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 地图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

古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这是马化腾对早期团队运营腾讯公司时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概括。

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年的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发展定能有巨大成就,这也是我阅读《腾讯传》的原因之一。我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在书中的背景及年代中,我将与丁磊、马化腾等人争相厮杀,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却发现,倘若设想为真,自己早已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大背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这些互联网企业影响的。包括阿里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乃至微软、苹果等国际公司,都被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不断穿插在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时代影像,这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看着群雄并起,策马逐鹿的互联网竞争,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人,在你毫无察觉的状态下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不会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排着长长队伍去现场买电影票,出门不用在路边傻等着出租车的到来,甚至买一个煎饼果子时都习惯用二维码付款。渐渐地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想办法改变世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在想尽办法适应改变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家老爷子正在玩欢乐斗地主,还时不时的喃喃自语。家母像训斥孩童般喊道“六十多岁人了,你就不注意点自己的眼睛,视力都开始模糊了自己不知道啊”。无奈下,父亲只好躲在被窝里继续搞他的斗地主革命,耳朵还得时刻注意着母亲潜入脚步声。这时我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包括父辈们在内,他们同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从1998年公司创建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被无数人诟病。有人说他只懂抄袭没有创新,有人说他只会靠游戏产业赚钱,人们一边斥责着,一边开心的用着微信付款结账,手指还不停的在“吃鸡游戏”画面上舞蹈着;就好比你口中大骂着食堂厨师做的红烧肉没有营养,但你却丝毫没有住口不吃的意思。

读过《腾讯传》后,不能保证你对腾讯的态度发生变化,但至少,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的。

你定然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套QQ秀、第一次注册腾讯会员、第一次在QQ音乐上付款买歌只为送给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士。当然,你更不会清楚当年的“QQ农场”是其无意中发现的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付费游戏项目,所谓的“彩虹QQ”只是企业之间窥探用户数据的一种方式,“3Q大战”是两家互联网公司为了霸占你的电脑而展开的商业竞争,雷军开发的“米聊”要比“微信”早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却被彻底挤出站台……

褒也好,贬也好,太阳仍然照常升起,月亮依旧阴晴圆缺。对人们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彻底认清自己,然而人们却坚信自己能够一眼洞穿他人,写了这么多不是让你更加了解腾讯这各公司,而是想让大家认识当时的自己,看看自己是如何在抱怨对方的同时又被对方所支配的。

在阅读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顺着书中的事件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找到一些自己青春的影子。而此时此刻,电脑上一只胖胖的却怕冷的企鹅,围着一条厚厚的红色围巾,正与你四目相对,把你带回十几年前,去感受那自己都已经记不清的匆匆岁月。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腾讯传读书笔记600字


腾讯传读书笔记600字

作者:千山雪

腾讯传是一本系统的讲解了腾讯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史,像腾讯这种巨无霸大公司,有时并非完全是靠勤奋才能成长为这么大的,勤奋能成为一个普通好一些的公司,但不能成就这样的大公司,有时运气也非常重要,小马哥在重要关头由于命运之神的眷顾,让他渡过难关,最终摸索出一条赢利之道。

他们先是靠山寨模仿,然后紧紧抓住客户需求,进行深耕细作,以产品经理的角度去开发软件,然后进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取得用户的信任,他们原来是这做法的鼻祖。我们当时还奇怪OICQ后来怎么改成QQ了,看了此书才明白。后来的雷军的这些做法我估计都是跟他们学的,现在的精益创新理论,李善友讲的互联网思维“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是从腾讯总结出来的,这个就不清楚了。罗胖的得到也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客户进行深耕细作,服务现有客户,通过现有客户口碑宣传引来更多新客户。

张小龙微信版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从他开始开发QQ邮箱开始养成的习惯,所以后来微信就继承了他的这种思维,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能适用于软件,因为软件可以方便的更新,又不造成巨大的生产影响,如果是硬件,应该有局限性。像华为的交换机动不动就出毛病,动不动就更新,那客户就受不了了。小米的手机也是软件版本进行更新,手机硬件本身也没有动不动就更新。

因为作者毕竟是局外人,资料的缺失,所以当时利益冲突时,几个创始当局人的心态,之间思想的冲突、最终决策的理由,因为缺少情境化,无法窥见如何进行坚持与取舍的。

这本书与《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有着同样历经几年的调查,调查过几百人,整理资料多达上千万字,华为同样值得尊敬的一个公司,走的是另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腾讯走的是互联网企业软件中的一条创业之路,对互联网企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另一本《鞋狗》讲的是耐克的成长之路,有空可以读一下,进行扩展阅读。

腾讯传读书笔记2000字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拜读了吴晓波先生撰写的《腾讯传》,深有感悟。就在我近日读书的时候,腾讯市值于5月2日突破3000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市值最高公司位置,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在美上市的中国移动位列第三。目前,“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中阿里和腾讯的市值相差不多,百度市值则已掉队,仅为622.34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会形成两大帝国,腾讯帝国和阿里帝国,腾讯帝国成功的因子在哪里?相信《腾讯传》会给你一些答案。

这本书应该是获得腾讯官方认可的,因此,书中关于腾讯的很多描述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或者说,是目前所有关于腾讯的书里最接近真相的。吴晓波先生也是多年研究中国企业成长的著名财经作家,因此,本书读来感触良多。

书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主要是腾讯公司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书前有一张腾讯成长史的插图,我感觉非常好,能够清晰的看到腾讯帝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摘录如下:

(1)1998年,腾讯公司成立,将11月11日定为创办日;

(2)1999年,OICQ发布;

(3)2000年,获得IDG与盈科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

(4)2001年,以6000万美元估值获得MIH投资,腾讯成为中国首家盈利互联网公司;

(5)2002年,Q币诞生;

(6)2003年,腾讯网上线,QQ秀成为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

(7)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8)2005年,QQ战胜MSN,重新定义即时通讯;

(9)2006年,推出财付通;

(10)2007年,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11)2008年,腾讯游戏元年;

(12)2009年,开心农场上线;

(13)2010年,3Q大战;

(14)2011年,微信发布;

(15)2012年,提出泛娱乐战略;

(16)2013年,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新主张;

(17)2014年,微众银行获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18)2015年,提出未来专注做两件事-----连接与内容;

(19)2016年,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登顶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腾讯成功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书中的描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腾讯公司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创立了,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黄金的时期,它将自己置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如果它投身与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那么它的任何创新和努力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不但是腾讯公司,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巨头,基本都成立于1998年前后,阿里、京东、携程、百度……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于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了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世代。

其次,腾讯不管是运气也好,是无心插柳也罢,它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而“入口”在互联网产业拥有不可挑战的地位,谁拥有了“入口”,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尤其可怕的是,它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两次都掌握了入口,因此说腾讯唯一的核心能力就是掌握了人际关系网络,再由此出发,向用户提供各种在线生活服务,使得腾讯逐步成长为一个帝国。

第三,它的五位创始人,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陈一丹总掌公司后方,许晨晔稳定门户网站,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如此互补的创业组合几乎没有出现过。一支稳定的、可靠地创业团队也是腾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四,马化腾善于克制,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在Sp业务飞速发展之时,马化腾一直对Sp保持着一种克制的态度,腾讯相继投入游戏、门户等业务也与内心的恐惧有关,在危机的时刻,成功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移动门户。当时同样依赖Sp业务大发其财的TOM等公司,现在已经进入历史的尘埃里了。有趣的是,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腾讯和其他的互联网企业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中国联通甚至出现了亏损,实在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第五,敢于自我革命,在内部形成了内部竞争的局面。微信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方面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在此不再多说。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的企业除了33%的努力、33%正确的方向、33%优秀的产品外,成为一个帝国样的企业,其成功还有1%最神秘,也是最重要的----运气。要说努力,多少同时期的创业团队不比腾讯懈怠,要说方向,互联网社交有多少企业折戟沉沙,要说产品,看看腾讯有多少竞争对手的产品绝不比腾讯的逊色(而且腾讯的抄袭----腾讯自己说是后发制人,也是业界著名的),就知道这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伟大的企业往往有神秘的运气,腾讯在创业初期,多少次处于生死边缘,尤其是偶然闯入的MIH成功向腾讯注资,成为它的第二大股东的那一幕,不得不说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包括腾讯的很多竞争对手的自然消亡。其实阿里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包括当年易趣创始人邵亦波离奇的退出互联网业界,也是阿里的运气因子在作怪吧。当然,运气也是实力。

腾讯传读书笔记范文2000字


《腾讯传》这本书,没有太多“宏大叙事”和“原理架构”,吴晓波老师用了5年时间完成,专注于细节的挖掘和铺陈。读这本书,像看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看完不能三言两句说出全部内容,却对大部分细节印象深刻。分享一些读后感。
为什么是腾讯?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前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

这三个问题来自于混沌的过往,又明晰地指向未来。

1998-2004年是马化腾的创业阶段,模仿OICQ开放了日后的QQ。回头看过去,大多数人都能清晰的看到这一演进轨迹:通过QQ实现了用户资源的积累,以创新的盈利模式实现用户资源的获利兑现。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模仿美国产品的路上,从来不缺少对手。打败所有对手,腾讯必须做对一些事情。

做对事情之二

1:对ICQ的微创新,把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

美国的网民有个人电脑,中国早起的网名是在网吧上网的。这一创新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

2:商业应用适应本土。中国人在人机互动中是含蓄内敛的,腾讯把QQ从即时通讯工具转型为一个“类熟人”的网络社交平台。而后还推出虚拟道具、Q币等,帮助年轻人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戏剧性的是,在相当长时间里,腾讯自身却像一个迅速成长中的孩子一样,好奇地在问:我是谁?

2005-2009年腾讯像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年,战斗激发越来越强的力量,甚至主动出击能打得对手鼻青脸肿。

击退网易、新浪及雅虎等门户公司对QQ的围剿。2005年推出QQ空间,分阶段实施了对51、人人网和开心网的“三大战役”,从而在社交化的大浪潮中成为最大的赢家。仍然是在2005年,腾讯决心成为网络游戏的第一霸主。

马化腾提出了“在线生活”的新战略主张,涉足网民在线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役不予,每战必酣,终于赢下了“全民公敌”的绰号。

虽然如此,成长总是脆弱的。它将遭遇空前的质疑和攻击。

2010-2016年腾讯已经是互联网“新三巨头”BAT之一。2010年的中报里,腾讯的半年度利润比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和搜狐4家的总和还要多。如此雄厚实力的企业,用模仿+“微创新”的打法被认为是耍流氓。“全行业的愤怒”都在2010年底3Q大战中爆发。腾讯在舆论浪潮中的狼狈有目共睹。

据说3Q大战部分地改变了马化腾的性格。腾讯开始认真思考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成为大哥了,社会就要求你有大哥的担当和责任,穷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后腾讯提出开放和分享的战略转型,建立连接一切的开放平台。马化腾“互联网+”的提法,也被引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未来已来

2005年一篇“看见了未来”的演讲,马化腾看见了娱乐对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巨大财富价值,看见了后来风靡一时的社区化、本地化概念,看见了“互联网手机”的前景。

2013年腾讯创业15周年,马化腾发表“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的主题演讲,首次提出了“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新主张。

“在互联网行业,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未来,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也是互联网人的真实态度。看了《腾讯传》再看看现在,确信一件事,未来已来!

手机=电子器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人的一个电子器官的延伸这个特征越来越明显。

不仅是人和人之间连接,未来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甚至人和服务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连接。未来一定是连接一切。

和机器相处

2019年6月13日腾讯新闻出品深度记录片《明天之前》,首日播放量2481万。我刚看完第一集,机器人伴侣。

机器人设备对于人,已经超越了工具的含义。人类文明未来5-10年内就将面对的变革和重塑。机器人会逐渐有情感,似乎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我们该如何与机器人相处?

全新的宗教,数据主义

我们生活在被数字系统改造的城市,接单、抢单、系统为参与者规划路径、分配时间。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个系统生态的基础设施,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运营者,互联网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活法。

前天打车,滴滴司机等红绿灯的时候打开了微信,滴滴软件立刻提醒司机,阻止其开车玩手机。

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我们的决策、行动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在古巴比伦,每当人们面临两难时,都会在黑暗夜里爬到神庙顶,寻找神的指示,决定是否结婚、耕田、发动战争。

人文主义又讲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是人类发明了神,写了《圣经》,而且用了上千种方式加以诠释。所以,人类才是一切真理的本源”。如果你面临两难局面,只要聆听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就够了。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大数据的深入、广泛引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当你面临两难的局面,听从算法的安排就够了。

看看星空

马化腾再次谈及少年时的天文爱好:“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