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 > 地图 >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2024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范文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相关栏目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热门栏目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推荐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

(共 2829 篇)

  • 1、 《走自己的路》读后感2024范文
    今天,我读了《走自己的路》这篇文章,对墨守成规有了新的理解。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毛毛虫实验和肯莱文走出沙漠的故事。法国科学家法伯把若干个有跟随者习性的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圆,并在离花盆几寸远的地上撒上一些事物。结果,这些毛毛虫因为跟随别人绕圈走,终于死了。肯莱文的故事也很有意义。比塞尔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曾多次尝试着走出沙漠,却都没有成功。原来,这里的人都走别人走过的路线走,并且没有确定一个准确的目标,所以走不出。 读了这两则故事,我感触很深。 爱迪生被世界公认为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了二千多样东西。如电灯。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已经有了煤油灯、蜡烛等照明工具,如果爱迪生认为,本来就该用煤油灯或者蜡烛等工具照明,而不想制造更加方便的照明工具,那到现在,也不会有电灯。也正是因为,爱迪生他不墨守成规,想制造出更加方便的照明工具,所以他才会尽一切努力,制造电灯。 墨守成规有利也有弊。有时候,你进行创新,反而会误了大事。 记得我们的语文老师说过:现在你们还是小学生,作文自己写是写不好的,所以,你们要多看作文选,多背作文。在习作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都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背作文书上的,只有我不同,进行了创新,得了优。但考试的时候,我还是会墨守成规,否则,我大胆创新,反而会让改卷老师觉得不好。 结合文章和这件事,我对墨守成规有了更深的理解墨守成规,固然不容易出错,但是若与众不同,就会有更惊人的发明与发现。
  • 2、 多数人死于贪婪 读后感(3)篇
    多数人死于贪婪 读后感 第(1)篇

    我一直以为演员雪村和慕容雪村是同一个人,因此在很流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没看,到现在都没有看。现在百度出演员雪村也慕容雪村的照片相对比,好吧,我还是觉得演员雪村比较顺眼。

    以上都是一个笑话,凭一付外在的皮囊去判断一个人,这是非常有失公允的事。慕容雪村虽然在红尘里吃得白白胖胖,但他的文字却是非常好的,至少我一读就喜欢上了。

    昨天,我把慕容雪村的《多数人死于贪婪》这本书看完了。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白领与一个巨富的故事。巨富第一次见到白领时就送了他一只价值不菲的笔,白领不知道这只笔的价值,所以这只笔让白领被老板以为他是富二代,就送了他一道名菜叫炒鱿鱼。

    巨富从来不在白领面前炫富,只是神秘地告诉他:你很像我。像一个穷人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所以白领只把巨富当成一个普通的朋友。当有人告诉白领这只笔的价格后,白领开始做梦了。他希望巨富能送给他一些财富,然而当巨富不再装穷时让他到家里挑一件东西时,白领看似普通的装饰品中,选了一台电脑。他以为这台电脑是最值钱的,结果巨富把白领一一看过的东西点出了当时购买的金额。白领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但他被巨富赶出了家门,连电脑都不让他带走了。

    后来,巨富还是让白领过上了他想像中的富人生活,他过上被原来贫穷限制了想象的生活,直到他再也回不去再过月薪四千的 生活。当一切的奢侈生活都已经变得厌倦时,巨富带他参加了一个拍卖会,他看中的东西,巨富全买了给他,包括全球仅有一件的用几千个婴儿皮和眼睛做成的人皮马甲;巨富带他吃了一顿饭,那顿饭的主题就是人肉宴,人体各个部分做成的菜肴等等,还有一些珍稀动物。这顿饭之后,白领死了。他死后被人发现时,他的身边有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的全是钱,数都数不清的钱。

    我不是在剧透这个看似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然而故事只是一个故事,让人透骨寒的是这本书的后记:未来千年,人类必将灭绝。三十一是一个月的长度。我再提醒一次,未来一个月里将发生些什么: 一百万公顷天然森林消失;五十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八百万人出生;十五亿吨废弃物排入大海;四千五百万吨污染物排入大气; 一千五百种生物灭绝。——慕容雪村

    这些文字一点也不好看,更不温情和浪漫。昨晚解姐姐的一篇文章发布,她在文中写到一些人到绿草坪上烧烤,他们所美食装到了肚子里,把快乐发到了朋友圈,就是走的时候留下一地的狼

  • 3、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书笔记
    《多数人死于贪婪》内容简介:幸福取决于要的多少,而不是要到多少。一条围巾干掉一年的收成,一件皮衣打败了一群牛,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哲学,他活着的时候一个月值一千八,他死了只值十个月,我拿着那笔钱数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想,我的父亲多么便宜啊,开了一辈子车,最后只值一个轮胎价。而我呢,找死的时候能卖多少钱?女伴们都说:女人啊,如果有人肯为你杀人,那你就是天下最幸福的。我是女人,我恨你,你这个杀人犯,可直到头发全白我才明白:原来这一生啊,只有恨你的时候最幸福。 作为慕容雪村这样一个善于写生活中的罪恶与丑陋的文字工作者,和那位想得诺贝尔的莫言是否有相似之处? 时至今日,我明白一点,慕容君更为纯洁,因为他从未向谁扬言过他将为某一文学奖项奋斗过。同时,我也相信,一个写恶的人,内心再善良不过了。 不大喜欢之前《伊甸樱桃》这个名字,改名为《多数人死于贪婪》

  • 4、 多数人死于贪婪读书笔记

    我一直以为演员雪村和慕容雪村是同一个人,因此在很流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没看,到现在都没有看。现在百度出演员雪村也慕容雪村的照片相对比,好吧,我还是觉得演员雪村比较顺眼。

    以上都是一个笑话,凭一付外在的皮囊去判断一个人,这是非常有失公允的事。慕容雪村虽然在红尘里吃得白白胖胖,但他的文字却是非常好的,至少我一读就喜欢上了。

    昨天,我把慕容雪村的《多数人死于贪婪》这本书看完了。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白领与一个巨富的故事。巨富第一次见到白领时就送了他一只价值不菲的笔,白领不知道这只笔的价值,所以这只笔让白领被老板以为他是富二代,就送了他一道名菜叫炒鱿鱼。

    巨富从来不在白领面前炫富,只是神秘地告诉他:你很像我。像一个穷人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所以白领只把巨富当成一个普通的朋友。当有人告诉白领这只笔的价格后,白领开始做梦了。他希望巨富能送给他一些财富,然而当巨富不再装穷时让他到家里挑一件东西时,白领看似普通的装饰品中,选了一台电脑。他以为这台电脑是最值钱的,结果巨富把白领一一看过的东西点出了当时购买的金额。白领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但他被巨富赶出了家门,连电脑都不让他带走了。

    后来,巨富还是让白领过上了他想像中的富人生活,他过上被原来贫穷限制了想象的生活,直到他再也回不去再过月薪四千的生活。当一切的奢侈生活都已经变得厌倦时,巨富带他参加了一个拍卖会,他看中的东西,巨富全买了给他,包括全球仅有一件的用几千个婴儿皮和眼睛做成的人皮马甲;巨富带他吃了一顿饭,那顿饭的主题就是人肉宴,人体各个部分做成的菜肴等等,还有一些珍稀动物。这顿饭之后,白领死了。他死后被人发现时,他的身边有一个篮子,篮子里装的全是钱,数都数不清的钱。

    我不是在剧透这个看似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然而故事只是一个故事,让人透骨寒的是这本书的后记:未来千年,人类必将灭绝。三十一是一个月的长度。我再提醒一次,未来一个月里将发生些什么:一百万公顷天然森林消失;五十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八百万人出生;十五亿吨废弃物排入大海;四千五百万吨污染物排入大气;一千五百种生物灭绝。——慕容雪村

    这些文字一点也不好看,更不温情和浪漫。昨晚解姐姐的一篇文章发布,她在文中写到一些人到绿草坪上烧烤,他们所美食装到了肚子里,把快乐发到了朋友圈,就是走的时候留下一地的狼藉。想来这些人的素质也就不过只值他们身上

  • 5、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5篇

    《多数人能走的路》一书由鲁贵卿和雪静所著,这是一本董事长写给职场人的心里话,告诉我们在职场中,我们要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就今天每个职场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精选5篇。

    4

    相信每个人在步入职场之初,多少会有一些迷茫和失措,此时品读鲁贵卿教授的《多数人能走的路》,如同喝下一剂良药,职场里的敢问路在何方即刻有了很好的解答。鲁贵卿教授以亲身经历、实践、思考为背景,例举出真实的职场案例,为初入职场的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阅读这本书,让我在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职业作为、职业精神、职业领悟5方面有所感悟。

    《多数人能走的路》这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领悟,感()恩在我知的十年里能有幸拜读鲁贵卿先生的著作,在今后的职场生涯里,我将用这本书蕴藏的深厚底蕴时刻自我反省、对照自身,坚持树立正确的职场观,明确前进方向,走向光明!

    5

    通过《多数人能走的路》的阅读,让我更明白如何面对职场的机遇和挑战。入职已经7年多,以前对于现阶段自己工作的内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工作的意义一直没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但鲁贵卿先生通过自身成长成才的人生经历,多年领导管理企业培养选拔人才的过程,为我们初入职场的菜鸟提供了职场更为长远直观的认知。

  • 6、 大多数读后感通病

    问诊“读后感”——对解决“读后感”常见问题的行动研究摘要:跳不出思想的闸门,感受之路就会越走越窄,问诊“读后感”。对中心的挖掘越深,对原作的感受就会越深。傀儡般的照着别人的脚印往前走,精彩只会留在别人的手册上。“读”是领悟,“感”是又一次的创作,是思想的又一次洗涤。套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哈姆雷特必会创造出一千本《哈姆雷特》。一、问题诊断平日诊“文”颇多,近来多有“读后感”光顾,一番“望闻问切”,

    一、大致病情悉数列下:

    (一)对文意的概括长诊断病因——

    ①泛泛而读:信马由缰的阅读导致主要内容的叙述“零散片面”。“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作。

    ②草草而书:欠缺技巧的概括使得主要内容的书写“有始难终”。翻开孩子们那篇幅不算短的“读后感”,发现对原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几乎占去大半地盘,颇有以“缩写”取“读后感”而代之的意味。就如同一部精彩的剧作,配上冗长而枯燥的介绍及宣传,使得观影者失去了本应有的兴趣。

    (二)对文本的感受浅诊断病因——

    ①复述多:轮番的引述好似轮番轰炸,“感”毫无立锥之地。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②感点杂:纷乱的感受充斥大脑,说不清理还乱。读完一篇文章,感受会很多,那么哪一点会令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呢?学生似乎还难以着头脑。

    (三)对重点的拓展窄诊断病因——

    ①吝于思考:写作的压力大于感受的魅力。所谓“有感而发”,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哪些与书中相近、相似,哪些与

  • 7、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导语: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

  • 8、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我们为什么不成功?每次听到有的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就感觉这个人文绉绉的,竟然喜欢这么严肃的问题,而且会很排斥这样的人,因为第一反应就是马上他就要长篇大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你。但是看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会想问这样的问题。这本书出自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之手,前期没有做过任何的宣传,就达到了三千万的销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排了二十年;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看完了全书,可能每个认真拜读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罢了,全书的重点都在围绕一个词成熟,没错,斯科特派克医生用整本书来教我们成熟,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功。

    自律是成熟的第一步。自我约束的能力几乎是每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学习自律是一个持久战,这个过程是一个选择痛苦的过程,但通过自律我们可以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也在教育我们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这是我们成熟的基础。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我们很难解释爱是什么,可有每个人都需要它,父母慈爱的抚摸;爱人深情的拥抱;朋友坚实的臂膀;比起自律,爱似乎是一个轻松的词汇,但其实,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很多人的成功和自律都是因为内心有爱的缘故,心中有爱的人,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更能有宽广的心胸和笃定的态度去应对,而这,也是即将成为成功人士的关键步骤。

    自律的目的是解决人生的问题;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宗教不是牛鬼蛇神,而是对事物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如果能有一点小运气那就更好了。斯科特派克医生对于心智成熟的定义并不严苛,每个成功的人如过读完《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相信一定以为是为自己写的自传。通读全书,你定会了解平凡人与成功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 9、 走自己的路_800字

    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走路,虽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景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面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两人的脚印,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一条通往沼泽地对岸的大道,看,已经有这么多人走了过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泽的对岸。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烂泥。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很可笑,也很可悲,总是在想: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走另一条路?然而。我又觉得这种现象不足以为奇。人就是有丛众心理,盲目地追随大众,总是认为大家觉得好的就是好的,这似乎已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好象大家都这么认为:如果你不敢搞“特殊化”,大家便会排斥你,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的人总是追求潮流,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东西总是深入研究并刻意模仿,结果忽略了自己的个性。模仿只是你模仿得好,并不是你自己做得好,我觉得拥有自己的个性才识美的。如果看到别人的衣着搭配得好,自己也跟着去穿,即使这样根本不适合自己,然而别人穿得好,那是别人的事,并不代表自己也会穿得好看,或许相反地会引发“东施效颦”的笑话。

    听过一句话吗?你就是你命运的设计师,除了你,谁也主宰不了你的命运,当我们对某事难以下决定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许别人是好意的,然而听不听就由你自己决定,因为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中。如果你是确定目标的,那就不要动摇,要坚决地走下去,即使别人再三劝告你,但这样做的条件是必需是正确的事。

    走自己的路吧!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不如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10、 走自己的路 (400字)

    走自己的路

    读《冠军是怎样得到的》有感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塔的顶端,周围有一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

    竞赛开始了,围观的蛤蟆有的说:真难为它们,它们达不到目的的。

    有些蛤蟆开始泄气。但还有一些蛤蟆在努力。

    围观的蛤蟆们又说:太吃力了,你们达不到的的。

    其它的蛤蟆都被说服了,只有一只还在努力。最后,它获得了冠军。

    记者们围上前问:你怎么能够做到?

    蛤蟆没有说话,这时人们才知道,它是个聋子。

    这是我今天读的一个故事。在人生这条坎坷的旅途中,有很多时候你需要放弃,但你不要轻易地说:这一步,我走错了。也许,你这一决定是最棒的,因为有时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我们要想到放弃后的结果,再做出决定。在我们生活中,也不能随便听信他人的意见,虽然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也要慎重考虑,慎重决定。

    如果在生活中,有人说你无法实现你的梦想,你,就应该做个聋子。

    因为但丁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 2019-11-06

  • 2019-10-22

  • 2019-09-23

  • 2022-04-11

  • 2019-10-24

  • 2023-04-26

  • 2019-09-23

  • 2021-07-31

  • 2022-11-25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3-03-25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23

  • 2022-04-11

  • 2019-09-25

  • 2019-11-11

  • 2019-10-29

  • 2021-05-27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1-11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
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2024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多数人能走的路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