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 地图 >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2024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相关栏目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热门栏目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推荐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共 136 篇)

  • 1、 [最新]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精选7篇)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最新]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篇1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灵魂只能独行》集是他的心灵守望卷,在周国平眼中,人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世界,也就是他所强调的灵魂。一个人在在物质上可以贫困,而在精神上必须是富有的。拥有灵魂的人在他眼中也是“天才”,“知识分子”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总是处于极端寂寞之中总是不被人所理解,甚至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疯子。他们总是与时代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可以是被废黜的国王,可以是有灵魂的疯子,可以是懂得满足的猪,可以使唯一的尼采,可以是有信仰的光,可以是人所能及的神圣,可以使守望者,守林人。

    以下是我所摘抄的一些话,慢慢品味:

    1.人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世界。

    2.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察觉和强烈的排斥。这时候他就会因清醒感到痛苦。

    3.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惯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正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4.人们不是献身于抽象的历史,而是献身于大地上活生生的生活。

    5.智者是不会有失落感的。领袖无民众不成领袖,导师无弟子不成导师,可是对智者来说,这样他守护着人类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即使天下无一人听他,他仍然是一个智者。

    6.天下滔滔,与我何干?大不了穷些寂寞些,信念犹在,志业犹在,安身立命之本犹在,何尝失落?

    7.世上本无家,渴望与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8.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志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9.一个行为有两个动机,一个光明,浮在表面;一个晦涩,沉在底里。当它们各居其位时,灵魂风平浪静。有谁想把它们翻一个个儿,灵魂

  • 2、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灵魂只能独行》是哲学家周国平的经典之一。以前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文笔情绪,纯粹谈三观的书基本没读过,但它还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至少知道了曾经的挣扎与迷惘并不是个例,连大师也没能躲过这些历练。只是有时觉得周国平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围城,本来独行灵魂是个多么洒脱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后,只细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风景,可周先生在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最终答案的渴求,并总希望用哲学理论的探索来解决困惑,要我看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时某处,只在寻求的路上,且因人各异,我们只需保持细腻和好奇的心,从不同旅程中得到营养就足够了。

    看过一些这本书的读后感,要么文艺到不行,辞藻优美却过于空浮;要么就特别心灵鸡汤,鄙视尘世喧嚣,鼓吹灵魂恬静;可能5年前让我写,估计也是这类带些酸味的文字吧。现在开始明白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周先生用平实的行文来传递他的信念,而我们则要把这些智慧和心情渗透在普通日常中,无需铭心刻骨,也不用执意强调清高,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欢一段话,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更愿意反其道而言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世上没有其它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 3、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一:《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与此了。

    我们的身边往往有着很多先辈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每一句话该怎么去说,每一条路该怎么去走,而我们往往接受了这样的建议似乎就不再迷茫了,似乎就得到了自己的真实一般开始向着明媚的未来走去了。这样真的就不再迷茫了吗,他人说的话真的可以代表我自己的想法了吗?这是我常常在问自己的问题,而读《灵魂只能独行》的时候,我又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反省着,因为真实的自己,并不仅仅是靠忠告可以来圆满的。

    周国平的书在之前读过《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或许于我而言,周国平比起作家,更重要的身份是哲学家,是一个去读人的灵魂,去升华人的灵魂的哲学家。虽然这两本书,一本是介绍他人的哲学观点,而另一本是写自己的哲学思考,但是同样都令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思考着问题难以入眠。读《灵魂只能独行》的一个又一个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自己应该去走向怎样的路,但同时,每个人自己最为清楚的是,这条路并不是光靠想就能够想得出来的。生活、实践、受挫、改变,我想,大概走在梦想的大道上的人们一定一次又一次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省,他们所坚定地走下去的路,一定是自己的灵魂作出的选择,因为自己的路,不能靠他人的帮助;自己的灵魂,只有自己才能够使之成长。

    知道得越多,就会愈发觉得自己无知。当一个人确立了自己想要去的彼岸,就会发现摆在面前的路是那么得多。可是人只有一个,路只能走一条,放弃的路就越多,所以人就会因为知道得多而越来越感到迷茫和失落。梦想看似接近,其实是十分遥远的,在梦想的道路上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阻碍,如果没有确定下自己的道路,又有谁能够一路坚持到底,从不迷茫呢。你,作为独一无二的你,面前的那么多路,并不是只靠先辈的指点就可以做出选择,也不是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就可以确定道路,这是一件作为自我需要反反复复去实践的事情,这是只有自己才能够决定的路。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灵魂的人,我们开始进行朝圣,而朝圣的路,只能让灵魂做出选择。

    【篇二:《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灵魂只能独行》是哲学家周国平的经典之一。以前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文笔情绪,纯粹谈三观的书基本没读过,但它

  • 4、 《灵魂只能独行》读书笔记
    《灵魂只能独行》是哲学家周国平的经典之一。以前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文笔情绪,纯粹谈三观的书基本没读过,但它还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至少知道了曾经的挣扎与迷惘并不是个例,连大师也没能躲过这些历练。只是有时觉得周国平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围城,本来独行灵魂是个多么洒脱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后,只细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风景,可周先生在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最终答案的渴求,并总希望用哲学理论的探索来解决困惑,要我看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时某处,只在寻求的路上,且因人各异,我们只需保持细腻和好奇的心,从不同旅程中得到营养就足够了。 看过一些这本书的读后感,要么文艺到不行,辞藻优美却过于空浮;要么就特别心灵鸡汤,鄙视尘世喧嚣,鼓吹灵魂恬静;可能5年前让我写,估计也是这类带些酸味的文字吧。现在开始明白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周先生用平实的行文来传递他的信念,而我们则要把这些智慧和心情渗透在普通日常中,无需铭心刻骨,也不用执意强调清高,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欢一段话,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更愿意反其道而言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世上没有其它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 5、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1000字

    有一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与此了。

    我们的身边往往有着很多先辈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每一句话该怎么去说,每一条路该怎么去走,而我们往往接受了这样的建议似乎就不再迷茫了,似乎就得到了自己的真实一般开始向着明媚的未来走去了。这样真的就不再迷茫了吗,他人说的话真的可以代表我自己的想法了吗?这是我常常在问自己的问题,而读《灵魂只能独行》的时候,我又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反省着,因为真实的自己,并不仅仅是靠忠告可以来圆满的。

    周国平的书在之前读过《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或许于我而言,周国平比起作家,更重要的身份是哲学家,是一个去读人的灵魂,去升华人的灵魂的哲学家。虽然这两本书,一本是介绍他人的哲学观点,而另一本是写自己的哲学思考,但是同样都令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思考着问题难以入眠。读《灵魂只能独行》的一个又一个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自己应该去走向怎样的路,但同时,每个人自己最为清楚的是,这条路并不是光靠想就能够想得出来的。生活、实践、受挫、改变,我想,大概走在梦想的大道上的人们一定一次又一次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省,他们所坚定地走下去的路,一定是自己的灵魂作出的选择,因为自己的路,不能靠他人的帮助;自己的灵魂,只有自己才能够使之成长。

    知道得越多,就会愈发觉得自己无知。当一个人确立了自己想要去的彼岸,就会发现摆在面前的路是那么得多。可是人只有一个,路只能走一条,放弃的路就越多,所以人就会因为知道得多而越来越感到迷茫和失落。梦想看似接近,其实是十分遥远的,在梦想的道路上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阻碍,如果没有确定下自己的道路,又有谁能够一路坚持到底,从不迷茫呢。你,作为独一无二的你,面前的那么多路,并不是只靠先辈的指点就可以做出选择,也不是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就可以确定道路,这是一件作为自我需要反反复复去实践的事情,这是只有自己才能够决定的路。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灵魂的人,我们开始进行朝圣,而朝圣的路,只能让灵魂做出选择。

  • 6、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10000字

    【篇一:《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与此了。

    我们的身边往往有着很多先辈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每一句话该怎么去说,每一条路该怎么去走,而我们往往接受了这样的建议似乎就不再迷茫了,似乎就得到了自己的真实一般开始向着明媚的未来走去了。这样真的就不再迷茫了吗,他人说的话真的可以代表我自己的想法了吗?这是我常常在问自己的问题,而读《灵魂只能独行》的时候,我又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反省着,因为真实的自己,并不仅仅是靠忠告可以来圆满的。

    周国平的书在之前读过《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或许于我而言,周国平比起作家,更重要的身份是哲学家,是一个去读人的灵魂,去升华人的灵魂的哲学家。虽然这两本书,一本是介绍他人的哲学观点,而另一本是写自己的哲学思考,但是同样都令人在深夜辗转反侧,思考着问题难以入眠。读《灵魂只能独行》的一个又一个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自己应该去走向怎样的路,但同时,每个人自己最为清楚的是,这条路并不是光靠想就能够想得出来的。生活、实践、受挫、改变,我想,大概走在梦想的大道上的人们一定一次又一次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省,他们所坚定地走下去的路,一定是自己的灵魂作出的选择,因为自己的路,不能靠他人的帮助;自己的灵魂,只有自己才能够使之成长。

    知道得越多,就会愈发觉得自己无知。当一个人确立了自己想要去的彼岸,就会发现摆在面前的路是那么得多。可是人只有一个,路只能走一条,放弃的路就越多,所以人就会因为知道得多而越来越感到迷茫和失落。梦想看似接近,其实是十分遥远的,在梦想的道路上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阻碍,如果没有确定下自己的道路,又有谁能够一路坚持到底,从不迷茫呢。你,作为独一无二的你,面前的那么多路,并不是只靠先辈的指点就可以做出选择,也不是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就可以确定道路,这是一件作为自我需要反反复复去实践的事情,这是只有自己才能够决定的路。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灵魂的人,我们开始进行朝圣,而朝圣的路,只能让灵魂做出选择。

    【篇二:《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灵魂只能独行》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言行的追诉,对人生面临问题的思考,其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

  • 7、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800字

    【篇一: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回应。

    灵魂只能独行,但不是在一片空无中行进。你走着走着,便会在这里那里发现一个个的脚印。于是你知道,曾经有一些相似的灵魂也在这途中行走,你的灵魂的独行并不孤单。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的付出和享受。但我同样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籍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当我们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视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而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人的天性是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和寂寞的,长期的孤独和寂寞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中,人的创造力以外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的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篇二: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几年前看过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如今,书里的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这个书名多年来依然保留着初相遇时的冷峻,那么触目惊心地刻在我脑海的某个角落。思维的光线即便轻轻拂过这几个字,整个人都仿佛从温暖的艳阳天冷不防地跌进了冰库里,扑面而来的寒意无孔不入地将自己包围,在蒙蒙升腾的寒雾中,我的灵魂似乎都要无助地为自己的孤苦伶仃而啜泣。

    后来在书店里站着看完了周叔平的《妞妞》,稀里哗啦的我一直没有勇气将《妞妞》收藏在自己的书架里。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么?如果真是这样,我宁愿选择自学成才也不要什么又苦又难。

    周末在姥姥家看到外甥女的书架上有一本周国平的书,装帧得十分精美的大开本,日记体,游记性质的,就算做睡前的功课吧。书里插有许多图片,前半部分主要是风景照,有南极的,后半部分多是欧洲的。

  • 8、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1200字

    《灵魂只能独行》这一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先生,他通过这一本书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的了解。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和认知,我们可以从别人的那个地方学习我们想要的东西,彰显自己的智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1200字。

    今天在下午茶阅读时间里读的书目是周国平先生的《灵魂只能独行》,本来读过之初觉得实在道不同难以接受,但仔细思考过之后,却又觉得这不过是又一次被大家之言照见了自己浅薄的见识。毕竟只是因为观念不同,便无法置身客观角度去看待不同的见解,有些过于不成熟的情绪化了。

    但说回来,一时片刻的我恐怕也暂时不会继续阅读这本书了,至少在我能更客观平静的对待它之前。接着来说说我对周先生提到的,比较受他肯定的一些理念的不同看法。

    周先生以史铁生作例,说到关于智慧是天分,而并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经历造就。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智慧从来与境遇无关,你需要学习知识,接收信息,但智慧无从习得。智慧只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需要我们每个人通过不同的手段去激发出来,让它在我们的身上得以显现。

    不过周先生关于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系,我便不太认同了。周先生认为灵魂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肉体只是先天的由神制定的对于人的限制。由此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关于灵魂、智慧与信仰的探讨。

    可惜对于怀有一个开放而又包容的信仰的我来说,我在真正的找寻到自己的信仰之后,反而认识到灵魂虽然确实很重要,但肉体也绝不意味着禁锢、束缚,或者说是来自神的限制。恰恰相反,肉体乃是灵魂的凭依,是我们的灵魂得以与这世间产生联系的桥梁,是我们可以在这个现实当中通过种种经历获得体验、认知自我的最大倚仗。

    或许有不少人会说肉体是灵魂的牵绊乃至负累,肉体遭遇的苦难可以拖垮一个最坚强的人的灵魂。但事实上,灵魂或许可以在肉体上反映伤害,可伤害是无法通过肉体去折磨灵魂的。所有能够真正伤害到灵魂的折磨必是来自同样无形的存在,那或者是自己对于自身的厌弃,或是来自旁人的评判,或是来自社会的所有人为创造的所谓规则。它们没有一样是()拥有实体可以直接通过摧残我们的肉体来伤害我们的灵魂的,可在一些人身上、一些环境当中,它们却是威力巨大的。

    在我看到的不过40页的随笔当中,我还看到了周先生用了不少段落去描述的关于素食主义的伦理。这也是我一直都不太能接受和认可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我的身边就有这样受所谓的不杀生的素食主义的影响,而全然不

  • 9、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读书笔记摘抄

    1、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灵魂的高贵.有所敬畏》

    2、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种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灵。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灵魂的高贵.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3、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灵魂的高贵.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4、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的传统是把人的生活分成两个部分,即肉身生活和灵魂生活,两者分别对应于人性中的动物性和神性。

    现代真正有信仰的人只能到他们中去寻找,怀疑乃至绝望正是信仰的现代形态。相反,盲信与冷漠一样,同属精神上的自弃,是没有信仰的表现。《灵魂的高贵.勇气证明信仰》

    5、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美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种绝对的完美之境做参照系了。如果只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到的就只能是限制的某种具体形态,譬如说肉体的残疾。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以自己的残缺比别人的肢体齐全,以自己的坎坷比别人的一帆风顺,所产生的只会是怨恨。反过来也一样,以别人的不能比自己的能够,以别人的不幸比自己的幸运,只会陷入浅薄的沾沾自喜。惟有在把人与神作比较时,才能看到人的限制之普遍,因而不论这种限制在自己或别人身上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不馁不骄,心平气和。对人的限制的这样一种宽容,换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面对神的谦卑。《灵魂的高贵.智慧和信仰》

    6、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

  • 10、 《灵魂只能独行》之读后感1500字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神和神圣只一字之差,意义上的巨大差异凸显无疑。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神还是神圣都有一大拨信仰者,相同的是这两类人都有一个自我的崇高精神追求,而不同的是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却不可以信仰神圣。

    是否信仰神取决于个人的民族文化传统或者特殊经历,这是一种宗教信仰,不需要勉强。拥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一个高尚的精神标杆;但一个人不信奉宗教,仍可能是善良的。然而神圣就有所不同了,信仰神圣价值和观念的人有所敬畏,在他们心中总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亵渎和侵犯的,人格就是一种体现。一个人一旦人格沦丧,丢失了做人的基本信仰,任何物质或欲求的满足都无可挽救,并且表面越是丰富越是反映其本质的颓败。

    一个高贵的灵魂不仅仅需要神圣的信仰,还必须在人生的旅途上孜孜不倦地前行,并且灵魂只能独行,这就是作者周国平本书想要表达的思想。没人敢说百分百地清楚另一个人,最熟悉的人莫过于两个心心相印的爱人,但是他们不可能达到彼此透明的境界。史怀泽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提到,彼此透明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都无权对他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认为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该脱掉它,他人也应当尊重。所以,相爱的至多也只是可以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他们最动人之处在于两个独行灵魂之间深切的呼唤和应答,相互的感应和鼓励。

    每个人都是一个秘密,所谓知己,难过或者开心他们扮演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情感分享者的角色,在精神的最深处,或伤痕或甜蜜都只有自己可以主宰。事实上,灵魂只有在独行的时候才能沉淀下来,真实地思考,人的灵魂往往在极尽孤独之后得到升华。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他的成就可以说与他几乎一生的孤独息息相关。尼采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历尽人生的各种辛酸和艰辛,他曾不止一次地感到生命的无力和孤独。幼年时父亲的死亡让他深刻感受到死亡的无常,变得孤僻,他曾这样形容自己: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思考。小小年纪便开始灵魂孤独的行走,让他悟到了生命哲学、存在意义、悲观主义等对后世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思想。尼采的母亲是虔诚的清教徒,她对尼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尼采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如同白玉石雕一般纯洁,这又恰恰印证了灵魂中信仰的重要性。

    人穷尽一生都是在与孤独斗争,同时在孤独中领悟世事。一个人不论多么热爱一份事业,都要为自己的灵魂保留一片开阔的灵魂空间,唯有这个空间才能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11-23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4-26

  • 2023-01-15

  • 2023-01-05

  • 2023-01-18

  • 2022-12-28

  • 2019-09-20

  • 2023-02-17

  • 2022-04-15

  • 2023-02-21

  • 2019-11-06

  • 2022-12-18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1-06

  • 2021-05-29

  • 2023-04-11

  • 2019-10-11

  • 2023-03-20

  • 2023-04-09

  • 2023-02-26

  • 2021-05-05

  • 2023-01-30

  • 2023-04-11

  • 2021-05-05

  • 2021-10-0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3-04-07

  • 2021-09-20

  • 2019-11-16

  • 2019-09-28

  • 2019-10-11

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2024读后感灵魂只能独行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