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 地图 >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相关栏目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热门栏目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推荐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共 4564 篇)

  • 1、 2024最新读书心得: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忏悔录》中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忏悔录》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1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忏悔录》心得体会}.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

  • 2、 心得:读《忏悔录》读书心得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忏悔录》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m.dhb100.com/

    读《忏悔录》读书心得1

    作者倾其思想,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挟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文一开始卢梭就写道:“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样迫切的言辞又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真挚、诚恳的精神家园中去呢?

    在他近似于迷雾样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章章小片断中贴近他的回忆,他的心灵,在文字里与他或激昂或沉默或抑郁或舒畅或快乐或平静或热烈的起起伏伏、若浓若淡的叙述中行进,去领略他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去探寻他经历的爱恨情仇、恩怨变迁。

    卢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他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死亡,父亲由此对他又怜又恨。他的父亲伊萨克与他母亲苏萨娜自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父亲自失去爱妻后,每每从他的身上找寻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拥抱幼小的他而泪眼朦胧。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给予了他。

    这位身为宫廷钟表匠的父亲,不仅有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手艺,还特别喜欢读书。在卢梭五、六岁时,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书全部拿出,拣出书来一段段读给卢梭听,然后轮流阅读,直到夜晚,通宵达旦的看书。父亲用这种方式忘却丧偶之痛,无意中给卢梭营造出一个读书的环境,以至于童年的卢梭到了无书不能眠的地步。“这种危险的方法,不久便使我得了极端娴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对事物本身还没有一点儿概念,却已经了解到所有的情感了。”父亲以读书为游戏打发时日的作法,给卢梭早期心灵注入了知识的芳香,这种无为而治也催发他心智过早的比别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爱好音乐,这又让他多了一种喜好。也许秉承了他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加上他父亲与姑姑的无比关爱,卢梭自小性情温和,很逗大人喜欢。

    直到父亲的因故离家,卢梭住进他舅舅家与表哥一道生活才一开始面向社会。进教堂做弥撒时,他遇上了他一生第一

  • 3、 2024最新读书心得:读《忏悔录》心得感悟

    《忏悔录》中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忏悔录》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www.dhb100.com

    读《忏悔录》心得感悟1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忏悔录》心得感悟}.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第一次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

  • 4、 2024最新读书心得:读《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忏悔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www.dhb100.com/

    读《忏悔录》读后感1

    作者倾其思想,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挟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文一开始卢梭就写道:“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样迫切的言辞又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真挚、诚恳的精神家园中去呢?

    在他近似于迷雾样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章章小片断中贴近他的回忆,他的心灵,在文字里与他或激昂或沉默或抑郁或舒畅或快乐或平静或热烈的起起伏伏、若浓若淡的叙述中行进,去领略他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去探寻他经历的爱恨情仇、恩怨变迁。

    卢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他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死亡,父亲由此对他又怜又恨。他的父亲伊萨克与他母亲苏萨娜自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父亲自失去爱妻后,每每从他的身上找寻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拥抱幼小的他而泪眼朦胧。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给予了他。

    这位身为宫廷钟表匠的父亲,不仅有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手艺,还特别喜欢读书。在卢梭五、六岁时,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书全部拿出,拣出书来一段段读给卢梭听,然后轮流阅读,直到夜晚,通宵达旦的看书。父亲用这种方式忘却丧偶之痛,无意中给卢梭营造出一个读书的环境,以至于童年的卢梭到了无书不能眠的地步。“这种危险的方法,不久便使我得了极端娴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对事物本身还没有一点儿概念,却已经了解到所有的情感了。”父亲以读书为游戏打发时日的作法,给卢梭早期心灵注入了知识的芳香,这种无为而治也催发他心智过早的比别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爱好音乐,这又让他多了一种喜好。也许秉承了他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加上他父亲与姑姑的无比关爱,卢梭自小性情温和,很逗大人喜欢。

    直到父亲的因故离家,卢梭住进他舅舅家与表哥一道生活才一开始面向社会。进教堂做弥撒时,他遇上了他一生第一

  • 5、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1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2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

  • 6、 《忏悔录》读书笔记

    今天基督徒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读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只存在着公事化而已;祷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甚至只存在着形式化而已;聚会的热情越来越弱了,甚至只存在着责任感而已。

    今天基督徒的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状态:基督徒的生活只剩一下招牌而已,而已经失去了基督徒的生活内涵:简仆、圣洁、真诚等,于是基督徒的生活越来越世俗化,凡世人所用的手段,基督徒也统统用上,可能比他们用的更精。这样的思想观念的主导下面,基督徒的生活离罪恶越来越接近了,散失了基督徒生活的属灵原则。

    基督徒需要重寻奥古斯丁式的忏悔精神传统,让基督徒的生命越来越圣化,让基督徒的生活越来越圣化,同时,也让忏悔精神把基督徒更高境界的生命状态。

    一个基督徒的属灵生命越来越向高峰攀登时,越来越需要忏悔精神,也就是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污秽,说时他已经进入了圣洁的海洋,就如保罗一样,他的生命境界越来越来高的时候,他不断的发现自己是一个罪人中的罪魁,这一种的承认并没有使他的使徒地位受到动摇,也更没有使人轻视他,更没有使他名声大跌。反而使人更加尊重他,因为他已经是一个真正圣洁的人。在忏悔精神的促使之下面,使他更加与神接近。

    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忏悔精神,只能造成基督徒越来越麻木,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时,没有了一颗会不会得罪上帝的敏感之心,没有这样的一颗心,使基督徒对是与非、对与错的辨别能力很弱,很容易受到罪恶的诱惑,受到诱惑犯罪之后还感觉不到自己已经犯罪。只有具有忏悔精神的基督徒,对小罪恶有大敏感,使基督徒的生命更纯洁,让生命中的污秽渐渐被 炼尽。

    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忏悔精神,只能造成基督徒越来越世俗化,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时,没有以真理的准则去判断可不可以做,而是以什么好处或利益去判断可不可以做。在这现的主观思考的导下,基督徒离真理的准则越来越远了,同时忏悔的精神也越来越弱,当基督徒相似时,基督徒的忏悔精神完全给丢弃了,于是形成一种主观思想,基督徒还需要什么忏悔吗?忏悔精神可以让基督徒更加属灵化,一举一动深深的表达出属灵的原则。

    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忏悔精神,只能造成基督徒越来越远离上帝,没法真正体会到以马内利的精神,反而只把以马内利当作一个宗教标志而已,或都一个广告词而已,而已经完全失落了真正的含义就是神要与你同在,这一个真实的应许。一个不能体会上帝同在的人,也就是忏悔的精神越来越远了,感受不到什么地方,或什么事情需要向神忏悔,在这样的主观思想

  • 7、 卢梭《忏悔录》读书笔记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认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理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寻找上帝的形象。

    如何寻找?既是通过记忆,也是通过期待。奥古斯丁对自我的记忆,不仅追溯到常人无法记得的幼年,甚至提出在出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于何处的问题。而且通过对生平的追忆,奥古斯丁细致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恶的两股力量作为对立的意志在他心灵内部的长期争斗。 他认为,从婴儿时期开始,人就充满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对生平的记忆,就是为了不断确认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量;而记忆不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过生命,往生命之前无限延伸,就是因为这股力量最终来自先于一切生命的上帝。其实,这股向善的力量就是内在于心灵的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创造人的初始所赋予人的恩赐。在《忏悔录》的每一章开始叙述或者讨论之前,以及在全书行文的各处,都充满了奥古斯丁对《诗篇》的引用。布朗(peter brown)在他撰写的传记《希波的奥古斯丁》中指出,《诗篇》的祈祷语言,是奥古斯丁所能找到的,能够表达他写作《忏悔录》的深沉动机的唯一语言。 而祈祷语言所呈现的正是一种期待的姿态。奥古斯丁的记忆和忏悔,始终处在一种朝向上帝、朝向永恒幸福的期待的指引之下;《忏悔录》的全部写作,都在这种期待中获取力量。属尘世的记忆和期待之所以显得虚无,是因为所记忆和所期待的,顶多是短暂而相对的善好;更不用说,如果记忆和期待的对象是罪的快感给心灵留下的影像,那么人将在时间中彻底沉沦,无法摆脱罪的习惯对心灵的桎梏。 但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却不同,因为这时记忆和期待的对象乃是最为真实的存

  • 8、 忏悔录读书笔记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 9、 读梁超然《文艺沉思录》

    现在来品味《文艺沉思录》这本集子的味道,并掂量它的分量,是有意思的。

    收集在这本集子里的绝大多数文章,当其在报刊上发表之时,都是些不趋时之作。当时中国文坛上轰轰然滚动着诸种披金挂彩的时髦声响,梁超然先生的这些文章则属于另一种声音。1987年和1988年两年期间,梁先生就曾顶着舆论大潮起劲地敲边鼓。先是写《鲁迅、柏杨异同论》、《再论鲁迅与柏杨》,对当时极为走红的《丑陋的中国人》和大陆版编后记提出批评,给大骂祖宗的疯狂比赛泼了一盆该泼的凉水。接着就是对被超高温的宣传着的《河疡 )),一口气写了4篇短文,历数其谬误。梁先生就这样一路写来,对诸如性文学,玩文学、文艺商品化,人体热、崇洋媚外、洋压力、娱乐片主体论等等,都用他那鞭辟入里,泼辣流畅的短文,直言不讳地说出与当时的时髦观点相左、相悖的话语。

    这就是梁先生的不趋时。不趋时的另一而该是追赶时髦。与不趋时相比较,追赶时髦好像容易许多,只要跟上时尚行就行,就是后来被证明是跟错了,也是人多势众,谁也不能怎么样。而不趋时却还能做到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则绝对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这里极需要才识。当有人声称柏杨继承了鲁迅先生意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正视现实的优良传统,说柏杨的崇洋也就是对鲁迅拿来主义的发挥时,梁先生便凭

    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稳和刘鲁迅伟大人格精神的精深把握,驾轻就熟般写了《鲁迅、柏杨异同论》等,文章流畅质朴,为立论服务的材料左右逢源,足以使持异议的人们膛目结舌。在这里,作者的才识,就这样自然地转换成为文章的力量。《河殇》正走红时,梁先生的第一篇谈《河殇》的文章就是评《河殇》的大胆,有力地揭露了这部被当时的评论界吹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学术文化片的反学术、反文化的硬伤。比如,《河殇》说:我们的文明史就从大禹开始。梁先生便问:气黄帝、炎帝以前或者在编撰者的眼中属于不可信的传说时代,:编撰者们可以从略不计。那么,是谁派大禹治水的呢?禹的父亲鲸又是在禹之前还是禹之后呢?禹之前算不算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要是不算,为什么《河殇》的编撰者又大谈什么黄帝、炎帝的大战?如此种种,梁先生顺着《河殇》的妄说,毫不费劲地发现了的情绪是如当今的一些幼稚青年问父母:我们爷爷为什么不给我们留下金条、外汇,一般地埋怨中华民族多次失去发展资本主义的千载良机;《河殇》的坐标

    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河殇》给中国亮出的指示牌便

  • 10、 时代的召唤—读《成功启示录》有感,《成功启示录》的读后感

    时代在前进

    人们总想以其纷杂的步伐跟上时代的进程。反思过去、展望未来,锐意改革。当21世纪来临之际,我们不禁发现从社会心理到文化心理,从思维定式到知识结构.都进行着迅速的裂变与重新组合。是应该守旧还是开放,是参与到社会、参与到竞争,还是端着饭碗等饭吃、把校门当成是隔离世界的一堵培?

    怀着对新的时代的思考,我打开了(成功启示录》这本书,去了解作为当今站在最高峰的一代青年他们的思维行动。而当我合上书的时候,我却真正地感受到改革与我的脉搏一起在激烈地跳动!

    太阳出来了,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车辆来去匆匆,像抱信的使者,昨日已经古老。如果照着过去的多教少教,教好教坏一个样能行吗?如果仍让学院的老师们当苦行僧,无法给予应得的福利,又能行吗?当我们的科学家们面对着这些问题时,他们沉思过,迷惘过,但最终选择了面对,选择了改革。

    首先是市场。让科技成果躺在保险柜中?不行!让科学脱离社会?不行!要有自己的高新技术公司,把科研成果的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要主动引进科研项目和资金,取得社会效益与个人效益。我们的科学家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推倒了科研与社会之间的隔墙。

    接下来是制度。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摆脱大锅饭的束缚。主动引进人才,打破学院式的研究方法,与他人竞争,与国外竞争,从而将研究工作一举搞活。

    第三步是教育的体制、内容。当我们的科学家带领着新的一代青年时,他们的目光比任何一代都远大!强调人的个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要既博又专,鼓励出国交流,砍掉那些三四十年一成不变的旧课程谁又不能不为他们的大胆举措赞叹呢?

    作为一代科学家,他们的爱国之情促使他们回来.更促使他们一步步走上了改革之路,从一个个学者转变成一个个复合型的人才;而这似乎又非他们的本职所在,他们大可墨守成规,泰然处之。显然,这一切行为都需要勇气与魄力!然而反对与保守的人们咒骂他们,把他们的牌子扔进垃圾筒,把他们家中的电话切断,他们的自行车被人放了气,状告的匿名信一封又一封,信箱被砸,计算机被损坏,除此之外更是流言四起!试问又有谁看到这些不感叹的呢?改革太难了!但他们还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时代的使命,回应了这一时代的呼唤!

    商轶吴起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中华民族的变革之路崎岖坎坷。前面是荆棘丛生,另一边是嘲笑阵阵,好心人劝他们,放弃吧!但勇敢者说,不,我要奋斗!是的,我们都要奋斗,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奋斗!

  • 2019-11-08

  • 2019-11-08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1-12

  • 2021-08-13

  • 2022-11-17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8

  • 2023-04-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07

  • 2019-09-25

  • 2019-10-19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卢梭忏悔录有感,2024读卢梭忏悔录有感,教您怎么写读卢梭忏悔录有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