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自在独行观后感 > 地图 > 自在独行观后感,2024自在独行观后感
自在独行观后感相关栏目
自在独行观后感热门栏目
自在独行观后感推荐
自在独行观后感

(共 6474 篇)

  • 1、 范文系列之电影《独行月球》观后感模板集合8篇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那些思维的火花在观看过程中可能转瞬即逝,很多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观后感的素材。观后感可以更加条清缕晰地整理我们的思维。观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范文系列之电影《独行月球》观后感模板集合8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电影《独行月球》观后感【篇1】

    老早之前,在某档综艺节目上就听说,开心麻花团队合作的《独行月球》即将在今年上映。这不,就在前天,《独行月球》正式在影院上映了。

    今天下午可以去影院好好的看一场这期待以久的电影。

    整部电影看下来,有笑点,也有泪点,这部科幻电影和流浪地球有些许的类似,但这两部影视作品都有优点,各有各的特色。在《独行月球》中我看到的是全人类,全世界,全宇宙。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面对全球性的灾难,大家都需要团结,只要团结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遇到困难我们就应该协起手来共同面对。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设,碌碌无为是他的日常,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这里电影中的独孤月就是这样的形象,平凡但伟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像他一样,平凡,普通,但在有危险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逆水而上。

    在哈哈大笑的同时,这部作品也折射出许多道理,观影结束后想到很多。这个世界又有那么多人,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换来无数人的幸福。这部作品评分及票房都很高,这个影厅里几乎没有空位。优秀的作品,看完后都忍不住想看第二遍。

    电影《独行月球》观后感【篇2】

    奔着沈腾去看的《独行月球》,这部电影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前半部分搞笑居多,后半部分感动为主。

    电影主要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马丽饰)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被遗落在月球上的还有一只金刚鼠,独孤月和金刚鼠相爱相杀的场景,让人捧腹大笑。

    独孤月一直尝试着和地球取得联系,可是当独孤月发现自己当时以为的回应只是刚子不小心碰到电线所造成的杂音后,对于他来说是彻底的失望,是一切信念在一瞬间被摧毁殆尽的大悲。影片很聪明地采取了无声的

  • 2、 《自在 独行》范文(读后感参考)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范文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小说,后来才发现是一本散文集。贾平凹先生应该是当代大家,可惜我孤陋寡闻,读到他的书,才知道他的人。先生应该喜静,害怕有人敲门。毕竟人家是名人,拜访者甚多,咱这种无名小辈便无此烦恼。这本书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那我想应该是写给所有人了。读第一章时,就引起我的共鸣。先生写他的母亲多么不容易将他们姊妹几个带大。虽时代经历不同,但苦难一样。我的母亲是一个好强的人,她想把所有事都做好,不被别人嘲笑。也许因为她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对我们兄妹三个更望子成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咱争口气”。为了这四个字,她付出了太多,也将贫困的家庭带到了小康水平线上。因为小的时候穷,父母外出打工,我不得不与爷爷奶奶生活。但父母的那股冲劲从小在心里扎根生芽。也许在她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多了一份独立与坚强。先生也谈到他的父亲。似乎中国式父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与你交流不多,脾气易爆强势。即使对你好,方式也让你哭笑不得。但总能在一瞬间感动到哭。有人说,四十以后,才能与父亲和睦地坐下喝酒聊天。我年龄刚过二十,即使促膝而坐,也不敢高谈阔论。我坐等与父亲促膝而谈的那一天。先生书中说了对很多事的看法,见解独到,值得一读。如吃烟饮酒,看人交友,奉承请客……这应该也是先生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其看法有世俗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之后先生又说了一些事物,如汉罐,文竹,奇石……先生将它们赋予了生命。它们应该也是先生内心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生独处而不孤独的重要原因吧。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的安宁。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旁无二人,你内心也是快乐且充实的。心静了,心忙着,孤独不复存在。人生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你才真正的不孤独,你才可以大胆地说,我这一生不负此行。散文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你读过多少遍,当你偶然再翻起时,它又是崭新的一篇且随时将你带到故事情节中。从容是真,宽释是福,有静无畏,乐以忘忧!

  • 3、 自在独行读后感

    自在独行读后感(一)

    贾平凹的书,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这本在2016年京东购书畅销榜名列前茅。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百度)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百度)

    这本《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四十年散文精粹。初始读来,感觉平实无华,朴素普通,甚至感到有些名不副实。慢慢读下去之后,文字越来越有味道,渗入了明清小说的节奏和韵律;体悟越来越超然,以世间万物为镜映照己心;精神越来越自在,挣脱了物役的束缚和羁绊遨游天地间。总的来看,有几个感悟。

    情之深恸。书中有几篇散文回忆母亲纺车、父亲喝酒、儿时上学,情感质朴,动人肺腑。"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啊!"母亲与纺车融为一体。描写母亲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敬重,更让人痛彻心扉,肃然起敬。当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写信与母亲离婚时,母亲说:"龙儿给爸爸回信,就说咱们能活下去,黄连再苦,咱们能咽下!"当纺车坏掉,我偷偷把爸爸藏的书准备拿去卖掉时。母亲一个巴掌就打在我的脸上,骂道:"给我买纺车,我那么想买纺车的?"我说:"不买新的,纺不出线,咱们怎么活下去呀?"母亲气得浑身发抖的说:"活?活?那么贱着活,为啥全都不死了?!"是啊,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我觉得这也是对世人之问:难道我们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吗?

    世之百态。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世态炎凉感,正是历经了人生得失、人情冷暖、背叛欺骗、劳燕分飞、趋炎附势、疾病缠身、虚以委蛇、勾心斗角,等等。作者才痛彻地把

  • 4、 读《自在独行》有感

    读《自在独行》有感

    书籍不仅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治愈心灵的鸡汤圣药。胡歌出车祸后,黄磊给胡歌开了一份书单。胡歌曾说过:“如果皮囊难以修复,我愿意用思想去填满它。”xx站响应管理处号召,开放图书阅览室,恰恰给了我更加深入地接触这份书单内容的机会。借阅了一本贾平凹的散文集《自在 独行》。

    对家人的热爱。纺车坏了,平凹想把父亲的藏书卖掉给母亲买纺车,母亲说贱着活也不能卖书,母亲对父亲的敬重让人肃然起敬。平凹的作品引起了争论,父亲告诉他“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对生活的热爱。平凹在泾河捡到了一尊残佛,佛亲自经河寻到平凹,创造心绪愉快的环境,多一点艺术灵感,应了苏轼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对人生的热爱。书桌上的年轮,感恩的云雀,不容污染的文竹,万物在天地间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大可不必为那些未知的光明抑或是黑暗而困惑,热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人这一生是一场自在独行的修为。

    从2016年底进入光荣的收费岗位以来,在xx收费站各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不可否认,收费员的工作是单调而枯燥的,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收钱,打票,找钱。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话:“您好,请缴费。”“谢谢,再见”。面对单调的工作,我们恰恰需要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服务意识。每一次的提箱上岗,整理着装,带着自己的热情走向岗亭,使用文明用语、唱收唱付到微笑服务、钱票收发,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到不可忽略的细节,更快捷、更准确的为司乘人员服务。收费员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xx收费站的形象,同时也代表青银高速的形象,有这样一种爱岗敬业的定义,就注定了我们的工作不会流于形式,不会仅仅止于脸上的微笑,在收费服务中坚持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坚持用心、用情服务,让司乘人员感受到收费人员的个人魅力。

    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收费工作,在平凡的收费岗位完成自在的修行。准备坐姿、迎车手势、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我们不能把这看成简简单单的重复,只要把每一项动作做得精准到位,然后把自己的热爱倾注其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会收获到很多,司乘人员满意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好的修行。

  • 5、 自在独行读后感模板

    你知道如何写一份作品读后感吗?其实很多人在阅读作品之后,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是时候写出一篇能体现作品内涵的读后感了,或许你需要"自在独行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自在独行读后感【篇1】

    我一向不敢阅读中国文学书籍,因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这个老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像巨石一样压倒在我心上让我久久不能喘吸,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黑暗与光明的交替,我始终不能消化那一代人伟大的思索,那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国家的成立变化发展,是活着的近现代史,那么的生动细微。平凹先生便是那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品读《自在独行》,以我的岁数是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只能浅显地理解皮毛。平凹先生的散文质朴却又深刻。这本书内容上写的是平凹先生的一些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都是极其智慧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又是在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在”二字。从书的第一章开始先生写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此看出先生是个喜静的人,讨厌敲门声,热爱静虚村安静自在的生活,先生也是个从容的人,夏日闷热难耐,不急读首好诗降下思想上的燥热,先生得了重病却依旧坦然,想着这样就没人来敲门了。第二章先生讲了众多世上的人和事,下棋的人吃烟的人父子女人各有个的独特乐趣。第三章先生展示了各地的乡俗文明,陕西秦腔的震撼,五味巷的柴米油盐,走三边三种文化聚集走一起的奇妙的和谐…第四章先生诉说了他对于物的情怀,先生爱搜集文物奇石树木,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奥秘。第五章先生讲到了天地自然,草木云雨变成了意象充满了哲思。

    本书是先生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段黑暗迷惘的时期,你的对自身的认同感变低,对生活没有计划,并且可能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明显显现的意义。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可能一些细微的事情就能挫败我们,所以先生写这本书是想让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要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要过分克责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放眼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事物,可能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个人的孤独有多么可怕,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得更快,更能感受到平静,更觉得自在,孤独是酒,醇香醉人。“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

  • 6、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于闲情时光中再拜读贾平凹先生的《自在独行》,文字仍是那般,细腻、真切,不知在岁月中勾勒出了多少人的意愿。

    初遇此书,是在一家简净的书馆里。无意间看见了封皮上的此句,霎时心绪繁杂。再翻开细细读来,又是别番感触:明知多是可望而不可却的文字,明知自在独行实是不易,却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共鸣之情。

    读贾平凹先生的书,总能从中品出一些清凉的生活底蕴来。随我心意的,除那篇多日来回品味的《生活一种》外,前篇的《好读书》也甚是入意。曾经一友人言觉通篇是文人的酸劲,无法入心,我却不甚觉得。贾平凹先生对读书的理解,恰恰是说到了所有能及之处。好读书,其之于坏处,自是有的,但论其好处,讲究的却是一个精神上的升华。正应了书中那段话,“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这何谓是读书人的酸劲?这不正是同他肆意自在的生活一般,真真切切地是对三千世界纷纷扰扰的坦然么?

    现如今多少莘莘学子忙于功课之中,却默然忘记不时地歇上一歇,捧一本好书,给自己一场洗尽铅华的心灵洗礼?这样枯燥乏然的日子,又怎能算是寻常如简的内心安宁?我虽无法做到同贾平凹先生般的洒脱,但得以坦然,得以使自己繁杂的功课中,多上些看着欢喜的清凉色彩;那便读书罢。我们如今尚且无法自在独行,但好歹能从文字中,找寻到自己所向往的安宁生活,找寻到自己所缺失的那份从容与潇洒。

    读罢,再合上书,封页上又赫然显着一句话,“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可不是么?想得独行、洒脱,谈何容易?想得内心安宁,必要看淡尘世浮华,静修心境,然静养于书中,却更深切悟得此番道理,自在不易,那便更要珍惜借来的、所得的一生时光,品书而静心,且行事做人莫要留有遗憾,正所谓“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 7、 [最新]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最新]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自在独行读后感范文 篇1

    我一向不敢阅读中国文学书籍,因为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这个老国家的深厚文化底蕴像巨石一样压倒在我心上让我久久不能喘吸,我没有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黑暗与光明的交替,我始终不能消化那一代人伟大的思索,那一代人经历了一个国家的成立变化发展,是活着的近现代史,那么的生动细微。平凹先生便是那个时代催生出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

    品读《自在独行》,以我的岁数是不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只能浅显地理解皮毛。平凹先生的散文质朴却又深刻。这本书内容上写的是平凹先生的一些情感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都是极其智慧又有趣的事情。但是从整体上又是在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意义在于“自在”二字。从书的第一章开始先生写的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因此看出先生是个喜静的人,讨厌敲门声,热爱静虚村安静自在的生活,先生也是个从容的人,夏日闷热难耐,不急读首好诗降下思想上的燥热,先生得了重病却依旧坦然,想着这样就没人来敲门了。第二章先生讲了众多世上的人和事,下棋的人吃烟的人父子女人各有个的独特乐趣。第三章先生展示了各地的乡俗文明,陕西秦腔的震撼,五味巷的柴米油盐,走三边三种文化聚集走一起的奇妙的和谐…第四章先生诉说了他对于物的情怀,先生爱搜集文物奇石树木,并且在其中发现了无限的奥秘。第五章先生讲到了天地自然,草木云雨变成了意象充满了哲思。

    本书是先生写给每一个孤独的行路人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段黑暗迷惘的时期,你的对自身的认同感变低,对生活没有计划,并且可能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但是找来找去没有一个明显显现的意义。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可能一些细微的事情就能挫败我们,所以先生写这本书是想让我们懂得孤独的真义,要以一种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不要过分克责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放眼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事物,可能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发现,不要觉得一个人的孤独有多么可怕,其实有的时候一个人能走得更快,更能感受到平静,更觉得自在,孤独是酒,醇香醉人

  • 8、 读《自在独行》有感:素人行

    素人行

    ——读《自在独行》有感

    2016级英语三班孔晓茹

    逃离着尘世的浊,素人看山看水、观雨赏花,啜口茶、吸根烟,吞云吐雾间,想象自己变作了神仙,天地间逍遥一游。孤独是一把油纸伞,心情若是同这四月天一般爽朗,旅途中便觉不出它的存在;一旦阴云密布,它便现身,隔着豆大的雨点,在人心上猛烈敲打着,泛起阵阵苦味。素人毕竟不是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他不会郁郁寡欢,偶尔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在寂寂的长空下,自在独行,你无须怜悯。

    素人将孤独背在行囊中,必要时拿来赏玩,于是雕梁变作朽木,丑石化为美玉。素人读诗以解暑乏,饮茶听戏以谋温饱。他抖落了鞋底千里之外的泥土,头也不回地走了。素人名叫贾平凹,遗落下一本书,取名《自在独行》,将行走世间的个中滋味一一晾晒,寻觅趣味相投的知交。

    素人并非与世隔绝,最怕的是敲门声,有时稳重,有时急促,有时停了半晌爆出雷声,有时骤雨般接连不断,永不停歇。登门造访的都可称作朋友,大致分为两类:利益相吸型或精神相通型。那些因利而聚的朋友,往往掬着笑意,多一分怕洒出来失礼,少一分怕蒸发太快不够意思,尽管一时顺了素人的意,于精神交流却无益。

    送走这帮“狐朋狗友”,得了好些烟酒,素人叫来几个挚友,一起分享这份喜悦。或是高谈阔论,胸中激荡着笑傲江湖的快意,或是静坐无言,呆望着桌上那把无弦古琴,聆听来自远古的梵音。可是素人常常感到痛苦,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他的心,却总是拂他的意。然而要生活就不能没朋友,怕被犬吠驱逐,怕有满腔的深情无处倾诉。

    一个人安闲自在时,素人常捧着一本书,放浪形骸,或坐或卧,甚至于晨昏颠倒,茶饭也不思。长年累月下来,素人眼泡浮肿,脑门半秃,胃也遭到创伤,只是没有脚气病,因为看书时不自觉要抠脚。伏案写作常到深夜,伴着清幽月色,剪剪竹影,倒觉得惬意。想到《聊斋》故事,暗暗企盼自己变成旅居古寺的白面书生,将有一个狐仙变的姑娘施施然走来,演一段郎才女貌的故事。

    最好藏身在闹市一隅,素人心想,那里没有冲天的高楼,拥塞的人群,拙朴、清净:街前是杨柳依依,临风照水;檐上是新燕斜飞,捎来春的情信;若逢雨季,地上青苔准会绿油油漫出一大片;巷道上空是各色的衣服床单,在风中招摇,间或露出一张张白皙而娇羞的少女脸庞;土院中不过寻常菜蔬,圈养些家禽,常有蝴蝶钻窗而入;月夜下,人们下棋品茶,唠叨着一天的辛劳,素人喜欢静静地思想,听蛐蛐儿唱晚,等一树槐花。如此田舍,素人称

  • 9、 自在独行读后感书评欣赏

    《自在独行》一书由贾平凹所著,孤独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不好的事,认为孤独的人都是有问题的人,其实,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经受的住孤独,才能从孤独中成长。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自在独行读后感书评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孤独是什么?这是一个全人类都在追寻的问题,它并不可以被具体描述。但是却有无数的人为它做出形容,有人说孤独是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穿过人山人海,有人说孤独是清晨一个人的晨读。从哲学的角度看,「孤独」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客观事实,因为人,生而孤独。

    孤独是人生的重要体验,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刻,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有优秀的自己。

    交往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独处是比交往更重要。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了。

    散文集《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贾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万水千山,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一个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安慰。

    全书文字通俗质朴,作者笔下的每一座山都拥有特立独行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是不同样的婀娜,每一株草都是别样的苍翠欲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抵如是。

    沉浸其中你会发现,喧嚣离你而去。自在世界中,你自己的戏剧才刚刚开始上演。孤独并不是安静寂然的。它是你内心世界里的一花一叶,每一次的自我思考,都会有声音。别人听不见也无法理解的声音。

    读完此书你会觉得心境开阔,不必再惺惺作态的交往,也不必为了什么目的而委屈。少一点执着,而自在独行。

    从容是真,宽释是福?

    有敬无畏,乐而忘忧

  • 10、 自在独行读后感800字

    这个寒假无意间看到堆放在书柜角落里的一本书——《自在独行》,忙碌的生活已使我不记得买这本书的时间和初衷,或许是当时对作者感兴趣,又或许像现在一样被封面中的一句话“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所触动,便在假期空闲之余读了起来。

    《自在独行》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得趣味。书中的内容丰富,需要慢慢去品味。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总能直击内心的深处,让人回味无穷。

    自在,道家指无所达致,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自在,在现代汉语里描述的是一种身心舒畅,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贾先生也喜静,但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害怕被打扰,并不是因为怕与人接触,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能带给人的远比喧哗和嘈杂要多。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一个人思考很多事情,也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先生的这本书只是附庸风雅的玩物,但是对于生命的行者来说,却能让他们懂得孤独的真义。

    文集中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静虚村记。故事的背景大概是贾先生为了寻找一个“安宁”之处,来到乡下,借租农房,并在此居住,过着幸福自得的生活。

    如今这个社会,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于是贾先生便退隐了“田林”,有种陶渊明的味道。“退隐”并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寻一个清净的地方安心写作。

    城市的喧嚣和“打扰”总是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写作,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正准备熟睡,结果隔壁传来如雷般的噪音,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稳的入睡呢?所以现在城市的周边才出现了那么多的农家乐,大伙儿周末去农家乐,并不是去体验农家的生活,而是寻一个清净地,远离“打扰”。

    可见“打扰”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绝。回想童年时,快乐是相当简单的,一颗糖就可以高兴一整天了,身边也有很多相当年龄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快乐是不可言语的。

    长大后大家都有了工作,聚在一起就相当困难了,因为我们都得努力的工作,所以每次相聚,我都会相当珍惜。特别是说起小时候大伙儿一起干过的“傻事”,我们都会捧腹大笑。这就是快乐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在独行的勇者。

  • 2019-11-06

  • 2023-02-21

  • 2023-02-07

  • 2023-04-11

  • 2023-04-11

  • 2021-10-01

  • 2023-03-20

  • 2023-02-26

  • 2022-11-14

  • 2023-05-12

  • 2022-10-0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1-05-05

  • 2021-05-05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3-04

  • 2021-05-05

  • 2019-11-06

  • 2023-04-26

  • 2019-10-29

  • 2023-01-15

  • 2023-01-05

  • 2019-09-23

  • 2022-12-28

  • 2019-11-06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1-04

  • 2019-10-03

  • 2022-12-18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11

自在独行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自在独行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自在独行观后感、2024自在独行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