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巴金文集读后感 > 地图 > 巴金文集读后感,2024巴金文集读后感范文
巴金文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巴金文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巴金文集读后感推荐
巴金文集读后感

(共 2403 篇)

  • 1、 《赛德克巴莱》影评600字

    《赛德克巴莱》影评观后感 看完电影《赛德克`巴莱》有些时候了,忙来忙去,竟也腾不出一点儿时间来写观后感,实在是败自己慵懒所累。我是先看影片的纪录片之后才去看电影本身的,而且,又因为下载版本出现翻译方面的问题(我绝听不懂当地土著语和日本话),光看影片画面实在看不下去,虽然这部电影拍摄得极好,单帧画面也都逼近极致美观。所以,就只看了下集的《彩虹桥》,但是,这两部分衔接紧密,根本不存在对接上或影片内容理解上的困难。 我一直主观地去看这个导演魏德胜,因为当年《海角七号》我根本就看不下去,完全不知所云,也不知道那样的电影怎么就风靡两岸,怎么就赚取无数青年男女热泪的,怎么就成台湾电影的经典佳作了!还是我根本就不懂得欣赏《海角》这样的电影,或者审美趣味的偏曲。关于《赛德克`巴莱》事先已不知在什么地方获取到过它的讯息,宣传它是一部号称史诗巨片的台湾人文电影,所以影片公映消息一出,就开始心心念念一定要追看。但是,要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的文化所造就的人物和故事,这些都是历经数十年以后,我们这些崭新一代的人所无法理解的。我知道拍摄一部影片是不易的,拍摄一部此般史诗般的电影更是超乎想象的艰难,但是,这也体现了这个导演的人格魅力。我看到这部电影的下集,也就是《彩虹桥》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了。我不明白,那些愿意选择自我牺牲的人究竟是怀着怎样的情怀,是什么巨大的信念会促使他们如此义无反顾去自我牺牲,如今这样的大爱无疆,舍生取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早已经是天方夜谭吗?我们的时代到底是抛弃了我们的人格,还是促成了我们的人格,我说的是那些伟大的,有天生的使命感的人格。我喜欢英雄,是个英雄主义泛滥成灾的人,这一点我时常如此不烦赘述。这样的电影最后能拍摄成功,我一点儿也不稀奇,我从一开始就承认台湾人的精神,他们的信仰,是我们绝大多数大陆人所无法比拟的,她们身上体现的价值观的东西(比如礼义廉耻、感恩等)实在是很崇高很伟大,我们喜欢用主义来形容,这一点儿也不过分。 李泽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暴力是文明的产婆。虽然我对这句话本身有些非议,但是,很显然在文明启智方面,战争一直是推动着文明社会的进程。现在所能考据的如今也是那些锈迹斑斑面目狰狞的尊鼎,几千年后被安置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但是这部影片应该被更多人去喜欢,因为那样的冲突、流血、杀戮、牺牲,是痛苦的,是走向文明的必经之途。
  • 2、 《全区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调研文集》读后感(2)

    《全区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调研文集》读后感(2)

    认真阅读《集智汇力 转型发展---2015年全区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调研文集》,25个各具特色、富有一定创意与深度的学习调研成果,着实让每一个滨湖人怦然心动。有的立足无锡四城建设的宏观态势与跃动脉搏,谋划着教育全新的发展定位和现实路径;有的在定向的深度撞击中,谋划着传承与创新的对接,寻找着未来滨湖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有的着力突破思维定势,跨出教育看教育,借力、找力,形成合力,向不合时宜的雷区、盲区和禁区发出了挑战之音。目的只有一个,促使滨湖教育站在更高起点上、更新标杆前,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与发展质量,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实现教育强区的目标。

    作为华庄地区的一名教师,当然最关心的还是本区域教育发展的未来,认真研读了《华庄教育区域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产生几点思考:

    1、教育大镇要向教育强镇发展

    华庄镇历来是我区的教育大镇,教育大镇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拥有深厚的教育底蕴。我们华庄教育曾经有着耀眼的光环,近年来似乎有点滑坡的趋势,学生流失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上文中提出的华庄教育要走联动发展的道路是很现实的,也是很必要的。华庄教育要走良性循环的道路,首先是留住学生,赢回百姓口碑。区域一体化发展,或者的9年一贯制办学,都是改变我镇办学现状的有效举措。

    2、教育强镇需要有教育亮点

    随着新城区建设的推进,华庄区域办学压力越来越大,华庄教育打什么牌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未来。《思考》中提出华庄教育以航模、艺体为抓手不失为一张好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竞争社会的必然选择,华庄教育出路在哪,必然要有她的特色,她的亮点。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乒乓外交,小小银球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乒乓球由此也成了我国的国球。如果我们能把握时机,加强特色建设,以航模为例,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不断普及航模知识和航模技术,拓展到航天知识和科技应用,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从基地建设到活动的开展,说不定,新一代航天专家就在我们华庄诞生。

    3、华庄教育要体现出核心理念

    近年来,华庄地区各学校的品牌建设已初具雏形,华庄中学至美教育、华庄中心小学情感教育、江南实小至真教育、华庄中心幼儿园文明教育, 都坚持创建以情育人的教育,都信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美见长的教育理念,都致力于培养情感和理性和谐发展的学生。怎样整合区域教育思想,精炼出华庄教育核

  • 3、 《全区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调研文集》读后感

    《全区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调研文集》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集智汇力 转型发展----2015年全区教育事业重点工作调研文集》这一本书,感想颇多。这一文集围绕滨湖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这一中心,围绕教育内涵发展的创新,谈到了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具有滨湖特色的党建联动长效机制,谈到了创新开展网络宣传,不断提升滨湖教育在区、市乃至省、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谈到了打造滨湖特色教育品牌、营造滨湖科技、艺体教育的良好氛围,还谈到了创新教育督导工作、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我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研究等等一系列就在我们身边的热点问题,可谓内容丰富。

    文集中提到《开放 互动 合作 共赢》,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1世纪又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的世纪、是一个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因为周围大环境影响力很强,所以文集中提到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的确如此,看近几年周边各社区活动的开展已很快在我们的周围的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不过活动大多是老年人的活动,适合青少年的相对少了些。

    学校教育自其产生以来,一方面,作为知识的殿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其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以学校为中心、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育传统也导致了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方法上与社会生活脱节,使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不能适应及满足社会的需要与发展。学校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的、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因此,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状态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共同的问题。

    从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到今天呼吁构建学习社会,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充满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不断反思,反映出人们对人的终身发展、多方面充分和谐发展的关注与期待。实现这一期待,打破以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分离、学术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脱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唯一的选择。而重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使学校与社区走向整合,又是终身教育体系运行、形成学习社会的有效途径。

    学校与社区进行有计划地互动,增进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与交流成已为世界性的潮流。从保罗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到今天呼吁构建学习社会,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充满

  • 4、 《巴德,不是巴迪》读后感

    《巴德,不是巴迪》读后感(一)

    这本书书名有些怪:巴德!不是巴迪?这本书的主人公在向别人通报自己的姓名是总这么说,弄得别人以为他的名字2020就是巴德不是巴迪。实际上在英语习惯说法上巴迪就是巴德的爱称,但为什么主人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不是巴迪呢?原来这是把的母亲让他这样说的,巴德的母亲告诉他,他本来应该有一个爱称,但巴德这个名字2020却不能有爱称。巴德的意思是嫩芽,将要发芽开花。妈妈的话富有诗情画意,她说:它在等待着张开,被世人看到。而巴迪就是一只小狗的名字2020,不但如此,巴迪还是日常口语里伙计,哥们儿的,妈妈对他说,不是真朋友的人在利用他的时候就是这么称呼他的,所以,妈妈嘱咐他,无论如何不要别人称呼他巴迪,因此他如此坚决扞卫自己这个没有爱称的名字2020,倒不能说他有多么孤僻多么不合群。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寻父,文学史上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少,或者寻父,或者寻母,也有寻儿女或兄弟姐妹的,总是先给人一个大大的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

    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便是要经常去同祖父祖母,爸爸妈妈谈谈,发现且记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靠着把他们的故事变成活的记忆,你能使他们,同时,也使自己变得永恒。

    《巴德,不是巴迪》读后感(二)

    在2000年纽伯瑞金奖的这套书中,我第一眼就挑中了《我叫巴德,不叫巴弟》这本书,因为书名特别吸引我,看了一会儿,就爱不释手了。

    主人公巴德在他才6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也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寄养家庭的生活让他实在不能忍受。他决定出逃,去寻找他的父亲。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他,父亲是谁,但他认为妈妈留下的传单上有线索,一定可以让他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不管是饥饿,还是恐惧小小的巴德历经挫折,最后终于找到了关爱他、呵护他的父亲。

    虽然巴德的童年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作者在描写让人担忧的情境时,也不忘用幽默的笔调。人物性格的鲜明丰满,使得讲巴德的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读者手不释卷,乐在其中。作者以及其生动的幽默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孤儿找到温馨家庭的感人故事,让我总想把故事情节大声地念出来,牢牢地记在心里。

    《巴德,不是巴迪》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2020叫《我叫巴德,不叫巴弟》。这本书获得了美国的纽伯瑞大奖。描写了一个叫巴德的小朋友,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他受不了在

  • 5、 巴拉拉小魔仙读后感

    巴拉拉小魔仙读后感(一)

    《巴啦啦小魔仙》是一部儿童科幻书。

    主要讲述了,从前有一个魔仙堡,由魔仙女王统领,只有魔仙才能学习魔法,而且要懂得运用所学魔法来帮助别人。心术不正的魔仙小月竟偷练黑魔法,夺去魔仙彩石,躲到人类世界。守护彩石的魔仙小蓝,奉命追寻魔仙彩石,因而来到人类世界。

    小蓝藏身于八音盒内,被两个小朋友美琪、美雪带回家成为凌家的保姆,经魔仙女王同意,小蓝教会美琪、美雪魔法,让她们成为实习小魔仙。黑魔仙后来培育了小黑魔仙严莉莉。正邪两种势力从此展开了交战。魔仙王子游乐也来到人间。后来莉莉知道了黑魔法是用来害人的,就放弃做小黑魔仙,成了美琪、美雪的朋友;他们打败了黑暗之神古娜拉。之后小月失去了记忆,重新做魔仙。美琪、美雪成为了正式小魔仙,还请求魔仙女王让莉莉做小魔仙。而莉莉,便成为了实习小魔仙,美琪、美雪成了莉莉的导师。

    我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人一定要善良,要处处为别人着想,不要用歪门邪道来害人!要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我相信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巴拉拉小魔仙读后感(二)

    今天看《巴啦啦小魔仙》时,看到了严莉莉感到无助的一面,我顿时觉得她很可怜。

    严莉莉是一个好强、爱争第一的女孩,她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第一,要超过她的所有对手。可是严莉莉的父母却经常不陪伴她,她的父母把工作放在了第一,很少有时间抽出空来关心严莉莉,严莉莉感到非常无助。而她的要强劲也和这种无助感使她误入歧途,走上了小黑魔仙这条路。

    今天我看的这一集讲的是,严莉莉的父母忘记了严莉莉的生日,只知道工作,严莉莉自己孤独的去了游乐场,看到那里的父母都在带着孩子玩,严莉莉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关心自己,所以就施了黑魔法,让游乐场停电,让大家都不能玩,后来幸亏美琪美雪破解了黑魔法。严莉莉回到家以后,父母才打来电话说忘了严莉莉的生日,然后简简单单说了一句生日快乐,莉莉,就挂了电话,严莉莉非常伤心。

    严莉莉的这种做法非常不对,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就来破坏别人。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的话,莉莉为什么会破坏游乐场呢?她是因为父母没有关心自己。如果当时莉莉的父母关心莉莉,陪她一起过生日,那么莉莉就不会到游乐场去破坏了。所以我觉得莉莉的父母把工作放在第一,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就算你的工作再好,挣钱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这个家庭,如果你不关心家庭,你挣钱来又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父母不应该一心只想着工作,应该还要关心儿女,

  • 6、 林语堂文集读后感

    林语堂文集读后感范文一

    幽默大师林语堂博士学贯中西,年轻的时候也曾热衷于救国救民,与鲁迅一样针砭时政,和学生一起游行,曾和人办《论语》与《人间世》,其幽默睿智不失天真与热情的性格,十分有趣。少年时候,林博士受基督教影响,青年时代留学海外,视野的开阔与头脑的发达且无中国民性里的保守与老猾,知理而近情,又有革新意识,相信科学,相信爱,倡导生活的艺术,而不失思维的独立性。郁达夫对林语堂的评论是:真诚勇猛是书生本色,至于近来的耽溺风雅、提倡性灵,亦是时势使然,或可视为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

    在这本《中国人的生活智慧》里,就可见到林博士的真诚与勇猛,对当时国人的智慧和德性,林语堂开门见山毫不避讳:让我先来谈谈三大恶劣而重要的德性: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他的眼里,这些品性使中国人失却思维与行动能力。对于当时的民族性格,林语堂以西学的观点来剖析讲解,其痛心疾首之处简直怒目冲冠: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底,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缺乏社会纪律之习惯,为中华民族之最大致命伤: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庭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击中要害,是林博士温和喜悦之外的激扬慷慨,其幽默仁爱之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处,跃然纸上。

    林语堂对生活的热爱,其实有他妙察深思之后对革命大理想的放弃,无论子思的中庸,孟子的情智勇,还是他所鼓吹生活的乐趣与人生的艺术,都是他对未来的一些热情构想。树与石,花与花的布置,游览,居室与庭院,乃至饮食等等,他既在这些琐碎的事物里发现中国人思维与情感的特点,又在这些对日常生活精益求精的审美追求里看到危机:这样过于丰盛的菜肴,是处于敬客的虚假形式很可能,中国政府效率的所以低弱,直接导因于全体官僚大老爷个个须每晚应酬三四处的宴会。

    在那战火纷飞诸多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时代,林语堂的快乐原则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看看他的《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就能明白林语堂的苦心:我们必须重新信任这个身体的优美收受器官,我们把轻视感觉和畏惧情感的心理一律摒除唯有承认现实人生的那种哲学才能够使我们获得真正快乐,也唯有这种哲学才是合理的、健全的。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关注心灵快乐的作家,大家都在国仇家恨的时候,林语堂却早已开始了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深刻而快乐的,好比一个智者,不因其深刻而失去

  • 7、 刘墉文集读后感

    刘墉文集读后感范文一

    喜欢刘墉,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闲暇之余,又重读了刘墉。《萤窗小语》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

    《戒烟》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刘墉有一位瘾君子学生,某一日,忽未见其抽烟,于是询问何故,学生答曰:戒了!并笑言戒烟并非大不了的事,他早戒过好多次了。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情节,就是借着戒烟这阳的小事,在三言两语之中,道理已经清清楚楚地摆了出来:把成功看得容易,将失败不当一回事,勇于发誓而怯于实践,这大概是人们的通病!

    一段很直白却很实在的文字,也许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却说不来其中的奥妙。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理所应当,有着太多太多的不以为然,其实这就是生活,生活给我们很多,索走得也很多。

    就是这样一本简简单单,直直白白的书,讲述的却是贴近生活,贴近你我,贴近大众的一本书。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很多经典之处,让我们读者回味的亮点也是无处不在,这本书没有唯一的主人公,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更没有美轮美奂的爱情故事,但是,我相信,里面一定会有吸引你的地方。

    刘墉文集读后感范文二

    最近在读刘墉的散文集《纵横卷》,看他的作品时,我的思想会随着他的文字跳动,他并不把文字写的太过饱满,所以留给我了很大的遐想空间。读到其中一篇《你想一鸣惊人吗》时,我的心好像被狠狠的鞭策了一下,隐隐作痛。

    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是问句,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如果当机会来临,你却没有准备,你就不可能夺取成功,或者说是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算是机会来临了,你也不可能抓住它。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所以平时不断给自己添加新的血液,完善自己的装备,才能通过机会这座桥梁,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成功就不会垂青于他,他只能眼巴巴的瞪着机会,对天长啸了。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一鸣惊人的人曾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总在抱怨,抱怨社会竞争压力大,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机会难觅可是,当机会真的光顾时,我们有没有完全的实力抓住它呢?所以,我

  • 8、 周国平文集读后感

    篇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篇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

  • 9、 巴菲特--读后感

    篇一:巴菲特传读后感

    巴菲特传读后感

    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作为这样一个凝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

    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购得这本书--《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

    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蒂: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投资股票不是简单盯住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而是要看到价格背后,投资对象的价值。巴菲特对于自己投资股票的秘诀常解释为:别人疯狂我害怕,别人害怕我疯狂。巴菲特的在成功正是在于他从不盲目从众、从不道听途说,而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来作出判断。他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工作和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吧。他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因此,我们在生活与工作当中,要学习这种独立思考模式,而非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当然切记不要走向极--固执已见、盲目自大、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道德经》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贪婪者受到了惩罚;巴菲特一生都在追逐最具价值的股票,它看到股票背后的长期价值,

    他同时更加相信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品格。凯瑟琳与墨菲都是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所以对于他们的股票巴菲特始终不离不弃。他投资的了许多公司,可能不被人们看好,但他执意买进。那样静默的不为人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不与众人强争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而总能独辟奚径,此谓“不与人争,而无不争”。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衣钵,但没有固守其理论,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这也是他比老师更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炳富先生曾经送给学生的话:循门而入,破门而出,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只学我心,不学我手。

    水的精神,巴

  • 10、 《我叫巴德,不叫巴弟》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我叫巴德,不叫巴弟》的书,这本书获得了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让我感动的书。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德的十岁小男孩,他的妈妈在他六岁的时就去世了。他之后在一个叫“儿童之家”的孤儿院生活。他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爸爸,他认为妈妈生前留下的传单中有一个中年男人是他的爸爸。他到了寄养他的阿莫斯家,他们把他关在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小房子中,他逃脱了,去寻找他的爸爸。什么也阻挡不了他,不管是困难,饥饿,恐惧,还是“吸血鬼”……小小的巴德历经挫折,最后终于找到了关爱他、呵护他的亲人——他原以为是爸爸的外公。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非常深。

    巴德才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六岁时就失去了唯一关爱他的妈妈。那时他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同时又有一些可爱,自我介绍时总是说:“我叫巴德,不叫巴弟。”而且面对陌生人时总是彬彬有礼。他想找到亲人的欲望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体会到的,他人生路上的坎坷更是我们无法想象得到的。他的自立能力很强,自我保护能力也很强,随身总是带着小刀和毯子。他还把妈妈留下的传单和小石子当成最心爱的宝贝,想妈妈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并且以此为线索最终找到了亲人。看看现在的小孩,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已经是平常事。我们应该像巴德那样,从小就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

    这一本书非常好,请大家有时间也去看一看。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2-02-05

  • 2023-02-0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0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3-04-3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9

  • 2023-05-23

巴金文集读后感
巴金文集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巴金文集读后感,2024巴金文集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巴金文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