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少年号读后感 > 地图 > 少年号读后感

少年号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读后感2000字。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那么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读后感2000字,带给大家。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这个假期,客观的说,是孩子上小学四年来,我觉得与孩子共同度过的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一个假期。之前由于自己的学业、工作等原因,缺席孩子太多成长的过程。今年寒假,因为有了亲子共读的作业,我和孩子一起享受了很多美好的共读时光,一起体悟、一起成长。美哉,幸哉!

张曼琳从小爱观察、善思考,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阳光、积极、上进,但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思想上的高度与行为上的不统一。往往出发点、想法很好,但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容易三分钟热度,缺乏做事情的持久性与耐性,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鉴于孩子的个人特点,假期我为孩子选购了一套著名作家刘墉先生的少年成长智慧书,希望曼琳能够通过阅读一些真人真事的人生经历,能够懂得:无论是谁,人生之路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努力和行动!目标与理想,如果不去践行、没有实际行动,那永远只是空想。这套书共包括《改变自己的力量》、《学会看见爱》、《你可以变得更聪明》、《别输在不会表达上》、《做个受欢迎的人》五本分册,全书以贴近生活的真实故事、有趣的文笔、独特的视角展开,涉及学习、心态、说话艺术、做事交往、亲情友情五大关乎孩子未来人生走向的主题。我和曼琳共同商量,制定了每天固定的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亲子共读时间和阅读计划。为了使每日的阅读更加有趣、不枯燥,我们采取了多样的阅读形式。有时我们紧靠在一起,同读一本书;有时我们各自选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各看各的书,读完一部分,我们相互分享各自阅读的内容以及自己对该部分内容的感悟或见解。不知不觉我和张曼琳安静的在一起共读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越来越喜欢这样相伴在精神世界中徜徉的共处方式。

通过阅读这套书籍,我感觉自己在教育孩子和自我成长方面都有很大收获。比如,在《改变自己的力量》一书中,刘墉先生在《不焦躁,不回头》一文中说,静中取动、败中求胜,不忧不惧地坚持到最后一刻做事要学会分清楚轻重缓急,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日常生活中,随着自己社会角色的增多,每日要处理的事务千头万绪,无论是在照顾孩子,还是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我往往缺少对整个事情进行总体规划的意识,导致做事情很容易没有条理、杂乱无章。经常感觉忙忙碌碌一天,到傍晚才突然发现自己把无关紧要的事情做了一堆,但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却还没有做。自己的无声身教,导致孩子在做事的条理性上也极为欠缺。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忙而不乱、静中取动,是我和曼琳今后都要着重培养的能力。

再如,在《你可以变得更聪明》一书中《不必在乎》一文里,刘墉先生说道:对!就是别急不要急着在人前表现自己,更不要因为心急,而破坏了自己应有的计划。如果你想盖五十层大楼,需要打五层以上的地基;如果你只想盖五层楼,那么一层的地基就够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是前者,必须知道:当别人的五层楼完工时,你的地基可能还没有打好。如果因为羡慕别人的五层成绩,或被那落成的鞭炮声扰得心慌意乱,只怕你就没有资格去盖五十层大楼了。如果处处都在乎别人,哪里还有自己?在这篇文章中,刘墉回忆了自己初中时到公园里参加写生比赛,当有人围到他身边看时,为了让画面显得更漂亮,博取赞美,刘墉操之过急,结果在不该渲染的时候渲染,在该打背景的时候却画了前景。结果,在画的过程中看似比旁边同学的色彩鲜艳,但实际上,最终完成的作品却是失败的。张曼琳是一个性格外向、喜欢和人交流、愿意被人关注的孩子,但如果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虚荣,则会形成孩子内心无形的压力。看到《不必在乎》这篇文章时,我和曼琳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流。

我告诉曼琳,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和人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头,虽然都是手指,但长短各不相同。小指最细,但它最灵活;拇指最短,但它最粗壮。所以我们不用拿自己和任何其他人相比,发挥自己所长、改进自己所短,我们只需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是否有所进步与成长,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就好!曼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对我说:妈妈,你知道为什么这学期的评价手册上,老师给我写的发言不积极吗?我确实现在回答问题不积极了。曼琳缓缓地说。那是为什么呀?我问道。妈妈,你知道吗,有一次,上刘倩芳老师数学课时,我们学长度单位,我举手回答问题,应该是我的身高是1.32米,但我一下子说成了我的身高是1.32厘米,全班哄堂大笑,我旁边的***还说我你才那么一点儿啊,一把就把你捏死了。同学们笑了好长时间,我觉得特别丢人。从那以后,我就不敢举手了,不是我特别特别有把握的问题,我就都不举手了,我怕我又答错出笑话。听了曼琳的这一串话,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既能感受到孩子当时答错题被大家笑时的尴尬、羞愧与无助;又对我自己有些自责:这么长时间之前的事了,对孩子有如此的影响,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如果不是细心的老师在评价手册上写出,我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给孩子解开心里的这个结,作为妈妈,真是失职!除此之外,其实听孩子说完这些,我更多的是欣慰和开心,特别庆幸这个假期的亲子共读作业,让我有机会听到孩子说出这些心里话,让我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内心,让我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如果不是共同阅读,我可能永远听不到孩子说出这些心里的话。于是,我把曼琳楼到我的身边,对她说:首先妈妈特别感谢你能把这些心里话告诉妈妈!其实答错问题出点笑话也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会做错事,重要的是知道哪错了,然后把正确的弄懂弄会,这才是关键!而且老师提问,为的就是了解同学们是否都学会了,答对了更好;答错了,知道自己哪里掌握的不好,老师再讲时,要更加注意听,把不会的学会了,这是好事呀!至于别的同学说什么做什么,就像书里作者说的:不必在乎吧啦吧啦吧啦,那天我和曼琳相互说了很多的知心话。与孩子在一起的共读时光,真的很开心!

假期的读书收获、感触,以及与张曼琳思想上的一些碰撞几乎每天都有、每文都有。正所谓开卷有益,读这套书时,本以为就是一套育儿书,与孩子共读,在其中汲取一些育儿的经验与做法,但事实上,亲子阅读绝不仅仅是在育儿方面,在我自己的做人做事、说话艺术、心态等方面,也都有着很大的收获与触动。而让我觉得这个假期读书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与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假期亲密的亲子阅读时间,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与孩子的心贴的更近、懂得更深!假期的亲子共读让我们收获着、幸福着!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启迪成长智慧读后感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本名叫《启迪成长智慧》的书,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书,这是一本开启我们成长智慧,传递正向能量的心灵成长之书!

这本书是讲作者桂宾读了《弟子规》和《孝经》他把想法启发……都写在这本书里。也是《弟子规》、《孝经》改变了作者桂宾的人生。

读了《启迪成长智慧》这本书,我知道学习不顺利,生活不如意,都是有原因的。学习不顺利是因为我们不够专心,不够努力,不够认真,马马虎虎、毛毛躁躁,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能做好事情吗?这样学习能很轻松没有压力吗?生活不如意,不是因为爸爸

妈妈没给你好的条件,是因为你要求太高,在生活里,爸爸妈妈已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我们了最好的生活条件。

人活得要有尊严,人活得要有价值,要懂得感恩,感恩给于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传授我们智慧的老师,感恩那此承经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朋友。

过去不等于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只有把握今天,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付出,

明天我们才能够获得成功幸福的美丽人生!

同学们,不断努力才有回报。让我们把握今天,创建更美好的明天!!希望大家也去读读这本好看的书!

《江苏省美德少年故事丛书》读后感


今年寒假里,我认真读了《江苏省美德少年故事丛书》这本书,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赵璇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赵璇出生时因长时间缺氧,导致右手发育畸形、脑瘫,患有轻度癫痫,每天都得服药控制,记忆力受到很大影响。但从小酷爱音乐的她没有自暴自弃,为了记住一首完整的歌词,她不断地重复记忆,有时在上学、放学途中都要不停地背诵。后来,她参加了少儿音乐比赛,和健全少儿同台角逐。她充满自信,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名列第五,获得最佳潜力奖。2011年,赵璇还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少年、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受到了省委书记的亲切接见,真是太了不起了。

赵璇的故事让我不由得想到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海伦小时候,一场疾病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她就生作文活在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中。但她身残志坚,坚持学习各种知识。有一次,已经到了深夜了,海伦的眼皮都已经垂了下来,手指也在颤抖了,可是她还在拼写这单词。当沙利文老师把她抱上床时,她的手还在不停地挥动着。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成为了伟大的作家。

和赵璇、小海伦坚持好学比起来,我真是羞愧。我四肢健全,身体健康,但是我做事经常会半途而废。比如打乒乓时,一开始我会每天坚持练习,可几周后,我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再后来,就变成难得打一回了;再比如骑自行车,刚开始买的时候我,天天都骑车出去锻炼,可现在呢,车上都落了一层灰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自己说:我以后一定要向赵璇、海伦学习,学习她们那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管教的智慧》读后感2000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有极大的智慧,还要求父母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育儿专家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从开始就提到:孩子的生命教育从家庭开始,也会从家庭毕业。最近在辅导班里带了几个初中生,让我对这句话,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些初中生的上课表现,不难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直接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密切关系。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中写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去改变他们,让他们都成为好学生,但是我的努力好像根本不起作用。在沉思中我得知:学习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也需要一点一点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谁会有这个耐心去改变这些孩子呢?除了父母,还会有谁?

正如书上所写的:一个孩子对许多人、事、物的反应,是自幼在家庭里和家人互动学来的。同时也提到:孩子对父母话语的回应方式,其实是父母教他们的。这样看来,孩子对学习的反应也是从不被看重的小细节开始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他很难有严谨的做事态度,在任何事情上都会如此,在学习上当然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学习与很多事情其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是我们更看重学习而已。

书中对我的一个提醒:爱的关系不是单方面情感上的成分。一位经常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父亲虽然是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接收不到父亲浓厚爱的信号。因为爱是需要情感加时间加实际付出。我采访过几位小朋友,最大的9岁,最小的3岁,在他们眼里,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

书中也写到:不是等孩子出了问题才管教。教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立界限并尊重别人界限的人。在管教的时候最好蹲下来,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在同一个高度上,让他看着我,然后对他讲话。让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无论他的理由多么充分,也让他学着顺服父母的权柄。而且一件事情我们管教了无数次,也许换一个场景,一切又从零开始了。。。。。。因为管教真是费时费力伤脑细胞的过程。坦白讲,我会偷懒。但是想到管教带来的益处,我还是应该变得勤奋点。

当我听到有些老人说:这个孩子小时候这么听话,现在怎么不听话了呢!我会思考:我们上一辈老人口中常定义的不听话叛逆难道真的对吗?我看未必。有心的父母应该常常去思考孩子问题的来源,而不是只听别人的评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种亮在看孩子时只能看到孩子的冰山一角而已,对于孩子冰山下面的问题必须有父母自己去挖掘。放下吧,这块领地,除了父母,无人会去开采。

许多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其实比明白善恶之后的选择,更容易让生命消化吸收。我们常常不是不知,而是不能。这些总结解决了我的困惑:明明知道正确的却没有能力去做到。我应该从收拾玩具、书归回书架做起,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这些好的习惯成为他生活中的能力。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要对抗周围人、事、物对自己的评价是件不容易的事。从小在外婆家呆了两年,回家后父亲对我百般宠爱,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一边看着我一边笑眯眯的说:长的真丑。作为孩子的我根本没有逻辑思维去理解父亲的爱,只是很直接的接受这个事实。这个长的真丑的标签慢慢刻到了我的心头上,成为了自己的代号。直到现在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其他评价而发生改变。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我的无知或马虎而有这样不健康的标签。我无法去堵住别人的嘴,所以我应该严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孩子做好引导。

当我不能有计划的去给孩子阅读时,我会焦虑。不过,看到书中描述的:重点不在有没有阅读,而在有没有固定阅读,长期阅读。我应该重视的是它的持续性,长期性。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亲戚,他们家没有电视,生活很简单,父亲一直处在学习状态。他们家的孩子在上大学前孩子读了很多书籍,由此提醒我当有一个学习的氛围,没必要为短期的没规律而过度焦虑。

此书还提醒我要做有弹性的父母,去培养有弹性的孩子。现在孩子对生活有适应力,必须像习惯一样,天天住在弹性生活的常态里。而不是靠一些偶然的密集训练。希望孩子将来面对困境坚韧不拔,就应该他经历不舒服;希望孩子有怜悯心,就应该让他经历贫穷和不足。

就像北大杀母案,许多犯罪的故事,每一位,心里都有些发脓发臭的情绪烂疮没有得到关注和处理。对于我这种比较喜欢表达自己感受的人,难免会少了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感受。也许当孩子以后告诉我:我喜欢吃肉!我会急着告诉他:吃蔬菜也很重要!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功课,去倾听而不是急于纠正。从书中我感知到了情绪的重要性,下一步我准备给孩子阅读一些情绪书籍,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一天到晚的问孩子:功课做完了吗?考试准备了吗?日积月累,孩子会认为考试成绩最重要。以色列的父母在接孩子时会问:今天你向老师提问问题了吗?提问有价值的问题了吗?父母提醒孩子最多的,注意孩子最多的,会让孩子以为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我应该让孩子觉得什么最重要呢?我觉得喜乐是一个,提问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也许我还会加上一个你试着去解决你所提问的问题了吗?因为我发现带的这几个孩子,只是提问问题,没有人去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能试着解决问题,那他们的自学能力就不难被建立了。

养孩子让父母谦卑,养到比较难搞的孩子,做父母的就有机会重整生命。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爱的智慧读后感2000字


“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来自太阳的光芒。这种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性力量;但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它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在敏感期把儿童跟他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的那种不可抵抗的冲动,实际上是一种对他的环境的爱。这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而且是一种智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爱,它使儿童能看和听进而得以发展。儿童必须要服从的这种自然欲望,用但丁的话,可以称为‘爱的智慧’。”

这段话是19世纪饮誉全球的意大利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在她的代表作《童年的秘密》第十七章“爱的智慧”中说的。我像对我学生的要求一样,认真仔细地读着,心情时而沉静、时而偶起波澜。揉了揉酸疼的眼睛,禁不住从心里赞叹了一句:这真是一本好书。不是什么华丽的词藻感染了我,而是那字里行间环绕的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理解打动了我,似乎是从孩子的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使我深刻而客观地了解到了儿童心灵的真实景象,也使我从不同侧面发现了原来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那些“与众不同”。

就像意大利著名儿童作家万巴《捣蛋鬼日记》中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9岁小男孩在与成人世界的冲突中趣事不断又有很多辛酸的故事。小男孩还不懂成人的世界,成人则自以为是不愿去理解小男孩的世界,结果是一连串的错位。为了这样一些任何一个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小男孩都可能做出的事,小加尼诺被全家当成没法管教的淘气包、捣蛋鬼,更没少挨父亲的揍、没少关禁闭。其实,小加尼诺做下的有些“坏事”实在不是他的错而是成人自己之过,可在成人眼里他就惹了天大的祸。因为,他以孩子特有的敏感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又以孩子特有的天真率直马上道出,经常令言行不一的大人们尴尬、恼怒。小加尼原本单纯的爱在成人的世界里却变成了糟糕的体验。

《爱的智慧》告诉我们,儿童的爱是单纯的。不管是几十年前的过去,还是几十年后的将来都是如此。记得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曾经调皮得直呼老师的名字,可还没等脸上留下一丝得意地笑容,已经被老师领进了办公室,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我听了之后哈哈得笑了起来,因为这个故事在我的身边也时有发生,真是有趣啊。原来孩子的那份天真、单纯是不分年代的。但是今天的我不会再严厉地批评那些直呼我名字的孩子。因为我懂得,那是孩子对老师的一种爱,当他还不懂得怎样表达的时候,她对老师的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会在心里轻轻地念着老师名字,自己体验着那种快乐的感觉,没有人去打扰,而见到老师时就会产生希望表达自己心理活动愿望,不经意之间老师的名字已经脱口而出,恰巧被我听到了。我把这个可爱的孩子叫到身边,抚摸着他红红的小脸袋,悄悄地问他:你喜欢老师吗?喜欢老师哪儿?你是个可爱的孩子,老师很也喜欢你,去玩吧。话音刚落,他便手舞足蹈地跑出教室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轻轻地说,他的确是个调皮的孩子,可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只不过是出于好奇,他是非常尊敬和喜欢我的,我又怎么忍心去批评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呢?这件事发生之后,每当我在走廊与这个小家伙碰面的时候,他总是有礼貌地开心地问老师好。我想他一定有了爱的初体验,用他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得到了同样的爱的回应,他对老师的印象一定好极了。

像这样让我回味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的学生送来了用纸包裹的荔枝,激动地说:老师你快尝一尝,这是我特意给你带的。我高兴地拿起一块放入嘴中,不去怀疑它是否干净,品尝到了芒果干香甜的滋味,也感受到了让我难以拒绝的真诚和爱。放入嘴中的不仅仅是一块芒果干,而是让我不能拒绝的学生的爱。我在心里说着:“谢谢你,孩子,知道吗?你让老师非常感动。”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会开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这时候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极大的关注,学生的表现就会非常认真,显示出了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实际上,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但是每当走进一个小组时,学生就会感到与老师的亲近,学生迫切的眼神似乎表达了:老师,你来看看我们小组吧,我们需要你。一旦从老师的微笑和言语中获得了肯定和鼓励,便会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我突然感悟了,课堂教学活动不是教师一贯的命令与学生一味的服从,教师不能因为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而去指挥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做一些不符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事情;即便学生做了,这也是出于老师的命令,而不是从真正的问题出发。当我们在强调老师对学生的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下学生对老师会产生怎样的爱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数学课堂,无疑是加强了学生对师爱的体验,从老师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师爱。是啊!也正是学生对师爱的渴望,才不断地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爱。

写到这里,我特别希望了解我们身边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样的爱?他们对爱又有什么样的体验呢?“爱的智慧”一直在我的脑中盘旋,我从心底里希望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对“爱”能有更新的了解,能收获美好的爱的初体验。

我希望我是孩子们最亲的人,有父母般无私的爱心,永远的爱着他们;我希望自己永远年轻,保留一颗童心,让学生更加渴望我的爱,会成为亲密的朋友,可以从我这里获得充满阳光的爱,使他们更加爱我;我更希望自己永远都和孩子们一样高,可以随时拥抱他们,聆听更多的心声,了解儿童内心的变化,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更多童年的秘密。爱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更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请不要把它掩藏在内心深处,只有让它在生活中随时迸发,才会让我们感到更多的温暖。面对阳光照耀下最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还等待什么呢!?

《终身成长》读后感2000字


不太会说理,所以讲个故事吧:在中国的某个临海小城市里,生活着一个小男孩,他和自己的父母以及双胞胎姐姐生活在一起。

虽然这对姐弟长的很相似,但是某些方面却极其的不同,小男孩从小就展现出过于常人的智力,三岁开始会做算术,五岁开始学习英语,任何问题即使不会只要别人稍作点拨立刻就通,虽然达不到神童的那种境界,但是周围的人们都一致认为这个小男孩将来考上全国的一流高校,功成名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反观小男孩的姐姐,从小对数字就不敏感,学起东西来也很慢,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给她讲解知识,周围旁听的人都听懂了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她却还是一脸蒙蔽,从小到大,这个女孩除了语文稍微出彩一点之外似乎完全没有任何过人之处,父母也就希望她可以考个普通的大学之后平平安安结婚生子就好。

一切似乎在小学毕业之前都没有什么改变。小学毕业之后,弟弟和姐姐一起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入学的第一次月考,弟弟不出所料地考了班上的第一,然而姐姐却只是倒数第二。

这次月考之后的一个晚上,爸爸问小男孩和姐姐要不要找老师给你们补课,小男孩不屑地说:没必要,这些东西这么简单,看看就会啦!,然而姐姐却看着爸爸略显惊诧的眼睛点了点头。

从此,姐姐就走上了漫漫地补课之路,初中课程虽然不多,但依然有9门(中考五门+小中考四门,为了看齐我省奇葩的高考形式而设置的奇葩中考模式),同时初中老师还喜欢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补课的老师也喜欢布置很多作业。于是,家里就出现了一幅奇特的场景:弟弟写作业时,姐姐在写作业;弟弟写完看电视时,姐姐在写作业,弟弟玩累了看课外书时,姐姐在写作业,弟弟上床睡觉了,姐姐还在写作业。你能想象吗,一个初中女生,每天十二点之后才睡,每天除了睡觉和偶尔和父母弟弟一起出去玩,其余的时间全部在看书和写作业。反观弟弟呢,每天把作业写完稍微做一点辅导资料就开始玩儿,甚至有时候还会出去鬼混,还偷偷谈了个女朋友,完全一副吊儿郎当游戏人生的姿态。

你以为下面我会说弟弟成绩一落千丈而姐姐终于完成逆袭考上了第一吗?不,当然不可能!

即使如此,弟弟的成绩每次也都是稳稳的第一,然而姐姐却并没有多大的改观,只是从倒数变成了中等而已,依旧平凡,依旧默默无闻。

到了中考,弟弟顺利的以全校前五的成绩考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而姐姐离这所高中的最低分数线还差了几分,最终经过父母的一些活动,姐姐还是勉强和弟弟在一所学校上起了学。

进了高中,姐弟二人还是维持着各自的习惯。弟弟写完作业就玩儿,在学校也吊儿郎当,还谈起了恋爱;姐姐依旧每天拼命学习,除了书和习题,仿佛她眼里没有任何东西。有时候弟弟会不屑地问姐姐:姐,你这样不累嘛,出去吃个饭放松一下呗。或者是哇,姐你这么简单的都不会,算了让老弟我来教你吧。每次面对弟弟的这些话,姐姐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慢慢的,学校的课程开始紧张起来,弟弟也越来越发现自己做题开始不那么得心应手了,他安慰自己:没事儿,以我的智商,这些只是意外。可渐渐的,弟弟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前一看就懂的知识现在也变得非常难以理解。不,这些只是意外,以我的智商怎么可能不会做这些题,肯定不是我的问题,对没错,肯定是老师的问题。于是,弟弟开始将自己成绩的下降归结到老师的身上,他变得变本加厉,逃课,打架,晚上溜出去上网,一天天的堕落下去。他的成绩呢,也跟着他的堕落一落千丈,从刚进校的学校前20掉到了学校的倒数。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姐姐,已经慢慢地再向学校前一百靠近,要知道刚进校的时候,他的姐姐可几乎是最后一名啊。

终于,到了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在某件事情的影响下,弟弟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开始拼命学习,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可是短短的一学期,真的太晚了。

最终高考的时候,弟弟勉勉强强过了一本线,上了一所二本院校,而姐姐呢,却考上了上海交大的金融系。

这个故事对我的震撼非常的巨大,因为这个小男孩,就是我,而这个姐姐也就是我的姐姐。我亲身经历了自己从一个教科书式的别人家的孩子跌落到了谷底甚至成为别人口中的反面教材的过程。也亲眼见证了我的姐姐从一个默默无闻平凡内向的小女生成长为学霸甚至学神的过程。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所谓天赋,并且能为天赋打分的话,我一定是接近满分,而我的姐姐,虽说不是零分,可也会是很低。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怎么能不让我怀疑人生。

类比《终身成长》的话,我大概就是里面的那种固定型思维模式,而我姐姐应该就是最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吧。

在动漫《我的英雄学院》里,当生活在那个几乎人人都有个性(个性,即超能力)的世界里却什么个性都没有的男主绿谷出久哭着问正义的象征欧尔麦特:无个性也能成为英雄吗?的时候,欧尔麦特有过两次回答,第一次是刚遇见出久的时候,看着毫无个性,毫无天赋的出九,他说:无个性也能成为英雄这种话,我真的说不出口啊。,第二次是和出久相处后发现出久如此执着如此拼命的之后,他说:你问过我无个性能不能成为英雄,对不起,我之前错了,你一定,一定能成为英雄!

就算没有天赋,也能成为英雄啊!

同样,就算你再有天赋,就算你再聪明,没有目标,不去拼搏,不去奋斗,也照样会和曾经的我一样最终堕入尘埃,碌碌无为啊。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给自己设立一个个目标,一道道难题,然后看着自己如何去攻克他们,看着自己如何成长吗。不然我们生而为人,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太多的人以天赋为借口行庸碌懒惰之事了。你觉得自己尽力了?不,你只是懒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以为自己在拼命了。

《成长在路上》读后感2000字


作为一个刚刚从校园走出迈向工作的新教师,因为担心自己第一年的职业生涯是否能够顺利走好,我有迷茫、有焦虑、有困惑也有期待,因此我很想找一本关于新教师的书来帮我排忧解难。《成长在路上》这本书是我在当当网上看到的,第一眼就被封面上的那行幼儿园新教师必读的小字所吸引,觉得这本书正适合我这种初出茅庐的教师。

利用暑假我读完了这本书,书中内容涵盖的很全面。

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案例,而相对吸引我的是那些实践验证过的优秀案例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比如第一章从初入职场的新手教师在做好角色转换中遇到的问题说起,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幼儿园。

例如对待幼儿园制度,家长同事等,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等。

第二章从新手教师遇到各种孩子家长同事时如何处理的具体案例所展开。

第三章是教我们如何培养班级里孩子的常规。

第四章是教我们如何备课看课说课评课,并给出了案例。

这些案例写的都特别详细,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就应该去模仿着上这些内容比较详细,而且比较成熟的活动课。

第五章是教我们如何写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如何写总结,如何写观察记录,个案分析等,并且都有样板给出来供我们参考。

第六章是教我们如何开展主题活动。

在开展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等。

第七章则是汇集了优秀老师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

虽然这本书章节不多,但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与新教师息息相关。

庆幸有这样一本书会给我这个菜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给予一定的解惑和帮助。

这是一本令我在今后发展中可以一直受用的工具书,令我能够在感到手足无措时给予帮助的良师益友,书中那些鲜活个案精彩的专家点评灵活的指导方法有趣的儿歌教案等都是我今后可以借鉴的内容,是令我快速成长的灵丹妙药。

这些内容都给了我不少想法和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将这些想法化为实际行动,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像是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让我成长在路上。而正是结识了这本书,才让我对自己接下来一年的工作充满信心与期待。累而乐之,苦而爱之是很多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提升自我,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感。

喜欢《《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读后感20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少年号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