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自在独行观看心得 > 地图 > 自在独行观看心得

自在独行观看心得

发布时间:2022-04-15 来源:互联网

《自在 独行》范文(读后感参考)。

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读后感简单的说,就是看完书之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写读后感的意义在于写的过程边思考的书中带来的困惑。有没有哪些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作参考?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自在 独行》范文(读后感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范文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小说,后来才发现是一本散文集。贾平凹先生应该是当代大家,可惜我孤陋寡闻,读到他的书,才知道他的人。先生应该喜静,害怕有人敲门。毕竟人家是名人,拜访者甚多,咱这种无名小辈便无此烦恼。这本书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那我想应该是写给所有人了。读第一章时,就引起我的共鸣。先生写他的母亲多么不容易将他们姊妹几个带大。虽时代经历不同,但苦难一样。我的母亲是一个好强的人,她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不被别人嘲笑。也许因为她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我们兄妹三个更望子成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争口气”。为了这四个字,她付出了太多,也将贫困的家庭带到了小康水平线上。因为小的时候穷,父母外出打工,我不得不与爷爷奶奶生活。但父母的那股冲劲从小在心里扎根生芽。也许在她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多了一份独立与坚强。先生也谈到他的父亲。似乎中国式父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与你交流不多,脾气易爆强势。即使对你好,方式也让你哭笑不得。但总能在一瞬间感动到哭。有人说,四十以后,才能与父亲和睦地坐下喝酒聊天。我年龄刚过二十,即使促膝而坐,也不敢高谈阔论。我坐等与父亲促膝而谈的那一天。先生书中说了对很多事的看法,见解独到,值得一读。如吃烟饮酒,看人交友,奉承请客……这应该也是先生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其看法有世俗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之后先生又说了一些事物,如汉罐,文竹,奇石……先生将它们赋予了生命。它们应该也是先生内心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生独处而不孤独的重要原因吧。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的安宁。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旁无二人,你内心也是快乐且充实的。心静了,心忙着,孤独不复存在。人生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你才真正的不孤独,你才可以大胆地说,我这一生不负此行。散文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你读过多少遍,当你偶然再翻起时,它又是崭新的一篇且随时将你带到故事情节中。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静无畏,乐以忘忧!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小编推荐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这个寒假无意间看到堆放在书柜角落里的一本书——《自在独行》,忙碌的生活已使我不记得买这本书的时间和初衷,或许是当时对作者感兴趣,又或许像现在一样被封面中的一句话“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所触动,便在假期空闲之余读了起来。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贾先生也喜静,但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

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

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

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童年范文(读后感参考)


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在阅读过一篇文章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读后感,其实可以说是读书笔记或者观后感,写自己的感想体会,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关于读后感我们应该怎么样动笔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童年范文(读后感参考)”,仅供您参考。

本文《童年读后感范文800字》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童年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怕的小市民王国。卡希林王国“不喜欢好人”,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弥漫着剧烈的故意”,这里司空见惯的是暴力、欺诈、损人利己、幸灾乐祸和骨肉相残,这里榨干了工人格里戈里和小茨冈人的血汗,这里容不得一丁点儿科知识的火花。在这黑暗王国里,只有外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她爱憎万分,在危难来临时刻非常果敢,对生活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他敢于反抗毒打他的外公,斥骂丧心病狂的舅舅,拿起小刀保护母亲免受继父的虐待;另一方面,他又能奋不顾身抢救落井的邻家小少爷,和穷孩子结伙捡破烂帮助家庭生计;他还爱在雪地上观察小鸟的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阿廖沙的童年虽然有许多不幸,从另一意义上说,却也是一段充满了身心感受的丰富人生。从书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逆境中我们要战胜黑暗,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要牢记黑暗是永远不能战胜光明的,我们永远归属正义的一方,同时在逆境中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chrchr12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_80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800字

特立独行,总有点招摇过市的感觉,这跟中国文化的内敛含蓄多少有点冲突,在讲究大一统的集权社会里,标榜独特是件痛苦的事,要承受来自组织体制的压抑,也要经受避不开的世俗双眼的炙烤。

一只猪的特立独行,需要冒着吃枪子的生命危险,一个人的特立独行并不比这只猪安全多少。王小波是个特立独行者,字里行间渗透着反抗和不屑,他以自己的视角,真实而坦诚的告诉众人,他不喜欢什么,为什么,他喜欢什么,为什么,完全一副讲理却又满不在乎的姿态。

文集中大多是点评类文字,有的是别人约稿,有的是对别人作品的点评,还有一些是对自己作品的作序和对读者反馈意见的回应,文字流畅有序,说理生动有趣,结论理性幽默,明明逻辑推理清楚,却对结果一笑而过。读来总感觉有种,任何人都别想在我王小波这里讨到满分的任性。

就好比,你来请我吃饭,我先告诉你,什么是我绝对不吃的东西,什么是我喜欢的东西,不管你同不同意,你想请我吃饭,就别拿些我不中意的东西出来恶心我,之于你干嘛非要请我吃饭并不在考虑之列,权当你钱多烧得慌,自找不痛快。

特立独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视角,保持生命的独立和自由才是真正需要追求的目标。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重复单调的人生程序,在更长远的时空里都可以被归纳法隐灭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只有那些与众不同的异类才会因不同而长久的存在下去。

生命本该不同,却被诸多的设置圈养成相同的模样,这个是王小波最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将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给放归山林了,给了它应有的自由。

猪的命运是由人来掌控的,人的命运却由不得人自己掌控。面对栅栏面对牢笼面对种种条条框框的人设,你是选择束手就擒还是起身反抗,又或者即便反抗不了,也敢不屑于这些束缚,保持一份自己的原则和独立。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是坚守自我,独立思考,这恐怕不是王小波所能教会你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800字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摘选自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对王小波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各种经典语录里,譬如: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这句话经常被我用在文章里,表达一种所谓『聪明』的态度。

有人喜欢王小波杂文的讥诮反讽,有人享受他小说的天马行空,有人赞扬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独行。

其实我连最经典的《黄金时代》也没读过,当年爱读书的年纪里觉得它太过赤裸,避之而不及。

自由撰稿人、不加入任何流派,使得王小波走的路崎岖不堪。小说发表不了,于是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专栏,《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即是载于1996年第11期《三联生活周刊》杂志的文章。

谁也没料到,正是王小波的存在,才让《三联生活周刊》成为文青酷爱的杂志,也使舶来品的专栏写作成为一本杂志的重头戏。

我反反复复的读着文章最后一段文字(即 开头引用的段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对这些东西的追求,人们想来都是赞扬的,歌颂的。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为了生存,为了在乎的人,又有多少人就像被圈养的猪一样,接受 安排。理想终归是理想,因为没有实现才被人们向往,反向推理,每一个人现在拥有的都不是理想的。

亦如《逍遥游》里,夫列子御风而行,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人啊,但凡有所待,就会有弱点。

其实,满世界皆是差不多的样子。牵一动百,于是渐渐地,收敛锋芒,被他人设置。人的魄力和骨气还不如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们可不可以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呢?貌认为这样的生活简单安逸,也不失为美好。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而这也是选择的自由吧。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800字(精选)


花迎春开随秋落,不问风雨俱来,这是生命成长的自由,本文中的猪,特立独行,也不过是在这个荒谬的时代中,寻找自由并行于自由。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现实生活中的猪,命运从来被人掌控,可以说它们是在娘胎里时是最幸福的时光,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未问于世却已注定生命的行程。如今的猪可以说是火遍各个角落,以食物的形式。以前的乡下,每家都会饲养一只猪,那时它们还有属于自己的窝棚,现在却很少了,他们最大的价值便是被卖于市场,以千克计量,命运不过如此,却不如一株花的生老病死。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这只特别的猪,追逐生活成了他的本性,他可以嗅出劁猪刀的味道,然后躲过终结者的束缚;他可以吃饱后跳到房顶去沐浴阳光,抛开世俗的猪的生活;他可以模仿汽车响拖拉机响,而且很像,挑战者人类达不到的高度。而文中的“我”也偏偏对他明目的偏爱,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它吃饱后才轮到其他的猪,招来来自猪的嫉妒。老乡们说它不正经,领导痛恨它,而“我”却称他为“猪兄。”更希望它可以学会人的语言,然后倾心交谈,他面对危险时,“我”不愿做参与者,而“猪兄”的表现化解“我”内心的矛盾,它占领要点仿佛压住生死结,像战士一样临危而不乱。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猪,是生活中的智者,他做到了如何面对挫折而从容不迫。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像被圈养的猪,自由被人圈圈画画着,我们内心的自由空间也在一点点的涂涂抹抹着,我们曾经幻想的自由,曾经构想的生活,就像这只猪一样,打破常规。不喜欢猪圈,那就越过紧闭的门,四处游荡也是生活;不喜欢被人束缚,那就听从本心,做真实的自己;不喜欢被人掌控,那就特立独行,走好自己的路。生活里大多数人被圈养,被禁锢,可总有跳出束缚圈的人,看着生活在牢笼里的人,他们更多的是庆幸,不枉自己特立独行换来的想要的生活。

大概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猪,那头猪或懒惰或勤奋,或庸庸碌碌或独行自我,可不管怎么生活,未来有限,其实猪并不笨,其实人也并不缺少自由,缺少的是一颗特立独行的心,一份特立独行的执着。(孟显诺)

初听这个书名,我简直太兴奋了,我就喜欢这种俏皮的书名,就喜欢略有讽刺却意味深长的形容,就喜欢这种幽默的字里行间透漏出的悲哀。所谓“特立独行”,即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品行,不肯随同流俗,但它只是一只猪,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在文中写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用作者的话说,这只猪有些不同。这只猪不与别的猪一样,安于人给它安排的生活,这只猪充满了“个性”。这只特别的猪并不安于它作为猪的本分,反而像猫一样到处乱逛,甚至学会了汽笛声,因此它惹来了麻烦。然而就是这次“麻烦”,我无比敬佩这只神奇的猪。它表现地很镇定,在枪火声中潇洒地跑了,不但是不听从人的安排,还是无所畏惧。“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们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插入得自然,虽轻描淡写,却看出本书要说的并非是猪而是人,作者对文革期间被设置得单调的生活的愤怒,已通过黑色幽默传达出来:人的生活居然与动物相差无几!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很容易,那么特立独行者就太多了。作者说“很难”,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喜欢设置别人的总是强者,渺小的个体要反抗强者的设置,没有超强的智慧与勇气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独行”就意味着孤独,“特立”则使自己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而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害怕被人另眼相看。因此,要改变被人设置的命运非常难。但猪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它依然能够做到与人类对抗,人为什么就不能呢?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因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读完本书,真的不禁佩服这只猪,但同时我也在想,作为人类的我们真的如同作者说的那般很多时候比不上这只猪,常常生活在别人的安排之下,束缚着自己,没有勇气挣脱种种“设置”吗?那为何司马光会去砸缸、哥白尼会提出“日心说”、邓小平会主张改革开放、乔布斯会创造出“苹果”?是的,一般的人,往往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并没有举起勇气与命运努力抗争,渐渐地禁锢在这样或那样的束缚下,这就是“从众效应”,故名思议,一人闯红灯,所有人都跟着违规;一人偷窃而未被抓,许多人都以为这有利可图;一个工作投机取巧,好多人都盲目效仿,觉得是捷径......

生活中,从众效应比比皆是,但当众人行为有悖于道德之时,我们必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要记得虽众人皆为利奔波,而我却独寄情于书,收获一份宁静闲适;虽众人皆悲秋伤春之时,而我却独赞秋高气爽,春满乾坤;虽众人皆感慨时运不济之时,而我独叹一声“阳光总在风雨后”;虽众人皆言人心不古时,而我却独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生活的疲累麻木了世人的神经,噬碎了对美的憧憬。而特立独行,似一声春雷,敲醒我们该有的觉悟!

岳飞在众人皆苟且偷生时,他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鲁迅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他神智清醒,以笔为剑,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

工作中的我们更是,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一路向前,风风雨雨,但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便全力以赴;无论扶摇直上还是举步维艰,既然坚持,便无怨无悔;无论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既然决定,便尽心尽力......守住初心,你会收获“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浊而我独清”的潇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憩淡,“黄河之不天上来”的磅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净!

我的朋友,如果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勇敢追求,不畏他人,活出自己的精彩,请记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贺奉淳)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很喜欢王小波,他大概是作家中程序写得最好的了,这有点像个笑话,但却是真的。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一点,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在网上凑单买书,看到了系统推荐的一本书名叫《爱你就像爱生命》,那时我还没读过他的作品,也不可知道他是一位作家,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很好,就买了下来。拿到手后才发现是一本书信集,书中收录了其与妻子李银河以及其他友人的书信。其中的一封答友人的信中,王小波解答了友人的一个关于程序的问题,最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是前辈啊,真是一位天才,能文能理,在当代家中挺独特的。许有人并不知道王小波是位作家,那些知道王小波是作家的人,未必又是知道他曾是位程序员,倘若这两点你都知道,那么你必定是十分了解他了,这里谈到的文章你必定是看过的了。

想查看更多读后感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m.dhb100.com

这是怎样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呢?它总是喜欢跃过圈栏,逃离人们为它设置的牢笼,到处游逛,有时跃上猪圈的房顶晒太阳,有时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整天不见踪影。它的确是特立独行的,不像其它的猪啊牛啊,在人们的安排和设置下,猪们负责长肉,牛们负责干活,生活毫无乐趣可言。除了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以外,其它的家畜们似乎安然享受着人们为它们设置的生活,也许牛们偶尔会抱怨一下,毕竟它们还要干活呀。可是那些猪们大概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整天慵懒地待在狭窄的圈里,吃饱了四脚一伸就睡,睡醒了再接着吃,它们从小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不用自己觅食,到点了就有人送来。也许偶尔会憧憬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好风景,但人们为猪修建了可以遮风避雨的圈,猪们就更加没有冒着风雨外出觅食的想法了。它们全然不会想到这一切的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人们为它们安排这一切,为的就是得到它们的肉。也许直到被宰杀的那一刻,它们才明白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又或许它们永远都不会明白,直到自己全身除了毛发以外,都被食用掉,但是人们并不关心它们的感受。

也许你要说了,猪毕竟是猪嘛,即便是人,倘若有着这样衣食住都被安排得好好的生活,也会失掉冒着风雨独自走向外面的想法,何况是猪呢?引用作者的原文:"我倒见过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生活安之若素这的人"。因为如此特立独行的猪才让作者敬佩,才让我们这些读者刮目相待。在那里的人们看来,这头猪的行为有些"离经叛道",再加上它老是模仿糖厂的呜笛叫,给生产队的人收工带耒困扰,于是领导决定对它釆取"专政手段",要逮住并制服它。但是它面对人的的围堵表现得异常镇定和冷静,并成功逃了出去,回到了自由广袤的田野,从此不再受人们的约束,虽然失去了安逸的生活,但是却获得了自由,更重要的是摆脱了被人食肉啖骨的命运。

在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教给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安于被安排的生活,即使那样的生活很安逸闲适,不用付出就能够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看上去确实是令人羡慕的,尤其是对那些生活中处于困境的人。但是这样的生活就如同被圈养的猪一样,使你失去了学习生存技能的动力,也让你无法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果的愉悦。你无法离开这样的温室,也就体会不到外面世界的美丽。其结果就是,如果有一天失去了给予这样生活的依靠,你将发现生活变得无比困难。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富不过三代”。翻开中国古代历史,哪朝哪代都在说千秋万岁,可又有哪朝哪代能做到?不都是开创者和前几代励精图治,后面的继承者坐享其成,坐享其成者生来衣食无忧,安于祖先创下的基业,最后是一代不如一代,直至最后灭亡。

在生活的形式方面,大多数人是不是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过着一种被无形设置地生活呢?很多时候身边的人希望我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我们似乎有意无意地都会那样去做,或是看到身边大多数的同龄人在怎么做,自己也就跟着怎么做。比如婚姻,家人觉得这个家庭门当户对,或是那个家庭物质条件好,是你应该做的选择。在旧社会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女性,她们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大多数都是安于社会和家庭强加给自己的设置,鲜有敢于追求自己的想法的人。如今社会还处在新思想和旧思想过度的阶段,这样的现象也是不少的。又比如求学、工作等,人生一件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和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在这样的无形设置中逐步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又慢慢地从被生活设置的人变成设置别人生活的人。为了不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让他们学这学那,有时候也不管他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反正自己觉得是为了他们好。孩子读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将来进入什么行业工作,和什么样的人谈对象结婚。把曾经被人对自己生活的设置毫无保留得用来去设置别人的生活,或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和他们要过的生活。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当我在读这篇文章时,脑海浮现出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单单是这么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东西,可能是有点浅的,我并不确定作者是否想表达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思想上的被设置,这样的设置才真的个人是无法左右的。毕竟他们是经历过一段特殊时期的,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人们未必有这么强烈的体会。这听起来有点沮丧,但是仔细想想,哪个时期的人们在思想上不被设置呢?中国思想最开放的时候恐怕就只有春秋战国时代了,诸子百家虽然只是笼统的说法,但那个时候确实是允许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存在的。那为什么自那以后到今天,这样的允许各中政治学术思想的时代就没有再出现过了呢?这里面确实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首先是社会政治的发展,当时需要社会精英们思考国家和社会应该以什么样的制度治理;其次,彼时虽然诸侯割据,但是名义上天下还是周王室的,大家都还是奉其为共主,所以没有哪个诸侯国可以有力量要求人们只能谈论一种思想,直到秦统一了六国,统一的王朝为了维护稳固的统治,必然就要统一各个领域的东西了,于是“书同文,车同轨”,当然这些措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确实体现的是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设置。不久后汉朝的建立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因为有利于统治国家而不断被历代开国帝王推崇,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还有就是外部环境,那时候毕竟还没有什么特别强大的外敌,也就不用担心外部文化思想对内部的渗透。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末,中国虽然分分合合,总体上都还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人民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也一样,这里面有维护统治稳固的考量,也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今天的世界格局早已不同于当年,曾经殖民和侵略我们的对手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文化渗透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人民相互对立,最后他们好从中获利。没有统一的思想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加上外部反对力量的干预,国家可能就会分崩离析,清末后被列强欺凌的局面恐怕就要再次上演了。所以我以为只要我们的政府还是为大多数普通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府,而不是为少数社会精英或是权贵服务的政府,那么为了维护统一和平,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样的思想设置有什么不妥。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妨大家都去读一读王小波的这篇文章,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体会。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读后感《《自在 独行》范文(读后感参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自在独行观看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