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 > 地图 >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2024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范文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推荐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

(共 3809 篇)

  • 1、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一个弱男人的担当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由余华著作的长篇小说,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经看过,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许三观在年轻时依靠卖血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困难,但在他年老以后,却没人要他的血,他的精神也因此崩溃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我用前后一周的时间读完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是我读的余华的第二部作品。相比而言我读的前一部作品《活着》似乎知名度更高,不过我更喜欢读《许三观卖血记》,这或许是因为它里面的主角我似乎见过。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血液制品在医院里管理还不是很规范,所以我接触过如李血头之类的人物 ,当然我是以医者的身份。作品中所说的比如喝盐水之类的事情我也就司空见惯了,老实说那时候我很看不起也不同情卖血的人,如今读了这本书我换个角度去看他们那个群体,心里就多了一些怜悯。

    许三观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他第一次卖血是因为信奉别人谣传身体健壮才能卖血的话,他想证实自己身体结实,可是当他拿到第一笔血钱的时候明白这钱不能乱用 ,毅然选择了讨个老婆,随着三个儿子相继出生,饥荒年代的他为了让家人吃一顿面条不惜卖掉自己的血;后来为了二乐回城,他卖血讨好队长;一乐病了,他更是一路卖血一路往医院赶最后的卖血举动几多悲壮几多无奈!可以说许三观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好父亲。

    另外,许三观还是一个朴实善良的男人。当知道一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时候,他虽然经历了屈辱和痛苦,但最终他还是接纳了一乐,特别是他深夜找到离家出走的一乐 ,背着他去买面条吃的场景让人动容。许三观善良的一面还表现在他对何小勇的态度上,虽然他恨不得杀了他,但是当何小勇生命垂危的时候他还是让一乐去救

    许三观也算得上是个好丈夫,虽然他知道老婆出轨事情后采取了报复行为,但是当张铁匠把他老婆的东西都拖走后他还是又去卖血把东西都赎回来;当别人都批斗许玉兰的时候他一直站在老婆这一边并天天悄悄给她送饭,当儿子们都嫌弃许玉兰的时候他坦白自己也有不忠叫儿子们都不要怪母亲得此一人,夫复何求?

    虽然许三观在一次次卖血时投机取巧,虽然许三观在一次次卖血时狡猾多端,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贫穷的男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别人卖血,为老婆,为孩子。作为一个弱男人,他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血。可悲的是这个财源也有枯竭的一天,当他最后想为自己卖一次血的时候,他的血也没人再要了。三盘炒猪肝,一瓶温黄酒,就是许三观一生吃的最好的一顿!这是历史在人身上的反映,

  • 2、 观《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后感:永远铭记道路上的血和泪

    永远铭记道路上的血和泪

    --观《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后感

    四(4)班 房晶莹

    指导老师 蔡小梅

    今天在电视上看了交通安全教育片《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说全世界每1分钟就有一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每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比世界大战时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在全世界排第一。看完之后我感觉非常震惊:车祸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即逝,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亲人朋友沉浸在悲痛之中……

    我们家所住的地方也是人多车多,交通安全老师天天在讲,爸爸妈妈也是每天在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所以安全两个字时时记在我的心中,可是还是有些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违章、违法超速,闯红灯,结果酿成了大祸,真是害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和家人,可是后悔已经来为及了。

    在一起起的交通事故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只要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耐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为了不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无辜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交通法律法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司机们也要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速的车轮,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不疲劳驾车、不酒后驾车、不超速,就会避免因侥幸而给他人和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安全事故猛于虎,远离事故,珍爱生命。 如果我们大家能把安全放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出行的第一位,时刻牢记"安全是天,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的警示,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幸发生。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会再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无论我们身居何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责,时时刻刻事事加倍警惕,遵章守纪,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杜绝违章,杜绝事故!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幸运的。短短的一生间,只要生命不息,都可以尽情享受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享受到亲人的关爱、子女的孝敬,享受到日新月异的生活,憧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希望。请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吧!

  • 3、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一:《观舞记》读后感

    [《观舞记》读后感]

    《观舞记》初读感受

    104班

    冯丁丁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观舞记》读后感。但《观舞记》这篇文章却传达出一种美的感受,给人审美的愉悦。

    文章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跳舞时的动作和神态具体而详细的描写,把印度的异国风情形象地在我们面前展开,又仿佛身临其境,颇有感触和美的享受,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让我们得到语言和舞蹈的双重享受。文章的语言很有美感,让我感处最深的就是课文的开头连用了四个“假如”组成了一个奇特的排比句,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排比新奇,还极富韵律,有一种赏心悦目,琅琅上口的快感,读后感《《观舞记》读后感》。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如“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忽而?表现出?;忽而?表现出?”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语言很有特色,但有些地方也有些难懂。例如“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我觉得有些理解,但又解释不太清楚。再如文中“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怎样理解,认识有些浅显,不能完全深入。另外,文章的用词也有些别出心裁。例如“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颜色,点染出她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中“点染”一词让我有些不解,“点染”用“绘写”或其他的词语相比,优胜之处究竟在哪里?还有,文章的主旨想表现的就只有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吗?在写作背景不明确的情况下,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所疑惑。

    篇二:观舞记读后感(附原文)

    观舞记读后感(附原文)

    《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散文《观舞记》读后感

    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观舞记,使我深受感动。卡拉玛姐妹那美丽的舞姿时时感染着我。

    这篇文章说的是:作者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赞美之情。

    现在,我每天有空时就认真读一读,感受卡拉玛姐妹能高超的舞技和忘我的表演

  • 4、 许三多的路

    07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士兵出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七连解散后,最后只留下七连连长高成和列兵许三多留守。光杆连长的高成,向许三多坦露自己将门虎子的身份,并且声明自己不愿倚仗父亲,而是有很多路可以选择,走最难走的哪一条。许三多反应默然,淡淡地说:我只有一条路,我只会走一条路。

    曾被战友们嘲笑为愚蠢的许三多,也许因为痴傻,也许因为执着,固执地走在自己哪一条路上,然而他终于走出了让所有人都钦佩的长路,包括高傲的高连长,包括刚毅的伍六一,包括潇洒的袁朗。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他没有什么爱好,也因为蠢笨而没有人理他,他于是独自练正步,成了正步走得最标准的士兵。他到了脱下军装,仍然只会走正步的程度。

    在那个鸟不拉屎的荒芜之地,他固执地去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一条整个连队都没有修成的路,被他有两只手刨了出来,铺了出来,而且他还把不同颜色的石头分类,铺出图案来。

    在图书馆看书,许三多竟然按照字母的顺序来看,原因是:我这人可笨哩,也不知道该看什么书。就是这样的人可以最多的书。

    最危急的时刻,他没有像那些聪明人一样明智,而是想着别人;宁肯牺牲自己,也会想着别人;明知不可能,也会去做,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于是,他让别人记住了自己,下至列兵,上至连长、团长,还有被人俘虏的敌军。

    他宠辱不惊。或许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荣辱,他只是在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胡适曾评价国学大师王国维:真正的聪明人,是那种肯下苦功夫、笨功夫的人。

    早熟的天才,往往会被自己的小聪明抹杀,淹没在别人的赞誉积累起来的骄傲的废墟中。

    荧屏里的帅哥美女,常常潇潇洒洒,一出来便事业有成,有着大量的时间去谈情说爱,去经历爱情的惨痛波折,给人们一个个虚幻的泡沫。然而,毕竟是泡沫,久了,心便厌倦了。

    于是在这个帅哥靓女充斥的荧屏里,突然露出一个许三多,他以自己的淳朴与本分,拂去蒙在人们心头那层厚厚的尘垢。

    许三多痴痴呆呆地走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路,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如一缕久违的清泉。

  • 5、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一)

    许三观最初买血,是因为回村看望他的爷爷,遇到了跟龙和阿方。他知道他们去卖血,也跟着去,还知道了买血的道理。通过第一次卖血,他结了婚。娶上了一房的老婆,叫许玉兰。然后就过的十分平稳。大概是讲着些吧。

    我认为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十分乐观。也平稳的生活了几十年。他非常有阿q精神,凡事都忍,他也认为一乐不是他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老婆还有那么一段,可他也是人了。然而,随着卖血的次数的增多。卖血的理由也越来越多。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变化。

    说到这里,要说一下根龙和阿方,最后好像是根龙死了。他见到他们都是在卖血站,阿方身体不好,再见面的的时候已经显得很老了,阿方解释的很好,很符合当时的情况,他解释是乡下人显老,要是城里人,四十五岁看上去就像三十多岁。呵呵呵,切实呢。

    许三观卖了好多次血,第一次是为了娶媳妇,第二次是为了赎回别人那走的东西第三次,第四次他每一次都是用卖血解决问题,这好像成为了他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他知道,卖身也不能卖血。卖血就是卖命,这似乎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那种没有节制的伤害自己。为了妻子,为了孩子。真正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最后都恢复了昔日的平静。很多不寻常的东西会慢慢的变成一种习惯,直到你领悟的那一天,全都没了。

    当有些人认识到时,却发现自己才是这个世界里最孤独的人。

    《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是着名作家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的是主人公许三观凭借卖血度过了生活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所有命运强加给他的困难和艰辛。最后当许三观老了的时候,知道自己的血卖不出去了,而为以后有所担忧,有些伤感。

    许三观在青年时代,被周围的生活不断压迫,他一直拼命工作可还是无法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了。每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会想到去卖血,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给儿子一乐治病,在到上海的途中,到了六个地方卖血,隔三差五就卖一次,要知道,每买一次血要休息三个月,为了孩子,他在松林卖血差点卖死。我在书中看到了许三观卖血的一幕幕,掐指一算,许三观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一共卖了12次血。他还说过一句话,令我很感动,这句话是就是把命卖掉了,我也要去卖血。这是他在百里卖血后对一个老人说的话。

    许三观的三个孩子是他用血喂大的,许三观托举着整个家,承担着他必须承担的责任,他饱含辛酸的经历感染着所有的人,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文章最后一章,

  • 6、 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余华的小说是一种主人公在苦难中微笑的小说,读者的情绪已经饱满得要爆发了,然而作者没有爆发,他只是娓娓道来,没有很华丽的辞藻,没有很煽情的对白,也没有很戏剧化的情节,却可以把这些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心理写得有血有肉。

    寒假终于把《许三观卖血记》读完了。故事发生于五六十年代,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许三观的每次卖血都是他生活的关键转折点的记录。第一次卖血,娶上了媳妇;第二次卖血,挽救了一个濒临败破的家;第三次卖血,是自己的出轨;第四次卖血,是期望能改变儿子的命运;接连的一连串的,紧密的卖血,则是挽救了儿子的生命。

    许三观,是个矛盾的人物。他知道妻子是在婚后背叛自己才生出一乐的,他应该是很嫌弃一乐的,然而他把一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在一乐亲生父亲陈勇需要帮忙的时候,许三观又慷慨地叫一乐坐在烟囱上一遍又一遍呼喊他的灵魂,最后当着大家的面承认一乐永远是他的孩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具有的善良而容忍的性格,小说最后写到他为一乐的病一路卖血到医院时,让读者一次又一次地为这个可爱的农民心疼。

    作者个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节尤其精彩,许三观想吃猪肝,身边又没钱,他决定为自己卖一次血,但是到了医院,医生说他的血只能卖给油漆匠漆家具,在这时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他坐着,哭了。

    这种哭是一种令大家都无法理解的哭,本来他那么老了,又可以颐养安年,用不着去卖血啊。只有他的老伴理解他,因为卖血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种行为,每次的困难,都是靠卖血才顺利度过的。他的哭荒谬得真实,辛酸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然后这种情绪会一直缭绕在读者的左右。余华的小说总能“以笑的方式哭”,这种哭最能撞击读者的心。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得得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犹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来,拉到路的尽头。

    余华的小说是一种主人公在苦难中微笑的小说,读者的情绪已经饱满得要爆发了,然而作者没有爆发,他只是娓娓道来,没有很华丽的辞藻,没有很煽情的对白,也没有很戏剧化的情节,却可以把这些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心理写得有血有肉。作者总能以现实为纸张,以历史为笔杆,为我们记录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感受农民的淳

  • 7、 许三观卖血记(优质范文)

    《许三观卖血记》是我读的第一部余华的作品。

    两年前我走进书店,随意一瞥,被那排整整齐齐排在书架上纯黑书皮的书所吸引,什么样的书会用纯黑色做封面呢?我很好奇,便径直走去拿下一本,那是《许三观卖血记》。

    书的开头直接写许三观年老痴呆的爷爷对许三观说,身子骨结实的人都卖血,他便好奇走入医院,这是他人生首次卖血。

    许三观一生共卖出了十二次血,由好奇到最后的无奈,由卖血治病到卖血救命,由血到泪,事情都是被现实给逼出来的。“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仿佛成为一种庄重的仪式。

    纵使在那个温饱都保证不了的年代,纵使许三观为生计为生存艰难奋斗,他都保持高度幸福。正如余华所写:“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那个时代,人们感情纯粹,人心淳朴善良。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到的福。

    大饥荒时,许三观一家五口连着57天喝那稀得不能再稀的玉米粥,家人已面黄肌瘦,他便用“嘴”做菜:“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放进锅里,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许三观一本正经的“做菜”把三个孩子馋的流口水,让凄苦的日子有了温情。

    贫穷饥荒,一场革命。一盘炒猪肝,二两温黄酒。许三观用自己的血液和生活的信念,生存、生活。为了平等,为了尊严,为了爱。故事的发展就像慢慢展开的卷轴,不张扬,只是细微地表达诉说着。让人体会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苦乐,又在苦乐中带着绵长的温情,仿佛经历了他的生活,会觉得心酸却无奈。

    许三观哭了,那是希望撕裂的声音。血头嫌他年老不再接受他的血,他担心家中再出变故,无法靠卖血摆平,他觉得自己没能再为家中创造价值,于是他嚎啕,无知、无奈……我小心翼翼地读到了末尾,长舒一口气。幸好,结局不是那么悲惨,但一种怅然若失感油然而生,有些苦涩悲凉,若细细回味,又透着许多温暖。不管是许三观为许玉兰在饭底下藏红烧肉,还是二乐背着一乐雪地狂奔,还是许三观挥手嘱咐两个萍水相逢之人,卖血要隔三月以上,都让人感到艰难时代人性的温度。

    我想到一句话:“如果你觉得日子安稳,一定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许三观便是那个负重前行的人。每个人的人生或明媚或昏暗,或平庸或跌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它有温情有感动有释怀,你转角不

  • 8、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1500字2024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是著名作家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余华的作品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修改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被翻译成韩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英文等在国外出版。

    一、对《许三观卖血记》的整体感觉当我第一眼看到《许三观卖血记》这个题目时,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就应只是写一个普通的卖血故事。但我看完以后,小说又给了我很多惊喜,因为小说本身就揭露了很多人的善良、丑恶等感情因素,也写了很多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体现了真实的人性,从中我们能够很好的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缩影,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职责,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十分多。正是这些特点使小说总是令人爱不释手,越往下看,我们就越能够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人生总要找一个寄托,人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二、由卖血所引起的思考在卖血之前,许三观和根龙、阿方都会去拼命地喝水,一向喝到肚子又胀又疼。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能够将身上的血冲淡,这样身上的血就多了。还有许三观劝来顺、来喜卖血时的一句:这身上的血就是井里的水,不会有用完的时候这两处都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使小说增加了一些幽默成分,也使我们更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另外,许玉兰喜欢一脚跨坐到门槛去把自己的家丑全部抖出来,以为这样她心里就舒服了、就平衡了,她不明白别人都是在看她的笑话,这也是她的愚昧之处。卖血,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国文革时期离此刻也只但是40年时间。小说向我们披露了40年前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卖血。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老婆,第二次卖血是为了偿还一乐砸破方铁匠儿子的脑袋的医药费。自然灾害的那一年,为了让三个儿子和许玉兰不用再喝玉米粥,许三观再次卖血,让全家人吃上面条;二乐在乡下插队,为了讨好二乐的队长,好让他能早日调回城市,许三观又卖了两次血,请二乐的队长吃,给二乐的队长送礼;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但许三观最爱的还是许一乐,对他也是最好的。一乐得了肝炎,在上海治病。家里没有钱,许三观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卖血,一路卖到去上海,为了救一乐的命,他能够连命都不要,隔三五

  • 9、 《许三观卖血记》(精选范文)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东湄小学朱玲丽听说余华的《活着》让许多人大呼唤起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抑郁,仿佛把心肝脾肺都要呕吐出来,仿佛对于这个世界只有消极可言。没看过这本书的我先入手了这本《许三观卖血记》,纯黑的封面,醒目的红字“余华”好似是那沾了血的手描绘出的黑暗中的一丝希望,又那么绝望。幸而许三观还是幸运的。这本书充斥着旧社会的人们的在今天看来的无知而产生的搞笑,与此同时又不禁他们的可怜。许三观在我看来,对于许玉兰是很大男子主义的。他用了自己的“本领”娶到了油条西施,生子后本该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不允许,他们的命运也不允许。许一乐作为这场“悲剧”的核心人物,他是许玉兰与和何小勇所生,让许三观的世界观一些些崩塌,又一点点建立。可以说,一乐既是许三观人生的败笔,又是他这颠沛人生的全部。回归到卖血,每次的卖血,都是对许三观的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一次总结和反馈。在迷茫打拼中,他随着阿方和根龙的“指引”,用自己的力气,赚了来之十分容易的钱财,娶了许玉兰。在出轨时,用身上的血,去犒劳他上的女人,好在他只是一时起色心。在大跃进期间,他用自己的血,换来全家人能喝上热粥,带家人去胜利饭店吃一碗热腾腾的面。在二乐当兵期间,卖血给他的上级请酒饭,送礼物。在一乐生肺炎时,更是一月内卖四次血,差点把自己卖死了过去,命运对他们还是充满善意的,救活了一乐,也救活了全家。每一个阶段,许三观一点点发现,家庭对自己来说其实是最重要的。即使一乐不是自己亲生的,即使许玉兰也有过片刻的不贞,即使三个儿子都不那么孝顺,他对家庭的责任就是他一生的责任。当许三观让许一乐去招何小勇的魂归来时,深切感受到他的矛盾,纵使那个人给自己带来过耻辱,他也要放下自己的自尊去救一条人命。许一乐的哭,许玉兰的哭,一个人的过错,需要两个家庭承担,然而许三观在那时又是冷静而理智。每一个的意外,都会让许三观的内心更加坚强,宛如被打上了石膏,抑或是被千锤百炼,体悟出人生的意义,有些事那么有所谓,有些事又有什么所谓呢,人在,一切都好。看到许三观在医院不要自己血时候同声大哭,不禁怜悯这个老人。一生以卖血来救别人,却不曾想过自己,即使两鬓斑白,卖血仍是他心底救人命,救家庭的唯一方式。是的,他还硬朗,他的身体,对他的家庭来说,永远硬朗着。且不说当时的医疗条件,许三观连续卖血,最终膝下有儿孙,三代同堂,历经文革大跃进,生活也算小康,他仍是幸运的。

  • 10、 《许三观卖血记》读书笔记

    用了两个下午,读完了《许三观卖血记》,没有流泪,只觉得有几次心口沉沉的,像堵了块石头,就像许三观所说:“想来想去,只得去卖血了”。

    余华的文字,自然而不求精致,乍看上去不像是文学,可是远观,却是种朴素的壮观,有埋在尘土里,灌在江河中的爱和无奈和辛酸,这是他1995年的作品,序中说,这本书表达了作家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恰恰,在这绳子的拉扯中,竟也拉出了一个民族的记忆碎片,那段深刻历史,那些人。

    小说从许三观20岁左右开始一直写到他的儿子们差不多30岁亦即许三观本人50多岁快60岁为止,前后大概一共40年。

    1958年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第十八章,惯用“许三观对许玉兰说”这一句式,把这一历史概括的淋漓尽致。许三观对许玉兰说:“我爷爷,我四叔彵们村里的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从今往后谁也没有自己的田地了,田地都归国家了……我们丝厂也炼上钢铁了,我现在不是丝厂的送茧工许三观,我现在是丝厂的炼钢工许三观,他们都叫我许炼钢……” 许三观对许玉兰说:“我今天到街上去走了走,看到很多戴红袖章的人挨家挨户地进进出出,把锅收了,把碗收了,把米收了,把油盐酱醋都收了去,说是从今往后谁家都不可以自己做饭了,要吃饭要去大食堂……”许三观对许玉兰说:“前天我带你们去丝厂大食堂吃了饭,昨天我带你们去天宁寺大食堂吃了饭,今天我带你们去戏院大食堂吃了饭。明天我带你们去市政府的大食堂吃饭,那里的饭菜是全城最好吃的,我是听方铁匠说的,彵说那里的大师傅全是胜利饭店过去的厨师,胜利饭店的厨师做出来的菜,肯定是全城最好的,你知道他们最拿手的菜是什么?就是爆炒肝……”这样一连串的排比和铺陈,把曾经的伤痛用诙谐和荒诞一一化解,那么轻松简单,甚至给我们一种错觉,许三观唠唠叨叨道出的是幸福。

    而接下来一两年的天灾人祸导致了全国性饥荒。一家人每日喝越来越稀的粥,饿得没力气就长时间躺在床上以减少体力消耗。许三观生日那天,他们喝到放了糖的玉米糊,孩子们却吃不出甜味,许三观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们苦得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这样一句感慨举重若轻地道出了极度饥饿年代的人们,物质生活匮乏到忘记了甜的滋味。那天,许三观给一乐,二乐,三乐“做”了红烧肉,给

  • 2023-04-10

  • 2019-11-06

  • 2023-02-14

  • 2019-10-29

  • 2022-04-19

  • 2023-02-15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2-04-1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30

  • 2019-11-06

  • 2019-11-06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7-06

  • 2021-07-06

  • 2022-02-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1-12-2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3-16

  • 2019-11-06

  • 2023-06-07

  • 2021-06-25

  • 2022-07-19

  • 2023-05-23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2024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