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 地图 >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相关栏目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热门栏目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推荐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共 2400 篇)

  • 1、 读《红色之旅》有感范文500字

    【第1篇】

    《红色之旅》是未成年人革命传统教育读本,这几天,我不停地看,不懂的就问妈妈。读着读着,我仿佛来到那火热的革命年代。我一次次地走进那闪耀着革命光芒,印记着红色史迹的革命圣地,一次次地被感动着。

    我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了解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是一个勤劳、懂得关心别人并有着高远志向的人。十几岁,他就学会了干很多农活并干得很出色。在学堂里,有个同学叫黑皮伢子的没钱吃中饭,他就带 饭 分一半给他吃。而且,从小志向高,一个人出远门求学,学不成名誓不还。我想:平时我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时,自己不满意了,还要冲妈妈大声嚷嚷,我真是不应该。以后,我也要像毛主席那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在家里,我要帮妈妈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我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学习上,我要继续奋发向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为取得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一定要学习毛主席,从小立大志,刻苦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攀登。

    读着《红色之旅》,我仿佛又来到刘胡兰纪念馆,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让我暗暗落泪。我仿佛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让我看到了更多的英雄,知道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心灵是多么纯洁,精神是多么可敬可佩。我想: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将压在我们的肩上,只有具有烈士们大无畏的精神,才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对照他们,我觉得很惭愧。平时,自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作业一有不会,便想也不想,马上大声喊:妈妈,快点过来,这道题我不会。从没想过要先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现在,我想:自己这样怕困难,怎么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呢?我一定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做一个坚强的小学生,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依靠别人,要有毅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红色之旅》,是心的旅程,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学会了感恩。我将继承先烈的遗志,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2篇】

    《红色之旅》就是踏着那些革命先辈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足迹,去聆听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

    “红色之旅”主要经过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它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

  • 2、 读《红色家书》有感800字(读后感范文)

    青葱岁月青葱事,峥嵘光阴峥嵘情,革命事迹墨色染,红色家书赤子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岁月,时代留给了我们一批又一批风骨犹存的英雄,光阴带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华故事。有幸拜读了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家书》,这本红色封面、红色文字的书籍,从里到外都流露出“中国红”的气质。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https://m.dhb100.com/

    在诸多家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主席写给儿子毛岸英的一封信。“我们在此很好”,不过六个字,却是一位父亲最小心翼翼的表达。想起我们的父母和我们打电话的时候,不也正是这样“报喜不报忧”吗?“我们这里打了胜仗,打得敌人很怕我们”,轻描淡写之下,把血雨腥风的岁月阻挡于身后,只让在外的毛岸英看到“岁月静好”,既给予了希望,又表达了思念。简短的言语间尽显父爱的深沉与内敛。

    家国情怀间,有大爱亦有小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封封写给子女的家书,字里行间是对未来一代的期盼与浓浓的舐犊之情。既期盼子女为家国做更大的贡献,又担心他们的身体与未来,谁能说这不是每个平凡父母的心声呢?

    另一封周恩来总理写给妻子邓颖超的家书,也让我感触颇深。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夫妻间关怀问候,却让我在感受到鹣鲽情深的同时,更体悟到那个时代彼此鼓舞、共同进步的革命情谊。“写此短笺,聊表怀念”短短八个字,是努力克制的思念,也是说不尽的关怀,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好体现。“多为后代着想,多向青年学习。”这是一位总理的家书所述,虚心求教、终身学习的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再前进啊!”既是对妻子的鼓舞,也是暗暗给自己鼓劲,远隔两地,思念很重,但是彼此肩上的担子却是一刻也不得松懈的。彼此加油,相互扶持,“夫妻”两个字,在这个故事里,让我看到了新的诠释。

    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故事的力量是穿越时空的。即使是多年前的故事,即使是再朴实无华的文字,即使是结构简单的家书,也能穿过时空的隧道,历经时间的沧桑,直击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心底最深层的共鸣,让我们一起跟着热血沸腾,一起跟着热泪盈眶。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虽然安享着和平与稳定,但砥砺前行的使命却始终未曾忘却。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无畏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奋进。每个时代,会有属于每个时代的烙印,也会造就每个时代的英雄。新时代,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用

  • 3、 读《红色六安》有感

    【篇一:时代的赞歌读《红色六安》有感】

    六安,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历史悠久,资源富饶,英才辈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缭绕着英雄的气息。这里的每一个儿女,身体中都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传承着英雄的精神。在六安,三十年红旗不倒,三十万儿女英勇就义。这里的人们,演绎了跨时代的英雄赞歌。

    六安,是一块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初期需要英雄,而这儿,从不缺少英雄。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无数皖西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斗,表现出坚贞不屈、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其中,令人称道的有:大义灭亲的六安赤卫队司令毛正初,日机轰炸时为掩护群众而牺牲的六安县委书记邹同礽,在刑场怒斥敌人且英勇就义的金寨县长白涛,中华儿女英烈汪孝芝其中,骄人的代表有洪学智、皮定均、汪少川等人,而我最欣赏的是民主斗士朱蕴山。

    朱蕴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资深革命家,民主斗士。他出生于晚清时代,清政府的日益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他的孩提时代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使他自幼便萌发了要反帝救国的念头。在漫漫95年人生旅程中,大多数时间陪伴他的,只有枪声和子弹这两个危险的伙伴。他多少次身处波涛汹涌的革命激流,却百折不回;他多少次面对血雨腥风的威胁考验,却视死如归。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六安勇士在革命生涯中刚毅顽强、视死如归、肝胆相照的崇高气节。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朱蕴山一样的英雄人士,才造就了革命的辉煌,谱写了胜利的篇章!

    如果说,朱蕴山是刚强的猛虎,那么,这一位便是沉重而内敛的雄师了。革命不仅需要英勇善战的将军,更需要资深的革命文学家。而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一位,就是中国革命的文学先驱者蒋光慈。1901年9月11日,蒋光慈在六安诞生成长,然后从这儿走向社会。后来,他的名字和中外历史上最威武雄壮的话剧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当革命濒临绝境,许多文人对敌人大唱赞歌以求活命时,他却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篇颂扬革命精神痛斥敌人的佳作,以至最后被迫害致死时,他还念叨着:只要革命成功了,死我一个蒋光慈,值!对于他,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不把他定性为一个英雄。在革命的洪流中,他站对了阵地,他一直坚信着,坚信着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六安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唱出了一首又一首震撼人心的时代赞歌,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我们有理由相信,红色六安会屹立在大别山东北部,一千年不摇,一万年不倒

  • 4、 诵读《红色家书》有感:红色的家书血染的信仰

    红色的家书 血染的信仰

    ——诵读《红色家书》有感

    社赓镇党委书记 舒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封封触动心灵的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就像是每一位为国家、为理想英勇献身的先烈们革命的宣言,如今诵读起来,仍令我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党的一片忠诚。刘绍南"刀放头上不胆寒",毫无惧色地高唱着"铡刀下,不变节,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党,我决不说",慷慨赴死。李鸣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把审讯室变成了对敌人的审判室,把法庭当作宣传党的政策的讲台,最后英勇就义。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每个共产党人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他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传承好革命先烈们的红色基因,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事业的一身热诚。毛泽建就义前在遗书中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无声誓言。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投奔革命事业,被捕后他说:"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赶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并在牺牲前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执着追求的生死写照。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传承好革命先烈们的红色基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具体到社赓镇,就是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四个社赓"建设,打造富裕社赓、生态社赓、文化社赓、幸福社赓。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人民的一腔赤诚。刘愿庵的"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江诗咏的"加入共产党是为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不过为全世界大多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终身无恨",熊亨瀚的"余之死,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正是这些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

  • 5、 党员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党员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中国共产党青云谱区委书记孙毅

    翻开《红色家书》,就是翻开我们共产党人那部波澜壮阔、悲壮激昂、感人至深的往事。97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97年后,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在这97年里,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理念信仰付出了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时光荏苒,我们已经见不到先烈们的鲜活身影,听不到他们的呐喊呼声,但透过这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我仍能感受到他们不停跳动着的心脏,触摸到他们高尚纯净的灵魂,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迸发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仰。裘古怀烈士在就义前给妻子桂芬的遗书上写道:"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临刑前,他神态自若,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杨匏安烈士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甚至连蒋介石亲笔写的两封劝降信都被严词拒绝,他说:"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邹子侃的父亲花钱帮其保释出狱,但要求写一张"悔过书",邹子侃闻后怒斥典狱长,并写信给父亲:"宁死也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毅然回到了牢房。他们用自由和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封封红色家书,挥洒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李鸣珂烈士在狱中向同志们发出了"切莫为我空悲痛,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的呼声,在赴刑场的路上,他沿途大喊"共产党万岁!",毫无惧色,如登讲演之台。贺锦斋烈士在深陷重围、敌我力量悬殊之时,抱着战死沙场的决心,立下了"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的誓言,与敌人拼死一搏。英雄,就是即使身处绝境,仍能发出令敌人胆寒的怒吼,让对手也不得不敬佩他们的英勇豪情。

    一封封红色家书,彰显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格局胸襟。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被捕入狱后,思索的也不是个人安危,而是"谋中华民族之解放".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在狱中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爱国将领吉鸿昌在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他在将死之时并没有埋怨当局或感慨个人境遇,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容地看待自己的牺牲,这是何等胸襟。可以说,他们的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他们用热血和忠诚奏响了励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的交响曲。

    一封封红色家书,散发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必胜信

  • 6、 读《红色家书》有感:忠魂长存如辉照浩气潮涌荡心田

    忠魂长存如辉照 浩气潮涌荡心田

    ——读《红色家书》有感

    郭伟荣

    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傍晚时分,友人传来一份特殊的电子读物:《红色家书》。遂点击阅读,竟不能释手,一气读完。

    掩卷之时,不觉夜已深深,不觉泪已潸潸,只仿佛眼前松涛翻滚,心中赤潮激荡,脑海呼啸着万马奔腾……

    85位革命先烈,105篇(段)或长或短的文字,一套特殊的家书,或写在萍踪浪影的革命征程,或写在铁幕沉沉的敌人狱中,或匆忙绝笔于刑场枪声响起的前刻……却无一不传承着磅礴的红色基因,如诗如歌,在殷殷亲情中,教语谆谆,育人无声。

    震撼于先烈19封就义前的遗书。可以想象,当他们的亲人手捧遗书时,是怎样一副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悲伤痛绝场景。面对敌人的枪口,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先烈们没有生命即将消失的恐惧,留给亲人的最后言语,是“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是“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是“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九死不悔的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回荡着壮丽的人生豪迈,辉映着感天动地的浩气长虹。

    “忠、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最基础的道德价值观。革命者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先烈们28封写给父母的家书,有“今天时间不早了,有事本想下回再禀,无奈儿在学校的时间太经济了,有许多服务的事情要做,办报啦,办平民学校啦,就是自己的功课”的顽皮淘气;有“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的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 你老人家和家庭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耕种的、讨饭的痛苦……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的痛苦,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这样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复杂的事情,我要这样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贯注着,非得把生命贡献”的说理明志;也有“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的亲情愧意。自古忠孝难两全,革命者居无定所、风雨奔波,更是难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戏彩娱亲、承欢膝下、颐享天伦,然而当他们的父母手捧儿子的书信,又怎能不为自己痴心儿子的大爱无疆爱恨交加、老泪纵横呢?!

    无情未必真豪杰,饮食男女,人间至性。先烈们或在狱中、或上刑场、或在戎行,想到的、挂念的也是至亲至爱的妻子,然

  • 7、 读《家书抵万金》有感1000字

    读《家书抵万金》有感1000字

    张 静

    昨晚半夜醒来,顺手拿起手机想看看几点,竟然看到了好几条肖老师发来的留言。逐条翻阅之后,内心一阵惊喜,竟然能成为陈老师大作里的主线,简直受宠若惊。我的心理家园顿时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繁花盛开,能量满满。

    陈老师说到了我的心坎上,确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家园,每一个心理家园都需要不断地修建,它是我们精神的港湾和疗伤的洞穴。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保护、陪伴、倾听、理解、肯定、赞同和感兴趣,这是最好的滋养,这是一个人的重要支撑,而这也是很多人缺乏的,无法得到满足的,这是当时的灾区孩子,之后的结对小朋友最需要的,也是志愿者和参与者所需要的。我们都收获了心理家园的滋养和培育。因为这个互动活动,我们以各种形式卷入了爱的漩流,从而遇到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参与了重要事件,建立了重要关系,获得了重要记忆,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收获了各自心理家园需要的营养。

    就如陈老师文中所说,结对的孩子重建了心理家园,志愿者们意外收获了心理家园带来的温暖,老师们自身的心理家园也得到滋养。其实,在这场爱的建设活动中,我亦如一名心理家园被忽视几近荒芜的被滋养的孩子,与"五彩石"这个大家庭结伴同行,去得到保护,收获了陪伴、倾听、理解、肯定、赞同和感兴趣,这些巨大的精神滋养对我干涸的小心灵来说太重要了,犹如春雨,滋润蓬勃愈发的生命,从而得到挖掘,得到绽放,得到宝贵的回忆,这是五彩石带给我的能量,和帮助我构建起来的心理家园。陈老师、肖老师就是我的重要他人,重要经历,重要支撑,一直到现在。即便再也难遇这样的盛况和机遇,但那也是我的根,我的基础,我的底气,足够支撑我走得更远了。这是我参与"五彩石"活动的重大收获。

    陈老师提出"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家园,都需要建设"的断语,这恰恰点到了我的痛处。因为近年来的生活使我进步缓慢,生活的琐碎侵蚀着我,常有力不从心,不被信任,不被理解,很受挫败的感觉,情绪常常比较低落,心理家园几近枯竭了,我不断地去寻找精神支撑,可是春天久久不来。昨晚却不一样了,瞬间有了一个形象的轮廓,树立了我的精神支点,感觉又可以满血复活了。昨晚的精神灌溉让我能量爆棚,虽然有点激动的半夜无眠,可今天起来精神格外饱满,心情也格外灿烂,似乎一切也没那么糟糕。手握一把好牌,陈老师又给了我提升牌技的勇气。我该好好珍惜!

    感谢您陈老师,让我的心理家园又一次得到重建。谢谢您亲爱的肖老师,您一直给

  • 8、 读《红色家书》有感: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

    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

    ——读《红色家书》有感

    石化码头公司 作者:李月

    《红色家书》分为明志篇、正己篇、亲情篇和教子篇四个篇章,共收录了一百余封家书。

    该书通过挖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既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又体现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育。

    "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作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在明志篇的第一封书信——李立三致父亲李昌圭的书信中,李立三用散文诗的书信方式表达了他对建设美好新世界的向往。

    由于当时他和其他47名学生赴法国学习,也借此表达了改造旧中国的美好愿景。

    "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这是正己篇中何叔衡致义子何新九的家书中的一句,家书写得条条深入人心,没有谈高深理论,却字字抓住人心,阐明了自身心性。信中通过对义子的各种提示,彰显何叔衡的务实和细心。

    "只要我俩的心情紧紧地靠拢在一起,一切就没问题了……"这是亲情篇中左权致妻子刘志兰的一封家书,信中详尽叙述了对女儿的思念和对妻子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同时希望妻子作为共产党人要有求知欲和上进心。

    "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这句话出自教子篇中叶剑英致女儿叶楚梅的信函,不仅饱含了对女儿的关心,更提出了对她们这一代人的要求,要求她学习好科学知识,为建设全新的中国而努力。

    通过阅读,笔者被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和优良品德深深打动,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开拓进取、无畏无惧的精神,也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应承继和发扬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和高尚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

    要夯实"学"的基础。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通向胜利之门的钥匙。""学习不是一时,而是一生的追求。"当下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了,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

    要突出"干"的务实。

    "只说不干嘴把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而通过实践则能更好地促进学习,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理想,必须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实现"中国梦"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实干精

  • 9、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酸书生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06年,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毕竟有限,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实在肤浅。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李鸿藻兄弟二人编辑而成,收录曾国藩家书435封,比较全面。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那时候,身在象牙塔,年少无知、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已是毕业之后的第五年。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压力责任,有了对工作生活浅显的思考和感悟。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让我想到自己读书时常半途而废,貌似博览群书,实际未通一本、未精一门;更让我联想到,读书治学如此,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年轻人,我们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往往在业务上"囫囵吞枣"而做不

  • 10、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然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3

  • 2019-10-24

  • 2019-09-20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
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2024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教您怎么写读红色家书有感2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