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告别读后感 > 地图 > 告别读后感,2024告别读后感范文大全
告别读后感相关栏目
告别读后感热门栏目
告别读后感推荐
告别读后感

(共 2700 篇)

  • 1、 [荐]告别读后感900字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荐]告别读后感900字"这样的内容,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告别读后感(篇1)

    这个城市已经有38天没有下雨,也甚少阴天,温度最低到过14度,大部分中午在28度左右,简而言之,还没够格正式入秋。我开始喜欢关注天气,谈论天气了。早上拉开窗帘,看到的是蓝天和阳光的话,并没有因此开心起来,当然如果是暗淡的阴天或者雨天,心情应该会很糟糕。不糟糕的心情便是好心情。我喜欢关注天气,也不得不关注自己的心情。

    去年开始尝试的创业已经告一段落,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失败了,完败!我个人从经济上可以看到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精神的打击是巨大的,自责、内疚、自我怀疑、失望、颓废、逃避、迷茫……未必不是件好事。生活再一次把真实的面目袒露在我眼前,嘲笑我之前的无知无畏、自以为是,我必须足够谦卑,足够努力,才有可能过上平常的生活。

    我向往的从来都只是平常的生活。我所经过的都还不够格叫生活。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总会有许多需要适应的地方,比如上班的路线,使用的交通工具,办公室的楼层,每天接触到的人,上下班的时间,休息的时间,还包括从办公室窗口望出去的风景。时有热闹,常有孤独。

    有些事情结束了,有些会开始。我再也不会像小孩子一样,为了丢失某一样心爱的东西嚎啕大哭,也不会为了即将到来的人或发生的事兴奋得彻夜难眠。我知道失去与得到只是某样事物的暂时状态,真相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曾经拥有,只是必然失去。

    然而还是会有难过或悲伤。

    “别多想,别做梦,别爱,别恨……”

    做了很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但没有活出一个别人眼里正确的人生,沮丧是有的,可那又如何?那点执念就是支撑我们好好活下去的的英雄梦想啊。

    不再惧怕说再见了,无论如何每天都在死去一点点。

    再见!

    告别读后感(篇2)

    在一个很巧妙的时间里读完了这本书,只好任由它与我的事情发生牵连。一想起这个故事,就想到我自己。我有非说不可的感触,像这个书名一样,我也告别了我的朋友,终结了我们的友谊。过程也很漫长,极其痛苦,但是我也装作若无其事波澜不惊

  • 2、 [推荐]告别读后感精选

    在阅读书籍后,我们都会产生许多自己的见解,我们读过作品后,明白了世间的真相。我们不妨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感受。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告别读后感”,本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

    告别读后感 篇1

    “死生有度,生命无常”

    生命中存在的绝对公平大概是每个人都会走向衰老和死亡,不会有人会跳出这个圈。人生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召唤,也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衰老和死亡是一个遥远、不需要细细考量的问题,也可以自信扬言“我选择孤独终老,我为我的决定负责”,但我三十岁、四十岁,乃至五十岁时,怎么还会有同当下一样的心态和决定呢?生命迈向终点,如何安顿这颗不安的灵魂,是每个凡人需要借助灵魂修炼才能坦然面对的生命节目。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是生命圆满的标志。

    我们的身体机能,在步入青壮年后就在缓慢滑向一条下坡路,老年身体机能与年轻时当然无法相提并论,这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适应逐渐丧失的生活质量和个人生活空间?就如书中说的“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书中提及的失去一定生活能力的老年人会被送去疗养院,一个房间住几个人,遵从规章制度的生活安排,什么时候入厕,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集体活动,完全丧失家庭归属感和生活掌控感。这些事情的发生让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浮现在大众视野中“在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论文《人类动机论》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这个理论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金字塔。塔基是基本需求——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水、空气)和安全的必需品(如法律、秩序及稳定)。其上一个层次是爱的需求和归属感需求。再其上是成长的愿望——实现个人目标、掌握知识和技能、成就得到承认并获得奖励的机会。最上面一个层次的需求是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通过追求道德理想和创造性本身而获得的自我完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关于老年的公共政策和关注点着眼于健康和安全就是对这些目标的承认和体现。但是,事实比这提到的更复杂。为了某些超越他们自身的事情,如家庭、国家或者正义,人们愿意欣然牺牲自身安全和生命,我们都需要献身于超越我们自身的东西,否则我们就只受欲望的引导,而欲望是转瞬即逝,变幻莫测又无法满足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等到老了以后才去做?到老了以后才发现这样

  • 3、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_1100字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100字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本人最为得意的作品。 书中有句最火的话是这样说的:“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 《漫长的告别》不愧是连村上春树都忍不住读了12遍的经典小说,书中所有的人物都个性鲜明,哪怕再不显眼的小人物在钱德勒的笔下都极具特色,无论是罗杰·韦德家的管家坎迪、维林杰医生身边精神不稳定的厄尔、还是门迪身边的雇佣枪手奇科·阿古斯帝诺。还有每一处的环境描写,甚至人物的衣着、表情方面的写法都堪典范,值得久久回味。 拿环境描写举例,钱德勒会这样写“绿色硬底沙发前摆着咖啡桌,上面有一个半空的苏格兰威士忌酒瓶、一碗已经融化的冰块、三个空的苏打水瓶子、两个酒杯和一个塞满烟头的玻璃烟灰缸,有些烟头沾着口红,有些没有。房间里没有任何照片和任何个人物品。你可以当它是个旅馆房间,租来的用途可以是开会或话别,是喝酒或聊天甚至滚床单。总之不像是住人的地方。”是不是很具画面感?一边读一边就忍不住去脑补这样一个房间的样子,每一处的程设,都会不由自主跟着他思路去想象,直到房间的每个角落都逼真地呈现在脑海之中。 还有人物描写,他是这样写的“卡恩曾是宪兵队的一名上校,大块头,皮肤白里透红,壮实得像块木板。”还有“这位朋友可真是有看头。他头戴平顶的黑色牛仔帽,编织帽带在下巴底下打个结。他身穿白色丝绸衬衫,干净得一尘不染,喉咙口敞开着,腕套扎紧,上面是蓬松的泡泡袖…” 细节描写,真的太生动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呼之欲出的视觉效果 小说情节本身,书中的“我”马洛是一个穷困的私家侦探,他刚烈、执着、不羁、不喜欢兜圈子,更不喜欢阿谀奉承,有时候直接得让人反感,但有时候又直率得让人喜欢。他不会拐弯的性子既可爱又可恶。某一天,他认识了一个叫做特里·莱诺克斯的半边脸毁容的白头发男人,其实不过是一起喝过酒的交情而已,两男人之间的友谊就此开始。然而不久之后,马洛却因此卷入一桩谋杀案里,他不但被抓进凶杀科挨揍,还被多方势力警告不要多管闲事。但骨子里的执念(也或许是善良吧)却驱使他直面危险,单枪匹马迎接那些势力的警告,甚至是威胁,只为揭开事情的真相,维护他的朋友特里,维护自己内心坚守的纯净世界。 通篇读完,只想说四个字:意犹未尽,迫不及待想要去读他的马洛系列作品。 告别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书中马洛的一句话:“告别,就是

  • 4、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_2200字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2200字

    the long goodbye

    一部很漫长很漫长的小说,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怀疑的,知道最后我才忽然一下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心灵上的冲击。我忽然感受到的那种柔软绵长的疼痛感,可能也正应验了这本书中最出名的一句话: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

    村上春树曾说,《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他亲自把这本书翻译成日文,并坦言:要是我能写出像《漫长的告别》一样的小说,就死而无憾了。

    这本书是雷蒙•钱德勒1953年的作品,这也是少有的一本以侦探小说类型登上经典文学殿堂的一本书。这本书塑造了美国文学影视界标志性硬汉形象菲利普•马洛。其实马洛对特里的友谊和感情在一开始我就是怀疑的。我无法理解一个见了寥寥几面的、喝几杯螺丝起子酒的人之间的感情能支撑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因为对这个故事的基石质疑,导致了我后面多次对马洛这个人物产生很深的不理解。

    直到慢慢往后看,我才明白马洛对很多事情的坚持来自于他对真相的执着。他不畏强权,有时候入世的像个痞子,有时候又坚定的像个英雄。他对金钱的那份淡泊成了他性格中很闪光的一个点。

    作为一部侦探小说,总共有两层反转。特里的妻子 ,一个有钱的荡妇被杀,第一嫌疑人特里潜逃。马洛不顾各方的阻挠展开调查。阻挠他的人有律师,有黑帮,有死者的父亲——亿万富翁哈兰·波特,甚至特里本人也暗示他不要调查了。但马洛坚持。

    这本书有很多冰冷的,一针见血的句子,读起来很爽快。我最佩服的是钱德勒塑造的这个硬汉形象,从始至终都带着一种浪漫主义精神。

    在结局两个人告别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两个人之间感情的根基和来源。

    在这个冰冷的世界善良也许就是最大的浪漫。

  • 5、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文/马军启老师

    《漫长的告别》悬念重重,笔触文艺感很浓。

    整个故事都笼罩在反舌鸟嘟嘟的警告声中,也仿佛使惊悚的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故事开始时硬汉私探马洛萍水相逢大好青年特里和只把他当成毛绒玩具随时能抛弃他的放浪形骸的妻子西尔维娅,她是一个亿万富翁的千金。西尔维娅和特里婚姻有名无实,一无所有的特里也无法约束(也是达成私下协议)西尔维娅混乱的私生活。

    书中悬念满满的描写了处在洛杉矶穆赫兰道北边休闲谷中上流社会人际关系和荒唐混乱且酗酒嗑药空虚的生活及谋杀。酗酒者被利用,竟然在当时谋杀发生时,自己也稀里糊涂,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箭双雕的谋杀,特里好像很快觉察了,为了十几年前的一段婚姻,自己承担了罪名,也不想让美梦似得韦德夫人承担罪过,匆忙中向马洛告别,并让马洛帮助他逃离出境。

    马洛认为是特里不可能杀了他的妻子西尔维娅,逃出境外的特里又在两位黑白道上混得不错的老战友帮助下,在墨西哥伪装自杀平息谋杀案,自己也改头换面化名逃离原先的那种生活。并且寄给马洛一张五千元的麦迪逊美钞,暗示让马洛不再关注此事。

    故事中作家韦德也与放荡的西尔维娅有私情,被韦德夫人看到自己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都被染指很是嫉妒。案件发生后作家韦德在困惑中渐渐发现真正的凶手是谁后,内疚特里是一个无辜的好人而自杀,更加沉迷酗酒,却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对他有了杀心。

    韦德夫人一个美梦似的,眼睛是罕有矢车菊蓝的金发美少妇,笑容是那么温柔,那么优雅而纯洁。没有想到她还很聪明有心机,不动声响精心谋划了并且实施了两桩凶杀案,且用美色挑逗硬汉侦探马洛,并把他也牵连作家韦德之死的案件中。

    故事结尾特里整容后用化名再次向马洛告别,马洛感叹特里以前从许多方面是个很可爱的人,到变成现在学会演戏,且从中得到了乐趣的人,从前惺惺相惜的感觉随着也烟消云散。

    苍蝇沾染蜂蜜就不能再扇动翅膀。

    故事很精彩,译文也流畅,书本装帧也很好,很值得一读。

  • 6、 好看的背后读后感:告别平庸

    在时尚行业的背后,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一面。什么是时尚,很多的人迷失了本身,盲目的追求某种观念,那么就是一种悲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好看的背后读后感:告别平庸,让我们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丽吧。

    1

    《好看的背后》,全书总的分为两个方面赘述:

    其一,将时尚行业背后的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是谓好看的背后。作者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切身的体会,透过表象反思行业本质,冷眼静观时尚这个喧嚣、繁华的圈子与其中的人。

    作者用自己惯用的笔法,即利用反讽的笔法,用所谓的刻薄的笔触将自身的真性真情融入其中,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的看到所谓的好看背后的诸多秘密。

    比如,文中就有讲到过时尚的真谛是消费,以及没有又穷又时髦的这种美事,将那些所谓的无知的人群吹捧的某些观念拆穿,更是直指人心的将所谓的穷的外套粉碎,写出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感触穷人更要断、舍、离。

    2

    其二,写的更多的是关于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的见解,其中有对禅道的体认,也谈论文化、时事、当下社会风潮,屡见机锋。

    作者怀着人生在世如过客,知情识趣比较好的观点,将日常的生活一一解刨,将寻常之事用另一种高于生活的角度去审视,分析。

    如,关于个体的存在意义的思考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感觉;又如,关于读书这种寻常之事的深思好好读书,无需有用;再有,怀着某种类似流行佛性的态度看到行走和爱的理解说走就走,说爱就爱。

    作者将生活,将时代,以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还有好看的背后隐藏的秘密,进行一场哲学思辨。

    初看内容,简单的让人无需多想,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的深入,却能够慢慢地窥见一丝明智的悟性,从而更好的理解生活的本质,人性,以及人性背后的无形的手。

    3

    《好看的背后》前半部分讲的都是一些极其平常的小事,通过以小见大,慢慢将生活的高度上升到禅的境界,让人豁然开朗,或是让人当头一棒。

    生活总是有诸多的巧合或必然性,而这一切回过头去想又会忍不住怀疑人生,想必每个人都有一段这样的日子,将平常的日子叙述的惊天动地,更像是某种情绪化的产物。

    但《好看的背后》,并不是这样,它以极其平凡朴实的话去述说着,由简入繁,就像是来自父母的叮咛,又和他们的叮咛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教条,更没有老生常谈,而是用一种结合自身的感悟,结合现时代的想法,并最终跳脱这些角色,站在更高的位置,用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去审视生活。

    看完后,你会发现好看的背后,

  • 7、 最后的告别读后感:向死而生,活得自然

    死亡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事情,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最好的告别》这一本书为我们讲诉了一位老人,在生命最后关头的内心各种矛盾。我们都害怕老去,但是接受衰老和死亡,是一个必修课。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最后的告别读后感:向死而生,活得自然 。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取暖,回忆青春。耳旁又响起了这首歌曲,脑海中浮现着耄耋之年的悠闲岁月和惬意生活。

    手边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的《最后的告别》又把我拉回现实,一个个伤感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句句对医学功能与局限的叩问,一次次对如何自主、快乐、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终点的叩问,都直击一个残酷而冰冷的话题:衰老与死亡。

    恋生恶死,人之常态。

    精湛的医学也挡不住死神的脚步。那当我们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时,该怎么办?当生命走到终点时,我们该和医生谈论什么?当医学与伦理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去优雅地跨过生命的终点,而不是将生命交给医院、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衰老和死亡是我们一贯有意识忌讳的话题,而死亡如同出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句号。如作者所说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严谨并珍()惜当下。

    书籍是现实的写照,《最好的告别》揭示着美国老年人最后岁月里自我尊严、自由与医学、伦理限制之间的矛盾,在人类大社会里,在日益老龄化的中国,生与死的困境、伦理限制与生命尊严的困境仍然固存。

    回忆拉往自己的生活。想着以前去给老人拜寿,自己也总是愿意祝寿星长命百岁,当然也准没错,能够讨得满堂欢喜。

    近来回家,我遇到了一个80几岁的亲戚。才明白,长命百岁地老去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需要的祝福。

    亲戚在外人眼里算是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了,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儿孙满堂,生活悠闲。他以前是一个军人,上山下海,走南闯北。那是他20几岁的骄傲,现在是80几岁怀恋的谈资。是的,他80几岁了,你所能够想象得到老人的模样。

    唯一遗憾的是老伴儿过世,他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十几年,小辈平时只是空闲时捎个电话回来。逢年过节时,家里才添了一点热闹气。夜晚电视机里的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伪装着家人的对白。闷得慌的时,家里的猫是他唠嗑的唯一对象。

    脑海空白的孤独也总是伴随着失智的前影。

    摔跤是每一个老人的致命伤,他也不曾幸免。再次见到亲戚,是在病房里。

    由于骨质脆弱和不止一次地摔跤,幸福似乎不太眷顾他了。幸好,他孝顺的子女和敬业的医生正在全力挽回着生命。他

  • 8、 《在告别中成长》读后感

    《在告别中成长》读后感

    《在告别中成长》这是一片很不错的文章,作者以清新、幽默、活泼的份额语言叙写了自己如何告别父母的关爱而学会独立、坚强、给予的成长经历。

    这经历看似简单,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和足够的耐心。文中写的那个赖床的毛病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掉的,我就试过了,可是睡了还想睡,结果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优良传统”呢。所以我打算从心底开始佩服起作者来了,可以把赖床如此年的一件事,轻而易举的改掉。同时我也应该改掉这个坏毛病了,说出去要被人笑死的。

    父母的以爱之名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渐渐的,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做的这些事看似简单,却又很难,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我可以熟练地写出氮、磷、钾的化学方程式,却中不好一棵仙人掌;我能够自如的计算电流的示数,却无法安装一个电灯泡;我习惯每天煮好的饭菜,叠好的衣被,却洗不净自己的一双跑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父母太爱我们了,凡事都替我们着想,包办的太多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作者想要独立,并付诸于行动。使自己摆脱了依赖,学会了独立。即使摔了个仰面朝天,也咬紧牙关不喊疼,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体现和证明了作者的成长

    以独特的方式让自己成长,这个方法不错,看来我也需要成长一下了,总不能老是活在依赖中,我也要宣告独立了。

  • 9、 影的告别读后感

    影的告别读后感(一)

    鲁迅的文字2020很深邃,让人看不透,却总会让人有新的收获。我读《影的告别》也能够强烈感受到鲁迅文字2020的魅力,以为自己读懂了,好像又没有读懂,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中。

    读《影的告别》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首诀别诗,字2020里行间都透露出被抛弃的凄恨。影子在控告抛弃它的人。天堂,地狱,甚至黄金世界,影子都不肯去,却一直跟随着人,为什么,因为是人把影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赋予影子的灵魂,所以在影子的世界里,人就是它的全部。可是在人的世界里,影子却可有可无。最后,影子决定离开,离开便是灭亡。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很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终究是生命之重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子君的命运,是涓生唤起子君解脱禁锢的勇气和激情,一旦被生命全部抛弃的子君最后的结局便是灭亡。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千千万万的子君把生命附属在男性身上的薄命女子。这究竟是男权社会下造成的悲剧,还是女子性格的悲剧,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联想到现在,女权解放运动提倡了那么久的当代社会,可是如今又有多少的子君能够摆脱男权,得到真正的解放。

    开始读《影的告别》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看成是绝恋诗,可是读多几遍,我又不以为然了。再次读的时候,觉得鲁迅大概说的是人的悲剧吧。人没有办法脱离社会寻找绝对的自由,不得不在黑暗和光明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人本来就是一个双重体,在光明的白天,总是以一种自我的形态出现在社会,可是到了黑暗的夜里,本我的欲望就是显现出来,总彷徨于明暗之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影子想找到那全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人又何尝不是呢?最求个体的自由,从社会的各种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可是谁又能做到呢?《影子的告别》大概说的就是人对自由最求却无法实现的彷徨吧。像顾城,海子,海明威,追求自由不得便是灭亡。

    《影子的告别》还让我读出一种人生的无奈。在历史的浩淼中,个人本身就无足挂齿,轻得就像影子,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给你什么呢?历史是要在人的推动,可是作为个人的人又能对历史起到多大的作用,到头来人生就是一场空,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鲁迅想到表达的意思,可是我总是会想到自己,我不是伟人,只是一个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人,在庸碌的社会中生存着,最终像影子一样,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更不会被世人和历史记住,那究竟生存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影的告别读

  • 10、 告别读后感

    告别读后感

    记得泰戈尔的诗中有这么一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读了《告别》,仿佛带我们走近泰戈尔,他的精神是那般深邃,那般丰赡,又那么细腻,一章章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辉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 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你的眼帘。

    第一次读完他的诗篇,我陷入了迷茫之中,拿起书来,感到内心砰砰直跳,便敢紧将它放下。可又不知怎的,心里头却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打开它去一读方休,走近他,去欣赏大师的风采。泰戈尔将这些清新的、隽永的财富奉献在我们面前,不含半点的杂质。 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生活着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尖叫之中,以及广告的漩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健壮阔,没有海湿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这些奔波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触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虽然诗人的一身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是快乐的,是博爱的。常常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智慧。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百度抄的,别佩服我的无耻

  • 2019-10-17

  • 2019-10-11

  • 2019-10-09

  • 2019-09-30

  • 2019-09-2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1-15

  • 2019-11-06

  • 2023-04-24

  • 2023-05-24

  • 2023-06-26

  • 2023-07-01

  • 2022-11-21

  • 2023-06-30

  • 2022-12-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12-15

  • 2022-09-20

  • 2019-09-20

  • 2021-12-15

  • 2023-05-28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1

  • 2021-05-25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06

告别读后感
告别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告别读后感,告别读后感大全,告别读后感2024,更多告别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