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每次阅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体会到书中人物那终身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之前读书有些感悟只是在脑子中闪现一下,没有记录和总结,过后都忘记了。今后尝试记录自己的一些感悟,主要是写给自己,如有能有共同阅读的朋友讨论那就更好。

总的来讲,吴晓波写的《腾讯传》很不错,对我来说比小说好看多了,也让坐地铁成了我十分期待的时刻。

腾讯完全可以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缩影,当看到你再熟悉不过伴你成长的QQ、微信,以前所不知的背后故事,世界并不是你看到的样子,估计也不是你我现在所认为的样子。

几点体会:

1、成功来自好奇还是梦想

小马哥性格内向,但从小是天文爱好者,对新鲜事物和未知的好奇带领他从班里计算机高手,到互联网雏形惠多网的马站长,一步一步到腾讯帝国。读书笔记好像没看到他是靠要改变世界的远大梦想指引,倒是前期一直念念不忘寻呼机情节。

到底是好奇还是梦想更能指引人走向成功?

2、关于创业

大多创业开始的目标并不是后来的样子。小马哥是受丁磊的“刺激”决定创业,马云想实践后再回学校教书而创业,开始并不是后来的样子。腾讯的成长初期险象环生,是很多偶然的因素和运气造就最终的结果,但在大时代内却又是必然的。

3、关于团队

创业需要不同类型、专业和资源的人共同开创,实际上腾讯的前期其它创始人发挥的作业更大。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更是需要专业精英、投资运作、战略管理、媒体沟通等各类精英的加入。收购张小龙,才有了微信,有了刘炽平才有了不断并购成长。

4、商战启发

估计有很多商战案例可以入选经典案例,我印象最深的是与微软MSN的战役,充分显示了跨国大企业病的弊端,与国企类似。

5、KpI绩效考核催生不了微信

腾讯赛马机制是基于各团队自己提出目标并达成,正是在这一机制下,边缘化的广州张小龙邮箱团队开发除了颠覆行业的微信。如果是基于由上而下的绩效目标分解,是难以这样的结果。日本的阿米巴,google的OKR的思想对于企业的管理有很好的启发。

6、企业生态

互联网使社会和组织更趋向生态系统,这方面海尔公司“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和用户个性化”的管理创新探索启发很大。

马化腾也意识到:比对公司的控制了丧失更可怕的,是公司自我生长、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用成熟的流程来管理公司,似乎避免了内部的冲突和纠纷,但企业运行机制官僚化日益明显,员工和部门可能只对流程负责,而不对结果负责。看来企业大了,不管是什么类型同样面临国企一样的管理困境。

个人认为,开放和社会性企业或许是未来的形态,再远,计算机共产主义可能会实现。作者:顺其自然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腾讯传》一书通过创业(1998—2004)、出击(2005—2009)、巨头(2010—2016)三个阶段,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读懂腾讯,就读懂了中国互联网。

本书解读了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前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腾讯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2004年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8年游戏元年,到2010年3Q大战,到2011年微信独舞者时代,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掌握了QQ、QQ空间、QQ游戏和腾讯网、微信等多个亿级入口,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在腾讯这个案例上,我们看到了马化腾团队所形成的极具个性的核心能力,作者将其概括为“马化腾的七种武器”,它们包括:

一、产品极简主义。源于“IM”(即时通信)工具,天然具备“产品”概念,且认为“少就是最合适的”“Don’tmakemethink”“让功能存在与无形之中”,读书笔记马化腾本人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早慧,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则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公司哲学。腾讯也是工程师文化与产品经理文化融合的标本。

二、用户驱动战略。早在2004年,马化腾就提出互联网公司具有三种驱动力——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和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长期探索并发掘对中国用户的虚拟消费心理,把“虚拟道具”重新定义为用户的“情感寄托”。

三、内部赛马机制。互联网的几乎所有创新,都具备颠覆式特征,往往突发与边缘,从微不足道的市场上浮现出来,如QQ秀、QQ空间及微信,都不是最高层调研决策的结果,而来自中基层的自主突破。

四、试错迭代策略。互联网经济与工业经济相比最本质的差异是对一切完美主义的叛逆。“小步、迭代、试错、快跑”,腾讯可谓典范。

五、生态养成模式。马化腾是进化论和时空理论的拥趸,面对巨大不确定性,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组织。从让互联网“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到“连接一切”和“互联网+”,对内向外的双重延伸中,腾讯形成了柔性化的组织及竞争模式。

六、资本整合能力。2011年之后腾讯才有自己的投资风格,马化腾和刘炽平将腾讯的开放能力定义为流量和资本,将前者的优势和战略设想,转化并开放为后者的动力。

七、专注创业初心。马化腾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的知识型创业者,在其创业初心中,改善财富状况的需求让位于个人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热情,几乎摈弃所有公演,沉浸于产品本身,构成他最鲜明的职业特征。

外界对腾讯的种种争议也还在继续当中,热度不减。它变得越来越值得期待,也越来越令人畏惧。它已经很好,但它应该可以更好。

《腾讯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腾讯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腾讯传》,1998-2016,是一本早就出版了的书,本来针对这种对成功者吹捧的书没什么兴趣,中国古语云:成王败寇,所以我们中国人针对“第一”有一种骨子里面的渴望,但是针对“第二”就没那么关注。但是,大家都知道,但是之后的话才是真正想说的,对了,但是这本书是一个我很关注的人推荐的,和《颠覆者》一起,那就买来,起码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下当时著名的“3Q”大战的不同解读。

其实,针对人也好,企业也罢,对他的了解不外乎自己评价、外界评价和中肯的评价,但是每一个作者都会不自觉的带上自己的评判观点,要是这么说,那还是《毛主席语录》来的实在,都是老人家自己的话,没人敢篡改。

这本书,整体讲了这企鹅是如何出现的,后来是如何成长的,以及如何进化成为现在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形成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已经具备自我进化的能力,不谈阴谋论,书皮上的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贴切的。

起初,马化腾不过是一个具备新奇想法的青年,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一点,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也都是家中有些钱的但不是很多钱的那种,具备了有知识同时也能够有能力接触和学习外面世界,能够看到外面世界和我们世界的不同,这一点,不可否认的说,已经超越了中国80%的人,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不能同时具备上述这2点的。

后来,他终于把自己的公司开了张,产品卖了钱,但是从幸存者到现在,经历了一步一步的模仿,优化,不用自己创新,而是把市场上的点子拿过来直接用,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招好棋,避免了试错的成本。书中有一句话:“过去我们总考虑什么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想一想什么是被认同的”,这句话,我觉得是“3Q”大战之后,马化腾真正想明白的,有了土地之后,租出去就好了,收租吗?干嘛还有和瓷器瓦片去碰呢。

现在,他用公司四处出击,到处收购,好了,我本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大家可以就在我这里生活就好了,所有都和我有接口,如果这么看,腾讯的股票可真心值得拥有。

好了,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共享。作者:刚给你说过

《腾讯传》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朋友推荐了一把网易蜗牛读书,一直比较喜欢的网易的小清新范,随即下载体验一番。为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蜗牛读书每天赠送1小时免费读书,为此选了本有分量的书:吴晓波的《腾讯传》,书的副标题更是标注‘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轮’。花了三四天功夫读完,写篇总结发到书评中,那就顺手在这也发一次,万一有朋友通过此文也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呢。

马太效应在互联网界,表现的淋淋尽致。看似没什么联系的公司,往深入挖掘,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业内巨头的影子,收购,并购,投资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模仿,后来大家称之为微创新。

当创业者被问及,如果被腾讯盯上了怎么办,其确实是挺难回答的。创业者最好的归宿是上市,但走到这一步的寥寥无几。退而求其次,被巨头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路子。如果真的被腾讯做了,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想必有信心回应的必有必杀技。zappos还不是在巨头amazon底下长大?

早年可以听到一个词叫腾讯帝国,雄赳赳气昂昂挎着长枪的企鹅士兵军团是一个形象的表述。其体量大,业务广,资产丰富。想绕过去不可能,读书笔记所幸现在腾讯的开放战略更加有利于创业者。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失败显而易见,后来投资了擅长电商的京东。拍拍也随后被后者关闭,一个c2c时代开疆拓土的产品就此落下帷幕。话说我还在上面贩卖过二手教材,最终一本也没卖出去。

八零后应当是伴着腾讯的成长而长大,从挂机升太阳,到QQ秀场,再到朋友网,再到抢车位偷菜,到目前的朋友圈,那个都让人爱不释手。互动娱乐社交的企业基因决定着这家公司的发展,进而做到专业极致,终究是对人心智的把握到位。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更多的基于巨头的生态发展,在上面成长,比如开放平台。比如将获客成本降低,就直接接入QQ登陆,微信登陆,毕竟是那么的普及。

一次比较完整的阅读完成腾讯的发展史,感谢作者。看历史见谁主沉浮,看企业史知企业兴衰更替,都是一面镜子,给后来者以经验教训。看到了价值,就学会了成长。

企鹅帝国发展史——《腾讯传》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企鹅帝国发展史——《腾讯传》读书笔记及感悟3000字:

前段时间,我读了吴晓波的《腾讯传》。《腾讯传》是一部企鹅帝国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除了腾讯之外,也能看到网易、搜狐、新浪、百度、阿里这些网络巨头成长的部分历程。

作为一名90后,这本书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除了书中谈到的OICQ没有接触过外,其余的我都经历过。例如QQ秀、QQ空间、QQ游戏、“3Q”大战,再到如今的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腾讯游戏、微信等等,回想整个历程,对腾讯真是爱恨交织。

吴晓波先生在“前言”中坦言到:“我没有能够完全地找到其‘成长的密码’,甚至在某些方面,我被更浓烈的疑惑所困扰”。对于吴先生的困惑,我倒是十分感兴趣。在这里我将分成长、壮大、稳固三个部分,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一谈我对企鹅帝国成长历程的看法。

一.成长

马化腾在创办腾讯的第三个月,OICQ(QQ的前身)作为一款具有前景但不能赚钱的通讯软件而被马化腾“养起来”。腾讯团队通过“微创新”的方式,解决了诸如下载速度慢、通讯不稳定、好友列表无法移植到其他电脑等问题,增加了中国用户的体验感,赢得了用户的口碑。

OICQ于1999年1月发布,仅历时九个月用户就突破100万,历经28个月后,总用户突破1个亿。

OICQ注册界面

第一个问题:“小马哥”为什么会创造如此奇迹?

因为他设计了一款便于大众的且品质优良的通讯软件。OICQ是免费的,且通讯质量良好,在即时通讯上,切实服务了大众。

第二个问题:没有利润,腾讯凭什么生存?!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三的超市连锁店好市多(Costco)。好市多超市近乎扮演着“中介商”的身份,通过简单装修、大件销售、精简商品数量等方式降低成本,用最低廉的价格销售商品,商品利润在1%-14%之间,仅够缴纳超市营业税费。

好市多超市

好市多超市的生存之道是他的会员制度,只要能成为好市多的会员,就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会员费对于在好市多的花销不值一提。超市通过出售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截止2016年,好市多拥有持卡会员8760万,其中4760万人付款购卡,年会员收入高达26亿美元。

无数优秀企业的例子说明,只要你能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尽管本身利润不高),就能吸引无数的消费者,而无数的消费就能给你带来无限的可能。

腾讯恰恰是在当时做到了这一点,OICQ通过提供优质的即时通讯服务,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他庞大的用户群体,吸引了风险投资公司为其前期投资“续命”。尽管经历了诸多“狼狈不堪”的岁月,腾讯依旧在风雨中茁壮成长起来,成为了不可一世的“巨人”。

二.壮大

事实证明了用户群体的重要性,腾讯凭借他亿量级的用户群体四处出击、无往不胜。

还记得那时的QQ秀吗?

首先是QQ秀,腾讯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装扮服务,释放了压抑在中国用户内心的天性,实现了用户的情感诉求,最终实现个体用户微盈利。在亿量级用户的基础上,即便最微小的盈利都会非常可观。

记得03年左右开始装扮自己的QQ秀,头像是一名天马行空的少年。背后是星空,身旁是天马,梦想是拯救处于黑暗中的万物生灵,然后背身离去。买道具大约花了20元钱吧,自愿的。记得当时有同学说我和设计的头像很像,如今想想很是感慨。

“偷菜”不眠的开心农场

然后是QQ空间、QQ游戏,腾讯通过出售黄钻、蓝钻等等提供等级会员服务,同样主攻用户体验感,促使庞大用户群主动消费。紧接着是新闻、视频、游戏、交易平台、外卖、搜索、计算机安全等等互联网的各个领域。腾讯紧盯市场,模仿成功者模式,然后通过微创新和庞大用户资源实现反超,最终赢得“全民公敌”称号。

记得曾有一段时间腾讯是很被“唾弃”的,因为印象中他总在模仿别人的成果,然后做大。腾讯“山寨”了很多东西,代理了很多游戏,收费卖礼包“吃相”难看,回想起来确实很有意思。

腾讯的壮大,除了归功于亿量级的用户群体之外,还归功于其内部的“赛马机制”。在QQ秀取得空前成功后之后,产品经理制被确立了下来,“谁提出,谁执行”“一旦做大,独立成军”成为腾讯内部不成文的规定。这让我想起秦国商鞅变法里的内容,一套强有力的内部激励机制,秦国军功制。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为秦国制定了“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在秦法中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军官)首级一个,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并奖励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腾讯通过这种内部赛马机制,促使腾讯中层在各自负责领域奋勇出击,将用户资源用到淋漓尽致,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个不断扩张、不断壮大的企鹅帝国。今天的微信,也是在这种赛马机制中诞生的。

三.稳固

腾讯的全方位出击,自然挤压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针对腾讯“全面围剿”战争的爆发。

此时企鹅帝国的“三宗罪”分别为:“一直在模范从来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

3Q大战

在360和QQ大战之后,马化腾思考良多,性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企鹅帝国战略方向发生转变,一个开放共生的企鹅帝国逐渐形成。

“3Q”大战时,我本人是360的忠实支持者,果断卸载了QQ而使用MSN,我的大学室友也是。原因记得是360安全卫士杀毒效果不错,是我首先使用的,而之后QQ又推出安全管家,非要我卸载360,否则QQ就不能使用。我是特别讨厌被威胁的,再加上腾讯当时名声就不好,就果断站在360那边了。

腾讯开始通过资本形成结盟关系,将自己的“半条命”交给盟友。“不求拥有,只求共生”,给其他企业腾出生存的空间,先后入股搜狗、滴滴打车、大众点评、京东、58同城等互联网企业,与阿里巴巴之间展开并购大战,互联网进入腾讯和阿里为盟主的G2时代。

腾讯的并购战略让我想起了我国目前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目前倡导的是“寻求合作,互利共赢”,而目前美国施行的是单边贸易保护政策,战略上熟高熟低一看便知。明清两代“闭关锁国”的教训不能忘记,无论是企业、国家、世界都将向开放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曾经看到一句话:“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大多数人希望其成功。”如果谁能长久为大众提供利益,那么谁将屹立不倒。

四.未来?

“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马化腾问《失控》的作者KK。

“哎,这是一个至少价值1亿美元的问题。”KK笑了起来。

马化腾认为腾讯内部控制力的丧失将会成为未来最大的敌人,而比这更严重的是,公司自我生长、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

我认为腾讯未来的敌人也是来自内部,应该是价值观的丧失吧。什么价值观?就是为众人谋福利的价值观。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能解决这“价值一亿美元”的问题?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可能会有惊喜哦!

相信《《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