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服装史读书笔记 > 地图 > 服装史读书笔记

服装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唐史》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相关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你是否为此为写一篇读书笔记而苦恼了。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唐史》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唐史》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合上《唐史》,书香依旧萦绕在身边。唐朝给我的感觉不是惊奇,不是感叹,而是震撼!

公元626年的一天早晨,秦王李世民率亲信军兵埋伏在长安大明宫的玄武门附近。当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上朝路过时,他指挥伏军发起雷霆一击,并一箭射杀李建成。李世民的这一箭射开了一片盛唐的天空,射出了一个不朽的盛世。

唐,一个盛开的王朝。巍峨的宫殿需仰视才可见,铺金施翠的龙椅上端坐着神圣的天子。汉人也好,胡人也好,中土也罢,西域也罢,各国使臣络绎不绝的朝拜,可所谓是天下一统,万国来朝。

宫殿外豪宅林立,车水马龙。仪仗威严,风度翩翩的贵族子弟不可一世。市井中人声鼎沸,车马穿行,衣饰华贵的波斯商贾带着骆驼叮当走过。街道两侧旗幌飘扬,酒楼中传出店小二的朗声吆喝,屠夫案头的倒挂着肥羊肥猪。夕阳西下,每家每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如丝。入夜后,灯火通明,暗香撩人,楼阁上珍馐满席,葡萄美酒夜光杯交相辉,青楼中传出男女们喃喃细语。实际上,连长安的乞丐也自觉高人一等。

唐朝,既无边界,也无极限,因为这是一片高度开放,无拘无束的精神天空,你能想象得多么遥远,它就多么得无止境;你想象的多么辽阔,它就多么得无边无沿。

唐,一个歌词的王朝。唐人的才华,唐人的浪漫,唐人的潇洒,用笔和墨为唐朝的天空点上几笔优雅的星光。

诗仙,酒仙,李白。

这个狂傲的天才,一生活在诗与酒中。他要感慨,就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要发牢骚,就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读后感他要抱怨,就是“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内心痛苦,走投无路,就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不但要打破名缰利锁的束缚,而且希望突破有限时光对人生的限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周。”

一首首诗,一首首生命的诗。这是诗人激昂奋发,寻找自我的艰难历程,这是人的精神执着与痛苦地追寻自由的写照。

289个春秋的轮回,20位帝王的更替,唐朝用震撼的实力向世历史证明着它强大的存在!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搅了这中原大地百年的安宁。“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恍然发现大唐的太阳已经偏西了。

抬头望一望头上那一片湛蓝的天空,辽阔,远大,那曾经是大唐的天空……

师评:唐王朝,一个梦幻的时代,从白头宫女说到如今,也说不完道不尽,俊卓用寥寥九百余字就勾勒出一个大唐盛世,还观点鲜明恢弘大气,确实了不起!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简爱》读书笔记1000字及感悟


导读:《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常看到一些小女生携带着《简爱》这部小说穿梭在菁菁校园,正值花季的她们懂得如何用经典书籍来武装自己。那时的我浮躁不安,阅历上的不足加上认识上的肤浅,对一些事物总带着偏见。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位女同学手里 接过这本书随手一翻,便以为所谓世界名著不过如此。

时光飞逝,终于在近二十年后与《简爱》结缘,这得益于奥斯汀书友会;若没有参加书友会,可能我还不会主动去阅读这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经典名著。每当夜深人静时,躺在沙发上静静地阅读《简爱》,把整天的忧愁烦恼统统抛掉,独自享受那种宁静的感觉真好。

《简 爱》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准确来说是“女性经典小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自传式体裁塑造了一个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简爱虽然外表 平平,个子瘦小,且出身贫寒,但她有着独立自强、勇敢正直并为争取平等而奋斗的坚强性格,尤其是与男主角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完全超越了门第、年龄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升华到思想和精神上完整契合,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来说,这超越世俗偏见的真挚情感不能不让人敬佩不已。

初读完之后没有太深的感受,一些零散的心得并没有促使我有写一篇读后感的冲动。在听完 书友们的阅读分享后,我的思维又受到了相应的启发。这本书除了女主角简,给我印象最深是另外三个对女主角成长路上影响很大的人。简爱身上体现出的诸多优点想必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都有一定的共鸣,在此无须再一一赘述。

作为女主角儿时唯一的好友海伦,这个可爱的小女生逝去着实让人心疼不已;她对人事物的看法不仅有着异常超龄的成熟,而且说出的每一句都那么深刻、发人深省;(富有道理),一颗包容的心和坚定的信仰使她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读书笔记]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复仇永远不会使我担心,堕落永远不会让我过分深恶痛绝,不公平也永远不会叫我过分心灰意懒.我平静地活着,期待着末日。”这位名叫海伦的小女生,或许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虽然她短暂的生命如流星般匆匆划过,但她的坦然和从容让人无不为之震撼。“既然生命很快就会过去,死亡又确实是通向幸福和荣耀之门,我们又何必被苦恼压得灰心丧气呢?”

《肯尼迪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肯尼迪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这套关于肯尼迪总统的传记我是当睡前读物看的,读了得有2个月。简单说下我自己的感受。

一些关键词:

富二代:肯尼迪的外祖父是富商,父亲也是富商,川普跟家庭背景有些共同点。

体弱多病:上册一直在描述他的疾病,以及他的兄弟姐妹所患的疾病,应该是家族疾病史。他最小的妹妹先天残疾,全家人对妹妹体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到妹妹病逝。

海军士兵: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肯尼迪参军,跟随哥哥,在一次潜艇事件中幸免遇难的同时还挽救了战友,后来获得了荣誉勋章。这次英勇事件为他后来竞选总统起到了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竞选总统:哥哥在二战期间不幸遇难牺牲,其实肯尼迪在年轻时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影子里,全家人,尤其是他父亲一直将更多的期望和心血倾注在他哥哥身上,不成想,哥哥为美国牺牲了。肯尼迪终于走出了阴影,开始竞选州长,竞选议员,竞选总统。肯尼迪的父亲认为肯尼迪家族优秀的家族,必须要出一个美国总统,所以在竞选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金钱和关系来帮助儿子的竞选活动。

妻子:对杰奎琳的描述不多,对肯尼迪的孩子描述也很少,对肯尼迪的绯闻也一带而过。

遇刺:书中也一带而过。

柏林:东西柏林,跟苏联的较量。

古巴:”猪湾事件“,暗杀卡斯特罗计划(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暗杀了。)

苏联:赫鲁晓夫,中程导弹,核战争(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还是中程导弹的问题)

越南:派1.2万名美国”特别顾问“进入越南;吴庭艳,吴庭懦兄弟,迫害佛教徒,吴氏兄弟在准备外逃美国时,肯尼迪没有给予明确地接纳,读后感主要是怕世界舆论认为美国在用武力和外交干预越南共和国,吴氏兄弟最终在越南的一个天主教堂内被抓,在装甲车上被杀害,吴庭艳死时带着一个装有100万美金的箱子。

秘密录音:肯尼迪在“猪湾事件”后,在白宫秘密安装了录音机,作者讲是肯尼迪为了将来历史能正确评价他在任期间所做的工作。但是,后来发现有些会议和电话录音被故意销毁,也就是说肯尼迪是有选择地保留了录音。

玛丽莲梦露:通过肯尼迪自己的安装的电话录音,确定了跟她之间的绯闻。

假如肯尼迪没被暗杀,书中描述到: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家,评论专家会倾向于用:”被弹劾“,”不能连任“作为预测。

肯尼迪在任总统期间,一直在跟“共产主义”阵营进行较量,维护美国的安全。

在美国民众心中,肯尼迪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很多年超越了林肯,富兰克林。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1000字


本周继续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并对如下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首先,“一个判断虽然不见得比另一个判断更真,但是就其能有更好的后果这一意义来说,它却可以比另一个判断更好。这就暗示了实用主义。”

读到这句话,想到了在《普通心理学》中学习第六章决策时,讲到行为决策理论时提到了西蒙的“满意性原则”。所谓“满意性”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就比如我们买电脑,电脑的品牌多种多样,我们会综合自身的用途、预期价位、实用性等来进行选择,在这个范围内挑选自己满意的电脑并作出决策。

前两天听老师的录音讲到“失位”,即你不在你该呆的那个位置上。那怎么就不失位?灵活。其实“满意性原则”就是一种灵活,不应该在难以抉择的时候,事事都要求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找到满意的选项,在一定范围内学会适度的降低目标,也会是最优的结果。

第二,亚里士多德按照中庸之道的学说所主张的是,适度的资产才最能够与德行结合在一起:“人类并不借助于外在的财货才能获得或者保持德行,反而是外在的财富要借助于德行;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乐,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灵上与性格上有着最高度的教养却只有适度的身外财富的人们的身上才能够找得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多的无用的身外财货却缺少高尚品质的人们的身上找到的”(1323a与b)

抛开亚里士多德不信仰“平等”的观念不谈,我同意以上的观点。身外财货是需和德行、品质相称的,比如医生要有“医德”。医生需要有过硬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只有“德”“才”兼备换来的“自身财货”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但是我认为当今社会风气过多的抬高了“身外财货”的价值,就如“土豪”原本的含义,即乡下财大气粗、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所以一些商贩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唯利是图,却早已对“诚信”置之不理。还有一些现代的偶像剧,动辄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租的起一套豪华单身公寓。或者遇到一个“霸道总裁”,从此咸鱼翻身。

针对这些虚构的偶像剧,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对于正处于追偶像剧而又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会对这样的生活抱有幻想,这就是在传播一种错误的社会风气,传达一种不劳而获的“成功秘笈”。所以外在的财富是要借助于德行的,需要与德行、高尚的品质相称的。

《真爱魔法》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真爱魔法》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听窗外风雨几何,坐桌前静赏佳作。几日前,偶读一本《真爱魔法》,里面讲述的是童小年一行人来妙梦巴王国历险,寻找水麒麟,拯救妙梦巴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的一个点:真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法。为什么呢?看到火麒麟说这句话,我有些困惑。看到后面,火麒麟为妙梦巴和心爱的水麒麟而死,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时,情节再一次转变,火麒麟死而复生。那又是因为什么?又看到火麒麟谈到了真爱,难道,火麒麟的死而复生是因为真爱?

为什么真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法?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三段真爱。

水火之爱

这是火麒麟与水麒麟的一段瑰丽爱情。虽然水麒麟受了骗,觉得火麒麟背叛了自己,可是在面对前来劝说的童小年一行人,却只是犹疑片刻,就选择相信。她相信什么?是相信真爱不渝,自己的爱人无论如何都会选择爱自己。在关键时刻,她走出了那片背叛的阴霾,选择相信真爱。在刑场上,面对火麒麟被残忍折磨的画面,水麒麟虽被扎瞎了的双眼却流出汩汩泉水,那是真心泉水,也是真爱泉水。

火麒麟为了爱人和家园义无反顾地走上刑场,忍受剧烈的痛苦,却不为所动。他依旧高昂着头,不肯向恶人屈服。他死了,静静地躺在刑场上,却因为真爱不曾真正死去,又是真爱,将他悄悄唤醒,使他死而复生…...

也许真爱的魔力,是为对方不惜放弃生命。

友情之爱

这是童小年、李俏妞和黄胖胖的一段友情历程。童小年虽勇敢善良,但他太渴望权利,不能包容朋友的缺点。他穿越心花森林,差点因为虚荣心而永远被困在这里。但他改了,学会了包容大家的缺点。

黄胖胖虚荣心太重。在黄金遍地的流金河幻象中,他差点因为贪财和爱慕虚荣留在这里做糊涂神的奴仆。但他也改了,他不再因为童小年和李俏妞在妙梦巴的地位比他高而耿耿于怀,而是学会去放下,不再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伤害朋友。

李俏妞太感情用事。她在心花森林中碰见了自己已死去的爷爷奶奶,她一时间感情用事,被留在了森林做糊涂神的奴仆,可是,这又像是她的一个优点,读后感这般的重感情,这样的珍惜身边爱自己的人。她并没有改掉这一“缺点”,而是用自己的爱去滋润了友情。也许真爱的魔力,是包容对方的所有缺点。

亲情之爱

这是蛇蝎心肠的杜美娜与他的儿子巨蝎大王的故事,杜美娜是蛇蝎心肠没错,可是她却又如此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困入岩洞时,她不惜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去解救儿子。即使她已成为至高无上的国王,却还是记得自己的儿子,将他接入宫中,一起共享天伦。不管她是一个多么蛇蝎心肠的女人,在任何时刻,都没有忘记他的儿子。她不仅是一个坏女人,还是一个母亲。

巨蝎大王爱他的母亲,在母亲被困入冰川时,他不惜放弃自己的青春去陪着母亲,那是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人无法做到的,他抛掉一切身份,他只是母亲膝下的一个孩子。

也许真爱的魔力,只是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忘了对方。真爱,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法?一时间,我好像没有办法知道。但是,在未来的途中,我相信我会寻找到答案。

看见这一个个人物,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本小小的童话书,却涵盖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也许真爱,也许这些人,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涂钰乔

《我们仨》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我们仨》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余读书不求甚解,匆匆读完,浅谈感想。本书乃杨绛先生92岁高龄所做,述其家60余年风风雨雨、点点滴滴。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杨绛先生以老人之梦启笔,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梦中凄凄惶惶。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这是个“万里长梦”,似梦非梦,以梦写实。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杨绛先生多次描述杨柳,多秃柳寒柳落叶,留人难留,想必伤心至极。

“提上的杨柳开始黄落,渐渐地落成一颗颗秃柳。我们每天在驿道上一脚一脚走,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

“我疑疑惑惑地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走。柳树一年四季变化最勤。秋风刚一吹,柳叶就开始黄落,随着一阵一阵风,落下一批又一批叶子,冬天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春风还没有吹,柳条上已经发芽,远看着已有绿意;柳树在春风里,就飘荡着嫩绿的长条。然后蒙蒙飞絮,要飞上一两个月。飞絮还没飞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然后又一片片黄落,又变成光秃秃的寒柳。我在古驿道上,一脚一脚的,走了一年多。”

“阿圆住院时,杨柳都是光秃秃的,现在成荫的柳叶已开始黄落。我每天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一步一步小心地走,没完地走。”

“杨柳又变成嫩绿的长条,又渐渐黄落,驿道上又落满落叶,一颗颗杨柳又变成光秃秃的寒柳。”

至亲已逝,三里河的家已不复是家,不过客栈尔。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夫妻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后辗转法国求学,1938年回国,读后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反”运动、“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直至爱女钱瑗和丈夫钱锺书相继去世。不论时局如何变换,这个小家始终不变的是对家人的挚爱以及对读书和工作的热情。

解放前夕,等待解放,没有选择逃跑。“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

文末悲恸,令人感伤。“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的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作者:Jack

《王韬日记》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王韬日记》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不知怎的,最近迷上了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就是近代中国新闻界的那些元老们,如王韬、郑观应、梁启超、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于右任等等。买了不少他们的书,一读之下,叹为观止。

他们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们学贯中西,胸怀天下,往往是学者、诗人、甚至是思想家、政治家。他们的一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

以王韬为例,他出身私塾教师家庭,国学底子很厚,十八岁就中了秀才,可谓神童。后来为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麦都思所赏识,帮他办墨海书馆,编辑《六合丛谈》杂志,翻译宗教、科学书籍,还在1854年受洗入教。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国际化视野”。

胸中储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那时候正值太平天国起义,可能是因为信上帝的缘故,王韬同情“拜上帝教”发动的革命,曾向太平天国将领献计献策。清政府为此通缉他,他只好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的庇护之下,跑到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以“天南遁叟”为笔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时政,名扬天下。从这一点来说,王韬开后世“文人论政”之先河,是梁启超、于右任、张季鸾等人的前辈。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搜他的政论文字,这里只说说他的日记:

道光二十九年闰月二十一日,他去看一位得重病的朋友:“予谕以不必服药,凝神静坐亦可养身”,并说朋友“近喜读佛经,谓能淡于名利。而自予微窥之,则觉渠名心更重,利念更深,可知名利枷锁,殊不易脱耳”。可见王韬对于道家静坐养生祛病之道,对佛学,都有涉猎。应该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报人,大多如此。郑观应的道学修养,比王韬还要深,他不仅读遍道家典籍,还凭借自身“大买办”的雄厚财力资助他人修道、“炼丹”。怪不得有人说,古代读书人的心里,往往都住着一个官员,一个神仙,一个土匪。诚哉斯言!

作为心忧天下的士大夫,王韬自然关心民间疾苦。道光二十九年闰月二十三日,他在日记中写到:“入夏以来,无日不雨,农民苦之。予作《苦雨诗》五绝云”。其中比较通俗易懂的一首是:“数处秧歌唱已休,水车辘辘决渠沟。低田渐见新苗没,多少农人相对愁”。

估计是匆匆出逃香港,王韬没能把媳妇带出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他,经常想入非非,甚或似有异动:“夜作小词一阙,调寄《诉衷情》:新寒侧侧上罗衣,梁燕妒双飞。垂看重帘不卷,黄昏人语希”,“为怜小苑飘红雨,小立阶前语。见有人来,佯掉帕罗,逐瓣将花数(《点绛唇》)”,“瞥遇楼头,珠帘隐约容平视。读后感况伊钗坠,斜露肩峰挈(《阮郎归》)”。道光二十九年闰月二十八日日记,说的更露骨:“夜梦中得二句云:郎情轻比风中絮,妾梦多于山上云。颇觉缠绵悱恻也”。

生逢乱世,身处大时代的变动之中,王韬的诗有着“诗史”般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浑茫一片,词气苍凉,读来特别感人,和李鸿章晚年诗作的格调也特别相似。王韬后来之所以得到李鸿章的默许,能够回到上海定居,也许就是因为他的文采和才名吧?请看他避难香港时所作的《作七律四章赠楚香,兼述鄙怀》,之一:“窜逐无端已自伤,那堪重入旧欢场。更怜意气非畴昔,况复艰难托异方。吴苑樱花成转瞬,蛮乡风雨割愁肠。酒杯逼仄乾坤小,沦落天涯泪数行。”之四:“渊源骚雅抒篇什,陶写襟灵托啸歌。幻想都从奇境出,才人自古寓言多。不妨仙佛同参证,已了因缘付刹那。谁悟无生真旨者,焚香扫地拜维摩。”

今天的记者,有几个具备这样的学识与文笔的?作者:龙城吏隐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近期,读了两本书,《呼兰河传》和《杀死一只知更鸟》。读罢再度回味时,大致把两本书做一下有趣的对比,慢慢推敲一下,似乎有一些耐人寻味之处。好比汉堡之于蒸馍,虽然风格迥异,亦有相通之处。

萧红生于1911年,哈珀李生于1926年,两人生活的年代只相差15年。两本书均带有自传性质,都是以儿童清澈的眼光描写孩提时代周围的世界,一个描写民国时期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一个描写美国大萧条时期梅科姆镇的社会生活。

两个小城的风貌形不同而神似。呼兰河小城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萧红家的后园中有一棵玫瑰,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茂盛而芳香。梅科姆是个疲疲沓沓的老镇。一到雨天,街道就成了红色的烂泥坑。人行道上,野草丛生,县政府大楼摇摇欲坠,镇上的院子里种着洁白晶莹的山茶花,夏天时开得如火如荼。呼兰河的人们一年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活着。梅科姆镇上的四种人包括县城里的人、林子里的人,垃圾场旁边的人、黑人们各自不紧不慢地生活着。呼兰河城里有探访员们为各种消息作传,梅科姆有斯蒂芬妮充当运送消息的英吉利海海峡。呼兰河的人们借助鬼神寻求解脱,在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梅科姆镇上的人们则到教堂里求得灵魂的救赎。

关于教育和启蒙,不论地域和肤色,童年的影响都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萧红童年就跟祖父学诗。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斯库特则常常蜷缩在父亲的怀里读书读报。呼兰河有两家学堂,高等小学里最大的学生二十四岁了。梅科姆的学校则有很多学生每年开学的第一天他们来报个到,以后就不来了。管考勤的老师把他们弄来的,威胁他们说要不来就带他们去见警长。她认为只要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花名册上,开学的第一天把他们弄到学校来,她就算执行了规章制度。让人惊叹的是梅科姆县那时就有强制义务教育的规定了,学生不来上学要报警,尽管流于形式,仍然叹服实行强制义务教育之早。

封建礼教和社会偏见对人的迫害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命运。12岁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致死,15岁的拉德利被禁闭得十五年没有露面。阿迪克斯说:“总有一些办法能使人变成幽灵。”

当读到知更鸟一书中最温馨一段:“杰姆和我每天傍晚在街角迎接阿迪克斯下班,经过杜博斯太太家门口时,阿迪克斯潇洒地摘下帽子一挥,读后感祝她明天过得愉快。阿迪克斯当着杜博斯太太的面把我悠起来放在肩膀上,一家三口在暮色中一路走回去。正是这时我觉得父亲是世界最勇敢的人,虽然他从不摆弄枪支,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战争。”

祈愿世上的孩子们都能坐上这样的肩膀。

勇敢的杜博斯太太离世时像山风一样自在,不亏欠任何人,不依赖任何东西。冯歪嘴子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纪念碑上虽然没有刻下这些平民英雄的名字,在文学的园地里他们宛如一颗树、一株劲草散发的自己的芳泽。作者:许晓光

喜欢《《唐史》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一文吗?“读后感大全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服装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