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名人传之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 地图 > 名人传之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名人传之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书之《腾讯传》读后感最深的四点感触。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之《腾讯传》读后感最深的四点感触”,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读完《腾讯传》,有不少感悟,我简要分享以下四点,当然每一点展开都可以单独成文。

1.腾讯在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上的探索和贡献同样不可忽视,甚至更有价值。几乎所有人将目光聚焦在腾讯的产品,似乎任何公司拥有了QQ、微信这样的产品都可以大获成功。我们都知道,QQ和微信都是模仿的结果,QQ模仿了ICQ,微信模仿了kik,结果前者要么死掉了,要么默默无闻,后者却都成功了。

张小龙在吴晓波的采访中,将QQ和微信成功的原因归结为用户体验,我不太赞同,我认为这种说法忽视了腾讯另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那就是产品变现能力,也就是基于互联网产品构建盈利模式的能力,ICQ正是因为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死掉的。大家想想,QQ即使有极致的用户体验,如果没有及时找到盈利模式,也难逃死亡的厄运。我们通过“梦网”项目由于政策调整对腾讯的打击,以及QQ秀产品大获成功看出腾讯的忧虑和兴奋,看出探索出盈利模式前后腾讯截然不同的发展状态。

2013年5月,已经退休的腾讯前副总裁刘成敏对吴晓波说:“腾讯在手机端的布局和投入比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早,而且要早很多年。当年乔布斯的iphone还在实验室里,很多人看到了智能手机的未来,可是谁也不知道它将以怎样的方式引爆,我们是被逼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2.好产品依然需要凶悍的推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为腾讯只是将产品做到极致,不需要怎么推广就获得了海量用户,所以大家就觉得,我只需要做出一款牛逼的产品就能成功,结果产品做出来发现并没有多少人使用。诚然,好产品非常重要,但依然需要重视推广。实际上,腾讯在产品推广上依然非常生猛,当时QQ与51大战时,双方争夺中国的每一个网吧,给网吧冠名、赠送礼品,互撕对方的海报,甚至双方动手打架,达到了贴身肉搏的地步,有点类似于近两三年打车和外卖地推人员大战。

3.好产品一定是运营出来的。大家印象中阿里的运营很牛,腾讯的产品很牛,实际上腾讯的运营也很牛,尤其在数字化运营方面,有可能是国内最厉害的。从2005年开始,马化腾就要求各业务线的主管给他和张志东每天发送一封反映业务指标数字的邮件,内容包括包月用户是多少,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跟上周同日比,或跟上个月同日比,分别升跌了多少,有什么异动?

腾讯甚至把各个产品线上的用户体验人员,全部拎出来成立了一个公司级的部门——用户体验与研究部,达到了近百人的规模,从战略的高度来建设。在成为用户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后,腾讯所掌握的用户数据量日益丰富,挖掘这些数据成为腾讯后来在多元化业务扩张时屡试不爽的重武器。有分析人士甚至说,数据挖掘才是腾讯最具门槛性质的技术。

4.马化腾对未来的预判非常高瞻远瞩。2010年12月5日,也许是经历了3Q大战,马化腾更有危机感,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更加敬畏,那天的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马化腾做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后来被媒体归纳为“马八条”。

在八条中,在我看来,第二、四、五、六、七条实际上都在谈产品和服务,甚至谈Ip,这可是最近一年多才大热的话题,现在依然还是趋势,读后感五年前马化腾就已经提到,而且真刀真枪投入做了很深的布局。从腾讯文学、动漫、视频、游戏、电影等全方位打造自己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布局到现在才开始慢慢释放价值,真正的价值还没显现,从这个层面讲,腾讯的市值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马化腾讲到:“你拥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渠道。外界一直对腾讯有一个误解,说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QQ,有渠道。其实,我们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这个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全力打造产业链的价值源头,也就是说你要有很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应用。”马化腾还谈到,腾讯通过一个客户端获取大量用户,并将其作为渠道为用户推荐产品和服务,这种故事将不再存在,在互联网中,渠道强势的时代迟早要过去。

当然,除了这四点,马化腾的产品哲学以及腾讯在产品方面的建树毋庸置疑,即便早有了解,再次读来依然有很大的触动。有些东西历久弥新,尤其是涉及到人性层面的东西,腾讯无疑在这方面找到了感觉,甚至用做产品的思维来管理团队,经营公司,保持公司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另外,腾讯创始团队的创业精神,公司的人才建设、企业文化塑造等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在国内经济下行、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的大环境下,希望这本书能点燃或启发一些人,或许会助推新的商业领袖诞生。

最后,感谢腾讯和吴晓波出版此书,感谢他们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贡献,感谢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认真阅读是对其最大的尊重。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腾讯传读后感


2019年,这是我第一次立下flag要每月读完一本书,并写读后感。2019年也将是我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元年,误打误撞的选择2019年1月读完这本《腾讯传》也算是我送给自己进入社会的开路书。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可是腾讯的成功、pony的青春仿佛比别人的血泪史都容易些,有人说腾讯的成功靠着模仿和超越做到了如今,也有人说腾讯靠着残害祖国花朵建立了今天的游戏帝国,可如果单单靠模仿和游戏就能成为21世纪互联网帝国的霸主,那或许会有战国七雄或春秋五霸来平分现有的互联网帝国,而不是腾讯一家独大。从pony创业、融资、上市、微信,似乎每一步都不能少,每一次腾讯的运气都恰到好处,但也不仅仅是这些,腾讯的每一次模仿都不单单只是模仿,是注重每一份用户体验,是将每一个产品做到极简,只有极简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说微信的成功不仅仅是偶然,是一个团队在将产品做到极致、是满足所有用户体验的产物。

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是怎样的,谁也无法清晰的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将成为一种工具,就像电、能源对于如今社会一样,互联网将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载物,承载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我而言,其实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也不止一次想象去做下一个可以引领社会的产品,但还需要积淀,攒足实力、把握机会,希望20年后再回首今天,能为自己的青春感到骄傲。

腾讯传读书笔记600字


腾讯传读书笔记600字

作者:千山雪

腾讯传是一本系统的讲解了腾讯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史,像腾讯这种巨无霸大公司,有时并非完全是靠勤奋才能成长为这么大的,勤奋能成为一个普通好一些的公司,但不能成就这样的大公司,有时运气也非常重要,小马哥在重要关头由于命运之神的眷顾,让他渡过难关,最终摸索出一条赢利之道。

他们先是靠山寨模仿,然后紧紧抓住客户需求,进行深耕细作,以产品经理的角度去开发软件,然后进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取得用户的信任,他们原来是这做法的鼻祖。我们当时还奇怪OICQ后来怎么改成QQ了,看了此书才明白。后来的雷军的这些做法我估计都是跟他们学的,现在的精益创新理论,李善友讲的互联网思维“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是从腾讯总结出来的,这个就不清楚了。罗胖的得到也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客户进行深耕细作,服务现有客户,通过现有客户口碑宣传引来更多新客户。

张小龙微信版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从他开始开发QQ邮箱开始养成的习惯,所以后来微信就继承了他的这种思维,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能适用于软件,因为软件可以方便的更新,又不造成巨大的生产影响,如果是硬件,应该有局限性。像华为的交换机动不动就出毛病,动不动就更新,那客户就受不了了。小米的手机也是软件版本进行更新,手机硬件本身也没有动不动就更新。

因为作者毕竟是局外人,资料的缺失,所以当时利益冲突时,几个创始当局人的心态,之间思想的冲突、最终决策的理由,因为缺少情境化,无法窥见如何进行坚持与取舍的。

这本书与《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有着同样历经几年的调查,调查过几百人,整理资料多达上千万字,华为同样值得尊敬的一个公司,走的是另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腾讯走的是互联网企业软件中的一条创业之路,对互联网企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另一本《鞋狗》讲的是耐克的成长之路,有空可以读一下,进行扩展阅读。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


“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这是马化腾对早期团队运营腾讯公司时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概括。

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年的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发展定能有巨大成就,这也是我阅读《腾讯传》的原因之一。我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在书中的背景及年代中,我将与丁磊、马化腾等人争相厮杀,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却发现,倘若设想为真,自己早已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大背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这些互联网企业影响的。包括阿里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乃至微软、苹果等国际公司,都被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不断穿插在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时代影像,这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看着群雄并起,策马逐鹿的互联网竞争,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人,在你毫无察觉的状态下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不会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排着长长队伍去现场买电影票,出门不用在路边傻等着出租车的到来,甚至买一个煎饼果子时都习惯用二维码付款。渐渐地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想办法改变世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在想尽办法适应改变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家老爷子正在玩欢乐斗地主,还时不时的喃喃自语。家母像训斥孩童般喊道“六十多岁人了,你就不注意点自己的眼睛,视力都开始模糊了自己不知道啊”。无奈下,父亲只好躲在被窝里继续搞他的斗地主革命,耳朵还得时刻注意着母亲潜入脚步声。这时我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包括父辈们在内,他们同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从1998年公司创建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被无数人诟病。有人说他只懂抄袭没有创新,有人说他只会靠游戏产业赚钱,人们一边斥责着,一边开心的用着微信付款结账,手指还不停的在“吃鸡游戏”画面上舞蹈着;就好比你口中大骂着食堂厨师做的红烧肉没有营养,但你却丝毫没有住口不吃的意思。

读过《腾讯传》后,不能保证你对腾讯的态度发生变化,但至少,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的。

你定然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套QQ秀、第一次注册腾讯会员、第一次在QQ音乐上付款买歌只为送给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士。当然,你更不会清楚当年的“QQ农场”是其无意中发现的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付费游戏项目,所谓的“彩虹QQ”只是企业之间窥探用户数据的一种方式,“3Q大战”是两家互联网公司为了霸占你的电脑而展开的商业竞争,雷军开发的“米聊”要比“微信”早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却被彻底挤出站台……

褒也好,贬也好,太阳仍然照常升起,月亮依旧阴晴圆缺。对人们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彻底认清自己,然而人们却坚信自己能够一眼洞穿他人,写了这么多不是让你更加了解腾讯这各公司,而是想让大家认识当时的自己,看看自己是如何在抱怨对方的同时又被对方所支配的。

在阅读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顺着书中的事件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找到一些自己青春的影子。而此时此刻,电脑上一只胖胖的却怕冷的企鹅,围着一条厚厚的红色围巾,正与你四目相对,把你带回十几年前,去感受那自己都已经记不清的匆匆岁月。

腾讯传读书笔记2000字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拜读了吴晓波先生撰写的《腾讯传》,深有感悟。就在我近日读书的时候,腾讯市值于5月2日突破3000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市值最高公司位置,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在美上市的中国移动位列第三。目前,“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中阿里和腾讯的市值相差不多,百度市值则已掉队,仅为622.34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会形成两大帝国,腾讯帝国和阿里帝国,腾讯帝国成功的因子在哪里?相信《腾讯传》会给你一些答案。

这本书应该是获得腾讯官方认可的,因此,书中关于腾讯的很多描述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或者说,是目前所有关于腾讯的书里最接近真相的。吴晓波先生也是多年研究中国企业成长的著名财经作家,因此,本书读来感触良多。

书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主要是腾讯公司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书前有一张腾讯成长史的插图,我感觉非常好,能够清晰的看到腾讯帝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摘录如下:

(1)1998年,腾讯公司成立,将11月11日定为创办日;

(2)1999年,OICQ发布;

(3)2000年,获得IDG与盈科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

(4)2001年,以6000万美元估值获得MIH投资,腾讯成为中国首家盈利互联网公司;

(5)2002年,Q币诞生;

(6)2003年,腾讯网上线,QQ秀成为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

(7)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8)2005年,QQ战胜MSN,重新定义即时通讯;

(9)2006年,推出财付通;

(10)2007年,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11)2008年,腾讯游戏元年;

(12)2009年,开心农场上线;

(13)2010年,3Q大战;

(14)2011年,微信发布;

(15)2012年,提出泛娱乐战略;

(16)2013年,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新主张;

(17)2014年,微众银行获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18)2015年,提出未来专注做两件事-----连接与内容;

(19)2016年,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登顶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腾讯成功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书中的描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腾讯公司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创立了,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黄金的时期,它将自己置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如果它投身与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那么它的任何创新和努力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不但是腾讯公司,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巨头,基本都成立于1998年前后,阿里、京东、携程、百度……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于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了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世代。

其次,腾讯不管是运气也好,是无心插柳也罢,它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而“入口”在互联网产业拥有不可挑战的地位,谁拥有了“入口”,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尤其可怕的是,它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两次都掌握了入口,因此说腾讯唯一的核心能力就是掌握了人际关系网络,再由此出发,向用户提供各种在线生活服务,使得腾讯逐步成长为一个帝国。

第三,它的五位创始人,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陈一丹总掌公司后方,许晨晔稳定门户网站,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如此互补的创业组合几乎没有出现过。一支稳定的、可靠地创业团队也是腾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四,马化腾善于克制,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在Sp业务飞速发展之时,马化腾一直对Sp保持着一种克制的态度,腾讯相继投入游戏、门户等业务也与内心的恐惧有关,在危机的时刻,成功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移动门户。当时同样依赖Sp业务大发其财的TOM等公司,现在已经进入历史的尘埃里了。有趣的是,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腾讯和其他的互联网企业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中国联通甚至出现了亏损,实在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第五,敢于自我革命,在内部形成了内部竞争的局面。微信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方面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在此不再多说。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的企业除了33%的努力、33%正确的方向、33%优秀的产品外,成为一个帝国样的企业,其成功还有1%最神秘,也是最重要的----运气。要说努力,多少同时期的创业团队不比腾讯懈怠,要说方向,互联网社交有多少企业折戟沉沙,要说产品,看看腾讯有多少竞争对手的产品绝不比腾讯的逊色(而且腾讯的抄袭----腾讯自己说是后发制人,也是业界著名的),就知道这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伟大的企业往往有神秘的运气,腾讯在创业初期,多少次处于生死边缘,尤其是偶然闯入的MIH成功向腾讯注资,成为它的第二大股东的那一幕,不得不说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包括腾讯的很多竞争对手的自然消亡。其实阿里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包括当年易趣创始人邵亦波离奇的退出互联网业界,也是阿里的运气因子在作怪吧。当然,运气也是实力。

腾讯传读书笔记范文2000字


《腾讯传》这本书,没有太多“宏大叙事”和“原理架构”,吴晓波老师用了5年时间完成,专注于细节的挖掘和铺陈。读这本书,像看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看完不能三言两句说出全部内容,却对大部分细节印象深刻。分享一些读后感。
为什么是腾讯?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前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

这三个问题来自于混沌的过往,又明晰地指向未来。

1998-2004年是马化腾的创业阶段,模仿OICQ开放了日后的QQ。回头看过去,大多数人都能清晰的看到这一演进轨迹:通过QQ实现了用户资源的积累,以创新的盈利模式实现用户资源的获利兑现。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模仿美国产品的路上,从来不缺少对手。打败所有对手,腾讯必须做对一些事情。

做对事情之二

1:对ICQ的微创新,把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

美国的网民有个人电脑,中国早起的网名是在网吧上网的。这一创新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

2:商业应用适应本土。中国人在人机互动中是含蓄内敛的,腾讯把QQ从即时通讯工具转型为一个“类熟人”的网络社交平台。而后还推出虚拟道具、Q币等,帮助年轻人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戏剧性的是,在相当长时间里,腾讯自身却像一个迅速成长中的孩子一样,好奇地在问:我是谁?

2005-2009年腾讯像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年,战斗激发越来越强的力量,甚至主动出击能打得对手鼻青脸肿。

击退网易、新浪及雅虎等门户公司对QQ的围剿。2005年推出QQ空间,分阶段实施了对51、人人网和开心网的“三大战役”,从而在社交化的大浪潮中成为最大的赢家。仍然是在2005年,腾讯决心成为网络游戏的第一霸主。

马化腾提出了“在线生活”的新战略主张,涉足网民在线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役不予,每战必酣,终于赢下了“全民公敌”的绰号。

虽然如此,成长总是脆弱的。它将遭遇空前的质疑和攻击。

2010-2016年腾讯已经是互联网“新三巨头”BAT之一。2010年的中报里,腾讯的半年度利润比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和搜狐4家的总和还要多。如此雄厚实力的企业,用模仿+“微创新”的打法被认为是耍流氓。“全行业的愤怒”都在2010年底3Q大战中爆发。腾讯在舆论浪潮中的狼狈有目共睹。

据说3Q大战部分地改变了马化腾的性格。腾讯开始认真思考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成为大哥了,社会就要求你有大哥的担当和责任,穷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后腾讯提出开放和分享的战略转型,建立连接一切的开放平台。马化腾“互联网+”的提法,也被引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未来已来

2005年一篇“看见了未来”的演讲,马化腾看见了娱乐对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巨大财富价值,看见了后来风靡一时的社区化、本地化概念,看见了“互联网手机”的前景。

2013年腾讯创业15周年,马化腾发表“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主题演讲,首次提出了“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新主张。

“在互联网行业,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也是互联网人的真实态度。看了《腾讯传》再看看现在,确信一件事,未来已来!

手机=电子器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人的一个电子器官的延伸这个特征越来越明显。

不仅是人和人之间连接,未来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甚至人和服务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连接。未来一定是连接一切。

和机器相处

2019年6月13日腾讯新闻出品深度记录片《明天之前》,首日播放量2481万。我刚看完第一集,机器人伴侣。

机器人设备对于人,已经超越了工具的含义。人类文明未来5-10年内就将面对的变革和重塑。机器人会逐渐有情感,似乎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我们该如何与机器人相处?

全新的宗教,数据主义

我们生活在被数字系统改造的城市,接单、抢单、系统为参与者规划路径、分配时间。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个系统生态的基础设施,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运营者,互联网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活法。

前天打车,滴滴司机等红绿灯的时候打开了微信,滴滴软件立刻提醒司机,阻止其开车玩手机。

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我们的决策、行动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在古巴比伦,每当人们面临两难时,都会在黑暗夜里爬到神庙顶,寻找神的指示,决定是否结婚、耕田、发动战争。

人文主义又讲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是人类发明了神,写了《圣经》,而且用了上千种方式加以诠释。所以,人类才是一切真理的本源”。如果你面临两难局面,只要聆听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就够了。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大数据的深入、广泛引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当你面临两难的局面,听从算法的安排就够了。

看看星空

马化腾再次谈及少年时的天文爱好:“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经营公司就像学哲学——《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腾讯是现在中国当之无愧的霸主,市值名列世界前十。

回看它的发展史,作者吴晓波用了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三个词语概括了腾讯从创业到霸业的发展过程。本书也以写史的手法,以腾讯为代表,描写了1998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进化过程。阅读本书,能让你大致了解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局面的大小细节。

但这毕竟是一家公司的传记,正如网上流传的那句名言,“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本书是腾讯请吴晓波写的,其中滋味也只能各位看官自己意会了。再来就是,书里头只有事件,没有推动各个事件发展的人物心理,以及做各种决策时的逻辑根据。当然,这种东西基本上都属于隐形知识的范畴,让人用30万字左右的一本书来描写清楚也是强人所难。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世人都知道马化腾是个大神级的产品经理,但并不是他天赋异禀,而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打磨出来的技能。

在创业初期,腾讯五虎将也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马化腾开公司的本意是想在寻呼机上做出一番事业,可是传呼机很快地就被手机所取代,同一时期的互联网大佬,比如张朝阳,李彦宏,周鸿祎,陈天桥以及马云等人都已经崭露头角来,而腾讯还处于挣扎着能明天能不能活下去的状态。直到OICQ(QQ的前身)诞生,腾讯把美国的ICQ搬到中国,并进行中国式地改造,解决了中国当时基本没多少拥有个人电脑的痛点。在那会儿,中国的网民基本上都在网吧里上网,没有个人电脑,通讯录和聊天记录等个人信息储存在软件客户端的话,每换一次电话,所有的个人信息也就都消失了。用户体验非常糟糕,腾讯便把这些信息搬到了后台,一时间用户量暴涨,涨到了即便腾讯把所有的钱都花上服务器上也撑不住。当然,最核心的问题是腾讯没找到QQ的盈利模式,光拥有海量的用户数量,却没有赚钱的方式。就好像有座金矿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该如何挖掘出来。

当时不仅仅是腾讯不知道该如何实现盈利,各种投资公司也不懂得如何挖掘这座金矿。为了不让服务器不被与日俱增的用户数量给撑爆了,马化腾等人到处找人投资,但大家都不知道该日和实现盈利,都不愿意投资腾讯。天无绝人之路,IDG和盈科幸运地对腾讯有兴趣,救了腾讯一命。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2000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而腾讯也在同年的4月完成融资。要是再迟一点点的话,IDG和盈科便不会投资腾讯,那么腾讯也就倒在了这次的资金危机之下了。

腾讯躲过了一劫,但是如何把海量的用户数变现的模式依旧没有被找到。他们尝试过广告收费,也试过QQ俱乐部的会员服务,以及面向商务的企业服务,所创造的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甚至头脑发热,推出QQ号码注册收费,结果就是引发了第一次讨伐腾讯的舆论危机,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围剿。

梁宁老师说,痛点即恐惧。

腾讯因为解决了用户害怕失去个人信息的痛点,从而获得了暴涨的用户数量,2001年1月,QQ注册数量就超过了4000万。腾讯解决用户的第二大痛点是,现实很骨感,但是虚拟世界可以很丰满。

现实生活里,你是个苦逼的小人物,你渴望装酷,却又害怕天打雷劈,那么就把这份感情投射到QQ秀上。在QQ商城里有服装,发型,首饰等虚拟物品,售价在5毛到1元之间,花上10块钱就能实现自己的装酷梦。这让腾讯狠狠地赚了一笔,QQ秀上线的前半年,就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为5元左右,也就是说腾讯的总收入为2500万元。而且这个收入还在不断地增长。至此,腾讯终于在互联网行业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在香港上市。随后便以此为根据地,主动出击征战群雄。

腾讯的收入中,除了QQ秀等互联网行业收入以外,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所产生的收入最为大头,占总收入的55.6%,但是后来被卸磨杀驴,2006年的无线增值业务占比下滑至25%。这让腾讯再一次清楚地认识到“入口”在信息产业中不可挑战的地位:谁拥有了“入口”,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主要收入的缺失更进一步地促使腾讯对QQ资源的开发,马化腾等人决定在手机上自立门户。2006年,腾讯相继推出了超级QQ和手机QQ两大产品,借此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移动门户。

接下来的几年,兵强马壮的腾讯露出了它的獠牙。

2005年9月,腾讯推出拍拍网。次年5月10日,淘宝打败eBay,急于变现的马云违背了一年前做出的“淘宝三年免费”的承诺,引发了淘宝卖家激烈的反对。仅仅5天后,腾讯痛打落水狗,在拍拍网上推出“蚂蚁搬家”的促销活动,抢夺淘宝的卖家用户。2007年3月,拍拍网成为第二大C2C网站。

此外,在门户领域与新浪,在搜索领域与百度,在输入法领域与搜狐,在邮箱领域与网易,在游戏领域与盛大等等,几乎与当时的各个互联网大佬都过过招。腾讯成了“全民公敌”,战果有输有赢。但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强大。

和MSN的攻防战,不仅促使腾讯收购张小龙,为称霸移动互联网预备了前提条件;同时让马化腾等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即时通信行业:由过去的“技术驱动”模式和“应用驱动”模式向“服务和用户驱动”模式的目标转变。从日后来看,这次的交锋可以说是,让腾讯看见了未来。

之后,腾讯又推出了QQ空间,在《QQ农场》的助力下成长为3亿级用户数量的平台。打败联众,统一了小游戏市场,QQ堂,QQ宠物,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QQ炫舞,QQ飞车以及后来的英雄联盟,更是让腾讯把网游行业排名第二的网易甩出了几条街。读书笔记但同时,“抄袭大王”之名也戴在了腾讯的头上。网络上更有是段子,“腾讯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投资公司在看项目的时候,都要确认腾讯是否能抄袭这个项目,要是腾讯跟进的话,挡不挡得住。腾讯的业务越做越大,已成一方霸主。但一将功成万骨枯,腾讯的臭名也已经昭然天下,只是马化腾等人却并不当一回事,这也为后来的3Q大战埋下了隐患。

腾讯公司出产品经理,且极其重视用户体验,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马化腾和张小龙这两位产品大神给出的定义总结起来就是,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然后对产品鸡蛋里面挑骨头般挑剔。腾讯甚至专门设置了一个近百人的部门,用户体验与研究部。事无巨细,只要是用户不爽的地方都是腾讯的改善对象。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了,一个功能出来,有些人觉得喜欢,有些人觉得需要改善,这时候该怎么办?

腾讯给的答案是,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腾讯的产品确实好用。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对腾讯是极大的不满,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三宗罪:“一只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对腾讯压抑已久的不满,终于以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方式被释放了。2010年7月24日,各大网站上都刊登了一篇“缴文”--《“狗日的”腾讯》。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互联网的战神周鸿祎出场,并拉开了轰动一时的“3Q大战”的序幕。我觉得周鸿祎有点想三国时期的刘备,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在互联网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终于在安全领域夺下一块阵地。秣马厉兵正准备攻打百度的搜索市场,腾讯这时却来“偷袭”他,且一出手就是歼灭战,连求和的余地都不给。于是奇虎360不得不调转枪头,誓死反抗。让我觉得周鸿祎和刘备像的地方还在于,他此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手握民心。最终结果是腾讯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但我觉得马化腾应该重重地感谢周鸿祎,因为正是这次的战役,动摇了马化腾的价值观,让他进一步完善企鹅帝国的经营哲学,开放与合作的战略促使企鹅帝国的形成。都说经营一家公司就像学哲学一样,老铁诚不欺我。

与此同时,随着iphone的风靡,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潜伏多年的张小龙带着他的微信,后来居上打败了雷军的米聊,朋友圈,公众号和微信红包更是一举奠定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此时,腾讯的核心战略也已经成型:连接与内容。

从1998到我写这篇读书笔记的2019年1月,将近21年的时间,我自己也算是见证了腾讯崛起的一代人。作为一个用户,我由衷地感谢和敬佩腾讯。但我不得不提的是,腾讯似乎在“垄断”上情有独钟,微信公众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源之一,却不对外开放。吴晓波也在书里隐晦地指出腾讯公司对于开放的谨慎态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也不知道腾讯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判断而做出这个决定的,只是想套用一句“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反过来也一样,看到的世界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成就也就有多大。作者:凡语

喜欢《读书之《腾讯传》读后感最深的四点感触》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名人传之托尔斯泰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