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体验青春读后感 > 地图 > 体验青春读后感

体验青春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用户体验的要素》读后感1500字。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中外经典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用户体验的要素》读后感1500字,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网页领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技术,将人机交互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名鼎鼎的Ajax之父JesseJamesGarrett,在他这本短小精悍的著作中,将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概念阐述得无比清晰。
part1:用户体验为何如此重要?
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关注产品是用来做什么的,而用户体验则是经常被忽略的因素,然而正是这个因素决定着产品成败。用户体验形成用户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不好的用户体验会把用户推向其竞争对手。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如何提高转化率,这些都是营利性企业所关注的,而提高用户体验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UCD,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创建吸引人、高效的用户体验,如何帮助人们工作得更快的同时减少犯错几率的学问。
part2:五大层次
所谓字不如表,表不如图,一张图就将这一部分所要归纳的问题大部分都包含进去了。要补充说的是,主观上可以看出,上层由下层决定,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将底层彻底完成后才能进行上层操作,更加可行的方法是让每一层面的工作在下一个层面可以结束之前完成。下面是每一层的介绍。 part3:战略层商业目标与用户需求
战略,要考虑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收益?第二,这个产品能解决用户什么需求?
用户需求,即是人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需求理论,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不得不去了解。对于操作方法,用户细分、用户研究等手段各异,每一种手段都可以细分为一门学问。
part4: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确定了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之后,我们就要想做什么能够满足上述两个目标呢?这就是范围层所设计的内容。需求采集、需求分析、优先级区分这些都是为了确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本文选自)
part5:结构层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确定了做什么之后,这一层要负责的就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呢?抽象地讲,就是要确定呈现给用户的模式和顺序。
交互设计,关注于用户会怎么做,以及系统将如何与之配合和响应。所以,这个又可以细分为交互组件如何工作以及出错了怎么办。
信息架构,着重于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从而用户能够高效地使用产品。分类体系有很多种,比如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性结构等。同时,语言和元数据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一环。(pS: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part6:框架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这一层,是将抽象的结构层进一步具象化。
界面设计,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
导航设计,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信息设计,传达想法给用户。
界面设计,应该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弱化不重要东西的可视性,甚至直接将他们排除出去。
导航设计,要完成三个目标。第一,页面间跳转。第二,传达元素之间的关系。第三,让用户知道他现在身处何处。具体的导航体系可以分类为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网站地图、索引表。
信息设计,如何呈现信息,使人们能很容易使用或者理解他们。
part7:表现层视觉设计
这是产品最具象的一层,这是最终的设计,也是产品最终呈现到用户面前的样子。
这个容易与界面设计混淆。我的看法是,界面设计界定这里放什么,那里放什么。而视觉设计负责这里什么颜色,那里什么排版,如何保持一致性,如何突出差异性而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最重要的东西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洞察人心—用户访谈的秘密》读书笔记


《洞察人心—用户访谈的秘密》读书笔记

前言——研究生入学来读的第一本书,作为一个门外汉接触这本书,看完总算对用户访谈有了初步的了解吧,可能作为入门看这本书有点早。第一次写读书笔记,得是一个大标题。

概述:

本书主要讲述用户研究方法之“用户访谈”,系统地介绍了用户访谈的意义、前期准备、访谈时注意事项以及访谈后期的数据处理。其中包括了很多关于用户访谈的细节,如何提问、访谈礼仪、访谈框架等。阅读后,最大的收获就是“用户访谈”是用户研究的重要方法,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当然最重要的是加入访谈中,通过实操来提升访谈能力。

用户访谈的重要性

首先,用户即大众,设计服务的对象,用户访谈体现着对于用户的关注,能够切实满足用户需求,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其次,当下很多设计师为痛点而设计,往往根据自身的痛点决定设计方向,事实上,关注用户不是简单关注痛点,而是去关注用户行为,特别是设计初期,需要关注用户行为,而访谈可以有效与用户接触,探求用户的需求,观察用户的行为、想法等。从而得到产品的创新方向、优化方案。用户访谈相较于其他用户研究方法更能够深入了解用户。

关于用户访谈的框架

首先,我把用户访谈理解为一种方法、手段,去寻找用户、挖掘用户需求等,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框架,或者说战略,以达到最佳效果。用户访谈的基本框架可以是在用户访谈过程中累计的经验,大概可以总结为:

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主要是清空大脑,不要带着具体的期望去访谈,二是培养自己广泛的非特定的好奇心。参与访谈的人员把自己的所有想法表达出来,从而进入一个中立的空间。然后进行关于访谈的访谈,也就是团队开始前清楚认识到这次访谈的目的。

接纳他人的世界观:到访谈对象那里去,进行用户访谈需要进入用户的世界,更好地了解验用户所处的环境,不要将自己的世界(任何代表自己身份读书笔记m.i1766.com等信息)带入受访者的世界。准备好问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不用觉得这些问题过于简单,往往这些自以为清楚答案的问题,会得到有趣的答案,而且以简单的问题切入,受访者会更容易进入状态。

建立友好的关系:与受访者关系良好是好的访谈所需要的,在建立友好关系时首先需要注意自身的礼仪,访谈也可以等于交友。其次访谈过程中也可以适度的谈论自己,当然不能过度,以免带偏受访者。

倾听:倾听能够向受访者表示你很在意他的想法,可以通过提问来表示倾听,同时也需要注意身体语言。

为用户访谈做准备

完成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户访谈也不例外,包括最基本的访谈对象的确定、访谈地点、目标、清单、参与人员等等,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设定目标:访谈目标是项目实施前必须明确的,当然着手开始研究后目标会逐渐清晰,这个目标需要与利益享受着也就是客户商量确定,访谈的团队也需要制定访谈目标,保证访谈想着一定方向前进。

物色受访者:受访者关系着访谈数据的代表性、结果的可用性,因此在物色访谈者的时候必须花些时间,最基本的方法是制定一个筛选问卷,选择需要的受访者。

创建调研指南:也就是访谈之前制定一个访谈的细则,囊括访谈中的基本问题。包括访谈的介绍、受访者的背景;其次是访谈的主体部分,需要对每个想要了解的概念或者目标设立相应的问题,考虑好访谈的顺序;准备一些在访谈结束时提出的问题(如果可以,你希望理想的体验时怎样的?你还有什么想要问我们的吗?)

拍摄清单:受访者头像/受访者与设备的关键部分/设备关键部分特写镜头/拍摄周围环境室内和室外镜头/采访者和受访者双人镜头

安排访谈日程/受访者许可和保密协议/支付酬劳

访谈的关键阶段

出发前:访谈团队会议(分配角色,需要一个人引导采访,一个人辅助采访,记录,参与人数尽量少,以免让受访者倍感压力,影响访谈效果)

访谈现场:到达现场后会经历几个阶段。跨越门槛——也就是正式开始访谈的前几分钟,一般是布置现场,放点位置确定,与受访者进行简单沟通(不涉及访谈内容);开始发问——首先从简单大范围问题开始(简单自我介绍并告诉我们你的工作是什么);接受尴尬——当访谈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觉得吃力,这个时候需要坚持下去,根据访谈指南继续进行;临界点——也就是访谈过程中,会逐渐与受访者拉近距离,双方交谈状态非常好;反思和预测;从容结束——结束后必须注意的是直到退出房门前,录音设备应该继续开启,“门把手想象”,随着谈话的结束,人们往往会真情流露。

如何提问

让沉默代替提问:当询问一个问题之后,受访者没有立即回答,不应该直接换一个问题,而是利用短暂的沉默来等待回答,往往人们在对方沉默时会主动去寻找答案。

管理流程:不要顺着受访者的话题而去,需要把控访谈的流程,必要的时候需要提醒受访者的回答偏离的你的问题。

得到更多答案:这与上一条并不冲突,当受访者提出一个新的东西,时没有事先预料到的,可以顺着进行提问,得到更多的答案。

问题类型模版:询问顺序、询问数量、询问具体的例子、询问关系、询问组织结构、理清代词的意义、询问密语、询问原因、细致地探究、无假设探究、向局外人解释、教导别人、过程比较、同他人比较、跨时比较。

接受受访者的世界观:这就需要在访谈中国年接受受访者使用的语言,或许受访者对于某一项东西名称时错误的认识的时候,尽量也使用这种名称,不要当场改变受访者的认知。

不要进入演讲模式

记录访谈

访谈是不可能仅凭记忆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借助多种方式去记录访谈。

记笔记/访谈录音/访谈录像/访谈拍照/绘制访谈草图/

其次采访结束后需要进行汇报要点,快速写下现场的花絮,可以通过故事的方法来分享

优化访谈

用户访谈会遇到各种情况活着突发事件,对于各种情况进行事先考虑。

当受访者沉默寡言时,需要判断其原因,然后针对性解决。同样当受访者非常健谈的时候,不能任由其侃侃而谈。

同时也需要多加练习,在练习中提升访谈能力。

让调研产生影响

访谈结束后,需要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可以创建一份简报,团队成员分配访谈记录进行整合,将要点手机并撰写报告。作者:Tanzhi

《心流体验》读后感1000字


一句话概括本书:想达到心流体验,要有明确目标,要专注,要有即时反馈,要难度适中,要有控制感,要全身心投入,要物我两忘,还要忘记时间。

生活俗务太乱,沉浸于一件目标明确又有点挑战性的事会非常愉快。

心流体验对我是日常,有了心流体验,才有专注、勤奋、效率。对我来说,想有心流体验,需要有安静、孤独、幽暗的环境,和刚好和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任务:我想做成,我能做成,这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昨天为了让小程序能契合各个水平的用户,跑了趟图书馆想借心流体验的书,但唯一的一本不在书架上,还是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了它,名字叫《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的译名变过好几次,闻名想看的人常会困惑,这里记录一下,《幸福:从心开始》《幸福的真意》《当下的幸福》都是它曾用过的名字(关于书名的变化过程,在序一中有交待)。

书中说的最优体验就是我所谓的天人合一的状态,我喜欢这种状态,何止喜欢,简直不可自拔,但这种状态不能随时都来,用《庄子》的话是有待的,对外界环境要求很苛刻,需要有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时空里有权力只做一件事而不受干扰。

专注不分心,才能沉浸,全身心体验那个世界的运转,把握它,改变它,掌控它,物我两忘,更忘了时间的流逝和世间的一切,这感觉太美妙了,让人着迷、上瘾。

在我想做的事情上,我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力,但我不善于排除干扰,在我静坐、参悟渐入佳境的时候,一点噪音都能把我的思路彻底打断,所以我白天也常拉上窗帘,挡光,也挡声音。

我想林彪元帅的喜静也不全是因为神经受伤,也是因为他的思考习惯,他那种反骑凳子看地图、一看就看几小时的风格,必然经不起思路总被打断。有人说他病态,但常态的人达不到算无遗策,凡事都有代价,而他能做到这点,成本又出乎意料的低他需要的只是安静。

毛主席也喜欢一个人思考,谁打断了他,他要大发雷霆。

我很难对人说清这些,所以就习惯了躲,乖其所之也,一躲就躲出了世外桃源、海阔天空。有了安静才有心流体验,有心流体验才进步得快,进步快了就更有资本远离众人,形成良性的循环。但自由度太大了,忍不住什么事都做一做,就反而乱了方寸,这两年感觉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了。

读了《心流》,才明白,缺少的是一个超越人生的那么大的大目标其实是有的,但是湮没在种种愿望里了。所以要厘清,什么是最想要的,与之冲突的,统统让路。确立了对这个目标的坚定不移的决心,才能长期地把心力往一个地方使,去尝试,去努力,去得到反馈,在心流体验中,不断进步,而且还总在享受,这种人生简直就像神仙一样。

所谓神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代表了人们从无望的生活中跳出来的幻想,烟火气养人,也消磨人的精神,谁在少年时都有个梦,长大后就渐渐磨灭了。有的是因为事务太简单,有的是因为太困难。简单的让人无聊,困难的让人沮丧,如果能找到介于两者之间的,既不太简单,又不太难,有一定挑战,努努力又能完成,就既有趣,又能进步,达到网络上那张图片里1.01的365次方的效果。这就是《心流》,也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也是《少有人走的路》的方向。

爱就是进步。快乐也是进步。除了进步,我早已别无所求。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2500字


发掘人生的心流体验——《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2500字:

最近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是《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作者是MihalyCsikszentmihalyi,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人。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做游戏的人都知道“心流理论”,这也是以前我们做游戏时的理论基础。

心流的特征全都是游戏设计的必备要素:

集中注意力:通常游戏中是那个由你操控的行走的小人儿;有一个人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个人升级、打败boss等。

投入到竞争性的环境:pVp、pVE。有即时的回馈,乐趣通常出现在挑战和行动能力恰好平衡的时刻:各种冒出的数字、NpC的回复等。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玩起游戏来忘记了吃饭。

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别人叫也不理。

我觉得所有做产品、做游戏策划的人,都需要读《心流》这本书。但这并不是一本讲产品设计方法论的书,而是讲幸福人生的方法论的书。

Mihaly提出: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作为一个经常能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体验到心流、以及自己觉得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非常赞同Mihaly的观点。通过发掘人生的心流体验,能更容易体验到幸福的人生。总结起来有四种途径:

一、享受与自我独处的时光

人生有1/3的时间是自己度过的,需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阅读、写作都是能过帮助自己达到心流状态的活动;

二、从事能体验到心流的工作

脑力劳动者:选择一份与你自己智商相匹配的工作,要不干了十年后发现你已经穷尽了这份工作中的全部奥秘,索然无味了。

体力劳动者:并不只有脑力劳动才能体验到心流,刻意练习的体力劳动也能达到心流的状态。

三、培养能体验到心流的爱好

钓鱼、游泳、滑雪、爬山、书法等运动都能体验到心流

打游戏、打麻将、打牌是大多数人体验到心流的途径,并不是坏事,不沉迷而荒废正事就好

四、建设高质量的社交关系

和家庭的关系:设置家庭可以参与的心流活动,比如全家一起钓鱼、爬山;帮助孩子探索心流体验;

和朋友的关系:交心的谈话、深入的探讨都有助于体验心流

【心流理论的实战案例】

案例1:心流理论如何帮助克服对工作的不满

实际生活中,对工作不满的三个理由通常是:

缺乏变化与挑战:原因是挑战低而技巧要求高。我能保持工作热情的秘诀之一是:做一个产品几年后就换产品,到现在我已经跨了社交、视频、游戏、移动应用分发、信息流推荐等几个互联网产品领域,因为总能学习到新东西,所以不会觉得厌烦;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难处理:原因是工作中太多低水平的撕逼和扯皮,损耗了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我首先极少跟别人撕逼,因此也就减少了工作中低水平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工作热情的损耗;更重要的是,我会贯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列出自己需要提升的几个技能点,找到工作中的牛人(比自己牛即可)作为标杆,跟他们交流、学习。

压力大,没有时间思考or陪伴家人:原因是自己的技能低或者精力顾不上,应对不了工作的高挑战,因此焦虑。针对技能低的对策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应对挑战;如果短期很难提升,那么选择做自己能力胜任的工作;如果是精力实在顾不上,那么可以减少工作量,或者找能人来帮自己。

案例2:心流理论如何帮助克服跟人比较的烦恼

做社交和游戏,有一个核心词“比”。比是人类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老是跟人比较,会让自己痛苦、恐惧、愤怒、嫉妒、焦虑等等。这会让人进入到内在失序的状态,注意力转移到了错误的方向,使我们分心,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

内在失序是心流的反面,是需要克服的心流状态。

善于创造心流的人,并不是佛系,不比较,无烦恼。而是善于把这种比,通过注意力引导到激发自己的意图上去,然后集中注意力思考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比竞争对手落后,那就设定一个能超越竞争对手的目标。如果竞争对手的确非常难以超越,那就换个别的能产生心流体验的目标呗。

案例3:心流理论如何帮助缓解人生的无聊

昨天豆豆看了一会动画片,爸爸就不让她看了,她立马哇哇的哭了:“不让看动画片好无聊啊”。我跟她说:“豆豆,你跟我描述下无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好嘛?”豆豆:“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我说:你不看动画片,还有很多玩具可以玩呀,还可以下楼去找小朋友玩呀,你怎么会无聊呢?”然后豆豆不闹着看动画片了,下楼去找小朋友玩了。

我现在教育豆豆,有运用心流理论的基本理念,并不帮她设定了目标ABC,帮她安排好todo,让她学这个,学那个。更多的是,我帮助她学会与自我相处,体会到心流,这样,在未来漫长的没有人帮助她设定目标的日子里,她会自己想办法去排解无聊。家里有很多玩具,她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乐高,拼出各种形状;也可以讲海底小纵队大战蜘蛛侠的故事;还能自己设计一个飞机,再用珍珠彩泥做出来;或者是拿着一本书,翻来覆去的看。

最近一年在做推荐产品,发现人生抉择和推荐产品本质上是一样的:满足约束的多目标序列优化问题。以人生为例:

多目标:幸福、健康、内在和谐、成就、家庭、财富、自由、情感、经济保障、创新、权力、名望等等

约束:个人天赋、家庭出身、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公司核心竞争力等

序列:小时,天,月,年,十年,漫长的一生

目标不同、约束条件不同、所处的时间阶段不同,都会让人做出不同的选择。

别笑,真的,我们做产品都是在思考哲学题的。产品经理最理想的状态是产品哲学和人生哲学一致。而不是心中想着诗和远方,实际干着无节操坑钱的事儿。

有的人选择工作的理由是升职、加薪、或者权力、名望。对于我来说,选择工作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我体验到心流。

在心流之下工作是发挥人类潜能的最好方法。能通过一年时间,把一个当初我自己不屑用的产品,打磨到我自己用得停不下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的事情了。作者:郭湘琰maggieguo

最近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是《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作者是MihalyCsikszentmihalyi,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人。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做游戏的人都知道“心流理论”,这也是以前我们做游戏时的理论基础。

心流的特征全都是游戏设计的必备要素:

集中注意力:通常游戏中是那个由你操控的行走的小人儿

有一个人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个人升级、打败boss等

投入到竞争性的环境:pVp、pVE

有即时的回馈,乐趣通常出现在挑战和行动能力恰好平衡的时刻:各种冒出的数字、NpC的回复等

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玩起游戏来忘记了吃饭

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别人叫也不理

我觉得所有做产品、做游戏策划的人,都需要读《心流》这本书。但这并不是一本讲产品设计方法论的书,而是讲幸福人生的方法论的书。

Mihaly提出: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作为一个经常能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体验到心流、以及自己觉得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非常赞同Mihaly的观点。通过发掘人生的心流体验,能更容易体验到幸福的人生。总结起来有四种途径:

一、享受与自我独处的时光

人生有1/3的时间是自己度过的,需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阅读、写作都是能过帮助自己达到心流状态的活动;

二、从事能体验到心流的工作

脑力劳动者:选择一份与你自己智商相匹配的工作,要不干了十年后发现你已经穷尽了这份工作中的全部奥秘,索然无味了。

体力劳动者:并不只有脑力劳动才能体验到心流,刻意练习的体力劳动也能达到心流的状态。

三、培养能体验到心流的爱好

钓鱼、游泳、滑雪、爬山、书法等运动都能体验到心流

打游戏、打麻将、打牌是大多数人体验到心流的途径,并不是坏事,不沉迷而荒废正事就好

四、建设高质量的社交关系

和家庭的关系:设置家庭可以参与的心流活动,比如全家一起钓鱼、爬山;帮助孩子探索心流体验;

和朋友的关系:交心的谈话、深入的探讨都有助于体验心流

【心流理论的实战案例】

案例1:心流理论如何帮助克服对工作的不满

实际生活中,对工作不满的三个理由通常是:

缺乏变化与挑战:原因是挑战低而技巧要求高。我能保持工作热情的秘诀之一是:做一个产品几年后就换产品,到现在我已经跨了社交、视频、游戏、移动应用分发、信息流推荐等几个互联网产品领域,因为总能学习到新东西,所以不会觉得厌烦;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难处理:原因是工作中太多低水平的撕逼和扯皮,损耗了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我首先极少跟别人撕逼,因此也就减少了工作中低水平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工作热情的损耗;更重要的是,我会贯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列出自己需要提升的几个技能点,找到工作中的牛人(比自己牛即可)作为标杆,跟他们交流、学习。

压力大,没有时间思考or陪伴家人:原因是自己的技能低或者精力顾不上,应对不了工作的高挑战,因此焦虑。针对技能低的对策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读书笔记去应对挑战;如果短期很难提升,那么选择做自己能力胜任的工作;如果是精力实在顾不上,那么可以减少工作量,或者找能人来帮自己。

案例2:心流理论如何帮助克服跟人比较的烦恼

做社交和游戏,有一个核心词“比”。比是人类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老是跟人比较,会让自己痛苦、恐惧、愤怒、嫉妒、焦虑等等。这会让人进入到内在失序的状态,注意力转移到了错误的方向,使我们分心,无法为实现意图而努力。

内在失序是心流的反面,是需要克服的心流状态。

善于创造心流的人,并不是佛系,不比较,无烦恼。而是善于把这种比,通过注意力引导到激发自己的意图上去,然后集中注意力思考该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比竞争对手落后,那就设定一个能超越竞争对手的目标。如果竞争对手的确非常难以超越,那就换个别的能产生心流体验的目标呗。

案例3:心流理论如何帮助缓解人生的无聊

昨天豆豆看了一会动画片,爸爸就不让她看了,她立马哇哇的哭了:“不让看动画片好无聊啊”。我跟她说:“豆豆,你跟我描述下无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好嘛?”豆豆:“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我说:你不看动画片,还有很多玩具可以玩呀,还可以下楼去找小朋友玩呀,你怎么会无聊呢?”然后豆豆不闹着看动画片了,下楼去找小朋友玩了。

我现在教育豆豆,有运用心流理论的基本理念,并不帮她设定了目标ABC,帮她安排好todo,让她学这个,学那个。更多的是,我帮助她学会与自我相处,体会到心流,这样,在未来漫长的没有人帮助她设定目标的日子里,她会自己想办法去排解无聊。家里有很多玩具,她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乐高,拼出各种形状;也可以讲海底小纵队大战蜘蛛侠的故事;还能自己设计一个飞机,再用珍珠彩泥做出来;或者是拿着一本书,翻来覆去的看。

最近一年在做推荐产品,发现人生抉择和推荐产品本质上是一样的:满足约束的多目标序列优化问题。以人生为例:

多目标:幸福、健康、内在和谐、成就、家庭、财富、自由、情感、经济保障、创新、权力、名望等等

约束:个人天赋、家庭出身、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公司核心竞争力等

序列:小时,天,月,年,十年,漫长的一生

目标不同、约束条件不同、所处的时间阶段不同,都会让人做出不同的选择。

别笑,真的,我们做产品都是在思考哲学题的。产品经理最理想的状态是产品哲学和人生哲学一致。而不是心中想着诗和远方,实际干着无节操坑钱的事儿。

有的人选择工作的理由是升职、加薪、或者权力、名望。对于我来说,选择工作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我体验到心流。

在心流之下工作是发挥人类潜能的最好方法。能通过一年时间,把一个当初我自己不屑用的产品,打磨到我自己用得停不下来,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的事情了。作者:郭湘琰maggieguo

《诸神的踪迹》读后感1500字


前两天,在妈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申赋渔的《诸神的踪迹》,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申赋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中国上古神话的画卷。

这本书以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了盘古,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启,少康,伊尹,傅说,吕尚,伯夷,叔齐,周公旦,周穆王的故事。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开天辟地,下至周朝中期,穆王西行。在这些故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周穆王的故事了。

《诸神的踪迹》中对于穆王西行和昆仑山的记载,来源于《山海经》《淮南子》《搜神记》《庄子》等书,申赋渔在书中详细的描写了昆仑山上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

根据记载,昆仑山的北边是西海,南边是沙漠,西边是黑水,东边是赤水。在赤水与昆仑山之间,有一片出产火浣布的火山。在火山和昆仑山之间,还有一条著名的河弱水。

过了弱水,才到昆仑山。

在昆仑山上,有一只叫陆吾的神兽,他看守着昆仑山,不让外人接近。昆仑山有九重,最高的一重是穹隆形,天帝的都城就建在这上面。这是一个大城,四面有城墙,每面城墙都有九个门。每个门都有一口砌着玉栏杆的井。正门朝着东方,叫开明门,有一只叫开明兽的神兽守着门,其他的门则由雕鸟,腹蛇,六头蛟等神兽把守。这个大城里,有五城十二楼。五城十二楼的中间,长着一棵叫木禾的稻子,木禾的西边,长着珠树,玉树,旋树和不死树,木禾的南边长着绛树,木禾的东边长着沙棠树和琅玕树,在文玉树旁边有一口甘泉,名叫醴泉。

在昆仑山上,可以看到悬圃,管理悬圃的神兽名叫英招。有一眼泉水,从悬圃一直向远方流下去。这水叫瑶水,它汇成的天池就叫瑶池。

就在这个暑假,我前往青海旅行时,看到了真正的昆仑山,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峰顶终年被冰雪覆盖。并没有神话中的五城十二楼,也没有各种神兽,更没有那些奇花异草。也许是因为我肉眼凡胎,所以才看不到神仙们的花园和那些神兽吧。

《诸神的踪迹》是一本非常适合对中华古代文化感兴趣的人阅读的,它从各方位介绍了中国上古神话体系,有春神句芒,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玄冥。在他们之上,又有东方天帝伏羲,南方天帝炎帝,西方天帝少昊,北方天帝颛顼,中央天帝黄帝。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中最粗略的谱系。这本书实际上是以上古神话来写上古史,因为神话其实就是演义性的历史。所以我们说上古的神话里,有着我们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

中国上古神话有一套完整且丰富多彩的体系,但是随着儒释道三家的发展,中国上古神话逐渐变得边缘化,但是我们如今仍能在许多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夸父逐日,鲲鹏展翅,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等等等等。

如果大家想要更多的了解中国上古神话,可以阅读以下的书目:《观山海》,《山海经》,《搜神记》等。

出于个人喜好给大家再推荐一本书:《曾许诺》系列小说,这套书概括来说,就是一本正经的谈情说爱。是的,这是一套古风言情小说,取材自《山海经》,《史记》等古籍。当然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先生,与上古时代的距离要比《山海经》的作者远得多。而且,商代往前都还不属于信史时代,书里讲的东西,压根儿没法证伪,也没法证实。所以这本书,大家看看,图个乐子,权当娱乐,也别当真,但好看是真挺好看的。看了不吃亏,看了不上当。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用户体验的要素》读后感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体验青春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