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 > 地图 >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

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互联网

读《失独者》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人类的进步,都是与读书相伴而行的。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读《失独者》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了。我不知道天什么时候落起了雨。

推开窗子,透过瘦瘦的树枝看薄薄的雨雾,窗外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了。

想必是冬天的缘故吧?细细的雨丝飘着,那抹寒冷的感觉袭上心头。

放下手中新到的杂志,心中却再也不能安静下来了。因为一篇文章《失独者》!其实,这里面讲诉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的。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下子就失去了青春年少的女儿。母亲年过五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父亲说:我们的泪水可以装满一水缸。那样的伤,那样的痛!

雨依然落着,细细斜斜的样子,我的眼前已是迷蒙一片。

走在缓缓老去的日子里,体验过孩子出生的欣喜,也见过死去的无奈。是啊,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呢?!

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像一片叶子似的落下了地。他是自己去晾衣服倒下的,轻飘飘的样子,比一片叶子还轻的吧?!外公去了,我心里的伤感并不太多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八十多了,这样的离去在我想来是最好不过了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如果是我,我这样离去,我会欣喜的。

真切地体味到死亡的伤感气息,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我的同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先一天晚上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上自习课。当第二天早读时,我们走进教室,就感觉到教室里充满一种别样的气息怪怪的感觉。我的同桌告诉我说:田艺死了!我张大了嘴巴,所有的女生都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呢?那样小,那样活泼的男孩!教室里炸开了锅,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可男生们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田艺从发病喊疼到去世不过一小时,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和老师一起送田艺到医院,甚至田艺还来不及见他父母最后一眼。我们都愣住了。在那样漆黑的夜里,我的同学啊,你可否找得到天堂的路?!

后来,我们全班同学去田艺家里了。我是怎么也忘不了他父母的表情的,那样的哀伤,那样的无助我是没有语言可以叙述那样的表情的。田艺的妈妈紧紧抱着他的弟弟,大约她是抱着自己全部的希望与暖吧!还好,她还有希望,她还有暖。可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一家不是宝贝似的看着孩子?是啊,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间上的宝,谁能不疼?谁能不在乎?

这几天小城里又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溺亡而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住的近的,大人们都会在放学时分放下各种事物去接孩子。各种版本说得不尽相同,相同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不在了,悲痛欲绝的父母当场晕了过去。

最近在网上看见许多关于2015年放开生二胎的传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我想,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是怎么也不算多的吧?无论是男是女,孩子总归有个照应。只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还愿意生养两个孩子?

凭窗望去,雨已看不分明,一个下午竟也过去了。寥落而美丽的黄昏里,我衷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都健康安好!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失独者》读书笔记1100字


立冬了。我不知道天什么时候落起了雨。

推开窗子,透过瘦瘦的树枝看薄薄的雨雾,窗外只剩下一片辽阔的苍茫了。

想必是冬天的缘故吧?细细的雨丝飘着,那抹寒冷的感觉袭上心头。

放下手中新到的杂志,心中却再也不能安静下来了。因为一篇文章《失独者》!其实,这里面讲诉的故事在我们身边也有发生的。人到中年的父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一下子就失去了青春年少的女儿。母亲年过五十,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了,父亲说:我们的泪水可以装满一水缸。那样的伤,那样的痛!

雨依然落着,细细斜斜的样子,我的眼前已是迷蒙一片。

走在缓缓老去的日子里,体验过孩子出生的欣喜,也见过死去的无奈。是啊,这世界上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呢?!

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像一片叶子似的落下了地。他是自己去晾衣服倒下的,轻飘飘的样子,比一片叶子还轻的吧?!外公去了,我心里的伤感并不太多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毕竟他已经八十多了,这样的离去在我想来是最好不过了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如果是我,我这样离去,我会欣喜的。

真切地体味到死亡的伤感气息,是在我十四岁的那年。我的同学,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先一天晚上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上自习课。当第二天早读时,我们走进教室,就感觉到教室里充满一种别样的气息怪怪的感觉。我的同桌告诉我说:田艺死了!我张大了嘴巴,所有的女生都张大了嘴巴!怎么可能呢?那样小,那样活泼的男孩!教室里炸开了锅,没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可男生们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田艺从发病喊疼到去世不过一小时,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和老师一起送田艺到医院,甚至田艺还来不及见他父母最后一眼。我们都愣住了。在那样漆黑的夜里,我的同学啊,你可否找得到天堂的路?!

后来,我们全班同学去田艺家里了。我是怎么也忘不了他父母的表情的,那样的哀伤,那样的无助我是没有语言可以叙述那样的表情的。田艺的妈妈紧紧抱着他的弟弟,大约她是抱着自己全部的希望与暖吧!还好,她还有希望,她还有暖。可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一家不是宝贝似的看着孩子?是啊,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间上的宝,谁能不疼?谁能不在乎?

这几天小城里又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溺亡而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是离得远的、还是住的近的,大人们都会在放学时分放下各种事物去接孩子。各种版本说得不尽相同,相同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不在了,悲痛欲绝的父母当场晕了过去。

最近在网上看见许多关于XX年放开生二胎的传言。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我想,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是怎么也不算多的吧?无论是男是女,孩子总归有个照应。只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还愿意生养两个孩子?

凭窗望去,雨已看不分明,一个下午竟也过去了。寥落而美丽的黄昏里,我衷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都健康安好!

《失独者》读后感350字


昨天躺在床上看了一篇读者上的失独者,我有很多感触的。看后我泪流满面,哭了一阵。直到儿子喊:妈妈,你有没有给爸爸打电话啊?我才恢复过来。
失独者,顾名思义即失去独生子女的人,并且他们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几乎失去生育能力,人到中年,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老无所依的失独老人。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刚嫁过来时,在楼梯间总能遇到一个搬运两个大氧气瓶的50多岁的男人,我会帮他按电梯。他会说谢谢我。后来我知道他同我家同层,他的女儿得了一种大病。我婚后两年吧,知道他们的女儿没了。一天我回家,闻到了一股烧纸味。我从没见过这个女孩,听婆婆说她同我大小差不多,结婚了,也很瘦,在国外得的病,回来就没好过。又过了几年,听人说这老两口每年都要出去旅游1个月左右,并且我每次见到他们,他们都一起去锻炼。偶尔那个阿姨会同我聊两句,也会问问我儿子。总是笑呵呵的,我很喜欢。这家的男人,我就再也没见过笑过,扳个脸,还不及当初。一次,在电梯间儿子蹦高按我家楼层,因为高,他够不着,不小心按到了别的楼层,他就不高兴了,说了一些孩子不懂事啊什么的。我就有些不高兴了,觉得他没爱心,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从那后我就对这家男人有点心结。可是昨天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伤心呀,是不是也像书上说的,眼泪一水缸都装不下啊。他们又是怎样变得坚强,挺了下来。他们的心是不是仍有些不健康状态啊!我决定以后,见到这两位父母,一定要给予他们我最真诚的微笑,这是我唯一能给予他们的。
还有慧爸妈,我同学的父母,慧走后,我去过两回。但我会经常打电话。他们的痛我深刻的感受得到。他们现在也像我的亲人,因为我和慧一个姓,并且我们是要好的同学。我总觉得我能做些什么,也应做些什么,可是我没勇气,告诉他们我来照顾他们的晚年,因为我知道这话的责任,我尽力吧!看完这篇文章,我再一次打电话过去,她爸接的,我问问家里的温度,暖气热不热,他告诉我明天下午就开庭了,官司终于见亮了。我匆匆挂了电话。我不知道这场官司的对于错,我不知道慧在天之灵,怎么来想他父母与他爱人之间的事,就像当初她不肯解决一样。
这些同孩子一起死掉的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国家又应做些什么?这些没了脊梁骨的老人,不是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心吗?我想投身于这样的公益事业中,国家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多呢?我为此而遗憾,就像我对这个社会有很多不满一样,我仅能要求自己去做了。

读《让为官不为者失位》有感


读《让为官不为者失位》有感

《让“为官不为”者失位》的文章,读后感想深刻。随着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许多人感叹“为官不易”,这不仅仅是贪腐分子的肺腑之言,操守廉洁者也定有此感。这是因为反腐工作进入新常态,“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贪腐分子冒着触犯党纪国法的风险行事,必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官不为”者在人民群众的舆论压力下,在组织、纪检部门的监督下终将无生存之地。

焦星的文中,吴桥知县常三乐虽然清廉但没有作为,本身就是失职,因此被雍正撤了职。雍正帝“贪能误国,懒也误国”的理念可谓正确。纵观古今政治领域,有个奇怪的现象,贪者中不乏能人、勤者,如著名的宰辅严嵩、和珅等人,廉者中也有庸人、懒人,如诸多两袖清风却也庸碌无为不为我们所知的官员。前者因为其贪腐的恶名遗臭万年,后者往往淹没在茫茫人海中而不为人所知。不可否认的是前者虽然贪腐,却也有所作为,业绩突出,对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者虽然清廉,但无所作为,业绩平平,于社会无大害却也无大用。我们平常往往对前者谴责较多,对后者缺乏关注,事实上后者处于“金字塔”的底层,占大多数,并且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其担当作为与否关系党执政的基础,不可忽视。

要想成为人民的好干部,作风正派和担当作为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不能为”表现为不知做什么、不知怎么做或是缺乏“为”的能力和自信。针对这类干部,就要通过工作分工,明晰工作职责,落实具体责任,并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在岗在行在状态”,解决“不能为”的弊端。

“不想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乏精神动力;二是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三是贪图享乐,缺乏奋斗精神,四是“老好人”思想在作祟,怕作为了得罪人。对于这类干部,要强化党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举措要创新、接地气,反对说教式教育,而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在选树典型方面,既要有远大的、崇高的目标,又要有贴近的、身边的榜样,以此坚定为官者的理想信念、激发其进取精神、增强其奋斗动力,助其克服老好人思想。

“不敢为”主要是因为如今政治领域条条框框、红线太多,担当作为难免失误,一旦失误随时可能受到党纪乃至国法的追究。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误适当宽容,对于产生了较大积极作用的失误区别对待,广大干部在作为时就不会束手束脚、前怕狼后怕虎。应当健全党员干部的尽职免责机制,“失职追责”的同时不忘“尽职免责”,保护作为者方能触动不作为者。“一棒子打死”往往有失社会公平正义,也让作为者寒心。

在“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的今天,如何杜绝负面影响,避免“逆淘汰”现象?那就要深刻分析“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职责明确、人人皆会为;激励明显,人人皆想为;追责明晰,人人皆敢为,从而让“为官不为”者失去其位,让“为官作为”者占据主流。

读独船有感


《独船》里讲述了张木头和他儿子张石牙的一段感人的事情。

读《独船》有感【1】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这篇文章的:多年前,石牙的母亲因一场罕见的暴雨,在小黑河里淹死了。父亲张木头认为妻子的死是因为没有人肯救,于是便断绝了与人们的来往,买了一条船捕鱼,和儿子石牙相依为命。

石牙因为父亲的关系,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欺辱,他开始恨父亲了。可当他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妈妈吃时,他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后来,又是一场暴雨,王猛为了给妈妈捕鱼被河水卷走了。

石牙用独船救了王猛,自己却向当年的母亲一样,被河水淹死了,张木头知道后悲痛不已。

读完后,我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和止不住的眼泪。叹息是为了张木头错误的固执,眼泪则是为了石牙的善良与他无辜的牺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常新港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相:善良勇敢、自尊心强、舍己为人的张石牙,固执但又非常疼爱儿子的张木头,桀骜不驯但又不失善良的王猛。

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的三种个性,才会上演出这个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设想一下,如果张木头不是那么固执,把鱼卖给王猛,王猛就不会为妈妈打鱼,也就不会被水冲走,石牙也不会为了救人而死。

能这样强烈的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呢?

在张木头把石牙打伤,又着急得为他包扎伤口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张木头对儿子的爱;在石牙被王猛欺辱后仍然毫不犹豫帮助他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石牙善良率真的个性;在王猛为了给妈妈捕鱼不顾生命危险时,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王猛对母亲的孝顺。所以,我不得不对常新港的文字感到无比的佩服。

现在,处在生活中的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张石牙,想起他为了救人,不顾一切的画面

独船读后感【2】

一个孤独的爸爸。一个孤独的儿子。一艘孤独的船。一篇冷清而温暖的文章。

张石牙的母亲在一场暴雨中落入河中淹死了,张木头便带着儿子远离了村庄。他与石牙的同学结怨,害的石牙到学校后与同学有深深的隔阂,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羞辱。可当他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生病的妈妈吃时,却又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最后,为了救落水的王猛,石牙和他母亲一样被河水淹死了。

读完文章,我的心很受震动。有人说,张木头不爱他儿子。非也。有人说,张木头害了他儿子。非也。张木头真的不爱他儿子吗?不让他搬回村子里住、不让他与同学好好相处,甚至连那艘如此沉重的船还让石牙拉纤然而,用衣服给儿子包扎伤口、石牙死后他流下的眼泪里,不都是他对儿子的爱么?人们常说,父爱如山。

张木头对儿子的父爱虽不是轰轰烈烈,却也是无处不在啊!村民的见死不救,迫使他带着儿子迁离了村子。他对儿子的每一个惩罚,每一句责骂,无不透着那种严格的,严厉的,甚至严酷的爱。

真的是张木头害了他儿子吗?不肯借船给王猛捕鱼,使得石牙最后为了帮助同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石牙的死,也许是因为张木头,但说到底他还是为了石牙好啊!河只有一条,鱼只有这么多。被人多拿走一条鱼,石牙就少吃一条鱼,做父亲的怎能容忍?!

常新港成功地塑造了文章的三个主人公:既倔强又固执的张木头、善良勇敢而舍己为人的张石牙和桀骜不驯却又善良的王猛。我觉得,作者的手法很高明,虽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人物的形象,可我们依然能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们仿佛就丛书中站起来了一样,生动形象。

我很喜欢书中石牙那种舍己为人的性格,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向他学习,唤醒我们心底的爱。

独船读后感【3】

《独船》是《天使在人间》里的一篇文章,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天使在人间》一本名家作品选小说卷,我买的是美绘版,插图很精美,里面的文章的文笔也很优美,很多值得我们累积下来 的好词好句。

《独船》里讲述了张木头和他儿子张石牙的一段感人的事情。一个女人落入水里被急流冲走了,她的丈夫张木头很自责。往后的日子里,张木头造了一艘船,盖了一个屋,断绝和人们的一切

交往。张木头那艘别人碰不得的船被一群中学生驶出去玩,他很生气,把领头的王猛掀了下水。王猛恨透了张木头,也恨张木头的儿子张石牙。张木头终于让张石牙上学了。可是同学们的冷眼看待和

捉弄让他受不了。张石牙在这里更深地认识了王猛,也感到了王猛在同学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件事,让大家都改变了对张石牙的看法,连张木头也变了性子

有时候,自责过度会让人变得残暴。可是,用一颗爱心往往可以把残暴的人变得温柔。即使在暖化的过程中,这颗爱心失去生命,残暴的人会突然想起爱心为他所做的一切或是爱心所做。然后他就会明白,铁石心肠是不可取的!慢慢地,他也会变成一个有

爱心的人,把更多残暴的人变成有爱心的人。一群有爱心的人在散播爱心,只需要时间,让他们把全世界的爱心灯都点亮!中秋节即将到来,让我们手里都点一盏灯,在心里都点一盏爱心灯。

《独船》读后感【4】

我读了《独船》这篇文章,感受很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张木头因为妻子在河边的死,而用惩罚别人的方法消除自己的心头之恨。最后张木头的儿子张石牙因舍己为人而牺牲,张木头也因此痛改前非。

张石牙的同学王猛因为给他妈妈挂鱼所以被河水冲走 了。张石牙不假思索,驾船去救王猛。 最后王猛得救了,而张石牙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张石牙不记王猛在学校的种种报复,当王猛遇到危险时,他奋不顾身,拼命相救。

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叫人敬佩。

读《独船》有感作文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这篇文章的:多年前,石牙的母亲因一场罕见的暴雨,在小黑河里淹死了。父亲张木头认为妻子的死是因为没有人肯救,于是便断绝了与人们的来往,买了一条船捕鱼,和儿子石牙相依为命。石牙因为父亲的关系,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与欺辱,他开始恨父亲了。可当他得知他的死对头王猛需要捕鱼给妈妈吃时,他义不容辞帮助了王猛,受到了父亲的毒打。后来,又是一场暴雨,王猛为了给妈妈捕鱼被河水卷走了。石牙用独船救了王猛,自己却向当年的母亲一样,被河水淹死了,张木头知道后悲痛不已。

读完后,我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和止不住的眼泪。叹息是为了张木头错误的固执,眼泪则是为了石牙的善良与他无辜的牺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常新港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相:善良勇敢、自尊心强、舍己为人的张石牙,固执但又非常疼爱儿子的张木头,桀骜不驯但又不失善良的王猛。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的三种个性,才会上演出这个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设想一下,如果张木头不是那么固执,把鱼卖给王猛,王猛就不会为妈妈打鱼,也就不会被水冲走,石牙也不会为了救人而死。

可是,如果作者不是这样安排,我们又怎么能这样强烈的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呢?

在张木头把石牙打伤,又着急得为他包扎伤口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张木头对儿子的爱;在石牙被王猛欺辱后仍然毫不犹豫帮助他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石牙善良率真的个性;在王猛为了给妈妈捕鱼不顾生命危险时,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王猛对母亲的孝顺。所以,我不得不对常新港的文字感到无比的佩服。

现在,处在生活中的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张石牙,想起他为了救人,不顾一切的画面……

读独钓寒江雪有感


读独钓寒江雪有感

每每读到这首诗,总会在脑海里勾勒一个场景:一个雪舞的世界,没有喧嚣,只有风轻轻的吹,山在视野里绵延伸向远方,从远方又安静的淌来一江春水,虽没有波澜却更显现出自然的诡异美。在江的某个角落或渡口,有一艘小船,船上只有我持竿垂钓。恍惚间,思绪随雪花上下翩飞。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朝夕与日暮,事始与事终,时间那匆匆的脚步,等等我们正仓促赶上时间的人吗?看着时钟上黑压压甚至沉重的数字,却感觉他像无形的粗绳紧紧抑制住我们,让你害怕与恐惧的不能呼吸。我也常常安慰自己,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可是一分钟有多少秒,一时又有多少分,一天又有几时呢?人生再长也就如此缩减了吧!年年生日是如此让人落泪,当看着蛋糕上一根根增加的蜡烛时,我竟莫名的感到恐惧,心中空落落的,仿佛丢失了什么。真的,如是能够,很想做天上的一颗流星:徐徐投入春的怀抱,不与时间共去,永远停留在那儿。着名词人晏殊不也有同感吗: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最该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是的,时间就像那一往直前的流水,"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时间是无法让你回到过去的,她像一只小船,带你奔向永远的未来,永不回头,那注定是一次又远又险的航行。

每一个**的到来都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每一个夜晚的风都会收拢过去一天的温度。看身边物华物衰,人生老病死,心里常常涌上一些失意,虽知道这是一种必然,但却怎么也不能释怀。

于是常常会在一个地方独自呆着,在静坐时任思绪徜徉,渴望在这无垠的苍穹中超越某些局限,成就生命的一些不朽。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生。即便我面对的是一条寒流涌动的江河,也想钓起一江飞雪,去书写生命隽永的章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个人的世界都难免会有些偏狭,故而让人生出现许多得失错漏与悲欢离合。仔细想想,这样的生命名才显得尤为真实与美丽,才让生命充满玄机与禅意。

人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失去后幻想他依旧存在,从未离去。殊不知,不知从何时起,他已不再斑驳,如门壁上淡褪的朱红,高墙上坍圮的雕栏,古殿檐头剥蚀的琉璃。没有人永远活在过去,也没有人永远活在将来,我们所能把握的,仅仅只有现在。眼前往往总是最容易把握的,因为他真切的存在于你的生活,你能看到发生的一切,你也能立刻将承诺化为行动。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当下,乐此不疲的追求尚不可知的明日;我们遗忘了眼前,却百感交集的追回已成历史的昨日。我们一次次在眼前跌倒,不是因为障碍太过于强大,而是我们没有把目标收回当下。于是乎,倒不如选择让一切往事都随风而去,好好活在此刻。

人活着是为了一种信念,并为这个信念执着走下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万象纷呈的世界,而人又往往在喧闹的芜杂中丢失自己。这在怎么说也要我们以顽强的意志了却繁杂,寻一个清清静静的所在,是心不被物欲所奴役,使身不为世俗所驱,让人格升华,让情感净化,让心田润泽。平静的面对一切,心无杂念的去求知。是求知,从无知走向求知,才会从平庸走向伟大。

漫漫人生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创造出天堂般的辉煌;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假如胡杨生活在温柔的江南水乡,假如斑羚有飞越苦难的翅膀,那怎会有大漠深处那孤绝顽强的灵魂,怎会有斑羚飞渡用生命换取生存的慷慨悲壮?

只渴望在思绪纷飞的黄昏里相逢或邂逅一江飞雪,在寒风阵阵时,在江的某个渡口,独自垂钓。

读《独树成林》有感


今天我读了《独树成林》这篇文章,当我看到题目《独树成林》时,我便有了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独树会变成一片森林呢?接下来就让我去解答这个问题吧!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独树成林》中的独树指的是榕树,我还知道《独树成林》的意思是树枝枝蔓纵横,根系交错,蔚为壮观,这篇森林又像漂浮在水面上的小岛。榕树的特点就是气根很多,这千百条下垂的气根迅速向下伸展,到达地面时便插入土中,转为正常的根系,并开始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露出地面的气根便很快长粗,形成新的植株。就这样周而复始,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这里已经仿佛是一片原始森林,形成南国的一大奇观。

三百多年前,这里是一条沙河冲出来的小泥墩。相传在明代景泰年间,这里连遇灾荒,为求解除灾难,村民们用船载泥土沉落河中,叠成一个大土堆来拦截河水,后来逐渐形成一个小洲。
当年那位在这土堆上插上了一个榕树的那个农民他做梦都不可能会想到,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一大片森林,如今每天都有众多国内外游客来这里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这位农民为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好事,村民们至今不忘这位不知姓名的先人,村民们立下村规民约,以后不准砍树,不准去捉鸟儿,让这片生命的绿洲永远造福子孙后代。当你漫步在这个美丽的榕树岛上,榕树垂根千条,枝干无数,人们已经无法辨认出哪一棵是原来的母树。

“独木成林”就是这么演变而来,读完整篇文章才豁然开朗。也许在几百年前那位农民把榕树插在现如今的广东省新会市的一个土堆上是无心的举措吧!经过数百年的变化,现如今已成为一片原始森林,让我们为这个无名的农民点赞吧!正是这个农民的无心才使得这棵榕树成为南国的一大奇观,让世界各地人都来观赏。让我们都做一个“无心”的人吧!

读《人间失格》有感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作者太宰治借由主人公叶藏的人生遭遇,巧妙的将自己一生的遭遇与思想刻画其中,并且借此提出身为人真切的痛苦问题,从带涩的行文中更能体会其内心深处的苦楚。
如果你发现这个世界残酷、复杂以致难以忍受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这种“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下去”的颓废性的人生哲学?作者通过故事情节揭露了人的阴暗面,揭露了每个人所展现的不真实的自己的虚假的一面。在作者看来,自己被认定是颓废的。在世人眼里“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读完此书,才真正理解了书中的一句话“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让他受伤,他甚至会被幸福所伤”,作者敏感脆弱及纯粹的内心,让他终其一生都在试图迈向完美,注定了其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被他的纯粹致疾生亡。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面对阴暗、扭曲、脆弱,固执的呆在自己的领域里。这可能就是作者最终选择投水的原因吧?
这本书说到底我觉得并不是倡导悲观主义,更多的是理想主义。

读人间失格有感


读人间失格有感(一):远的少年

1501班姚远

一个人,在世间沉沉浮浮几十许的挣扎与奋斗到底是为在追求些什么呢?

财富?权利?伴侣?

人各有志,却有一个人,他在追逐的,是死亡——以自身的灵魂宣判自身肉体的死亡。这是一个骄傲却懦弱的灵魂,他向往着自己所理解的自由,冷眼旁观着自身的丑陋与沉沦——太宰治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遗作,主人公叶藏便是其颓废而不堪的缩影。

“因为我更像是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像一个人一样活着,但社会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的字里行间都带着让人压抑的窒息感,仿佛孤身一人一脚踏入了无底的深渊,绝望的灰色缭绕着目光所至之处,唯一的出路却是由白骨架成的阶梯——流淌着前人暗红的血液。

然而,他还只是一个少年啊,纤细又敏感,彷徨着过去与未来。有着独属于少年的哀愁,喜悦和痛苦。为什么?为什么要他来承受这些苦难!这是为什么!当无边的业火喷涌而至,他已别无选择。

太宰治于1948年投海自杀,尸体于6天后被人发现;小说中的叶藏也被伯父送到疯人院,远离人世。

事已至此,竟有种异样而残破的美感,一种极致的悲哀。在历经了三十多年挣扎与忍受后,对于死亡的追逐反而变成了灵魂的大解脱,大欢喜。

同样,生而为人,身为少年,那些不解,那些书中所见的苦痛,竟如此叫人迷茫。学校也好,家庭也罢,世界拥挤又吵杂,人们行色匆匆,又对着他人不屑一顾,每当仰天天空想寻觅一点点的光,却被别人挤回角落,那些原本对着一切美好的向往与热情反而变成了自身的否定与批判,这是少年的忧愁,我们无路可逃。

这样卑如草芥活下去,是了什么?

对不起,我宁可不知道。

他出生于黑暗,却无比渴望着光明的降临,可是当光照亮他卑微的内心,没有带给他温暖,却把他粉身碎骨,灼烧殆尽,他呻吟,咆哮着,痛哭着,无力地摊倒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一如最初的模样,出走半生,归来却仍是少年。

(浙江省中小学读书征文比赛我校推送作品 作者:1501班姚远 指导教师:陈忠杰)

读人间失格有感(二):生而为人,对不起

2016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一班

赵科杰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然而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人们时刻沉浸在幸福的汪洋里,每一滴水都是幸福的,也不会那么用力的去记录生活,连眼泪也不放过。然后像奔赴刑场一样,死撑着英雄气概来掩饰内心狂乱的恐惧。

如果你问我人间失格这本书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像刑场上旁观者的窃窃私语。刽子手里血迹斑驳的尖刀,空气中弥漫这的令人窒息的腥甜的血的味道。迎头痛击!忘了刚刚燃起生的侥幸,忘了粗鄙的英雄主义。我就站在刑场前。也站在刑场之上。受难的是我的对人纯粹的信仰。然后。咔嚓。如释重负。

我们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必须大声疾呼才会有人关注你的感受,正义只掌握在有话语权的人手中。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祈祷,一遍一遍的重复生存的游戏。扮演着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双重身份。

我们如果我在台上喊出。我就是太宰治这样的话。你大概会觉得我狂妄自大,无病呻吟。如果您见证过记忆中的美好和眼前的事物变迁的鲜明的反差。或者一步步被生活侵蚀,活成了自己最不期待的样子。会不会有一种失格的感受呢?那么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呢?这样的话我不会对您说。我们都被世间所束缚,被身边的人的评论束缚。然而您不正想成为别人眼中期待的幸福的样子么。

比起被教导精湛的处事的艺术。和近乎完美的社交的方式。或许一句‘’您这样就很好了。这些事都绝不错在您”会更让人如释重负吧。如果侥幸在生命中碰到可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能不离不弃的人。就会由衷的感激命运吧。

然而自己不正是生命中最忠实的聆听者么。如果明天即是末世,那你对今天的作为,会有不一样的期待么?然而谁都无法预言末世的到来。就像时间只是一种顺序幻觉。如果你站在一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遗憾。会不会更勇敢的追寻自己的愿景,而不仅仅被世间局限呢。毕竟。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带着罪来通往各自的朝圣。

读人间失格有感(三):浊

汪鹭雪

题目让我想了一会,原意想定为读《人间失格》有感,顿觉不妥。毕竟我连这本书都没看完,叫我谈感悟,到底是有的,不太多罢了。那么就加一个我的第一念想好了——“浊”。题目定完以后,又思索着该用什么口气来叙述呢,老生常谈,又没有长袍穿,大可不必了。自嘲诙谐,就更算了吧,本就没什么可自嘲的。于是就由我这样讲吧。

看《人间失格》之前幸而看了《斜阳》一书,这本书甚是贴心在前页中便印了太宰治的照片,从童年到老年——说是老年其实也不老,毕竟他只活到三十九岁。第一眼看上去脑海就真的只有“英俊”二字了,即便是旧年代的黑白老照片,但是依旧没有磨灭他的灿烂,应该算是灿烂吧,照片中他穿着正装两手插在口袋中,笑对着镜头,却也不是大笑,是一种不失礼仪,唇与面容恰好的弧度,不偏不倚,这个弧度的笑容让人看不出来是发自内心还是只是牵扯一个表情,且当他是真心笑的吧。还让我有印象的是昭和十六年的一张照片,太宰治身着和服,但发型早已经不是年少的寸头了,有点长看似很久没有打理了,拍照时也有几缕掉在额前,对着镜头的脸也不再有笑容,是一种愁苦的,深沉的,嘴角抿着的让人看了抑郁的脸,他已经连仪容都懒得整理了,随便的插个腰,记者也就交了差。其他的照片印象不再多了,之所以说“幸而”是因为还好我在看之前就一睹了太宰治的俊美,否则,在《人间失格》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俊美所带来的苦恼,以及各种女人对他的依赖。倒像是他在卖弄自己皮容,甚是骄傲。不得不说,他算得上是真正的美男子了,不论在过去或是现在,如果这个男子只有皮囊,败絮在外,也能安安稳稳地在女人的怀抱中过一生,不必烦恼些什么。偏偏他这样的狡猾,看得过于透彻。

他的透彻,像是在嘲笑我们所有活着的人。他不懂人,人也不懂他。在没有头绪之间搞笑着扮演着“好好先生”,被纠缠够了,便去死了。我每次看到短命的人,更多的时候是在看书的时候,总是有壮年时便死去的人,我就会苦恼的想着该用什么心态对待呢。是要惋惜感叹着,笑他们太傻,年纪轻轻的去寻死?还是义愤填膺,誓死相随,觉得简直如烈士一般,定是会不朽于世?其实跟我都没什么关系吧,又不是我。如此一想便释怀了不少。人人都有死期,或早或晚,我尚且连自己的死期都不知道,何苦执念于他人的死期。这样看书的时候便也放下了许多。还有一个“幸而”则是这本书竟然能存在,有朋友跟我提起这本书的时候佯装开玩笑说:“可有很多人看完去自杀了,你别也去追随了。”文字的感染力往往是如此,尤其是深爱着一本书无法自拔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我还不至于抱着这本书去自杀,只能说看着别人的故事顾影自怜。不过成功的太宰治又让一批人消失了,给世界又多省出来了点空间,若是他们在下面碰到了,会不会举杯痛饮?毕竟那儿应该可以尽情的喝酒了,不用再担心有肺结核了。我们生于世就接受着统治,永远有人统治着我们,有很多东西不能说,不敢说。他说了,说的太直白让我心头颤抖,对文字生出陌生和恐惧。这是我最敬畏的地方,浮沉太多,反而更果敢了,果真的写下了自己。

我从未觉得死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对于他,除了死再也没有更加正确的路了。这是最适合他的也是他最后能做到的了。但我心中又甚是厌恶的觉得,倘若他没有写下这本书,却是书中那样的他,真的不适合生存,更何况他的好皮囊因常年嗜酒早就生出了白发,真是会让人唾弃。而他书中的亲友,要是看了这本书则会恍然大悟:噢,原来这小子当面看上去人那么好,其实心里早就怀着鬼胎呢。谨慎如他,怎么可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人,只有在绝望之至,才会这样的不留情面,更像是一本绝命书,行走在绝望边缘。

书,我是只看了一半,于旁人的眼光,残忍的看他在如茧中挣脱,伤害,麻木。若是有个旁人劝告他:“你这样摆脱是无用的,可不是个“优秀”的作家。”我大概也会随之鼓几声掌吧。之后就会有“许多人”来拥护他,大吵大嚷着我了解他,他简直是传奇,他可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呢,你,有什么资格说他?还会有“其他人”说着,我可是从他的书中得到了很多共鸣。读者总爱强调“共鸣”,但是什么是共鸣?没有人可以懂另一个人,我们怎么可能会懂他?是新鲜感作祟吧。是因为他不是“优每次别人跟我说“共鸣”的时候往往会有凄苦的事情发生,还得需要挤出几滴泪更好。根本秀”的作家,让年轻的我们感到欢愉,叛逆。“优秀”的作家们往往是向阳的,避讳阴暗,污秽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偏生毫无感觉了。他定是不会开心的,如果看到我这样说。但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又不是他,我也不想活的那样凄苦,看了这本书也不想装出同情的样子来说什么。这可能也算是人性的一种吧。

太宰治,有一个就够了。《人间失格》有一本就够了。这样强烈存在的个体,注定不能太多,哪怕厌世也是种别样的可爱。如此愤慨的文字看完后让我感到疲惫,对自己的无能,隐藏的疲惫,但既然选择存在于世,这些东西我想还是要的。也是我或厚颜无耻或满心欢喜或深恶痛绝必须抓住的。那么就“goodbye”吧,虽然他太想死了,连“goodbye”都来不及说完。这声“goodbye”是生的希望,死的告别。似是觉得人间极具“浊”,沾染了他的心,他的魂。那旁人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这如同梦境中的呓语,便再没有下文了。

读《独闯北极》有感500字


人类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上的呢?

至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圣经》上说,人是上帝造出来的;科学家则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

人类学家推测说,大约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气候炎热而潮湿,为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些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猿类,叫做腊玛古猿。

大约八百万年前,气候开始干燥起来,热带雨林逐渐消失,变成了茫茫的草原。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的腊玛古猿,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一些腊玛古猿继续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哪里有森林它们就到哪里去。它们的后代到现在还是猿类,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另外一些腊玛古猿走出了热带雨林,到草原上去生活。草原非常开阔,它们要找东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香蕉,刚想吃,来了一头狮子,它们必须赶快逃走,又舍不得把香蕉扔掉,只好前肢抱住香蕉,用两条后腿奔跑。这样跑来跑去,就学会了直立行走,这就是我们人类进化的第一步。

《独闯北极》这本书主要写了一名独闯北极天涯的科学家——位梦华。他是对南北极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最多的中国人。他与住在北极的居民爱斯基摩人同吃、同住了三年;与爱斯基摩狗亲密接触;一起出猎打驯鹿、海豹和鲸鱼。而这本书就是写的他在北极的故事,这是第二卷,第一卷则是《南极历险》。

当我把这本书看完后,不由得掩卷沉思:这位科学家多次进入北极,不止一次去历险,曾几次差一点儿丢掉自己的生命,为的是探索和发现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为的是为人类开发更多的可用资源。他为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基地做了许多贡献。

众观古今中外,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比比皆是,我国的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科学家居里夫人都是杰出的人物。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多多学习这些伟人的精神。

喜欢《读《失独者》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人间失格有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