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忏悔录的读后感 > 地图 > 忏悔录的读后感,2024忏悔录的读后感
忏悔录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忏悔录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忏悔录的读后感推荐
忏悔录的读后感

(共 536 篇)

  • 忏悔录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由于儿时的不幸,一种正义感便在让-雅克·卢梭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这种感情伴随了他整个的一生,并构成了他信念的基础。《忏悔录》成为法国教育系统让青年人研读最多的经典作品。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忏悔录》的读后感1500字精选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忏悔录》的读后感”。

    《忏悔录》的读后感【篇1】

    在这本简短的忏悔录中,列夫托尔斯泰勇敢地坦白了他现在认为自己过去做过的无意义的蠢事。他一方面否定自己和周围人空虚的生活,一方面又试图通过理性推断获得生命的真谛,结果却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用文中的话说,他就像一个吊在深井中的人,外面是猛兽,下面是恶龙,而暂时支撑他的藤条,随时都有可能被老鼠啃断。

    我在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不得不佩服托尔斯泰的勇气。在他当时那种“功成名就”的状态下,还能如此冷静、理性地剖析自我,并且全盘托出,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另外,我也折服于托尔斯泰的逻辑思考能力。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确应该是“文理”皆通的。

    但是,我不同意托尔斯泰关于生命无意义的分析。我不认为人终究要死去是虚无生命的证明,恰恰相反,正因此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赋予它更大的价值。我同意乔布斯和钱穆的观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增加后来人的选择性。makeadifference!

    后来托尔斯泰想通了又投向“不理性”的宗教,在我看来很难理解。但是,旁观一位智者严密地审视自己、艰难地做出改变,亦给人启迪。

    《忏悔录》的读后感【篇2】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

  • 2、 忏悔录的读后感6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忏悔录的读后感”。

    忏悔录的读后感【篇1】

    卢梭的童年是可悲的同时又是幸运的,刚出生时,母亲便因难产而逝,父亲对他又怜又恨。他父亲时常从他身上抓摸出母亲的影子,给予他全部的爱。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卢梭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读完了自己家里的藏书,他还外出借书阅读,从外祖父那里卢梭获得了许多使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这广泛的阅读无疑使他憧憬自由、追求民主和谐。

    晚年卢梭写成这本《忏悔录》用以回击给他的“敌人们”,其书最大特点便是真实、无与伦比的真实。不同于其他自传,这本书完全流露作者所思所感,如卢梭宣称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他承认自己因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承认自己在做学徒的时候,因偷了师傅的东西而挨打,并诬陷了无辜的女仆马丽恩......

    有人说,这本书看起来有点枯燥无聊,好像是一个老男人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自言自语,他无非是想把这一生所做的坏事暴露出来,以求别人给他一个高尚人格的评价。然,他们没有想到卢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将要死去。也有人说,读卢梭的《忏悔录》,见证了心目中那位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复兴的启蒙者内心深处那么多的黑暗,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所以,这是一本很难读下去的书。

    我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比研究人性更加有趣。自传本身的价值并不在于让我们了解一个人过往的历史曾经多么光荣,人们往往会用优美的辞藻以粉饰人性中的丑恶。《忏悔录》展露出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人,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而又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他忏悔自己犯下的错误:嫁祸别人,抛弃孩子,一切是那么真实而又赤诚。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所谓现实令人变得虚

  • 3、 《忏悔录》的读后感1000字模板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忏悔录》的读后感”。

    《忏悔录》的读后感(篇1)

    卢梭的童年是可悲的同时又是幸运的,刚出生时,母亲便因难产而逝,父亲对他又怜又恨。他父亲时常从他身上抓摸出母亲的影子,给予他全部的爱。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卢梭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读完了自己家里的藏书,他还外出借书阅读,从外祖父那里卢梭获得了许多使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这广泛的阅读无疑使他憧憬自由、追求民主和谐。

    晚年卢梭写成这本《忏悔录》用以回击给他的“敌人们”,其书最大特点便是真实、无与伦比的真实。不同于其他自传,这本书完全流露作者所思所感,如卢梭宣称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他承认自己因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承认自己在做学徒的时候,因偷了师傅的东西而挨打,并诬陷了无辜的女仆马丽恩......

    有人说,这本书看起来有点枯燥无聊,好像是一个老男人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自言自语,他无非是想把这一生所做的坏事暴露出来,以求别人给他一个高尚人格的评价。然,他们没有想到卢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将要死去。也有人说,读卢梭的《忏悔录》,见证了心目中那位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复兴的启蒙者内心深处那么多的黑暗,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所以,这是一本很难读下去的书。

    我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比研究人性更加有趣。自传本身的价值并不在于让我们了解一个人过往的历史曾经多么光荣,人们往往会用优美的辞藻以粉饰人性中的丑恶。《忏悔录》展露出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人,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而又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他忏悔自己犯下的错误:嫁祸别人,抛弃孩子,一切是那么真实而又赤诚。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所谓现实令

  • 4、 忏悔录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

    如何写一篇令人觉得不错的作品的读后感呢?阅读作品,仿佛让我身临其境,被书中情怀所感动,为书中人物所折怀,我们在写读后感时,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你可以读一下编辑整理的忏悔录的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忏悔录的读后感(篇1)

    卢梭的童年是可悲的同时又是幸运的,刚出生时,母亲便因难产而逝,父亲对他又怜又恨。他父亲时常从他身上抓摸出母亲的影子,给予他全部的爱。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卢梭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读完了自己家里的藏书,他还外出借书阅读,从外祖父那里卢梭获得了许多使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这广泛的阅读无疑使他憧憬自由、追求民主和谐。

    晚年卢梭写成这本《忏悔录》用以回击给他的“敌人们”,其书最大特点便是真实、无与伦比的真实。不同于其他自传,这本书完全流露作者所思所感,如卢梭宣称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他承认自己因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承认自己在做学徒的时候,因偷了师傅的东西而挨打,并诬陷了无辜的女仆马丽恩......

    有人说,这本书看起来有点枯燥无聊,好像是一个老男人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自言自语,他无非是想把这一生所做的坏事暴露出来,以求别人给他一个高尚人格的评价。然,他们没有想到卢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将要死去。也有人说,读卢梭的《忏悔录》,见证了心目中那位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复兴的启蒙者内心深处那么多的黑暗,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所以,这是一本很难读下去的书。

    我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比研究人性更加有趣。自传本身的价值并不在于让我们了解一个人过往的历史曾经多么光荣,人们往往会用优美的辞藻以粉饰人性中的丑恶。《忏悔录》展露出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人,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而又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

  • 5、 忏悔录的读后感11篇

    有请阅读“忏悔录的读后感”相关内容。即使阅读的是同一本书,每个人在阅读之后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感悟,在阅读作品时,相信很多读者都沉浸在他的故事情节当中。读后感里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情节来进行撰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忏悔录的读后感 篇1

    流阶层的虚伪、阴暗极为鄙视。他的潜台词似乎是,该忏悔的是你们,看看这帮伪君子!

    卢梭一生命运多舛,遭遇令人唏嘘。自小体弱多病,家境贫寒,更兼幼年丧母,少年漂泊,从此居无定所,寄人篱下。即便中年成名以后,得到权势人物照顾,也不过是所寄的篱“高级”一点而已。他向往宁静的、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可始终未能如意,每次好不容易找到满意的居所,没多久命运必定让他搬走,一生竟未曾有过自己真正的居所。期间多次被驱逐,在恐惧中仓皇出走。然而就是在这种境遇里,卢梭通过勤奋自学,加以天分发挥,居然在音乐、文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均取得可观成就,死后还被法国人请进先贤祠。以此称之为天才也不为过。

    卢梭成就的取得,与他丰富癫狂的想象力、敏锐细腻的情感、注重内心忽视外界不无关系。他的情感冲动,使他的文字充满激情;他的赤子之心,使他的思想有了深度;他的高度自我,使他的哲学见前人所未见。但是,也正是这些特质,让卢梭难以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他情商不高,人情世故一概不讲究,疑心病重,甚至有迫害妄想症嫌疑。他是纯真坦诚的,所以他希望别人也同样纯真坦诚。这让他难以忍受人性中的弱点,可俗世间谁又没有弱点呢?朋友们渐渐疏远他,支持他的人转而冷落他,有的甚至与他反目成仇,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卢梭本人得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忏悔录》篇幅较长,卢梭把五十年的经历尽情铺展。通过卢梭的铺展,我们可以了解法国大革命前期的欧洲社会风貌。或许是为了交待清楚前因后果,卢梭事无巨细都写进了书里,造成部分章节的琐碎;心理描写和感情宣泄很多,让人感觉有絮叨之嫌。卢梭思想的深刻,在书中多有体现,金句不断出现,既发人深省,也提供了阅读快感。

    忏悔录的读后感 篇2

    我从不打算也不愿意看一本很厚的书,即便这个作者或者主人公多么吸引我兴趣。我买了很多书,一直都堆在书架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就被我弃置一旁,独自安静的呼吸着,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然而某天周末,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闲着无事,重新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的念头,我拿出了一些很小的就喜欢的书,这其中就有一本

  • 6、 忏悔录心得感悟

    感言是一种能打动人心发自内心的语言,感言对于我们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时,我们都会把当下最真挚的情感去通过感言表达出来,你知道如何才能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感言?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忏悔录心得感悟,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忏悔录心得感悟 篇1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同样真诚地披露自我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是卢梭先生最激励我的一段话,他直接写出了他的心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够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真正的他还有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民所有的压力。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我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他有条件在这部自传里展示一个平民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十八世纪的女仆、听差、农民、小店主、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卢梭自我的平民家族:钟表匠、技师、小资产阶级妇女。把这样多的平民形象带进十八世纪文学,《忏悔录》就是这样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忏悔录》中那种平民的自信和骄傲,主要还是表此刻卢梭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上。他在那个充满了虚荣的社会里,敢于公开表示自我对于下层、对于平民的深情,不以自我“低贱”的出身、不以他过去的贫寒困顿为耻,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年代,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我贫贱生活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我生活中那些为高贵者的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

  • 7、 卢梭的《忏悔录》读后感

    卢梭的《忏悔录》读后感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时我只有二十岁,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敢不敢象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没有一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 8、 读《忏悔录》有感

    读《忏悔录》有感(一)

    "只有把我这样的腐败分子统统查清楚、清理掉,我们党才能有希望;只有把像我这样的违法分子统统绳之以法,国家才有希望。不管组织怎么处理我,我都毫无怨言,我永远都是党的人,我的心永远向着中国共产党!"一位国家级领导干部的忏悔书中写道。

    横看违纪违法干部在接受组织审查后,开始悔恨、开始剖析,细数自己各种"不是"、各种"不该",这么多"不" 字如果在最初就能起到"不"的作用,"我不要"、"我不能"、"你不能这样做"……那就不会有出现这么多贪腐违纪官员。

    学会拒绝、自觉抵制,才是一名领导干部自始至终所应遵循的规矩。

    纵观众多违纪违法的干部,缩影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是农民的儿子"……

    现实生活中,很多已落马的官员,无论在台上之时,还是身陷囹圄之后,都喜欢将贫困、草根的身份抛出来,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出身贫寒也成了落马官员的"口头禅".殊不知,在农村培养出一个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有多不易,父母有多艰辛、期望有多大,可是当这些官员辜负党、辜负人民、辜负家人的时候,他们的底线呢?记得在观看《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贪官赵德汉说,小时候在乡下,我最喜欢看丰收的庄稼地,经常蹲在地头一看一晌午。我爱吃炸酱面,更爱看地里的小麦。麦出苗了,麦拔节了,金灿灿的麦穗成熟了……看着看着,肚子就饱了。他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几辈子的农民啊,穷怕了!看钞票,就像看小麦一样,看着心里踏实,看着精神满足。看久了,钞票上会泛起一片金光灿烂的麦浪呢……

    可是咱们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怒斥他道:"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

    多么一针见血的痛斥,当你违纪的时候、当你腐败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你在损害人民的利益,为什么不想想你是农民的儿子。

    农民的孩子不是贪官抛出的草根身份的同情稻草,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更应该骄傲、自豪,更应该以人民的名义维护人民的利益不受损。(阿勒泰市纪委组宣部 部长 刘红)

    读《忏悔录》有感(二)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忏悔录》是长春市纪委2016年12月印制的内部资料,主要是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和纪律意识,用铁的

  • 9、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篇一: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合上卢梭的《忏悔录》,我不禁掩卷叹息。从日内瓦到圣彼得岛,卢梭一生仿佛都在进行着一次死亡才能结束的旅行,傅塞城、昂西、都灵、里昂、尚贝里他在二十五岁以前的经历几乎可以与平常人的一生相当。

    肉体的流浪往往来源于精神的躁动,卢梭更是如此,这颗温柔、善良而又充满热情的心,几乎无时不刻不向往着奇遇,也许让他流浪,也有命运的安排,但真正最后促使他流浪而不是忍耐的,却是因为他的精神对现实的叛逆〔毕竟,他的许多同伴在同样的情况下选择了继续忍受〕,为了摆脱师傅的折磨,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逃跑,为了与巴克勒的友情,他抛弃了就在眼前的富贵前程,选择了与好友一起流浪,直到与巴克勒告别,再次回到华伦夫人身边,他才真正安定下来,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颗与自己同样高贵的心,然而,在历经波折之后,他发现自己在华伦夫人心中的地位已经被取代,在失望、忧虑和幻想的同时作用下,卢梭再一次地选择了流浪

    是不是所有的流浪都是为了寻觅一个归宿?我只能说:不知道,但卢梭的流浪在我看来是的。他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甚至沉溺幻想。他说:我始终是一个爱好孤独的人,乍看起来,这种性格显然是极端恨世的,十分阴郁的,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善良、温和亲切的心产生出来的,而这颗心,由于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就不得不耽于幻想了。他的一生充满苦难,他把自己的出生视为苦难的开端,他享受过的短暂幸福只给他留下了会令他泪流满面的回忆。幻想与现实的差距越大,苦难越是刻骨铭心,正如《新爱洛伊丝》中圣普乐的自述: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这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

    不如归去,可是,归去何方?华伦夫人抛弃了他,半个欧洲放逐了他,曾并肩作战的百科全书派与他决裂。卢梭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美,为此,他不愿做任何妥协,这注定了他不断地追寻,又不断地被放逐。这种绝对纯真的美,大概就是卢梭梦中的归宿吧,而在今天,它又何尝不是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信息社会不仅杜绝了肉体流浪的可能性,也日益消除着精神叛逆的可能性。而卢梭,却以他惊人的坦诚和细腻感性的笔调,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让处在纷繁忙碌中的人仿佛在灯火阑珊处遇见了静静等候的知己,向自己讲述着那些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故事。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份流浪情结,即使在紧张忙碌的白天里,疲倦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它,但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们那偶尔失眠

  • 10、 【必备】忏悔录读后感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如何去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忏悔录读后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读后感【篇一】

    从我手心捧上卢梭的《忏悔录》开始,我便舍不得放下了,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是圣人,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瑕。一个真正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人,才是真正人格意义上完整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作者卢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的一生,毫不隐晦自己最下流最可耻的行为。正如卢梭所说:“我在从事一项从来都没有人从事过的事业。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完《忏悔录》的上下部后,我感触良深。正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反省,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自我反省,导致自己一错再错,没有进步和上升的空间。人在面对自己犯下的罪孽和过错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掩饰。我们都不愿意在总目睽睽之下公开自己的罪行,来让别人对自己进行批判。因为我们都认为那是我们身心所不能承受的痛,我们只好麻痹自己,蒙蔽自己犯下的鲜为人知的过错。但是,卢梭给了我们一个典例,他站在时代的风口处,接受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各种批判。或者,我们不需要向世界公开和坦白自己,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时刻进行自己反省,检点自己的各种行为是否合理得当。 让我们回归到小说里面的内容。

    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整个自传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

    生命伊始,他人生中一切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是母亲因他而死去。虽然缺失了母爱,但他的生命中并不缺少爱。父亲把对母亲的爱加倍地付出在他身上,再加上善良温和的姑姑的悉心照料,培养出他真善美的本性。即使生活在一个单亲的家庭里,但卢梭并没有受到一点心灵的创伤。因为这段时期的卢梭身边全是一些善良的人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8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3-02-19

  • 2023-02-24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0

  • 2023-03-10

  • 2019-11-12

  • 2023-05-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21-08-13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07

  • 2022-11-17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1-06-24

  • 2019-11-12

  • 2021-12-11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5

忏悔录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忏悔录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忏悔录的读后感、2024忏悔录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