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 > 地图 >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2024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相关栏目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热门栏目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推荐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

(共 5978 篇)

  • 1、 《读书与人生梦想》观后感1000字

    《读书与人生梦想》观后感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人为何活在这世界上,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就如雪漠老师说的:有些人活着,但是他没有自己的思想,思考,所以他已经死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就是看他会不会思考,有没有独立性,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那如何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别或者独特的地方呢?读书,雪漠老师一直推崇着不功利性读书,并不为一时所用,而为一生所用,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并不可能完完全全毫无遗漏的将整个世界看完,所以我们需要过滤性读书读经典,都说经典萎涩难读,但是,正因为它是经典,所以难读,就如雪漠老师的儿子陈老师所说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历史的长流,层层被筛选下来所剩下的精华,好书经得起反复推敲的,经得起反复咀嚼,经得起反复的翻来覆去。一本好书,就如一个独立的人,各有其特色,你需要去发掘这个人身上的特点,不断了解它深入它,到最后你会真的发现,它是真正有生命的活体,就如《百年孤独》的作者在最后写《百年孤独》中的主角死亡时,痛彻心扉,我认为书中人物是作者心中乃至精神上的一部分,说到底就是作者身上的某一个缩影,反应了作者大部分的内心结构,通过书中的人物,无一例外的看见作者当时创作的内心,这不仅仅需要的是良好的写作功底,更需要的是内心充沛的情感,文思泉涌,是看遍人世间疾苦的感受,是身处于那苍茫,辽阔的西夏,是参悟佛教中那一颗诚挚的心,让雪漠老师写出了那些具有生命的故事,满怀信仰,真诚。 雪漠老师的家乡在凉州,在那玉门关的附近,每回想起,总是飘满着淡淡的忧愁,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那里太多的故事,太浓重的信仰,经过那里都不经意的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而莫高窟,敦煌中的千佛,俯瞰众生,让人不得不正面了解自身的渺小,不由的有种成为那佛脚下的一棵小草,甘心脱离尘世,不为名与利,只为了空。 而如今,太多的文学奖项,太多的名与利,虽然奖项的设定就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新老作家们的前进方向,并作为他们的一种人生旅程之中的目标之一,我认为这是没有错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获奖之后的作家再也写不出跟当初一样精彩的作品了呢?我认为这不是巅峰过后的一种退步,而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因为获得文学奖项的作品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思想。文采思想的源泉被订上了规则,变成了水龙头,要则开,不要则关。甚至有些作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自杀,真是令人可惜。而
  • 2、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篇一: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

  • 3、 色彩与人生作文

    写作是一项令人愉悦的活动,它可以让我们达到一个认识语言之美和威力的境界。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让我们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和放松。对于写作来说,要想写一篇好作文,关键在于语言的流畅和情感的真挚。如果您想深入探讨“色彩与人生作文”这一主题,那么不妨来阅读一下本文,相信您会领略到更多的精彩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色彩与人生作文 篇1

    色彩人生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颜色,是它们装扮起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是它们造就了一段如诗如画的青春年华,是它们点缀了我们五彩缤纷的岁月。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色是人生的主色调,热情奔放。它给予人生的希望,给予人奋斗的目标,给予人向上的动力,让每一天都是一首激扬的歌。红色同时也代表泼辣与率真,让我们学会不拘小节,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活力,使生命之泉永不干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色为许多人所钟爱。它是纯洁的`象征,也是美丽的代表。它像一位素衣仙子,使我们进取的心也有宁静的时候,为生活做个总结,替学习写份计划。努力反省自己的一天:如果有失败,千万不要忘记吸取教训;发现自己做错某事,竭尽所能进行弥补。白色告诉我,沉默也是一种金,要“吾日三省吾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提起秋天,人们往往会想到黄色。的确,黄色代表着丰硕的果实,代表着微寒的秋风,代表着自我牺牲的落叶。在万色国中,黄色往往是最鲜艳的。但是,黄色从不教给人“骄傲”两字,它只会永远默默地提醒我们,“谦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黄色告诉我,每一天都应充实地度过,一步一个脚印,是它在鞭策着我们,警告我们光阴不能虚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总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它是那么深邃,那么充满奥秘,同时,也是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朝气蓬勃。它使我知道生活应该充满爱心和信心,充满恒心。更让我懂得,生活应该充满微笑,内心应该朝向阳光,生命应该不懈奋斗。失去理想和丢失目标纵然可怕,但丧失微笑才是最可怕的。人是惟一会笑的生物,既然上帝赐予我们微笑,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生命是一幅美丽的画,需要我们用心中的色彩去描绘,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有人说,人生是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有人说人生是天气,有时春光明眉,有时刮风下雨,还有人说,人生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当喝第一口时,是苦苦的,仔细品味,苦中还带着一丝香甜。我觉得人生

  • 4、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导语: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各位有哪些感受与启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哲学与人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第1篇

    鲁迅说过,“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但是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但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

  • 5、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一)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精选了四十八篇叶老的教育论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有幸捧读这本教育专着,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针对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叶老先生提到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我国教育者的优良传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提出教者必以正,重视以身作则的原则。西汉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说,要当一名好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特征,是人民教师必备的德行。

    叶老在他的论着中将教师的讲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一种是先引起动机再讲,以后者为最有效,在学生接触后想知道的时候才讲,更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求创新、善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会不听教师的话,有的学生还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我们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读完《教育与人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叶老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在当今社会,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是教育竞争的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稳固的专业思想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要有一定

  • 6、 儒学与人生读后感
    儒学与人生读后感 孝,是一切道德的源泉。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说的是父母生我养我的恩惠,是我无以回报的。这中间深切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但也深层次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 无父无母无我百事孝为先。从小到大便听到不少感天动地的有关孝的故事。周老莱子,戏彩娱亲;周郯子,戏彩娱亲;汉郭巨,埋儿奉母;汉董永,卖身葬父。从中无不体现中国古代男儿们的赤子之心。 在倒退几百年间,孝有着它深沉的含义。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是善的。 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对生育自己的人有所亏欠,并且一定要顺从、孝顺、赡养生育自己的人,这是汉文化价值观的公理性基础,也就是说不用论证也没必要论证的道德根基。这个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 那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下形成的孝的观念,虽说不是完美,但是也是有一定值得揣摩的地方。 而现在的孝,有他属于这个时代不同的见解。孝已经不是一味盲目地服从父母,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明白孝不是舍去本性,而是将心分到父母身上,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开心,快乐。而又从社会上上说,孝已不是对特定意义上某人的敬畏和服从,而是为全社会的人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出门时,告知父母自己外出,别让他们担心;父母忙时,自觉的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父母回家时,为他们倒一杯热茶这些小事虽说微弱,但是我们的懂事是他们的欣慰。这有何不说为孝呢。我们不要总说等我以后有钱了,便会好好孝敬我的父母。这些话你不觉的实在是太空了吗?想想等你真有钱的你父母还剩多少青春岁月等你孝敬。而又在想想,你的父母在乎你的钱吗,我认为他们更在乎的是你的心吧 把握每一个孝敬父母的机会,不要让你自己后悔莫及。
  • 7、 人心与人生读后感

    人心与人生读后感(一)

    近一个月来读了梁漱溟先生写的《人心与人生》,虽说相对于同时期其他书籍来说已经非常简洁易懂,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晦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深深的喜爱。我喜爱那种能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的书,梁漱溟先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读这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没人能把人生说的相对透彻。读这本书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以上说过的透彻,二可中国一句古话来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梁先生的书,在人生不同阶段阅读,一定有很大的不同感受。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他的人和他的书,第二部分为心理的认识转变,第三部分为人心的特征,第四部分为道德与宗教等,第五部分为东西学术分途。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关于作者的一些故事,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人类的全部活动能力可以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个体生命所依赖以维持其机体内部日夜不停地活动能力。然后作者介绍了人心的三个方面,即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之后作者讲述了关于宗教和道德,关于生命力,关于道德与习惯,关于迷信,关于马克思伦理学。宗教是一种方法,帮助人提高自己的品德,佛教所谓人天乘、小乘、大乘,乘是乘车、乘船之乘,明显点出方法、工具之意义。道德则要人率真行事,只要你一切老师率真,品德自然渐渐提升,不倾向出世;生命力皆有生来禀赋之一面和后天养成的一面。道德不道德是就看它向上还是向下。梁认为内心自觉之明强方显生命本质,自觉贫弱便随俗流转去了;世俗之见以为道德即是好习惯之谓,这是错误的。好习惯只是生活中所必要的工具条件而已,生命初不在此;迷信,是说人自蔽其明,人为何自蔽其明?心有所牵于外,则蔽生而明失也;梁漱溟认为人生哲学或伦理学应以论究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评价而昭示人生归趣为事。同时,自然界是人的非有机的躯体。即人生息于自然界中,混乎其不可分。从人类历史发展之事实出发,以论究社会理想、人生旨趣者,惟马恩学派,从而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伦理学。最后作者介绍了东西学术分途。对于梁漱溟先生介绍的这些,我有些感触的是人心,其他的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

    对于主动性,梁先生强调了,人和动物之所以区别去宇宙间其他物种,是因为人和动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产生行为。像是水啊,空气也是可以动

  • 8、 《儒学与人生》读后感
    《儒学与人生》读后感 礼学是自古及今一切关于礼的学术活动的总称,是以礼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的学术。从内容方面看,礼学跟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政治、道德等学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同时又相对独立,具有独特的基本范畴和自成的体系。对中国传统的经学或儒学而言,礼学是它们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是从历史的实际情况看,礼学又不完全局限于经学或儒学。 看到过一个关于礼的视频,是一所聋哑学校的校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说到礼是雅,礼是净,礼是静,礼是敬。 礼学是自古及今一切关于礼的学术活动的总称,是以礼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的学术。从内容方面看,礼学跟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政治、道德等学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同时又相对独立,具有独特的基本范畴和自成的体系。对中国传统的经学或儒学而言,礼学是它们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是从历史的实际情况看,礼学又不完全局限于经学或儒学。 在我们古代,三皇的时候行道,五帝的时候就行德,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三王的时候,像周文王、周武王,这三王的时候,行仁。到五霸的时代,春秋战国的时代,行义。义以后这是讲礼,礼是礼上往来,前面三种只有往没有来,义是义务,义务就不能讲报酬。但是礼呢,礼是讲报酬的,这礼上往来,礼是最低的一级;就是真心起用,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还要求报酬,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守不住的话,那就完全是妄心起用,真心全部丧失掉了,全部迷失掉了。礼记打开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无不敬,失去了恭敬心,就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个限度,这怎么得了,全迷了,礼没有是全迷;礼还有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线光明存在。所以儒家著重在礼敬。
  • 9、 文化与人生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文化与人生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化与人生》这本书是由贺麟先生编纂完成。贺麟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我国的哲学教授张祥龙曾这样说;“贺麟先生是引导我走上哲学之路的恩师,他的学识和人品是我所崇敬和终生感怀的。”并表示贺麟先生在他那个时代的哲学界中属于出色之列。

    坦然的说,作为一名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90后,《文化与人生》是我读过的第一部涉及到哲学,伦理,文化和人生等方面的著作。也是我读过的最有深度的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它更需要的是读者的深度思考和对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纵向理解与把握,此外它也要求我们对西方哲学和文明进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当然也正因为它的深度与难度让我认识到文化的深厚意蕴,文明的伟大魅力与自己的浅薄。而这,也正是我的收获之一。

    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前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并且根据个人读书思想和生活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这些解答所取的途径,似科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篇中大都亲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体察到的新意思,以及与青年朋友们谈心论学的观点。寓个人的哲学见解以浅近的方式于各篇中,并希望引起读者的哲学兴趣进而启发他的哲学思想。当然,他也成功了。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感受较为深刻的当属人生问题及其引发的其他问题。贺麟先生在论人的使命,信仰与生活,理想与现实,乐观与悲观,自然与人生观念与行动等数篇文章中着重与剖析人生问题,并寓人生问题于大的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差异之中,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使文章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深度。在信仰与生活中,他剖开政治经济道德,对信仰进行客观研究得出客观原则,进而才通过信仰的功用种类过渡到文化与政治,在文章的最后则自然的谈起青年的政治信仰问题并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凡是学者专家以及有知识的青年,均应该有政治信仰,或均应该培养成健全的政治信仰和正常的政治兴趣。足以表明他对青年的关爱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也正是这点,改变了我以往对哲学家的凭空的印象,哲学家并不是空想家,他也是根植于生活,发现与生活,同时深深的思考和关心着生活和伟大祖国的命运。

    在文化方面,可以说贺麟先生是学贯中西。可以说文化问题及这本书所透露出的文化的巨

  • 10、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大全)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哲学与人生》探讨的,正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谈及哲学,首先应该明了的,不是为什么要学哲学,而是什么是哲学。只有清楚哲学的含义,才能进一步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去运用它,从而让它与人生达到融合。什么是哲学呢?傅佩荣在《哲学与人生》中所解释道,哲学的含义,是“爱智”,即爱好智慧。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爱,是指温和而理性爱。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温和且理性的态度去思考哲学,这样才能更清晰地明白和体会到哲学的含义。与此同时,爱好智慧的含义,也应当重视。爱好智慧强调的是追求智慧的过程,而并非拥有智慧。希腊社会有一句话,“哲学起源于惊讶。”哲学所重视的,是不断思考,不断追求的过程,“爱智”,要求我们不停地质疑余询问,永远等待着接受惊讶。追求智慧是个提升自我而使人满足的过程,那么,本身是否是一个智者,也没那么重要了。进一步思考,如何去追求智慧呢?《哲学与人生》告诉我们,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是保持好奇。人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周围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各种意识,因此,我们对美丑的评价,对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基本是一样的。当所有都一样的时候,如何创新?社会如何发展?这个时候,哲学的作用便能显现出来了。哲学让人保持好奇,去思考,那些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否真的就应该如此?是否还可以改变?是否还可以更好?追求智慧的思维方式应当是理性的反省。周围环境和过去的岁月所带给我们的经验,是丰富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的。我们不能对外界所有的一切信以为真,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质疑自己的一些不知何时就已经被固化的观念。理性反省最好的方式,是要有整体观点。在日常交谈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观点相同交谈甚欢,观点相悖终止话题,或者背地里相互使绊。奇葩说是近年来很火的辩论类的综艺节目。辩题是抽签决定的,很多时候辩手需要捍卫的,是自己原本并不认可的观点。陈铭说:“辩论最有意思的,是需要不断地切换,不断地放下过去,把那个最认真坚定的东西换到一个新的领域中,然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空打开了。”精神世界,价值世界的追求,永远是百花齐放的。改变固化的思维,用理性的反省去追求智慧,这就是哲学。哲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02-05

  • 2023-05-21

  • 2019-09-20

  • 2022-12-23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4-26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3-04-0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7

  • 2023-05-17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24

  • 2023-05-15

  • 2019-10-29

  • 2021-12-31

  • 2019-10-23

  • 2019-10-23

  • 2023-06-28

  • 2019-09-21

  • 2019-11-06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1-12

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2024读书与人生梦想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