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 地图 >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腾讯传读书笔记2000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经典书籍作品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腾讯传读书笔记2000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拜读了吴晓波先生撰写的《腾讯传》,深有感悟。就在我近日读书的时候,腾讯市值于5月2日突破3000亿美元,继续保持中国市值最高公司位置,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在美上市的中国移动位列第三。目前,“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中阿里和腾讯的市值相差不多,百度市值则已掉队,仅为622.34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会形成两大帝国,腾讯帝国和阿里帝国,腾讯帝国成功的因子在哪里?相信《腾讯传》会给你一些答案。

这本书应该是获得腾讯官方认可的,因此,书中关于腾讯的很多描述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或者说,是目前所有关于腾讯的书里最接近真相的。吴晓波先生也是多年研究中国企业成长的著名财经作家,因此,本书读来感触良多。

书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主要是腾讯公司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书前有一张腾讯成长史的插图,我感觉非常好,能够清晰的看到腾讯帝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摘录如下:

(1)1998年,腾讯公司成立,将11月11日定为创办日;

(2)1999年,OICQ发布;

(3)2000年,获得IDG与盈科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

(4)2001年,以6000万美元估值获得MIH投资,腾讯成为中国首家盈利互联网公司;

(5)2002年,Q币诞生;

(6)2003年,腾讯网上线,QQ秀成为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

(7)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8)2005年,QQ战胜MSN,重新定义即时通讯;

(9)2006年,推出财付通;

(10)2007年,成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11)2008年,腾讯游戏元年;

(12)2009年,开心农场上线;

(13)2010年,3Q大战;

(14)2011年,微信发布;

(15)2012年,提出泛娱乐战略;

(16)2013年,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新主张;

(17)2014年,微众银行获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18)2015年,提出未来专注做两件事-----连接与内容;

(19)2016年,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登顶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腾讯成功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书中的描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腾讯公司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创立了,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黄金的时期,它将自己置于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如果它投身与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那么它的任何创新和努力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不但是腾讯公司,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巨头,基本都成立于1998年前后,阿里、京东、携程、百度……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于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了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世代。

其次,腾讯不管是运气也好,是无心插柳也罢,它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而“入口”在互联网产业拥有不可挑战的地位,谁拥有了“入口”,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尤其可怕的是,它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两次都掌握了入口,因此说腾讯唯一的核心能力就是掌握了人际关系网络,再由此出发,向用户提供各种在线生活服务,使得腾讯逐步成长为一个帝国。

第三,它的五位创始人,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陈一丹总掌公司后方,许晨晔稳定门户网站,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如此互补的创业组合几乎没有出现过。一支稳定的、可靠地创业团队也是腾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四,马化腾善于克制,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在Sp业务飞速发展之时,马化腾一直对Sp保持着一种克制的态度,腾讯相继投入游戏、门户等业务也与内心的恐惧有关,在危机的时刻,成功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移动门户。当时同样依赖Sp业务大发其财的TOM等公司,现在已经进入历史的尘埃里了。有趣的是,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腾讯和其他的互联网企业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中国联通甚至出现了亏损,实在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第五,敢于自我革命,在内部形成了内部竞争的局面。微信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方面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在此不再多说。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的企业除了33%的努力、33%正确的方向、33%优秀的产品外,成为一个帝国样的企业,其成功还有1%最神秘,也是最重要的----运气。要说努力,多少同时期的创业团队不比腾讯懈怠,要说方向,互联网社交有多少企业折戟沉沙,要说产品,看看腾讯有多少竞争对手的产品绝不比腾讯的逊色(而且腾讯的抄袭----腾讯自己说是后发制人,也是业界著名的),就知道这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伟大的企业往往有神秘的运气,腾讯在创业初期,多少次处于生死边缘,尤其是偶然闯入的MIH成功向腾讯注资,成为它的第二大股东的那一幕,不得不说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包括腾讯的很多竞争对手的自然消亡。其实阿里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包括当年易趣创始人邵亦波离奇的退出互联网业界,也是阿里的运气因子在作怪吧。当然,运气也是实力。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腾讯传读书笔记


最近花了一些碎片时间把《腾讯传》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企业传记,但同时也是一本腾讯产品的成长记录,对其中产品的思考和感悟稍微记录和分享。
1.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这8个字在本书中多次出现,在互联网如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每款产品的上线、更新,都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快速响应,需要不停地对产品进行打磨、试错。

2.成为自己产品的用户

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让自己成为用户,坚持这样做,一定能发现不少问题。同时,去一些用户聚集的地方听听反馈,比如论坛、博客等,主动与用户接触,帮助和解决用户的问题。

3.关注细节,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不强迫用户;

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

Don’t make me think!

美术呈现:尽可能简单

产品设计: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对这几点的解读,我的理解是,从服务用户角度出发,做产品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产品,给用户带来更简单舒服的服务。

4.建立口碑

作为一个有良好口碑的产品,每加一个功能都要考虑清楚,这个功能给10%的用户带来好感的时候是否会给90%的用户带来困惑。有冲突的时候要聪明,分情况避免。每个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可能不少产品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地会混淆两个概念:不常使用和不好用。即使不常被使用的功能,也需要达到「用了的人都觉得好」的水平。好用的功能设计,是不需要任何说明的,应该是用户上来就知道如何操作,流畅愉悦的操作体验,能帮助产品建立良好的口碑,而让用户产生迟疑、感到困惑的功能,也会让口碑大打折扣。

腾讯传读书笔记600字


腾讯传读书笔记600字

作者:千山雪

腾讯传是一本系统的讲解了腾讯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史,像腾讯这种巨无霸大公司,有时并非完全是靠勤奋才能成长为这么大的,勤奋能成为一个普通好一些的公司,但不能成就这样的大公司,有时运气也非常重要,小马哥在重要关头由于命运之神的眷顾,让他渡过难关,最终摸索出一条赢利之道。

他们先是靠山寨模仿,然后紧紧抓住客户需求,进行深耕细作,以产品经理的角度去开发软件,然后进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取得用户的信任,他们原来是这做法的鼻祖。我们当时还奇怪OICQ后来怎么改成QQ了,看了此书才明白。后来的雷军的这些做法我估计都是跟他们学的,现在的精益创新理论,李善友讲的互联网思维“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是从腾讯总结出来的,这个就不清楚了。罗胖的得到也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客户进行深耕细作,服务现有客户,通过现有客户口碑宣传引来更多新客户。

张小龙微信版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从他开始开发QQ邮箱开始养成的习惯,所以后来微信就继承了他的这种思维,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可能适用于软件,因为软件可以方便的更新,又不造成巨大的生产影响,如果是硬件,应该有局限性。像华为的交换机动不动就出毛病,动不动就更新,那客户就受不了了。小米的手机也是软件版本进行更新,手机硬件本身也没有动不动就更新。

因为作者毕竟是局外人,资料的缺失,所以当时利益冲突时,几个创始当局人的心态,之间思想的冲突、最终决策的理由,因为缺少情境化,无法窥见如何进行坚持与取舍的。

这本书与《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有着同样历经几年的调查,调查过几百人,整理资料多达上千万字,华为同样值得尊敬的一个公司,走的是另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腾讯走的是互联网企业软件中的一条创业之路,对互联网企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另一本《鞋狗》讲的是耐克的成长之路,有空可以读一下,进行扩展阅读。

腾讯传读书笔记1000字


“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这是马化腾对早期团队运营腾讯公司时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概括。

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年的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发展定能有巨大成就,这也是我阅读《腾讯传》的原因之一。我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在书中的背景及年代中,我将与丁磊、马化腾等人争相厮杀,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却发现,倘若设想为真,自己早已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大背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这些互联网企业影响的。包括阿里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乃至微软、苹果等国际公司,都被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不断穿插在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时代影像,这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看着群雄并起,策马逐鹿的互联网竞争,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人,在你毫无察觉的状态下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不会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排着长长队伍去现场买电影票,出门不用在路边傻等着出租车的到来,甚至买一个煎饼果子时都习惯用二维码付款。渐渐地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想办法改变世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在想尽办法适应改变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家老爷子正在玩欢乐斗地主,还时不时的喃喃自语。家母像训斥孩童般喊道“六十多岁人了,你就不注意点自己的眼睛,视力都开始模糊了自己不知道啊”。无奈下,父亲只好躲在被窝里继续搞他的斗地主革命,耳朵还得时刻注意着母亲潜入脚步声。这时我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包括父辈们在内,他们同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从1998年公司创建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被无数人诟病。有人说他只懂抄袭没有创新,有人说他只会靠游戏产业赚钱,人们一边斥责着,一边开心的用着微信付款结账,手指还不停的在“吃鸡游戏”画面上舞蹈着;就好比你口中大骂着食堂厨师做的红烧肉没有营养,但你却丝毫没有住口不吃的意思。

读过《腾讯传》后,不能保证你对腾讯的态度发生变化,但至少,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的。

你定然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套QQ秀、第一次注册腾讯会员、第一次在QQ音乐上付款买歌只为送给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士。当然,你更不会清楚当年的“QQ农场”是其无意中发现的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付费游戏项目,所谓的“彩虹QQ”只是企业之间窥探用户数据的一种方式,“3Q大战”是两家互联网公司为了霸占你的电脑而展开的商业竞争,雷军开发的“米聊”要比“微信”早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却被彻底挤出站台……

褒也好,贬也好,太阳仍然照常升起,月亮依旧阴晴圆缺。对人们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彻底认清自己,然而人们却坚信自己能够一眼洞穿他人,写了这么多不是让你更加了解腾讯这各公司,而是想让大家认识当时的自己,看看自己是如何在抱怨对方的同时又被对方所支配的。

在阅读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顺着书中的事件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找到一些自己青春的影子。而此时此刻,电脑上一只胖胖的却怕冷的企鹅,围着一条厚厚的红色围巾,正与你四目相对,把你带回十几年前,去感受那自己都已经记不清的匆匆岁月。

《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经营公司就像学哲学——《腾讯传》读书笔记心得感悟3000字:

腾讯是现在中国当之无愧的霸主,市值名列世界前十。

回看它的发展史,作者吴晓波用了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三个词语概括了腾讯从创业到霸业的发展过程。本书也以写史的手法,以腾讯为代表,描写了1998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进化过程。阅读本书,能让你大致了解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局面的大小细节。

但这毕竟是一家公司的传记,正如网上流传的那句名言,“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本书是腾讯请吴晓波写的,其中滋味也只能各位看官自己意会了。再来就是,书里头只有事件,没有推动各个事件发展的人物心理,以及做各种决策时的逻辑根据。当然,这种东西基本上都属于隐形知识的范畴,让人用30万字左右的一本书来描写清楚也是强人所难。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世人都知道马化腾是个大神级的产品经理,但并不是他天赋异禀,而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打磨出来的技能。

在创业初期,腾讯五虎将也都像是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马化腾开公司的本意是想在寻呼机上做出一番事业,可是传呼机很快地就被手机所取代,同一时期的互联网大佬,比如张朝阳,李彦宏,周鸿祎,陈天桥以及马云等人都已经崭露头角来,而腾讯还处于挣扎着能明天能不能活下去的状态。直到OICQ(QQ的前身)诞生,腾讯把美国的ICQ搬到中国,并进行中国式地改造,解决了中国当时基本没多少拥有个人电脑的痛点。在那会儿,中国的网民基本上都在网吧里上网,没有个人电脑,通讯录和聊天记录等个人信息储存在软件客户端的话,每换一次电话,所有的个人信息也就都消失了。用户体验非常糟糕,腾讯便把这些信息搬到了后台,一时间用户量暴涨,涨到了即便腾讯把所有的钱都花上服务器上也撑不住。当然,最核心的问题是腾讯没找到QQ的盈利模式,光拥有海量的用户数量,却没有赚钱的方式。就好像有座金矿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该如何挖掘出来。

当时不仅仅是腾讯不知道该如何实现盈利,各种投资公司也不懂得如何挖掘这座金矿。为了不让服务器不被与日俱增的用户数量给撑爆了,马化腾等人到处找人投资,但大家都不知道该日和实现盈利,都不愿意投资腾讯。天无绝人之路,IDG和盈科幸运地对腾讯有兴趣,救了腾讯一命。更加让人叹为观止的是,2000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而腾讯也在同年的4月完成融资。要是再迟一点点的话,IDG和盈科便不会投资腾讯,那么腾讯也就倒在了这次的资金危机之下了。

腾讯躲过了一劫,但是如何把海量的用户数变现的模式依旧没有被找到。他们尝试过广告收费,也试过QQ俱乐部的会员服务,以及面向商务的企业服务,所创造的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甚至头脑发热,推出QQ号码注册收费,结果就是引发了第一次讨伐腾讯的舆论危机,以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围剿。

梁宁老师说,痛点即恐惧。

腾讯因为解决了用户害怕失去个人信息的痛点,从而获得了暴涨的用户数量,2001年1月,QQ注册数量就超过了4000万。腾讯解决用户的第二大痛点是,现实很骨感,但是虚拟世界可以很丰满。

现实生活里,你是个苦逼的小人物,你渴望装酷,却又害怕天打雷劈,那么就把这份感情投射到QQ秀上。在QQ商城里有服装,发型,首饰等虚拟物品,售价在5毛到1元之间,花上10块钱就能实现自己的装酷梦。这让腾讯狠狠地赚了一笔,QQ秀上线的前半年,就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为5元左右,也就是说腾讯的总收入为2500万元。而且这个收入还在不断地增长。至此,腾讯终于在互联网行业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在香港上市。随后便以此为根据地,主动出击征战群雄。

腾讯的收入中,除了QQ秀等互联网行业收入以外,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所产生的收入最为大头,占总收入的55.6%,但是后来被卸磨杀驴,2006年的无线增值业务占比下滑至25%。这让腾讯再一次清楚地认识到“入口”在信息产业中不可挑战的地位:谁拥有了“入口”,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主要收入的缺失更进一步地促使腾讯对QQ资源的开发,马化腾等人决定在手机上自立门户。2006年,腾讯相继推出了超级QQ和手机QQ两大产品,借此摆脱了对中国移动的“入口”依赖,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移动门户。

接下来的几年,兵强马壮的腾讯露出了它的獠牙。

2005年9月,腾讯推出拍拍网。次年5月10日,淘宝打败eBay,急于变现的马云违背了一年前做出的“淘宝三年免费”的承诺,引发了淘宝卖家激烈的反对。仅仅5天后,腾讯痛打落水狗,在拍拍网上推出“蚂蚁搬家”的促销活动,抢夺淘宝的卖家用户。2007年3月,拍拍网成为第二大C2C网站。

此外,在门户领域与新浪,在搜索领域与百度,在输入法领域与搜狐,在邮箱领域与网易,在游戏领域与盛大等等,几乎与当时的各个互联网大佬都过过招。腾讯成了“全民公敌”,战果有输有赢。但正如尼采所说,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强大。

和MSN的攻防战,不仅促使腾讯收购张小龙,为称霸移动互联网预备了前提条件;同时让马化腾等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即时通信行业:由过去的“技术驱动”模式和“应用驱动”模式向“服务和用户驱动”模式的目标转变。从日后来看,这次的交锋可以说是,让腾讯看见了未来。

之后,腾讯又推出了QQ空间,在《QQ农场》的助力下成长为3亿级用户数量的平台。打败联众,统一了小游戏市场,QQ堂,QQ宠物,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QQ炫舞,QQ飞车以及后来的英雄联盟,更是让腾讯把网游行业排名第二的网易甩出了几条街。读书笔记但同时,“抄袭大王”之名也戴在了腾讯的头上。网络上更有是段子,“腾讯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投资公司在看项目的时候,都要确认腾讯是否能抄袭这个项目,要是腾讯跟进的话,挡不挡得住。腾讯的业务越做越大,已成一方霸主。但一将功成万骨枯,腾讯的臭名也已经昭然天下,只是马化腾等人却并不当一回事,这也为后来的3Q大战埋下了隐患。

腾讯公司出产品经理,且极其重视用户体验,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马化腾和张小龙这两位产品大神给出的定义总结起来就是,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然后对产品鸡蛋里面挑骨头般挑剔。腾讯甚至专门设置了一个近百人的部门,用户体验与研究部。事无巨细,只要是用户不爽的地方都是腾讯的改善对象。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了,一个功能出来,有些人觉得喜欢,有些人觉得需要改善,这时候该怎么办?

腾讯给的答案是,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腾讯的产品确实好用。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其他的互联网公司对腾讯是极大的不满,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三宗罪:“一只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平台拒绝开放”。对腾讯压抑已久的不满,终于以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方式被释放了。2010年7月24日,各大网站上都刊登了一篇“缴文”--《“狗日的”腾讯》。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互联网的战神周鸿祎出场,并拉开了轰动一时的“3Q大战”的序幕。我觉得周鸿祎有点想三国时期的刘备,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在互联网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终于在安全领域夺下一块阵地。秣马厉兵正准备攻打百度的搜索市场,腾讯这时却来“偷袭”他,且一出手就是歼灭战,连求和的余地都不给。于是奇虎360不得不调转枪头,誓死反抗。让我觉得周鸿祎和刘备像的地方还在于,他此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手握民心。最终结果是腾讯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但我觉得马化腾应该重重地感谢周鸿祎,因为正是这次的战役,动摇了马化腾的价值观,让他进一步完善企鹅帝国的经营哲学,开放与合作的战略促使企鹅帝国的形成。都说经营一家公司就像学哲学一样,老铁诚不欺我。

与此同时,随着iphone的风靡,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潜伏多年的张小龙带着他的微信,后来居上打败了雷军的米聊,朋友圈,公众号和微信红包更是一举奠定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此时,腾讯的核心战略也已经成型:连接与内容。

从1998到我写这篇读书笔记的2019年1月,将近21年的时间,我自己也算是见证了腾讯崛起的一代人。作为一个用户,我由衷地感谢和敬佩腾讯。但我不得不提的是,腾讯似乎在“垄断”上情有独钟,微信公众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源之一,却不对外开放。吴晓波也在书里隐晦地指出腾讯公司对于开放的谨慎态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也不知道腾讯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判断而做出这个决定的,只是想套用一句“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反过来也一样,看到的世界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成就也就有多大。作者:凡语

相信《腾讯传读书笔记2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曾国藩传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上一篇:赤道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