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不负此生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不负此生读后感600字

不负此生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互联网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500字。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500字”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于娟(1978-2011)

她生前是海归博士,也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优秀的青年讲师,同时集妻子、女儿、母亲的角色于一身。

她不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作家,但文字真挚有才情,即便患病时也尽可能展现明朗的生命力,更不失纯朴的本色。

先梳理下本书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1978年:生

1996年:与光头相识于上海交大(18岁)

1999年:光头留校任职

2000年:二人结婚(22岁)

2001年:赴日一年,被复旦录取

2002年:回国

2004年:赴挪威

2005年:姥爷离世,后姥姥离世

200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硕士学位,年底怀孕

2008年:留复旦任教,剖腹产(30岁)

2009年:乳腺癌

2011年:离世

于娟老师去世时年仅33岁,与光头相识15年的缘分(相识4年后结婚,8年后生有一子,3年病痛),时至今日2019年,若于老师尚在世应是41岁,带着11岁的土豆吧,不知道现在光头和土豆他们现在怎么样呢,一切都还好吗?一边看着《此生未完成》,一边默默记录着于娟老师件件人生大事的年份。

要爱,也要懂

于娟老师在书中曾提到无畏施(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的苦难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看了这本书就好像和于娟老师对话了一番,也对未来自己将要走的路更多了一份先知的感觉。此外本书并不仅仅描写了病痛的悲痛,更是一位距离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最近的最真实的优秀女性的成长史(涵盖童年、学业、爱情、婚姻、亲情、友情、生育......的亲身体验及心理、思想活动等)。旅游都有出行攻略,那么于老师这本《此生未完成》,可以说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人生攻略。书的勒口处写道:于老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作家,但文字真挚。也正因如此,本书才更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一本读物,因为这不仅仅是于老师的一生,也是一个男性的妻子的一生,更是所有人的一生。愿我们都更懂得自己,也更懂得对方。

勇敢向未知迈进

于老师还在书中提到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于是她挺着被癌细胞腐蚀得千疮百孔的脊梁,做了她觉得她应该做的事情,我想也应该包括这本书的书写吧。愿当你处于人生路上迷雾漫起的时候,心中能常有于老师这位良师挚友,虽不敢说能拂去所有的苦痛,但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方式,平静面对未知的可能。其实我一直也都有听说这本书,但我一直都没有去看过这本书,甚至连百度百科都没有去搜索过,此次买下这本《此生未完成》,三天时间我就全读完了,我还没有这样迫切地想要快速的读完一本书的历史。在我快奔三,还没有婚姻的年纪,也许这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在我对未来的未知的忧虑下,所激发的行为举止吧。有时候我也想为啥我就不能啥也不想,两眼一抹黑地朝前走呢?我还是不行,我出门一定要有手机地图我也很无奈。

以人的样子活在人世间

人生在世都不容易,选择打砸抢骗,却不要自己为此番投胎为人的那套人心肚肠,不要投胎为人的那张脸,是个人选择。只是,去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好好想想,你已经为人父母,你的子女,终究要脚踏黄土头顶青天,他们要以人的样子活在人世间。书中有提到于老师因为不堪病痛的折磨受过骗,因此写下了这样严肃的话。以人的样子,活在人世间,人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只觉得这句话非常值得细细思考,其实自己也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

我阅读的书虽然不多,但我非常喜欢这样平白朴实的文章,有啥说啥,不矫揉造作,也不晦涩难懂,在信息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真实的书面表达我觉得十分的珍贵。

因为只是快速地阅读完了本书,思绪还需要梳理,不是非常深入,关于书中的其他点点滴滴,我一时之间也写不尽......但我不想等我的第一次阅读的灵感溜走再来书写这些文字,就先写下这些吧。留着书,细细品读,待有灵感的时候再来修改。

逝者已矣

生者当如斯

愿于老师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

虽然您走了

但您的思想将常留人间

我们

正在进行时

备注:此文乃本人随感,我不懂的也还很多,希望没有冒犯,只有思想上的共鸣与理解。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1500字

虫二

午睡时,循例掏出Kindle翻翻,之前看的《说谎者的扑克牌》不是很有趣,于是又重新换了本,《此生未完成》。一打开,才发现是几年前很"火"的复旦抗癌教师于娟所写。看这样的书,是需要勇气的。前面讲义乳的部分,是非常幽默的,但大笑的同时又忍不住地大悲。看了三分之一,心里不舒服了,问了问董小姐,去雍和宫走走吗?董小姐欣然应允。于是,我们又去胡吃海喝了一番。

全书看完,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名利权情,统统来之不易,却也都带不走。不由得想起,当年语文课本上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

(一)

还记得脖子上刚长包的时候,去医院检查的忐忑,回到学校的绝望。甲状腺结节嘛,后来实习才知道身边不少人都有,只不过没我的大罢了。然而,我是一个极为胆小怕死的人,最最受不了一点疼痛。第一次去北医三院看病,感受非常差。对于医生而言,或许我就像是流水线上一个待包装的猪肉罐头。以往在家乡看病,从来都是被仔细呵护的对象,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于是,每次在医院里就开始掉金豆子,搞得旁人莫名其妙。于是,每次从医院出来,我就发誓这一辈子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权,找男人权值最重要。有句话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脉里要有一个律师,一个医生。前者,我自己代劳了,后者,还没有寻得(当听说S相亲相到了个大夫,我是很羡慕的)。后来由于北三医的医生们对于到底做不做手术意见不一,我对他们丧失了信任,再次转向了中医(同学的妈妈)求救,后来结节的大小终于变得小多了,虽然我时至今日仍然常常把颈动脉当作结节摸来摸去。当初,北三医甲状腺某名医信誓旦旦给我说,这个只能切除,不可能变小。作为一个严谨的法律人,面对该医生凿凿之词,我感到非常绝望。后来长达半个多月,我时常想什么时候这个包就暴裂了,最后我就客死异乡了(当初,在重庆突如其来的急性支气管炎也让我担心客死异乡。啧啧,我多么贪生)。某一天,突然决定要和这个病魔作斗争。于是开始跑步,不去计较很多事,尽最大力气让自己开心。直到现在我都很虔诚地相信,每一次的大笑都能把包"吓"得小一点。所以,偶尔同病之人问我怎么治疗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药、健身、还是心情愉快起了作用。

于娟在书里说,最痛苦的其实并非得病之人,而是ta的家人。前者更多是体痛,大不了两眼一闭也就解脱了,而关心ta的家人却要遭受绵绵无期的精神之痛,且无药可救。我想起了幼时爸爸生病的日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也随着爸爸的病一落千丈,我记得好久都没有逛过大型超市。我时常很佩服我妈妈,在那些日子里,我懵懂无知,并不清楚家里的状况,无法同她分担什么。放学去医院吃饭,觉得天天还有鸡鸭鱼肉吃,家里应该还没有穷到太糟糕的地步,毕竟还有不动产嘛。到现在,回忆起来,才慢慢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后来,读大学,外婆、大伯都走了,他们也一直没告诉我;爸爸之前又做了一次小手术,还是因我而起,妈妈也没有告诉我。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保持的习惯就是隔三差五打电话,几乎一天一电,如果有时间,也会和他们视频(然而近日来我已经不想和我妈视频了,除了有些皱纹,她脸看起来比我水润多了==)。即使上班,也要回学校的路上打个电话汇报下今天遇见了什么有趣的或是奇葩的人、事。

(二)

昨晚不记得和董小姐在聊什么,突然又谈起暑假在家遇上的那次九寨沟地震。当天地震的时候,我正要坐上马桶,结果,还在酝酿之时,突然觉得地又软了。忘记是老爸还是老妈,在客厅里喊了一声,地震了。我愣了几秒,看它还在震,吓得我赶紧穿好裤子,往柜子下的空隙里爬。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心里哭着求老天别再摇了,我好怕自己会被吸入地里(这大概和512当晚睡马路上感受的余震有关系)。正当我要开始哭了的时候,终于一切平静了。当晚,我把新买的榴莲干、巧克力一股脑地扔进了衣柜,还放了一瓶水。晚上临睡前,我又特地跑去和爸妈说,你们也放些吃的在衣柜吧,地震了可以躲在衣柜里,要不然我晚上就睡在衣柜里吧?我被我爸妈狠狠地嘲笑了。

虽然这次地震完全不能和08年的大地震相提并能,但正因为经历了08年的地震,在露宿街头的每个夜晚听够了救护车的呼号,听够了收音机里不断飙升的死亡、失踪人数,看到了初中操场被隔壁医院征用安置偏远地区的受伤的灾民,所以在9年之后再次遇到地震会吓得双腿发软。毕竟08年之前,我一直以为地震是日本国特产。

有人说,成长就是从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到意识到自己不过一粒尘埃的过程。每逢听到有人和我讲,以后,以后告诉你,以后和你说,以后一起云云,我都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反问一句,你那么确定我们有以后?你那么肯定明天一定会比意外先来?我不确定(我时常想,即使周边地区发生一点小地震,我校这豆腐渣工程也得坍塌殆尽)。所以,我习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不想在乎别人的感受,我只关心自己的快乐。我自私、偏执、狂妄得理直气壮。

不想写了,睡觉。错别字也罢,狗屁不通也好,又不是写法律意见书,记录一下心情,随性就好。

不过此书值得一读,后半部分轻松愉快的多。于老师文笔是很不错的。

读《此生未完成》600字


其实我并不是很想看这种充满着悲剧的书,虽然文字中透露着轻松,但是背后却是对生命的无奈和生命的渺小。正如之前看周国平的《妞妞》。而这一本《此生未完成》作者于娟也已经离开了人世间,仅仅三十多个春秋。

往往在生命的最后关心,人们才会停下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生命的一些意义和不舍。书中有一段文字在微博和网络上流传的很广。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话是多么真实,却同样是多么难得去做得到。

在分析自己得癌的原因是,讲到了饮食、睡眠、身体透支、环境污染等等因素。这些都是自身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当一个人失去健康的时候,才会觉得健康的可贵。而真到了这一天,一切又已经晚了

从书中,可以看到于娟的乐观与坚强,做了一次次地化疗。还是有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人绕不过的,想通过中医和一些土方法去治疗。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于娟还是去尝试了。一些看似有道理的饥饿、碱性治疗差点要了她的命,也确实要了医友的命。在生命消失面来,再理性的人有时候也会失去方向。

在这个时候,亲情和友情也出来了。我想于娟最感到欣慰的一点就是家里的父母和丈夫对她的照顾和爱,一直不离不弃地坚持。最不舍得还是自己才十几个月的儿子。书中有一段读起来让人动容。有一回化疗结束后回家,才19个月的儿子土豆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他奶奶说,唱支歌给妈妈听吧?土豆就趴在我膝盖上,奶声奶气地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成了草。读完之后,确实让人心酸,但是就是这么苦短的人生,有多少不舍。

书中还讲到她的一个病友,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发现得癌。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坚持等了几个月再治疗。最后孩子平安,自己经过治疗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母爱的伟大和宽广,人性这种可以舍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毕竟是癌症晚期和全身扩散,于娟还是敌不过病魔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徒留下一些文字让人感叹。其实还是千千万万的于娟似的人,同样是用生命去抗争,坚强地活着。而生与死本来就是人生的大问题,对于这一本用生命的最后关头写出来的文字。每句话都是充满了生命的智慧,能够这样从容地渡过最后的时光,本来也是活着的一种境界了。她能够把这些感悟再带给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他们去重新能够暂停一下忙碌地生命,思考一下生命,这种功德更是无量。此生未完成,那就再待来生吧,相信生命不息,只要有人的一天,故事总是不断地上演。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今年得病以后,住院,手术,化疗。原本忙碌的学习生活。也戛然而止。有了大把的时间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意中读到了于娟的书《此生未完成》。

先是网络里的部分章节,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于是在当当网上买下了这本书。书一到,手不释卷的读了起来。

《此生未完成》讲的是于娟与病魔斗争的事,尽管最后主人公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可爱的世界。书中的文字真切朴实,读起来很多的章节感同身受。亲情,友情,我们活下来的勇气。

哪怕让我蓬头垢面,站在街角,任千人踩,万人唾,只要能看到我的妈妈拉着土豆从我的面前走过,送土豆去幼儿园读到这,我泪如雨下。是的,爱才能使我们能顽强的生活下去的支柱。在我得病以后,一些平日里不走动的亲戚也是前来问候,善意也好,恶意也罢,都不重要。日久见人心。是的,在治疗的过程中,亲人们尽己所能,出钱的出力的。没人抱怨,没有人来比较,有的就是同心协力,挽救濒临在走生命终点的我。

我是幸福的,我的病可以在短期内没有威胁生命的危险。活着就是王道。活着才有机会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活着才有机会去爱着家人,孝顺父母,才有机会去苟且的生活的同时,梦一下诗和远方的生活。

《此生未完成》我是流着泪读完的,读的过程中,书中的主人公时而是我,时而是于娟。不过,还是要懂得活着就要懂得珍惜,活在当下。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活着,真好!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
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我把它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完成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日记。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的想发表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事情。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分析值得关注:
1.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
2. 熬夜晚睡的不在乎,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
3. 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有没有用的证书;
4. 居住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句话,发人深省。
“活着”,简简单单两个字,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真正懂得。
想起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也叫《活着》。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部国产电影。余华的原著让人无比沉痛,而张艺谋却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大道理,故事中的人在无奈中活着,在痛苦中活着,在绝望中活着。然而,在煎熬的夹缝中我们感受到些许喜悦,充满希望,又举步维艰。
可以说,“活着”,需要承受;“活着”,需要坚忍;“活着”,需要勇气;“活着”,充满力量;“活着”,充满意义。
这几天,开学工作检查,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工作有条不紊,不由心声感慨,书声琅琅的校园真美!
昨天下午,离开祥和小学之际,无意中发现一男孩儿站回廊下,手执毛笔,在沙盘上习字。只见他拿随手书写,轻轻一抹,字全没了,又是一片平沙。不由驻足欣赏,这幅幼儿习字图,好美!
上午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下雨了,小雨滴在雨伞上跳起舞来。”“今天,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的后面,不愿露出脸庞。”“胶带在小主人的手中不停地弹跳着,不一会儿就将错字消除掉了。”……语句富有情趣,课堂充满智慧。不由感叹:立足语用的课堂,真好!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透明玻璃窗上,并不热烈的光温暖而明媚,桌上的水仙静静地绽放,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芬芳和似有似无的香醇,一切是那么安静、美好,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安详。
不由轻轻感叹:活着,真好!

于娟《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500字


2011年4月19日那一天,有着博士,优秀讲师,妻子,女儿,母亲等多重身份的于娟老师,经历漫长的乳腺癌抗癌治疗之后,还是不舍地离开了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其实她想活啊,可是,最终还是离开了她爱的人们,当然更有爱她的人们。在死亡面前,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不会因为人善良,博爱,优秀,而多一些时间。

于娟老师走了,家人,朋友,同事,痛心不已。可于娟老师又是个温暖有爱的人,她是那么坚强,勇敢,甚至在重病期间,坚持写作,给我们留下一本暖心的作品《此生未完成》,每当我念叨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些沉重,时常,于娟老师,此生还有心愿,梦想未完成。

我买了一本精装本,甚至还有一段时间,随身携带,每次读此书,废寝忘食,看着老师生前的点滴生活,回忆,记录,有暖心,有震撼,有欣赏,有启迪。

记得很清楚于娟老师写了很多病友的故事,对我们来说,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癌症患者的痛苦,我们只是知道,每天有很多人死于癌症,好像现在每个器官都可以癌变,但其实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这些患者和家属的抗争,那些无助的痛哭,痛苦的治疗,生命最后的挣扎,告诫我们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才是最好的。

于娟老师还把她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生活细节,赤裸裸地拿出来跟我们分享,告诫我们要学习养生,健康饮食,爱护自己的身体,还有她的国外求学经历,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有趣,也写到生病期间,一些朋友的关怀,帮助,特别是有一个细节,乡下老家的朋友,听说她器官坏了,还说愿意割让,那种友情,那种厚爱,让人感动泪目,这就是人情,其实无论我们多么艰难,困难,总有些朋友关爱着我们,惦记我们,珍惜友情吧!

在书的扉页作者写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不要总是想着去换大房子,去买豪车,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不如给父母买鞋,买衣服,多陪伴家人,原话不太记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老师是在提醒我们的心,不要被欲望吞噬,要珍惜亲情,不要为物质而累,道理都是这样,可人们,总是失去后才会珍惜,要是大家都早点清醒就好了。

我们三十岁,工作,生活,才勉强稳定,而父母大部分基本快六十了,如果父母能活八十,而我们在外地安家,基本一年回家一次,也只有二十次的机会和父母团聚,而且还很少坐下来聊天,粗茶淡饭,每次回去,各种应酬,同学会,都跟赶场一样的,想想好心酸啊。

我买于娟老师的书,是在2016年夏天,读得非常投入,很多人不理解,看啥不好,非要看抗癌日记。而我自己从2015年冬天到2016冬天,这一年,我基本都是奔走各大医院,那时候的我,心情沮丧到极点,最绝望的时候以为自己也是癌症了,那段时间多么痛苦,乳腺增生,痔疮,结石,失眠,增生瘤,厌食,抑郁。。。

其实我的兄长就是医生,可是他觉得我只是需要调节,需要换环境,不需要药物治疗。

乳腺增生最严重的时候,我没有办法适应工作,坐在电脑前面浑身不舒服,整个人也静不下来,增生瘤长了四年,忍了四年,才去做手术,所幸一切顺利,经历这些林林总总,我离开了恋恋不舍的职场,长期休息。

不过后来,回家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节奏缓慢,在一所初中学校代课,开始慢慢静下来了,每天和孩子们一起,他们的笑脸,让我的生活变得简单,快乐,备课,上课,假日,循环。说是去代课,还不如说安心养病,每天上完课,和同事去湖边晒太阳,散步,下午茶,那可能是最奢侈,也是最快乐的日子,所以后来我又活过来了。

于娟老师,虽然走了,可是她的文字,她的故事,会一直和我们一起,爱家人,从爱自己开始,快乐,开心,走平凡之路。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书籍的类型越来越多,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这本书,不由为它的故事情节感叹。勤写读后感对于我们写作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如何写一篇令人觉得不错的作品的读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1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因努力奋斗而忽略健康的您。

20xx年4月,于娟在中山医院逝世,年仅32岁。

20xx年6月,我第一次拜读到于娟的书《此生未完成》。

20xx年7月,我在上海第一次走进了于娟曾经生活的地方。

时至今日,当我因为生活琐事而闷闷不乐时,当我因为工作繁忙而经常熬夜时,或者当我因为自身懒惰而放弃健身时,我都会翻一翻《此生未完成》。很多时候,我都强烈地感觉到,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于娟,更是透过她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你。

于娟是复旦的博士、曾留学于挪威。她多次为考证而每天学习长达21小时。埋头苦学时,她会下死本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她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而今,无数人选择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拼命工作,加之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只觉自己还年轻便拼命放纵。

但我们却忘了:身体是经不起折腾的,待你后悔,已晚矣。

也许有人会说:人人如此,但不尽然人人都如于娟般在最韶华的岁月被命运扼住脖子。可是身体中的尖叫是不会时时给我们警醒的,待它尖叫已是徒伤悲。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追求细水长流的状态,不争不抢,不紧不慢。

于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在挪威留学时她拼命勤工俭学,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她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她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做做,因此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她曾经试图做名优秀的女学者,虽然自己极其不擅长科研。

得病后,她才领悟到:人不能将快乐建立在名利权情上,而应该回归情感、回归家庭。

她在书里写: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们扪心自问:有多久没有回过家?有多久没有给远方的亲人通过电话?有多久没有向相爱的人表达爱意?是不是自己也一直认为“只有混出模样才对得起父老乡亲?

生命短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名利权钱只是附属在自己身上的'东西,真正爱你的人关心的是你——你的健康、你的心态和你生命的长度。

不妨放下自己固有的执念,不妨放下繁忙的工作,抽出一点时间,多陪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仿佛所有的故事,都少不了离别的片段,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经的车站。

于娟在确诊乳腺癌之前,即使周身疼痛,也从未用过止痛药,医生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痛都会痛死的。她的忍耐力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儿子土豆,她从不放弃,她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她在病中不顾一切的举报骗自己的“民间神医”,只为不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哪怕奄奄一息,她也要将自己在世间的使命完成。

而今,抱怨不公的人越来越多,遇到困难放弃争取的人越来越多,苟且偷生打算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个时候,不妨想想于娟,想想这位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从未放弃自己也从不抱怨命运的女子。

《此生未完成》的封面是淡淡的绿色,柔和温馨,“Being alive is a gift”和“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是最先呈现给读者的两句话。

她在生命的尽头用命写出文字,不是想出名,不是想引人关注,只是希望有人能够通过她的文字关注到自己的健康,关注到自己爱的人,关注到自己的灵魂。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从来没有回头路。于娟的事迹让人感动,引人深思,甚至使人改变,但过不了多久,一切都会照旧,会吗?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2

说实话,我很怕死,我也相信正常人都会怕死,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等待死亡的过程,那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酷刑,如果可以选择,没有征兆的生命结束是“痛快”的,通常也只有生命意外的结束才能有这种“待遇”。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在生命将近结束的时候,才领悟到生命无常,人生如梦,在回顾生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能悟出一些道理与真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诚然我没有于娟对待死亡的那份无畏与勇气,但我知道对待死亡的态度我可以有很多的选择,而于娟对待生死淡定从而无所畏惧的态度是让人深受感动的,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至少我可以把有限的生命过得饱满、厚重。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尝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有失败,但是不能有放弃。我想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只此一点,无论任何地步,我都会选择自己走,哪怕,万劫不复的痛。”

害怕死亡是对生命的不舍,更是对亲人、亲情的眷念。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3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李国平校长的日志里读到有关《此生未完成》的简介,不禁被书的作者于娟所感动,于是当从校长手中接过为同事们推荐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时,我便捧书夜读,在于娟那灵动的文字里感动她的无畏施精神。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于娟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生活中,人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希望能混出别人眼里成功的模样,于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忘记了休息,玩命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于娟告诉我们:“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为于娟遭受绝症的苦难而伤感落泪,同时自己的心也顿时变得坚强了。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磨难和挫折,只要你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会跨过人生的每一个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于娟有“乳房诚可贵,卵巢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的豪情,为了活下去,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

“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的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于娟在这书上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也许在面对生死临界点的时候,这种体会更深刻些。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疼爱自己的有几个呢?当我们明白了,可是却常常有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叹了,只愿我们都可以给自己的亲人尽可能多的带去快乐吧。

最让人痛心和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母亲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或许于娟的书名《此生未完成》不仅有作为一个妻子、女儿的遗憾,我想更多的是包含了做一位母亲的遗憾了。于娟说过即使为了儿子终年无休也心甘情愿,她是多么爱她的儿子,可是她还是走了……

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愿于娟安息。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4

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是去年买来的,放着挺久了,我看书速度慢吞吞的,一直排不上日程,曾经在《读者》上看了这本书的节选文章《由来笑我看不穿》知道个大概情况,觉得心中了然。直到元旦挚友小叶生病,我惊觉自己必须获得更多正面的能量来帮助她。于是想到于娟的这本生命札记。

于娟是复旦大学一位年轻的讲师,《此生未完成》大多是于娟在博客上留下的文字。2009年12月被诊断为乳腺癌之后她选择了用文字来保存对生命的热爱。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对生命的感悟没有多少引经据典,皆是肺腑之言,生命最后的文字没有任何炫耀技巧的成分,这样的原生态的文字因为真诚与朴实反而变得更感人。

生命绝境与文采泉涌碰撞时往往能创造出意义独特的文字。于娟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沉淀了浮躁、剥离了伪装、远去了喧嚣、放下了执着。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这是书的封面上的一句话。

“三十岁之前的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便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蚍蜉。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我一直在想执着和执著的区别。”

于娟在文字里感叹:“简而言之,是我之前看不穿。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咸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好,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于娟做到了。她用非凡的毅力抵抗病魔,给人们坚强的力量;她用柔软的情感留恋亲朋,给人们温暖的力量。

生命有着怎样的状态?它用什么方式得以延续?很多人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若将一个人的生命放置于历史和思想的时间轴上衡量,生命本身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佛家说,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我觉得于娟的文字就是“无畏施”,她施与别人豁达与坚强的态度,将生命的感染力开到荼蘼。

其实,我身边的小叶在疾病面前也表现的很坦然,她施与我无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与其说我想帮助他们,不如说他们传递出了更多正面的人生能量。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5

记得第一次看到于娟这个名字,是在微博上,那时候的报道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一个复旦大学的女博上因为过度劳累离开这个世上,那时候吸引大众的嘘头就是复旦大学,女博士,过劳死这些点。

我承认我那时候也是这些大众中的一员,但是等我阅读完这本《此生未完成》后,就像书里面写得,如果大众给于娟贴的是这些标签,那于娟太可怜了!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呢?于娟用她的余生的生命记录了这些,就是希望我们后人能够从这些记录中,能明白,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不得不说于娟是伟大的!但是她又是可怜的。很复杂的心情,如果要用生命去交换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那真的是呜呼哀哉!

记得那时候第一次看到lovelife的视频,开头的三个小女生,家彣、Dora和奕华,说的那句话,如果生命可以交换,你愿意和我交换吗?看着这句话从10几岁的小女孩口中说着,我愣住了,好心酸,那么可爱天真的小孩子,那么美好的人生,他们都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可是就要离开这世上,呜呼哀哉,这是何其的悲壮啊。

此生未完成,看到这个书名,我想到方励老师说的,他很惜命,他知道很多的事情现在立刻去做都不晚,如果再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人生就是拿来折腾的!是的,想想如果现在就死去,我的此生未完成估计用几本书都写不完,挺可怜的,可是因为我活着,我正将好好的活着,所以我很庆幸,所以我不能辜负了,我一定要好好活着!

小时候总在想,我什么时候会长大呢?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而今我已经20几岁了,不得不说我拿时间一点辙都没有,现在的我感觉时间过得惊人,一天一天的,如今的我竟也开始害怕死去了,因为偶尔会突然的发现原来死去也好像不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死去了还有轮回这回事吗,想到这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只是想到这些真的让我开始变得惜命起来!那天和好朋友说我有时候竟觉得睡觉是一种浪费,或许是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吧。

最近一直在听五月天的歌,嗯此刻也是听着阿信的歌一边打出这些字。想起桃花女王的一个人住的第三年,她的声音真的特别好听,我听了不下上百遍!嗯今年也是我的第三年了。嗯不知道为什么,丁丁张的那句话,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体验与获得。我竟一直记着,而且记得特别的清楚。不管以后会怎样,当下最重要,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时间会说话,勇敢的向前走吧!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6

活着,真好!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

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我把它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完成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日记。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的想发表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事情。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分析值得关注:

1.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

2. 熬夜晚睡的不在乎,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

3. 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有没有用的证书;

4. 居住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句话,发人深省。

“活着”,简简单单两个字,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真正懂得。

想起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也叫《活着》。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部国产电影。余华的原着让人无比沉痛,而张艺谋却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大道理,故事中的人在无奈中活着,在痛苦中活着,在绝望中活着。然而,在煎熬的夹缝中我们感受到些许喜悦,充满希望,又举步维艰。

可以说,“活着”,需要承受;“活着”,需要坚忍;“活着”,需要勇气;“活着”,充满力量;“活着”,充满意义。

这几天,开学工作检查,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工作有条不紊,不由心声感慨,书声琅琅的校园真美!

昨天下午,离开祥和小学之际,无意中发现一男孩儿站回廊下,手执毛笔,在沙盘上习字。只见他拿随手书写,轻轻一抹,字全没了,又是一片平沙。不由驻足欣赏,这幅幼儿习字图,好美!

上午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下雨了,小雨滴在雨伞上跳起舞来。”“今天,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的后面,不愿露出脸庞。”“胶带在小主人的手中不停地弹跳着,不一会儿就将错字消除掉了。”……语句富有情趣,课堂充满智慧。不由感叹:立足语用的课堂,真好!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透明玻璃窗上,并不热烈的光温暖而明媚,桌上的水仙静静地绽放,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芬芳和似有似无的香醇,一切是那么安静、美好,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安详。

不由轻轻感叹:活着,真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篇7

活着的时候,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呢?——By于娟

这本书是于娟在生与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的一年多的病中日记。这本生命日记,记录了这个平凡的女子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在赤裸裸地反思生命的意义。

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也曾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名缰利锁,权牢情关。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人多为这些东西所困,而忽视了那些真正值得珍视的东西。也许,和爱的人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才更值得珍惜。

微信读书还没有这本书的文字材料,讲书人在讲述这本书的内容之余,也加入了自己的三点死亡观:

一是人生如四季轮回,有生有灭;

二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三是不必等来世因果,凡事都是现世报。

正如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认真过好每一天,勇敢去做想做的事;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不断学习和进步。因为死亡只是肉体的逝去,你做过的事,会使得你的生命得以在身后不断延续。

最后,希望有一天,能做到毫无畏惧地直面死亡。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3)篇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第(1)篇

关注微信公众号“tang糖果屋”,分享更多读书心得!


忘记是怎么结缘《此生,未完成》了,大概是当当网做活动时候书单推荐买来的吧。一直没敢翻看,觉得书名让人听着留有遗憾,我本就不乐观,担心看了更压抑。

书名让我想起了实习时候临床上张老师曾给我讲过的一段经历,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他刚到五十九医院上班,遇到一个肝癌晚期的富豪,他愿意拿出所有的积蓄交换,只求医生还他健康。然而,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得上忙,最后他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了他眷恋的世界。故事的最后老师只说了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

终于,还是翻开了书本,应该算是囫囵吞枣的看完吧!因为是流水账式的记录,没有太华丽的辞藻和太厚重的情感,相反,作者很诙谐幽默,还有一点点小可爱,好几次都让我忍俊不禁。

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警察开始问话写口供,问到我是干什么的,我说复旦学生,他问几年级,我说博一。然后警察怒了,说我故意耍酒疯不配合。我那天的穿戴是一个亮片背心,一条短极端的热裤,一双亮银高跟鞋,除了没有化妆,和小阿飞无异。小警察鄙视的眼神点燃了我体内残存的那点子酒精,我忽的一声站起来说“复旦的怎么了,读博士怎么了,上了复旦读了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样不能泡吧啦?我还非得个性下才行!””

还有一处也写的特别俏皮,字里行间又透露着病痛:“即便如此,我的头还是无可救药地夜里痛起来了,痛得我是心惊胆战:我很怕痛,更怕脑转移。骨转移的巨痛我从来不叽歪,因为我叽歪会让家人痛不欲生,但是落枕的痛我不叽歪还什么时候能叽歪?此时不叽歪更待何时啊?”

只是,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32岁的女博士于娟异常的乐观。翻开第一页时,看到清冷的文字,“我只是屏着气,咬着牙,死死忍着,没有哭,也没有死”,我突然想笑,为她的文字,又很心疼,为她的乐观。我想我有信心看完,她的乐观感染着我,故事的主人公性格特别好,所以适合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好些部分都写的很有趣,可以很轻松的去阅读,不会特别压抑……

没有完整的系统,没有太多的生命感悟,只是零零碎碎的记录了一年来她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的生活,还有与癌症的斗争,记录她的病友、家人及朋友。她自己也说“患病以来,大风大浪,几生几死,却出奇地写不出什么关于人生的感叹”,她还说“我不知道以哪条主线去叙事,所以可能看起来让大家感觉文字凌乱、思路迷绕,那么就原谅我这个让十四次化疗打傻了的脑袋吧。可能我写出来的东西让大家看起来不舒服,因为毕竟我不是在描述香花环绕的美好”。

她是一个优秀的人,有很多身份,抗癌斗士、博客达人、生命觉悟者、环保理想者、才女、高知、海归、博士……聪明而又上进,有才情,也有骄傲和不羁,当然也很潇洒。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聪明,也不优秀,不像于娟一样可以两个星期就把各种考试拿下,能够很快考上CFA,能够有很出彩的学历,她背后也确实是狠逼自己,但是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我觉得,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不应该带有功利心,而应该是有醍醐灌顶的通透。

第一部分无畏施里面有一段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记录书中的几段文字——

也许任何东西,得到之前,不要轻言珍贵,失去之前,不要轻言轻贱。

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冗长,善待自己最重要,于是爱自己甚至爱别人。如今想来,善待自己不是给自己多买几盒价格不菲份化妆品那么简单,宽容他人才是最好的善待自己的方式。既然上善若水,那么自心间流出的大爱大善,自会延绵回转到自己。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的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地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女人之于爱情战场,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不要说什么男人喜欢温良大度善解人意,其实三角恋里每一次都是那个主动泼悍苦苦纠缠步步相逼的获胜。哪怕你有那么一点点心软,不忍看着男人左右为难腹背受敌,那么败兵的终归是你。换句话说,三角恋里,最先放弃或者被动的那个女人更爱那个男人,可惜男人们都不明白。

有些事情,电影也好,BBS也好,K歌也好,想想无非感官享受,过了那一刻,都是浮云。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 以后熬夜之前多想想这段话。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关于评价幸福的研究,认为一个人过得幸福还是不幸福,就看他有没有爱人的能力和被别人爱的能力。于娟是幸福的,有爱他的光头和父母,也懂得爱家人、孩子和朋友。

可能这些只是给我短时间的感触,但是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感悟吧!作为一个生活习惯还算健康的90后,看着她自己坦言的暴饮暴食、透支体力、熬夜考证,仿佛一切离我好远,也又似乎这样的生活习惯我身边也频频出现。感受着她对世界的眷恋和不舍,看着她未完成的各种心愿,告诉自己,告诉我的朋友不要熬夜,不要暴饮暴食,珍惜健康,放平心态……

今天一个好朋友跟我发信息,告诉我她和父亲吵架了,心里面很不舒服,我一直在告诉她要学着理解,“最亲的人最伤不得”。我知道,在我劝她理解的同时我自己也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几个月前也还是叛逆得如同青春期的孩子,但后来我也真的慢慢想通了,自己健康、家人健康、全家人相亲相爱比什么都重要。

2018年最扎心的广告,无非也是在告诉我们健康生活,珍惜当下。世界如此美好,何不好好待自己呢?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第(2)篇

          我读《此生未完成》

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买来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好好翻看,昨天正式打开来读,读到末尾处,才发现昨天恰是她的忌日,2011年的4月19日,她离开了人世。那么,读她遗留在尘世的的文字,感受一个曾经无比鲜活美好的生命留下的痕迹,为之欢笑和落泪,为之感动和感召,应该也算得对她的祭奠了吧。


于娟患的是乳腺癌,患病之前的她,博士学业已完成,事业正飞速起步,家庭圆满幸福,是多少人艳羡的对象,但是,恰在羽翼始丰、振翅待飞的时刻,她却遭到癌症的迎头一击,折断了双翅。在几经生死拉锯、尝遍人间极致苦痛后,她写下了此书,书里不可避免的写到了患病之后的沉重经历,包括曲折的就医经过、惨酷的病痛折磨,但是,字里行间却不全是沉重,更多的是幽默诙谐、是坚毅勇敢、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友情的点点滴滴,是对于生存意义的哲思,是作为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病患的责任与担当。即使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也没能阻挡她自然散发的生命的耀眼光辉;即使身处炼狱,她也不忘向人间播撒爱、欢笑与温暖。这皆源于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一再说:活着,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她的生命如烟花般绚烂地绽放过,虽然短暂,却无比鲜活美好。


                              梅   溪

                  写于2019年4月20日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第(3)篇

此生未完成

读完这本书内心百感交集。看赵斌元后记的时候比看作者亲笔更令我难受。

她抗癌的经历真真让我佩服,还有她乐观的态度,即使是在医生说不用止痛药会痛死过去的时候她也的一声不吭,果然不是一般人!很佩服同时很惋惜一个有趣的人从世上消失。

好好珍惜你所拥有的时光,因为你无法知道明天与死亡哪个先来。加油

必备!《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汇集(7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必备!《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汇集(7篇)”,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1

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挺沉重的书,毕竟是一位面对死亡威胁的作者在生命为数不多时候的作品。读了开篇就发现着实不然,轻快的笔风和时不时对自己病情,身边的人的调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文章。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如此坦然。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使劲,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作者用生命告诉我们,平常我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争取的,竟是如此不值一提。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都听过,都觉得自己懂了,但却做不到。买房子买车,会不买吗?不会去追求升职加薪吗?亲人家人,当然也想关心,但潜移默化的已经把这些事放在了末位。很多人,只有到最后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懊悔多么的不值得。

于娟在随后的几章着重分析了自己得癌症的几方面原因,给我们这些还没有收到病痛折磨的人提了醒。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什么都吃;经常熬夜;还有丈夫的实验。读的时候不紧一惊,这些事情,自己注意到了没有?或者说,知道其中的危害,自己是不是还是置若罔闻?在新闻上读到XX食物致癌,晚睡影响健康的信息远远没有这位濒死的患者的真情抒发来的震撼。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每天无肉不欢,虽然也吃蔬菜但是一顿只要没肉那肯定是没胃口。熬夜虽然不经常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一到假期总会各种理由晚睡,十一二点也是家常便饭。如此以往,现在看似健康的身体何时会忍耐到极限,给自己致命的一击?阵阵冷汗之后我觉得是时候改变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了,不一定要求每天都有肉排之类的不健康肉类,新鲜果蔬要像以前一样多吃。

再大的痛苦,都会过去。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我的信条也在书中出现,只要自己没有离开这个世间,在今生所遇到的挫折苦难都不过是磨炼,都还有机会将一切重新书写。再看看于娟发自内心的感叹,为了活下去,为了能看到儿子上幼儿园可以让自己整天被人踩踏,这样的呐喊让我有些说不出话来。很多人可以为了多几年生命放弃如此之多而我们这些拥有者却视若无物。今天早上的太阳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求的明日之光,痛心和遗憾无法言表。珍惜生命,这个主题不但不沉重,更应该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你不知道,你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光亮。

亲情更是支撑于娟走在生命最后旅程的力量。她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也许只有在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才 能体会更深。人一生之中,无怨无悔为自己付出的有几个呢?树欲静而风不止。

合上书,我懂了题目的含义,此书未完成,此生未完成,不管是对于娟,还是对我们!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2

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许多人明白了生命的伟大。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于娟这本书的作者,一个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并造成了骨转移的患者,在看到家人为了帮自己争取几个月的生命,而四处奔波,到处求医时,她被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了,便决定将自己患癌症时所经历的一切,写进这本书里,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悲伤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也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认识。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心你的人带来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浪费生命。 想想看,连经受了无数化疗、放疗折磨的于娟都能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

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是啊,于娟还是留着许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3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因努力奋斗而忽略健康的您。

20xx年4月,于娟在中山医院逝世,年仅32岁。

20xx年6月,我第一次拜读到于娟的书《此生未完成》。

20xx年7月,我在上海第一次走进了于娟曾经生活的地方。

时至今日,当我因为生活琐事而闷闷不乐时,当我因为工作繁忙而经常熬夜时,或者当我因为自身懒惰而放弃健身时,我都会翻一翻《此生未完成》。很多时候,我都强烈地感觉到,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于娟,更是透过她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你。

于娟是复旦的博士、曾留学于挪威。她多次为考证而每天学习长达21小时。埋头苦学时,她会下死本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她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而今,无数人选择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拼命工作,加之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只觉自己还年轻便拼命放纵。

但我们却忘了:身体是经不起折腾的,待你后悔,已晚矣。

也许有人会说:人人如此,但不尽然人人都如于娟般在最韶华的岁月被命运扼住脖子。可是身体中的尖叫是不会时时给我们警醒的,待它尖叫已是徒伤悲。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追求细水长流的状态,不争不抢,不紧不慢。

于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在挪威留学时她拼命勤工俭学,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她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她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做做,因此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她曾经试图做名优秀的女学者,虽然自己极其不擅长科研。

得病后,她才领悟到:人不能将快乐建立在名利权情上,而应该回归情感、回归家庭。

她在书里写: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们扪心自问:有多久没有回过家?有多久没有给远方的亲人通过电话?有多久没有向相爱的人表达爱意?是不是自己也一直认为“只有混出模样才对得起父老乡亲?

生命短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名利权钱只是附属在自己身上的'东西,真正爱你的人关心的是你——你的健康、你的心态和你生命的长度。

不妨放下自己固有的执念,不妨放下繁忙的工作,抽出一点时间,多陪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仿佛所有的故事,都少不了离别的片段,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经的车站。

于娟在确诊乳腺癌之前,即使周身疼痛,也从未用过止痛药,医生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痛都会痛死的。她的忍耐力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儿子土豆,她从不放弃,她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她在病中不顾一切的举报骗自己的“民间神医”,只为不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哪怕奄奄一息,她也要将自己在世间的使命完成。

而今,抱怨不公的人越来越多,遇到困难放弃争取的人越来越多,苟且偷生打算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个时候,不妨想想于娟,想想这位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从未放弃自己也从不抱怨命运的女子。

《此生未完成》的封面是淡淡的绿色,柔和温馨,“Being alive is a gift”和“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是最先呈现给读者的两句话。

她在生命的尽头用命写出文字,不是想出名,不是想引人关注,只是希望有人能够通过她的文字关注到自己的健康,关注到自己爱的人,关注到自己的灵魂。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从来没有回头路。于娟的事迹让人感动,引人深思,甚至使人改变,但过不了多久,一切都会照旧,会吗?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4

《此生未完成》是年轻的学者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写下的文字,平淡而真诚的文字获得了读者的关注。在书中,她说: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现在,她平静了,像朵海上的浪花,却把不平静的内心留给了我们。

幸福在哪里,是我们这一代人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于娟找到了:幸福是哪怕当一个乞丐匍匐在马路边,只要能天天看着爸妈带儿子土豆经过。土豆找到了:幸福是歌里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幸福归根结底是人类情感的满足与需求,物质的多寡不过浮云。上帝其实很公平,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停下来,想一想,再出发,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里,慢慢走,终究能得到。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里,慢慢找,也终究能知道。当世界一直往前快速奔跑,当身边的世界都在提醒你,快,快,快的时候,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我而不是选择世界?也许这样才能不再为了追求速度,而丧失了活着的意义。

于娟的这部作品把她的人生描画得简洁秀丽、从容淡定。这些文字或许比她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一个癌症当事者的痛定思痛。为了能让周围活着的人更明白地活下去,于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以最真实的经历,最赤诚的情绪,把自己一步步走过的人生路完整的呈现给大众。她说,她不想再有任何一个人像她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探索。纵使周遭黑暗,她愿意化为光,照亮你们的人生。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说教,也不需要所谓深刻的思想,透过她的文字,你就直接触摸到她的灵魂,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痛、她的爱、她带你看尽这世间百态。她只希望她犯的错,你不会再犯;她受的苦,你不会再受;她曾珍惜的幸福,你能比她更懂得珍惜。

孩童期一餐可口的饭菜带来的愉悦,过年时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时的欣喜,课堂上博得老师赞许后的自得,恋爱季节的热拥轻吻,小生命在体内孕育成长的体验一切的一切,都是幸福。

即使在同一个人的心目中,幸福也不是单一不变的。时间的转换,空间的更迭,激情过后的生活变得平淡,忙碌,琐碎甚至乏味,日复一日的劳作带有机械性。平淡的生活吞噬了激情,磨平了棱角,麻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那些唾手可得的小幸福像细沙一样被我们从指缝间漏掉了。历经坎坷、挫折、磨难、失败后取得成功,那种狂喜、大幸福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味的,但是散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碎片却随处可见,幸福从来没有远离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触摸,把那些碎片串起来,就是幸福的一生。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少年的憧憬,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理性,老年的淡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问问自己,答案就在你心里。

所以,感谢于娟,以生命写下的文字《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感谢于娟,以生命唤醒我们认清活着的意义,感谢于娟,以生命指引我们找到幸福的根源。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5

记得第一次看到于娟这个名字,是在微博上,那时候的报道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一个复旦大学的女博上因为过度劳累离开这个世上,那时候吸引大众的嘘头就是复旦大学,女博士,过劳死这些点。

我承认我那时候也是这些大众中的一员,但是等我阅读完这本《此生未完成》后,就像书里面写得,如果大众给于娟贴的是这些标签,那于娟太可怜了!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呢?于娟用她的余生的生命记录了这些,就是希望我们后人能够从这些记录中,能明白,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不得不说于娟是伟大的!但是她又是可怜的。很复杂的心情,如果要用生命去交换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那真的是呜呼哀哉!

记得那时候第一次看到lovelife的视频,开头的三个小女生,家彣、Dora和奕华,说的那句话,如果生命可以交换,你愿意和我交换吗?看着这句话从10几岁的小女孩口中说着,我愣住了,好心酸,那么可爱天真的小孩子,那么美好的人生,他们都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可是就要离开这世上,呜呼哀哉,这是何其的悲壮啊。

此生未完成,看到这个书名,我想到方励老师说的,他很惜命,他知道很多的事情现在立刻去做都不晚,如果再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人生就是拿来折腾的!是的,想想如果现在就死去,我的此生未完成估计用几本书都写不完,挺可怜的,可是因为我活着,我正将好好的活着,所以我很庆幸,所以我不能辜负了,我一定要好好活着!

小时候总在想,我什么时候会长大呢?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而今我已经20几岁了,不得不说我拿时间一点辙都没有,现在的我感觉时间过得惊人,一天一天的,如今的我竟也开始害怕死去了,因为偶尔会突然的发现原来死去也好像不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死去了还有轮回这回事吗,想到这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只是想到这些真的让我开始变得惜命起来!那天和好朋友说我有时候竟觉得睡觉是一种浪费,或许是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吧。

最近一直在听五月天的歌,嗯此刻也是听着阿信的歌一边打出这些字。想起桃花女王的一个人住的第三年,她的声音真的特别好听,我听了不下上百遍!嗯今年也是我的第三年了。嗯不知道为什么,丁丁张的那句话,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体验与获得。我竟一直记着,而且记得特别的清楚。不管以后会怎样,当下最重要,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时间会说话,勇敢的向前走吧!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6

在于娟从生病、确诊、治疗、到生命的最后,她的家人可敬可爱,她的朋友鼎力相助,同时也体味到人世百态,于娟的家人甚于与病友的家属结下战友般的情谊,于是便于有了上山求神医的故事发生,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曾经疑惑,两个博士,怎么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稍有眼力和逻辑能力都能识破的江湖骗子?甚至于在有所怀疑,有所动摇的情况还在苦苦坚持,期盼奇迹的出现?

正如于娟说的“存在就是合理,金贵银贵不如命贵,癌症病人和家属是最缺钱的,但是却最舍得花钱。”困难面前见真情,疾病面前见亲情,对于上山求医,于娟老公“光头”在后记里也曾提到“悔恨与伤心”。现在想想,对病人与病人的家属来说,无论当时他们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我相信这都是他们衡量再三,再三衡量后认为这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优的选择,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不应该用对与错,好与坏来评价,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我无法感同身受,更不应该妄意评论,但凡有机会,但凡有办法,但凡有更好的选择,没有人会愿意选择放弃,给病人的家属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他们真的不容易,哪怕是一个善意的问候,一句坚持的鼓励,也能给他们温暖与勇气。

“其实,家属远远比病人更痛苦,因为病人的苦是肉苦,家属的苦却是心苦。病人生病了可以床上一躺眼睛一闭,而家属却要去打山过海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路子,自己满肚子苦水还要强颜欢笑,自己已经郁闷得要撞墙还要去面对心情更加阴霾的病人,去做病人的心理辅导师。病人家属才是真的苦,才是真的伟大。”

对病人家属仁慈、对他们温柔、对他们悲悯,不要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责。也许我们不会懂得,有些简单的拥有,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于病人或病人的家属来说是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我们每人个都有生病与照顾病人的可能,彼此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因为,你的不容易,我看得见!

《此生未完成》读书笔记 篇7

在一个闲适的午后,阳光照射在花丛里,花儿正怒放着。秋季的美并没有因为落叶而懈怠,反而因为这样,海棠而更加美丽芳香了许多。我看着《此生未完成》走进了于娟的世界,这个年轻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在20xx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的病中日记,在她最后无法与病魔抗争,于20xx年4月19日去世。这些日记被整理为《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为那苍白的书面惊讶了,最后发现这本书也许白色是最配的了。在生命最后求生欲望强烈,却依然无能为力时,一切的努力都开始变得苍白。翻开这本书时,我又再一次的被作者年轻而略显憔悴的样子震撼,这不是一个老人的临终遗言,这位此生未完成的居然是一个年轻的女博士。书中的内容就是一颗一颗泪珠串联起来的,有她倔强的说“我要坚强地活下去”,面对任何医疗治疗 ,她强忍着,再痛苦也是不哭不闹,连一些老医生都被她所感动,多么神奇的女子。可是这一切仅仅是一个作为女儿、妻子、妈妈,想要争取的,她的“活着才是王道”更是令人感动。她说“在生命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人们所要追求的在她眼里已开始化为平淡,就算创造出再多的财富,拥有再好的物质条件,生命不在,一切都将是枉然。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2500字


缘来有爱读书会4月推荐书目《此生未完成》,是一部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书,是于娟在生命最后时刻写就的死亡日记。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她做到了无畏施:我做不了什么了,能做的只有无畏施。我很愿意做无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的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于娟,上海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生于1978年,2011年4月19日得乳腺癌去世,享年33岁。本科、硕士、博士、留学挪威,于娟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全部揽入,她拥有让人羡慕的爱情、事业、家庭,一路绽放,前程似锦,工作刚刚一年,初为人母,还没来得及体验生活的美好,生命却嘎然而止!33岁,本是生命的旺盛期,却瞬间由天堂到地狱,没有过渡断崖式的到达,让人唏嘘造化弄人!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于娟用她生动的文笔、幽默的语言淡化了死亡,记录她生命最后段的所经所历所想,越到生命的最后,越能看清生命的真相,风轻云淡,一切都是浮云,踩在脚下的健康才是最真实!

死亡是一个避忌的话题,可死亡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当主角与配角的时候,而且往往是先熬过多回的配角才轮到主角出场,死亡的主角只有当一回,如果再次尝试,只能说上帝在考验你。死亡可以思考,但死亡不能掌控,面对死亡的到来,你可以选择你的态度,但无力改变结果,最好的选择是在死亡来临之前爱惜你的身体,爱惜你的家人、你的亲人,珍爱生命的可贵!

我是一个四十已过半的人,生命过半,也经历或亲或不亲的生死分离,这些都远不如于娟的文字真实地触动我的心灵,让我去思考:假若有一天面对死亡的到来,我会怎样?人生已过半,余生我该如何珍惜?在这里谈谈我的一点所悟所感:

一、对于病人的家属,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在于娟从生病、确诊、治疗、到生命的最后,她的家人可敬可爱,她的朋友鼎力相助,同时也体味到人世百态,于娟的家人甚于与病友的家属结下战友般的情谊,于是便于有了上山求神医的故事发生,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曾经疑惑,两个博士,怎么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稍有眼力和逻辑能力都能识破的江湖骗子?甚至于在有所怀疑,有所动摇的情况还在苦苦坚持,期盼奇迹的出现?

正如于娟说的存在就是合理,金贵银贵不如命贵,癌症病人和家属是最缺钱的,但是却最舍得花钱。困难面前见真情,疾病面前见亲情,对于上山求医,于娟老公光头在后记里也曾提到悔恨与伤心。现在想想,对病人与病人的家属来说,无论当时他们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我相信这都是他们衡量再三,再三衡量后认为这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优的选择,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不应该用对与错,好与坏来评价,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我无法感同身受,更不应该妄意评论,但凡有机会,但凡有办法,但凡有更好的选择,没有人会愿意选择放弃,给病人的家属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他们真的不容易,哪怕是一个善意的问候,一句坚持的鼓励,也能给他们温暖与勇气。

其实,家属远远比病人更痛苦,因为病人的苦是肉苦,家属的苦却是心苦。病人生病了可以床上一躺眼睛一闭,而家属却要去打山过海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路子,自己满肚子苦水还要强颜欢笑,自己已经郁闷得要撞墙还要去面对心情更加阴霾的病人,去做病人的心理辅导师。病人家属才是真的苦,才是真的伟大。

对病人家属仁慈、对他们温柔、对他们悲悯,不要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责。也许我们不会懂得,有些简单的拥有,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于病人或病人的家属来说是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我们每人个都有生病与照顾病人的可能,彼此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因为,你的不容易,我看得见!

二、假如我是病人,我该如何面对疾病甚于死亡?

说实话,我很怕死,我也相信正常人都会怕死,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等待死亡的过程,那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酷刑,如果可以选择,没有征兆的生命结束是痛快的,通常也只有生命意外的结束才能有这种待遇。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在生命将近结束的时候,才领悟到生命无常,人生如梦,在回顾生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能悟出一些道理与真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诚然我没有于娟对待死亡的那份无畏与勇气,但我知道对待死亡的态度我可以有很多的选择,而于娟对待生死淡定从而无所畏惧的态度是让人深受感动的,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至少我可以把有限的生命过得饱满、厚重。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尝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有失败,但是不能有放弃。我想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只此一点,无论任何地步,我都会选择自己走,哪怕,万劫不复的痛。

害怕死亡是对生命的不舍,更是对亲人、亲情的眷念。

三、珍爱余生,活好当下

人越是长大,越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越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越是会拼命想自己到底要什么。凡尘俗世里有太多的纷扰,俗尘的心灵需要洗涤,但谁能在时间或者经历之前早早明白?当想明白的时候,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老师在分享最后总结评点的时候强调平衡两字:1、个人渺小与伟大的平衡;2、活着是王道与努力奋斗的平衡;3、率性而为与适可而止的平衡。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把握好度,需要智慧与艺术,智慧与艺术需要学习,生命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已经过去的人生不可能重来,有所领悟,请珍爱余生,活好当下。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过: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一个人这辈子是否活动得精彩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愿意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趁着天色未晚,认认真真地考虑后五十年的活法。

人能活到银发苍苍,回头想想点滴一生,其实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人生不易,生命不长,所有生命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一样,珍惜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生命旅程,好好感受脚下大地的的稳重,沿路风光用心观赏,细细品味,真的没必要匆匆赶路,临到终点才来懊悔错过,生命是一趟单程旅途,错过就是错过。

世间一切,隔岸观花,风淡云清,于娟的无畏施是她留给世人一份独特的财富,给人勇气、激励和爱,她的生命通过她的文字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于世间。愿死者安息,生者珍惜!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


涓涓不壅,终为江海_《此生未完成》读后感500字:

“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不管发源地何等雄伟,流域多么宽阔且肥沃,终有一天,这河必须带着天光云影流向最后一段路。那闪烁的光影不是欢迎,是辞行。”我从未对哪本书有着如此复杂的感情,对于于娟的这本《此生未完成》,我是又期待又惧怕。还未读完时,便刻意放慢阅读的速度,却又被书中所描写的人生经历所吸引,渐渐沉迷其中,忘了时间。恐怕是因为书中所描绘的人生已经落幕,就像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流,已经汇入了浩瀚大海,而我每读过的一个字都已经绝版,世上不会再有于娟了,这样一个平凡却拥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的女子了!

可合上书页,除了对佳人已逝的伤感之外,心中却充盈着一股暖意,或许是来自于关怀过于娟的每一个人的,或许是于娟对于土豆、光头的爱与不舍,又或者是因为这本书而感悟到的那些人生哲思。

涓涓不壅,终为江海。于娟的生命已从一条小小的溪流,经过人生的磨练、命运的玩笑后,汇入了浩瀚的大海。而我相信,最后的天光云影,那一群群人给予她的关怀与帮助也切切实实地温暖过她生命最后的时光。

而我们仍在溪流中漂泊前行。庆幸有如此的文字指引着我们,绕过坎坷的地带,一路飞驰前进。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000字


接触这本《此生未完成》是朋友极力给我推荐的,她告诉我,读了这本书才觉得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带着好奇心就认真的读完。作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积极与病魔对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认真的去反思和写作。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也远去了,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本中,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真实的自己。

内容介绍------《此生未完成》是一本记实的书,书中以第一人称、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她生前留洋学习,再到拥有博士学位并任教复旦大学的过程,以及一夜之间又成为病入膏肓、万劫不复的一名癌症患者真实感受。她一共与癌症斗争的一年四个月,最后撒手人寰。也许这样的悲剧亦属寻常,但不寻常的是,在病痛和化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坚持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得死神,这个弱小的女子依然谈笑自若。此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豪情的壮语,可它让我读到的不仅是感动、遗憾,还有思索、敬畏。我想主要就是书中的记述太真、太实,太有生命的意义。其实刚开始,作者是幸福的,父母疼爱、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孩子可爱,她活得充实而忙碌。直到癌症的侵蚀,她才不得不停下脚步。作者明知自己死期及至,依然为理想而奋斗,她在弥留之际用心血用生命铸就的文字,让每一位活着的人思索、彻悟、珍惜和明白。

读完全书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为作者的年轻和才华惋惜,禁不住内心自问,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我想,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坚持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并不是想励志或者给别人指导,是希望给我们普通人一点点启发吧。很多人的性格跟我一样,也跟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太过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操心。但一个人的力量太弱了,尤其是在生命面前。我们都是凡人,还做不到那么大彻大悟,只希望大家在往前走的时候,能多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作者她觉得如果她放弃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要面临这巨大的痛苦,所以她,必须坚持到底。就是这份亲情一直是她抗癌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一年零四个月,突兀的重病、癌症的侵蚀,让她经受了天崩地裂的疼痛,毒瘤毫不留情吞噬她的身体,最终让她的躯体一点点腐烂,让她的生命之光一点点熄灭,无论她怎样坚强怎样勇敢怎样忍耐,最后还是没有求生的机会,只有死亡的步步紧逼和跌入深渊的恐怖来临。

作者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陪儿子走完剩下的路,但是他宁可放弃自己的路演,想多陪儿子走一段是一段。为了儿子,他放弃了最坚守的自我,放弃了视若生命的自由和独立。龙应台有句话说得好,子女与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且不必追,想必那也是经过了各种不舍和无奈才总结的作为母亲,我们很清楚今后的日子更多的不是儿子需要母亲,而是母亲需要儿子。

我们生而为人,有太多的理想,有太多的追求,有自己的义务,也有自己的责任,为此,我们奋斗,我们努力,但是,千万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切莫用健康去得到资本,不要用生命去换取成功,那样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让原本的生活本末倒置。不要虐待自己,苛求自己,即使在痛苦无助,孤立无援的时候,请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束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坚韧地走下去。流年似水,韶华易逝,如果没有健康,一切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无。所以请我们善待生命,宽待人生,且行且成熟,且行且珍惜,因为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活着才是王道!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000字(精选)


接触这本《此生未完成》是朋友极力给我推荐的,她告诉我,读了这本书才觉得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我带着好奇心就认真的读完。作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癌症,积极与病魔对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认真的去反思和写作。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也远去了,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本中,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真实的自己。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内容介绍------《此生未完成》是一本记实的书,书中以第一人称、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她生前留洋学习,再到拥有博士学位并任教复旦大学的过程,以及一夜之间又成为病入膏肓、万劫不复的一名癌症患者真实感受。她一共与癌症斗争的一年四个月,最后撒手人寰。也许这样的悲剧亦属寻常,但不寻常的是,在病痛和化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坚持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得死神,这个弱小的女子依然谈笑自若。此书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豪情的壮语,可它让我读到的不仅是感动、遗憾,还有思索、敬畏。我想主要就是书中的记述太真、太实,太有生命的意义。其实刚开始,作者是幸福的,父母疼爱、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孩子可爱,她活得充实而忙碌。直到癌症的侵蚀,她才不得不停下脚步。作者明知自己死期及至,依然为理想而奋斗,她在弥留之际用心血用生命铸就的文字,让每一位活着的人思索、彻悟、珍惜和明白。

读完全书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为作者的年轻和才华惋惜,禁不住内心自问,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我想,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坚持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并不是想励志或者给别人指导,是希望给我们普通人一点点启发吧。很多人的性格跟我一样,也跟这本书的作者一样,太过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操心。但一个人的力量太弱了,尤其是在生命面前。我们都是凡人,还做不到那么大彻大悟,只希望大家在往前走的时候,能多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作者她觉得如果她放弃了,她的丈夫和孩子都要面临这巨大的痛苦,所以她,必须坚持到底。就是这份亲情一直是她抗癌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一年零四个月,突兀的重病、癌症的侵蚀,让她经受了天崩地裂的疼痛,毒瘤毫不留情吞噬她的身体,最终让她的躯体一点点腐烂,让她的生命之光一点点熄灭,无论她怎样坚强怎样勇敢怎样忍耐,最后还是没有求生的机会,只有死亡的步步紧逼和跌入深渊的恐怖来临。

作者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陪儿子走完剩下的路,但是他宁可放弃自己的路演,想多陪儿子走一段是一段。为了儿子,他放弃了最坚守的自我,放弃了视若生命的自由和独立。龙应台有句话说得好,子女与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且不必追,想必那也是经过了各种不舍和无奈才总结的作为母亲,我们很清楚今后的日子更多的不是儿子需要母亲,而是母亲需要儿子。

我们生而为人,有太多的理想,有太多的追求,有自己的义务,也有自己的责任,为此,我们奋斗,我们努力,但是,千万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切莫用健康去得到资本,不要用生命去换取成功,那样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让原本的生活本末倒置。不要虐待自己,苛求自己,即使在痛苦无助,孤立无援的时候,请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束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坚韧地走下去。流年似水,韶华易逝,如果没有健康,一切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无。所以请我们善待生命,宽待人生,且行且成熟,且行且珍惜,因为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活着才是王道!

《此生未完成》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临终前的生命日记。作者于娟,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乳腺癌晚期患者。20xx年元旦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四期后,希望别人能够通过她的经历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多时间里通过日记详细记录了与癌症抗争的英勇过程。于娟于20xx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享年33岁。

更多读后感请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如转载请标注来源!

初识于娟,是看到了一个关于她的人物访谈。视频中的她看起来非常憔悴,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这具虚弱身体内有一颗坚忍不拔的心。看完访谈后被这个勇于和病魔抗争的女生所震撼,随后在网上看到了她的病中日记,于是便买了本书《此生未完成》。初读本书就被于娟简单朴实的文字下展现的心路历程所吸引,读完此书,除了敬佩于娟坚强的意志和直面苦难的勇气,也有了一些微小的感悟。

一是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于娟说:“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平时身体好的时候没想过生老病死,离别感伤。若是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倒计时,和亲人朋友的相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恐怕每个人心中涌起的除了绝望之外更多的是空白。生命太脆弱,用健康代价换来的那些所谓的物质在生命面前显得尤其渺小。”想起以前经常熬夜晚睡,尤其是节假日的夜里精神格外饱满,经常刷剧看小说到夜深时分,第二天醒时往往已是日上三竿,草草吃过午饭后又拿起手机继续消耗青春。那时的自己很少锻炼,只想玩乐,很少在意健康。看到本书,才让我重新开始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如于娟所说:“人一病就明白了很多,我宁愿放弃我现在的很多东西,只求保佑我能下地走路,能恢复健康,这个是我那时最大最迫切的愿望。”此次突然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名利,地位等如同无数个0,没了健康这个排在首位的1,它们就只是零而已。

二是学会珍惜,形成善待亲友的良好习惯。人生看似很长,实则短短几十年光阴一晃即逝,我们应学会珍惜当下,珍惜关心我们和我们关心的人。正如于娟所说“年轻时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做好的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地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人生之路,从起点到终点,奔波忙碌中遇人无数。能有缘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亦是一件幸事。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亦或是身边的同事,既然相遇,便是缘分。我们要懂得珍惜这段缘分,真心对待他们,多多陪伴他们,如此才能尽量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遗憾,真正把握住身边的幸福。

三是保持乐观,塑造笑对人生的价值观念。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于娟在日记中写到:“其实我写这些,只想告诉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失恋也好、事业失败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绝症也好,神马都是浮云。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是我喜欢他那句‘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生活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也会产生失落和退缩的情绪。但是我们应该保持乐观,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很多当时我们认为难以逾越的困难在以后回想时都会觉得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以上就是我读此书的几点感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前行的动力。(丁力)

关于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怎么去写呢?我们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禁被作品中的深意所触动,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动笔将情绪写进读后感的时候。读后感大全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

很久对这本书就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找来看。一部分是知道这是癌症病人的绝笔,觉得不忍去读。怕太黑暗,看了让人难过。另一部分,也是看过网上关于“为啥得癌症”的章节,觉得不太靠谱。

最后还是看了,缘由是在网上看到她被骗的经历之后。她在书中记录了这一经历。虽然文字相对平静,但是我想她的家人是一定后悔轻信了的。只是,她也不忍责备谁。那个时候,救命的稻草,抓住一根是一根,根本没有时间看清。

想看看是多么高明的骗术,骗过了两个名牌大学,留过洋的博士。其实,看下来骗术也并不高明。再一次说明,隔行如隔山,医学知识和科学意识,不是谁都有。也不是高等教育、见过世面的人就自动拥有的。在其他领域有造诣的人,尤其要小心,别轻信。

首先要说她书中关于病情的叙述、关于对死亡的思考、关于生活的点滴,写得很好,是宝贵的记录。但是,关于为啥得癌症的总结,实在有点草率。当然、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心态平和是无疑对健康有好处的。但是做到了就不会得癌症?做不到就会得吗?远非如此。她总结的缘由基本都没有什么医学上的证据,尤其是描述各器官当令的时间表更是被辟过无数次的谣言。

她没有遗传,但是这不能保证不会得癌症。她生孩子比较晚,三十岁,25岁之后生育确实增加癌症风险。她生孩子14个月后发现晚期骨转移乳腺癌。乳腺癌跟雌激素水平有很大关联,而怀孕时期雌激素水平激增。的确,乳腺癌在老年妇女中更加常见,其实大部分癌症都是如此。

但是年轻女性依然可能患癌,而且往往更恶性、进展更快、预后也更差。她的癌症是HER2阳性,首先确实存在遗传可能(幸好她的孩子是儿子),其次,本来这样的乳腺癌还属于稍微好治的--有特效药赫塞汀。可惜,她发现得太晚,为时已晚。所以我认为,她的反思,实在搞错了重点。重点是:为什么发现得那么晚?当然,她提到了她的原发病灶相对小,比较隐蔽。这是客观原因,但是她有没有定期乳房自检呢?乳腺癌的防治最重要的还是定期自检以及筛查。这样可以发现更早,而乳腺癌患者如果早发现预后还是属于癌症中相当不错的。好好活上十年二十年的不在少数。

关于她的受骗经历,首先,如果没受骗,她也几乎注定会死于乳腺癌,由于她已经晚期转移,想彻底消除癌细胞已经是奢望了。但是,她那几个月不接受治疗、还忍饥挨饿的经历肯定加速了这过程。更糟糕的是她简直是白白地活受罪,在晚期癌症、治疗不起作用时,讲求的是生活质量。在她的最后时光、她本应该在家里好吃好喝,陪着孩子家人度过的。

然而她却浪费在缺医少药的荒山上,靠吃葡萄芋艿过日子。这是多么的悲哀!这是最让我感到难过的部分。她自己并没有在这方面上太多自怨自艾,但是其中写到她的病友去世时,说如果受骗一定要讨回公道因为骗钱没关系但是忍饥挨饿实在太痛苦。作文病友的孩子也坚持说妈妈是饿死的,形容她泡一碗方便面吃一口就吐出来,太让人心酸。骗子,于心何忍?!我不反对在非常规疗法中寻找希望。但是如果找到的是折磨,那就太不值得了。

其次,会被骗,实在也不是因为骗子多么高明。我不信没有朋友医生劝阻过他们。一方面,病急乱投医,又对祖国医学有好感,网上的信息无法有效辨别。另一方面,对医生不信任,被药物副作用吓住,也促进了他们离开常规疗法另辟蹊径。赫塞汀的副作用的确多,她也的确运气不好,赶上了。但因此否定了医生和化疗,未免草率,以至于竟然相信饿死癌细胞之语。饿死癌细胞可能吗?除非连病人一块饿死。还有什么酸碱性食物。哎!国人被中医洗脑太甚。这不能怪他们。只能说,任重道远。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2)

感谢于娟,感谢《此生未完成》, 让我想开了许多,放下了许多……

看完这本书,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 一次又一次,问自己, 这辈子,你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 你真正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奋斗一生,再辉煌,再耀眼,终有尘埃落定的一天。 到头来,就会发现,名利权钱,没有一样可以带的走。 你能带走的,只是别人对你的思念。 所以,对自己好一点,对别人好一点, 该让渡的让渡,该放手的放手。 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全了自己。 做人,简单点,再简单点,才会开心。

人生才百年,何苦让自己那么累心? 有什么可以争,有什么值得争的呢? 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家庭和睦……这些无法开出价码的,比什么都重要。 真正是,人世间最贵的,往往都是免费的。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总有一天,所有拥有的都将失去。 到那时,会有多少人思念我?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3)

读完了于娟的《Being alive is a gift...此生未完成 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没有在读完了三个字前添加带着沉重的心情,是因为读的不是书,不是情节,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结局,固然凄美,但是于娟想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洒脱,一份乐观,一丝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书中讲述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子,一个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拥有幸福家庭,一个拥有爱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爱的儿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对往事的追忆、对生命的向往,要知道,她是在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完成这本遗作。

谨将书中一些自认为动情的描述,跃然于此文中,共赏共鸣。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备注,土豆是她儿子的小名。

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与追求。

不知道在忙什么,反正总是在忙就是了。有人会和你谈股票,有人会和你谈利率、谈房市、车市、外汇市场,也有人和你谈化妆品、谈美食,甚至,有人和你谈情说爱,有人告诉你他的专业就是陪你谈心,他们叫心理医生。没有人陪你谈哲学。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距离哲学太远,还是,我们距离哲学的人太远。

娟姐,希望你在天堂里,完成未了的梦想。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4)

这本书看完有段时间了,伴着真空泵隆隆的声音,现在开始写读后感。

作者于娟,女,79年四月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患乳腺癌于今年四月份去世。

第一篇序是周国平写的,他说于娟是个拥有优美个性和聪慧的悟性的可爱女子,结尾处唏嘘地感慨苍天不仁。

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是的,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强让人敬佩,他们对于彼此的信任更让人敬佩。正是这样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让她对于活着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读者,有机会了解到这些认识,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谢于娟,更感谢她的家人。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只有妈妈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妈妈都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生下你的。”看到这段文字是在从家到学校的公交车上,眼泪就在别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顾地流下来。妈妈生我的时候阵痛持续了三天多,因为医生说顺产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坚持到顺产。她真的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才把健康的我带到这个世界面前。

面对死需要勇气,面对生同样需要勇气,感谢温暖柔弱的妈妈如此勇敢地给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

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病痛和治疗的摧残没有让于娟掉眼泪,而听到儿子土豆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却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在于娟最后的生命里,有人慷慨的要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说可以第二天飞回来娶她;有人带着活鸡和“巨款”大老远来看她;也有人要谋财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个放大镜,让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死亡也像一个试金石,让于娟试出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死亡,告诉于娟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感谢于娟的无畏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探寻活着的意义。

周国平说,“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个人可以先经历一场死亡,再开始生活,那么生活一定会更有意义。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5)

《此生未完成》是年轻的学者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写下的文字,平淡而真诚的文字获得了读者的关注。在书中,她说: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现在,她平静了,像朵海上的浪花,却把不平静的内心留给了我们。

幸福在哪里,是我们这一代人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于娟找到了:幸福是哪怕当一个乞丐匍匐在马路边,只要能天天看着爸妈带儿子土豆经过。土豆找到了:幸福是歌里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幸福归根结底是人类情感的满足与需求,物质的多寡不过浮云。上帝其实很公平,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停下来,想一想,再出发,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里,慢慢走,终究能得到。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里,慢慢找,也终究能知道。当世界一直往前快速奔跑,当身边的世界都在提醒你,快,快,快的时候,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我而不是选择世界?也许这样才能不再为了追求速度,而丧失了活着的意义。

于娟的这部作品把她的人生描画得简洁秀丽、从容淡定。这些文字或许比她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一个癌症当事者的痛定思痛。为了能让周围活着的人更明白地活下去,于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以最真实的经历,最赤诚的情绪,把自己一步步走过的人生路完整的呈现给大众。她说,她不想再有任何一个人像她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探索。纵使周遭黑暗,她愿意化为光,照亮你们的人生。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说教,也不需要所谓深刻的思想,透过她的文字,你就直接触摸到她的灵魂,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痛、她的爱、她带你看尽这世间百态。她只希望她犯的错,你不会再犯;她受的苦,你不会再受;她曾珍惜的幸福,你能比她更懂得珍惜。

孩童期一餐可口的饭菜带来的愉悦,过年时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时的欣喜,课堂上博得老师赞许后的自得,恋爱季节的热拥轻吻,小生命在体内孕育成长的体验一切的一切,都是幸福。

即使在同一个人的心目中,幸福也不是单一不变的。时间的转换,空间的更迭,激情过后的生活变得平淡,忙碌,琐碎甚至乏味,日复一日的劳作带有机械性。平淡的生活吞噬了激情,磨平了棱角,麻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那些唾手可得的小幸福像细沙一样被我们从指缝间漏掉了。历经坎坷、挫折、磨难、失败后取得成功,那种狂喜、大幸福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味的,但是散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碎片却随处可见,幸福从来没有远离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触摸,把那些碎片串起来,就是幸福的一生。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少年的憧憬,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理性,老年的淡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问问自己,答案就在你心里。

所以,感谢于娟,以生命写下的文字《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感谢于娟,以生命唤醒我们认清活着的意义,感谢于娟,以生命指引我们找到幸福的根源。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2000字


于娟是海归,是博士,是名校复旦的教师这是她已实现的人生追求,但这其实与他人无关;于娟生病,父老子幼,对人生充满渴望,这好像与他人也无关。所以,于娟本来是与我们没有关系的:她的功成名就,她的沉疴重病,其实离我们很远任何时代、任何个人大概也都是沧海一粟。

但我们的媒体忽然大声地招呼我们去关注她,为什么?因为曾经感觉非常成功、现在却对成功开始否定,而对生命非常珍惜的于娟,在博客活着就是王道里真诚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认真地考虑什么才应该是人生的追求,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于娟的意义,也是媒体关注的所在。近日,湖南科技出版社在于娟4月份去世后很快将其文字整理成《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一书,再次引发大家对活着的思考。

于娟是大学教师,她在艰辛的求学路上,目标明确,孜孜矻矻;在工作中,勤奋上进,不甘人后。她可能是诸多大学青年教师效仿的榜样,甚至是嫉妒的目标。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园青椒(青年教师)一直都背负着这样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被体制、名利驱赶着,去穷心竭力地发论文、评职称、占岗位;一方面希望买房买车,争取更广博的物质基础。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病态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但它的形成由来已久,其消除更不会在一夜之间。因此,如何一方面适应这样的环境,一方面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就成为我们从于娟事件里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教师于娟是这样说的: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不用说,于娟的追求何尝不是大多数校园青椒的追求?谁没有这样的野心,谁就是不求上进,就将成为领导在会上批评的对象,也将被机制淘汰。在一定程度上说,不想当、不想早点当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所以,那时候蓬勃向上的于娟是令自己满足的,也是让别人艳羡的。

但大概上帝是将她作为一个标本来警示世人的,故而将厄运降临在这样一个奋进、开朗的女教师身上。所以,于娟说: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于娟缘何清醒?上面文字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答案,一是得了病我才知道,一是世间的一切。得了病反而对人生看得更清楚了,所以,不是咒人,大家都应该得场大病,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当然,不希望大家能说出世间的一切这样的话来:它暗含着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可更改。从这个方面来说,于娟为我们做出了牺牲。我们应该从她真诚的文字中,感谢她对我们人生追求的提醒。

于娟通过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告诫我们特别是年轻人不要任意挥霍健康,任意挥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她说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她将健康与生命放在首位,认为健康是基础,活着是王道。许多时候,我们将习以为常的健康视为本该如此,并以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事业的成功;忙、累被挂在嘴上,却不愿停下歇一歇脚。正像于娟在书中所描述的: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其实,停下舞蹈的旋转,我们可能活得更好;而没有你参与的舞蹈,更不会导致舞台的失彩。一句话,所有的名利都不是生活的本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才可能幸福。

于娟在书中道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她说,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她说: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幸福在于娟这里,成为一种渴望,虽然这样的渴望看似寻常,甚至被正常的我们不屑一顾。但看待任何事物往往都应该返璞归真、化繁为简,最基本的需要往往是最根本的渴求。在于娟这里,她非常珍惜亲情,认为这是幸福的源泉。她说,人生的不幸是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而如果自己去世,她的父母、丈夫、孩子就将面临这样的不幸。所以,她渴望出现奇迹,让自己能继续活下去;她渴望最基本的亲情能因为她的存在,而绵亘不息。但苍天不仁,不怜弱者。

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应该感谢于娟,感谢她以生命唤醒我们认清活着的意义。但红尘滚滚,醒者几何?大家不到病了甚至临别的那刻,怎能抵御那些热闹的诱惑!这样看来,于娟的真诚、执著,于娟给我们的意义,最后可能还会由于与我们无关,而被淡淡忘却。毕竟,感同身受不能等同于身受而感。

悲剧自然还会重复,因为环境如此,名利诱惑如此。我们要说的是,但愿这样的悲剧能在于娟美丽、真情的警戒话语前,有所减,有所免。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于娟的真诚。此生未完成,希望我们在临了的那刻,能减些遗憾,少些留恋。

如此安慰,如此祈愿。愿生者珍惜生活,愿逝者静眠安息。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5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不负此生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