五大层次
所谓字不如表,表不如图,一张图就将这一部分所要归纳的问题大部分都包含进去了。要补充说的是,主观上可以看出,上层由下层决定,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将底层彻底完成后才能进行上层操作,更加可行的方法是让每一层面的工作在下一个层面可以结束之前完成。下面是每一层的介绍。 part3:战略层商业目标与用户需求
战略,要考虑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收益?第二,这个产品能解决用户什么需求?
用户需求,即是人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需求理论,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不得不去了解。对于操作方法,用户细分、用户研究等手段各异,每一种手段都可以细分为一门学问。
part4: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确定了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之后,我们就要想做什么能够满足上述两个目标呢?这就是范围层所设计的内容。需求采集、需求分析、优先级区分这些都是为了确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本文选自)
part5:结构层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确定了做什么之后,这一层要负责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呢?抽象地讲,就是要确定呈现给用户的模式和顺序。
交互设计,关注于用户会怎么做,以及系统将如何与之配合和响应。所以,这个又可以细分为交互组件如何工作以及出错了怎么办。
信息架构,着重于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从而用户能够高效地使用产品。分类体系有很多种,比如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性结构等。同时,语言和元数据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一环。(pS: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part6: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这一层,是将抽象的结构层进一步具象化。
界面设计,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
导航设计,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信息设计,传达想法给用户。
界面设计,应该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弱化不重要东西的可视性,甚至直接将他们排除出去。
导航设计,要完成三个目标。第一,页面间跳转。第二,传达元素之间的关系。第三,让用户知道他现在身处何处。具体的导航体系可以分类为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网站地图、索引表。
信息设计,如何呈现信息,使人们能很容易使用或者理解他们。
part7:表现层视觉设计
这是产品最具象的一层,这是最终的设计,也是产品最终呈现到用户面前的样子。
这个容易与界面设计混淆。我的看法是,界面设计界定这里放什么,那里放什么。而视觉设计负责这里什么颜色,那里什么排版,如何保持一致性,如何突出差异性而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最重要的东西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体验音乐》读书笔记


《体验音乐》读书笔记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着、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着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着。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 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喜欢《极端体验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极端之美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