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 > 地图 >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2024哥林多前书读后感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推荐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

(共 3865 篇)

  • 1、 《哥林多前书》读书笔记1500字

    《哥林多前书》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我实在没有勇气来写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城市和上海市这二个城市实在是太像了,连发生在这二个城市的事情和教会中的事情都如出一辙,实在是忍不住蜻蜓点水,还没有多少勇气往深了写。

    哥林多城市是一个海港城市,经济非常发达,一直与雅典进行攀比,雅典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这种感觉就好像今天的上海,俗称魔都,上海也是一座海港城市,也是一座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是一直在对标北京,可是永远也无法与北京的地位相提并论。

    哥林多城市的文化非常多元,完全以财富来割分地位,犹如今日在上海你是干金融业高科技行业还是干制造业,倒买倒卖,或者是从事服侍人的服务业;普通人常常以内环以内的房子来确立身份,在内环以内的一套房子远比在郊区一套房子的人的地位要高,甚至有玩笑话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就是上海的一套房子”。在哥林多城市,有钱人很势力,拥有知识的人也傲慢自大。

    哥林多城市不但富裕繁荣,而且充斥着各种信仰,再叠加罗马的法律,当地的邪神,希腊的哲学,金钱的崇拜,性的放纵……怎么样?感觉很熟悉吧!很多人都讲上海这个地方极具包容性,全世界各地的信仰,文化和习俗都在上海有一定的市场和缩影。

    在哥林多前书第一章就提出一个挑战,有人说是属保罗的,有人说是属亚波罗的,有人说是属矶法的,有人说是属基督的。基督徒们按照原生家庭的习惯,弟兄们没有当头的意识,常常有奴隶一般的思想在寻找主人,而忘记了自己是神的儿女,这跟哥林多人出身有关系,他们大多是奴隶出身,在26-28节也说出身尊贵的不多,拣选软弱的,卑贱的。教会出现纷争,是一件让人觉得无力的事情,远比外部的压力来的更可怕,在上海的教会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论老乡,论社会阶层,论财富地位,论行业分工,论职位高低,真应了中国一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教会里似乎也很难摆脱这句魔咒。

    在哥林多前书第二章,作者提出了智慧的详尽描述,这显然是针对希腊哲学智慧而讲的,直到今日教会依然受到希腊哲学影响极大,比如弟兄衷心于职场也常常被视作爱世界不敬畏神的表现,希腊哲学常常把人的信仰,心灵和身体分开,而圣经并不这么认为,圣经更加强调的是信仰,心灵和身体要保持一致,一切都是神造的,教会是属神的,家庭属神的,职场也是属神的,即便是执政掌权的也是神设立的权柄。

    到了第三章又继续保罗,亚波罗和矶法的话题,这是犹太人习惯的圆形思维,跳来跳去的去讲重要

  • 2、 张林岚回忆录《腊后春前》读后感

    今年是张林岚进新民晚报工作以后的第60个年头,我认识他已有50多年了。曾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在新民晚报社的一次会议上,当他忆述抗战期间虽到了西安却被国民党势力重重设阻而没有去成他理想中的圣地延安,难过得泪水涟涟,此番情景一直存在我的记忆中。

    这次读了张的回忆录《腊后春前》,更知详情。抗战初期,还是中学生的张林岚就在浙东家乡参加了党的全国性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1938年秋,他和一些同学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陕西,长途步行1.4万公里到达西安,参加了战时干部训练团,并等待机会奔赴延安。张林岚在西安多次受到国民党势力的怀疑、审讯和监禁,未能如愿,1945年他去了重庆以后,也曾千方百计找党倾吐衷情……终于在1978年和1981年腊梅花盛开之后,先是上海新闻出版局党委推翻了他的冤假错案,对他的历史作出复查结论,张林岚在结论上签字之际,还由衷地写上——“我的政治历史已审查清楚,现重申前请,要求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终于迎来了他宣誓入党的这一天。

  • 3、 小狗黑哥

    我正在看一篇名为《小狗包弟》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位艺术家,在文革期间,他别污蔑为反革命,里通外国。于是批他,斗他,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忽然有一只小狗从人群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得朝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面前,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它都不肯走。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它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后来哀叫几声就死了。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我养的刚死不久的那条小狗。那是亲戚送的,是一条纯种的黑毛小狗,干干净净的,还有两块白毛在眼睛上方。俗称这类狗为四眼狗。我看它黑黑的,于是就把它叫做老黑了。

    老黑它从不咬人,见到陌生人时才会口吠一阵。它很乖,很听话。从小到大,都是我在给它洗澡,它也很乐意,一丝不动地坐在浴缸里让我洗。每次洗完澡后,我就会去拖地,它也跟着来,跟着拖把跑来跑去,于是我边拖地边逗它,玩得很开心。

    它非常讨人喜欢。尤其是它睡觉时的姿势更是别具一格,前脚向前扑,后脚左右分开,整个身体扒在地板上,然后头才慢慢俯下来,睡觉了。这姿势让人发笑。从没见过狗这样睡觉的。它有时还把家里人逗乐了。正因如此它更讨人喜欢了。

    不幸的是,它病了。不知是什么病,一会儿吐一会儿拉,肚子咕噜咕噜地响。我看它痛苦的样子,心里很难过,可是我们没时间带它去看病啊。过了几天,我放学回家后,家里人告诉我说它死了。此时我的心情像阴转多云的天气,而后就下雨了。

    它走了,是悄无声息地走的,也许是它不想让我难过吧。它是我一手带大的,有着深厚的感情,它就这么走了,我何尝不伤心难过呢?

    它永远在我的心里,伴着我走完这长长的人生之路。

  • 4、 关于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读后感

    假期里,读了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方法学家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认真的阅读后,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我认为,一个愿把工作干得出色的员工,必须对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对自己有饱满的自信心,对团队有充分的信心。强烈的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责任是人格的基石,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应当把责任感融入生活态度中,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提醒自己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纵观我校的办学之路,每一步的前进都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凭着全体领导、老师对社会、对学生、对家长的强烈责任感,我们努力办学,勇敢实践,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成为了人民比较满意的学校,读后感《《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这是我学习《方法总比问题多》最大的心得体会--工作责任心决定个人与事业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出色源于自信,自信使我们充满勇气和激情。拥有自信,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让我们屈服;拥有自信,就可以发现我们自身的宝藏,变平庸为神奇。缺乏自信心,就不能客观地肯定自己,尤其是遇到挫折和困难后,容易情绪低沉、一蹶不振、焦虑绝望,也就缺失了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我们应该自信,但不自大,通过不断学习充分发展自我,充满自信地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虽然前进途中会有荆棘,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有信心,千方百计地去谋事、做事、做成事。创新是做好工作的保证。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切社会事物都在迅速的发展变化,需要我们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代新人。所以,我们在处理具体工作时需要创新,个人的学习、工作同样也需要创新,时时处处运用创新,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培养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 5、 吴哥之美(附4张精美吴哥明信片和1张手绘吴哥地图)读后感500字(3)篇
    吴哥之美(附4张精美吴哥明信片和1张手绘吴哥地图)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吴哥城中可有一位“睡美人”?n——我读蒋勋的《吴哥之美》n当年法国人在热带雨林深入找到吴哥窟时的感觉是不是就像找到了有着睡美人的那个沉睡的城堡?n披荆斩棘砍开一条路,突然发现一大片宫殿、塔寺和盘根错节的热带树木和植物纠缠在一起的,石壁斑驳,被潮湿的青苔覆盖着。法国人惊呆了!继续清理后,大吴哥、小吴哥、巴孔寺、普力科寺、喀拉凡寺、塔普伦寺、斑蒂丝蕾陆陆续续呈现在眼前,壮观极了!n蒋勋老师被吴哥之美吸引,多次来到吴哥。跟随着老师的介绍我也算是在书中大略游览了一番,老师是从美的角度来欣赏吴哥的。整个吴哥窟建筑群非常大气,所有的建筑之间空旷,每座寺庙都采用了巨大的石块建成,只看图片就能感觉到那种宽阔雄厚的王者之气,很自然的就完全打开心胸去接受这些建筑和美。最吸引我的是各个寺庙的浮雕。从来没有觉得浮雕会这么美。“当时工匠的创造力与审美品质远远超过今日美术的专业工作者。”无论从色彩、造型,还是繁复的工艺,几百年的匠人堪称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完全来自于生活。从美学角度看,吴哥寺的布局大面积留白,是非常具有美感的。我们到现场时应该会觉得非常空旷,视野很好。再次感慨,浮雕太美了!石头上的线条流畅富有动感,刻的很深,连肌肉的起伏都表现了出来。“美的显现,使人欢欣鼓舞;美的显现,也使人忽然如见本心,沉默感伤,悲欣交集,无以名状。”n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因为触动了心灵的美的显现突然泪流满面,又欣喜无比?n喀拉凡寺吉祥天女的砖雕太美了!光影打下来,女神就像是正从墙壁里走出来一样,动感十足,神圣无比。为什么没有完成塔高寺有摄人心魄的美?就是一堆四四方方的大石头堆叠起来,没有雕刻,没有修饰,甚至没有建成,但是就是觉得:美!n也许,未雕琢的、最纯朴的才最美吧?n最让我无法移动视线的是塔普伦寺。前一章的这段话放在这里也非常契合:“石块和树根,女神和藤蔓,艺术和岁月,雕刻和时间,变成不可分离的共生者。”再加上斑驳的石壁和苔藓,这样的糅合,美得那样神秘、震撼!n最精彩的是斑蒂丝蕾,连名字字面都那么贴合。满壁的石头蕾丝太让我向往了!仔细看细微之处有那么精细,不像是外墙浮雕,像是小巧精致的手把件。美在这里是重复,是繁复,是高难度的技艺和恒心的挑战。老师说:n“美,也许总是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n“美,也许是一种难度的挑战吧?”n“

  • 6、 明朝一哥王阳明读后感

    明朝一哥王阳明读后感(一)

    牛强

    2015年我有幸被单位选派去国家法官学院学习,闲暇之余看到一档北京电视台节目,里边提到一本有关王阳明的通俗传记《明朝一哥王阳明》,当时我刚读完《明朝那些事》,对王阳明及心兴趣正浓,于是就在网上订购了这本书。

    当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笔锋幽默、妙趣横生但又不乏深刻锋利,嬉笑怒骂中见微言大义。这本书的作者吕峥是一个1986年生于四川成都的小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是一个靠文字为生的典型文人。川人自古幽默乐观,他的文字那么有趣搞笑但又发人深思,跟他川人达观豁达的天性,以及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分不开的。“其文风兼具当年明月的幽默和韩寒的犀利,但对传统哲学深刻的认识与精湛的表述为二者所不及”网上如此评价这位新锐历史作家,也算是恰如其分。

    据说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是他批阅三载、增删数次呕心沥血之作。作者用幽默的笔法举重若轻的把王阳明坎坷传奇、荡气回肠一生写的精彩纷呈,一个天赋秉异,从小立志做圣贤并历经磨难后悟道圆满,并以此“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几百年来古今中外诸多杰出人物的道德楷模、精神支柱、事业偶像的王阳明跃然纸上。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止于幽默风趣的文字,不止于把故事写的好看,还深入浅出的在作品中夹叙夹议,梳理中华文化的道统和传承,并把王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让人在或哈哈大笑或会心一笑之余不觉间对“心学大义”多了很多感悟。

    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王阳明心学不宥于儒家,没有门户之见,而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取其精华,自成一家。绝学无匹,浩然正气,胸怀博大,再加上一生的惊绝文字和不朽事业,王阳明想不流芳千古都难。也无怪乎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曾国藩、张居正这些历史牛人等一致推崇了。王阳明“心学”甚至称了近代以来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支柱,甚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算是一个民族笃行“阳明心学”下的伟大变革。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曾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其实确切来说,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儒道释”文化,而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儒道释三家融会贯通后的集大成者。

    近现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经过高速发展后,目前几乎进入一种失控状态,整个世界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国际秩序和经济发展表面有序、繁荣,实则处于崩溃的边缘。世界的未来需要

  • 7、 哥人物话题作文6篇

    我们每个人会要经历学习写作文。写作文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冷静,更客观。写作没有素材,一提笔就容易无从下手。写作文切不可写得"千人一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哥人物话题作文6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哥人物话题作文【篇1】

    我的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当护士。

    从我懂事开始在妈妈身上找到一个字——“忙”,妈妈经常早出晚归,月爬三杆时才匆匆赶回家,她每天到家时已是一脸的疲倦,有时一坐下饭还没吃人已睡着了,看她累得像一架散架的机器,我真不能理解,难道世上就我的妈妈是最忙的?她怎么就挤不出一点点时间来陪陪我这个可怜的孩子呢?我真羡慕那些时时刻刻有父母陪伴着自己的同学,晚上一家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地吃饭,多开心,有父母辅导自己做功课,每逢节假日又能陪自己玩游戏,捉迷藏,逛公园,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那该多幸福啊!而我的妈妈,经常要加班,没有什么节假日的,有时还整天整夜值班,今天说做了几台手术,明天又将要做几台手术的,根本没时间理我,更不用说陪我玩。妈妈,你经常留下我一人在家,那是多么孤单,每天傍晚我只能趴在窗台上等着聆听妈妈下班回来脚步声,希望早点见到妈妈瘦小的身影。

    有一次,我终于按奈不住,出于好奇,带着疑问来到医院看看妈妈究竟在忙什么?我就来个“微服私访”。来到医院只看见各个疹室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各个都表情痛苦,抬起头往手术室一看,刚好有一位身穿手术服,头戴着手术帽,口戴白口罩,手里还戴着长长的橡胶手套,只露出两只黑眼睛,看上去真像电视里的“小丑”的医护人员出来了,我一看觉得真好笑,忽然从这个“小丑”身上我听到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嘉洋,有空来玩啊,功课做好了吗?”啊!原来是妈妈,穿着工作服真认不出来。“妈妈正要做手术,你自己玩。”又是这句老话,,我真扫兴,又有点不理解。。这时有位身穿病号服的老爷爷和一位小朋友走过来,他对我说:“你叫陈嘉洋?你妈经常提起你,说你是既懂事又听话的好孩子,你有位好妈妈,我们经常得到她无私的帮助。”后来老爷爷还跟我说他得到很严重的病,刚做完手术后很辛苦,全身不能动弹,是我妈妈精心照顾,经常帮他翻身、抹身、喂饭、换衣服……跟老爷爷同房的小朋友也激动地说:“我也有重病来住院的,可父母都是外地来这里打工,家里环境不好,刚住几天就没钱再住院,只好要强行出院。你妈妈知道后就说多好的孩子就这样出院会有生命危险,你们继续留下治

  • 8、 美式哥特观后感影评

    《美式哥特》是一部于2016年播出的犯罪悬疑电视剧,该剧主要由朱丽叶赖伦斯和安东尼斯塔尔等主演,该剧在网上的评分并不高,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用了一天时间看完了整部剧,很奇怪为什么评分不高,或许众口难调。

    开播的时候关注过这个剧,最开始吸引我的只是海报和名字,但是后来忘记看了,最近才翻出来。

    美式哥特(american gothic), 最开始想到的是格兰特伍德的那副画。

    整部剧还是非常符合我的胃口的,剧情开始的时候认定父母就是凶手,但是之后随着剧情深入,起伏不断,卡姆和加勒特表现出嫌疑,而最后的真相很巧合很意外。

    很有意思的是每一集的标题都用油画命名,

    第一集(灰与黑的协奏曲)和第十三集(惠斯勒的母亲)指向的都是同一幅画,也与最后的剧情呼应:玛德琳为了家庭将加勒特推入深渊,报应不爽,艾莉森()在查出真相后放弃了玛德琳,升任市长的艾莉森成为霍森家族的新任守护者。

    整部剧看完,最心疼大哥,背负着家族的秘密离家14年;家人的疏离,除了小妹妹泰莎,家里几乎没有人在乎这个哥哥。

    对于大哥加勒特的造型耿耿于怀,因为我觉得实在好像法鲨(捂脸)。

    老二卡姆小可爱堪比搞笑担当,弱鸡又傲娇。剧情前半部分不断在戒毒和复吸之间反复,个性胆小、没有责任感,算是比较不讨喜的角色。随着家族被和银铃杀手相联系,以及杰克行为表现、对苏菲的认清,小可爱开始开始转变。

    玛德琳,一个黑化的母亲,善于谋划策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掩盖真相杀死了丈夫,不停地在子女面前编造谎言,直到最后她也不肯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不断以家庭为借口干着让整个家族支离破碎的事。这个家庭最初一无所有,整个家庭的家长从混凝土行业干起,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百万富翁,而玛德琳极力保护着这一切,过去的生活使她无法放弃目前达到的权势,对家庭有着近乎变态的保护欲。

    而杰克几乎是卡姆幼年时的翻版,甚至更甚。几近尾声,在所有人其乐乐融融的场景里,杰克显得格格不入,录音熊不断重复着苏菲留给杰克的一句话不久后,我们会再见面的。如果有第二季我对编剧会怎么安排剧情好奇的要死,看似是完美的大团圆式结局,却隐藏着一条条暗线。杰克令人不安的行为,苏菲另一个银铃杀手在逃,大姐艾莉森指使苏菲杀死玛德琳,玛德琳才是杀死大卫莫拉莱斯、米奇霍森和詹妮弗温德姆的真正凶手,cbs砍掉这部剧真的太可惜了。

    老爹:目测是变态杀手

    老妈:就算不是同

  • 9、 前度影评

    前度影评(一)

    爱情这东西,从来都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貌似在80后、90后的生活里也是早已习惯的事情,但是恋爱一旦成了家常便饭,这就不能再称之为恋爱,或许我们可以美其名曰练爱。

    这部电影,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唤醒恋爱中的男女对于前度的回忆,不一定是爱情,所以对于很多有过前度,甚至是有过n多个前度的观众们,想必引起共鸣是理所应当的事。像mv式的温柔的镜头,附带上很舒缓的音乐,在电影的整个外在包装上,都流露出了美的感觉,但是此片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剧本太烂,懒到无可救药。

    如果你有自己的另一半,是两个人相敬如宾,还是天天吵吵闹闹?或许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是当你的另一半的生活做派让你感觉到不适应了怎么办?甚至是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了怎么办?那就是分手,分手解决一切。然后重新开始,可以感情还在,还随时都有可能擦出爱的火花。这就是整部影片的构架,一次偶然的相遇,从回忆开始,到回忆结束。

    剧本烂,就在于编剧所设定的人物。在我看来,他的人物设定是缺乏一个人所以之的思维逻辑的,恋爱成了家常便饭。首先,这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本身就是拍给少男少女看的。阿娇的角色很富有,手机随手仍,护照从来不缺,绝对是标准的富豪女。男主角虽说找工作困难,但是看到他后来住进的大房子,估计也是收入不菲。这两个人明明都是年轻的大款,他们对于爱情玩得起,就在这,编剧就已经隔开了普通的少男少女观众和剧中人物的距离。

    其次,阿娇饰演的女主人公完全可以用厚脸皮、性爱玩偶来形容,她的很多所行所为都是超出常人逻辑,例假疼得要住医院,动不动就摔东西,话不到三句半就能扯到分手上去,对于男友颐指气使,轻易和别人上床,有点小毛病就大发脾气,这比典型的富家千金还典型,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少之又少。再次,一个女人怎么可能会轻易和n多个男人暧昧,甚至上床。这个连做人的基本原则都不具备。我们还凭什么为她的失恋而有感触。总体来说,这简直就是香港年轻的上层人士们进行的一场自我意淫的游戏。

    而且,明明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关于回忆前度的恋爱故事,本来可以用60分钟就回忆完的故事,导演哪里来的那么多胶卷足足花费96分钟才把这屁大点事说完。最可气的是,几个演员的表演,个个都是木鸡像,除了一张青春靓丽的脸蛋摆在镜头前面还有什么?将近96分钟的时长,我感受到的不是旧爱(前度)有多么值得自己留恋,而是无聊、蛋疼、再无聊、再蛋疼、再再无聊、

  • 10、 《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读完《天黑前的夏天》,我不禁沉思起来。

    时间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维度,《天黑前的夏天》里的主人公凯特逃脱家庭,逃脱自我泯灭的生存陷阱,即使最终回了家,找到了自我,也终究无法逃脱时间。想到这一点,才明白为什么原本一个圆满的结尾配了这样一个哀伤的书名。天黑前的夏天,夏天结束,便是天黑。悲喜之间的选择,只能由读者自己来作了。时光这个词,贯穿始终。一个短暂的夏天里,凯特的人生记忆中,展开了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一个女子,像过去漫长岁月里常做的那样,站在树下,端着托盘。漫长时光仿佛铸铁一般锻造出凯特,一个居家女子本分屈从的形象,这是在夏天的开端。在一件需要全心投入、历时漫长的事件一端,走来一个自信勇敢的年轻姑娘,另一端走来的则是一个中年妇人她自己。婚姻这场事件也是一条时光的通道,站在两端的人却如此迥异,离开家庭之后的凯特通过观照他人,看到了自己。等到一年之后,想起这个夏天的离家经历,她会作何感想?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想法绝对不同于现在。即使回了家,时间继续前行,或许一切又都会改变。最终,她又将原本的想法否定了。

    夏天结束秋意渐起的时候,凯特的旅行终于到了终点,她勇敢地提起箱子,在年轻人的喧哗骚动中走向了家门,也走向命运固有的道路,把他们留在后面。她让头发保持原样,以本来面目面对家人,面对将来的生活,是自我意识让她变得强大起来。路或许依旧是那条路,只是在黑暗降临的时候,她有了更充足的底气,能够任时光荏苒。

    时光永不可能倒流,也不可能停止,坚持,勇敢,能让自己在时间的流动中更加勇敢。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2019-10-29

  • 2022-02-22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16

  • 2021-05-14

  • 2019-09-22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3

  • 2021-09-02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1

  • 2019-09-20

  • 2023-06-16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09-26

  • 2019-09-26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2-12-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2

  • 2019-09-25

哥林多前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哥林多前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哥林多前书读后感、2024哥林多前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