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 > 地图 >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2024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推荐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

(共 3616 篇)

  • 1、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

    我曾经读过许多书,其中有一本名叫《读行红色圣地》,里面有一篇文章是专门介绍黄龙和九寨沟的历史景观,使我读后对黄龙和神奇的九寨又多了一份新的认以前我曾去过黄龙和九寨沟游玩,但只是关注于它们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有了更大的收获,知道了黄龙和九寨沟不仅是名胜古迹,也是我国的一片红色圣地,据说九寨沟的藏族同胞有着值得子孙后代骄傲的历史。

    书上说,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成立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做为风景区对外开放。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九寨沟与黄龙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登上世界旅游的宝座。

    这本书着重突出了黄龙风景区的奇特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九寨沟的自然面貌和地理结构,主编李相状介绍的每一处风景都是非常独特、稀有和绝妙的自然现象。

    在我阅读时能感受到黄龙雄奇的山岳景观、险峻的峡谷地貌、绚丽的草原风光、浩瀚的森林海洋、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感受到春天的九寨沟冰雪消融、春水泛涨,山花烂漫。夏天的九寨沟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阴之中,五色的海子,流水梳理着翠绿的树枝与水草。秋天五彩斑斓的红叶,彩林倒映在明丽的湖水中。而冬天九寨沟则变得尤为宁静和充满诗情画意。但最为陶醉的还是秋天来临时的九寨沟,秋色染林,仿佛有一只枝神奇的画笔,肆意将暗红、桃红、暗紫、墨绿、翠绿、鹅黄涂抹在山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世外桃源……

  • 2、 红色西沟行 (500字)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徒步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西沟。

    一路上,没有城市的喧哗,只有我们在歌唱,放眼望去,翠绿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入海的波浪,无穷无尽得延伸到遥远的山尽头去。

    不知不觉来到了西沟,陈校长组织我们照相,三个班三个班的照相。我们照完了,在班主任王老师和语文老师贾老师的带领下,去西沟展览馆。

    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去,一进门首先看到了西沟沙盘示意模型,解说员先解说李顺达的一生,李顺达出生在河南省林县东山底村,在首届群英会上,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1951年李顺达第三次见毛主席。1952年李顺达又被评为爱国丰号新中国农民号。随后,又为我们讲解申纪兰。申纪兰在1930年出生在平顺县山南底村。14岁的她参加了灭蝗虫战役。山西省出席全国第一届人代会的四位女代表:胡文秀,郭兰英,李辉,申纪兰。2000年3月江泽民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称她为凤毛麟角

    李爷爷和申奶奶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活样板,是我追求理想的助推器,是我万里征程的鼓风帆,我要像你们一样脚踏实地,做一个平凡忘我的普通人,追求高尚,做一个真实,大我的人间仙!

    山西长治平顺县实验小学五年级2班五年级:黄欣雨

  • 3、 专属圣地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

    题记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像,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像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像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 4、 《耶路撒冷》读后感:心间圣地

    心间圣地

    ——《耶路撒冷》读后感

    无须虔诚跪拜,只是你我理想的一方桃花源地,合上掌心祈祷,携着纯洁的企盼来到这心中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它无关宗教信仰,作者徐则臣也在采访中坦言:“耶路撒冷只是一个美好的象征和隐喻。”小说围绕一群70后的童年至中年的经历,以运河及花街文化为背景,以天赐的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到世界去又回到故乡来的故事。

    上帝或许不在,但上帝的眼必定在。《耶路撒冷》象征的或是上一辈人对自己不堪过往的忏悔和赎罪,又或是青年人的浩远理想,无法企及的心之所向。小说中信仰基督教的秦环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为防止十字架被淋湿,献出了自己用来御寒的衣服,用她矮小的肉体之躯来背负这沉甸甸的石块,最后神秘地跌死在了一个水沟里。秦环在年轻的时候为生计出卖过自己肉体,但她何尝不是又用自己的肉体保护了在千万人心中神圣的耶稣。几十年来,她一直与那冰冷的十字架作伴,来忏悔,来赎罪。她不分昼夜地念经,却仍求不得现世宁静,以至于到了那千钧一发之际,她采用了死这样一种颇不平静的方式,换来了来生安稳。

    合上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初平阳、易长安、秦福小、杨杰这四个人深厚坚固的友情。友情较亲情、爱情珍贵的地方是它不讲究任何血缘关系、物质条件。恰恰就是那么几个人,或是从小玩到大,默契了解,或是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小说中的他们,即使散落天涯,相隔万里,依旧永远把彼此装在心上,只要一人有急难,其他人都会拼尽全力相助。福小因心怀对天赐的愧疚而离家出走,他们一行人便毫不犹豫地去天南海北寻找她,最后弄得身无分文,狼狈返乡。这种冲动行为确实有点可笑,但当中那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真诚意气也着实令人感动。

    如今这世上,又有多少像他们四个那样能为朋友义无反顾的人呢?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是一个结交朋友和遗忘朋友的过程,不断地有人被相识,被遗忘。儿时要好的朋友,总以为那种友情是可以伟大到此生不忘的,结果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新的城市,新的环境,遇见了更多的人,经历了更多的事,彼此间没有了共同话题,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变少,大家渐渐疏远了,最后在共有的忙碌中竟默契地互不打扰,隔阂悄悄产生了。等有一天回到了故乡,不幸遇见了那个曾经无话不谈的好伙伴,脸上露出了藏不住的尴尬表情,彼此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再后来,为了工作又换去了另一个城市,原来的酒肉朋友聚少离多,自然而然就淡了来往,认识了新的同事,新的朋友,大家热闹地

  • 5、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有感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有感

    原创: 李杨

    利用难得的假期,我随团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年在这里组织指挥"三大战役"的五大书记铜像。他们是在1945年6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新中国正是在他们的领导下,从无到有,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接着参观了西柏坡那一间间简陋的土屋,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这些珍贵的记忆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毛主席在西柏坡停留的时间不长,主席于1948年6月和党中央一起移驻西柏坡,在1949年3月,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转战于此只有短暂的10个月。在这短暂的峥嵘岁月里,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演绎了波澜壮阔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大剧":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打跨了国民党的多个重装兵团,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军事基础;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进行新中国的建设进行了前瞻性部署。

    忆往昔峥嵘岁月愁,在对"大决战"的回忆讲解中,国民党党政军的全面腐化衰落固然是人民解放军敢于发动战略决战的先决条件。但毛主席和党中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敢于把握关键节点,极大的加速了战役进程,有效扩大了战役成果:在辽沈战役中攻下锦州,将东北敌军关门打狗;在淮海战役中抢占宿县,将"小淮海"打成了中原决战;在平津战役中,速攻天津,迫降北平,最大程度保住了千年古都未受战火破坏。

    返程途中,我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沉浸在对党中央和毛主席西柏坡伟业的回忆中。在这么简陋、偏僻的小山村,是什么力量使得他们有这样的气魄,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觉得是信念的作用,正是他们心中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伟大信念,使他们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夺取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终胜利。

    岁月如梭,大半个世纪已经逝去。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已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群众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比及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困苦条件,我们的生活水平已提高了不知多少倍。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继承革命先

  • 6、 《红色家书》读后感_读《红色家书》有感
    《红色家书》是党性教育的财富,是铸就信念的钢铁,下面是《红色家书》读后感,通过阅读《红色家书》来接受红色教育,通过阅读《红色家书》来寻找初心。 《红色家书》读后感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使红色教育固化于制。红色教育作为党性锤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读红色家书,不是让人触动一下子、感动一阵子,而是要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正因如此,要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把红色家书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日常课程,注重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让红色家书记忆犹新、历久弥新,让红色教育历历在目、口口相传,让红色精神浸润血脉、印入脑海。通
  • 7、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_读《红色家书》有感
    读《红色家书》能够让我们经受革命洗礼,感悟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也更加珍惜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下面是非常不错的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1 细细读完《红色家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多为先烈临行前的绝笔遗书,承载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同志的关爱,对亲人的慈爱和对情人的珍爱,字里行间涌动的党性升华和人性温情,超越了时空,在新时代下依旧熠熠生辉。书中的不经雕琢的质朴语言,传递着生命最后最真挚的期盼,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书写出的荡气回肠的人生赞歌。对激发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定理想信仰,增强文化自信,发扬的正派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强调了坚持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彰显着所有共产党人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以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怀,公而忘私的使命意识前赴后继地前进在建设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在战火纷繁的动荡岁月里,共产党人不惧流血、不畏牺牲。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即牺牲又有甚么要紧,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那力透纸背,振聋发聩的无声呐喊,是共产党人最纯粹的信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你们乐天知命的等著光明的来到吧!在最黑暗的时期,共产党员依旧坚信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方向,指引着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不断学习优质精神文化,坚持四个自信,不断前行。然而,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部分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思想上转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生活上倒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不断做出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实际的行为,与入党时的誓言背道而驰,不断堕落腐化,沦为人民的罪人。 正本清源,塑造纯正的党风、国风、家风。中国人是有家国情结的,史书万卷,字字句句都念着家国二字,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家书凝结着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
  • 8、 读红色经典读后感

    读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一

    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献祝福

    震撼啊!数千人着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 本文来自献祝福网

    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就会获取胜利!

    读红色经典读后感范文二

    《苦菜花》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

  • 9、 赴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有感

    赴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有感

    作者 王继芬

    2018年5月11日,沧县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革命圣地去参观学习,民建沧东支部会员王继芬、吴守芝、于洪斌踊跃参加。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向往,去寻觅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重温和了解共和国建立的那段历史岁月。

    在西柏坡展览馆,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撼,也引发了很多感想。重温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体会颇深:

    ①、坚定一个信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西柏坡时期,虽然西柏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涌跃奔赴西柏坡,使西柏坡成为了领导全国抗日的一方热土、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当时,人们就已经认定了这一信念,诚如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西柏坡所说:“中国的希望在西柏坡,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到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近70年来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不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能建设好江山社稷。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坚定这一信仰。

    ②、弘扬一种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指在生活上节俭、节约、艰苦朴素,它更应该是在工作上的一种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要节俭,不要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在工作上,我们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③、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自己看到差距,不主观武断,不自视清高,不固执己见。特别是在工作中,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工作经验上,都与身边的同事有很大的差距,更要牢记“两个务必”,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浮躁、不张扬、不自满,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结束语

    带着西柏坡精神,我

  • 10、 《行读天下》(精选)

    《行读天下》读后感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林伦伦教授一边做教学与科研,一边行走天下,既将学问做得出类拔萃,又将日子过得多姿多彩,可谓学人之楷模。作为60年人生结晶之一的《行读天下》,其中的“五洲鸿爪”和“祖国行脚”是悦景,“四海潮声”是阅世,“师长深情”是阅人,悦景、阅世、阅人与学识一起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轨迹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林教授一生在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学术的文章,一篇是生活的文章。学术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现实中,学术难,人生更难,人生才是世间最大最深最难的学问。在“四海潮声”中,一方面可窥见林教授的专业素养,一方面也可窥见其家国情怀。最好的学问在路上,将生活过得五彩缤纷,不就写成了一篇铺锦列绣的文章吗?没有生活的滋养,学术将变成无源之水,甚至毫无乐趣可言。林教授将爱深深融入学术与生活中,一边与妻子“相爱相知卅五载”,一边将两位女儿培养成香港地区的博士,后记一《说说我温馨幸福的家》也许便是水到渠成的解释。既然学术靠生活来滋养,那么生活的质量也将影响学术的水平。“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林教授在行走中读书,在读书中行走,将情怀寄托于山水中,将研究写在大地上。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如此,人生没有止境,学术亦没有止境。于林教授而言,人生的坐标是天下,而非书斋;应融入社会,而非停留纸面。人生若没有宽广的格局,就很难做出深厚的学问。因此,学识之博大与人之心量息息相关,学术之精深与人之心力一脉相连。人最可贵的,莫过于出走半生,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在“五洲鸿爪”和“祖国行脚”中,处处可见“少年”般的真诚与趣味,后记二《我的文学梦》正是对其人生的梦想与乐趣的记录。不论悦景还是阅世,最终都是阅人。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所以读人比读书更难,做人比做科研更难。刘再复说:“人格是人自身的乳汁,它取之不尽并会滋润整个曲折的人生。”在“师长深情”中,我领略到了林教授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统的传承,感受到了其动人的脉脉温情与发自肺腑的感恩,且时时有将这种情感与力量予以扩散和传递的愿望与冲动。这种体验与其在阅世中的幸福感,悦景中的少年心相得益彰,温暖的人心才是世间最美的风景,才是学问的终极价值。学术的高度永远不可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2-12-22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01-29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29

  • 2022-02-04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2-12-23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1-08

  • 2021-08-30

  • 2019-10-23

  • 2019-09-22

  • 2019-09-20

  • 2023-01-25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0

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2024读行红色圣地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