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迟子建读后感 > 地图 > 迟子建读后感,2024迟子建读后感
迟子建读后感相关栏目
迟子建读后感热门栏目
迟子建读后感推荐
迟子建读后感

(共 5469 篇)

  • 1、 迟子建读后感集锦

    读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需要认真品读才能得出感悟。读后感的写作需要结合实际,读后感大全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迟子建读后感。

    迟子建读后感【篇1】

    喜欢迟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试题还有散文阅读时,喜欢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欢她的《时间是怎样的行走》,喜欢她的《寒冷的高纬度》,也喜欢她的《泥泞》。这几篇文章我也在课堂上和我的学生们分享。分享她的诗意而又温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结构。临放假前,又专门买来了她的散文集准备再次阅读,书到的那天,学校恰巧停了电。平日里总是坐在空调屋里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挥汗如雨。上完了课,在如大蒸笼一般的办公室里打开了这本《迟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样,心慢慢随着那熟悉的文字风格而沉静下来。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丽的是那篇《伤怀之美》,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走出室内温泉,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试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我身上却一丝不挂。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我朝前走去,将门关上。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我想我的笔在这时刻是苍白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

    特别喜欢她写的这种独自享受一种特别生活经历的动情!一种别人分享不了也无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几个月到多年前就梦想去的丽江一样,我无需让

  • 2、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一)

    《迟子建散文》是前不久舍友推荐给我的。

    以前高中时曾经听说过她,就连扉页的照片也似曾相识一般,感觉无比亲切。迟的蜕变几乎有点传奇,十分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了白天鹅所有素质的丑小鸭。当有一天,她借着东风飞起来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她的能力。

    她是在比我生活的北方小城还要北、还要小的地方走出来的一位优秀作家,她生活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2020叫北极村。对于北极村的了解,大多原于最初的想像,就像没见过海的人对大海的想像,没见过玉龙雪山而对雪山的想像那样,我没有去过北极村,但那里的一切,似乎还好好的保存在最初的记忆中。

    那里应该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处在冰雪期的,那里的冬天应该有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那里的夏天应该有连绵不断的苍翠的原始森林,那里就是中国北陲的一个小村庄,寂寞而遥远。小村庄只有百十户人家,靠种地、猎鱼和伐木生活,家家有院,户户相连。清晨,开始劳作,饭口时,又见炊烟。小村的人民就过着这种平静而满足的生活。迟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度完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八十年代初期,迟考取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从北极村中走了出来。在大兴安岭地区,师范院校位于首府。所以,她的家庭应该是北极村里极让人羡慕的。她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后一直在黑龙江作协工作,至今以为黑龙江作协的副会长。

    所以,前文中之所以称她为传奇,就是因为她后来的成就。她不但读了研究生,进入黑龙江作协,而且长居哈尔滨,因工作无数次出访他国,成为推动黑土地文化交流的工作者。迟先后出版了几百万字2020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作品无法一一细数,但她的倾心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茅盾)文学奖,这是她奉献给生活在北方的那群游猎民族最好的礼物。也是第一部反应额尔古纳河原住民生活习性和民族文化的小说。

    我始终认为,一个心怀故乡,脚踏黑土,望眼亲情的人,无论有怎么样的文学造诣,她所写出来的文字2020都是饱满的,她所歌唱的都是动听的,她所抒发的都是最自然、最亲切、最朴实无华的。读迟的散文,从她的文字2020中,体会更多的是一种北方人那种质朴的感情,对于黑土的热爱,对于苍茫雪原的落日,对于远山近水的呼唤,对于风土人情的理解,对于生活之中的平淡与真善,都是那么的接近于真实。我喜欢这种文字2020,没有矫情,没有暧昧,一切都娓娓动听

  • 3、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1000字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

    迟子建,一名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的作者。正是她出生在北方,在她眼中的春天便与我们南方不同。我们南方一立春,气候便开始转暖,而北方仍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尽管北方的春天来得晚些,但迟子建发现北方和南方一样,春天都是一点点化开的。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网小编为你们整理的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迟子建散文读书笔记一

    正如迟子建在自序里写的那样,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她的文字,就像春天,被化开了。是那么明媚,却朴实,柔和,不虚浮,不华丽,时而活泼,时而轻盈。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伤怀之美》、《鹤之舞》和《龙眼与伞》这三篇文章了。

    最爱《伤怀之美》,不为别的,为的是那意境,一个我喜爱,却没有真正明白的朦胧意境。

    文章讲述了作者经历的三个有着伤怀之美的珍贵片段:第一个片段是作者八岁的时候在黑龙江鱼汛时所听到的、感受到的苍凉而孤独的景象;第二个片段是作者在1991年底一个人在日本登别泡露天温泉的情形,那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伤怀之美;第三个片段是作者在1993年的9月25日在黑龙江上看黄昏的情景,那是忘我的、脱离世俗的伤怀之美。

    伤怀之美是什么?那才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我觉得伤怀之美就是天堂的气息,也是天堂的绝唱。那是多么无与伦比的美啊!它不同于世俗的美,而有着清冷的气质,神圣而忧伤。它同时也带来了绝望,却不同于尘世的绝望,它更融入自然,给人以空灵的感觉。正如作者所说,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也因为那几个片段,让它成为了珍贵的回忆。

    再说说《鹤之舞》吧。文章讲的是齐齐哈尔的鹤。齐齐哈尔因为有丹顶鹤栖息而得名鹤城,十多年前作者目睹了丹顶鹤的日出,从而感受到自然是属于动物们的,人类只是其中匆匆过客。

    这或许是一篇描写人、丹顶鹤与自然的文章吧,虽然言语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白鹤让作者明白,人并不是自然的主人,可是全人类会明白吗?白鹤的寿命与人相当,可又有谁能懂它们的忠贞与孤寂呢?自然是属于那些精灵的,永远都是。

    《龙眼与伞》,标题看上去十分奇怪,可细读了内容,内心却感慨万千。

    它讲的是母亲为作者送伞被作者粗暴地拒绝,到后来听到一位老师的故事,作者才深切感受到母爱就像故事里的龙眼一样,外皮干涩却内里甘甜。

    母爱从古至今被比喻为无数美好的事物,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龙眼是对母爱最贴切的比方。在现实生活中,母爱或许不擅表达,

  • 4、 迟子建作品读后感

    迟子建作品读后感(一)

    我想迟子健应该是一位游者吧,从杭州西子湖,再到鲁镇,沈阳胡宫,大兴安岭,巴黎等等,他的足迹不仅留在了他所踏过的所有的土地上,更留在他地文字2020上。

    有时,她见过的地方多了,感触也会有不同,在《光明于低头的一瞬》中,她在俄罗斯的教学里,看到大师的壁画,可这不是主内容,她的注意力在一个打扫烛油的老妇人。无论神刻画得有多么庄严,平凡的美总会被注意,她的文字2020能让我看到一个围着头巾,满脸皱纹,平静的妇人,在小心地用铁铲在刮烛油,每次只刮去一层,没敢一下子用力,背景的教堂上壁面,是模糊的,再精美的艺术品在这最朴素,最诚恳的信徒面前,都暗然失色。

    有时经常抱怨没有事物可以写,这个城市那么普通、朴素,没有它的特殊。可城市的美,不就是由那些最底层的工人所搭建起来的,有人会记住那些战役,那些将军,可是那些为了保卫家园的士兵是最应该留在笔下的。

    在《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中,她能从鲁迅故居的门槛,看到这里的多少次变故,经历了多少次沧桑,更能从点歌的小孩子身上看到成年润土的悲伤。还有那狭窄地老街,透入出旧时代的气息。《故乡》正是鲁镇的黑夜,没有希望,没有路,需要人们踏出路的黑夜,或许是那个点歌的小孩子具有的出人意料,用粗俗的歌去换生计,当然也有白天的美食,白天的建筑,在迟子健眼中,一个地方能有他的美,也有他的污,我们去游玩,可能只是为了玩,放松,走进任何一个博物馆,只会去寻找那个名气最大的,也只知拍照。

    我们如今,太过于注意最重要的,却无心去口味一下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正如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但却无多少人知道第二高的是谁,更不知它为何有这么高,能傲视群雄。

    小学有篇文章叫作《杨桃》,由画杨桃教导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世界如此之大,战争的未来是否是和平,各平的背后是否有危害?曾经的我也以为学鲁迅的文章有何用?可现在想来,仅仅是不让玩风筝,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后,有着那是人们思想的问题,而现在社会的种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也会对应着我们的社会缺乏诚信。也正如那刮油烛的老妇人,从她不敢用力去刮的油蜡的动作中,能够看到她的诚恳。

    而我们也应该这样,也应该去看待一下我们所有事物背后的东西。我们玩干嘛?为了开心。我们学习干嘛?为了更快乐、轻松的未来。正因为我们了解这些事的背后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努力地做好它们。

    迟子建作品读后感(二)

    迟子健,男作家,又

  • 5、 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一)

    初拿到《迟子建散文集》这本书,翻开来看。扉页上印有迟子建的照片及简介。迟子建一个温文尔雅的女作家,她深邃的眸子,上扬的嘴角,浅浅的微笑,微陷的酒窝都深深吸引着我。

    迟子建,着名女作家,乳名迎灯,1964年2月27日(阴历元宵节)出生于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香港大学驻校作家,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2020,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

    迟子建的文章有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本书收录了迟子建几十篇散文,很多是旅行游记。每一篇都有独立的内容,每读一篇文章,你能感受到不同的风格,唯一相同的是那朴实无华的言语、一颗宁静柔婉的心。

    众多旅行散文中,一篇名为西栅的梆声的文章是最吸引我的,刚看到题目,我就感到眼前一亮,这包含了我对乌镇西栅的怀恋之情。去年夏天,我曾去过那里旅行,因此我饶有兴趣的读了下去。这是一篇追忆性的小散文,纯纯地写景,描绘了乌镇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美丽景色及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迟子建的这篇文章是对旅行生活的追忆。透过文字2020,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敏锐的才思和灵动的气息,让我感到记忆里的醇香温暖。书中写道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西栅,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烛白色,它高贵朴素,充满激情而又深沉内敛。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这段描写西栅的简短文字2020,深深引起我内心的共鸣,西栅神秘深沉,真的仿佛像一片灵动的花瓣,既高贵又朴素。它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的只有体验过才可以感受到的优雅气息。正如盛开的莲花一样,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结尾几句作者的感悟,是触动我最深的: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梆声打动了作者,也触动了我的心

  • 6、 《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

    我想迟子健应该是一位游者吧,从杭州西子湖,再到鲁镇,沈阳胡宫,大兴安岭,巴黎等等,他的足迹不仅留在了他所踏过的所有的土地上,更留在他地文字上。

    有时,她见过的地方多了,感触也会有不同,在《光明于低头的一瞬》中,她在俄罗斯的教学里,看到大师的壁画,可这不是主内容,她的注意力在一个打扫烛油的老妇人。无论神刻画得有多么庄严,平凡的美总会被注意,她的文字能让我看到一个围着头巾,满脸皱纹,平静的妇人,在小心地用铁铲在刮烛油,每次只刮去一层,没敢一下子用力,背景的教堂上壁面,是模糊的,再精美的艺术品在这最朴素,最诚恳的信徒面前,都暗然失色。

    有时经常抱怨没有事物可以写,这个城市那么普通、朴素,没有它的特殊。可城市的美,不就是由那些最底层的工人所搭建起来的,有人会记住那些战役,那些将军,可是那些为了保卫家园的士兵是最应该留在笔下的。

    在《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中,她能从鲁迅故居的门槛,看到这里的多少次变故,经历了多少次沧桑,更能从点歌的小孩子身上看到成年润土的悲伤。还有那狭窄地老街,透入出旧时代的气息。《故乡》正是鲁镇的黑夜,没有希望,没有路,需要人们踏出路的黑夜,或许是那个点歌的小孩子具有的出人意料,用粗俗的歌去换生计,当然也有白天的美食,白天的建筑,在迟子健眼中,一个地方能有他的美,也有他的污,我们去游玩,可能只是为了玩,放松,走进任何一个博物馆,只会去寻找那个名气最大的,也只知拍照。

    我们如今,太过于注意最重要的,却无心去口味一下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正如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但却无多少人知道第二高的是谁,更不知它为何有这么高,能傲视群雄。

    小学有篇文章叫作《杨桃》,由画杨桃教导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世界如此之大,战争的未来是否是和平,各平的背后是否有危害?曾经的我也以为学鲁迅的文章有何用?可现在想来,仅仅是不让玩风筝,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后,有着那是人们思想的问题,而现在社会的种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也会对应着我们的社会缺乏诚信。也正如那刮油烛的老妇人,从她不敢用力去刮的油蜡的动作中,能够看到她的诚恳。

    而我们也应该这样,也应该去看待一下我们所有事物背后的东西。我们玩干嘛?为了开心。我们学习干嘛?为了更快乐、轻松的未来。正因为我们了解这些事的背后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努力地做好它们。

    【篇二:《迟子建散文集》读后感】

    迟子健,男作家,

  • 7、 读迟子建《群山之巅》有感

    读迟子建《群山之巅》有感

    文/西禹高速柿子红服务平台

    这是一部宁静柔婉、细腻婉转的中篇小说,描述了雪域北疆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17个故事章节的设置,既弹拨着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的响声,又洋溢着无声胜有声的浓郁的农民式的善良力量。迟子建笔下的人物是日常的:有做屠夫的,当劳工的,刻石碑的,干理容师每个人物都朴素简洁有感染力,又饱含故事。自然以辛开溜为最,作为书中首位出现的角儿,有相当惊艳的亮相:辛七杂用凸透镜调取太阳火,点燃了他的烟书中各式人物就在桦树皮的烟熏火燎的气息就此弥漫开来。

    迟子建如同一位柔情诗意的插花匠,来描绘三代人的恩怨情仇。每个人物如同一朵小花,用心培育,笔端出落的花朵,带着人间的晨露和人性的微光。她喜欢通过富有质感的生动细节来营造人物的特写,以小人物的悲欢哀乐,来透视出最深沉的东西。比如她写王秀满,相当生动细腻:这姑娘又高又瘦,梳两条麻花辫,长瓜脸,眉毛疏淡,眼角下垂,大鼻孔,肥厚的紫嘴唇,尘灰满面,只有眼睛是清澈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咸腥气。她写烟婆,也是如此着墨:这女子是矿工的遗孀,个子矮矮的,脸黑黑的,言语不多,跟辛七杂一样,喜欢叼杆烟袋,牙齿焦黄,整个人就像一截黑烟囱,媒婆叫她烟婆。每个人物,看似起笔落墨,无关悲情。作者用极淡的笔墨来描写出场的第一位女性王秀满,一个家境贫寒,长相丑陋的大姑娘,为了坚决不生养的丈夫做了结扎手术,恪守本分,维护家庭,但最终却被她尤为娇惯的养子身首异处了。烟婆,略自私,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长相虽如茅坑的石头,却是三好(身材好,厨艺好,家务好)妻子,且疼丈夫。

    重新观照这些卑微的人物,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多么不易。这些小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迟子建沉静细腻、一点也不生猛的文风,就像一阵风拂过脸颊,很舒服,很惬意。其他人物也悉数登场,每个人的人性都在特定的体制内,身上都有着传统文化的精魂和劣根,努力寻找出路。柔软的心里,裹着的是凄苦的人生。用小人物堆砌群山之巅,又将巍峨镶嵌于小人物身上。高明而有效。

    其实提起东北,首先想到的是21世纪以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自发创作的最具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九一八事变中那些铁蹄下不屈的东北人民、游击健儿,以及那浓郁的爱国情怀。同样来自东北籍的迟子建,在《群山之巅》中始终保持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省察,小说中不乏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将底层人物的心理活动映射在自己的心

  • 8、 读迟子建《日落碗窑》有感1500字

    也许是这本书的封面奇怪还是因为它的题目的原因,自打从姑姑那儿拿到这本书起,它就被打入了“冷宫”,与我无缘了。我未曾想到在暑假时,在书柜里藏了这么久的它,又重见天日了。

    我第一次翻出来看看并非是因为完成暑假作业,只是无聊而已,没想却深深陷入了它的故事中,无法自拔。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乡下小男核-关小明因为一场马戏下定决心和自己的狗-冰溜儿学顶碗,但中途发生了许多意外:例如冰溜儿的右眼瞎了;关老爷子为自己的孙子做碗,但却一个也没成……那质朴又不繁琐的语言,简洁明了地写出了乡下人最好的品质,那不是诚实,那就是不畏风雪。

    这本书给了我的知识是源源不尽的,因为这样东西,无论在你少年时代,还是中年时代,或是老年时代,都是一样最好的物品-做人的根本。如果用迟子建的几句话来说,那就是:“这里有永难消泯的童心,有像樟子松一样经冬不凋的爱。但必须承认,这里也有阴影,充满了我对那冻土伤残的记忆。我想少年读者能够感受到温暖以外的东西不是坏事。一个人在成长中刻意地避寒,就会成为温室的花朵,能够在暴风雪中勇往直前,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英国的霍金,是一个能够在暴风雪中勇往直前的人,他1942年出生,1963年,年仅21岁的他,被医生告知其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有两年可以活,但,霍金不愿向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这是因为他喜欢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更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医生说他只能活到23岁,但他却活了76岁。他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与抱负,那是因为他的不畏,他的一颗坚强的心灵,使他活了那么久。他虽然不再能讲课,也不能写字,但是,在如此恶劣情况下的他却修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霍金的才干是谁也没有的,物理学者维尔纳·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过程,有如莫扎特只凭想像就写出了一整首极具特色的交响乐!

    其实,迟子建也经历过一段风雨如晦的日子-2002年,她的丈夫黄世君因一场意外车祸去世,虽已距现在有16年了,但迟子建依然在失去亲人痛苦的阴影中徘徊。她说过:“只有你经历了才知道不幸有多么不幸,就像你在蜜罐里才知道幸福有多么幸福一样。”5·12大地震后,有很多志愿者去做心理疏导工作。但是心里疏导工作只是暂时的,而亲人离世的痛则无比漫长,痛苦怎么能被遗忘?痛苦就像是一道伤口,它终究是有疤的,也许就在于你能否笑对人生。对于“笑对人生”,迟子建有自己的

  • 9、 迟子建的《伪满洲国》读后感2000字

    初识迟子建,大约是在2007年的初冬,因一本题名为我的冬天下雪了的散文集。身在清华的我,想着北国故乡此时也该初雪飘飞,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淡淡哀愁,不禁让我喜欢上了故乡作家在故乡特别的季节和氛围中描写故乡土地上心情的文章。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独自站在白茫茫的场景中,远近的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是白的,地是白的,房屋也是白的,此时的天地融为一体,密云不断播撒的雪花就是密缝这天地融合的丝线。沉沉的氛围,沉沉的笔触,沉沉的感情,却被一位女作家用一支纤细的笔记在了如雪一般洁白的纸上,散发出了感情的真挚,对生活的珍视。文字和感情都如雪一样晶莹纯洁。

    从此,知道了迟子建这个名字。

    以后,对这个名字的印象逐渐加深,并且与茅盾文学奖联系在了一起。希望这个辉煌的荣誉不是这位黑土作家创作的巅峰,希望她的心灵和文笔都继续恬淡纯净地流淌,直到远方。

    捧着《伪满洲国》这本厚厚的小说,作为一位东北人,自己的故乡就曾经历了这十四年的浩劫,自己的祖辈就曾经历这段身边的历史,一种苍凉感伴着好奇由我心底生出。关于历史是英雄还是群众创造的这样的讨论已经争鸣良久,且在哲学上按照各自的观点也都有了更易空间不大的确认。群众在书面历史的背后默默推动着历史,而英雄却是踩在无数群众的肩膀上、在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顺流一推、立于时代潮头而名垂青史的幸运儿,英雄与群众互为表里,辅车相依。可是,随意翻开身边的史书,历历在目的仿佛只有大人物的名讳,老百姓的身形被隐藏在了巨人的背影之后。

    很庆幸,这部以史为背景也以史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就是以小见大以一个个普普通通小人物的寻常生活反映大时代大事件的,至少绝大部分内容是远离英雄只有群众的。不知道史诗的定义为何,但我认为这的确是一部百姓所经历史的长诗。诚然,再重大的历史事件,尽管可能彻底改变今后几千年的人民生活,但是对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它的影响也是渐渐显现的,生活还要继续,只不过是在悄悄偏离原来的轨道。这可能就是传统的惯性,也是生活的力量。

    故事从新京罗锅弹棉花匠王金堂老人家的事开始。新京是东北的中心地带,这一家人也是故事辐射的中心,所有人物都与王罗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为亲戚里道,或为邻里邻居,远的如下山胡匪胡二、鬼子军官羽田也都与王老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老人有联系的关联者,就算康德皇帝也是老人妻子的族亲。世界真小,这是广义上王老汉的大的家事纪年。

    大人物和小人物本没有什么实

  • 10、 迟开的风信子读后感1000字

    《迟开的风信子》这篇文章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四岁的小女孩长得比同年人小,也比他们木讷、安静,母亲为她很担心,小女孩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作出一些跟同年一样的事,甚至更成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迟开的风信子读后感1000字。

    看完《迟开的风信子》,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白色的风信子,文中四岁的小女孩相对同年活泼可爱的宝宝们,她不仅身量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讷。妈妈为她的行为、性格、学习而困扰,而伤心。但是当妈妈明白了小女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因而傻傻地多吃饭、傻傻地割破手、傻傻地磨破脚时,小女孩子的妈妈哭了,作为读者的我也深深地感动了!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要自己身体强壮不让妈妈担心,要削苹果不让妈妈觉得工作的辛苦,要补袜子不让妈妈嫌她笨。多好的女孩子,多好的风信子。

    联想自己近十年的家长历程,倍感羞愧。我也从童年走过,也懂些教育理论,也当过近十年教师,然而却觉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总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无计可施。相比这个迟开的风信子,我们的家庭就要幸福多了,孩子比这小女孩子要聪明、学习成绩要好、领悟能力要强,但是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做事效率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时间紧迫性不强等,为此爱人经常要督促他、骂他,有时甚至打他。我有时将就他,也有时没办法来打他。想想这么小的孩子也真辛苦。

    难道是我们的儿子真得不能改变这些坏毛病吗?难道是我们的儿子还不如这个白色风信子吗?难道只有女孩子就会真得懂事早吗?有时想想这其实是我和爱人的教育方法上有问题。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都从童年来,无法再回到童年去,但孩子就是我们的第二童年。文中的风信子之所以让我感动,就是妈妈理解了小女孩子的童真之心,放弃了以成人社会的要求来看待孩子,真真切切地走进孩子的世界。

    记得前几天晚上,爱人到新房去搞卫生了。我在准备做晚饭,正在忙得不可开交时,儿子说:爸爸,我要做蛋炒饭,给你们每个人都做一份。这晚上,我指导他先炒了两份蛋炒饭,同时还炒了辣椒炒肉、红苋菜和扁豆等。当我们吃完饭后,爱人还没有回来。儿子等了一会儿就开始着急起来,妈妈怎么还没回来?他拿起我的电话来联系妈妈,却听到您的电话无人接听,估计是爸爸您这个手机的问题吧?儿子又拿起我的另一个手机来拨通,结果听到的还是您的电话无人接听。儿子有点急了,妈妈怎么还没回来?当爱人终于回来时,儿子就忙着拿鸡蛋、端菜盘子,跑到厨房去开火热菜,不一会儿就为妈妈做好了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9

  • 2022-04-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16

  • 2021-08-19

  • 2019-09-20

  • 2021-09-07

  • 2023-01-31

  • 2019-10-29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10-28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20

  • 2023-03-30

  • 2019-09-25

  • 2022-01-24

  • 2019-10-17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01-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23-02-08

  • 2023-04-27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0-11

迟子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迟子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迟子建读后感、2024迟子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