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失物守护者有感 > 地图 > 读失物守护者有感

读失物守护者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骗局终结者》有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你也许需要"读《骗局终结者》有感"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文章,有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挑山工》;有坚韧不拔的《高粱情》我最喜欢的还是《骗局终结者》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犯罪团伙在国内进行疯狂的诈骗,展威的奶奶被骗了4万元,展威与小伙伴邱丰、齐小亮一起侦破这起案件。齐小亮被犯罪团伙抓住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周旋于其中,并参与了一次诈骗活动。最后,他冷静思考,终于逃了出来,还帮助警察把犯罪团伙抓了起来。

读完之后,我想:文中的齐小亮真了不起,他那种遇事沉着、冷静,坚持不懈的做法植得我们学习。齐小亮虽然身材矮小,但他的聪明才智是另人佩服的。在生活中,有些人遇到问题联想都不想,直接去问别人。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他们应该学习齐小亮,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否则,事事都不能成功。他们比齐小亮大多了,却不如齐小亮。

把齐小亮当做一面镜子,来照自己,我感到无比渺小。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突然看见了一道有点难的题目,我只看了一眼,就去问哥哥。问题解决出来了,原来是那么简单。我真的感到无比惭愧呀!

每个人只要遇事沉着、冷静,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只,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安徒生的骗局》有感


终于熬过了半期考。在心里堆积了半个多月的愤愤不平终于有时间宣泄出来。我,要替安徒生反驳你!

小时候的我们,总喜欢躲在被窝里,一边装睡一边听妈妈讲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应该是印在我们脑海中最深刻的吧?

一说起安徒生童话,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向我们奔来了:历经种种惊险磨难最终蜕变成为美丽白天鹅的丑小鸭;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而化作泡沫死去的美人鱼;生活在残酷的社会里最后死在对火柴光的幻想中的小女孩;昏庸奢靡被骗赤裸着身子上街游行而被百姓笑话的皇帝;贪慕虚荣最终不得不砍去自己穿着红鞋不停跳舞的双脚的小姑娘

安徒生,他为使穷孩子们的凄惨生活有一点温暖,并通过一些东西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为他们写下美丽的,富有现实意义的童话。

可是,如今有些人却说,他只不过是把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夸张,然后写在纸上去欺骗儿童!

安徒生,他的童话里终是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体现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总是鞭鞑丑恶,歌颂善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总是面对现实,着力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以及人间的不平。

可是,如今有些人却高呼着安徒生是骗子!安徒生的童话是阴险的骗局!安徒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了他骗局的帮凶!

我不禁愤怒了。

我要替安徒生揭开你的骗局!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采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情节神奇曲折,语言浅显易懂,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适合儿童阅读。

幻想脱离现实基础的空想;毫无拘束的畅想。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不切实际地或无拘无束地想象。

不可否认,童话中的确采用了幻想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但是,难道就仅仅因为这一手法的运用,就要把那一篇篇以现实为背景,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赋予人一样的生命并一起演绎与我们社会生活相符的童话故事一律说成是幻想,是理想和愿望的夸张,是欺骗儿童的东西吗?

欺骗?!我的的确确是惊讶和不解了。于是我带着深沉的疑惑再一次翻开了珍藏多年的《安徒生童话》找寻,找寻。我在寻找那些已很久很久以前开头,以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结尾的关于公主和王子的童话故事。可是,很抱歉这样的安徒生童话实在是太难找了!哦?《灰姑娘》?《白雪公主》?再次抱歉,请不要将你对格林兄弟的不满强加于安徒生的身上!

翻开《安徒生童话》,168篇童话故事拼成了完整的我们生活:《打火匣》中一项被王室贵族蔑视的士兵在大或下的帮助下推翻了贵族的压迫,获得了人民的尊重与支持,这是反映了下层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完全是真的》里一只母鸡啄下了一根小羽毛的小事情随着流言传播成了五只母鸡啄光自己所有羽毛集体自杀的大事件,以幽默的语调讽刺了那些社会中的留言传播者,同时提醒我们人言可畏;《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讲述同一个豆荚里的五里豌豆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踏踏实实,有爱心的人,才不会像其它四粒豆子一样落得悲惨可笑的下场

你看见了吗?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不是篇篇如一的白马王子配公主;不是篇篇如一的宫殿高塔等救赎;不是篇篇如一的巫婆继母恶魔姐姐昏庸父皇设置坎坷困境;更不是篇篇如一的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的结尾!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人物,动物,植物,甚至是剪刀袜子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展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在白日做梦!

的确,一个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仙女与巫婆是不存在的;公主与王子只是西方旧社会的贵族,就像我们旧社会时的高官贵族家的公子小姐;除人以外的事物都不可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就算是小孩子,只要稍作思考也能明白这些。一个稍有智商的人,当他在读完童话之后,会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悟得真理,会因故事里的情节而陷入对人生的思考;而不是死死地抓住那篇有关与王子公主的故事不放,并从此进如长期幻想状态雷打不醒!因为我们至少也是一个稍有智商的人啊!

的确,童话里有讲述世界的美好,但同样有讲述世界的丑恶;童话塑造的世界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正如我们的真实世界一样。那么,还有什么骗局可揭的呢?童话到底哪里残忍了呢?

请不要回答说,要解开的是《灰姑娘》里铺天盖地的温柔梦,因为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是不可能不实现的。请不要回答说,童话残忍在《白雪公主》的美满结局,因为我想,所有的人都会祝福善良的人得到幸福吧?

为什么要把世界的美好当作是骗局?为什么要把完满的结局当作是残忍?为什么就丝毫不把童话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看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残忍!他们不让孩子与会说话的小草玩耍,他们不让孩子从童话世界里去寻找未知。

谁也没有资格因为几篇有关公主王子美好结局的童话而误会安徒生,甚至误会所有童话。

不是没有人能揭开安徒生的骗局,而是安徒生根本就没有设下任何骗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来就不是秘密。

所以,近二百年来,《安徒生童话》一直敞开着,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讲述我们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

读《终结拖延症》有感作文


钱鹤滩的学者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而现代社会对拖延症的解释为: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书中将拖延分为四种:期限性拖延,个人事务拖延,简单拖延,自动拖延。个人事务拖延和期限性拖延,在生活中,是存在最多的。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时间上偷懒,结果就是患上拖延症,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在时间面前玩耍,拖延症就会变本加厉的折磨我们,偷走精彩的人生,留下混沌的噩梦。学会时间管理,细化时间安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才能远离拖延症的病魔。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会感到倦怠,丧失前进的动力;又或许梦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不管怎样,人都该记住,在奋斗的路上,每个人都会感到疲惫,唯有那些充满激情的灵魂,才能走到梦想的终点。

拖延就是考验你的沼泽,如果你走不出来,你就会深陷泥潭,而要走出沼泽,不是简单发誓许愿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在搞定拖延症的路上,光看不练,光听不练是很难奏效的。

读《终结拖延症》一书有感


导语:作者是一个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拥有超过3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其专精领域为现代都市人群各种负面心理的引导与治疗。

【一】

在人文气息浓厚、文艺青年出没的网络社区中,拖延青年们突破5万大关,本不是件情理之外的事情。国外学者们曾经总结了拖延的常见诱因:僵硬完美主义者有之,逃避成功者有之,时间观念缺失者有之,内心纠结反抗者有之,生理多动者有之,早期家庭或教育环境促成恶习者有之甚至连身在异国的文化差异,都可能让你罹患这种我们戏称的拖延症。

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消费主义、一元价值观所引发的身份的焦虑,本已经让我们深陷洪流,让工作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常常不是成就感,而是望之欲逃的失败恐惧,这种恐惧常常是引发拖延的元凶;而网页、短信、微博、游戏和其他各种信息源,也都在争抢我们的眼球,把我们并不宽裕的注意力,切割成一种七零八落的碎片化格局,我们原本只适应单任务处理的大脑也备受压榨。全球变暖似乎还没有到达突然紊乱的临界点,但在信息生存环境中,我们像是提前进入了气候剧变的时代,从四季如春进入了寒暑无常。寒暑无常自然容易感冒,不信你可以问问美国灾难片《后天》里的人物。所以我们常说的拖延是信息时代的新感冒,可能暗示着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步入了后天。

战拖(战胜拖延)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可以千差万别,但看起来都顽固而容易反复。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尤其是跟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相关的生理性拖延,每每卷土重来,更是让人痛苦不堪。此外,拖延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们同它对抗的难度。如果我们可以不太严格地把拖延称为一种症(这个中文词目前还不是个严肃的医学名词),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症状性而非病因性的名词。由于这种根源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通用于各种拖延症的万能灵药。在我们的社区中,直到现在,也经常看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大家围绕某一种方法有用还是没用争论到面红耳赤,最后却发现针对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为我们的探索之路徒增了无谓的内耗。

目前社区里常用的战拖方法,依我个人浅见,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一类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当然,像针对ADHD等生理诱因的药物方法,似乎也算自成一派。第一类方法,强调挖掘拖延行为的根源,加强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觉察,倡导从拖延的根本原因入手,化解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强化行为的改变,从而不仅实现拖延行为的改善,更是谋求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接纳;第二类方法则强调聚焦于任务本身,挖掘、组织并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力求在短时间内克服障碍、实现目标。从效果来看,第一类似乎更彻底,也更有利于预防反复,但改变周期漫长,似乎可以称为长期战拖;而第二类短小灵活,常用于对已发生的拖延的解决,或许可以称为短期战拖。是釜底抽薪重要,还是扬汤止沸有效,此二者可谓各有千秋,相信诸位拖友各有偏好。但是,无论是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容易的是纸上谈兵,共同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操作和执行。对拖延根源挖掘最彻底的人,可能会成为拖延心理学家,但这本身并不足以保证知行合一,在行动中实践那些觉察到的知识;而短期战拖当中的主要内容,如时间管理等,最适用的人群却常常是那些本不容易拖延的人,这些方法在设计时通常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拖延的干扰,而是假设人的理性决策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事实上,我们理性的一面也许需要事先训练和养成习惯(就像在这本书里一样),才能足够强大。

《终结拖延症》给我们的惊喜也正在于此:这本小书篇幅不大,页数不多,甚至个别词句读起来还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是我们译者的能力所限),但它提供的这套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三叉戟,却包含了不少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如果说长期战拖和短期战拖的强大在于助攻能力,那么《终结拖延症》里这套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战拖力,倒很像是对抗拖延的正面军。毕竟,能够兼通长期战拖和短期战拖,并且取长补短的人总是少数,这项能力的学习成本更是高昂;而《终结拖延症》里提供的策略,在结构化方面要出色得多,有些甚至接近于一种标准操作流程(SOp),按照作者的说法,熟练使用习惯之后,可以有效预防反复,威力强大。

【二】

一向以为分类在成功学下的书,巧言令色,毫无作用。关于GTD,关于时间管理等等,从一开始接触时的兴奋,后来也慢慢变成无动于衷。但看到这本《终结拖延症》,对于我这样一个严重拖延正症患者来说,还是有点怦然心动。不是不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但是要治病,知道病灶在那里,只是治好疾病的行千里路,半九十而已。

我希望这本书能伴我走完之后的九十,目前看下来,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克服了拖延。懒惰是多么美好的感情,执行和操作又是让人多么痛苦的事情,但这本书至少给了我简单易行的方法,走出去,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是看得到结果的未来,就像每一步都有路灯指引的话,就算再黑暗的迷途也终有出口,不是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比起更多教授方法的书目各种煽情或者试图以咆哮体来唤起受教人对自己本身的情感认知来说,这本书非常的理性,甚至有点让听惯了各种赌咒发誓,动辄被动之以情的我来说有点,怎么说,第一感觉力度不够,就像武当剑法,太过中规中矩,无法让人顿时下定比如从今天起每天写稿300页,从今天起过午不食绝对要在10天减掉20斤之类的豪情壮志誓言。但是随着一本书的看完,从之前的怀疑,让人最终却给予了信任。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或许这样最认真而中规中矩的做法,最后才是真正达到它所说的利用这些弱点,从认知上到行为上彻底终结拖延症的终南捷径。

【三】

收到此书的时候我正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起不来,快递的门铃声打破了最后一丝侥幸,只好顺势解决掉早午餐再爬回桌前翻开书页。好巧不巧又遇上社区停电,是上天让我的阅读拖延得不到发挥,在注意力缺乏的干扰下仍艰难的读完了它。

如果你是一个填空爱好者,那一定会乐于迅速的阅读完此书,然后兴致勃勃地填写那些章节最后的计划表格,最终让它们变成曾列出过但没有实行的计划中的一小部分。无法开始行动是我的拖延历程中频繁又无可奈何的情境,只存在于纸上或电脑里的计划已经堆到了数十年以后,就等着一个个打上失败的标签。果断行动是本书的第五章,而事实比这句口号复杂得多。是什么在阻碍我的行动有时是对未知结果的胆怯,有时是无从下手的焦虑,更多时候我无法判断,在此之前只能简单的归结为懒。当我逐一对照书中列出的问题起因,那些模糊的理由都有了答案。找到病因方可开始治疗,这本书就给你提供了许多看起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看起来是因为我还没有一一实践)。必然有人怀疑,寥寥两百页的书内容有限,并非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曾经看过别的类似书籍并将它们变成了书架上再也没有打开过的那一本,那么也不要指望这本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了。它仅仅是教你摆脱拖延症,可不会挽救没有决心的青年。

当拖延成了习惯,没事找事,转移注意力,沉迷游戏,截止日前通宵,事后恼怒这些在书中显得可笑幼稚的行为就像为我量身打造,能在每一个描述里点头称是。曾经,当拖延发生的时候心情烦躁,以为没人能解决你的问题;现在你可以看到自己并不特别,有相同症状与苦恼的人简直不能更多。没人想和拖延周而复始地战斗,通过本书踏出作别的第一步也不错。

读了《终结拖延症》有感


导语:工作和生活不可能一开始就是我们喜欢的样子,就像大卫一开始不是大卫而是一块石头。试着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为了责任,为了自己爱的人,在做着并不喜欢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可以忍受不喜欢的事情。下面请欣赏读后感《终结拖延症》

一、

在人文气息浓厚、文艺青年出没的网络社区中,拖延青年们突破5万大关,本不是件情理之外的事情。国外学者们曾经总结了拖延的常见诱因:僵硬完美主义者有之,逃避成功者有之,时间观念缺失者有之,内心纠结反抗者有之,生理多动者有之,早期家庭或教育环境促成恶习者有之甚至连身在异国的文化差异,都可能让你罹患这种我们戏称的拖延症。

再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消费主义、一元价值观所引发的身份的焦虑,本已经让我们深陷洪流,让工作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常常不是成就感,而是望之欲逃的失败恐惧,这种恐惧常常是引发拖延的元凶;而网页、短信、微博、游戏和其他各种信息源,也都在争抢我们的眼球,把我们并不宽裕的注意力,切割成一种七零八落的碎片化格局,我们原本只适应单任务处理的大脑也备受压榨。全球变暖似乎还没有到达突然紊乱的临界点,但在信息生存环境中,我们像是提前进入了气候剧变的时代,从四季如春进入了寒暑无常。寒暑无常自然容易感冒,不信你可以问问美国灾难片《后天》里的人物。所以我们常说的拖延是信息时代的新感冒,可能暗示着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步入了后天。

战拖(战胜拖延)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可以千差万别,但看起来都顽固而容易反复。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尤其是跟ADHD(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相关的生理性拖延,每每卷土重来,更是让人痛苦不堪。此外,拖延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们同它对抗的难度。如果我们可以不太严格地把拖延称为一种症(这个中文词目前还不是个严肃的医学名词),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症状性而非病因性的名词。由于这种根源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通用于各种拖延症的万能灵药。在我们的社区中,直到现在,也经常看到关公战秦琼的现象:大家围绕某一种方法有用还是没用争论到面红耳赤,最后却发现针对的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为我们的探索之路徒增了无谓的内耗。

目前社区里常用的战拖方法,依我个人浅见,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一类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当然,像针对ADHD等生理诱因的药物方法,似乎也算自成一派。第一类方法,强调挖掘拖延行为的根源,加强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觉察,倡导从拖延的根本原因入手,化解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强化行为的改变,从而不仅实现拖延行为的改善,更是谋求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接纳;第二类方法则强调聚焦于任务本身,挖掘、组织并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力求在短时间内克服障碍、实现目标。从效果来看,第一类似乎更彻底,也更有利于预防反复,但改变周期漫长,似乎可以称为长期战拖;而第二类短小灵活,常用于对已发生的拖延的解决,或许可以称为短期战拖。是釜底抽薪重要,还是扬汤止沸有效,此二者可谓各有千秋,相信诸位拖友各有偏好。但是,无论是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容易的是纸上谈兵,共同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操作和执行。对拖延根源挖掘最彻底的人,可能会成为拖延心理学家,但这本身并不足以保证知行合一,在行动中实践那些觉察到的知识;而短期战拖当中的主要内容,如时间管理等,最适用的人群却常常是那些本不容易拖延的人,这些方法在设计时通常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拖延的干扰,而是假设人的理性决策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事实上,我们理性的一面也许需要事先训练和养成习惯(就像在这本书里一样),才能足够强大。

二、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几乎所有拖延症的书开篇都告诉你,你不是失败者,你是为了追求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除了你们这些拖延的家伙,谁没事儿懂ADHD?,我这可不是看《心理学与生活》知道的),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没人整天凑在一起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剧透部分,慎入: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觉察到问题订立计划行动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接纳进行的程度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剧透完了,我又不想写了,突然很想看bosco的视频T-T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T-T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三、

拖延症的概念并非来源于现在,它最早可以追溯至1542年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差不多同一时代,我国明代著名学者钱鹤滩也曾写过有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它告诫世人拖延所带来的严重性。拖延症概念的提出虽说有50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30年前才被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关注,直到如今组织行为学家、经济学家也转向了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

正如人人都是精神病人一样,也都是拖延症患者,只是拖延的程度轻重罢了。根据美国芝加哥的保尔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费拉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70%的大学生都存在拖延的情况,而正常的成年人中也有大约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情况。拖延症与智力并没有什么关系,据说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也是拖延症患者;研究进化论的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也是拖延症患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也是拖延症患者,他准备把朋友的行李从印度邮寄到美国,可以这一拖竟是8个月,以至于他在1991年的论文《拖延和顺从》中写道八个月里每早醒来我都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把箱子寄给斯蒂格利茨。

当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情形,充满侥幸的同时想想自己何尝不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回想大学里的每次期末考试,都是考前一周挑灯夜战,并且屡战屡胜;早上起来,拉开抽屉,才发现年初买的自然之宝钙片只吃了几颗,就已变质了,只好扔进垃圾桶;当然,写作这篇文章,本该可以提前两天完成,可是却被其他事情拖延了。

人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症状,可是如何终结这种症状带来的痛苦,众说纷纭。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拖延症的不同类型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对于如何终结拖延症似乎没有完美的方法。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克瑙斯有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他的最新著作《终结拖延症》一书中,总结了三种治疗拖延症的方法,它们分别是:认知方法、情绪方法、行为方法,只有三管齐下,才能终结拖延症。

本书基本结构简单明了,以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终结拖延症的三种方法的不同内容及其行动哲学。前言部分,则介绍了拖延的概念、拖延症的群体、拖延症的不良后果等内容。对拖延什么,作者是这样定义的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至于拖延症的群体,基本涵盖了全人类,只不过在大学生群体表现得更加强烈。

那么对于拖延症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拖延不仅对个人生活习惯有影响,同时对于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国家的宏观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加拿大卡里加尔大学副教授皮尔斯.斯蒂尔教授调查的结果显示,拖延使美国经济经受数千亿美元的损失。最典型的影响个人生活的人物就是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1751年,一个信使正在等待塞缪尔.约翰逊写完那篇迟迟没有呈交的文章的时候,他写道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通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至于拖延症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是这样说的,我无法克制责备自己一直忽视那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并且每一刻的闲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

何谓认知方法,它是建立在重新思考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那些自动负性思维的基础上,了解拖行行为的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改变拖延思维。作者首先分析了常见的几种拖延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期限拖延、个人事务拖延、简单拖延、复杂拖延四类,其中复杂拖延则是综合其他几种类型,比较复杂,它由多种因素影响。拖延思维的种类则与拖延的种类不同,它主要有明日再做的思维、倒推思维、自设障碍与拖延、反事实思维四类,简单地说,就是害怕批评型、了解现状型、自我怀疑型、情形假设型,其中反事实思维可以分为两种向上反事实、向下反事实。调整拖延思维的方法有ABCDE方法,它可以渐进性地分析自己目前处于那种阶段,最终告别拖延症。

情绪是影响拖延的因素之一,而任务繁重、心境、认知都是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情绪治疗时,首先必须了解情绪的特性,本书提到了拖延与双议程困境、短期和长期效益分析对情绪影响的分析,提出了pURRRRS是避免拖延行为的主要方法。大多数情绪影响与压力有关,了解影响压力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拖延行为。一般而言、焦虑、担忧和抑郁会加重拖延行为,只有承诺、积极、主动应对才能缓解压力。本书中提到了缓解压力的三种方法;锻炼身体、解放心灵情绪、改变与不必要挫折感相关的模式。

拖延大多数是行为习惯的陋习,其中与犹豫不决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本书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影响犹豫不决的四种因素,即错觉的决定、自觉地过度依赖、忧虑和拖延、完美和模棱两可。他还分析了理性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实际上,基于人的本性,大多数人都趋向于即时倾向,也就是现时偏向性偏好。

时间管理能够帮助拖延症患者吗?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也有些顾虑,他认为帮助解决一些有明显截止时间事务的拖延时可能会有用,但是,时间管理通常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最有效。实际上,这也证实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热衷于时间管理,而却被视为时间线上的机器。

前面已经提及到拖延对组织工作效率的影响,它可能由于员工把不良情绪待到了办公室,根据情绪的传染性,办公室失去了活力;也可能由于投标书在截止日期还没完成,而错过了投标的机会,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组织学习的厌恶性及其恐惧性,这些都可能对组织效益带来严重影响。

拖延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最早可以追溯至童年生活习惯的影响,因此,并不可以立即见效,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正确的方法。读者可以结合认知方法、情绪方法、思维方法三种方法,了解自己的处境,唤醒心中沉睡的(懈怠的)巨人,认识你自己,从而摆脱拖延症的困扰,做卓有成效的自己。

《永恒的终结》(精选)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600字

时空技师哈伦,精准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力、因为身份的原因吧,孤独成癖。这样子的人总是让我觉得最有吸引力,然后便是唏嘘了。与诺伊的相遇是他觉得最幸运的事吧,坠入爱河、不顾身份、不计一切。我不知道怎样描述出作者写得无数个因果链,环中环,计中计,永恒中的永恒,真实外的真实。但的确,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时空新手到最后成为扭转一切的人,他的精明、果决、无力、疑惑与幸福,坦坦荡荡、遮遮掩掩、犹犹豫豫,不想被永恒时空操纵、不想被隐藏世纪玩弄,但夜晚过后,清晨来临,因果链闭合,其实还是宿命的安排,挣不脱,逃不过,纵使你告诉我两个人亦如观测,在原始世纪,悄无声息、幸福美满。再来说说永恒时空。从一开始就觉得它的存在有问题,因为有时空悖论,但作者用他强大的逻辑、缓缓道来,顺理成章地让人相信它的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读后感现实变革、微量变革、时间力场、时空壶、自己遇到自己、全时理事会、阴谋与算计……它的存在、隐藏世纪的存在、基本现实的存在,改变与被改变,胆战心惊与相安无事,最终的最终,从诺伊的口中,不能把基本现实中的人挟裹在保温瓶里、不能阻挡他们探索世界的野心。即使会有灾难,会有恐怖,会有核原子的使用、会有耐药菌的蔓延,但所有这一切,都必须,这个地球自己去承担,必须这个地球上基本现实中的人类去承担,他们足够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实,现在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写的文字、描述出来的感觉,根本不足以阐述作者如此恢弘的作品,但是人类,但是能力,但是野心,一样都不能少,外太空之外,地球之内,都是自由。无论是人类还是时空,这两个词就是最好的自由。

读《艰难的归程》终结篇《丛林守护神》有感300字


我爱读书,对描写动物的小说更是情有独钟。今年我意外得到了《艰难的归程》终结篇《丛林守护神》,我便爱不释手,一口气将它读完了。这本书讲了牧工老金退休,阿蓬依依不舍,深受感动的场长只得特许它跟着老金“退休”。在城市,阿蓬因不适应闹出了笑话,又因逮住飞贼而受到敬重……好不容易被挑中当上了动物演员,却因救火负伤失去了当主演的机会。阿蓬伤愈后,老金毅然携它回乡下老家当起了护林员。阿蓬成了一只了不起的防偷猎、防盗伐的“护林犬”。神奇而丰富的山林生活给它带来了新的快东,并与老耿留下的黑狗——黑皮成为了夫妻。在一场与疯豺遭遇的惨烈斗争后,阿蓬发现自己的儿女被垂死的母豺偷换。黑皮为了收养小红豺为义子,和阿蓬几近反目。最终收养红豺,让它们健康成长,回归大自然。黑皮也为阿蓬生下了一只黄色的小狗,取名山虎,它们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就被阿蓬的宽容大度感动了。正如鲁医所说:“祸是人惹下的,后果却要狗来承担,还让它们失去亲生儿女。”刚开始阿蓬伤心极了,但后来它按着主人的意志收养了红豺,做它们的义父和教练,每天不适辛苦地教它们生存的技能,并教会它们团结合作。在这期间,它是强忍着失去儿女的痛苦呀,它一心一意地为它的义子们付出辛劳,并且为了它们自已还受了伤。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虽然红豺们只是义子,但它却无微不致地关心着、爱护着,它的爱和宽容无时不在鞭策着我,做一个与它一样大度,对小事不斤斤计较的人。

这就是义犬阿蓬。其实,只要每个人都懂得宽容和博爱,那我们的生活就更有人情味,更和谐。

读《失独者》有感


立冬了。我不知道天什么时候落起了雨。

推开窗子,透过瘦瘦的树枝看薄薄的雨雾,窗外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了。

想必是冬天的缘故吧?细细的雨丝飘着,那抹寒冷的感觉袭上心头。

放下手中新到的杂志,心中却再也不能安静下来了。因为一篇文章《失独者》!其实,这里面讲诉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的。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下子就失去了青春年少的女儿。母亲年过五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父亲说:我们的泪水可以装满一水缸。那样的伤,那样的痛!

雨依然落着,细细斜斜的样子,我的眼前已是迷蒙一片。

走在缓缓老去的日子里,体验过孩子出生的欣喜,也见过死去的无奈。是啊,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呢?!

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像一片叶子似的落下了地。他是自己去晾衣服倒下的,轻飘飘的样子,比一片叶子还轻的吧?!外公去了,我心里的伤感并不太多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八十多了,这样的离去在我想来是最好不过了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如果是我,我这样离去,我会欣喜的。

真切地体味到死亡的伤感气息,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我的同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先一天晚上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上自习课。当第二天早读时,我们走进教室,就感觉到教室里充满一种别样的气息怪怪的感觉。我的同桌告诉我说:田艺死了!我张大了嘴巴,所有的女生都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呢?那样小,那样活泼的男孩!教室里炸开了锅,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可男生们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田艺从发病喊疼到去世不过一小时,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和老师一起送田艺到医院,甚至田艺还来不及见他父母最后一眼。我们都愣住了。在那样漆黑的夜里,我的同学啊,你可否找得到天堂的路?!

后来,我们全班同学去田艺家里了。我是怎么也忘不了他父母的表情的,那样的哀伤,那样的无助我是没有语言可以叙述那样的表情的。田艺的妈妈紧紧抱着他的弟弟,大约她是抱着自己全部的希望与暖吧!还好,她还有希望,她还有暖。可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一家不是宝贝似的看着孩子?是啊,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间上的宝,谁能不疼?谁能不在乎?

这几天小城里又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溺亡而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住的近的,大人们都会在放学时分放下各种事物去接孩子。各种版本说得不尽相同,相同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不在了,悲痛欲绝的父母当场晕了过去。

最近在网上看见许多关于2015年放开生二胎的传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我想,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是怎么也不算多的吧?无论是男是女,孩子总归有个照应。只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还愿意生养两个孩子?

凭窗望去,雨已看不分明,一个下午竟也过去了。寥落而美丽的黄昏里,我衷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都健康安好!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历史的终结》是一篇知识之作,不如说是勇气之作,或许也是顺应美国人心的时代之作。不过,福山也许应该对下述问题作更为详尽的讨论。

首先,针对当今世界各种新权威主义大行其道,并日益找到自己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福山需要更具体的观察分析与批判。

第二,福山以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名,把自由和平等(民-主)一体化。但是我们知道,自由和平等两大价值是时常冲突的,并在各自优位中形成派别对峙。那么,诸种派别对峙仅仅都是美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吗?还是或多或少和自由主义以外的社会形态与价值理论发生联系。

第三,福山没有言明,但却罗列了所有他所认为的自由民-主国家,这种对于自由民-主社会形态的指标性认定是否恰当?

最后,虽然康德、黑格尔都提到了历史终结,但是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古典时代很少有人再从哲学层面讨论历史的终结性。因此,福山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哲学的经验方式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知识接续恐怕难以避免貌合神离之嫌。

相信《读《骗局终结者》有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失物守护者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