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我目送有感 > 地图 > 读我目送有感,2024读我目送有感
读我目送有感相关栏目
读我目送有感热门栏目
读我目送有感推荐
读我目送有感

(共 1960 篇)

  • 1、 读目送有感(优质范文)

    天空飘着细雨,你坐在白色的小圆桌前,享受着这家店铺有名的焦糖玛奇朵和马卡龙,听着嘴唇涂得鲜红的女孩拉着小提琴。细雨微微的窗前有人夹着公文包,打着电话一闪而过。

    也许他上班要迟到会被扣工资;也许他的妻子正告诉他孩子生病要去医院;也许他在对他的母亲说“我很忙。”随时准备挂掉电话。

    你无法说他不懂生活,他只是为了可怜的薪酬而奔波着。每天如此,等到有一天,匆忙的脚步终于慢下来了。而这时,自己也老了。那个曾经是小孩子嘴里的“哥哥”成了“大叔”,“姐姐”成了“阿姨”,再也无法跳街舞玩儿跑酷。这就是时间给人的痕迹,抑或说是打击。

    “不是人们变小了,而是你,变老了。”龙应台讲述着生命的进程,像是在讲述着一个简单的故事。

    或许多少年后你仍可以坐在那家小店喝咖啡吃甜品,听红唇的少女拉小提琴,看窗外的人来来往往。只是你,老了。

    生命的尽头,是死神冰冷的亲吻,面对这冰吻,最好的选择叫做从容。很想见一见龙应台开的“树海葬俱乐部”的朋友,五十多岁的年纪,从容的用纤细的手指掌着杯,在红酒杯口留下绯红的唇痕,唇齿间漫谈着生死:“海葬最省事。”像是所说的话,与自己无关。

    有人说医院是生命交界的地方。那里人群匆匆,在生死间行进。一张报告单,在有的人眼里是一纸判决书,在有的人眼里仅只是一张纸。焦虑、恐惧、对生的渴望,这是人的本性。但是一个人生命的进程是只许一个人走的路,没有人会陪你上路。平和地走好每一天的路,别只顾及结局,而忘却了美好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经意坠入凡间的天使。幼时拥有一双通透的眼睛,清澈而纯净。吃多了五谷,眼睛里便有了色彩和欲望。无索取便无欲.生是人最大的欲望。把这最大的欲望放下了,人生将是另一番境界。

    死亡是凉爽的夜。这是海涅的诗句。享受着夏夜般的清凉,让心沉下。不用悲凉,夜,终归要降临,走近了也就走进了。不用害怕,记住当死神轻吻你的时候,是个凉爽的夜晚。要做一个恣意游走在生命间的人,静心地看待生,看待死。

    当彼此都做好了准备,一次次的转身而去,都有一次次的目送。慢慢走,慢慢送,直至走完生命的进程。

  • 2、 读《目送》有感(优质读后感)

    读《目送》有感爱的最深处?那就是目送。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龙应台的《目送》,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平淡的语言。不同于《野火集》中她的强硬态度,而是显现了她的柔情的一面。如青草,带着清新,扑面而来;似灯塔,散发光芒,照进心房。读起来如桃柳抽新,春水煮茗,有种周遭一切安好,草木葳莛的暖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仿佛看见龙应台的笔尖有一个轻盈的舞者,舞动着春暖花开。目送----爱的最深处。这是一本看似很平常的散文集,书本的封面不似其它书那般花里胡哨,不过是浅绿,青绿,墨绿……由浅到深的纵横交错罢了。翻来覆去不过一种颜色,却给人以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道不尽人世间的温暖,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很喜欢。作者用淡婉地语调将人世间的亲情,生老病死的无奈展现地淋漓尽致。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身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母亲,一去不复返的身影,龙应台娓娓道来。都是些细枝末节,琐碎小事,却暖了人心,浓了思念。处处是我们感同身受的亲情滋味,篇篇都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今生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心会不会剧烈地颤动一下?父母亲,曾经的我总以为我的人生路之漫漫,所以几度任性的挥霍,时常惹你们烦心,偶尔让你们气愤不已,有时令你们担心,又有时使你们万愁莫展。当不懂事的我将你们的爱心与关爱拒之门外时,你们却在原地等候不曾真正离开。读后感·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遇见了你们还能成为你们的女儿,我又得回眸多少次呢?你们从我出生那刻就将我爱到了最深处,那我也得将这分爱永远铭记,隽刻在心头。时光那么浅,岁月那么深。我已从伢伢学语的幼儿成长为花季少女,每每回味儿时那纯粹的快乐,总会思及父母充满关心的目光。烟雨深处,一窗牵挂幽长寂寥,伴着半卷西风,悠悠撒过我的心扉。从此往后,我的身边都会有一份鼓励,一份关心----亲情。而那被花开覆盖的岁月,深深浅浅,亦给人无限回味。正如冰心所说:“母亲是莲叶,而我是荷花,心中的雨点来了,还有谁能为我遮蔽风雨。”是啊,读《目送》才明白,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再多的遗憾和不舍都是生命的进程。我们只能往前,用此刻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

  • 3、 读《目送》读后感

    说老实话,没怎么看懂。所以,光写读后感的开头就用了良久。

    刚开始,一直没弄明白,龙应台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她总是说了这个说那个?为什么书一开头说的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和后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目送》这个独一无二的书名又是什么意思?

    带着满心的疑问,我开始探索这个奇特的书的世界

    那些路,那些岁月的路

    如果我想得没错,那么第一章是写对妈妈,对儿子,对生活的情感。

    有些特定的东西,特定的事情,会在特定的时间,让特定的人来完成,而那些人,有时,是一群,有时,仅仅一人,正是有了那些独一无二的人,事,才会有独一无二的果,所以,就有了我们,七彩斑斓的生活。

    不知不觉,想起了小时候,上小学时,小升初的那个暑假,读初中的那段时光,路途中的风景截然不同,陪伴的人儿也有了细微的变化,甚至,辞去了旧面容,迎来了新面容,那一段段美好的时光,岁月,心中五味杂尘

    有些路,有些岁月的路,永远不变的主角,是,我自己

    印,音,影

    第二章,不得不说,有些杂。从香港到老挝,从词语到诗歌,从保姆到朋友,无所不谈,应有尽有。

    像是面对面的,龙应台就坐在我身边,一杯咖啡,一盘糕点,就坐在那儿,看世界,我们聊怎么煮粥,我们聊那些医学常识,聊聊旅行时的见闻,再聊聊二战时期的那些故事。不知不觉,第二章,就这么读完了。

    沙中的印,风中的音,光中的影,几人能够一一捕捉?

    有许多人忙,但是,他们都在忙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茶花、昙花、菊花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设想一下,如果小沈阳的眼睛一闭不睁是一位哲学家说的,你是否会觉得,很有道理?

    每一个普通人,人生就像花,青年时像茶花,香气扑鼻,含苞待放,渐渐,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汗水,到了昙花一般的中年,很少被别人看到最美丽之处,短暂,无闻;好似浓烈,好似平淡,时间从咖啡的热气中流逝,从斑驳的树叶间像阳光般流逝,不知不觉,皱纹像小鱼游到了脸上。不知不觉,变成了灵魂,变成了人们手中白色的菊花

    但,人们,那些手中捧着菊花的人们,应该怎么面对呢?只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但嘴上说的总比做着容易,最终,还是会晚晚睡不着,顿顿吃不香,真正的平和,不容易。所以,我们才会,苦苦追寻,心中的宁静,才会让自己,像茶花一样芳香,昙花一样清亮,菊花一样蓬勃。

    目送自己的儿子去远方发展,目送自己的兄弟去远方生活;同时,又让自己的母亲无奈地目送自己去远方,等

  • 4、 我读《目送》有感800字

    龙应台的《目送》中收录了七十多篇散文。有的是关于作者的父母,有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不过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几篇记录着她与儿子之间点点滴滴的散文——那正是我和我的母亲正在经历的呀!

    曾经的作者也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女孩。然而当她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她学会了很多东西。就像我的妈妈,以前也是一个顽皮小孩。“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为了我,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我想,她一定很爱我。

    有时我对妈妈和我说话的态度十分不满:就像和一个三岁小儿交流一样。遇到新鲜的事分享给我时,我通常只是平静地“嗯”一声来回答她,但只靠这一个字,她是不会罢休的。她认为我太敷衍了事,可我觉着我已经过了大吵大闹的年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是不合适的。

    所以刚读到《十七岁》时,我和作者的儿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我不理解作者一个大人,为什么喜欢把自己的发现指给儿子,像对待孩童一样和已经成年的儿子交流。

    再度,我找到了答案。在龙应台心中,她的儿子始终都是那个活泼小孩。那么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她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没有察觉那个在她身边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已经比她还高,可以和她勾肩搭背了。她只是对我的变化感到失落。

    此后,我对这种交流方式就不那么厌烦了。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就如书上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很少同父母说活了,因为他们会反复叮嘱同一件事,我感到非常无聊。

    本以为只有我的家长是这样的,后来发现连知名作家龙应台都不能免俗时,有点吃惊。通过她的文字,我才明白: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重复提起某件事,这么做是出于对儿子的关心。从她身上我能发现我妈妈的影子。所以我非常清楚,妈妈的唠叨是她爱我的一种表现。

    作者对孩子的爱就是从他们间的点滴琐事中流露出来的。读后一回味,我发现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通过《目送》,我认识到一个新的世界,那个我妈妈眼中的世界。我对于母女之间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从中找到回答。这也正是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吧。

  • 5、 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1200字

    假期读了龙应台的《目送》,书中写尽了作为女儿、母亲、姐妹的她与自己的父亲,儿子,哥哥一次次的聚散离合。一次次的目送也意味着人情的浓淡,一次次的目送讲述了多少沧桑巨变。

    新学期伊始,我和爸爸离开了我们一直生活的营口,来到了大连。爸爸来这里工作,而我也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突然的离别让我感到兴奋和恐惧,兴奋的是我终于可以摆脱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恐惧的是我面临的陌生环境常常让我感到离开了母亲的孤独。

    曾几何时,我一直是她的翅膀下长不大的小小鸟,可是现在我要一个人来面对以前从来不用费心的日常生活,尽管还有爸爸,可他是个工作狂,忙的时候常常自己的顾不得吃饭。

    临行前妈妈收拾好了我所有的该带走的东西,但我们踏上月台,例行挥挥手的一刹那,满载着行将远行的兴奋的我突然发现母亲眼角的泪痕---我是不是太粗心了,还是我太不在意了,我还没有能力去体会她此时此刻的感受。当列车渐行渐远,我依稀能感觉到妈妈一直站在初春的寒风中,列车,也许是我的身影,像一块吸力巨大磁铁,牵引着她的目光,就那样,她会一直望着远方。

    这种经历让我想起《目送》一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作者的儿子安德烈,他在妈妈的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小对母亲的依赖,直到学校门口也不肯松开紧抓着我衣角的小手在通往学校的路上,在茫茫的人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头,与我四目相对,跨越一切。可是当他一天天长大,渐渐对母亲不解,不屑,甚至反感,当他终于有一天远赴异国求学,临上飞机之前,我们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够到他的胸口,很明显,他在极力忍受着这种告别在他等待检查护照的过程中,我一直站在那里,等待他那一次又一次的回眸,但这次,他没有,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动作,自动门咻地关闭了,再开门时,人影全无,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垃圾桶,就那样伫立,静默着

    仔细想想,我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没有象安德烈那样对母亲抵触,但我以后不会吗?我永远不会吗?我不敢答应自己虽然我现在每天都乐此不疲第和妈妈电话汇报、滔滔不绝讲我的新生活,但我会不会有一天面对着她却默默无言吗?我不敢肯定。

    时常想起和妈妈一起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看到我中意的东西,无论多么贵妈妈都会捡到篮子里,而有一次她选了一包自己喜欢的饼干,我竟然说妈妈,这种口味的饼干最难吃了!快放回去吧!在我的印象里,妈妈只对那些被我吃腻了而丢到一边的食品感兴趣,而且那样

  • 6、 目送-读龙应台《目送》有感-1100字

    导语:目送是龙应台大作家的出名的作品,下面小编整理了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_1100字,欢迎阅读!

    目送_读龙应台《目送》有感_1100字

    假期读了龙应台的《目送》,书中写尽了作为女儿、母亲、姐妹的她与自己的父亲,儿子,哥哥一次次的聚散离合。一次次的目送也意味着人情的浓淡,一次次的目送讲述了多少沧桑巨变。

    新学期伊始,我和爸爸离开了我们一直生活的营口,来到了大连。爸爸来这里工作,而我也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突然的离别让我感到兴奋和恐惧,兴奋的是我终于可以摆脱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恐惧的是我面临的陌生环境常常让我感到离开了母亲的孤独。

    曾几何时,我一直是她的翅膀下长不大的小小鸟,可是现在我要一个人来面对以前从来不用费心的日常生活,尽管还有爸爸,可他是个工作狂,忙的时候常常自己的顾不得吃饭。

    临行前妈妈收拾好了我所有的该带走的东西,但我们踏上月台,例行挥挥手的一刹那,满载着行将远行的兴奋的我突然发现母亲眼角的泪痕---我是不是太粗心了,还是我太不在意了,我还没有能力去体会她此时此刻的感受。当列车渐行渐远,我依稀能感觉到妈妈一直站在初春的寒风中,列车,也许是我的身影,像一块吸力巨大磁铁,牵引着她的目光,就那样,她会一直望着远方。

    这种经历让我想起《目送》一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作者的儿子安德烈,他在妈妈的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小对母亲的依赖,直到学校门口也不肯松开紧抓着我衣角的小手在通往学校的路上,在茫茫的人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头,与我四目相对,跨越一切。可是当他一天天长大,渐渐对母亲不解,不屑,甚至反感,当他终于有一天远赴异国求学,临上飞机之前,我们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够到他的胸口,很明显,他在极力忍受着这种告别在他等待检查护照的过程中,我一直站在那里,等待他那一次又一次的回眸,但这次,他没有,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动作,自动门咻地关闭了,再开门时,人影全无,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垃圾桶,就那样伫立,静默着

    仔细想想,我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没有象安德烈那样对母亲抵触,但我以后不会吗?我永远不会吗?我不敢答应自己虽然我现在每天都乐此不疲第和妈妈电话汇报、滔滔不绝讲我的新生活,但我会不会有一天面对着她却默默无言吗?我不敢肯定。

    时常想起和妈妈一起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看到我中意的东西,无论多么贵妈妈都会捡到篮子里,而有一次

  • 7、 目送,惊艳了岁月——读《目送》有感
    目送,惊艳了岁月——读《目送》有感 叶韵舒 人的一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白云苍狗,斗转星移,这在龙应台笔下的《目送》中流露得淋漓尽致。她以细水流长般的笔触将我心中的铅华洗涤,不吐不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只不过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当读至于此,我的心头为之一怔,似苍穹深处独自黯然神伤的云翳被一抹明媚空灵的阳光不偏不倚、洋洋洒洒地照耀。为人子女,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目送,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们在父亲母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岁月从不饶人,我们从蹒跚学步到亭亭玉立,从与父母寸步不离到背井离乡,每当离开家门,脚步多挪一寸,身后炽热的目光便长一寸。纵使一步三回头,也心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唯有目送不远不近,含情脉脉进行着颇具仪式感的无声告别。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那么深情,惊艳了岁月。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恍惚间,物走星移。”读罢,心潮一浪高过一浪,再推敲斟酌,不觉已头涔涔泪潸潸,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父母的青丝逐渐退成银色,额上兀然平添了几道格格不入的皱纹,细腻白皙的纤纤玉指也变得黯然无光。他们也曾红光满面,意气风发。岁月不温不火地叙说着,终有一日,我们也会目送他们。 龙应台面对着父亲的逝世,曾这样叙述自己的心境:“像海上突来的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裂,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我似乎听见了他心在滴血的声音,或远或近又时远时疏,细思恐极,令人不寒而栗。诚然,长长久久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生而为人,离别不期而至,旦夕祸福云谲波诡。子欲孝而亲不待是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最后的目送,将长眠深藏于地下,温暖余下的岁月。 人生须尽欢,亲情趁年华,聚散伤别离,缘尽未有时。世事难料,人生须臾片刻,却道是人间情尽美。目送又目送,须且行且珍惜。

  • 8、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不必追的背影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它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我们这一代的儿女,总是一次又一次将背影无情地留给父母。这自然是有个过程的,从最初上幼儿园哭喊着不愿父母离开,到习惯上学后的安之若素,到开始上寄宿高中时的表面坚强而内心软弱无依,到爸妈送我上大学时候的隐隐骄傲,再到如今,留在大学的城市工作后,就只春节和国庆能回趟家。而结婚后,会有更多的繁杂家事,连一年仅两次的回家机会也不再能好好地陪伴他们。

    算一算,到如今,我已离开父母快18年了。每次父母到火车站送我,进站检票后挥手告别,便再不敢回头,怕回过头去,对上背后那灼灼深情殷切注视的目光。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回苏的火车上,手机停机了,也连不上网络。所有人都在昏昏欲睡,除了精力旺盛咋呼跑闹的小孩。脑子里还在想着,怎样才算是最好的父母。

    我想,天下最好的父母应该是这样,首先是努力奋斗,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起点。这个起点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方面,还应该包括身体健康、眼界视野、独立人格,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爱的能力,等等。等孩子来到这世上,陪伴他最关键的婴幼儿、青少年成长期,珍惜与孩子互相依偎的这十几年缘分,在这十几年中,教会他除了学校所教的知识以外,其他一些基本生存能力,比如适应环境的能力,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然后,就是等他翅膀慢慢长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合乎情理,只要遵法守纪,父母所能做的只是适当提醒、理解并支持他,而绝非一意阻拦,硬叫他依照父母的意愿而改变自身的心意。

    身边太多朋友选择了远方,我们并不是不爱故乡,也不是不爱父母,我们只是愿意在最能奋斗最能吃苦的年纪,勇敢地离开舒适区,在自己最心仪的地方,努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想,做儿女的要明白,一辈子太过短暂,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要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总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而作为父母,应

  • 9、 目送情浓,孝义当头——读《目送》有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全文通篇讲述的是作者每每在茶余饭后或者是在平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悟出的理,明了的情。总的来说这本书道的是世间最厚重的情,悟的是人间最薄情的缘,当中最为触人心弦便是母子情怀。

    就如这片文章的开头讲述的便是作者龙应台在送自己的儿子去机场时在最后的离别中儿子的种种表现可见儿子的已经能够独立,当儿子不要她在相送时,作者便以目光在欣慰与不舍中送去了最长情的告白。

    这便是目送,这便是作者所悟的情谊。我也曾背负着这么一段长情的目送。仍记得

    那个盛夏,婉约月下,幽栏独倚,一弯月光,风飘云散。温柔的月光映入湖面,折射到父亲疲惫的脸上,荡出一条又一条的皱纹,漾出一丝又一丝的父爱。

    拥一份致美心境,在清茶漫过诗香的芬芳里安暖。父亲与我相依而坐,隔着月光水岸,默默对望心灵相牵。父亲的声音传入我的耳边:”儿子,终有一天你会如这月光般闪耀“你又用低沉的嗓音对我说”我相信你。“我不愿负了您的期待。静静得听你梦中的心跳,亲情,让两颗心紧紧相拥。

    父亲如书,而我是他的再版。当晨曦的一缕柔光斑斑点点微凉,那心头的一丝暖化作淡淡一缕香,暖暖相依。在父亲深邃的眼瞳里,我更多看到的是一种希望和期盼在人生的道路上,父亲总会站在我身后无条件的支持我。一字一句用心讲出的话,我烙在心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次在校小升初的考试前在进考场的最后一刻,我回首望向了那深情的目送自此我无所畏惧。

    没错,这便是目送,送的是情,送去的是关怀与希望。龙应台的目送何尝不是这样呢。他目睹这自己爱的结晶智慧的花朵他最心爱的儿子,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可惜代价竟是——离别。然而他并没有挽留而是用目光送走了最温暖深沉的爱——放手去爱。

    随着现在的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为人父母者都在为自己的子女展望未来,因此送别,便在世界各地上演,一幕又一幕揪人心肺的送别,我认为当中最为深情的不亚于目送了。目送里褪去了说出来的离别愁苦,深深驻扎于心扉的关心与挂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目送同样代表的不也是一种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吗?与其选择”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何不选择两袖清风,心无旁骛呢?让孩子放心的大胆的去为自己的人生设定轨迹,勾画蓝图而不为儿女情常忧心

  • 10、 再见——读《目送》有感
    天边的云或淡或浓的飘着,像一团一一团一棉花糠似的,悠哉悠哉地趴在这蓝色的席梦思上。合上被风翻一动的书,怅然所失地叹了口气。 真是不违应台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许第一次并没有怎么察觉到,但渐渐的,你会发现,你在他往后的生活中已无关紧要,甚至成为多余。因为在他的眼中,你只是个碰到什么事都大惊小怪的“乡巴佬”或是一个茫茫人海中的碍物。 告别时都懒得说声“再见”。 上天真的是很不公呵!它让孩子在长大后忘记了你曾经对他灌输的种种一爱一,而让你一直天真的以为:孩子还 是和小时候一样,会朝你撒娇,讲故事......谁都不知道所有都变了,没了。只有上天。 你说,久别重逢难得吗?你说,海枯石烂的诺言会成为永恒吗?你说,快乐会被定格在永恒吗? 那么,你说,你一生与几个人说过再见并实现了呢? 很多时候,缘分尽了,多少个“再见”也弥补不了。 最后,你和他站在地球的两端,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是啊,为何要再道一声添与负担的“再见”呢!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09-20

  • 2022-04-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0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0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2-03-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07-28

  • 2019-09-20

  • 2019-09-20

读我目送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我目送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我目送有感、2024读我目送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